近十年抗肿瘤药物进展研究
肿瘤学进展
十年辉煌不寻常:抗癌药物盘点2015-02-02 14:16来源:作者:字体大小自从2005 年公布首篇临床癌症进展报告以来,它见证了肿瘤学领域10 年来坚实而笃定的进展。
10 年来,有超过60 项抗肿瘤药物获得了的批准(图1),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它们的问世改变了成千上万例难以治疗的癌症病患的现状。
此类新型药物可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存活或扩散所必需的特异性分子或分子簇。
图1 这十年批准的抗癌药物汇总(2014 年截止至十月份)十年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了项目,它也成为此类项目中最早及涉及范围最广的一个。
迄今为止研究网络已经描绘出了10 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完整分子图谱。
今天,及其他大通量测序项目不断探索出宝贵的信息,将有助于通过一系列路径改善患者预后,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成为可能,研究还发现了新的癌症驱动基因异常,这些基因可能成为新药的靶点。
经历了数十年的稳步发展,抗体免疫治疗领域终于在近年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重大成功,它首先发生在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其后一系列其他癌症类型,包括肺癌的最常见类型等也获得进展。
此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人群经新型疗法治疗后生存期出现了显著的延长,近期一项长期研究提示抗体免疫疗法在完成治疗多年后仍对肿瘤生长产生作用。
另一种免疫疗法致力于重组自身的免疫细胞以攻击肿瘤细胞,它对于特定的血液肿瘤以及一系列实体肿瘤同样表现出色。
过去的十年间首款癌症疫苗也得以问世(宫颈癌疫苗)。
探索其他类型癌症疫苗的试验也正在进行中。
最后,大规模的筛查研究带来了新的重要证据,表明对于一些常见癌症如肺癌、乳腺癌以及前列腺癌可推进筛查实践。
靶向治疗迅速发展最近的十年间,我们看到由批准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有了稳步且迅猛的增加,远远超过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速度(图2)。
这期间大约有40 种新型靶向药物得到批准,其中许多都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许多癌症患者的预后。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副作用并且不适合所有患者。
近年来,抗肿瘤中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抗肿瘤中药具有生源性、完整性和多成分化等特点,同时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和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生物碱、多糖、黄酮等,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1. 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中国传统医学中,抗肿瘤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
近几十年来,针对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工作逐渐兴起。
基于这些传统的药方,研究人员陆续从中提取出多种有效成分进行临床研究,包括中药复合物、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等。
如单独使用复方甘草口服液或与传统化疗药联用能减轻术后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并减少复发率。
在肿瘤治疗中,另一种常用的中药“三七粉”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并被应用于肾癌、口腔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此外,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也被陆续破解。
例如通草总皂甙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冬虫夏草多糖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中草药在恶性肿瘤的生物转化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抗肿瘤中药的应用前景随着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抗肿瘤中药在未来肿瘤治疗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抗肿瘤中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晚期和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中药复方的制剂、中药注射液等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治疗期间的不适症状。
此外,中草药的二次开发也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2)减轻化疗副作用:化疗是较为常用的肿瘤治疗方式,但其药理作用导致患者副作用症状较多。
利用中药可行性作为化疗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减轻采用化疗造成的刺激,有效控制和缓解系统副作用。
(3)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抗肿瘤中药的多成分和多作用机制特点,能够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
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作者: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韩佳毛开云江洪波陈大明来源:《上海医药》2022年第25期李积宗,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软课题研究等工作,牵头建设运行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熟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经验。
通信作者:陈大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情报研究,创新了基于关联索引的情报研究新方法,揭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演进的范式,构建了用于专利价值和成果转化的评估框架,在软科学研究、知识产权分析、产业情报研究等方面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研究课题,有力支撑了多种决策。
摘要:新型抗肿瘤药物已成功用于规避常规策略的某些局限性,同时提供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的综合治疗效果。
本文总结了过去70年的抗肿瘤药物开发里程碑,综述了基于肿瘤标志性特征的14类抗肿瘤药物开发路径,并且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探索了抗肿瘤药物开发中的前景。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多学科研究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2)S2-0001-o8引用本文李积宗,张博文,方淑蓓,等.全球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进展及趋势[J.上海医药,2022,43(S2):1-8.Noval anti-tumor drugs: global advances and trendsLlJizong' , ZHANG Bowen', FANG Shubei' ,HAN Jia', MAO Kaiyun',JIANG Hongbo , CHEN Daming( 1.Shanghai Center of Biomedicine Development,Shanghai 201203,China; 2. Shanghai lnformation Center for LifeSciences,Shanghai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 China)ABSTRACT Noval anti-tumor drug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circumvent certain limitations of conventionalstrategies while providing high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greater bioavailability, and improved comprehensive effects fortherapeutic outcom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milestones in the past seven decades,reviewed anti-tumor drug based therapies accroding to 14 different targeting approaches, and discussed the imperative role of multidisciplinaryresearches that could drive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s.KEY WORDS anti-tumor ; dru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過去数十年来,全球肿瘤治疗巨大需求的拉动力、多种技术融合创新的驱动力,共同推动了全球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快速发展。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on
Ap02L/TRAIL・induced non・smMl cell lung regulation
要利用ATP水解的能量来驱动离子转 运.一分子ATP水解可以使三个Na+ 转运至细胞外和两个K+转运人细胞 内。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梯度和渗透 压平衡。一定浓度的CSs结合到NKA 特定的仅亚基阻断了其与ATP的结 合.抑制了酶有效的离子交换功能.导 致Na+一Caz+交换增强.细胞内Caz+浓度 升高,从而增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心肌收缩力,改善心泵功能。 3.2钠泵的信号传导功能近十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KA除了具有离 子转运功能,作为CSs的受体,还具有 信号传导的功能。Aperia等首次证明哇 巴因可以在不抑制NKA离子泵功能的 情况下引起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其通过 引起细胞内的慢钙振荡并激活NF. KB。进一步的研究发现:(1)NKAot亚 基与1.4,5-三磷酸受体(IP3R)形成细 胞信号微区,哇巴因可激活该信号微 区.从而启动细胞内钙离子振荡并激活 NF.KB。(2)该信号微区是由NKAot亚 基的N端尾部(N.terminal
K.ATPase catalytic tail ofthe Na,
cancer
of death receptors 4 and 5
[J].Cancer Res,2006,66(11):
5867—5874.
[5]Nasu S,Milas L,Kawabe S,et a1. Enhancement of radiotherapy by
oleandrin
is
a
caspase一3
dependent
process[J].Cancer Lett,2002,185 (2):145-151. [6]Maq F,Saleem M,Aziz M H,et a1.
