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表
产品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表
1. 背景介绍
在制造业中,企业在生产产品时需要通过自制或外购来获取零件。
自制是指企
业内部生产所需零件,外购则是向外部供应商购买。
在决定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时,企业需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2. 自制与外购的优缺点比较
2.1 自制的优点
•控制生产过程和质量
•更好的保密性
•更灵活的生产调度
2.2 自制的缺点
•需要建立和维护生产设施
•需要培训员工
•需要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和原材料
2.3 外购的优点
•专业供应商可能更具专业知识和技术
•可以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
•可以快速获得所需零件
2.4 外购的缺点
•无法控制供应商的生产质量
•可能存在供应不稳定性
•可能影响企业的商业机密
3. 自制与外购的分析表
零件名称自制单位成本(元)外购单位成本(元)最优选择
零件A 10 8 外购
零件B 15 12 外购
零件C 20 25 自制
零件D 18 16 外购
零件E 25 22 外购
4. 分析结果
根据上表的分析结果,对于零件A、零件B、零件D和零件E,外购是更优的选择;而对于零件C,自制是更优的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成本、质量和交货时间等因素,制定适合自身的零件自制与外购策略。
5. 结论
在产品零件的自制与外购决策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
通过制定合理的策略,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制造业中,产品组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零部件的自制或者外购的决策。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自制或者外购零部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对产品组装零件的自制与外购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做出恰当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自制零件的优势。
自制零件意味着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制造过程,包括质量、交货时间和技术参数等。
自制零件还缩短了供应链,减少了对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了采购成本并提高了反应速度。
此外,自制零件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自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自制零件需要企业拥有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设备,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其次,自制零件也可能导致生产过程的瓶颈,限制了企业的规模和产能。
而且,自制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外购零件的优势。
外购零件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通过外购零件,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占用转移到供应商身上。
此外,外购零件可以更快地获得,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然而,外购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外购零件可能受到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质量控制问题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次外,外购零件可能受到供应商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和风险。
再次,外购零件也可能导致企业对供应商的过度依赖,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品组装零件的自制与外购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要求、交货时间、成本和风险等因素,做出恰当的决策。
一般来说,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的零部件,可以选择自制;而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可以选择外购。
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自制和外购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和风险。
最后,在实施自制或者外购战略时,企业还应该注意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管理,包括签订合同、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等。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1. 介绍
在制造业中,产品组装件的制造通常涉及到对零件的购买和选择。
决定是自制零件还是外购零件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
文将对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和外购的利弊进行分析。
2. 自制零件的优点
•灵活性更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制造
•对制造过程有更多的控制权
•可控制质量和供应链
3. 自制零件的缺点
•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和资源
•需要维护设备和技术更新
4. 外购零件的优点
•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
•减少人力和设备投入
•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资源
5. 外购零件的缺点
•依赖外部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质量控制•难以实现定制化需求
6. 自制与外购综合分析
•针对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政策
•评估成本、质量和交付时间等因素
7. 成本核算方法
•比较自制与外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考虑各种费用如物流、管理和维护成本•建立成本核算模型
8. 决策指导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制定自制与外购策略•开展供应商评估和风险管理
•确定适用于不同产品组装环境的最佳方案
9. 结论
产品组装件的零件自制与外购决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战略,以增强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以上是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品文档自制或外购决策
自制或外购决策自制或外购决策概述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自制又可外购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而开展的决策,又叫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
