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与门静脉伴行

合集下载

肝脏的功能

肝脏的功能

肝脏的功能D贮存血液肝脏只有凝血的功能,而没有贮存血液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一、代谢功能: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响、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当。

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

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的功能和作用肝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脏的超声诊断

肝脏的超声诊断
全填充呈高回声(图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目前认为 该病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动脉畸形的增生性反应,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典型的病灶切面中央 可见星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的间隔向四周放射, 中央疤痕包含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增粗的动脉 随分隔进入病灶内部。
灰阶超声:通常是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很少为 高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可均匀或欠均匀,可有暗 环。该病常伴有脂肪肝,多无肝硬化等肝病背景。
图1
图2
图3
原发性肝癌,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高回声肿块(图 1),表现像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在动脉期 快速增强呈高回声(图2,箭头所示),门脉期呈低 回声,提示为肝癌 。
转移性肝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供丰富,是恶性 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以消化道和盆腔癌肿向 肝转移为多见 。
MHV:肝中静脉 LHV:肝左静脉
肝硬化、门脉高压
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 脏慢性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 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本病早期无明显症 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 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 发症。
灰阶超声:表现各异、形态不一 。转移灶较多时, 病灶可弥漫性分布或融合成团块 。在较大转移性肝 癌中,可出现多结节相互融合形似葡萄,故名为 “葡萄串”征。混合回声型呈环状高回声,中央为 无回声型,亦可强弱不均,呈条状分隔型 。多发者 有时可呈弥漫浸润型,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的细小 转移灶 。较少出现血管内癌栓现象 。
原发性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1)富血供型:较常见,癌结 节内部和周边出现线状、分支状彩色血流, RI>0.6。(2)少血供型: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也不易检测到动脉血流。此型较少见。

肝门静脉解释名词

肝门静脉解释名词

肝门静脉解释名词肝门静脉:又称门静脉。

由消化道(胃、肠、胰脾等)的毛细血管汇集、从肝门处入肝的一条粗大静脉。

特点是两端都与毛细血管相连。

肝门静脉入肝后,逐渐分支形成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然后经肝静脉注入后腔(下腔)静脉。

导引腹腔非成对脏器[胃、脾、胰、肠(直肠后段除外)]血液入肝的静脉干。

由脾静脉、肠系膜前静脉、肠系膜后静脉和胃十二指肠静脉等侧支汇合而成;穿过胰环,伴肝动脉入肝,在肝内分支,与肝动脉的分支一起汇入肝窦,再陆续集合成肝静脉入后腔静脉。

由于直肠后部的血液回流入髂内静脉,因此对肝有危害或通过肝而降低药效的药物,临床上常经直肠给药。

长6~8 cm,直径约1.25 cm,在胰头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向右上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经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后方向上达肝门,分左、右支入肝左、右叶。

概述门静脉:有两方面的含义:①如一条静脉干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则称该静脉干为门静脉;②特指肝门静脉,为一短而粗的静脉干,长6~8cm,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后面汇合而成。

收集食管腹端、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胰、胆囊和脾的静脉血。

其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将肠道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肝脏进行合成、解毒、储存,并可分泌胆汁。

当门静脉发生循环障碍时,血液易发生倒流,产生门脉高压症。

相关疾病1.弥漫性肝癌并发肝门静脉内癌栓形成:肝脏门静脉系统受侵和癌栓形成是肝癌肝内扩散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影响病人预后和介入治疗的主要因素。

发生肝门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的概率与肝癌的类型、病灶大小及病程长短有关。

弥漫型肝癌90%以上并发肝门静脉内癌栓形成,70%以上的巨块结节型肝癌有肝门静脉侵犯和癌栓形成,而结节型肝癌较少发生,仅有3%左右。

肝癌门静脉受侵多见于分支血管,但亦可侵犯主干。

肝门静脉不同部位癌栓形成与肿瘤位置有关,右叶肿瘤常累及肝门静脉右支及主干,而左叶肿瘤常累及肝门静脉左支及主干。

CT表现:①平扫示肝门静脉内癌栓的密度与血液密度无明显差异或稍低,受累的肝门静脉增宽,与主干或分支的比例失调;②增强扫描表现为肝门静脉内的低密度结节或肝门静脉不强化;③肝门静脉周围可见细小的网状异常强化的侧支循环血管;④具有肝癌的其他CT特点。

肝的分段

肝的分段

肝脏的分段肝脏从表面划分的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没有真正反映其内部管道系统的构造特征,因而不适应肝脏外科进行部分肝切除的需要。

医师对病灶的准确分段,对外科医师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格利森系统的分布,将肝脏分为左、右两个半肝,再进一步分为8段(奎纳德分类):I段:尾状叶。

Ⅱ段:相当于左外叶上段。

Ⅲ段:左外叶下段。

Ⅳ段左内叶。

Ⅴ段:右前叶下段。

Ⅵ段:右后叶下段。

Ⅶ段:右后叶上段。

Ⅷ段:右前叶上段。

肝脏的分段主要是根据肝内的管道系统而命名。

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三者伴行包裹在同一鞘内,故称为系统或门脉系统。

据门脉系统分布所作的肝脏分段,称为门脉肝段。

肝静脉与门静脉呈插指状的关系,按照肝静脉引流区域所作的分段,称为静脉肝段。

由于肝内胆管是与肝内门静脉伴行,故在肝胆管外科中均采用门脉肝段的命名。

根据门脉系统肝段按顺时针方向标以罗马数字从ⅠⅡⅢⅣⅤⅥⅧ,其中左内叶及尾状叶不再分段。

肝脏分8个段,主要被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系统分割。

肝中静脉将肝分成左右两叶。

肝右静脉分肝右叶为右前、右后两部分。

肝左静脉分肝左叶为左内叶、左外叶。

门静脉系统走行于肝段内。

Ⅰ段为尾状叶,示在门、腔静脉之间,Ⅱ段(靠上)与Ⅲ段(靠下)构成左外叶,Ⅳ段为方叶,也是左内叶,Ⅴ段(靠下)与Ⅷ(靠上)段构成肝右前叶,Ⅵ段(靠下)与Ⅶ段(靠上)构成肝右后叶。