2022年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抗肿瘤药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除了进展中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在增加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
同时,单抗、激酶抑制剂等新型抗癌药物持续推向市场,助推抗癌药物市场快速扩张。
据IMS数据统计,抗肿瘤药自从2022年超越降血脂药后,始终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头羊,2022年的销售额超过了700亿美元。
尽管有一些重磅药品面临专利悬崖的逆境,然而由于各大药企热衷于肿瘤药物研发,后续产品准时补充,使得抗肿瘤药物在疾病治疗领域将连续占据肯定优势。
从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析,将来十年全球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空间依旧很大。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全球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造成肿瘤诊断药物和治疗药物的需求旺盛;2.全球癌症死亡率虽然逐年降低,但是肿瘤治疗具有特别性,患者需要全程接受科学正规治疗以延缓肿瘤进展或防止肿瘤复发,因此死亡率降低意味着患者长期治疗的概率增加,导致对治疗药物的需求增加。
依据KaloramaInformation的数据分析,2022年全球肿瘤市场份额主要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癌药物市场、欧盟和日本其次,三者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1%,35%,6%。
罗氏公司收购基因泰克后成为全球抗肿瘤药物霸主。
2022年,全球肿瘤市场企业份额中,罗氏以35.6%的市场份额夺魁。
而在2022年,全球抗肿瘤药物销售额排名前十的药物中罗氏独占五席,成为最大赢家,美罗华、赫赛汀、阿瓦斯汀、希罗达和特罗凯合计销售217亿美元。
2022-2022年,罗氏抗肿瘤抗肿瘤药物家族再添新丁,黑色素瘤治疗靶向药物威罗菲尼获批上市,vismodegib获批用于靶向治疗基底细胞癌,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药物帕妥珠单抗经FDA批准上市,2022年1月新一代靶向(ADCs)药物TDM1获批上市,估计罗氏将来照旧保持领先的霸主地位。
诺华凭借格列卫的强劲市场销售,位列其次位,二线药物依维莫司和尼洛替尼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中药的抗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1 2
中 国野生 植物 资 源
20 0 2年第 2 1卷第 4期
中药 的 抗 肿 瘤 转 移 研 究 进 展
陈 洁梅 综 述 顾 振 纶 审 校
( 州 大 学 医 学 院 药 理 学 研 究 室 , 州 25 0 ) 苏 苏 10 7
摘
要
的 。近 来 对 提 高 免 疫 功 能 抗 肿 瘤 转 移 做 了 大 量 研
究 。 例 如 云 芝 多 糖 ( o s c s es o r对 甲基 胆 蒽 P l t t ri l ) y iu V c o 诱 导 的 纤 维 肉瘤 的肺 转 移 , 鼠 白血 病 P 3 对 3 8的淋 巴
预 防 肿 瘤 转 移 是 控 制 肿 瘤 , 高 治 愈 率 及 延 长 提 患 者 寿 命 的重 要 手 段 。随 着 科 学 技术 发 展 和 医疗 水
素 能 抑 制 肿 瘤 细 胞 对 E M 的 侵 润 作 用 。 其 机 制 是 C 增 加 金 属 蛋 白 酶 组 织 抑 制 物 ( su n ii r fm t . tseihbt e 1 i oo a
活 与 肝 脏 有 关 的 N 细 胞 而 有 效 地 抑 制 肝 转 移 。 K
环 节 。 肿 瘤 细胞 在 转 移 过 程 中 , 分 泌 I 可 V型 胶 原 酶 ( tx m t lpoe ae ,MMP ) 它 可 降 解 基 底 膜 Mar ea o rti ss i l n S, 主要 构 成 成 份 Ⅳ 型 胶 原 从 而 有 利 于 肿 瘤 转 移 。 有 研 究 报 道 , 养 麦 F gp rm cr sm 提 取 物 在 10 金 a oyu y oI n L 0 m/ gL剂 量 下 能 明 显 抑 制 B 1一 B 6 L 6细 胞 侵 袭 , 在 2 0 m /g下 能 明 显 抑 制 B 1一 B 0 gk 6 L 6黑 色 素 瘤 细 胞 在 C 5 / L 6小 鼠 体 内 的 自发 性 肺 转 移 。 金 荞 麦 7B 能 抑 制 l 一 10 0人 纤 维 肉瘤 细 胞 I 型 胶 原 的 产 { T 8 V 生 , 对 酶 的 活 性 无 明 显 影 响 。 刘 炳 亚 等 研 究 表 明 但 苦 马 豆 素对 胃癌 转 移 有 明显 抑 制 作 用 , 膜 转 移 与 腹 肝 转 移 的抑 制 率 分 别 为 6 . % 和 7 . % , 马 豆 67 50 苦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肿瘤疾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难以克服的疾病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肿瘤治疗的方式不断改进,但是并没有找到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纳米药物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纳米药物是什么。
纳米药物,顾名思义,是指尺寸在纳米级别的药物。
与普通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更小的粒子大小和更高的比表面积。
这些特点赋予纳米药物很多优点,例如更好的药物溶解性、更高的药物生物利用度、更好的药物传递能力等。
这些优点使得纳米药物相比普通药物更加适合肿瘤治疗。
目前,纳米药物主要应用于两种方式的肿瘤治疗。
首先是通过靶向治疗,即针对肿瘤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标志物,将纳米药物分子定向到肿瘤细胞中,使得药物能够精准地进入肿瘤细胞内部。
其次是通过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特殊分布,使得药物能够更好地进入肿瘤组织内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靶向治疗方面,纳米药物主要利用对肿瘤细胞表面的识别,将药物分子定向到肿瘤细胞上。
这种靶向治疗的好处在于,因为只有肿瘤细胞表面上含有这些定向特异性标志物,因此药物可以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而不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通过将含有癌细胞靶向分子的纳米药物送入小鼠体内,可以比单独使用普通药物,扩大15倍的抗肿瘤效果。
在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特殊分布方面,纳米药物能够更好地进入肿瘤组织,是因为肿瘤组织具有独特的微环境。
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成血管的异常来福,导致肿瘤组织内形成独特的微环境。
这个微环境使得纳米药物能够更好地定向到肿瘤组织内部。
目前,许多研究团队正在利用这种独特的微环境,通过纳米药物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方式,纳米药物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治疗或者高度选择性的放疗等方法来对肿瘤进行治疗。
其中,纳米药物增强免疫治疗法值得重点关注。
这种方法利用纳米药物的特性将肿瘤细胞表面上的免疫抗原标记,然后将包含抗原药物分子的纳米药物分子送入肿瘤细胞内部。
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突破,肿瘤治疗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列举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技术。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操纵患者的基因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被认为是治愈癌症的一种潜在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各种针对肿瘤基因的治疗策略,如基因编辑技术、靶向基因疗法等。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疗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具有针对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是最受关注的两种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攻击的抑制作用,而CAR-T细胞疗法则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
3. 变态反应治疗变态反应治疗是一种通过干预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发展一些新型的药物和技术,以干预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血管系统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从而破坏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 微生物治疗近年来,微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也被用于治疗肿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5.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特性,开发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总结起来,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涵盖了基因治疗、免疫疗法、变态反应治疗、微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方向所取得的成果使得肿瘤治疗能够更加精准、个体化,并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灵芝多糖类抗肿瘤药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抗肿瘤 ; 灵 芝 多糖 ; 药 理 作 用 1 灵芝 多糖 的 发 现 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 久服可使人轻身不老 。实验证 明: 赤芝水提取物 灵芝是一类 大型真菌 , 属 于担 子菌纲 , 多孔菌属 , 灵芝科。我 国 能增加果蝇交配 次数 , 明显 延长果蝇 的平均 寿命 、 最高寿命 和半数 人 民把它用作药 物已有 2 0 0 0多年 的历史 。 近十年来 , 中外学者对从 寿命 。 灵芝增强 恢复) 机体免疫功 能的作用是抗衰老的一个方面 , 另
・
1 8・
科 技论坛
灵芝多糖 类抗肿瘤药研究进 展
杨 振 兴
( 哈 尔滨 誉衡 药 业股 份 有 限公 司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大量研 究发现, 许 多疾病的发 生均 与 自由基 的损伤及免疫功 能低 下有关。 医学上认为, 人体 自身的免疫 系统 紊乱是慢性病 形 成 的根本原 因。因此, 从根本上提 高人体 免疫力是摆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病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植 物多糖类 由于无毒副作用、 具有抗氧化、 调 节免疫 、 多 效性 、 双向调节性 等特点, 成 为开发免疫增强剂 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多糖的免疫调 节有 细胞 、 体液及 非特异免 疫等 多个靶点, 而一种 多糖仅 对部分靶点有 明显作用。本文着重介绍 了灵芝 多糖, 包括发现、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来说 明抗肿瘤 药物 的研 究情 况及 最新进
多糖 抗 病 毒 活 性 和 分 子 量 、 溶解度 、 黏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 4 结论 分子量为 9 0 0 0 0左右的右旋糖 具有一定的活性 , 其活性 随着 大于或 由于植物来源抗 肿瘤 药物 的作用机制独特 、 抗癌疗效显著, 如今 小于此分子量而迅速降低。 一般中等分子量 的多糖的活性大于高分 在 临床上 已经逐步 占据 了主导地 位, 达到 4 0 %的市场份额 。通过 药 子量及低分子量的多糖。溶解度对活性的影 响有 时也很显著 。目前 用植物生物技术 与生化 工程 寻找合理有效 的替代资 源, 以解决有 限 为止 , 除了对肝素碎片寡糖 的构效 关系研究得较 为详 细外 , 其它寡 的宝 贵资源与 日益增长 的需 求之间 的矛盾是 当务之急 同时获得 毒 糖 的构效关系研究还极少。为提高多糖的活性 , 对 多糖分子修饰 的 性低 而抗 肿瘤作用显著 的植 物来源抗肿瘤药 物的新衍 生物亦是 今 研究 取得 了很大 的进展 。将多糖进 行衍 生化 , 如 降解 、 硫酸化 、 乙酰 后 努 力 的方 向 。 化、 烷基化等都有 可能大大提高多糖的生物活性 。 参 考 文献 3 . 2免 疫 调 节 作用 [ 1 1 胡 国灿 . 灵 芝 改善 记 忆 作 用 的 观 察 I J I . 浙江 中 医杂志. 2 0 0 3 , 3 8 f 8 ) : 除了可以增强或恢复机体的免疫反应外 , 灵芝 多糖 在机体受 到 3 6 2-3 63 . 抗原 刺激 、 免疫功能异 常亢进 时 , 又可 以抑制过高的免疫反应 , 减少 [ 2 ] 李友 芸, 马跃 荣, 刘建. 激 索联 台中药薄芝注射液 治疗 肾病 综合症 自身因素造成 的免疫损伤 。张罗修等还发现灵芝 可明显抑制 D T H 的 临床 与 实验 研 究『 J ] . 四 川 医学, 2 0 0 3 , 4 ( 5 ) : 4 4 1 — 4 4 3 . 和接触性皮炎及 A r t h u s 反应 ,对 P C A也有抑制趋势。 由此证 明: 灵 [ 3 ] 张爱军, 葛文娱 , 王 宜涛, 复方灵芝乳 膏的制备及 对黄褐斑 的疗效 芝对 I、 Ⅲ及 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 有研究报 道 , 灵芝水提取 观察『 J ] _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 0 0 2 , 6 ( 4 ) : 2 3 5 — 2 3 6 . 物与一定 剂量 的环磷酰胺合用 , 能使小 鼠移植 的心肌的存 活期 比单 用环磷酰胺延长( 张罗修 , 1 9 9 4 )  ̄ P 灵芝有协 同低剂量 C T X而抑制 排 异反应的作用 。另有报道 , 灵芝 醇深层 发酵液 对卵蛋 白抗血清及破