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是自己组织生产还是从外部购进,这是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的决策问题。
需要指出,无论是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并不影响产品的销售收入,只需考虑两个方案的成本,哪一个方案的成本低则选择哪一个方案。
自制或外购决策分析的方法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和成本平衡点分析法。
1.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在企业已经具备的自制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原有的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不会因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而发生变动。
因此,在这项决策分析中,只需将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外购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自制变动成本高于外购成本,应外购;如果自制变动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自制。
【例】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100 000件,该零件即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
若外购每件单价为40元;若自制,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其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固定制造费用5元∙单位成本合计44元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根据题意,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由于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本,不需考虑,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39元(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外购单价为40元。
有:∙自制总成本为:100 000×39=3 900 000(元)∙外购总成本为:100 000×40=4 000 000(元)∙企业应选择自制方案,可节约成本100 000元。
2.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可以转移在自制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相关成本除了包括按零部件全年需用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与自制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无法通过直接比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与外购单价作出决策,必须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自制或外购决策例题
自制或外购决策是企业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决策,涉及到企业的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自制或外购决策的例题,供您参考:假设某企业需要生产一种零件,有两种选择:自制或外购。
该零件的材料成本为每件1元,加工成本为每件5元,外购价格为每件1.5元。
该企业每年需要生产5万件零件。
自制决策分析:1. 优势:自制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此外,如果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还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2. 劣势:自制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同时,如果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可能会影响其他产品的生产。
3. 成本分析:如果选择自制,企业需要投入加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等费用,总成本约为25万元。
如果选择外购,企业只需要支付材料成本和外购费用,总成本约为75万元。
因此,从成本角度来看,选择外购更划算。
4. 质量分析:自制零件的质量通常会比外购零件更高,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自制零件的质量可能并不一定比外购零件更高。
因此,质量并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5. 交货时间分析:自制零件通常可以更快地交货,因为企业可以亲自监督生产过程。
但是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加工成本较高,交货时间可能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因此,交货时间也不是决定自制或外购的唯一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自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质量控制压力,而外购则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做出决策。
另外,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1. 市场供应情况:如果市场上存在优质的外购供应商,企业可以考虑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2. 战略考虑:企业可能需要考虑长期战略和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例如,如果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进入新市场,自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总之,自制或外购决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时间、市场供应情况和战略考虑等。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组装件零件的自制与外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
自制意味着企业内部生产零件,而外购则是从外部供应商购买零件。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自制还是外购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自制组装件零件有其优势。
自制可以带来更高的控制权和稳定性。
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时间。
此外,自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通过自主生产,企业可以积累更多的制造经验,提升技术实力。
此外,自制还能够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减少集成风险。
然而,自制组装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自制会带来更高的成本。
