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中国高考讲解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一、中国人多,满世界都是奥运会开幕式很精彩,但老美看后说:中国好多人哦,上面的相片也充分说明他们的观点。
二、中国人喜欢开餐馆在美国无论大小城市,就算是最最边远的小镇,都会有中国人开的餐馆,据开玩笑说,上月球的太空船,都有中国外卖店的传单。
还有老外也知道中餐馆很多时候只收现金,这样在美国可以“合理避税”。
三、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吃,还不长胖中国人很稀奇古怪,鸡爪,鸭爪,鸡头,鸭头,内脏,什么都吃,这些在美国被他们称为“PET FOOD”, 用来喂猫,喂狗的东西,都是中国人的最爱。
最让美国人受不了的是中国人吃狗肉,美国人认为狗就是宠物,而一个宠物在美国人心里就是家庭的一份子,中国人吃狗的肉,就好比吃自己家人的肉那样不可理解。
四、中国人比较沉默,遵纪守法,不惹是生非所以在任何好的区,都可以看到中国人,老美也比较愿意与中国人为邻居。
五、中国女人很多都是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倾向好多朋友问我中国女人是不是有同性恋倾向,他们总是不理解中国女性为什么逛街时会手牵着手,还经常睡在一张床上,在老美看来就是同性恋的表现。
六、中国人比较内向,含蓄,不谈性不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外露,更不喜欢随时随地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不会在公共场所搂搂抱抱,也不谈性方面的事情,但中国人比较重行动,所以多人口那么多。
七、中文很难学老外经常开玩笑:如果比喻什么事情很困难,他们会说像学中文那么困难(不得不解释一下,教他们中文的很多都是台湾同胞,因为他们移民早,所以他们多半都是教老外繁体,不难才怪呢!)八、有美国人称中国人“杏仁眼”有个美国朋友的孩子在学校班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一次回家,很伤心地告诉父母“自从班上来了杏仁眼,我就再不是排在前面的人了。
”“杏仁眼”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
九、中国人个子矮小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人个子很矮,因为他们看到很多早期的移民,多半是中国南方过去的,我经常告诉他们,中国的北方有很多比较高大威猛的.还有上海的姚明,世界第一高也是中国人。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教育作者:李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9期【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人对中国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从西方的道德教育和考试制度来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并通过比较的方法,来探寻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道德教育考试制度中国教育一、中国道德教育淡化说到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西方人的道德教育。
首先,我们来看看德国人道德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但德国的各阶层能够深刻的反思这段历史,以史为鉴,甚至格外地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优秀思想品质也被列入了德国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国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是:爱护动物,同情弱者,宽以待人和唾弃暴力。
在德国,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受批评和教导,重则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做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严重的“品德问题”,德国人在这方面并非小题大做——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
我们都知道,德国是个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它的机械制造业以及钢铁制造业也是世界闻名,武器制造也是闻名遐迩,世界一流,但德国的道德教育中唾弃暴力,虽然有一流的武器制造技术,但从不给孩子灌输暴力思想,相反,他们认为小时候经常玩暴力游戏的孩子,长大后不能成为和平人士。
再来看看,美国人的道德教育。
美国的道德可以从美国市民的公德心来看。
在美国有很多富裕的老板,商人或者学者,他们信奉的是“遗产不留给子女,捐赠给社会”,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市民,他们会定期的捐款几十美元或者几百美元不等,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人又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和“生命意识”让他们自发地去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通过德国和美国的道德教育,对比来看中国的道德教育。
在我国,小学主要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就不再那么强调道德了,这就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上的混乱。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

精英理论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分析高考是我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而高考招生政策中的加分政策则是备考的一大风向标,影响着广大考生和家庭的许多重要选择。
运用精英理论,对目前中国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分析,尝试探讨了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制定的权力精英主体的构成与政策制定的方式以及精英们在面对不同受益群体而制定不同加分政策的价值偏好,最后进行了简要评价和总结。
标签:精英理论;高考加分政策;阶级流动在我国,高考和高校的招生录取政策一直以来就是个热点话题,高考具有高利害性,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令广大师生和家庭不得不倾心关注。
高校招生政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报名、资格审核、考试、录取、违纪处理等等,在这些政策中,最易引起公众热议的还是高考加分政策。
1 政策简介我国的高考加分政策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地方层面的,从国家层面上讲,教育部每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是指导各地高考招录工作的权威文件,从地方层面上讲,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亦拥有制订当地加分政策的部分权力。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有关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的新规,主要内容为: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已获得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迹者、奥赛获奖者、科技类竞赛获奖者、重大体育比赛获奖者、二级运动员统测合格者的,可适当增加分数投档;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获大军区以上级别荣誉的退役军人,可增加20分投档;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及烈士子女,可在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