近十年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 2023,Vol.16,No.51051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3994);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19JDZX203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1批面上资助项目(2022M711082)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杨培伟㊁刘光伟㊁赵文霞)作者简介:杨培伟(1986-),博士,在站博士后,主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㊂E⁃mail:397241708@近十年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概况杨培伟 刘光伟 赵文霞【摘要】 半枝莲在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㊁侵袭转移㊁免疫功能和抗化疗药物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成分㊁多效应㊁多途径㊁多靶点和毒副作用小的优势㊂半枝莲在临床中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㊂本文现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生长周期,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自噬,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调节免疫㊁抗化疗药物耐药等药理作用机制着手,对近十年的国内外关于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半枝莲可通过调控Wnt /胞内β⁃连锁蛋白(β⁃catenin)㊁microRNA㊁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和刺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相关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㊂此外,半枝莲还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运动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调节肿瘤细胞分解酶的活性及分解酶/分解酶抑制剂的平衡,发挥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能通过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外排逆转化疗药物耐药㊂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转录组学㊁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和验证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新型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㊂【关键词】 半枝莲; 中医药; 肿瘤; 细胞增殖; 作用机制; 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5.044A survey of anti⁃tumor mechanism of Scutellaria barbata in recent ten years YANG Peiwei ,LIU Guangwei ,ZHAO Wenxia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Peiwei ,E⁃mail :397241708@【Abstract 】 Scutellaria barb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growth,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immune function and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It has the advantagesof multi⁃component,multi⁃effect,multi⁃channel,multi⁃target and small toxic and side effects.Scutellaria barbata is a kind of medicinal resource w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clinic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prospects.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mechanism of Scutellaria barbata in thepast decade at home and abroad,starting from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inhibit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blocking cell growth cycle,inducing cell apoptosis,promoting cell autophagy,inhibitingangiogenesis,inhibiting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regulating immunity,and resisting chemotherapy drug resistance,and found that Scutellaria barbata can regulate Wnt /β⁃Catenin,miRNA,PI3K /AKT and SHHrelated signal pathways,tumor cell growth.In addition,Scutellaria barbata can also inhibit cell migrationand invasion by inhibiting tumor cell motion⁃related proteins and cytokines,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tumorcell decomposing enzyme and the balance of decomposing enzyme /decomposing enzyme inhibitors,and reverse the resistance of chemotherapy drugs by regulating the level of immune⁃related cytokines andinhibiting the efflux of P⁃gp.In future research,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nd verify its anti⁃tumor1052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 mechani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of transcriptomics,genomics and proteomics,so as to provide strong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argeted drugs.【Key words】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Research overview 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㊁侵袭和转移等病理过程[1]㊂而中医认为,炎症与热毒的作用类似,是肿瘤的病理因素和病理产物,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㊂因此,清热解毒法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常用法则之一㊂半枝莲是唇形科植物,味辛㊁苦㊁寒,归肺㊁肝㊁肾经,具有清热解毒㊁化瘀利尿的作用,用于各种炎症㊁咽喉痛㊁水肿㊁黄疸等[3⁃4]㊂有研究证实半枝莲可以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性水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肿瘤的进展[5]㊂近年来,半枝莲被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肺癌㊁肝癌㊁乳腺癌㊁卵巢癌和大肠癌等的治疗[4]㊂半枝莲在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㊁侵袭转移㊁免疫功能和抗化疗药物耐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优势㊂本文针对近十年来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探索和阐明半枝莲抗肿瘤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半枝莲的临床应用及其在抗肿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㊂1 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是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控制的持续分裂和异常增殖的细胞㊂研究发现通过生物活性定向分离法分离出的半枝莲及其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如肺癌A549㊁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等具有细胞毒性活性[5],可根据毒性活性的强弱判断其化合物对该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6]㊂Wei等[7]研究显示半枝莲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rbata,EESB)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如降低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直肠癌(cancer of the rectum,CRC)异种移植小鼠的肿瘤生长,并抑制了CRC细胞HT⁃29细胞的活力㊂刘明胜等[8]研究也提示,EESB可通过调控circ0092283/miR⁃198轴,降低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抑制CRC细胞的增殖㊂许多miRNA在癌症的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配伍可以通过减少miR⁃155表达降低Akt活化,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9]㊂综上所述,半枝莲及其提取物可能通过调控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提示半枝莲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其对于抗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㊂抑制该细胞进程可为研发抗肿瘤药物寻找新靶点,并且为临床中进一步使用半枝莲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㊂1.2 阻滞肿瘤细胞生长周期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与调节性细胞周期蛋白形成复合物对细胞进入有丝分裂起着重要作用㊂Chen等[10]研究表明,半枝莲通过P38/SIRT1介导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内质网应激㊁内源性线粒体和外源性FAS/FASL介导的通路,在体内外水平上抑制CL1⁃5肺癌细胞的生长㊂芦冲等[11]研究显示,半枝莲醇提物含药血清通过阻滞G0/G1期人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分布,抑制HT⁃29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㊂Hnit等[12]研究报道,半枝莲配伍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降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B1㊁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1)㊁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olo⁃like Kinase1,PLK1)和Aurora A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周期G2向M的转化,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㊂据此可知,半枝莲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进程,降低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有丝分裂进入细胞,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㊂1.3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关,是抗肿瘤的重要效应机制之一㊂Shim等[13]研究显示半枝莲提取物通过激活半胱天冬酶㊁增加线粒体膜去极化和Caspase⁃3/9的活性,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 ROS)依赖性途径,触发人胃腺癌细胞系MKN⁃45细胞的凋亡,在体内外水平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的生长㊂半枝莲还可与白花蛇舌草作为药对配伍,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1053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PI3K/ AKT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在体内外水平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4]㊂李秋平[15]的实验研究也提示半枝莲提取物可能通过影响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 regulatory protein78/immunoglobulin binding protein,GRP78/Bip)㊁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enhancer binding protein⁃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Caspase⁃12)蛋白的表达,促进肺癌A549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㊂可见,半枝莲可以通过调控凋亡因子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㊂这也提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对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进行证实㊂1.4 促进肿瘤细胞自噬细胞自噬也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一样也是维持机体和细胞稳态的重要分子过程,细胞自噬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有关㊂中药对肿瘤细胞自噬具有增强㊁抑制或双向调控作用,肿瘤细胞存在更强的保护性自噬以支撑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和转移等,但过渡自噬又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出现死亡性自噬[16]㊂研究发现半枝莲可增加肺癌CL1⁃5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ight chain3II,LC3II)的表达,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自噬泡和受损的线粒体,应用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一种自噬抑制剂后,半枝莲诱导的细胞死亡被抑制,表明半枝莲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促进CL1⁃5细胞死亡[10]㊂陈明等[17]实验研究显示,半枝莲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rbata,TF⁃SB)可能通过抑制PI3K/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诱导黑色素肿瘤细胞自噬,通过增强其自噬活性来抑制黑色素瘤荷瘤小鼠肿瘤生长㊂罗宗保等[18]研究也表明半枝莲可通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自噬活性,抑制PI3K/AKT/ 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来发挥抗肿瘤作用㊂因此,半枝莲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发挥抗肿瘤效应,这也体现出中药治疗疾病是多途径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中药的复杂性㊁模糊性和不确定性㊂1.5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血管再生为靶点的药物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研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重要的作用㊂半枝莲多糖通过下调磷酸化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factor,c⁃Met)及其下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p⁃Erk)和p⁃Akt的表达,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通路,对人肺腺癌细胞Calu⁃3皮下移植瘤模型发挥抗血管生成的作用[19]㊂Shiau等[20]研究报道,半枝莲通过下调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依赖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提示半枝莲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活性㊂信号传导的重要靶基因是血管生成的最强刺激剂之一,通过调控SHH通路抑制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重要方向,Wei 等[21]实验研究发现,EESB通过抑制SHH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进而抑制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的肿瘤血管生成㊂这些研究提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能是半枝莲有效治疗癌症的作用机制之一,这也为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角度研发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为半枝莲的开发利用拓展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㊂2 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是一个多步骤㊁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过程,是肿瘤细胞最异常的行为之一,和肿瘤治疗的远期效果密切相关㊂一旦出现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复发率和相关的死亡率风险更高,因此抑制侵袭和转移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挑战㊂2.1 调控肿瘤细胞运动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是肿瘤侵袭周围组织㊁发生远处转移的基本条件,细胞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其侵袭转移的潜能就越强㊂而运动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在肿瘤细胞的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hibitory protein,MIIP)基因在胃癌㊁乳腺癌㊁结肠癌㊁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中呈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22⁃25]㊂1054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张锋等[26]最新研究发现半枝莲总黄酮通过上调MIIP表达可以抑制人胃腺癌细胞AGS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胃癌作用㊂肿瘤细胞出现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时,标志着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的开始,而E⁃钙粘素和Twist蛋白等是EMT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远处转移㊂陈志成等[27]研究也证实半枝莲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E⁃钙粘素和下调Twist蛋白的表达,抑制大肠癌LoVo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㊂上述研究表明,半枝莲作为清热解毒药,其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的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㊂半枝莲调控肿瘤细胞运动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㊂同时这些研究也为临床上应用半枝莲治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证据支撑㊂2.2 调节肿瘤细胞分解酶的活性及分解酶/分解酶抑制剂的平衡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已被证实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侵袭和高转移性的肿瘤细胞分泌有高含量的MMPs㊂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分解酶的活性以及平衡分解酶/分解酶抑制剂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㊂最近的研究显示,半枝莲通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㊁MMP⁃3/10和MMP⁃9/13的表达,以及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的蛋白,抑制结直肠癌HCT⁃8的迁移和侵袭[28]㊂半枝莲还可通过降低MMP⁃2/9表达的线粒体途径,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迁移㊁增殖和诱导凋亡,进而发挥抗卵巢癌的作用[29]㊂黄有星等[30]研究证实半枝莲提取物通过阻断TGF⁃β/Smad/AMPK信号通路,下调整合素αV㊁整合素β3㊁MMP⁃2/9,逆转TGF⁃β诱导的EMT,抑制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㊂据此可知,从中药中寻找和研发抑制MMPs的新颖制剂是抗肿瘤药物发现的重要途径,对于半枝莲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具有更好的前景㊂3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在抗肿瘤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疗法是肿瘤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㊂Son等[31]研究发现,半枝莲的主要活性成分糖蛋白对淋巴细胞增殖㊁抗体产生和细胞因子分泌具有诱导免疫刺激的作用㊂Gong等[32]研究提示,半枝莲可以通过降低体内IL⁃6/10/17㊁叉头蛋白P3 (forkhead box protein3,FOXP3)㊁TGF⁃β1和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 RORγt)水平,增加IL⁃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的表达,抑制Lewis荷瘤C57BL/6小鼠肿瘤生长和调节免疫功能㊂肿瘤细胞可以募集调节细胞Treg来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从而限制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效率㊂EESB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免疫相关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以及IL⁃10/17A和TGF⁃β的水平,提高脾脏NK细胞的细胞毒性及血清IL⁃2和IFN⁃γ水平,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33]㊂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复杂,免疫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如何调控免疫因素是抑制或促进仍然是治疗肿瘤的关键㊂半枝莲及其提取物调控肿瘤免疫的作用可能将成为研究肿瘤治疗的新方向之一㊂4 抗化疗药物耐药性化疗药物是肿瘤治疗的一项重要选择,然而肿瘤细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是抗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㊂研究表明为代表的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异常表达引起的药物外排是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主要机制之一,从半枝莲中分离出的新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P⁃gp 的外排功能来逆转HepG2/阿霉素(adriamycin, 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34]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耐药或MDR已成为包括CRC在内的癌症临床治疗的主要障碍㊂EESB通过下调CyclinD1㊁Bcl⁃2和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2,ABCG2)的表达,上调CRC细胞HCT⁃8/5⁃FU细胞p21和Bax的表达,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结直肠癌HCT⁃8/5⁃FU细胞的化疗耐药[35]㊂综上所述,半枝莲及其提取物对多药耐药蛋白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抗肿瘤药物发挥其药效㊂这将为研究半枝莲及其提取物防止肿瘤的复发和多药耐药性发生奠定实验基础㊂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10555 半枝莲抗肿瘤其他机制研究5.1 影响肿瘤细胞中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学者研究显示,半枝莲通过上调PI3K/AKT 依赖通路中Nrf2的表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减轻氧化损伤,恢复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36]㊂Zheng等[37]研究报道半枝莲总黄酮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可以通过抑制肿瘤源性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 related