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合集下载

简述超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述超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述超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超高层建筑是指在地面选择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开发商、设计师和政府的关注。

然而,超高层建筑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简述超高层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超高层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结构安全。

由于超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重力和外部荷载,对结构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地震、风力和温度等外部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固措施。

此外,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和钢结构要求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建材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也至关重要。

其次,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超高层建筑对周围景观和原有城市规划的影响需要仔细考虑。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和高度,会对周围的天际线、采光和通风等产生影响。

因此,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周边建筑的协调性,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层数增加,疏散人员和救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安全措施,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

此外,超高层建筑的消防逃生系统和疏散通道的设计也需要符合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另外,超高层建筑的供水和排水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的供水压力和水质控制需要更高的要求。

因此,超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需要采用高压供水和相应的水处理设备,以确保水源的稳定和水质的安全。

同时,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也需要考虑到排水管道的设计和布局,保证排水的高效和顺畅。

此外,超高层建筑的能耗和节能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超高层建筑由于体量大、功能多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为了降低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和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外墙的材料和隔热层,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散热和能耗;通过采用智能化的照明和空调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复杂,逐渐偏向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

其中,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与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超高层建筑设计,其次深入研究了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最后探讨了超高层建筑设计的优化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引言:现阶段,超高层建筑建设已经成为部分城市的重要标志。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超高层建筑也以多种形式出现。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是使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景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发展。

此外,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设计方面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不断创新和优化设计理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率。

一、概述超高层建筑设计一般来说,主体规模大、功能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其内部设计也很复杂,不仅对指标的要求更高,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建设要求也更高。

超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设计方案等都对超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超高层建筑面积大,施工方必须进行细致的计算与设计,明确施工成本预算,有效地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另外,超高层建筑的功能很复杂,其内部具有内部动力系统、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等,施工人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地将这些系统结合在一起,发挥适当的作用。

超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设计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对安全性能要求很高,因此有一定的气密性和抗风性。

第二,超高层建筑建设的地基强度大。

超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荷载较大,实际上,建筑工程质量与地基强度密切相关。

建筑物楼层越高,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高。

对此,在超高层建筑建设的情况下,只有地基面积大、厚度高,才能有效解决施工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1) 超 高 层 建 筑 高度 大 、层 数 多 、 结 构 体 系 复 杂 ,
公 ,装修 吊顶 后净高不小于2 . 7 0 m,结构梁高高度 受限 , 无法按普通梁板体 系来 设计 。因此优先选用现浇 空心楼盖
方案。
积为 1 1 4 7 1 4 1 m ,地 上 6 0 层 ,地 下2 层 。 主 要 功 能 :层
的最大 配筋率2 5 %。但核 心筒 周边 1 5 0 0 mm范围 内均 为
实心板 ,如果按 1 2 0 0X4 0 0 梁来计 算 ,配筋率为1 4 6 %, 满足最 大配筋率 的要求。 采 用 有 限元 方法 对 空 心楼 盖 挠 度 裂 缝进 行计 算 ,手 工
O . 9 k N / m ,地面粗糙 度类别为C类 ,场地类别 为 I l 类。抗 震设防烈度7 度 ,o c ma x =0 . 0 9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 特征周期为0 . 3 8 s( 安评值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主楼基础 采用桩基+ 板 筏 基 础 ,工 程 桩 采 用 中3 2 0 0 、 3 O 0 0、 中2 8 0 0、 2 6 0 0 人 工 挖 孔 桩 ,桩 顶 相 对 标
架抗 震等级一级 ( 底部加强 区柱 为特一级 ) ,剪力墙抗 震
等级为特一级。
度 ,借 以降低密肋梁的配筋率 并提 高安全度。
三 、 结 论
该项 目在 总高度 受限制的情况下 ,为了争取 更多的建 筑面积 ,建筑 方案 设计楼 层层高均较小 ,办公层层 高仅 为
3 . 4 0 m ,公 寓层 层 高 仅 为3 . 2 0 m。 该 项 目办 公 层 为 一 类办
方 法 复核 。 有 限 元 计 算 时 将 空 心板 等 代 为 实 心板 ,楼 板 的 变形和 内力采用设计 软件S AF E 分析 。最大长 期变形 ( 考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2024年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总结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超高层住宅建筑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居住环境,还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和风景线。

