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 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精品

最新 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精品

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本院眼科住院患者以手术居多,感染是眼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后果严重,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者将导致患者失明。

因此眼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同时,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也可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及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为了解本院眼科 I 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行政干预的作用情况,以及目前使用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干预方向做好调研工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2.3.2 制定标准细则、持续改进分析、反馈、公开由药事委员会联合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微生物室、手术科室、麻醉科和手术室召开专项研讨会,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评价标准、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和管理制度。

每个月由主任药师和院感科专职人员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原因,结合标准和细则,进行专业讲评和对比(科室与自己、科室与科室之间),每个月向各科室反馈,每季度在院感委员会和药事委员会上反馈,结果在院内网上公开。

1.2.3.3 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应用纳入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每个月对不合理项目给予科室考核和科主任考核双重扣分(经济惩罚)。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 SSP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干预前 1052 例中使用抗菌药物 952 例,使用率 90.5%;干预后 648 例中使用抗菌药物 65 例,使用率 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0.91,P<0.05)。

2.2 手术切口感染率干预前 1052 例中,出现 1 例切口感染,发生率 0.9%,干预后 648 例患者中,无感染病例。

1类切口手术抗菌素使用情况及分析.doc

1类切口手术抗菌素使用情况及分析.doc

1类切口手术抗菌素使用情况及分析.docxx中医院1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抗菌药物是我院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国内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给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外科一类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1)术前大于2小时用药2)术后持续使用抗菌药物大于48小时3)二联及以上的联合用药4)所选品种不符合规定者结果:(一)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过高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于预防手术部门感染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污染手术和大型手术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一般认为1类切口手术原则上无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1类切口手术一般认为属于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反应,无损伤,也不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时间长(大于三小时)、手术创面大时才会考虑使用。

如果患者为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以及有植入性器械等情况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潜在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但是现实是我院的1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很高,且大多患者术前、术后均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术后也未出现切口感染。

结果(二):预防用药时间没有掌控好国内规范认为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能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血药浓度,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静脉给药,若手术时间长(大于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超过该药的2半衰期及术中失血过多(大于1500ml)时可在术中追加1剂抗菌药物。

在整个手术期间,血液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必须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

结果(三):用药品种的选择存在问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应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葡萄球菌)。

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三)异物植入术;(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规范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当考虑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十六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第十七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为了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 合理用药: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抗菌药物药效学及药动学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

2. 最小剂量:在达到预防感染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3. 最佳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可追加一次。

4. 短期用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二、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1. 首选药物:一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

2. 替代药物:二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替安、头孢曲松等。

3. 特殊情况下可选择: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三、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1.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的手术。

2. 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的手术,如头、颈、胸、腹部手术等。

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等。

4. 高龄、免疫缺陷或严重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的手术。

四、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1. 术前评估:由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 用药申请:如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由主管医师填写用药申请单,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信息,经科室主任审批后执行。

3. 用药执行:按照用药申请单的要求,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予首次剂量,术中如需追加,由手术室护士执行。

4. 用药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感染迹象,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方案。

5. 用药记录:详细记录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停药时间等信息,并存档备查。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

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为加强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和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I类切口手术定义手术野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二、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由于I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③异物植入手术;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三、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1.1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一代或二代头抱,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泡菌素主要为头抱嗖琳,第二代头抱菌素主要为头抱吠辛。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抱嗖琳1~2g;头抱吠辛1.5g。

3.头抱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昔类。

4.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如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物),脑脊液分流术,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四、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输注时间较长,应在手I1O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9年第2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检查总结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特作如下要求: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DDD。

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1、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5、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6、白内障手术原则上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一、检查情况统计:经智业电子系统与杏林院感系统综合数据显示,2019年第2季度检查一类手术病历总365台台,使用抗生素为129台台,抗生素使用率为35.34%:一、检查结果分析1、一类切口分析:全院手数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未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无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骨科: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仍然≥24h,普外科:普外科及心胸乳腺外科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表现为术前基本无执行预防用药,执行比较好。

2018年同期比2017年度抗生素使用率下降。

2、与上1季度抗生素使用情况同期相比:2019年第1季度抗生素使用率为32.7%,2019年第2季度抗生素使用率35.34%,同期相比上升2.64%,总体差别不大,但都已超过30,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院开展手术类型。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台山市第二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规范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一般情况下,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多;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营养不良等。

二、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准联合用药。

2、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病人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3、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不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