protein,PtHrP)及其下游核因子⁃κB配体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的表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及骨转移㊂综上所述,PI3K/AKT通路㊁NF⁃κB通路可能参与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具体何种信号通路发挥主要作用与肿瘤细胞类型有关,具体研究何种信号通路也更有意义,因此仍需进一步挖掘和探索㊂5.2 抑制肿瘤细胞的癌症干性特征半枝莲可以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干细胞CSC的自我更新,从而延长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38]㊂半枝莲提取物通过减弱SOX2/SMO/ GLI1轴,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癌症干性相关特征,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39]㊂ 综上所述,可从影响肿瘤干细胞生长的机制着手,探索半枝莲作为临床治疗中的新型抗癌药物,对进一步研发半枝莲药物提供了证据支持㊂6 思考与展望近年来,人们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层面对半枝莲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㊂然而,在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㊂首先,应进一步挖掘半枝莲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靶点,将传统药理活性与现代药理学相结合,了解其潜在的作用机制㊂其次,半枝莲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如转录组学㊁基因组学等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这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㊁药理活性成分检测困难有关,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㊂第三,半枝莲在临床上常与半边莲㊁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合用,应进一步研究半枝莲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以观察联合用药的效果㊂第四,对半枝莲中有发展前途的化合物或其他成分进行提取纯化,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㊂因此,课题组认为半枝莲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资源,但其治疗效果和研究价值有待于今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以期为开发和利用半枝莲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㊂参考文献[1] WU B,Sodji Q H,Oyelere A K.Inflammation,Fibrosis andCancer:Mechanisms,Therapeutic Options and Challenges[J].Cancers(Basel),2022,14(3):552.[2] 高宇,马云飞,陈宇晗,等.基于癌毒学说论治肿瘤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42⁃45.[3] CHEN Q,Rahman K,WANG S J,et al.Scutellaria barbata:AReview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Clinical Applications[J].Curr Pharm Des,2020,26(1):160⁃175.[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20:118.[5] YUAN Q Q,SONG W B,WANG W Q,et al.Scubatines A⁃F,new cytotoxic 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Scutellaria barbataD.Don[J].Fitoterapia,2017,119:40⁃44.[6] MENG Q X,Roubin R H,Hanrahan J R.Ethnopharmacologicaland bioactivity guided investigation of five TCM anticancer herbs[J].J Ethnopharmacol,2013,148(1):229⁃238. [7] WEI L H,LIN J M,CHU J F,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inhibits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via suppression of Wnt/beta⁃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J].Chin J Integr Med,2017,23(11):858⁃863.[8] 刘明胜,陈文超,蔡颖畅.半枝莲醇提取物调控circ_0092283/miR⁃198对结直肠癌细胞克隆形成和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师,2021,24(9):1606⁃1611.[9] PAN L T,SHENG Y,GUO W P,et al.Hedyotis diffusa plusScutellaria barbata Induce Bladder Cancer Cell Apoptosis byInhibiting Akt Signaling Pathway through Downregulating miR⁃155Expression[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6,2016:9174903.[10] CHEN C C,KAO C P,CHIU M M,et al.The anti⁃cancer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on CL1⁃5lung cancer cells[J].Oncotarget,2017,8(65):109340⁃109357.[11] 芦冲,张睿苏,高彦宇,等.半枝莲醇提物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㊁凋亡和周期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6,44(2):51⁃54.[12] Hnit S S T,YAO M,XIE C,et al.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G2/M regulatory proteins and perturbation of G2/M Cell cycletransition by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cipe[J].J Ethno⁃pharmacol,2020,251:112526.1056 环球中医药2023年5月第16卷第5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y2023,Vol.16,No.5[13] Shim J H,Gim H,Lee S,et al.Inductions of Caspase⁃,MAPK⁃and ROS⁃dependent Apoptosis and Chemotherapeutic EffectsCaused by an 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inHuman Gastric Adenocarcinom Cells[J].J Pharmacopuncture,2016,19(2):129⁃136.[14] LU L,ZHAN S,LIU X,et al.Antitumor Effects and theCompatibility Mechanisms of Herb Pair Scleromitrion diffusum(Willd.)R.J.Wang⁃Sculellaria barbata D.Don[J].FrontPharmacol,2020,11:292.[15] 李秋平.半枝莲提取物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㊁凋亡的影响及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D].衡阳:南华大学,2020. [16] 何曼,陈莉,曾沙,等.中药调控肿瘤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1,52(10):3142⁃3150.[17] 陈明,王举涛,吴珍妮,等.半枝莲总黄酮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的体内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7):1358⁃1364.[18] 罗宗保,詹小仪,方建明.半枝莲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1):6⁃10.[19] YANG J,YANG G,HOU G,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polysaccharides inhibit the growth of Calu⁃3xenograft tumors viasuppression of the HER2pathway and angiogenesis[J].OncolLett,2015,9(6):2721⁃2725.[20] Shiau A L,SHEN Y T,Hsieh JL,et al.Scutellaria barbatainhibits angiogenesis through downregulation of HIF⁃1alpha inlung tumor[J].Environ Toxicol,2014,29(4):363⁃370.[21] WEI L,LIN J,XU W,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inhibitstumor angiogenesis via suppression of Hedgehog pathway in amouse model of colorectal cancer[J].Int J Mol Sci,2012,13(8):9419⁃9430.[22] DU Y,WANG P.Upregulation of MIIP regulates human breastcancer proliferation,invasion and migration by mediated byIGFBP2[J].Pathol Res Pract,2019,215(7):152440. [23] 姜素田,闫晔,等.迁移侵袭抑制蛋白和p21活化激酶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5):359⁃364.[24] SUN Y,JI P,CHEN T,et al.MIIP haploinsufficiency induceschromosomal instability and promotes tumour progression incolorectal cancer[J].J Pathol,2017,241(1):67⁃79. [25] SUN D,WANG Y,JIANG S,et al.MIIP is downregulated ingastric cancer and its forced expression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OncoTargets Ther,2018,11:8951⁃8964.[26] 张锋,吴震,徐宁,等.半枝莲总黄酮调控MIIP对人胃腺癌细胞AGS增殖㊁凋亡和放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22,45(4):686⁃692.[27] 陈志成,史仁杰.半枝莲提取物对LoVo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2629⁃2631.[28] JIN Y,CHEN W,YANG H,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inhibit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viasuppression of PI3K/AKT and TGF⁃beta/Smad signalingpathways[J].Exp Ther Med,2017,14(6):5527⁃5534.[29] ZHANG L,REN B,ZHANG J,et al.Anti⁃tumor effect of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extracts on ovarian cancer and its phy⁃tochemicals characterisation[J].J Ethnopharmacol,2017,206:184⁃192.[30] 黄有星,张生,刘开睿.半枝莲提取物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研究[J].新中医,2019,51(8):17⁃21.[31] Son Y O,Kook S H,Lee J C.Glyco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are the Main Class of Active Constituents Required forLymphocyte Stimulation and Antigen⁃Specific Immune ResponseInduction by Traditional Medicinal Herbal Plants[J].J MedFood,2017,20(10):1011⁃1021.[32] GONG T,WANG C F,YUAN J R,et al.Inhibition of TumorGrowth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Flavonoids and Scute⁃barbatines of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in Lewis⁃BearingC57BL/6Mice[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630760.[33] KAN X,ZHANG W,YOU R,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extract inhibits the tumor growth through down⁃regulating of Tregcells and manipulating Th1/Th17immune response in hepatomaH22⁃bearing mice[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1):41.