自制需要购买设备、培训员工,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自制还需要维护设备和场地,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成本。
而外购则可以通过选择备选供应商来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
其次,自制可能存在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
生产组装件零件可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这些能力,可能会面临生产质量下降和技术滞后的问题。
最后,自制也可能会导致供应链延长。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来管理生产过程,从而可能导致交货时间延迟和供应链不稳定。
相比之下,外购组装件零件也有其优势。
外购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方面。
供应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专业化生产来实现更低的成本,并且可以通过竞争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
此外,外购还可以快速采用新技术和创新。
外部供应商通常与多个企业合作,能够在行业内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创新,从而及时应用到产品制造中。
最后,外购可以带来更高的灵活性。
由于外部供应商有多个备选项,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外购组装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
外购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依赖风险。
企业对外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了解有限,难以全面控制和监管质量。
另外,如果供应商出现问题或突发事件,企业可能会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风险。
此外,外购还可能导致产品的差异化不足。
自制与外购决策
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是运用自身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自制还是直接外购,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地所要回答的问题。
每个企业所涉及到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的范围极为广泛,所幸的是,对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无需考虑去制造生产。
象纸夹、铅笔和橡皮这样的文具,由于已实现了生产专业化,所以除它们的专门生产厂家,对于别的企业来说,再去制造它们是不经济的。
产品设计完成后,关于其详细的说明都已概括在蓝图或图纸中了,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可能是由几个、几十个或者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
例如,一架大型运输机是由5万多个零件组成的,其中哪些自制,哪些外购?在对此作出决策时,应采取什么样有效可行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呢?绝大多数的生产管理者都会把成本作为制定自制与外购决策的主要标准。
如果一个部件外购比自制便宜,那就直接购买好了。
可是,当需要真正进行成本比较时,问题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的成本比较方法。
对每一种情况,都需要对所涉及的增量成本进行分析,而对不同的情况,这种成本在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请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五章中关于增量成本的讨论,那里所举的许多例子都是关于自制与外购决策问题的)。
对自制与外购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唯一准则是增量成本分析原则。
我们必须弄明白,对某种零部件我们不去自制而是外购,我们到底能节省下来什么成本,而这些成本的减少是否大于外购该部件所花费的成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当外购;相反的情况,如果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外购而不是自制,那么改为自制时实际上会有些什么增加?它是否小于我们停止外购这些部件所可能减少的成本?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采取自制方案。
这些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中还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如果必要设备的生产能力有闲置的成分,那么自制方式的成本应当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把原有的设备投资、占地空间和监督管理等间接成本再分摊到新产品上去。
但另一方面,如果上述间接成本是必须再追加的,则这一事实在分析时也应予以考虑。
自制与外购
问题: 某企业生产电动机,电动机外壳原来为自制, 成本为每台100元,其中:变动成本60元、固定 成本40元。电动机年产量为10万台。另外一企 业愿意以每台80元的价格提供电动机外壳。试 进行自制与外购决策。
边际贡献分析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利 润
1、财务分析 外购虽然可以节省(100-80)x10=200万元,但是 固定成本照样要发生:40x10=400万元
用 户 讨 价 还 价
广告费的核定
某啤酒厂生产能力为5万吨,去年的产量为3万 吨,每吨啤酒为1500瓶。若今年做一广告,广 告费用为60万元,试问:今年至少比去年多卖 多少瓶啤酒,才能将广告费赚回? 每瓶啤酒的成本利润构成如下:
变动成本0.5元
固西湖啤酒厂的生产能力为20万吨,产量为 20万吨,在杭州的市场占有为率15%,成本 构成如下:
如果剩余的生产能力能创造400-200=200万元以上 的边际贡献,那么选择外购、否则还是自制。
2、其他分析
对供货商的依赖性;质量问题、信誉问题等。 一般自制需要较多的资金,生产能力扩充在 技术上不一定都可行。外购可能会造成技术 决窍的外流。将风险转移给供货商。
边际贡献在定价方面的应用
变动 成本 固定 成本 利润
变动成本0.5 价 格 1 元 4 角
固定成本0.2
利润0.7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产品组装时,主要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
这些零部件可以通过自制或外购的方式获取。
在进行产品组装件的零部件自制与外购的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成本、质量、交货时间、技术要求等。
下面是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一、成本分析1.自制成本:自制零部件需要考虑原材料成本、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人工成本等。
其中,原材料成本是自制成本中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零部件和小批量生产来说,原材料的采购量较小,导致其成本相对较高。
2.外购成本:外购零部件的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
采购成本通常包括原材料成本、运输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而运输成本主要是指将外购的零部件从供应商处运送到生产厂家的费用。