至于Ⅱ段与Ⅲ段、Ⅴ段与Ⅷ段、Ⅵ段与Ⅶ段分界,粗略方法以肝内门静脉分支或肝门平面为分界标志,出现以上平面所显示的是靠上方的,Ⅱ段、Ⅶ段、Ⅷ段,以下层面就是Ⅲ段、Ⅴ段、Ⅵ段。

Ⅴ段与Ⅵ段、Ⅶ段与Ⅷ段之间以肝右静脉分界。

影像学上横断面上以肝静脉为界,2,3;5,8;6,7 的分界大约门静脉左右分支平面。

1、肝脏分段的意义:可以了解病灶所处位置,尤其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从而指导治疗。

肝脏的分段和肝脏的解剖密切相关,了解了肝脏的解剖并且应用到影像学的分析中去,也就可以熟练的了解肝脏的分段了。

2、分段主要依靠。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

门静脉支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研究张磊,陆骊工,李勇,邵培坚,胡宝山,魏照光,何旭,禹娴怡,罗小宁·肿瘤介入Tumor intervention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 )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非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接受TACE 治疗;治疗组32例先接受PTPVS 再行TACE 治疗,其中2例病例放置门静脉支架未成功。

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

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并记录PTPVS 术后并发症。

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两组间生存时间比较用Log-rank 法检验;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5个月(治疗组风险比为0.570,95%CI 为0.328~0.992,P =0.0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别为70%、56.7%、10%、3.3%。

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远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2例,6.6%)、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3例,10%)、肝肾综合征(1例,3.3%)。

结论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分支或(和)门静脉主干不完全闭塞癌栓患者中,PTPVS 联合TACE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比单独TACE 治疗组延长约2个月。

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经皮经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4X (2011)-12-0968-06Portal vein stent placement combined with TA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tumor thrombus in portal vein ZHANG Lei ,LU Li-gong ,LI Yong ,SHAO Pei-jian ,HUBao-shan ,WEI Zhao-guang ,HE Xu ,YU Xian-yi ,LUO Xiao-ning.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 ’s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08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 Li-gong ,E-mail :lulg@21cn.com【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ortalvein stent placement (PTPVS )combined with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omplicated by tumor thrombus in portal vein ,and to discuss the possib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xclusioncriteria ,62patients with clinically-confirmed HCC associated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who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to October 2010in authors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prospective two-arm nonrandomized trail.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 =32)and control group (n =30).Simple TACE (THP 40mg /m 2,Oxaliplatin 135mg /m 2,mitomycin C 6mg /m 2,lipiodol 5-20ml )was used in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hile PTPVS with subsequent TACE was employed in patients of study group.PTPVS failed in two patients of study group.The overall survival time and the safety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The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PTPVS were recorded.A data base on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follow-up outcome of all patients was set up and SPSS13.0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Median survival time and survival curve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method.A log-rank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groupdifferences.Cox ’s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patients ’prognosis.Results The median作者单位: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介入治疗科,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通信作者:陆骊工E-mail :lulg@21cn.com肝癌是全球第5位最常见恶性肿瘤[1]。

肝脏

肝脏

1
2
正 常 肝 脏
3
1.肝右静脉 2.下腔静脉,肝右、中、左静脉汇合处为第二肝 门 3.膈顶
肝脏的血管系统
肝脏的血管系统由门静脉系、肝动脉、肝静脉共同构成。肝 脏的血供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肝静脉则收集肝脏 的血液回流入下腔静脉。 1、彩色多谱勒: 1)、门静脉系统:PV主干及左右分支内充填均匀一致的 色彩,色彩随探头位置不同而异,但均为进肝血流。探头置于上 腹部沿血管走行扫查,SMV与SPV两股蓝色血流汇合而成的PV, 长约4---6cm,呈深蓝色。右肋间斜切时,PV右支及其二级分支, 显示深红色,PV左支矢状部“工”字型结构上,下段分支呈深 红色,为入肝血流。当血流速度快时,在红色色彩中可见闪烁的 白色(图示)。脉冲多谱勒:PV频谱多谱勒曲线常表现为2个小 峰及2个小凹陷,流速为15--20cm/s,呈向肝性连续低速血流。
1、正中裂:其走向为通过胆囊窝中线至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 其间有中肝静脉通过,将肝脏分为左、右二叶,内有门静脉在左、 右支走行。
2、右叶间裂:为一接近水平位的斜裂,自肝右下缘切迹向 右后方抵右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其间有右肝静脉通过,将右 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内分别有门静脉右前支和右后支走行。
3、左叶间裂:为—矢状裂,从脐切迹向右向上抵左肝静脉 汇入下腔静脉处,在脏面相当于左纵沟位置,其间有左肝静脉之 叶间支通过,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其内分别有门静脉 左内叶支和左外叶支走行。 4、左段间裂:位于左外叶内,其间有左肝静脉之段间支通过, 将左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分别有门脉左外叶上段支和左外叶下 段支走行。 5、右段间裂:位于右后叶内,呈水平位,由肝横裂的右端 向右行,且于肝右缘的中份,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有 门静脉右后上段支,下段支走行。裂中有肝静脉段间通过; 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沟后方的肝尾叶, 总共为五叶、四段。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 沟后方的肝尾叶,总共为五叶、四段。了解肝脏分叶的解剖基础, 对于肝脏的超声显像和在声像图中对病灶定位诊断有着非常重要 意义。