然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多个超高层住宅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我的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首先,超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巨大,其结构必须能够承受来自地震、风力和其他外部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采用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灵活的结构形式来满足这些要求。

其次,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抗震性。

地震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震荷载的大小、方向和频率,采用相应的抗震措施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采用悬臂柱、增加结构节点的刚度、设置防震墙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减震器、阻尼器等辅助设备来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第三,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考虑风力效应。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所受风力荷载也相应增大。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风的方向、速度和荷载分布,对建筑进行风洞试验和风力计算,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增加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采用空气动力设计和阻尼器等手段来减小风力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第四,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节能与环保。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要求。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立面设计和绝热材料,减少能量的消耗和热量的传递。

此外,还可以选择高效的建筑设备和系统,如节能灯具、空调系统等,以减少能源的使用。

同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或绿色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

第五,超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要注重经济效益。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并且高度达到100米的建筑物。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技术合理性、适用性、经济性都会发生变化,需要解决安全问题、能源消耗问题、环境问题、内部交通问题。

此外,也对建筑结构、幕墙、机电、垂直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重视超高层建筑设计,兼顾科学性、经济性、美观性、舒适性等因素。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1.建筑设计当前的超高层建筑领域,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外立面设计、节能设计、消防设计、人防设计、外维护系统设计、垂直运输设计等。

比如外立面设计,除线条比例外,投射在建筑上的几何状阴影使空间具有层次感,同时起到遮阳节能效果。

再比如超高层建筑一般把所有楼梯间、电梯、设备机房、管井、卫生间等设置在核心筒附近,进而满足交通和服务需要,故影响平面使用效率因素相对较多,核心筒结构类型、设备机房及管井的布置形式及面积、电梯布置等。

2.结构设计在目前的超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基础形式选择、结构体系类型选择、楼盖体系的分析等。

比如说楼盖体系设计要考虑到该结构投入的成本,不仅包括建造成本,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占用面积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比如上部结构的重量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地基,这一过程就需要增加成本。

通过风洞实验,实际模拟风压,对于结构整体抗风性设计以及幕墙结构设计更有利。

3.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施工便利性和可行性。

比如说楼板结构形式设计,有现浇板、压型钢板以及桁架楼承板等,不同形式,施工便利性差异较大。

超高层外幕墙设计一般优先选择单元式幕墙,这种幕墙的单元板块都是先在工厂车间组装,施工周期较短还可以和土建施工一起进行,使得整个施工周期得到有效控制,也有利于施工品质的保证。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工程概况厦航总部大厦位于仙岳路与环岛干道交叉口南侧湖里两岸金融中心,项目性质为办公楼和酒店,总用地面积21900㎡,总建筑面积17.32万㎡,其中地下部分面积为5.32万㎡。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超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其高度通常超过300米,是建筑师们展现设计创意和技术实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与传统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设计更加复杂、考验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极限。

本文将从结构、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探讨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结构要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方面,结构健康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高楼大厦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也使得结构的维护和更新成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结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 承载能力和强度高层建筑的巨大重量和高度给建筑结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承载能力和合理的强度决定建筑的安全性,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结构材料的选择和排布。

同时,建筑设计者应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为建筑物加固吸震,增强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2. 抗风能力高空强风是超高层建筑的常见自然现象之一,一旦发生,将给建筑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其抗风能力。

多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建筑物在自然风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同时人为添置侧向抗风支撑,确保建筑安全性。