外购成本受供应商价格、采购数量和供应商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二、质量分析1.自制质量:自制零部件的质量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来保证,例如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测设备等。
此外,自制零部件的质量还受到生产工艺、操作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2.外购质量:外购零部件的质量需要考虑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
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可以降低外购零部件的质量风险。
此外,对于关键性的零部件,可以通过抽样检测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三、交货时间分析1.自制交货时间:自制零部件的交货时间主要受生产周期的限制,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流程等。
由于自制过程中存在生产周期的影响,导致交货时间相对较长。
2.外购交货时间:外购零部件的交货时间主要受供应商供货能力和供货周期的限制。
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供货周期则受到供应商生产能力和订单管理等因素影响。
四、技术要求分析1.自制技术要求:自制零部件需要具备相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能力,包括加工工艺、组装工艺等。
针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零件,如果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不足,可能需要考虑外购。
2.外购技术要求:外购零部件的技术要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来满足。
影响自制或外购的决定因素
影响自制或外购的决定因素在以战术层面来考量自制或外购的问题时,有两个因素是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的,那就是成本与可利用的产能。
然而,要作出明确的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在这两个基本因素之外,还需评估许多较不具体的因素。
下列所考虑的问题,即会影响公司决定那些使用在已完成之产品或营运的项目上,是要自制或是外购:1.偏向自制的考量1) 成本考量(当制造某零件较为便宜时)。
2) 希望整合工厂的营运作业。
3) 运用过剩的产能,来帮助吸收固定的经常性开支。
4) 有设计保密的需要。
5) 供应商不可靠。
6) 希望维持一个稳定的劳力(在业绩衰退期间)。
2.偏向外购的考量1)供应商的研发及特殊技术。
2)成本考量(当购买某零件较为便宜时)。
3)需求量少。
4)有限的生产设备。
5)希望维持一个稳定的劳力(在业绩成长期间)。
6)希望维持多个供应商的采购政策。
7)间接管理控制的考量。
8)采购及库存的考量。
成本考量在某些情况下,成本的考量会指出哪些零件需要由公司自制,哪些是需要由公司外购的。
很明显地,成本是相当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比其他因素更具多元化的解释,而且更容易造成误解。
自制或外购的成本分析,包含了决定制造某项产品所需的成本,以及将此自制成本与其外购成本作比较。
下列的检查项目,提供了在作“自制或外购”的成本评估时,应包含的主要概括要素:1.自制时1)购买材料的运输成本。
2)直接劳工成本。
3)任何由品质及相关问题而产生的后续成本。
4)增加的存货持有成本。
5)增加的工厂间接管理成本。
6)增加的管理费用。
7)增加的采购成本。
8)增加的资金成本。
2.外购时1)零组件的购买价格。
2)运输费用。
3)收货与检验费用。
4)增加的采购成本。
5)任何与品质或服务有关的后续成本。
为能更清楚地了解成本的比较,分析人员必须小心地评估这些成本,并应考虑到时间及产能的利用对工厂的影响。
1.时间因素成本可以短期或长期为基础来计算,短期成本的计算,倾向于将重点放在直接可衡量的成本。
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 【例5-10】星海工厂生产A产品,每年需要甲部件5000个, 假如从市场上购置,每个采购成本为40元。
• 【例5-14】朗日工厂从2023年1月开始,每 月为吉虹企业提供B产品1000件,每件售价 100元,B产品成本计算表
• 要求:按下列各不有关旳情况,分别作出 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旳决策。
• (1)企业月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若不 接受追加订货,剩余生产设备可用于对外 出租,月租金收入为1500元。接受追加订 货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 (B方案单位变动成本-自制,也可外购。 若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元,每年有专属固定成本 4000元;若外购,在1500件以内,价格10元, 超出1500件,价格为8元。要求分析什么情况下 零件外购,什么情况零件下自制。
解析
• 零件总量未知,只能找成本平衡点
不小于该产品旳单位变动成本,也就是说,该批低价订货 旳单位贡献毛益不小于零,企业就能够作出接受订单旳决 策。 • 【例5-13】
2.复杂条件下旳低价订货决策
• 复杂条件旳低价订货决策必须同步符合下列几种情况: • (1)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冲击正常旳生产计
划,不需追加专属成本。 • (2)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不冲击正常旳生产计
本。 • 则:外购成本=160000(元);自制成本
=147200+15800=163000(元) • ∴零件外购为宜(可节省成本3000元)。
自制与外购判定准则
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制与外购是两种常见的采购方式。
合理地选择自制或外购,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资源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自制与外购的判定准则,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引言自制与外购是企业采购决策的两个重要方向。
自制是指企业自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产品,而外购则是指从外部供应商处采购。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企业在进行采购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采购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自制与外购的判定准则。
二、自制与外购的优势与劣势1. 自制优势(1)质量可控:企业自行生产,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质量。
(2)成本稳定:长期生产同一产品,可以降低单位成本。
(3)技术积累:自制有利于企业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
2. 自制劣势(1)资金投入大:自制需要购买生产设备、招募工人等,初期资金投入较大。
(2)风险较高:自制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风险等。
3. 外购优势(1)降低资金压力:外购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降低风险。
(2)提高生产效率:专业供应商的生产效率通常较高,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3)资源优化: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4. 外购劣势(1)质量风险:外购产品可能存在质量不稳定、供应商信誉不佳等问题。