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超声检查
1、肝动脉:肝总动脉发自腹主动脉的第一腹侧支—腹腔 动脉。它右行于胰头上缘抵达十二肠第一段上方,在向胰头右 前方分出胃十二指肠之后,称肝固有动脉。它与肝外胆管伴行 与门静脉的腹侧。在肝右动脉一般穿行于肝总管于门静脉之间。 肝动脉于门静脉、肝内胆管在肝内伴行,它们共同寓于Glisson 氏纤维鞘中。由于肝动脉在肝内分支细,常规超声检查显示比 较困难,声像图上利用门静脉在肝内的分布图型,并以此为解 剖学标志寻找与之伴行的肝动脉。
2)、肝静脉:
肝静脉管腔内充填均匀一致的色彩,蓝色层流,靠近IVC的 肝静脉在心脏舒张期末可见短暂红色反向血流(图示)。脉冲多 谱勒:频谱为三相波波型,其主要振幅为基线以下的点状波型, 即在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之后还可见一反向血流波形。收缩期峰 速度大于舒张期峰速度。受呼吸影响,呈“W”形。
3)、肝动脉: 肝动脉细小,在肝内几乎不显示,仅在肝门部PV前方可见 闪烁样点状回声,色彩鲜亮,血流方向与PV方向一致,为进肝 血流。肋间斜切时,管腔内充填均匀的红色层流。脉冲多谱勒: 呈连续性低阻型动脉血流频谱,收缩、舒张期均为正向血流, 肝固有动脉内径0.33±0.12cm,峰值速度<50cm/s,在PV高压 时,肝动脉可增粗,流速增高以代偿减少的PV血流。
4、左段间裂:位于左外叶内,其间有左肝静脉之段间支通过, 将左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分别有门脉左外叶上段支和左外叶下 段支走行。
5、右段间裂:位于右后叶内,呈水平位,由肝横裂的右端 向右行,且于肝右缘的中份,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二段,段内有 门静脉右后上段支,下段支走行。裂中有肝静脉段间通过;
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沟后方的肝尾叶, 总共为五叶、四段。从以上肝裂将肝脏分为四叶、四段,加上横 沟后方的肝尾叶,总共为五叶、四段。了解肝脏分叶的解剖基础, 对于肝脏的超声显像和在声像图中对病灶定位诊断有着非常重要 意义。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

肝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肝门的位置人体腹腔中,肝门位于肝脏的右侧中线处,与腹壁相对称。

在解剖学上,肝门与腰大肌肌腱的交点处被定义为临床肝门位置。

二、肝门的结构1. 肝门的血管结构(1)肝动脉:肝门区域的肝动脉是指来自胆囊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肝动脉分支,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将含氧血液输送至肝脏,与门静脉并行进入肝脏内,是肝脏供血的主要来源。

(2)门静脉:门静脉是腹腔内静脉系统中的主要静脉,将来自肠道、脾脏和胃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至肝脏,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内部,是肝脏的主要血流入口。

(3)门走行支:肝门区域的门走行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构成,提供了丰富的血管网给肝脏。

2. 肝门的胆管结构肝门的胆管指的是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它们通过肝门进入肝脏内部,并在肝脏内部汇合形成肝总管,最终输送胆汁至胆囊。

肝门区域的胆管是肝脏分泌胆汁的主要途径,也是临床上引起胆道疾病的重要部位。

3. 肝门的淋巴管和神经结构肝门区域也是肝脏淋巴管和神经的重要入口位置,肝门周围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神经纤维,它们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与血液供应有着重要作用。

三、肝门的功能1. 血液循环功能:肝门是肝脏的主要血液出入口,通过肝门输送血液至肝脏,使肝脏得以进行氧合、代谢和排泄等功能。

2. 胆汁分泌功能:肝门是肝脏胆汁的主要出口,胆汁通过肝门进入胆管系统,并最终由肝总管输送至胆囊和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

3. 淋巴引流功能:肝门区域的淋巴管系统通过肝门将肝脏内部产生的淋巴引流至体循环系统,有助于机体的免疫和代谢功能。

四、肝门的临床意义1. 外科手术:在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肝脏手术等胆道外科手术中,肝门是重要的解剖标志点,外科医生需要对肝门的结构和位置有清晰的了解,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影像诊断:肝门区域的血管、胆管以及淋巴组织对于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胆道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

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这是与腹腔内其他器官不同的。

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

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

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

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

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

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

肝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以调节血量。

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还与腔静脉间存在侧枝吻合,正常情况下,这些吻合枝是不开放的。

由于上述血管间的联系,当肝脏某些病理因素(如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流受阻,可引起脾脏淤血肿大。

当侧枝循环开放,如致食管静脉淤血曲张,甚至破裂出血;如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可致此处静脉丛破裂导致便血;如通过脐周静脉丛形成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脐周静脉怒张。

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含丰富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肝脏的物质代谢,其血流量约占肝全部血流量的20% ~30%,压力较门静脉高30~40倍。

门静脉是肝的机能血管,其血量占肝血供的70%~80%,压力较低,其血液富含来自消化道及胰腺的营养物质,当流经窦状隙时,即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横沟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称为肝门。

门静脉和肝动脉这两条血管均被包绕在结缔组织鞘内,经肝门(或称第一肝门)进入肝脏,以后就像树枝分叉样分布于腺泡内。

由肝腺泡边缘肝小静脉(即中央静脉)汇合成较大的肝静脉分支,最后汇合成的肝静脉主干,进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