[34] 李锦梅,李丹丹,严威,等.半枝莲新克罗烷型二萜成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2(3):365⁃372.[35] LIN J,FENG J,YANG H,et al.Scutellaria barbata D.Doninhibits5⁃fluorouracil resistance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regulatingPI3K/AKT pathway[J].Oncol Rep,2017,38(4):2293⁃2300.[36] WANG Y,LI B,ZHANG X.Scutellaria barbata D.Don(SBD)protects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induced injuriesof PC12cells by up⁃regulating Nrf2[J].Artif Cells NanomedBiotechnol,2019,47(1):1797⁃1807.[37] ZHENG X,KANG W,LIU H,et al.Inhibition effects of totalflavonoids from Sculellaria barbata D.Don on human breastcarcinoma bone metastasis via downregulating PTHrP pathway[J].Int J Mol Med,2018,41(6):3137⁃3146. [38] SONG L,CHEN X,WANG P,et al.Effects of baicalein onpancreatic cancer stem cells via modulation of sonic Hedgehogpathway[J].Acta Biochim Biophys Sin(Shanghai),2018,50(6):586⁃596.[39] CHEN W W,GONG K K,YANG L J,et al.ScutellariabarbataD.Don extraction selectively targets stemness⁃prone NSCLC cellsby attenuating SOX2/SMO/GLI1network loop[J].JEthnopharmacol,2021,265:113295.(收稿日期:2023⁃01⁃19)(本文编辑:韩虹娟)。
乳腺癌新药进展及疗法
最新乳腺癌新药进展及最新疗法乳腺癌发病率居所有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简称IARe)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已超越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据《202 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 占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的18.4% ,乳腺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目前,我国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线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而新药的研发与上市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改变乳腺癌治疗格局具有深远意义。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1年度乳腺癌药品新进展:阿贝西利(AbemaCiClib)——对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抗癌新星激素受体阳性(HR+浮L腺癌患者约占总人数的70%~80% ,因HR+ 患者群体肿瘤生长最慢、复发转移率最低,内分泌治疗是其主流的治疗方式。
在内分泌治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开展背景下,CDK4/6抑制剂便是其中一个重头戏。
因为在细胞周期发展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被鉴定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
当CDK4/6过度表达时,细胞将会出现失控增殖。
CDK4/6是雌激素受体(ER)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靶点,在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中,ER -CyClin-CDK4/6信号通路活跃增加,因此细胞便出现异常生长。
如果抑制CDK4/6激酶的活性,就能通过信号通路的下游来抑制细胞增殖。
当CDK4/6抑制剂和内分泌治疗联合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上,就相当于双重抑制信号通路,效果更佳。
阿贝西利(AbemaCiClib)作为年初刚在国内上市流通的CDK4/6抑制剂,由礼来公司开发,通过MONARCH系列临床验证,为无数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质量,改变了乳腺癌的治疗格局。
医学ppt-丁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十年中文终稿
GDC-0449治疗晚期基底细胞癌
Von Hoff et al, N Engl J Med, 2009
Phase I study 33例原位或转移的晚期基底细胞癌患者 GDC-0449单药口服给药 PR(16/33) , CR(2/33), SD (11/33), PD (4/33)
联合用药:增敏 烷化剂: temozolomide Topo I抑制剂: Irinotecan DNA交联剂: Cisplatin 离子辐射
PARP1抑制剂特异作用于同源重组修复通路 缺陷的肿瘤病人
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
修复通路
协同致死
BSI-201***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hase III Brain cancer(malignant glioma); uterine Phase II (endometrial)cancer;ovarian cancer AZD2281***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ase III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Ovarian cancer Phase I ABT-888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ase II metastatic melanoma, brain cancer AG-14699 Solid tumors,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hase II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INO-1001 Malignant melanoma Phase II MK-4827 Ovarian cancer; advanced solid tumors Phase I CEP-9722 advanced solid cancer Phase I
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现状
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现状【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的基本情况。
方法:分析各类中医药科技期刊和各类网上相关信息。
结论:总结了我国在抗肿瘤药用真菌方面研究的主要真菌种类、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及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抗肿瘤真菌、真菌种类、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发展趋势1、抗肿瘤药用真菌种类全世界真菌种类约150万种,其中大型真菌约20万种,我国目前已发现约8000多种。
药用真菌是指在这8000多种大型真菌中有药用价值的一大类真菌,简称药用真菌。
目前约有2000多种。
在这2000多种药用真菌中,经科学家证明抗肿瘤的真菌大约在240种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肿瘤药用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还会不断增加和扩大。
1.1侧耳科真菌侧耳科目前的种属达50多种,其中抗肿瘤真菌就达11种,该科真菌目前人类应用较多。
比如,金顶侧耳、侧耳、亚侧耳、香菇、草耳等。
1.2裂褶菌科真菌雷者均可目前只发现了1个种属。
目前这个种属的药用真菌,不仅可以治疗普通疾病,更是抗肿瘤的良药。
1.3鹅膏菌科真菌鹅膏菌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80多种,其中抗肿瘤的真菌有3种。
该菌是真菌中毒菌最多的科,毒菌数约43种以上。
据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毒菌类是最有应用前途的抗肿瘤药物。
所以,在今后的临床中,应加大毒菌抗肿瘤的研究。
为什么目前毒菌抗肿瘤的品种较少?主要是因为毒菌的标本采集较为困难,实验室的科学家没有更多的条件去广泛采集,或对毒菌的毒性认识不足等各种因素造成的。
我个人经验认为,毒菌在未来将成为抗肿瘤药物新的资源宝库。
1.4光柄菇科真菌光柄菇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20种以上,该科药用真菌的种类相对较少,毒菌类也少。
但其中暂时只有一种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1.5白蘑科真菌白蘑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242种,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真菌约52种以上,是抗肿瘤真菌中品种较多的科。
其中有名的品种如长根奥德蘑、金针菇、苦口蘑、松口蘑、蒙古口蘑、雷丸、斑玉蕈、柄伞、硬柄小皮伞、蜜环菌等品种,多为抗肿瘤的品种。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探讨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
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肿瘤往往效果不佳;放疗可能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化疗则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研发更加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成为了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
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种类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它们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例如,PD-1/PDL1 抑制剂和 CTLA-4 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2、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如基因突变、蛋白过度表达等进行精准打击的药物。
例如,针对 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3、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 是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药物。
抗体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将细胞毒性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内,发挥杀伤作用。
ADC 药物在乳腺癌、胃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
4、肿瘤疫苗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包括预防性肿瘤疫苗和治疗性肿瘤疫苗,目前仍处于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但具有很大的潜力。
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策略1、基于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研发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肿瘤的基因突变和分子特征。
通过对大量肿瘤样本的基因测序和分析,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不良影响研究现状
引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缩短预期寿命、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1]。
目前,世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居世界首位[2]。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物理致癌因子,如X 射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病毒致癌因子,如乙型肝炎病毒、疱疹病毒。
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化疗药物的主要类型包括细胞凋亡诱导剂、肿瘤细胞毒剂、细胞衰老诱导剂、干扰肿瘤抵抗力的药物、细胞分化诱导剂、肿瘤化学预防剂和肿瘤转移抑制剂。
抗肿瘤治疗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化疗的治疗效果不明确,不良反应明显,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抗癌活性药物和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抗癌新药筛选的主要来源是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新化学物质的合成、生物治疗药物以及老药的新用途。