3. 防火能力超高层建筑中,火灾是最为严重和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由于建筑高度较大,火灾发生后很难及时扑灭,因此,抗火设计是超高层建筑中的重要要点。

建筑设计者要尽可能采用难燃、耐火、防火等高科技材料,在建筑物中设置消防系统,并进行多通道的疏散考虑,使得在火灾时人们能够安全疏散。

二、安全要点安全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安全包括了各个方面,从建筑物的设计开始,到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每一个设计环节都必须注意安全要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逃生通道逃生通道是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的最后防线。

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设置多条逃生通道,并保证这些通道宽敞,明亮,令人易于识别方向,行动顺畅。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房间和楼梯间的标记、指向等,都应该令人易于理解和识别,以保证人们在逃生时不会迷路。

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一)2024

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一)2024

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一)引言概述:超高层建筑施工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不仅涉及到工程技术的挑战,还涉及到人员安全和施工效率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难点。

一、基坑施工难点:1. 地下水位高:超高层建筑基坑施工通常会遇到地下水位高的问题,需要采取排水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

2. 土壤力学特性:在超高层建筑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土壤力学特性的复杂性会对施工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土方处理方案。

3. 地下管线: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布置错综复杂,需要进行仔细的管线勘测和合理的管线保护措施。

二、结构施工难点:1. 抗风设计: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大,面对风力荷载时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进行精确的抗风设计和结构加固。

2. 材料运输: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需要大量材料的运输,如混凝土、钢材等,需要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保证材料的安全性。

3. 施工设备:超高层建筑施工所需的施工设备一般较大且复杂,对施工空间、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安全施工难点:1. 安全防护: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高处作业、防坠落、电气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防护,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2. 建筑外观保护: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建筑外观,避免外墙破坏、污染等问题。

四、施工效率难点:1. 进度控制:超高层建筑施工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工序和工期计划,需要进行合理的进度控制和配合。

2. 作业协调: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多个工种之间的协同作业,对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五、环境保护难点:1. 垃圾处理:超高层建筑施工产生大量垃圾,需要制定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案,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噪音控制: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噪音较大,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总结: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主要涉及到基坑施工、结构施工、安全施工、施工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面对这些难点时,施工方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充分考虑技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冰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张冰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张冰峰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领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其中新型建筑结构层出不穷,建筑物的整体高度也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尤其是大城市,多数以大量建设高层建筑来缓解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比多层建筑复杂,提高内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是保证建筑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为此,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对策科学技术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建筑结构的不断变化,建筑工程正逐步由多层向高层发展。

高层建筑具有样式多变,设计难度大,施工工艺工序复杂的特点,在开发建设项目时应重视结构设计,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满足建筑使用需求。

除此之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抗震和抗风能力,尤其是抗震能力,往往是结构设计的难点,除此之外,随着建筑高度的上升,风荷载显著增加,设计应予以有效应对,达到建筑舒适安全的需要。

一、结构分析与设计特点1.1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效应的处理是解决结构安全问题的关键。

从地震灾害过后的灾区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地震作用引起的主要承重结构剪切破坏失效,从而导致坍塌,造成损失。

