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变形缝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一、后浇带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后浇带的作用2。
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
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后浇带是为了防止房子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断裂.而防止不均匀沉降通常采取沉降缝做法,但是沉降缝涉及到防水、结构、外观形象等问题。
所以后浇带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而替代沉降缝用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及基础防水等不容易处理。
因此,近年来,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常采取有效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尽量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
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
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这种后浇带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还有,由于施工期间温差比较大,建筑物比较长,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伸缩后浇带"。
现就后浇带的设置和设计,简单谈谈看法。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9。
建筑施工缝和后浇带等等的区别
施工缝,是施工时不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留下,而后浇带是设计要求必须留置的.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力必须要留置的,施工缝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留.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厂,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侥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18页word资料
一提到等字,首先就能想到等车等人,等的过程中就觉得时间和蜗牛一般在向前移动,焦虑,烦躁,一遍遍张望倒数,脚下的那块地恨不能踩个洞出来。
这时候何不稍微平复一下心情,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就如在这个季节,我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
你可以在深夜偷偷来袭,清晨一睁眼看见湿漉漉的地面,万紫千红的雨伞,车子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这些给我带来的是何等的意外惊喜。
你可以在某个午后,舞动一片片飘落的黄叶,撩起街边女人的裙装,赶着路人的脚步匆匆忙忙来了。
一抬头,灰色的天空就是成熟稳重的男人的脸庞,不苟言笑,严厉中却有几分温暖。
你可以在黄昏我下班的时候飘飘洒洒,没有雨伞也不用沮丧,任你蜻蜓点水式地亲吻我的发丝额头鼻尖嘴唇,不紧不慢往回走,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好多次。
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也好比等待一个人的出现。
不要去责怪怨恨,也不要为难自己。
既然决定用等待这种独有的方式碰碰运气,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来或者不来,我就一直在那里,惊喜了双眸或者失落了时光,都写在心底。
学会了等待,孤独不再是孤独。
以为在无人的街道我会频频回首,或者努力抬头看昏黄的路灯打着疲倦的盹儿,强硬地收回泪水。
恰恰相反,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无助和恐慌,头发向后甩一甩,高跟鞋踩的噔噔作响,突然间我还哼起几句歌词。
这多情而迷人的夜色是特意为我安排的吗?我在心里笑了。
如果习惯了有人听你唠叨陪你解闷,你笑他乐你哭他愁的日子,一定要把这个人的全部心意捧在手心,点点滴滴拼凑成诗篇,等你们老了,选择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拿出这些诗稿晾晒。
即使现在你在天涯他在海角,心心相通的奇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享受孤独带来的沉淀,夜不再黑路不再长思念不再苦涩。
我选择了等待,义无反顾。
我享受着孤独,走过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陪我一起惊艳。
下面红色字体是赠送的精美网络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一、后浇带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联系及区别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联系及区别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变形缝,按地质情况和结构特点(超过规定的物理长度及不同高度、单位荷载、动力或振动荷载、热力或冷荷载等),为防止相互干扰而造成结构性破坏而采取的分离措施。
伸缩缝是考虑建筑物过长,当温度变化时埋设在土内墙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或箱型基础等下部结构受温度变形的影响小,这样上部结构下面部分受约束影响较上面的大,因此当温度变化时将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裂缝,设置伸缩缝可保证主要受力构件不致因温度应力损坏。
桥梁结构中伸缩缝可防止温度应力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导致结构损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设置伸缩缝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开裂。
总之,伸缩缝是为了减小温度应力的不良影响而在荷载较小处设置。
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地基沉降不均匀而导致上部结构裂缝或破坏而设置的,例如在层高相差较多,或地基土不均匀或新旧建筑连接等情况下,一般都要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需将基础断开,但伸缩缝则可不断开,因此沉降缝也可做伸缩缝。
防震缝是为防止两部分上部结构的刚度不同而在地震中的振动频率和变形不一致而引起较严重的震害,在平面布置复杂、房屋高差大和刚度悬殊时都应设置防震缝。