肝脏疾病习题及答案

肝脏疾病习题及答案

肝脏疾病精选习题及答案A1型题1.下列对肝脏大体解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进出肝的部位,称第一肝门B.肝右、肝中和肝左静脉于肝后上缘汇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二肝门C.小部分血液经过数支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称为第三肝门D.肝胃韧带和十二指肠韧带固定肝脏脏面E.分别由左右三角韧带、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肝圆韧将其固定于膈肌及腹壁2.划分肝左叶、肝右叶的解剖标志是()A.肝圆韧带B.镰状韧带C.胆总管D.自胆囊窝中部至下腔静脉右侧缘E.自胆囊窝中部至下腔静脉左侧缘3.被包在肝内格利森(Glisson)系统结缔组织鞘内的管道是()A.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B.肝动脉、门静脉和胆总管C.淋巴管、肝动脉和门静脉D.肝静脉、肝胆管和神经支E.肝动脉、淋巴结、淋巴管4.下列对门静脉解剖学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由肠系膜中静脉与下静脉汇集而成B.无瓣膜,当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可经属支逆流C.成人长5.5~8.0cm,直径约1.5cmD.位于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后方,上行至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人肝E.在肝内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与小叶间动脉共同汇入肝血窦5.下列对肝动脉解剖学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入肝后与门静脉伴行,分布与门静脉大体相一致B.从腹腔动脉发出后,称肝总动脉C.分出胃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后,称肝固有动脉D.在第一肝门入肝前分出肝左及肝右动脉E.只起源于腹腔动脉6.下列对肝外胆道系统解剖学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由肝内小胆管汇集而成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B.全长7~9cm,直径0.6~0.8cmC.胆汁经胆总管进入胆囊贮存D.分为十二指肠上、十二指肠后、胰头内和十二指肠壁内四段E.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7.下列对国内常用的“五叶六段法”肝脏分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以胆囊窝中部至下腔静脉左缘的平面为分界线,将肝分为左右两半B.尾状叶分成前、后两段C.左半肝分成左外叶、左内叶D.右半肝分成右前叶、右后叶和尾状叶E.左外叶分成上、下两段,右后叶分成上、下两段8. Couinaud分段法以肝裂和门静脉及肝静脉在肝内的分布为解剖学基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分段法的是()A.尾状叶为Ⅰ段B.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IV段C.右前叶为V、VIII段D.根据肝脏的沟裂,将肝脏分为左、右、方、尾四个叶E.右后叶为VI、VII段9.下列静脉血管中,经过肝正中裂内的是()A.肝中静脉B.腔静脉C.肚右门静脉D.肝右静脉E.肝左静脉10.下列静脉血管中,经过肝右叶间裂平面内的是()A.肝右门静脉B.腔静脉C.肝中静脉D.肝右静脉E.肝左静脉11.下列对正常情况下肝脏血液供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20%~30%的血液供应来自肝动脉,同时供给肝所需氧量的40%~60%B.70%~80%的血液供应来自门静脉C.肝动脉压力较门静脉压力高30~40倍D.肝总血流量占心排出量的1/4,正常达1 500~2 000ml/minE.副肝动脉并不能发挥肝脏的血供作用12.肝脏手术,常温下一次阻断入肝血流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A.5~10分钟B.15~20分钟C.20~25分钟D.25~30分钟E.30~35分钟13.正常情况下肝脏每天的胆汁分泌量为()A.200~400mlB.400~600mlC.600~1 000mlD.1200~1 500mlE.1500~2 000ml14.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脏的生理功能()A.分泌胆汁功能B.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功能C.凝血功能和解毒功能D.体液代谢调节功能E.吞噬或免疫功能15.下列对肝脏外伤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B.按病理性质分为肝包膜下血肿、真性肝破裂和肝中央破裂C.严重肝外伤伤势重、伤型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D.腹痛、休克、腹膜刺激征为三大临床主症E.按AAST肝外伤分级标准,Ⅱ级为严重肝外伤1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闭合性肝外伤的病理分类()A.肝包膜下血肿B.假性肝破裂C.肝实质挫裂伤包括单纯性肝裂伤、多发性肝裂伤或星形肝裂伤D.肝实质离断伤和毁损伤E.肝中央破裂17.下列肝损伤的AAST分级中,Ⅲ级是指()A.非扩展性肝包膜血肿,<10%肝表面积浅表裂伤,无出血,深度<1cmB.非扩展性肝包膜血肿,占肝表面积10%~50%,肝裂伤<10cm,深1~3cm,活动性出血C.扩展性肝包膜血肿,>50%肝表面破裂出血,或肝实质内血肿>10cm,裂伤深>3cmD.实质血肿并活动性出血,实质破裂达25%~75%的肝叶,或肝叶内1~3 Couinaud肝段E.实质裂伤>75%肝叶或1肝叶内>3 Couinaud肝段,肝后腔静脉,主肝静脉损伤1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外伤的临床表现()A.大便次数增多,表现里急后重B.休克的表现C.全腹或局部持续性疼痛,多为胀痛,其次为绞样痛或隐痛D.全腹或局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肝区叩击痛E.放射痛19.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外伤的临床诊断依据()A.明显的腹部或胸腹部外伤史B.阵发性加剧的腹痛,辗转不安C.休克、腹膜刺激征和腹腔积血体征D.实验室检查,Hb下降,HCT降低,WBC和中性粒细胞增高E.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固血20.肝裂伤外科处理的步骤中,不包括()A.控制肝门入肝血流以暂时止血,确认出血来源B.扩大肝裂伤,发现损伤的血管和胆管分别处理C.胆道探查,明确胆管损伤部位,T形管引流D.选用止血材料或带血运大网膜填塞E.肝周引流21.单纯浅表性肝裂伤缝合法的要点是()A.出血停止者,缝针不可过密B.活动性出血者,缝合达到止血目的C.可采取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后缝合D.缝合时每针离裂口边缘1~1.5cm,应带有肝包膜,缝针必须穿过裂口底部E.可于裂口边缘或进针点放置数块吸收性明胶海绵后再行缝合22.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周纱布填塞的适应证()A.右肝膈顶部不规则损伤或两侧肝叶广泛损伤,出血难以控制者B.广泛包膜下血肿或肝包膜撕脱者C.病情危重、大量输血导致凝血障碍,或疑有大的肝静脉损伤者D.