然而,使用化学品时临床上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这主要与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有关。
因此,合理使用抗癌药物,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抗肿瘤药物的分类1.1烷化剂类药物烷化剂类抗肿瘤药主要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芳香烃受体(ARs )抑制剂、铂类药、氮芥和卡莫司丁等,通过阻断DNA 双链的旋转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3]。
抗代谢药物主要包括磺胺类药物[4]、抗甲状腺类药物5]和糖皮质激素[6]等。
抗肿瘤抗生素是由细菌或真菌产生的用于杀灭细菌和真菌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头孢菌素等;抗肿瘤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泼尼松等激素及各种疫苗如百克必妥[7]。
金属铂类药物是铂类化合物常用化疗药之一,多为铂原子半径较小且与DNA 螺旋酶活性部位结合能力强而高效阻断DNA 双链双螺旋的形成。
通过干扰DNA 或RNA 双链断裂、复制和转录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在G2/M 期。
还有从中药中提取某些具有抗癌作用或毒副作用较小的活性成分制成的制剂,其中包括三七总皂苷、黄精等;生物活性肽类也是目前临床常用抗肿瘤药之一[8]。
国际抗肿瘤药物市场趋势
a n t i c a n c e r ma rk e t c o n d i i t o n s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u c h p r o d u c t s i n m a j o r mu l t i n a t i o n a l p h a r ma c e u t i c l a c o mp a n i e s , t h e s e s h o u l d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 关键 词】 抗肿瘤药; 流行病 学; 市场状 况; 制剂技术
Ana l y s i s o fI n t e r n a t i o na lAn t i c a n c e rDr ugM a r ke tTr e nd s
S ONG Ya ngr a n c h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He b e i , 0 5 2 1 6 5 )
近十年来 . 全球恶性 肿瘤发病率逐年增 高 . 据I M S 统计抗肿 瘤药 规模快速扩大 。 物自2 0 0 7 年超越 降血脂药成 为全 球医药市 场中最大的产 品单元 后 . 表1 2 0 1 1年世界 医药 巨头知名抗肿瘤药销售情况 直是全球医药市场的领 头羊 . 同时分子靶 向药物 也显现出众彩纷呈 Ta bl e 1 s al es of t h e we l l -k n own an t i c a n c er dr u gs of t h e 的 良好局面 。 wor l d’ s ph a r ma c e u t i c al g i a nt s i n 20 1 1
【 摘 要】 抗肿瘤 药已成为全球 医药市场 中最大的产品单元 , 进入 快速发展期 。 本文从肿瘤类疾病 流行病 学情况 、 全球抗肿瘤市场状况和主
微管抑制剂诺斯卡品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诺斯卡品;微管蛋白#抗肿瘤
诺斯卡品是一种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与秋水仙碱 具有相似的结构.在随机筛选过程中发现其具有良好的 抗肿瘤活性。是一种微管抑制剂。它与微管蛋白结合可 改变微管蛋白动态性能。主要是延长微管蛋白静止 期““。诺斯卡品并不能显著改变微管蛋白聚合体质量 和结构.而只能激活纺锤体检查点并阻滞细胞周期于有 丝分裂期口。。受诺斯卡品抑制的正常细胞在药物代谢或 清除后可恢复细胞周期,而在某些肿瘤细胞,由于突变损 害过早地火活纺锤体检查点,经几次DNA合成却未发生 细胞分裂,DNA数量积累至具有细胞毒性时,最终导致 肿瘤细胞死亡L11。
作者单位:311¨1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万方数据
熙隧量型堂叁毖£!!!生!旦
整!!鲞签!塑!坐』Q!!鲢e!』!!!!型!!!!塑!:∑!!:i!:蔓!:! Nhomakorabea・
27・
细胞灾难频率(catastrophe t'requency),增加营救频率 frequency)。可见,诺斯号品与微管蛋白结合后是 通过延长微管静止期来抑制其动态尽稳定性的。诺斯卡品 鹣这一特装霹彩响耱矮缨施绣淫薅徽篱凌态不稳窝毪,导 致纺锤体不熊恰当地吸附染色体着锻粒.染色体小能在赤 道板上正确地排列并受纺锤体牵拉而平均分配至两个子细 胞中来完成缨瞧分裂过穗,从两使脞瘿细胞增殖停滞于 G2/M期。实验研究。5“7。£表瞬,不闲浓度翁诺繇卡晶玛 可使某些肿瘸中处于G2/M期的肿瘤细胞比例明娃增高, 且染色体密繁分布,排列异常。但纺锤体几乎正常。 Newcomb等n虬辑究涯实,诺囊卡慧毒增熟森丝分裂 特异性标志物有丝分裂磷蛋白单克隆抗体(MPM-2)和磷 酸化组蛋白H3的表达,表明细胞增殖停滞于M期;可改 变细胞周期凝自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C)-2 犟瑟躅亡攘裁恭毽survivin豹表达求擎。使囊穗鼹期蛋鑫 脚和survivin表达增加。磷酸化CDC一2表达显著减少。这 贱变化与有缝分裂受损引起细胞死亡时蛋白改变相一 致。在调节套丝分裂秘有熬分裂捡查点中起重要豫塌。 2-2诱导肺籀细胞凋亡 诺斯卡品可诱导某然肿瘤细胞凋亡。且凋亡率呈时 间和剂量依赖性L““”“∥。Zhou等一・为研究原瘸基因 e-jIlIl氨基溃激酶(JNK)转毒途经激活是否在诺斯卡鑫诱 婷的蠲亡过稷中起作用,J澎用jNK特骅性反义榱符酸(在 人细胞中可有效抑制JNK的表达)对3种细胞作用12小 时,再经诺糍卡品处理.发现JNK蛋内表达水平照著下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对于抗肿瘤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抗肿瘤药物,以便更有效地治疗这一严重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进展。
一、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和副作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是十分必要且具有迫切性的。
二、分子靶点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对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分子靶点。
通过干扰这些分子靶点的功能,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达到治疗的效果。
药物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分子靶点的理解,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抗肿瘤药物。
例如,结构改变型抗肿瘤药物逐渐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靶向治疗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药物筛选和评估工作。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估,找到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杀伤力且对正常细胞具有较低毒性的化合物。
通过体内外的实验验证,可以进一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筛选和评估工作的结果将指导后续的药物设计和开发。
四、新技术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手段也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细胞组学技术等,为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利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加系统地探索肿瘤的发生机制,从而更精准地设计和优化抗肿瘤药物。
五、个体化治疗的崛起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开始朝着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疾病特征,设计出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的方式将会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
六、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在药物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1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耐药逆转剂、内分泌治疗药等。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杀手,在全世界50 多亿人口中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 万人,新发病例为870 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1]。
因此,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予以高度重视,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使肿瘤本质正在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
本文将就其中一些热点领域及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新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已开发的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中,最典型的产品是紫杉醇。
紫杉醇是二萜类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53.9,具有高度亲脂性,不溶于水。
与常用的其它纺锤体毒物如阻止微管聚集的长春花碱、ervafamine、秋水仙素等的作用相反,紫杉醇催化微管蛋白迅速合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起稳定和防止微管解聚的作用。
紫杉醇的活性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紫杉醇“冻结”有丝分裂纺锤体。
从而使肿瘤细胞停止在G2 期和M 期,直至死亡;第二,紫杉醇也作用于巨噬细胞上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促使释放白细胞介素(IL)-1、(TNF)-2、(IL)-6、干扰素(IFN)-1,(IFN)-1 因子对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作用。
紫杉醇并非对所有的肿瘤细胞或株系都起作用。
细胞是否对它敏感,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磷酸化的135-KD 糖蛋白有密切的联系。
非敏感的细胞有这种膜蛋白存在,敏感的细胞则没有。
由于其为憎水结构,紫杉醇应是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抗肿瘤药物进展研究摘要:癌症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
希望能早日掌握这种疾病,并找到治愈的方法,为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的简介及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旧药改良、药物联用技术、治疗手段技术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关键词:抗肿瘤进展改良新药合成靶向治疗一、肿瘤及抗肿瘤药物的概念[1]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
抗肿瘤药物是指抗恶性肿瘤的药物。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发病前期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
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发展到晚期的肿瘤比较难控制其生长,还会有癌细胞转移的致命危险。
要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找出能治愈肿瘤的方法,为世界的人民带来福音。
进十年来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改良以及靶向治疗方面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二、肿瘤的治疗方法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
三种治疗手段各有各的特点,互相补充。
化学药物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分化的一种治疗手段。
抗肿瘤药的两大障碍选择性不强,毒性大和耐药性,因此用化疗的方法无法根治。
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直接对病灶进行用药,有目标的进行用药治疗,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效率。
降低要药物对其他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三、进展近十年来在我国的抗癌药物研究领域没有特别有效的特效药,主要原因在于新药研究的成本加大和研究年限的增长。
研究方向基本上对准对已有的药物进行改良、以及治疗手段的改进。
在对药品改良方面,我国研究成果比较显著。
[2]-[7]如改良多烯紫杉醇、物卡莫氟、盐酸吉西他滨、泰克地那林、达卡巴嗪、丙卡巴肼等的合成。
在用药联合技术上也有进步,如进一步明确抑瘤宁体外抗肿瘤作用。
还有治疗手段的改进以及新发现,如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小分子靶向药物等。
紫杉醇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唯一具有将细胞停止在G2晚期和M期,阻止癌细胞增殖的抗癌药物。