4、常见手术预防用药见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三、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 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的监测和控制。
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
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了解不足
在i类切口手术中,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药物选 择和使用不当。
培训和知识更新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水平,同时定期进行知识更新 和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i类切口手术后的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感染 风险。
预防术后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还可以预防术后由手术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住院时间
通过预防术后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 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 医疗费用。
减少额外的治疗费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因术后感染 而需要的额外治疗费用,如额外的手 术、药物治疗等。
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 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 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疗效。
其他
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适用于某些特定感染, 需根据病情选择。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
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可手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 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误区
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部分患者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 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容易产生误用和滥用现象。
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和媒体应加强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 的认知水平,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及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及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及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总结
总结分析:
2013年4—6月份19例一类手术切口患者病历,对其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疗程、药物连用、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一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为%,使用抗菌药物频率居第一位的为一代头孢(头孢替唑等%)。

单一用药占%,二联用药占%,无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

切口甲级愈合19例,切口感染0例,预防用药时间最短一天,最长七天。

平均用药4天。

术前—2小时用药比例为%。

结论: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比较有所好转,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用药档次也相对降低,按规定术中给药比率上升,用药时间相对持平。

但通过监测仍发现一些不足:
1.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仍高于规定用药比率。

2.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仍偏长,未按指导原则用药。

改进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医院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经常召开相关会议,感染科特别关注一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务科联合进行干预,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主任会议,院周会议进行反馈,并进行督导检查,达到持续改进。

感染管理科。

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结果
2.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时间的变化
如表1所示,专项整治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专项整治后,上述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为26.44%;在使用时间方面,专项整治前,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为3.16d,用药时间大于3d的共35例,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1.34d,未出现用药时间超过3d的病例,其中有3份病例仅在术前给予一剂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后未再使用。
2.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使用时机的变化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专项整治前,抽查病例中,抗菌药物选择适宜的有33例,其中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28例、克林霉素5例(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在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的35份病例中,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共27例;专项整治后,在23份用药病例中,抗菌药物选择适宜的有20例,其中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19例,克林霉素1例(对头孢菌素类过敏),未出现选择β-内酰胺类含酶抑制剂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病例。
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及时间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及时间在专项整治后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的合理率由专项整治前的47.06%上升至专项整治后的86.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由专项整治前的3.16d下降至专项整治后的1.34d。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及时间相当重要,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不当,如手术前大于2小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被机体代谢,血药浓度降低,难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且易造成细菌耐药;术前未用术后才用,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同样难以达到预防效果[2]。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及其他部位的医院感染率,过度应用抗菌药物反而会破坏体内微生物平衡状态,增加耐药菌感染和二重感染、真菌感染机会等[3]。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3 . 3 调整 使用 量 、方 法
建 议药 品静 脉 滴注 成人 每 日
4 0 O mg 1 次静滴 ; 口服剂量 1 次2 0 0mg , q 1 2h口服。因为本 品
口服吸收良好 , 血药浓度相对较高 , 半衰期( ) 多在 3 h 7 h 。
3 I 4 仔细观察 ,及 时发 现问题采取措施 用药过 程中注
床 医师注意 。为此搜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 良反应 , 以期 为合 理 用药提供正确指导。
3 . 1 改变使用途径 左 氧氟沙星有两种剂 型 ,口服本品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其他凝血试验。 3 . 5 - 3 本次调查发现 6 0岁以上患者不 良反应发 生率 明显
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 可能 由于老年人合并 多种疾病 , 身体抵 抗力 下降, 代谢 慢 ; 又 因为左氧氟沙星主要 由肾排泄 , 故可 导致 药物体内蓄积由 I 1 重肾畦负担,故老年人用药时需减量并需检测肾
加强管理和检测, 严格按照《 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限制使用 , 防止滥用 。
参考文献
意观察 , 特别注意第 1天患者用药情况 , 本 研究示不 良反应多 发生在开始用药 1 d内。一旦发生不 良反应 , 应立即停止用药 , 并及时抢救。诊 疗过程中应仔 细询问患者既往史及家族史 , 有 不 良反应史者应禁用 。 3 . 5 综合分析患者情况 , 合理用药
1 7 2 .
3 . 5 . 1 左氧氟沙星可引起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 资料 早有报道 。 此次 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 , 故对于脑血管病患者 、 癫
痫患者 、 精神病 或有 家族性 精神 病史 的患者、 合用 胃复安患者 、 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应尽量避 免使用 。 3 . 5 . 2 本次调 查血液系统不 良反应 占 1 4 . 2 9 %,主要表现 为凝 血障碍 , 故尽量避免 与华 法令或其 衍生物 同时应 用 , 及时