以往结构设计主要解决重力荷载产生的效应的。

对于非抗震区多层普通建筑来说可能是足够的,但是对抗震的高层建筑可不同。

随着层数的增加,荷载也将垂直发展。

结构的动力特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有不同幅度的变化。

而且由水平位移引起的重力二阶效应也将不容忽视。

1.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常规多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没有必要考虑轴力项的变形,只考虑抗风抗震弯矩引起的水平位移。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同,轴力值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会出比较严重的的压缩现变形,竖向结构混凝土的徐变收缩变形不可忽略,不同的类型的竖向结构变形量不尽相同,引起建筑物构建的不均匀下沉,产生次内力,建筑结构的内力值和分布将发生很大变化,对建筑整体性有较大的影响。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应 当采用相 对规则 的 图形 ,例如 正方形 、矩 形 、圆
形 、正 多边 形等较 为简 单 、分布 均衡 的平面形 式 。 尽量不采用 L 形 、T形 、十 字形 等复杂平 面形 式。在 环境 要求或 结构要 求特殊 情况 下 ,应 当根据相 应规 范进行 设计 ,避免 建筑结 构突 出部分过 大 ,同时尽
计难 点 引发的 高层建筑 结构设 计 问题 ,本文 提 出相
应 的应对方法 。
3 . 1 合理 平面 布局
高层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过程 中 ,扭 转 问 题 出现 的
原 因是 由于三心 未合一 导致 的建筑物 质量分布 不均
匀 。所 以在 设计过 程 中 ,相 关设 计人 员对高 层建筑
∞ 一C I T ES A N D T O W N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G U A N G X I 一广西城镇建设

建筑 结构
制 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 ,以保证其稳定 胜。③ 使 建 筑平面 、体型 、立面的质量 和 刚度 尽 量保 持 对称 和 匀 称 ,使 整 体 结构 不 出现 薄 弱 环节 。④ 妥 善 处 理 因风 力 、地 震 、温度 变化 和基础沉 降带来 的变形 节 点构 造 。⑤ 考虑在 重量 大 、基 础深 的地质条 件下 如 何 保证 安全 可 靠 的设 计 技 术 和 施 工 条 件 问题 。 在上 述高层 建筑 结构设 计诸 多要点 中 ,较 为典 型 的设 计难点 为扭转 问题 、抗风 、抗震 结构及 消 防 设计 ,下面就具体 问题加 以分析 。
理论 。 科技 I I I /T H E O R I E S & T E C H N 0 L O G I E S / / 编辑一 刘琚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目前,建筑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高层建筑具有建设规模大,工期跨越时间长,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施工期间存在较多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季节与气候,还有非自然因素,如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

分析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希望能为建筑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性问题;对策引言在社会经济体系以及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超高层建筑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相对于传统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工作来说,需采用更多的先进知识与技术,因此,在开展这类设计工作时,设计工作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建筑结构设计专业知识,并确保自身能够始终掌握先进的设计思想观念,进而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更具有更为明显的复杂性,因此,设计工作人员不仅要从基础上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整体的安全性,其还需确保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此外,现阶段超高层建筑结构通常用于写字楼或居民用房建设工程中,而这类用途的建筑具有较高的人流量,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设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才能为超高层建筑应用效率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

1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简述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28m的建筑,超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100m的建筑。

在城市化程度日渐加深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快超高层与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优化升级跟超高层与高层建筑建设相关的技术,保证超高层与高层建筑建设质量。

目前,我国可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处于缩减的状态,通过建设超高层与高层建筑,有利于节约土地、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居住、生活需求。

在施工方面,超高层与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建筑的施工难度大。

为解决施工问题,确保建设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工作之中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特殊的尺度和高度,这会带来许多挑战。

在40层左右,建筑师必须调整设计观念,采用适宜的建筑技术来应对这些挑战。

超高层建筑类似于竖立起来的街道,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如安全、内部交通、环境和能源消耗等。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和电梯等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

为了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抗震设防烈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和束筒结构体系。

除了这些传统的结构体系,还可以采用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和错层结构等。

在90年代以后,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等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也广泛应用。

在高层建筑中,除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全钢结构。

对于建筑高度为100米、柱网为8.4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超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

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可以承担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同时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可以起到变形协调作用,同时也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

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的设计存在问题。

通常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但在计算时往往没有考虑到与钢梁的共同作用。

这样做不仅不安全,还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采用MST组合梁,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要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是一个难点。

它需要考虑多方要求,如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难点超高层建筑是当今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挑战,因其高度、形状、环境等因素,许多设计难点层出不穷。