出血不能控制者,需转院治疗,作为权宜之措施E.大出血虽控制,但局部仍有渗血者23.下列对肝外伤采取肝动脉结扎术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是控制肝外伤出血的方法之一B.适用于广泛性肝包膜下血肿、肝创面弥漫性出血、凝血机制障碍者C.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结扎肝动脉仍有效D.应选择性地结扎肝左或肝右动脉,尽量避免结扎肝固有动脉E.肝动脉结扎后,对肝功有一定的影响,术后应加强保肝治疗24.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肝外伤肝叶切除术的手术指征()A.一叶的肝包膜撕脱或肝内血肿者B.局部毁损伤,切除损伤的肝组织有利于修复者C.肝后静脉损伤,需要切除部分肝组织以利显露修复者D.肝损伤出血,用各种方法难以止血者E.肝左外叶严重损伤者25.肝外伤一般不采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A.缝合修补B.肝动脉结扎C.清创性肝叶切除术D.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E.规则性肝叶切除术26.肝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胆漏B.感染C.继发性出血D.胆道出血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7.下列肝外伤并发症的治疗方式中,不宜采取的是()A.肝脓肿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PTC)置管引流B.胆漏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PTC)置管引流C.胆漏通过ERCP在损伤的胆管内放置斯坦特固定膜支撑D.外伤性肝囊肿可行肝叶切除术E.胆道出血经皮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28.下列对肝囊肿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寄生虫性以肝棘球幼病多见B.非寄生虫性以创伤性最常见C.B超检查是诊断肝囊肿的首选方法D.先天性单纯肝囊肿生长缓慢、多数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处理E.多发性肝囊肿一般主张手术治疗29.肝囊肿继发感染和出血时的处理,不宜采取的是()A.囊肿开窗引流术B.囊肿穿刺抽液C.应用广谱抗生素D.肝叶切除术E.囊肿内放置双套管,术后冲洗引流30.下列肝囊肿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中,错误的是()A.单发及多发性囊肿,可行囊肿开窗术,操作简便、疗效较好B.带蒂囊肿、肝左外叶巨大囊肿、囊肿出血者,可行肝叶或肝段切除C.多发性肝囊肿彻底治疗仍较困难,可行部分肝切除缓解症状D.晚期多囊肝合并多囊肾,肝肾衰竭者,可行肝肾联合移植术E.单发性囊肿行局部或肝段切除31.肝囊肿采取穿刺抽液乙醇注射治疗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错误()A.粪液内含有胆汁,抽尽后,腔内注入无水乙醇B.抽尽囊液,一般注入量为囊液的1/3~1/4C.乙醇停留3~5分钟后再将其吸净,如此反复抽吸2~3次D.最后再注入无水乙醇10~20ml,保留在囊腔内E.间隔半个月至1个月,再行第二次穿刺抽液注入乙醇32.下列对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多为原发性,继发性少见B.大肠埃希菌、厌氧菌、葡萄球菌通过胆道、肝动脉、门静脉直接侵入感染C.脓肿可单个,也可多个,可侵蚀并穿破邻近器官D.骤起寒战、高热,肝区痛和肝大,右上腹肌紧张和触压痛E.伴恶心、呕吐、畏食、乏力和体重减轻33.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A.全身中毒症状明显B.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液性暗区C.血液细菌学培养有时为阳性D.肝穿刺脓液为“巧克力”样E.常继发于胆道感染34.下列对细菌性肝脓肿手术治疗方式的描述中,不宜采取的是()A.胆道感染引起的肝脓肿,应同时引流胆道B.脓肿向胸腔穿破者,应同时引流胸腔C.血源性肝旅肿,应同时治疗原发病灶D.病程长、局限性的厚壁脓肿,可行肝叶切除E.肝脓肿一经确诊,都应切开引流35.下列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A.全身支持治疗B.应用抗生素C.肝叶的多发脓肿行肝叶切除术D.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E.手术切开引流36.下列对阿米巴肝旅肿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继发于阿米巴痢疾B.起病急骤,中毒症状严重C.反复检查新鲜大便,可查见阿米巴滋养体D.脓肿多为单发,脓腔较大,多位于肝右叶E.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明显37.下列对阿米巴肝脓肿治疗措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首先考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B.脓肿较大,有穿破危险者,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C.穿刺抽脓,脓肿不见缩小,高热不退者,切开引流D.脓肿继发细菌感染不能控制者,应反复穿刺抽脓E.脓肿穿破胸腹腔者,必须切开引流,同时引流胸腹腔38.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最有价值的鉴别方法是()A.B超检查B.大便常规检查C.脓肿穿刺行脓液检查D.血常规检查E.CT检查39.下列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描述巾,不正确的是()A.属肝脏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人B.发病率低于肝细胞腺瘤和肝肉瘤C.多为单发,生长缓慢,增大后出现肝大和压迫邻近器官症状D.肿块与肝相连,光滑,质软,有囊性感和压缩感,可呈分叶状E.影像学检查有助诊断40.下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哪项不宜采用()A.直径<15cm或多发性小血管瘤者,可行血管瘤捆扎术B.多发或病变广泛,无法切除者,可行肝右、肝左或肝固有动脉结扎术C.单发,肝周边或局限于肝一侧者,可行肝局部切除、肝叶切除或半肝切除术D.范围超过半肝,余肝代偿增大,肝功能正常者,可行肝三叶切除术E.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41.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危险的并发症是()A.压迫胃、十二指肠引起上消化道梗阻B.破裂引起腹腔急性大出血C.压迫食管下端出现吞咽困难D.压迫肝外胆道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E.压迫门静脉出现脾大和腹水42.下列对肝棘球病(又称肝包虫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由细粒棘球引起的单房性棘球幼病B.细粒棘球虫终宿主为人C.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上腹肿块、腹痛或压迫症状D.右上腹包块,光滑,边界清楚,质韧有弹性,叩诊有震颤,即“包虫囊肿震颤征”E.囊肿穿破可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化43.目前治疗肝棘球病的主要手段仍为外科手术,原则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

