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知识点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古诗五首》知识点归纳总结

《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赏析:虚实结合,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丰富诗歌内容,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飘荡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虚实结合,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增添神秘色彩,丰富诗歌内容,含蓄地表现出诗人……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1.两个“空”字,有什么表达效果?①第一个“空”,是“只,只有”的意思;第二个“空”,是“空荡荡”的意思;黄鹤已去,物是人非;②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

2.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嗦之感,为什么?四句中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嗦,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流而下,尤其二、三两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①内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②角度:仰视→远眺②景物特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③描绘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④赏析:a.对仗工整,运用叠词,充满音韵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明丽景象;b.乐景衬哀情,以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反衬出作者孤独、惆怅和思乡之情。

c.视角由仰视转为远眺。

⑤作用:为下文抒发乡愁做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①运用设问,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暮霭沉沉,不知乡关何处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惆怅孤独和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

②“烟波”的作用:a.烟波渺渺,暮霭沉沉;b.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同上)③全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文,直抒胸臆,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缠绵的乡愁,点明主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要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知识要点八年级上册语文《野望》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

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

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故事背景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中以足疾罢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译文: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四、问题归纳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

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妙所在。

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3.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1. 什么是古诗?古诗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古诗既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诗的特点- 精炼简洁:古诗一般以四言或者五言为主,每首诗的字数有限,要求语言精炼,表达准确。

- 句式平仄:古诗强调平仄对偶,通过音调的运用来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 感情真挚:古诗常常表达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有时温婉如水,有时慷慨激昂。

3. 五首古诗的内容和特点3.1 《登鹳雀楼》内容:描写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辽阔世界的思考。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广袤河山。

- 结构严密,每个句子都有明确的意境。

- 气势恢宏,豪迈奇绝。

3.2 《望月怀远》内容:描绘了月亮的辽阔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婉约,意境深远。

- 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月亮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 唤起读者思乡之情,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3.3 《赋得古原草送别》内容:描绘了辽阔的草原和告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谊的珍惜。

特点:- 采用七言律诗,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草原的壮美。

- 运用对比手法,对比了草原和宫阙之间的差别,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 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

3.4 《登高》内容:描绘了山中美丽的景色和登山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特点:- 采用五言绝句,简洁明快。

- 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 展示了登山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3.5 《观书有感》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书籍的推崇之情。

特点:- 采用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

- 运用夸张手法和对比手法,突显了书籍的重要性。

- 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4. 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途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人学习语文知识,必须以语文知识点为单位、逐个知识点地学习。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喜悦的样子。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 [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歌的主题与背景: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
生平。

2.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掌握诗的体裁(如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以及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对仗。

3. 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4. 诗歌的意境与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
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5. 诗歌的名句与用典:记忆每首诗中的名句,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和
意义,以及可能的典故来源。

6. 诗歌的鉴赏与分析:学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和
分析,能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

7. 诗歌的背诵与默写:熟练背诵每首诗,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语文上册常见的古诗词及其相关知识点:
- 《静夜思》:李白,五言绝句,表达思乡之情。

- 《望岳》:杜甫,五言律诗,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诗人的抱负。

- 《春望》:杜甫,五言律诗,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登鹳雀楼》:王之涣,五言绝句,以登楼远望的视角,表达对国
家未来的忧虑。

- 《江雪》:柳宗元,五言绝句,描绘雪后江景,表达诗人的孤独与
超然。

- 《游子吟》:孟郊,五言古诗,表达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赤壁》:杜牧,七言绝句,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对历史兴衰
的感慨。

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要注重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加强记忆和默写练习,以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知识点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的概念和特点: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着简洁、含蓄、意境深远等特点。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可以分为乐府民歌、早期绝句和唐宋诗三个时期。

3. 古诗的创作技巧:古诗的创作技巧包括描写手法、表达方式、韵律规律等。

4. 古诗中的意象与象征: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或者抒发思想。

5. 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古诗通过意境的描绘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6. 古诗中的主题:古诗中的主题主要有景物描写、爱情、人生哲理、抒发学问等。

7. 古诗中的名句:古诗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被广泛引用和传唱。

8. 古诗的朗诵和鉴赏:朗诵古诗可以帮助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第9课《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古诗文默写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重难点。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知识点汇总,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古诗文默写知识点:(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复习 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复习 知识点汇总

《唐诗三首》复习知识点梳理汇总《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石壕吏》知识点总结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重点字词: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三、译文: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

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

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

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长着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

攀引枝条摘下树上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的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理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考题】1、描绘诗中“奇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绿叶繁茂,花朵馨香。

2.这首诗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感情?①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美好。