防震缝应有足够的宽度,否则反而因房屋两部分振周期和相位角不同而引起它们的碰撞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伸缩缝,为防止热胀、冷缩而造成结构性破坏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施工缝,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而采取的在施工便利又不影响到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由施工技术而留下的临时施工面。
它们之间的区别。
变形缝主要防止几个结构在不同方位产生的位移时,不会对结构产生破坏力;伸缩缝主要防止几个结构在相对方向产生位移时(主要是热胀冷缩作用),不对结构产生破坏力;施工缝是为了更好地的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为完成复杂的结构而留下的临时施工面。
变形缝、伸缩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必须有,必须做资料;施工缝根据结构具体情况可有可无,一般情况下,不用做资料。
后浇带、施工缝、变形缝
∙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防震缝。
这三种缝是可以看到的缝隙,就是工程竣工之后仍然存在的缝,其中沉降缝和防震缝类似,从基础开始断开,主要作用是防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开裂和地震时的碰撞;伸缩缝主要是防止因为温差变化而引起的开裂。
∙施工缝和后浇带是当建筑工程竣工之后看不到的缝。
施工缝是因为天气、工人需要吃饭、或者泵车出现故障等引起现浇面不能一次性浇筑,故需要留着施工缝,等天气可以满足浇筑,工人吃好饭或者泵车修好后就会继续浇筑,所以这个缝是临时的,它不是一道真实存在的“缝”,只是由于存在先后浇筑的时间差,而在先后浇筑的砼之间的一个“结合面”。
后浇带是因为浇筑物因为自身因素太大或者过长,不能一次性浇筑,以免物体发生因为热胀冷缩而开裂。
所以留置两三个月左右(一般图纸有说明),等该变形的都变形了,在用高一标号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三者的区别
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三者的区别
当一个建筑物的规模很大,特别是平面尺寸很大时;或者是当建筑物的体型比较复杂,建
分的结构类型不同,因而其质量和刚度也明显不同时;或者是建筑物的建造场地的地基土质比较复杂、各部分土质软硬不匀、承载能力差别比较大时,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的话,就可能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建筑物的沉降和地震作用等原因,造成建筑物从结构到装修各个部位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整个建筑物的倾斜、倒塌,造成彻底的破坏。
为避免出现上述严重的后果,常常采用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设置变形缝。
所谓变形缝,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整体的建筑物从结构上断开,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结构单元,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之间的缝隙就形成了建筑的变形缝。
设置了变形缝之后,建筑物从结构的角度看,其独立单元的平面尺寸变小了,复杂的结构体型变得简单了,不同类型的结构之间相对独立了,每个独立的结构单元下的地基土质的承载能力差距不大了。
这样,当环境温度的变化、建筑物的沉降、地震作用等情形出现时,建筑物不能正常使用、甚至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等后果就可以避免了。
当然,建筑物设置变形缝使其从结构上断开、被划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结构单元之后,在变形缝处还要进行必要的构
围护功能的实现)上仍然是一个整体。
的产生和发展。
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3)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4)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
临时变形缝即行消失,建筑物即成为连续整体的无变形缝结构。
一般情况下,按照所起的
附楼之间的后浇带主要作用为解决高层和低层之间差异沉降量,兼作解决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办公楼两端的后浇带主要解决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
施工缝和变形缝、后浇带2qyk2
施工缝:施工缝是施工上用的,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
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变形缝: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1)房屋建筑中,伸缩缝是考虑建筑物过长,当温度变化时埋设在土内墙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或箱型基础等下部结构受温度变形的影响小,这样上部结构下面部分受约束影响较上面的大,因此当温度变化时将可能导致上部结构的裂缝,设置伸缩缝可保证主要受力构件不致因温度应力损坏。
(桥梁结构中伸缩缝可防止温度应力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导致结构损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设置伸缩缝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开裂。
总之,伸缩缝是为了减小温度应力的不良影响而在荷载较小处设置。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取值100mm,当建筑物长度不是过长是时,可以用采用后浇带来代替。
2)沉降缝是为了防止地基沉降不均匀而导致上部结构裂缝或破坏而设置的,例如在层高相差较多,或地基土不均匀或新旧建筑连接等情况下,一般都要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设置的部位:①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②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③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⑤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⑥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宽度:房屋层数沉降缝宽度(mm)2-3 50-804-5 80-1005层以上大于等于120 (来自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3.2)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在砖混结构中,沉降缝两侧建筑的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案:①挑梁基础,即在沉降缝一侧墙的基础按正常设置,另一侧的纵墙由悬挑的挑梁承担,梁端另设基础梁和轻质隔墙。
②采用双墙方案,即在沉降缝两侧都设承重墙,以保证每个独立单元都有纵横墙封闭联结,结构整体性好。
关于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有关知识.