肝脏的超声诊断

肝脏的超声诊断

随着疾病进展,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 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 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 类似实质的不均质回声(箭头所示)
在肝脓肿(箭头所示)成熟或液化期,脓肿可出现典型 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的增厚的高 回声,可厚薄不一,壁的内面不平整,呈“虫蚀状”改 变
剑突下经腹主动脉纵切面
探头臵于剑突下, 沿着腹主动脉长轴 纵切,显示肝左外 叶(LL)和其后方 无回声腹主动脉 (AA)
正常肝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 肝门区向肝的红 色门静脉(PV) 和门脉右支 (RPV)、花色 的肝动脉 以及蓝 色的下腔静脉 (IVC)
彩色和脉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及时间流速曲线
肝硬化、门脉高压


灰阶超声:典型肝硬化时,左右叶均缩小或左叶代偿性增大。 肝包膜呈锯齿状。肝区回声增粗增强,部分呈颗粒状、结节 状,可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多在0.5-2.0cm 。肝内血 管粗细不均或纹理紊乱,肝静脉常变细,门静脉可增宽,肝 动脉可代偿性增宽。脾大、腹水、胆囊壁增厚。 彩色多普勒:门静脉扩张(>1.3~1.5cm),脉冲多普勒示门 脉血流速度降低,部分呈双向甚至反向的离肝血流,个别门 脉内可有血栓形成;肝动脉较正常者易显示或增宽,脉冲多 普勒显示其流速增高,且RI亦增高;肝静脉变细、颜色变暗, 脉冲多普勒示其流速减低,呈类似门静脉血流。同时,彩色 多普勒还可显示脐静脉重开,并可见该彩色血流与门脉矢状 段囊部血流相通,腹壁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静 脉增宽等
肝脏的超声诊断
超声科
正常肝脏的解剖
前面观
后面观
肝脏内血管分布
门静脉(肝动脉与门静脉伴行)和肝静脉的肝内分布 1、2、3为肝左、中、右静脉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关键词】肝・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神经支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1],但对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探讨,现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肝周神经的分布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胸7~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此外还有右侧膈神经的分支[2]。

在人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见蔓状的神经丛,并可分为肝前丛与肝后丛。

前丛由左右腹腔神经节和左迷走神经分支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和胆胰胆总管分支,其在肝动脉周围形成鞘,并沿肝动脉进入肝脏;后丛由右腹腔神经节和右迷走神经分支组成,主要沿肝外胆管和门静脉分布,有分支与前丛神经分支相沟通。

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及附近的肝包膜内[3],尚有部分纤维与肝前后丛结合,随肝丛的纤维分布到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同时也发现有部分神经纤维是经肝静脉途径进入肝实质的。

在某些动物,右膈神经也可能是肝脏副交感神经的来源。

大鼠肝的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而不是通过腹腔神经丛[4]。

2 肝内神经的分布夏锋等[5]用Sevier Munger 改良法染色切片显示人与大鼠肝脏内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神经纤维粗细不一,直径1~5μm。

其中汇管区的神经纤维分布相对密集,纤维略增粗,神经纤维与肝动脉、门静脉分支血管紧密伴行。

肝小叶内神经纤维相对于汇管区减少,但仍可见神经纤维与肝细胞相联系、末梢与细胞靠近。

人的肝脏标本中汇管区内的神经纤维分布与大鼠类似,肝小叶内的神经分布较大鼠稍多。

Stoyanova [6]同样证实在肝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的自主神经纤维存在。

肝内的神经走行伴行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并终止于平滑肌细胞来支配肝脏血管。

肝窦内神经分布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Diss间隙和肝实质细胞间有神经纤维存在,一些还被Schwann 细胞包裹;并发现神经纤维和肝窦细胞或肝实质细胞有密切的接触,接触的部位常可见有囊泡,囊泡内有致密的小囊可见。

门静脉系统

门静脉系统

一.门静脉与肝静脉:门静脉位于第一肝门(格利森Glisson系统),胆管、肝动脉伴行。

肝静脉位于第二肝门(肝静脉系统),直接汇入下腔静脉。

二.门静脉属支:(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胰腺静脉、+胃后静脉3.胃左静脉:+胃小弯、+食管静脉丛。

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5.胃右静脉6.胆囊静脉(细)7.副脐静脉(细)三、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1.特点:门静脉属支毛细血管网与腔静脉属支毛细血管网相吻合,门静脉属支均无瓣膜,易形成门静脉高压。

2.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胃底静脉曲张(需行奇静脉断流术)。

门静脉属支(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与食管静脉吻合,经奇静脉、至上腔静脉。

3.门静脉高压致直肠下静脉曲张,形成痔。

门静脉属支(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中、下静脉吻合,经髂内静脉、至下腔静脉。

4.门静脉高压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蜘蛛志、海蛇头)。

门静脉属支(附脐静脉)在脐周与腹壁上静脉、胸腹壁静脉吻合,至上腔静脉。

也与腹壁下静脉、腹壁浅静脉吻合,至下腔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脐周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称为“海蛇头”。