(2)成本波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等可能影响外购成本。
三、自制与外购判定准则1. 成本分析(1)长期成本:综合考虑自制和外购的长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库存成本等。
(2)短期成本:对比自制和外购的短期成本,如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
2. 质量分析(1)产品质量:评估自制和外购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
(2)质量保证:分析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如ISO质量认证等。
3. 技术分析(1)技术要求:评估自制和外购的技术要求,如生产难度、工艺水平等。
(2)技术风险:分析自制和外购的技术风险,如技术更新、专利保护等。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一、引言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组装所需的零部件通常可以通过自制或外购两种方式获得。
选择自制或外购零件的决策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供应链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两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并对如何做出合适选择提出建议。
二、自制零件与外购零件的定义•自制零件:企业内部通过自己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制造的零部件。
•外购零件:企业通过外部供应商购买的零部件。
三、自制零件与外购零件的比较分析以下是自制零件与外购零件在不同方面的比较分析:1. 成本•自制零件:需要投入生产设备、人力、原材料等成本,同时还需要考虑制造过程中的损耗和维护成本。
•外购零件:通常有明确的价格,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直接购买可能更为经济。
2. 灵活性•自制零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更加灵活。
•外购零件:受供应商生产能力和交货期限制,定制性较差。
3. 质量控制•自制零件:企业可以直接控制生产过程,更容易保证零件的质量。
•外购零件:质量受供应商控制,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四、如何选择自制或外购零件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做出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以下是一些帮助企业做出正确选择的建议:1.制造能力: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能力,如果具备生产所需零部件的能力,可以选择自制。
2.采购成本:综合考虑自制和外购的成本,选择成本更低的方式。
3.供应链管理:考虑供应链整体效率,选择能够更好满足生产需要的方式。
4.风险管理:考虑外购零件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好应对措施。
五、结论自制零件与外购零件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灵活性、质量控制等因素。
不能盲目追求低成本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在产品组装零件的选择上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件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概述在制造行业,产品的组装通常是通过使用自制零件和外购零件来完成的。
自制零件是企业自行生产的零件,而外购零件则是企业从供应商处购买的零件。
在决定自制还是外购时,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考虑。
本文将详细分析产品组装件零件的自制与外购,并提供一些决策指导。
自制零件的优势自制零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1. 控制产品质量通过自制零件,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自制零件可以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生产,从而减少质量问题的风险。
而外购零件可能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因为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可能无法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
2. 降低产品成本在一些情况下,自制零件可能比外购零件更便宜。
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长期运营中,自制零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整体的产品成本。
3. 提高产品交付速度自制零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的交付速度。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准备好自制零件,以更快的速度组装成产品并交付给客户。
而外购零件可能需要等待供应商的交付时间,从而导致交付速度缓慢。
自制零件的劣势自制零件也存在一些劣势,需要企业进行权衡和考虑:1. 需要投资额外的设备和资源自制零件需要企业投资额外的设备和资源来进行生产。
这些设备和资源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在决定自制零件时,企业需要评估其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承担这些额外的投资。
2. 增加供应链的复杂性自制零件会增加企业供应链的复杂性。
企业需要管理自己的生产线和供应链,以确保及时获得所需的零件和材料。
这可能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供应链,并增加了货运和仓储成本。
3. 限制创新和灵活性选择自制零件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创新和灵活性。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生产所需的零件,这可能会占用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而选择外购零件可以让企业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方面,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自制与外购分析
自制与外购(Make or Buy Decision)自制或外购决策概述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是指企业围绕既可自制又可外购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而开展的决策,又叫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
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是自己组织生产还是从外部购进,这是任何企业都会遇到的决策问题。
需要指出,无论是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并不影响产品的销售收入,只需考虑两个方案的成本,哪一个方案的成本低则选择哪一个方案。
自制或外购决策分析的方法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一般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和成本平衡点分析法。