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考核指标

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考核指标

一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考核指标通常与手术室和医院感染控制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考虑的指标:
1.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的规范性:评估医生在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时是否符合规范,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评估医生在给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是否合理,应根据患者抗菌药物个人药史、过敏史等因素制定预防性方案。

3.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当性和时机:评估医生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是否按照标准的治疗方案使用,并且是否及时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的选择:评估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是否合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5. 菌群监测:定期监测手术室内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6. 抗菌药物使用量的控制:评估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是
否控制药物的使用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7. 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跟踪:评估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后,是否及时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8.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评估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时,是否注意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9. 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和减少感染控制的风险。

通过以上考核指标的实施和评估,可以帮助医院和手术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滥用的风险,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某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某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床行走 ,用药 1 0 ~1 5 d 7 0 %患者可 生活部分 自理 ,恢复 期观察8 0 %患者
返 回各 自 工作 岗位 ,1 6 %患者 可拄拐行走 ,有2 例患者 卧床 ,生活不能
自理 。 3讨 论
克林 治疗脑梗死 ,长春西汀不但 提高缺血周 边氧供应 ,还 具有抑制磷 酸二酯酶活性 及增加血管平滑 肌产生磷酸 鸟苷的作用 ,能选择性增加 脑血流 ,改善 脑供氧 ,促进脑 组织摄取 葡萄糖 ,改善脑 代谢 ,还有 增 强红细胞变形力 ,降低血粘 度抑 制血小板聚集 ,改善微循环 。
Ap r i l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1 0
于 治疗 由于 大脑血 压循 环 障碍 而引起 的神 经性症 状 ,如记 忆力 障碍 失语 、头昏 、头痛 、行动 障碍等 。尤瑞 克林 在发病 4 8 h 1  ̄应用效 果最
佳 ,它可增加 颈总动脉血流 量 ,可舒张脑 血管 ,增加脑血 液中血红蛋
等 ,但临床观察 绝大部分脑梗 死的患者 在发病6 h 均 不能来 院,来院时
均超 过溶栓治疗 时间窗 ,本组病例选择 均未进行溶 栓治疗 ,入 院后给 予尤瑞克林联合长春 西汀静 点治疗口 ] 。 尤 瑞克林是人 体尿液 中提 取到的蛋 白水解酶 ,能将激 肽原转化为 激肽和血 管舒张素 ,体 外研究显 示 ,尤瑞克林对 离体动脉 具有舒张作
正常 ,若 缺血加重则 成为梗死扩 大部分 ,目前 认为迅速溶 解血栓恢复
血流是 最基 本最有希 望的治疗方法 ,大量研究证 明 ,血管 闭塞 3 ~ 6 h 内 恢复血 流 ,梗死灶 的半暗带还 可能挽救 ,超 过这段 时间后恢复血 流,
不但不能挽救脑细胞 ,还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 ,继发出血、脑水肿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3年第四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检查总结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特作如下要求: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DDD。

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1、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5、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6、白内障手术原则上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一、检查情况统计:1、I类切口及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10月份11月份12月份骨科2623.521.6普外科31.537.530.4合计28.830.329.4二、检查结果分析1、一类切口分析:骨科:使用率高一般在60-70%左右,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仍然≥24h,药物单次剂量选择偏大(五水头孢唑啉2.0g、克林霉素1.2g),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明确指出一类切口预防使用量:头孢唑啉为1.0g或1.5g;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

基本为5天,部分病例药物剂量选择偏大,38号文规定头孢唑啉预防使用剂量为1.0g或1.5g,用2.0g剂量偏大。

抽查的病例中溶媒选择不合理,多数选择氯化钠250ml,建议改为100ml。

普外科:普外科及心胸乳腺外科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表现为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比较好。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I类切口是指无菌条件下切开且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特殊感染因素的切口。

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医疗机构需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以下是关于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的详细说明。

1.根据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针对I类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决策树,明确不同手术类型和切口等级所应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用药时机等。

2.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该由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和感染科专家参与,以确保合理用药。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基础疾病、术中情况、耐药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尽量选择对常见致病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时间进行,以保持血药浓度在手术过程中的较高水平。

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通常是在手术切口前30分钟到1小时之间静脉给药。

对于长时间手术,可以根据需要酌情给予维持用药。

4.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进行药敏试验和致敏试验,确定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并注意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敏史,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避免过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掌握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