5、门静脉与腹壁后静脉形成的Retzius静脉(侧枝循环)。

门静脉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升、降结肠和十二指肠、胰、肝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的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静脉吻合,形成Retzius静脉。

门静脉高压时,Retzius静脉曲张、增多,以降低门静脉的高压。

手术中应尽量保护这些曲张的Retzius静脉,如有损伤应彻底止血。

肝动静脉畸形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肝动静脉畸形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DSA表现:一直以来DSA被认为是确诊血管疾病诊 断的金标准,该疾肝动脉造影可清楚的显示供血 动脉、畸形血管团及引流的肝静脉或门静脉。
超声表现:肝叶内异常增租的素乱血管的团,门静 脉和肝静脉扩张也常出现,还可见肝动脉一治门 静脉短路,CDFI见畸形血管内高速血流呈特征性 五彩镶嵌状。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ereditaryn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T)又称作Rendu-0ler- Weber病,是 一种以血管发育不良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 表现形式有3种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和动脉。
肝动静脉畸形,是肝动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之间 异常吻合而形成的畸形血管团,有特发和继发之 分。部分原因不明者称为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 (IHAVM),多数IHAW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往 往因其他原因做检查时偶然发现,也有部分患者 病变进展,后期因门脉高压、右心压力升高、心 衰等而检查发现。继发者可源于多种肝脏疾病, 如大肿瘤(原发、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外伤、 手术、穿硬刺活檢、感染等
肝脏动静脉畸形常无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因其他 原因做检查时偶然发现。
动静脉畸形形成后,由于动静脉间压力不对等, 从而使肝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肝脏动静脉畸 形CT平扫多呈等密度不易发现,一般需行CT增强 检查才能发现。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动脉分支与静脉丛的 血管间隔形成发生障碍,使毛细血管发育不全或者出现退 化,导致动脉分支和静脉直接相通,形成动静脉短路,先 天性动静脉畸形在患者出生及年幼时常处在潜伏状态,随 着年鹼增长,病变在长期血管压力冲击下逐渐扩大,最终 形成薄壁后破裂出血,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
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 性病变
胆囊静脉——起自门 静脉右支

肝的显微结构血液循环和分叶分段

肝的显微结构血液循环和分叶分段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肝的显微结构 肝细胞板注意腹腔内的血管分布与肝的关系干板层层排列中英静脉 汇管区 血液由汇管区流向中央静脉胆汁流出血液流入肝,并在逐层在肝板间的肝血窦的流动1肝小叶 肝脏的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

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肝小叶。

人类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

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约1×2毫米大小,小叶的中轴贯穿一条静脉,为中央静脉,管壁由内皮细胞组成。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板(索),肝细胞板之间是肝血窦。

肝细胞板内肝细胞间的细胞膜局部相互凹陷形成毛细胆管,毛细胆管可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汇集至肝小叶周边的小叶间胆管内。

2 肝血窦 是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

肝血窦的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内皮有孔,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故肝血窦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流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肝血窦内有(又称为枯否细胞,Kupffer cell),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为肝内重要的防御装置。

在电镜下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一狭窄间隙,称(Disse 腔;狄氏间隙)。

其内充满血浆,肝细胞血窦面有微绒毛伸入窦周隙,浸入血浆中,是肝细胞与血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窦周隙内还有,主要贮存维生素A 3 胆汁循环 肝细胞分泌胆汁—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胆小管—胆管—左右胆管---肝总管--,, 二肝的循环1门静脉 进入肝的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动脉,故肝的血供丰富。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将从胃肠吸收的物质输入肝内,在肝内合成各种物质和解毒。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肝左、右叶,继而在肝小叶间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静脉分出小支,称终末肝门微静脉(terminal portal venule ),行于相邻两个肝小叶之间。

终末肝门微静脉的分支与血窦相连,将门静脉血输入肝小叶内。

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

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

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
高从敬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6(23)10
【摘要】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高从敬综述巫北海
审校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放射科(徐州市221004)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采用导管肝动脉栓塞(TAE)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