1.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无法转移在企业已经具备的自制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原有的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不会因零部件的自制或外购而发生变动。
因此,在这项决策分析中,只需将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外购成本进行比较。
如果自制变动成本高于外购成本,应外购;如果自制变动成本低于外购成本,应自制。
【例】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100 000件,该零件即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
若外购每件单价为40元;若自制,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且无法转移,其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固定制造费用5元•单位成本合计44元A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根据题意,可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由于企业拥有多余的生产能力,固定成本属于无关成本,不需考虑,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39元(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3元),外购单价为40元。
有:•自制总成本为:100 000×39=3 900 000(元)•外购总成本为:100 000×40=4 000 000(元)•企业应选择自制方案,可节约成本100 000元。
2.零部件自制不需增加固定成本且自制能力可以转移在自制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相关成本除了包括按零部件全年需用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与自制能力转移有关的机会成本,无法通过直接比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与外购单价作出决策,必须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
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分析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组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组装零件的选择可以分为自制和外购两种方式。
自制是指企业自己生产或加工所需的零件,而外购是指从外部采购已经生产或加工好的零件。
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企业情况,选择自制与外购有着不同的优劣势。
本文将从成本、质量、灵活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对产品组装零件自制与外购进行分析。
首先,成本是选择自制或外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自制零件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人工等方面的费用。
如果企业具备生产零件所需的专业设备和技术,自制零件往往可以更加节约成本。
然而,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生产这些零件,那么外购零件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
外购零件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运输和质检等费用。
通过外购,企业可以利用供应商的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获得更低的成本。
其次,质量也是选择自制或外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制零件的质量可以由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来保证。
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零件生产的全过程,确保零件符合产品的质量要求。
然而,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质量控制能力,自制零件可能会面临一些质量问题。
相比之下,通过外购零件,企业可以在供应商的零件制造和质检过程中,依靠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零件的质量。
选择外购可以降低自身的质量风险。
再次,灵活性也是自制与外购选择的一个考虑因素。
自制零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零件的生产。
自制零件可以更好地适应产品开发中的变化和优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自制零件也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资源和技术,一旦遇到生产规模较大的情况,自制零件可能会面临生产能力不足和时间压力。
与之相反,外购零件的生产周期和效率更高,可以更快地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通过外购,企业可以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
最后,专业性也是选择自制或外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些零件的制造可能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设备,这些专业性的要求可能超出了企业自身的能力范围。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成本 (元)
--------------------------------------------变动成本部分
--------------------------------------------固定成本部分 业务量(件)
总成本 y=a+bx
假设现有两个备选方案; a1、a2分别代表方案I和方案II的固定成本 总额; b1、b2分别代表方案I和方案II的单位变动 成本。 y1、y2分别代表方案I和方案II的总成本。 X为业务量(产销量)
自制? 外购?
决策方法
成本无差别点 分析法
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 关收入都相同,相关业务 量不确定时,通过判断不 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成本 分界点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做出互斥方案决策的 一种方法。
成本无差别点
是指各备选方案的 预期成本相等时的业 务量水平,也叫成本 分界点、成本平衡点。
在成本按性态分类基础上,任何方案 的总成本都可以用Y=a+bx表述。 其中固定成本为a(保持不变),单位 变动成本为b,业务量为x,那么变动成本 总额为bx,总成本分类为固定和变动部分, 总成本Y=a+bx。
产 品 成 本 期间 成本
变 动 成 本 法
§5.4 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经理的困惑
Peter担任大唐办公用品公司的 经理。生产经理向他汇报,竞 争对手大华公司本季度对订书 机的手柄零件开始自制,并节 省了大量成本,Peter也想借鉴, 但生产经理提醒他零部件如果 达不到一定数量,自制零部件 就是不合算的,可是如何分析 这个限度,Peter陷入深深的思 考中……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例5-10
外购与自制成本分界图
例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