2 精英理论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维弗雷多·帕累托(Vifredo Pareto)。
二戰以后,精英理论逐渐吸引了西方学者的目光,其中,美国学者对此尤其重视,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和哈蒙·齊格勒(Harmon Zeigler)等。
中美学生的差异

我看中美学生的差异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中国教改的视频和美国教育的资料,发现由于长期中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别是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以后,在美国老师眼中中美学生的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律,遵守纪律,而美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不拘一格。
中国学生对违反纪律、犯错误大都比较害怕,而美国学生认为犯错误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而美国老师往往也鼓励学生犯错,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地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的理念是“试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另外,美国教育还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
比如理科学习以项目研究为主,自己选择研究题目,写项目报告,报告不能直接抄录书本或网络上的观点、语言,引用必需注明出处,与我们大学论文基本一致,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的软肋。
2、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发言提问,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可以说在美国课堂里中国留学生是发言最少的人。
而美国课堂里所有老师都喜欢讨论式教学,常常让学生讨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观点,并指出支撑观点的依据。
美国老师只在个别时候做一些启发引导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激起学生进一步讨论。
美国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远比收获一两个结论重要得多。
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离开学校这种能力在工作中将终生受益。
可以说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敢于创新是美国教育的灵魂,自由是创造之母,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是美国教育的基石。
由于美国学生从小就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气氛中长大,他们也习惯于这种教学,经常主动问问题,主动参与讨论。
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惜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
而中国学生初次在这种课堂里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觉得课堂里没学到什么东西而苦恼。
中国学生从小在中国课堂里习惯于听讲记笔记,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
美国人做中国高考语文试卷

---美国学生挑战中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场文化与知识的碰撞在一个晴朗的周末,美国高中生杰克决定挑战自己,尝试解答一份中国的高考语文试卷。
作为一名对东方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杰克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能检验自己的中文水平,还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试卷上的题目丰富多样,从古诗词的鉴赏到现代文阅读,从文言文的翻译到作文写作,每一道题都让杰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杰克遇到了一道古诗词鉴赏题。
题目要求他分析一首唐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杰克尽力回忆起自己学过的唐诗,但面对这首陌生的诗,他感到有些迷茫。
经过一番思考,他勉强完成了解答,但得分并不理想。
接下来是现代文阅读。
杰克选择了其中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尽管文章的语言相对简单,但其中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却让杰克感到陌生。
他努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但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文言文翻译是杰克最感兴趣的题目之一。
他挑选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仔细阅读并翻译。
虽然翻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杰克还是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他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不仅考验了他的语言能力,还考验了他的文化理解力。
最后,杰克来到了作文环节。
题目要求他写一篇关于“中国梦”的议论文。
杰克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他发现,要将“中国梦”用中文表达出来,并非易事。
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试图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终,他完成了一篇还算满意的作文。
在完成所有题目后,杰克感到疲惫不堪。
他意识到,这份试卷不仅是对他语言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的挑战。
尽管他无法得知自己的成绩,但他相信,这次尝试让他收获颇丰。
几天后,杰克将这份试卷分享给了他的中国朋友。
他们一起讨论了试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分享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杰克感慨地说:“这次挑战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文和文化方面的不足。
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次尝试,杰克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中文水平,还拓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普通外国人眼中(在国外看到的旅游中的中国人),中国人就是