关于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的有关知识施工缝、后浇带只是临时性的存在于结构中,待到一定时间随着后续砼的浇筑,我们肉眼根本看不到缝隙的存在,但是如果这些部位处理不好,会对我们结构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变形缝则在结构中永久的保留了下去,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满足我们的使用功能。
下面就结合工程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各种变形缝、施工缝以及后浇带的相关知识。
1. 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通过预留构造缝的方法将结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够自由独立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构造缝成为变形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1.1伸缩缝1.1.1 定义伸缩缝是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出现裂缝或破坏,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的垂直缝隙。
1.1.2 设置原则建筑中必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1.1.3 构造做法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1)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缝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建筑中的各种缝
建筑中的各种缝一、定义1.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⑴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⑶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⑷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⑸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⑹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楼梯上三步的位置,并垂直于踏步板.⑺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⑻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2. 变形缝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1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延结构断开.2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3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规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砌体建筑,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是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在设防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建筑宜设防震缝:1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2建筑有错层且错层楼板高差较大.3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此时防震缝宽度可采用50-100mm.缝两侧均需设置墙体,一加强防震缝两侧房屋刚度.防震缝要沿着建筑全高设置,缝两侧应布置双墙或者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分结构都有较好的刚度.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统一布置,并满足防震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设防震缝时,基础可以不分开.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3.结构缝系指为避免温度胀缩、地基沉降和地震碰撞等而在相邻两建筑物或建筑物两部分之间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等的总称.4.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5.分格缝为了减少裂缝,在屋面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上预先留设的缝,刚性保护层仅在表面上作成V形槽,称为表面分格缝.设置一定数量的分格缝可将单块混凝土防水层的面积减小,从而减少其伸缩和翘曲变形,可有效地防止和限制裂缝的产生.分格缝应设置在装配式结构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与立墙的交接处.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6m.屋脊处应设一纵向分格缝;横向分格缝每开间设一道,并与装配式屋面板的板缝对齐;沿女儿墙四周也应设分隔缝.其它突出屋面的结构物四周均应设置分格缝.6.温度缝:即伸缩缝.7.诱导缝:诱导缝是上海地铁采用的一种方法,在原设置伸缩缝的地方作好防水处理,并在结构受力许可的条件下减少这部分1m左右位置上的结构配筋,有意削弱这部分结构的强度,使混凝土伸缩应力造成的裂缝尽量在这一位置上产生.采用这一措施后,其他部位混凝土裂缝明显减少,这一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不能令人满意.二、区别与联系1.伸缩缝和后浇带:伸缩缝的设置距离一直是防水工程界关心的问题,目前就这一问题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十分活跃,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国外对伸缩缝间距的规定有三种情况,一是前苏联、东欧、法国等国家,规定室内和土中的伸缩缝间距约为30—40m,而英国规定处于露天条件下连续浇筑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最小伸缩缝间距为7m;二是美国,没有明确规定伸缩缝的间距,而只要求设计者根据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和配筋,自己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三是日本,虽有要求,如伸缩缝间距不大于30m,施工缝间距为9m,但设计人员往往按自己的经验和各公司的内部规定进行设计.国内规定伸缩缝间距为30m,但由于地下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建设的地下工程工期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多设缝以后缝的防水处理难度较大,因此工程界采取了不少措施,如设置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以取消伸缩缝或延长伸缩缝的间距.后浇带是过去常用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干缩和温度变化收缩产生的裂缝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后浇带需待一定时间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故对工期要求较紧的工程应用时受到一定限制.加强带是工程界使用的一种新的方法,它是在原规定的伸缩缝间距上,留出lm左右的距离,浇筑混凝土时缝间和其他地方同时浇筑,但缝间浇筑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宝鸡、沧州、济南等地采用这种方法后,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60—80m.哈尔滨在混凝土中采用掺FSl01外加剂措施后,伸缩缝间距达到80—100m.2.变形缝:伸缩缝、防震缝基础部位可不断开;沉降缝基础部位必须断开;3.施工缝与后浇带:施工缝和后浇带基本不属于同一范畴,关联在于设置后浇带会人为的形成施工缝.。
后浇带施工缝的概念和作用
后浇带、变形缝、施工缝的作用、概念一、后浇带一、后浇带的概念后浇带是为避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都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痕,依照设计或施工标准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临时划分为假设干部份,通过构件内部收缩,在假设干时刻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方法,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信,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幸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方法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品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二、后浇带的作用、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份临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份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份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时期不同的受力状态,别离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发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衡宇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大体完成。