随着栓塞方法的改进,已向重复、...
【总页数】3页(P746-748)
【作者】高从敬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九十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05
【相关文献】
1.肝动脉门静脉药盒系统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发生堵塞的处理 [J], 谭世奇;李鹤平;王于;陈伟;艾立新;陈建业
2.肝动脉栓塞及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比较 [J], 伍尧泮;张伟章;李立;郭荣平;谢传淼;蔡培强
3.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化疗治疗晚期肝癌:(附4例报告) [J], 万向荣;冯晓灵
4.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栓塞治疗肝恶性肿瘤 [J], 涂蓉
5.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化疗治疗晚期肝癌20例报告 [J], 陆东东;袁爱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肝脏超声检查的扫查切面:熟悉肝脏的解剖 结构及灵活运用探头进行多途径、多切面的 扫查。
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右肋缘下第一肝门斜切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 声束方向斜向右上后 方,显示第一肝门横 沟处结构,即门静脉 主干横切面和左右支 纵切面
RPV:门脉右支 LPV:门脉左支
右肋缘下经第二肝门斜切面
正常肝脏的解剖
前面观
后面观
肝脏内血管分布
门静脉(肝动脉与门静脉伴行)和肝静脉的肝内分布 1、2、3为肝左、中、右静脉
超声检查方法
❖ 肝脏超声检查的常用体位:平卧位及左侧卧 位
❖ 肝脏超声检查的扫查顺序:通常先从右肋缘 下扫查,而后再肋间扫查,最后剑突下扫查。 在技术方面,应先用常规灰阶超声扫查,而 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再后用脉冲多普勒检 测,必要者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肝血管瘤
❖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尽管肝血管瘤内有丰富的血窦, 但由于其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常不易测及 其血流信号,有时可显示肿瘤边缘部血流,阻力指 数多<0.6。
❖ 超声造影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呈周边部环状增强, 并逐渐呈结节样向中央填充,在门脉期病灶被完全 或部分填充而呈高回声或等回声均匀团块。造影剂 消退较慢,至延迟期可呈等回声改变。如肿瘤较大, 病灶中央不完全填充,呈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区。
肝右肋下斜断面扫 查显示正常肝右叶 实质回声及条状无 回声的肝右静脉 (RHV) 和门静脉 右支(RPV),肝 右静脉汇入下腔静 脉
剑突下经腹主动脉纵切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 沿着腹主动脉长轴 纵切,显示肝左外 叶(LL)和其后方 无回声腹主动脉 (AA)
正常肝脏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显示 肝门区向肝的红 色门静脉(PV) 和门脉右支 (RPV)、花色 的肝动脉 以及蓝 色的下腔静脉 (IVC)
肝脏疾病的超声表现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表现
肝囊肿
❖ 比较常见的肝脏囊性病变 ❖ 灰阶超声:肝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圆形的
无回声区有包膜,包膜光整菲薄呈高回 声。 ❖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彩色血流信号。 ❖ 超声造影:无增强,表现为无回声,而 囊肿壁可显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
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无回声的囊肿 CYST:肝囊肿 L:肝脏
在肝脓肿(箭头所示)成熟或液化期,脓肿可出现典型 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的增厚的高 回声,可厚薄不一,壁的内面不平整,呈“虫蚀状”改 变
彩色多普勒彩色,显示脓肿内有彩色血流(箭头所 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脉冲多普勒测及低阻型动脉血流(RI<0.6)
肝血管瘤
❖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血供一般较丰富,内部可见 到线状或分支状彩色血流,特征性表现为有粗大的 血管进入病灶中央,随后从中央呈“轮辐状”走向 病灶周边或呈“星状”血流,RI多小于0.6。
❖ 超声造影:对诊断有较大帮助。病灶在动脉期早期 快速增强,病灶从中央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灌注, 动脉期晚期病灶为均匀的高回声,门脉期及延迟期 则多为稍高回声或等回声改变,中央疤痕在动脉期及 门静脉期都是低回声。
彩色和脉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及时间流速曲线
图1
图2
图3
图1 肝动脉为向肝血流,以红色为主,呈搏动状血流曲线
图2 门静脉为向肝血流,以红色为主,呈持续性平稳血流曲 线,可随心动周期和呼吸运动略有起伏
图3 肝静脉为离肝血流,以蓝色为主,血流曲线呈三相波型
正常肝脏超声造影表现
注射超声造影剂后,肝动脉首先从第一肝门部开 始逐渐向肝内及周边呈树枝状增强(常出现在10~ 20s),随后门静脉也增强(常在20~30s),随着造影 剂的进入,整个肝实质回声都增强,表现为弥漫性点 状高回声,分布均匀。以后造影剂逐渐消退,肝实质 回声降低,最后全部消失。整个过程约3~10分钟。 临床上常将肝脏超声造影表现分成三个时期,动脉期 (10~30s),门脉期(30~120s),延迟期(120~ 180s)。
肝脓肿
❖ 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肝内炎症性病变,可 分为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肝脓肿。
❖ 灰阶超声:细菌性肝脓肿在其形成的不同病 理阶段有不同的超声表现。在肝脓肿成熟或 液化期,可出现典型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脓肿壁呈典型的增厚的高回声,可厚薄不一, 壁的内面不平整,呈“虫蚀状”改变 。
肝脓肿
❖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脓肿成熟期,彩色多普勒在液 化区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但在脓肿壁上可测及少 量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多呈低阻型。
肝血管瘤,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高回声均匀实 质肿块(箭头所示),边界清晰
肝血管瘤,灰阶超声显示肝右叶低回声均匀团块 (箭头所示)。此患者有脂肪肝背景
彩色多普勒,显示低回声肝血管瘤周边有彩色血流信 号(箭头所示)
图1
图2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病灶周边开始增 强,呈环状高回声(图1) ,延迟期显示病灶完
全填充呈高回声(图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仅次于肝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 。目前认为 该病是肝实质对先天存在动脉畸形的增生性反应,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典型的病灶切面中央 可见星状纤维疤痕组织形成的间隔向四周放射, 中央疤痕包含畸形的血管结构,异常增粗的动脉 随分隔进入病灶内部。
❖ 灰阶超声:通常是低回声或等回声为主,很少为 高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可均匀或欠均匀,可有暗 环。该病常伴有脂肪肝,多无肝硬化等肝病背景。
❖ 超声造影:在动脉期表现为实质部分快速增强,而 坏死部分不出现增强,病灶呈现典型的“蜂窝样” 改变,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原增强部分减退呈等回声 改变,如脓肿完全液化,则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无明 显增强呈无回声改变。
随着疾病进展,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 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 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 类似实质的不均质回声(箭头所示)
❖ 灰阶超声:① 高回声型:最多见,内部回声均匀, 致密,呈筛孔状。 ②低回声型:较少见,其内部以 低回声为主,周边常有高回声条状结构环绕,呈 “花瓣”状或“浮雕状改变”。③混合回声型:内 有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等混合,呈现粗网络 状或蜂窝状结构。④无回声型:极少见,瘤体内无 网状结构等表现,但透声较肝囊肿略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