本文就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难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度造成的挑战高度是超高层建筑最明显的标志,也是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后,除了自重和基本荷载外,其他荷载的大小也随之增加,如风荷载、水平地震荷载等。

特别是在台风、龙卷风等天气条件下,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更是巨大,而风荷载是非线性的,具有随机性,难以进行简单的精确分析。

因此,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仔细考虑结构受户外环境的影响,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复杂形状和变形的难题众所周知,设计一个简单规则的建筑结构要比设计复杂形状的建筑结构容易得多。

而超高层建筑在形态上的变异性很大,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和边界条件,这使得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极具挑战性。

随着建筑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结构设计所需的计算量和计算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因此,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师来说,如何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结构的材料和成本,是应该重视的任务。

三、基础承载力的压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了基础承载能力方面的压力。

传统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比较简单,而超高层建筑必须考虑基础的承载能力,由此导致地基的超额开挖和加固,甚至大规模地形改造等操作。

与此同时,建筑物的静态和动态行为对基础也有影响,如风荷载和地震的作用下,导致建筑物的左右偏移、倾斜和扭转等。

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基础系统必须经过全面的分析和考虑,才能满足高度和荷载的要求。

四、建筑物的灵活性超高层建筑的灵活性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材料设置,建筑物的刚度和柔软度也会有巨大的差异,这必须在结构设计中考虑到。

此外,由于建筑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建筑物本身的纵向振动和扭曲难以避免。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建筑物的动态和静态行为进行充分的评估,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1.基础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基础需要承受巨大的上部荷载,如何确保基础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应对措施可以采用特殊的基础结构设计,如悬挑式基础或者深基坑技术。

2.结构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为此,可以采用新型的结构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钢材,同时配合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加固技术,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风载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容易受到强风的影响,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风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

4.垂直运输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需要满足高效、安全的要求。

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梯技术,并增加多层电梯间,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建筑节能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能耗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建筑外保温、智能控制系统等,以减少能耗并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6.防火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较大,需要采用严格的防火措施。

可以采用防火材料和火灾报警系统等,确保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7.维护和管理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困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如无人机巡检和远程监控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问题。

8.人员疏散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中的疏散困难度较高,需要设计可靠的人员疏散通道,并进行定期演习和培训,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9.电力供应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性要求高,需要采用多电源供应、备用电源和电力管理系统等,以保障电力的可靠供应。

10.环境影响技术难点:超高层建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阻断风景和遮挡阳光等。

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绿化配置等手段,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在应对这些技术难点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工程经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施工,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地标式建筑,它不仅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率的重要手段,还能够彰显城市的发展实力。

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分析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I、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承载力安全性超高层建筑的自重和荷载非常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需要保证其承载力的安全性。

主要是要有足够的极限破坏荷载。

同时,控制变形也是至关重要的,结构变形应该在可控的范围内。

2.结构稳定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问题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地震、风荷载等因素。

地震荷载是超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之一,因此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抗震措施。

3.施工性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并需要考虑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需要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提高结构的模块化程度,采用标准化的件式和构件。

II、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荷载分析荷载分析需要考虑自重荷载、活荷载和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各种荷载。

这些荷载会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变形产生影响。

2.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是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荷载和地震等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满足要求并有充足的稳定裕量。

3.受力分析超高层建筑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各个构件和部位的受力情况,包括弯矩、剪力、轴力和扭矩等。

4.变形分析超高层建筑在受到荷载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因此变形分析也是结构分析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得出结构的扭转角度、变形程度等参数。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施工性都能够得到合理的保证。

同时,需要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结构设计理论,不断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多个关键性问题。

下面将对其中的
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考虑到抗震能力。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其面临的地震力
较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确保其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应该包括充分的抗震措施,
如选择合适的材料、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增加建筑的水平刚度等,以确保超高层建筑在
地震时能够抵御较大的地震力。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基的承载能力。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重量较大,其
地基需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地基进
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超高层建筑的需求。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考虑建筑的自重和荷载分布问题。