绿叶繁茂、花朵馨香的奇树,象征着女主人公情感的浓烈美好。

②抒发了女主人公因思念夫君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寄而思念的画面。

4.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结尾两句作者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二、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志向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止。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一、古今异义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⒉月色入户.古义:门今义:窗子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想念4.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相与..步于中庭古义:共同,一起今义:彼此往来,相处,相互6.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停止二、一词多义1.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2.者①念无与为乐者.(代词,相当于“……的人”)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助词,表示停顿)三、词类活用1.夕日欲颓.(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2.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第11课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思想家。

2)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简短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结构杂而不乱,布局有序;3)本文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得清高思想。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文人往往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得慰藉和解脱。

4)中心主旨: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作者被贬黄州,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潮、自解多中况味;2)文章分三层,先叙事,继而写景,最后议论;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散步的悠闲、赏月的喜悦、人生的感慨及洒脱旷达等复杂的感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成为“闲人”平添难言的人生感慨。

3)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苏轼见月色决定“寻张怀民”夜游的原因是:①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的人;(念无与为乐者)②张怀民也是糟贬的失意之人,彼此有共鸣。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①强烈地抒发作者洒脱与旷达之情②通过强调月光、竹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第13课唐诗五首1、野望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抒情,诗人内心无所依靠的孤单)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上语文古诗词(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上语文古诗词(5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八上语文古诗词优质(5篇)语文八班级上册古诗文学问点归纳八上语文古诗词篇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第三单元古诗文背诵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古诗文背诵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1.正面描绘三峡山高而陡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侧面写三峡山高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流逝急速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概括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问题探究1第一段描写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第二段写水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山:连绵不断(连),遮天蔽日(高);水:夏水大而急;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补:第三段春冬之水:清(平静))2、对三峡“水”的描写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或作者有意将季节顺序的错置,为何先写夏季之景?)不能;因为三峡之景主要是水景,对三峡水的描写是按照水势的涨落安排顺序的,夏水最盛,水流大而急,最能体现三峡景象的壮观;春冬之时江水平静,秋季水少谷空。

3、“良多趣味”的“趣”体现在哪里?(1)“绿潭”“倒影”“怪柏”等是静景描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动景描写,体现了动静结合之趣;(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是仰视,体现了俯仰生姿之趣;(3)“素湍绿潭”体现了色彩相映之趣。

(即:动静结合,俯仰生姿,色彩相映之趣)4、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季节?从哪句可以看出?秋季;“晴初霜旦,林寒涧肃”5、第四段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侧面描写、引用的修辞)总结全文,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流露了作者的忧伤之情。

6、全文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7.本文为什么先写三峡的山,再写水?因为三峡的山势决定水势,正是因为三峡山的陡峭,连绵不绝,山高峡深才造就了水的湍急,因此作者先写三峡的山再写水。

8.为什么三峡适合建水电站?水流急,落差大,才适合建水电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体现了三峡水流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体现了三峡水落差大。

04 唐诗五首(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统编版)

04 唐诗五首(知识讲解)-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统编版)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全诗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 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 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 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大家 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 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四、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答__:__抒__发__了__诗__人__孤__独__无__依__的__荒__凉__之__感__和__隐__逸__山__林__之__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
考情分析
( 1 ) 必须记住有关 崔 颢 和 诗 文 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诗人创作诗文时的背 景; (3)准确解释句中重要的词语、 句子,并能感知赏析; (4)概括总结全诗的主题主旨; (5)总结诗人创作诗文时使用 的写作手法及分析诗文的艺术特 色。
主题主旨
《黄鹤楼》这首诗通过诗人登楼的所思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时光流 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日暮时分面对浩渺江景产生的思乡怀归之情。
首联和颔联由神话传说写起,写出仙去楼空、白云悠悠的景象,营 造出空远阔大的境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黄鹤仙人虽然只是传说,却引起了诗人的反复咏叹 ,表达了诗人的迷惘惆怅。颈联从渺远的神思回到眼前,写出在黄鹤楼上 远眺,一派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这样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现实 景象使诗人的愁思具化为思乡之愁,为尾联的抒情进行铺垫与烘托。结尾
考点 解读
《野望》 (八年级上) 作者:王绩 类别:五言律诗 写作时间:唐朝
作家作品 写作特色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考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带答案)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考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带答案)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饮酒(其五)》知识点一、诗人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

有《陶渊明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诗歌翻译诗歌: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这样。

何能尔:怎么能这样?3.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4.日夕:黄昏之时。

5.相与:共同,一起。

6.真意:指人生真正的意义。

7.辨,通“辩”,辩解,分说。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这样,只要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也就偏远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说出来又没有更合适的语言。

三、问题归纳1.“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4.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

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

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9、如何评价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拘泥于单个词句的理解,更着眼于整体感知,不似抠字眼,寻求真谛,扩大阅读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