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哈佛、牛津都推荐的思维工具原来是它!改变孩子思维方式就是改变孩子的命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剑桥、哈佛、牛津都推荐的思维工具原来是它!

改变孩子思维方式就是改变孩子的命运!

上周,闺蜜去北大附小给三年级的孩子们做阅读课的讲座,邀我一块儿参加。本着给米粒考察学校的初衷,我也全程参与。

可整场活动下来,让我惊讶的并不是闺蜜的阅读分享课,是在座的100多个孩子全部都用彩笔画思维导图完成了笔记!

老师们轻描淡写的说:学校从一年级教孩子们使用思维导图,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阅读笔记。

原来,教育资源的差异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孩子获得知识宽度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之间的天差地别!

我还记得,当年写大学论文时的艰难:困难的并不是执行一个实验统计或者组织语言,而是整个论文内在逻辑的表达和结构的搭建。虽然当时参考不少文章最后依葫芦画瓢递交了不少看起来“漂亮”的论文,但我很明白,内在逻辑的漏洞还很多,经不起琢磨和推敲。

反观从小使用思维导图去记录和思考长大的孩子们,他们从小培养的调理清晰的理性思维在将来帮助他们快速分析问题、作出判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而这样的经验必定会不断累积孩子们的自信!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广义上的思维导图有很多,不同的图形指向不同的思维逻辑;但其实,商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树型图,狭义上的思维导图指的就是这一种。

用画图的方式表达思维,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加强联想和逻辑架构,我想这是思维导图最大的魅力。

Circle Map(圆圈图)

Circle Map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内部小圆写核心主题,外部大圆写关于主题的全部相关描述。在圆圈的左右还可以写上对于圆圈图的补充定义,如参与者、主题意义等。

圆圈图特别适合让孩子对一个事物进行定义,特别是在孩子0-3岁开始认知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制作圆圈图,加深孩子对事物多方面的认知和理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比如,要开学了,和孩子一起画一幅“回学校”的图,可以降低孩子“开学综合症”的发病率:

又比如,带着孩子看完“蜘蛛侠”,可以画一张蜘蛛圆圈图,这样和故事相关的科普内容也可以一图打尽,让散落的知识都串联起来!

Bubble Map(气泡图)

Bubble Map由很多单独的泡泡组成,中间的核心泡泡说明主题,而四周的泡泡则归纳关于主题的属性描述。每个属性泡泡都和核心泡泡用线联系来。

比如,介绍一只母鸡,试试用气泡图绘画就是这样:

Double 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

Double Bubble Map是气泡图的升级版,特别适合同时描述两个具有一定相关性主题的事物。

比如,使用双重气泡图描述瓢虫和蜘蛛,就可以将两种昆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清楚的描述出来,一目了然:

黄牛和奶牛分不清楚?也试着和孩子一起画一张双重气泡图吧!Flow Map(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一件事情的不同过程。先在旁边写上要描述的流程名称,然后逐个描述流程中的每一个过程分步,并用箭头把这些步骤连起来。

流程图特别考察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细密思维,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描述一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一个事件需要的步骤,也可以用流程图

呈现一个生命的蜕变过程,比如:蝴蝶的生命循环。

Mulit-Flow Map(多流程图)

多流程图用于描述事物的双向性。比如一件事情,既有引发事件的种种原因,也有事件发生后造成的种种结果。通常,企业使用多流程图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困境进行规因分析。对于刚刚接触多流程图的孩子们来说,试着描述一个简单的行为事件是一个好开始:

Brace Map(括号图,又称支架图)

括号图其实在国内基础教育中比较常见,常常被语文老师用作分析文章结构写板书。其实不只是文章结构,很多事物的结构都可以通过括号图来实现。当然,括号图也分为单级括号图和多级括号图。试着使用括号图,不妨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绘本中的形象开始:

Tree Map(树型图)

树型图就和大树有树干和枝桠是一样的,多用于一个复杂集合中的分类描述。通常我们选取一个事物作为树干,然后由此生发出不同的分类:

Bridge Map(桥型图)

桥型图是我们平时使用特别少的一种类型。桥型图主要是为了形象化的表述我们的类比思维:一般会在图的最左侧定义一个主题,然后在右端列出相似主题的名称和描述,每个描述都用单词as连接,就像一座又一座的桥一样,所以称为桥图。

几岁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合适?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visible thinking)的工具是和思维本身紧密相关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当我们给孩子读绘本,希望孩子理解故事;当我们给孩子们认知卡片,教孩子们认知和分类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为孩子们制作,让孩子们接触思维导图,这个时间大概是孩子1岁半以后。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都在不断的提高,当孩子6-7岁时,就应该充分调动思维导图涉及的思维方式将自己收到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

起先,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尝试最基本的思维导图,当孩子们已经形成使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就好像北大附小的孩子们将思维导图

作为记笔记的方式一样)以后,时常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思维导图对孩子们有什么用处?

思维导图的用处真的不要太多。

归纳认知:

孩子在三岁前,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各种碎片式的认知,将会使孩子们原本零散的知识点相互关联起来,让孩子记住新事物的效率大大提高!

亲子阅读:

再好玩的故事给孩子读过几遍还是会忘掉。但如果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陪孩子们一起画出阅读的思维导图就另当别论了。

引导孩子们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把厚厚的书读“薄”的过程,复杂的情节变成了核心人物发生的核心事件,每张导图都变成了孩子们学习一个故事的记忆卡片。坚持下来,当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本亲子阅读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和孩子骄傲的说:看!这里的每一张图都记录着我曾经和妈妈一起读过的一本书!

英语启蒙:

记得我当年学习英语的时候,有一本英语书很火,叫《词汇的奥秘》。其实,这本书就是通过归纳的方式,最大程度的让大家用词根记忆法记住单词。

事实上,思维导图也是总结语言规律的超级利器,如果我们愿意静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发现英文单词之间的关联和奥秘,一起妙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