超高层建筑的自重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合理考虑建筑物的自重对结构的影响。

在结构设计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各
种荷载的分布情况,如人员荷载、设备荷载、雪荷载等,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火灾安全。

大高度建筑火灾爆发时疏散和灭火困难,因此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采取相应
措施来增强其火灾安全性。

应采用防火材料和技术,加强建筑的防火隔离和疏散系统,确
保人员能够及时疏散和灭火。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包括抗震能力、风力影响、地基承载能力、自重和
荷载分布问题以及火灾安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师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采取
相应的措施,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法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法

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难点与解决方法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是指高度超过300米的建筑物,并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进行建造。

这种建筑方式具有既节省时间又提高质量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克服。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设计与规划阶段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在设计和规划阶段,超高层装配式建筑面临以下困难:1. 结构设计: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要承受巨大的重力和风荷载。

传统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在这样的高度下会遇到许多挑战。

解决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如拼缝模块化设计和增强型混凝土材料。

2. 建筑吊装:由于超高层建筑数量庞大且体积巨大,使用常规起重设备进行吊装会面临很大困难。

解决方法之一是引入新型吊装技术,如塔吊组合使用、龙门吊等。

3. 空调通风系统:超高层建筑需要强大的空调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温度。

传统系统在大楼高度上无法提供均匀的气流。

解决方法是采用分区送风和新风混合供应技术,使得每个房间都能获得足够的通风。

二、施工阶段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在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阶段,也会遇到一些独特的挑战:1. 模块化制造: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使用预制模块进行组装,这要求生产商具备高质量且快速制造模块的能力。

解决方法是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质检设备,确保模块的一致性和质量。

2. 施工现场管理:由于超高层建筑涉及多个施工团队同时进行作业,现场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解决方法包括优化进度安排、加强沟通协调以及加强安全监控等措施。

3. 安全问题:超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高处作业、起重设备操作等。

解决方法包括严格的安全培训、使用可靠的安全设备和制定详细的施工安全计划。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阶段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在超高层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和验收阶段,需要特别关注以下问题:1. 结构稳定性:超高层建筑结构必须达到极高的稳定性要求。

解决方法包括采用先进的结构仿真分析软件进行设计验证、加强钢筋混凝土连接节点设计,并进行专业监测。

超高层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超高层建筑不仅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同时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但是超高层建筑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计和维护,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较大,与建筑在设计时节约的原则相违背。

1、抗震设计方面的问题抗震问题也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短柱问题较突出。

1.1结构平面设计超高层建筑设计时结构平面设计常存在外形不规则、上下不对称、形心、质心偏心大、凹凸变化尺度大、结构平面刚度与现状不均匀、长度长等一系列问题。

1.2抗震构造柱抗震构造柱在设计中通常存在大厅的四角、外墙的转角缺乏构造柱,即使有构造柱但不是成对存在,在一些纵墙和山墙的交接处也缺乏抗震构造柱,甚至在一些建筑中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等问题。

2、消防问题超高层建筑功能多元化、设备较复杂,存在很多引起火灾的因素,例如如果对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维护和管理不当、或者是明火处理不妥善就有可能引发火灾[2]。

相对于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火灾引起的危害更大,常见的超高层建筑消防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2.1火势蔓延较迅速,疏散困难超高层建筑中由于存在很多可燃物导致形成纵向烟筒,这些烟囱的拔风抽力效应在发生火灾时会促进火焰和烟气迅速蔓延,而这种效应随着高度的增高和抽力的增大而强烈。

超高层建筑工作、生活人员较多,通常情况下,3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可容纳数万人以上,如果发生火灾,客货电梯不能使用,只有消防专用电梯才能使用,而消防电梯的时间和运载人数有限,大量的人员需要借助楼梯疏散。