同时还能够采取以下调整方法:(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纳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份采纳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刻差。
先施工主楼,待其大体建成,沉降大体稳固,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大体相近。
(3)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二者沉降差,使最后二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减小温度收缩阻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进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那么收缩。
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份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转变对结构的作用那么是常常的。
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峻时就会在构件中显现裂痕。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太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纳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后浇带、施工缝和收缩缝的区别
后浇带、施工缝和收缩缝的区别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
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伸缩缝是建筑各部分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特意留出来的缝,以避免各部分之间的互相拉扯造成的变形或破坏。
后浇带是由于建筑各部分沉降不同,所以在施工时先留出一道缝,让两部分各自沉降,到沉降完毕后再将这条缝浇注,因为是后来浇注的,所以叫后浇带。
后面两个均需要有设计单位设计。
施工缝和后浇带在最后交付使用时是没有的,伸缩缝则一直存在。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施工缝与后浇带的区别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施工缝施工缝,是施工时不能够保证连续施工留下;而后浇带是设计要求必须留置的,是为了消除混凝土整体结构应力必须要留置的,施工缝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留。
施工后浇带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施工后浇带的作法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
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
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施工缝、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定义
施工缝:是施工过程中不便于一次浇筑而留置的,具体位置要留在结构的受力较小处,板留在1/3处。
伸缩缝:和温度相关,是为了防止建筑物因温度变形留置的缝隙。
多用于桥梁,在桥梁和盖梁(或两梁接头处)你可以发现。
沉降缝:当建筑物的所出地址条件不同(一边处在软弱基础)或高层建筑和裙楼之间(母子楼)从基础开始留置的垂直缝隙,通俗点说就是楼楼之间不相连。
后浇带:是为了放置混凝土结构:温度,收缩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
后浇带混凝土土要高于前次浇筑的一个强度(如果前次是C30那后浇带就是C35)。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 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
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概括如下: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浅谈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在工程中的运用
浅谈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05110519 李玉祺[摘要]介绍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并解释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作用。
[关键词]施工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施工缝后浇带作用基本要求一.前言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常采取加强措施有两种:一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来抵抗破坏应力;二是在建筑物变形敏感的部位,沿建筑物竖向预先设置适合宽度的缝隙,保证建筑物各自发生各自的变形,互不影响。
这种缝隙叫做变形缝,变形缝的类型有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和变形缝一样,普遍存在于建筑施工中缝还有施工缝和后浇带,对建筑的实用性和耐久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虽然它们在外形上大致相同,但在建筑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
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土木工程这个行业,让本次生产实习更加有意义,正确认识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准确区别它们之前的差异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正文以下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以上三种缝隙的解释以及运用方面的认识。
1.变形缝前已述及变形缝分为三种,下面分别介绍:(1)伸缩缝a) 概念: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
由于桥梁结构方向上的长度很大,温度而引起的伸缩量很大,所以伸缩缝的运用在桥梁结构施工中的运用最为显著,为了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
b) 基本要求:对已安装的桥梁伸缩缝装置的破坏情况及原因分析发现:当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等任何一个环节稍有缺陷和不足,就会造成伸缩缝装置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
一、后浇带
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后浇带是既可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
2、后浇带的作用
2.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成整体。
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
连成整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
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
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
先施工主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
经沉降计算,把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
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30%~40%。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二、变形缝
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通常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被用作将房屋分成若干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1、伸缩缝
伸缩缝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
分。
伸缩缝即温度缝,是在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较大时,为释放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干缩内力而设置的。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
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必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厘米到3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
设置伸缩缝的方法,通常是采缝处设置双墙或双柱的构造,将上部结构断开,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的宽度应符合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2、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当一幢造在不同土质且性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墙体基础埋深相差悬殊时,为防止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以至发生错动开裂,应在差异处设置直缝隙,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在下列情况下,宜考虑设置沉降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