疗程通常在手术后24到48小时进行,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6.在术后观察期间,医护人员应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如果患者发生发热、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抗菌药物的调整。

7.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制度,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抗菌药物耐药监测和感染情况的监测等。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和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在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医疗机构需要严格落实相关的管理规范,包括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掌握适宜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加强监测等。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精选全文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西山区人民医院之马矢奏春创作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为加强住院患者预防用药强调抗菌药物品种、疗程、用药时机合理, 特制定该规范.一般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除外)内给药.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越30%.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越24小时.其中, 甲状腺手术、乳腺疾病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简单的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体表肿瘤切除术(包括非多发性脂肪瘤)、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等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确实需要, 可术前给一个剂量.(一)、外一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一般骨科I类切口预防手术使用头孢一代;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等)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二)、外三科、五官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三)、外二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普外科Ⅰ一般情况下,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年夜、继续时间超越该类手术的特按时间或一般手术继续时间超越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 如年夜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三)异物植入术, 如腹外疝人工资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 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骨科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一般骨科I类切口预防手术使用头孢一代;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等)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1)、简单的内固定物取出术, 体表肺瘤切除术, 一般不使用抗生素.(2)、涉及关节的非内固定手术及脊柱的内固定物取出术,简单的四肢骨折使用内固定的手术, 术前30分钟使用一次, 24小时内停用.(3)、复杂的多发的四肢骨折, 手术时间超越3小时, 术中视其具体情况追加一次, 不超越48小时.(4)、关节置换及使用了内固定的脊柱手术, 除术前30分钟使用外, 术后可以视具体情况酌情使用2-5天.附:四肢软组织裂伤, 已行清创缝合, 不能归类为I类切开, 伤后酌情使用1-2天.四肢骨折并合术野处伤口, 不能排除为开放伤口, 应视为II类切口.任一级分类的手术如果治疗过程中呈现下列情况, 血惯例明显升高术后三天仍发热, 伤口红肿热痛, 渗出流脓, 应及时使用抗菌药物, 并及时做分泌物培养, 结果回报后及时调整, 一旦上述症状消失三天, 应停药, 并酌情复查分泌物结果培养.使用了引流物的手术, 视情况考虑行微生物培养.西山区人民医院在这一学年中,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

• 2012年-2013年我院甲状腺腺瘤手 术病例16例,脂肪瘤手术病例20例, 无手术切口感染病例,无与手术切 口相关的医院感染病例。
2012年-2013年甲状腺腺瘤手术和脂肪瘤手术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手术名称 病例数 使用例数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使用1-3天 例数 使用4-7天 例数 例数8-15天 例数
甲状腺腺 瘤切除术 脂肪瘤切 除术
16
14
11
2
1
20Biblioteka 171071
2014-8-8
2013年1-9月抗菌药物使用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相关性
14 12 10
感染人数
8 6 4 2 0 1-3天 4-7天 8-15天
2014-8-8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管理分析
• 一类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是我院预防手术部 位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测项目之一,2013年院感科 在普外科开展了一类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目的 是通过目标性监测,促使临床科室重视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加强术前风险评估,规范 术中操作,重视术后监护,尽量减少各种医源性 因素导致的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