人数越多、楼层越高,疏散的时间越长,潜在危险越大。

2.2火灾扑灭困难如果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那么因为建筑周围的场地较小、登高高度受限,而火势蔓延迅速,增加了扑救难度。

因此超高层建筑试析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蔡云峰1郝虹琳21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42北京紫玉山庄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12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消防问题,全方位考虑,尽最大可能消除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预期目标[3]。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探讨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探讨

4结语本次在试验场地采用双环入渗法完成两组渗水试验,以两组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本试验场地包气带的渗透系数,为下一步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参数。

参考文献[1]林鸿州,彭建兵,杨华,等.求取现场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双环入渗法[J].水科学进展,2017,28(4):523-533.[2]周斌.草地土壤的双环入渗实验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6):2.[3]王积强.自动供水双环入渗仪[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3(3):61-62.[4]范晓梅,刘高焕,束龙仓,等.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渗透系数的现场实验测定[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5):6-10.[5]李珊珊,李大勇,史萍.黏性土渗透系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3):46-52.收稿日期:2019-12-09作者简介:孟庆结(198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编号持续时间/min 稳定时间/min 入渗面积/cm 2稳定入渗量(mL/min )渗透系数(cm/s )渗透系数(m/d )12701204909.75 3.32×10-40.286221010049012.504.25×10-40.367表1渗水试验计算成果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探讨王大高(重庆市鹏越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21)【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紧张,于是出现了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这也成为了当下生活流行的一种需要,针对超高层结构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TU9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01-0099-020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在近几年的进步可谓是神速,尤其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超高层建筑的兴起,不仅对结构技术提出了高要求,而且水平审美亦然,须得面面俱到,才能够使超高层建筑满足人们的需求。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题探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题探析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难题探析摘要: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涉及到较多的难题,结合某工程的结构设计,对基础设计、风洞试验、上部结构设计及结构设计的重点等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基础设计结构设计风洞试验1 工程概况该工程由一幢50层的超高层塔楼和相邻的五层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8万m2, 塔楼大屋面标181.650m,总高度196m ,属b 级高度高层建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塔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结构体系;裙楼高26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

2 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综合考虑场地环境因素,桩基类型选用钻孔灌注桩。

塔楼基础底板厚度根据冲切计算厚度取为3.1m, 轴力最大的两根柱下底板局部加厚至3.6m。

裙楼底板厚度1m ,局部加厚至1.7m。

经分析,塔楼基础底板较大拉应力多分布于柱墙下周边的板底区域内,故板面和板底的跨中区域,在满足内力计算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双向一般均只布设两层钢筋,而在柱墙芯筒下拉应力较大的板底区域及个别板面区域,根据计算另加一至三层钢筋,从而使基础底板的用钢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减小。

塔楼基础底板总混凝土方量约13000立方,由于底板平面呈三角形,如设置施工后浇带,1~2条无法均匀分割底板,如设置条数过多,既会给施工带来困难,又会增大底板因混凝土分多次浇捣而产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

故对底板一次性连续浇捣,不设施工后浇带。

为确保基础底板施工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1)底板厚度范围内设置两层(沿厚度方向每米一层)<14@300双向抗裂钢筋,板面设置<8@150双向抗裂钢筋;(2)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60天,后期强度以降低水化热;(3)浇捣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捣、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4)保温养护方面在底板面以“一层薄膜+两层草包+一层薄膜”为一个单元保温层;(5)加强监控,在基础底板每250~300 平方米设置1个测温点,每个点位在底板不同深度埋设3~5个热敏测点,并与电脑连网,一旦底板内外温差超过25℃即报警,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
发表时间:2016-10-17T15:30:10.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张保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同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现代高层建筑建设的核心,但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 51008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同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现代高层建筑建设的核心,但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的原则,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最后介绍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性问题
引言: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不断备受重视。

由于超高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和系统化的过工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还应该保证超高层设计的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注重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正文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要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还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