它是从红豆杉提取分离而得,因其资源少,分离难度大,所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开发一条合成路线少,操作简单的方法,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8]南鹏娟、姜茹等人通过不对称氨羟化反应一步合成紫杉醇C13侧链,对侧链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后生成(4S,5R)-N-苯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4-苯基-1,3-氧氮杂戊环-5-甲酸,进而和7-三乙基硅烷巴卡亭-Ⅲ缩合、去保护得到紫杉醇。
结果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紫杉醇C13侧链。
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能满足市场开发要求。
有望将紫杉醇推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给癌症病人带来福音。
随着科研人员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渐放宽视线。
有抗癌药物单用到联合使用,最大限度的挖掘了药物的治疗价值。
某些药物在两种或多种药物联用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它的治疗功效。
联用药物还有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功能。
单用的情况下药效不明显。
[9]李晓燕研究发现抑瘤宁的最佳方剂组成是Rba与Duc 联用或Rba、Duc、501和Aac联用。
抑瘤宁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一个经验方,为纯中药复方制剂。
现如今放疗、化疗等方法虽说有了很大发展,手段也比较成熟。
但也有它的局限性。
中药治疗法毒副作用小,治疗后症状轻,因此中药治疗法也慢慢受到大家的亲睐。
在中药治疗肿瘤方面,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
中药也是中国的国粹,作为科研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去充分开发、为治疗肿瘤做出应有的贡献。
[10]王维民等人研究发现,南蛇藤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作为抗癌药物的增敏剂。
传统中医药在抗肿瘤方面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因此寻找中医药对化疗药物增敏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国内外学者对单味中药提取物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相继发现了许多抗肿瘤作用确切的中药。
历史发展证明,人类的创新有多种方式。
有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的,也有的是把两个不同的物品组合起来发挥出令人惊喜的效果。
还有就是全新思维,另辟蹊径。
[11]杨旭清、金祥林、宋勤华等人就属于后者。
他们成功设计和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超分子抗癌药物-双环铂,己证实双环铂对人类的恶性肿瘤有好的治疗效果。
用 X 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双环铂的晶体结构,又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研究了它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双环铂在水溶液中的结构模型,解释了双环铂在水中好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有陆陆续续有各种铂类抗癌药物的产生,从毒副作用特别大的顺铂到第二代的卡铂,副作用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任然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和副作用。
[12]新型抗癌药双环铂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它的毒性,抗癌作用明显,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抗癌药物。
结果表明卡铂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会水解,而双环铂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
这是利用“超分子”的巧妙构思克服了铂类抗癌药物在水中不稳定的最大缺点。
一个新药的开发必定会经历很多困难,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
最终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传统的化疗在抗肿瘤的治疗方向有了很大进展,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
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
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陷,是一种没有目标的全身性治疗,对身体伤害大,药物的利用率低,成本高。
药物化疗的这些不足,促使了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手段。
靶向药物治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近十年来,靶向药物治疗成为治疗癌症的人们话题和研究热点。
在靶向药物治疗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3]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活体动脉引导磁球而闻名的研究人员Martel教授,宣布了纳米医学领域一个惊人的新突破。
他的团队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将装有一定剂量抗癌药物的微载体成功导入了一个活兔的血流当中,并且被运输至靶区肝脏,成功给药。
这是首次有助于提高目前肝癌治疗方法——化疗栓塞术的医疗方法。
治疗性磁性微载体(TMMCs)由生物降解聚合物制成直径仅为50μm(即为一根头发的直径)-封装了一剂治疗药物 (在本研究中为多柔比星),类似一个磁性纳米粒子。
实质上这些纳米粒为小磁铁,其可经升级MRI系统的引导使微载体通过血流而到达靶器官。
在实验中,注入血流的TMMCs被引导通过肝动脉而到达肝脏靶向区域,从而在肝脏逐步释放药物。
[13]DNA“纳米火车”可输送抗癌药物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蔚泓带领课题组,研发出一种能向肿瘤细胞靶向输送大量抗癌药物的DNA“纳米火车”。
其不仅可提高抗癌药物的靶向性,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大大增加药物的携带量。
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14]上海研发新型双靶点抗癌药物:DNA/HDAC 双靶点的新型药物,并通过对该药物的研究,揭示发展类似的新型高效双靶点抗癌药物的可行性。
该项研究发现了一个新型的 DNA/HDAC 双靶点药物 CY190602,相比于传统的单靶点氮芥类药物,该药物额外获得的对 HDAC 酶的抑制能力使其能更有效地杀伤癌细胞。
关于靶向治疗法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几个代表。
它是治疗肿瘤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有效的对病灶给药,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减小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多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仅仅只是单靶点,还可以延伸到多靶点。
[15]澳大利亚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特蕾西-帕博斯凯和马提亚斯-恩斯特发现,白细胞介素-11是促进癌细胞生长与扩散最重要的 1个细胞因子,通过与澳大利亚墨尔本IKL 制药公司合作,他们发现阻断白细胞介素-11 的信号,在胃癌和肠癌模型中可使肿瘤停止生长,并使肿瘤收缩。
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化合物资料库。
我们[13]-pyrimidine-5-carboxamide),它可有效抑制 p53 靶物质、p21和hdm2的表达,并同时增加 p53 的表达水平。
对ARC 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类广谱转录抑制因子,可以抑制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介导的 RNA 聚合酶Ⅱ的磷酸化作用,阻断转录延伸步骤,这与其它转录抑制因子,例如flavopiridol(一种黄酮类抗肿瘤药物)和柔红霉素(DRB)类似。
同样,ARC还能在多个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内引发p53非依赖性、内在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介导的细胞凋亡,但在正常细胞中无这种作用。
不管身处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要保持先进性,最伟大的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高度。
[15]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研究团队发现了促进肿瘤发生与异常生长的新型小G蛋白分子RBJ,提出肿瘤异常生长的“细胞核信号陷阱”学术观点。
这为研究肿瘤细胞异常生长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揭示攻破“细胞核陷阱”以阻断优势性促癌信号转导途径是抗癌药物设计的方向之一。
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备受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事关众多癌症患者治疗新技术、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科学家对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设计出的数种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应用于治疗胃肠道肿瘤、乳腺癌等。
如何提高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克服耐药性,已成为目前转化医学领域密切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四、结束语及展望通过查阅资料,看待到我国近十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取得的成果。
让人感到欣慰。
但是疾病的威胁依然存在,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呈现低龄化趋势。
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加快研究进程刻不容缓。
当然此文不能把近十年里我过在抗癌药物领域都概述出来,这里只是截取了比较重大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讲诉。
肿瘤仍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
因此,全世界一直在攻克对肿瘤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这一课题。
近年,随着分子肿瘤学和分子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在临床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来在这一领域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更多有效的抗癌药物实现工业化,降低成本。
使抗癌药物不再高不可攀。
在不就的将来,我们希望看到癌症能够被治愈。
参考文献:[1]尤启东,孙铁民,李青山.药物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景临林,金瑛,张生勇,孙晓莉.抗癌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合成[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6 .10,16(5)[3]黄长勇, 杨志.抗癌药物卡莫氟(HCFU)制备方法的改进[J].应用科技.2009.10,17(20)[4]顾秀娟,赵敏,吴范宏,赛达力木.抗癌药物盐酸吉西他滨的合成[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6)[5]高培培,陈河如.抗癌药物泰克地那林的合成工艺优化[J].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6,33(3)[6]肖胜伟,刘志军,柳杨,陈河如.抗癌药物达卡巴嗪的合成工艺优化[J]. 有机化学.2012, 32[7]潘龙,汪亚帷,刘笑天,陈河如.抗癌药物丙卡巴肼的合成工艺再优化[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2,36(1)[8]南鹏娟,姜茹,刘雪英,姚志军,孙晓莉.不对称氨羟化反应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6.4,16(2)[9]李晓燕.抑瘤宁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郑州大学.2006.5[10]王维民,周炎,邓建良,汤月华,金俊,戴小军,刘延庆.南蛇藤有效成分和抗癌药物联用对SGC-7901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9,6(17)[11]杨旭清,金祥林,宋勤华,汤卡罗,杨振云,张肖锋,唐有祺.超分子抗癌药物双环铂的结构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40(5):485~491[12]杨旭清,金祥林,宋勤华,汤卡罗,杨振云,张肖锋,唐有祺.超分子抗癌药物双环铂的结构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0,40(5):485~491[13]冯翔,李琛阳.DNA“纳米火车”可输送抗癌药物.技术与市场杂志.2013,7[14]耿挺.上海研发新型双靶点抗癌药物.上海科技报.2015.3,6[15]肖鑫,刘璐. 我科学家提出肿瘤异常生长“细胞核信号陷阱”观点.中国医药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