暴发户的形象。
有钱、粗鲁、大声喧哗、炫耀财富、随地吐痰、不讲卫生。
他们接触的中国学生就是勤奋、刻苦、数理化奇好。
他们眼中的中国商人就是勤劳、勇敢、小生意也做,但拼命与同胞相互倾轧、为自己利益不惜出卖自己的民族与同胞。
外国人看待整个中国就是赤色中国30多年来迅猛发展,好像什么危机都与中国无关。
中国
购买了世界上所有能买到的资源(原油、矿石。
),中国生产了世
界所有的低廉日用品,中国创新不足,仿制技术高超。
中国国力每年以10%速度增长,军队预算每年10%增长,武器更新换代速度异常迅速。
所以对中国有恐惧感,害怕有朝一日会占领全世界。
实际上中国没有对别国领土有任何的企图,但中国13.9亿人口,必须努力发展才有出路。
如果30之后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以上,中国确实应该是世界的第一强国。
应该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既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中国。
它愿意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一盘散沙的中国,与分解后苏联一个样子。
现在世界上有哪一桩大事,身后没有美国人的影子?中东?海湾?阿富汗?印巴?越南?北朝鲜?南中国海?。
一句话,走中国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课件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和 想象,华丽的传统服饰、丰富的 饮食文化和神秘的传统节日令他 们着迷。
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简史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计 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当代中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并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经济
西方人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感 到震撼,中国的快速发展给 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政治
1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2
当代中国政治地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3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政治
中国的政治体制对西方人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和探索的空间,他们对中国政治的理 解和观点各不相同。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PPT课件
#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 简介
- 西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中的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吸引人们眼 球的焦点。
文化
传统文化介绍
现代文化介绍
中国拥有悠久而多元的传统文化, 包括独特的书法、绘画和传统节 日等。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 在不断演变和融合,展现出多样 性和创新性。
社会
中国社会结构
社会问题及处理方式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由多个不同的群体组成, 包括城市居民、农民工、少数民 族等。
中国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贫 富差距、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 决这些问题。
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快速城市化给 西方人带来了深刻的印象,他们 对中国社会的变化和挑战表达了 关注和好奇。
TED英语演讲西方是如何看待中国高考的

TED英语演讲西方是如何看待中国高考的中国高考,简称“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被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视为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
然而,对于西方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对中国高考的了解相对有限。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西方如何看待中国高考。
首先,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高考非常严厉和紧张。
中国高考是一次全国性的统一考试,考生们需要经受长时间的复习和压力。
由于考试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其他活动,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高考上。
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和长时间准备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并不常见,因此,西方人对中国高考的环境感到震惊。
其次,西方人对中国高考的竞争程度感到惊讶。
由于中国高考考试的试卷和分数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考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答题,同时还有严格的评分标准。
因此,每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进入中国的顶尖大学。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更注重学生的多样性和整体素质,而非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
这种不同的招生机制导致了西方人对中国高考的评价和理解的差异。
此外,尽管中国高考存在一些缺点,但西方国家也承认其优势。
中国的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数学和科学等学科。
这使得中国学生在这些领域具有竞争力,被认为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热情。
西方国家对中国高考的关注和尊重主要集中在这一点上。
然而,西方国家也对中国高考的一些方面持批评态度。
一些观点认为,中国高考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高考加重了学生的压力,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西方国家在对中国高考进行评论时,通常会提到这些问题。
总而言之,西方国家对中国高考持有复杂的观点。
他们认为中国高考非常严厉和紧张,竞争激烈,但也认可中国教育体系强调基础知识的优势。
然而,他们同时也指出中国高考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应试和对学生压力过大等。
综上所述,对于西方国家来说,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领域的独特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