某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某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Җ医院药学Җ某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王欣(咸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ꎬ陕西咸阳㊀712000)摘要:目的㊀调查分析某三线城市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ꎮ方法㊀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 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ꎬ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ꎬ汇总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ꎬ评价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ꎮ结果㊀9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计220例ꎬ使用率为23.21%ꎻ其中不合理用药共计80例ꎬ合理率为91.56%ꎮ预防用药存在问题以给药时机不适宜为显著ꎬ在不合理病例中占比47.50%ꎬ其中尤以术后给药居多ꎮ结论㊀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较合理ꎬ但仍存在少数给药时机不适宜㊁遴选药品不适宜等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ꎮ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性的开展培训ꎬ加强用药干预ꎬ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ꎬ提高用药合理性ꎮ关键词:抗生素预防ꎻ手术后期间ꎻ外科ꎬ医院ꎻ医院ꎬ市立ꎻⅠ类切口doi:10.3969/j.issn.1009 ̄6469.2018.10.048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antibacterialdrugsintypeⅠincisionsurgeryinatertiaryhospitalWANGXin(DepartmentofPharmacyꎬXianyangCentralHospitalꎬXianyangꎬShaanxi㊀712000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andanalyzethepreventiveuseofantibacterialagentsfortypeⅠincisionsurgeryinatertiaryhos ̄pitalinathird ̄tiercity.Methods㊀ThehospitaldruginformationsystemwasusedtoextracttypeⅠincisionsurgerycasesfrom2013to2016bysimplerandomsamplingmethod.Thebasicinformationofpatientsandtheuseofantibacterialdrugswererecordedꎬthestatusofantibacterialdrugswassummarizedandanalyzedꎬandtherationalityofprophylacticuseofantibioticsduringperioperativeperiodwase ̄valuated.Results㊀Therewere220(23.21%)casesofprophylacticuseofantibioticsin948patientswithtypeⅠincisionoperationꎬtheuseratewas23.21%ꎬofwhichtherewere80casesofunreasonabledruguse.Thereasonableratewas91.56%.Theproblemofprophylacticdruguseisimpropertimeofadministrationꎬwhichaccountedfor47.50%oftheunreasonableuseꎬespeciallytheimpropertimeofthepostoperativeadministrationofmedicine.Conclusions㊀TheprophylacticuseofantibioticsinthetypeⅠincisionoperationisrelativelyreasonableꎬbuttherearestillafewunreasonableapplicationsofantibacterialdrugsꎬsuchasinappropriatetimeofdrugdeliveryandinappropriateselectionofdrugs.InordertosolvetheseproblemsꎬweshouldcarryouttargetedtrainingꎬstrengthendruginterventionꎬandfurtherstandardizetheclinicalapplicationofperioperativeantibioticsintypeⅠincisionsurgerytoimprovetherationalityofdruguse.Keywords:AntibioticprophylaxisꎻPostoperativeperiodꎻSurgerydepartmentꎬhospitalꎻHospitalsꎬmunicipalꎻTypeⅠincisionoperations㊀㊀清洁手术中的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ꎬ局部无炎症和损伤ꎬ也并未涉及呼吸道㊁消化道㊁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ꎮ清洁切口手术在无特殊情况或非高危人群的情况下ꎬ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ꎬ然而目前在医疗机构ꎬ仍存在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及用药不合理或不规范等现象ꎬ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细菌耐药机会的增加[2]ꎬ后果不容忽视[3]ꎮ按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ꎬ该三级医院自2011年下半年起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ꎬ为评估专项整治活动后该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ꎬ笔者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的2013 2016年清洁手术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ꎬ以期发现该院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过程中遗留的问题ꎬ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整改ꎬ为抗菌药物的持续性合理应用提供参考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 2016年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清洁手术病例1200例(患者或其近亲属对手术知情同意ꎬ手术符合一般医学伦理学原则)ꎬ剔除术前感染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病例252例ꎬ列入调查的共计948例ꎬ统计并分析样本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具体情况ꎮ1.2㊀方法㊀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ꎬ对948例手术病例中患者基本情况㊁手术类型㊁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名称㊁规格㊁给药剂量㊁时机㊁疗程等)进行采集ꎮ依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版)(以下简称04版«指导原则»)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以下简称15版«指导原则»)㊁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4]及«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要求ꎬ从预防使用率㊁用药品种选择㊁给药时机㊁总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ꎮ1.3㊀合理性评价㊀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5年7月24日发布了15版«指导原则»ꎬ由于其在预防性用药方面对04版«指导原则»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修订ꎬ且咸阳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11月对全院医师进行了新指导原则解读的专题培训ꎬ考虑到临床医师相关知识的更新㊁掌握和临床应用具有滞后性ꎬ因此调查过程中将合理性评价分为两部分ꎬ2013 