在实际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外界因素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因此,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会直接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舒适性。

但是,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影响住房的舒适性,还能影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首先首先应该将超高层建筑的承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其抗压力的设计。

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2.1超高层结构体系分类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不同,可以将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混凝土的设计、钢结构与钢组合结构的设计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等。

目前,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大多都是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伸臂结构及悬挂结构等。

2.2 超高层建筑体系选用原则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用时,应该按照合理、经济和安全等原则选择最为合适的超高层建筑体系。

当然,超高层建筑体系的选择还需要以建筑物的要求、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施工的环境等为依据。

同时,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还应该具有较好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2.3 超高层的结构材料分析
目前,钢筋混凝土料是超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当然,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应该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为依据,从而较好地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结构刚度大、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因而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广泛使用于建筑领域。

但是,应该注意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厚度问题,从而更加合理地选择钢筋混凝土的材质。

2.4 超高层结构体系选择
超高层建筑物结构体系的选择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指横向和纵向的利用梁、柱等组成的结构,并且能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荷载的建筑结构体系。

由于单一的框架结构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使得框架结构体系具有空间大的优点,因而被广泛使用于超高层建筑中。

②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指利用高层建筑物的横向和纵向墙壁承载水平和垂直方向荷载的结构。

由于建筑物的剪力墙大多都是以钢筋混凝土的材质,因而剪力墙结构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

③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是指选取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两者的优点,使得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布局灵活的优点,还能使超高层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测力能力。

当然,由于剪力墙太少,就会增大建筑物侧墙的压力而使得其出现变形等问题;
而剪力墙增多,就会影响高层建筑的经济性,还会影响超高层建筑的使用性能。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扭转问题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核心是刚度的中心、几何形心和结构重心,然而,超高层建筑物结构的扭转问题主要就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没有将超高层建筑物刚度的中心、几何形心和结构重心进行重合,使得超高层建筑在水平压力下出现扭转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出现的扭转问题,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应该选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图,从而保证超高层建筑物的三个核心能够重合。

3.2 受力性能的问题
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建筑师在最初进行结构设计时,一般很少考虑超高层建筑的具体结构特征,而过多考虑的是超高层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受力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时,应该明确所选择结构体系中向下作用力和地基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选择阶段时,还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部位的布局和数量进行总体设计。

3.3 超高的问题
明确,超高层建筑都存在超高承重的问题,由于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相关的要求,使得我国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也
具有严格的规定。

因此,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会由于结构类型的更换而忽略超高层建筑物存在的超过问题,从而导致结构施工图不能通过审核。

因此,需要对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设计和审核,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超高问题。

3.4 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现在,我国很多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都会配置两层以上地下室,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的嵌固端一般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位置。

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师一般会忽略这类问题带来的后期影响。

从而使得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而经常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进而给超高层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设计,同时基础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物结构整体设计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因此,超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时,应该保证超高层建筑的埋置深度必须满足基地变形和稳定的相关要求,从而减少超高层建筑物出现倾斜等问题。

对于桩基的采用,其埋置的深度也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使得超高层建筑一般都适合设置地下室结构。

由于人工挖孔桩具有承载能力大和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目前在贵州市的超高层建筑施工中被广泛采用。

在基础设计前,应该提前在超高泥岩承载力不高层建筑物的附近设置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支护,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的问题,基础设计时超高层建筑的楼层中心范围应该采用深埋的方法,使得超高层建筑物的中筒和相邻的墙体直伸到基础内,至于一些外墙等结构应该采用人工挖孔桩。

五、总结
总而言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全面和系统化的工作,它对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需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总结实际设计的经验,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从而促进我国超高层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自强,张建明.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建筑与结构设计,2013(24):25~32.
[2]卓瑜,林新阳.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2(3):31~32.
[3]王民伟,刘士充.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J].百科论坛,2012(13):385.
[4]杨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思考[J].工程结构,2013,33(6):166~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