2015年以04版«指导原则»为评价依据ꎬ2016年则是以15版«指导原则»为评价依据ꎮ依据两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国家文件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要求ꎬ现将合理性评价情况进行如下归纳整理(见表1)ꎬ便于进行判断[5]ꎮ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无污染或污染可能ꎬ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ꎮ手术部位无污染ꎬ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ꎬ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㊁时间长㊁污染机会增加ꎻ(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ꎬ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ꎬ如头颅手术㊁心脏手术等ꎻ(3)异物植入手术ꎬ如人工心瓣膜植入㊁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㊁人工关节置换等ꎻ(4)有感染高危因素ꎬ例如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ꎮ2㊀结果2.1㊀患者基本情况㊀2013 2016年随机抽取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共948例ꎬ其中男性手术患者占比58.44%ꎬ女性手术患者占比41.56%(见表2)ꎻ平均年龄为51.47岁ꎬ平均住院天数6.39d(见表3)ꎮ2.2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2.1㊀预防使用率及合理率㊀2013 2016年948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共计220例ꎬ预防使用率为23.21%(见表4)ꎬ符合国家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不超过30%的要求ꎬ且四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平均为91.56%ꎮ数据结果显示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呈现出了下降趋势ꎬ而使用合理率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ꎬ至2016年已达到92.34%ꎮ表1㊀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序号类别2004年版«指导原则»2015年版«指导原则»1给药时机不使用术前0.5~2h麻醉开始时不使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h麻醉开始时2用药品种04版«指导原则»及相关文件优先推荐的药品品种15版«指导原则»及相关文件优先推荐的药品品种3给药剂量用量适宜用量适宜4用药频次手术时间小于2h的清洁手术ꎬ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超过3hꎬ或失血量大(>1500mL)ꎬ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手术时间小于2h的清洁手术ꎬ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ꎬ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ꎬ术中应追加一次5预防用药疗程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ꎬ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ꎬ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h㊀㊀注:对于用药合理性是按照相应类别依次评价ꎬ若出现多个不合理项笔者按照第一次出现的不合理类别进行记录ꎬ不重复累加不合理项目表2㊀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性别分布/例性别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总数构成比/%男9215515814955458.44女741121099939441.56合计166267267248948100.00表3㊀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年龄及平均住院天数/例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总计平均年龄/岁56.8846.0047.0055.9951.47平均住院天数/d5.987.506.006.086.39表4㊀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合理率统计项目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总计病例数166267267248948使用抗菌药物例数40685854220不合理使用例数1624211980抗菌药物预防㊀使用率/%24.1025.4721.7221.7723.21㊀合理率/%90.3691.0192.1392.3491.562.2.2㊀用药品种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品种分别为二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41.82%)ꎬ居于首位ꎬ其次为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35.45%)ꎬ第三位的是注射用头孢硫脒(3.64%)ꎮ这三类药物使用共计占比80.91%ꎬ由此可以看出该院在药品选择方面主要以一㊁二代头孢为主ꎬ基本符合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ꎬ但仍有少数选择氟喹诺酮类㊁三代头孢菌素和酶抑制剂等遴选药品不适宜的情况出现(见表5)ꎮ表5㊀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构成比统计药品名称使用品种/种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构成比/%注射用头孢㊀唑啉钠182321167835.45注射用头孢㊀呋辛钠152730209241.82注射用阿洛㊀西林330173.18注射用头孢㊀硫脒031483.64注射用克林霉㊀素磷酸酯200020.91注射用头孢㊀唑肟钠020241.82注射用青霉㊀素钠100010.45乳酸左氧氟㊀沙星注射液010231.36注射用头孢㊀他啶010120.91注射用头孢㊀曲松钠020241.82注射用头孢㊀替安010010.45注射用头孢㊀西丁钠102252.27注射用美洛西㊀林钠舒巴坦钠010010.45注射用头孢哌酮钠㊀舒巴坦钠043073.18注射用五水头孢㊀唑啉钠001452.27合计40685854220100.002.2.3㊀预防用药存在问题分析㊀预防用药存在问题方面仍以给药时机不适宜为著ꎬ在不合理病例中共有38例占比47.50%ꎻ其次是遴选药品不适宜占比25.00%ꎬ尤以2016年居多(见表6)ꎮ调查中未发现给药剂量不适宜的情况ꎮ给药时机不适宜主要以术后给药居多(见表7)ꎬ占比9.55%ꎮ表6㊀预防用药存在问题及构成比统计/例存在问题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构成比/%给药时机㊀不适宜8131073847.50给药频次㊀不适宜212056.25预防用药㊀疗程偏长33741721.25遴选药品㊀不适宜37282025.00合计1624211980100.00表7㊀给药时机构成比统计/例给药时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合计构成比/%术前ȡ2h或㊀1h5831177.73术后给药3576219.55术前0.5~㊀2h或1h3255484718282.73合计40685854220100.003㊀讨论3.1㊀预防用药适应证㊀该院Ⅰ类切口手术主要包括甲状腺手术㊁眼科手术(白内障)㊁关节置换术㊁骨科内固定术㊁乳腺手术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㊁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ꎬ其中多为骨关节置换术㊁骨科内固定术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ꎮ原卫生部办公厅38号文件明确规定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适应证ꎬ指出Ⅰ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ꎬ手术野无污染ꎬ因此要求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ꎮ自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ꎬ该院通过制订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抗菌药物强度㊁使用率㊁合理率等)签订责任状督促优化抗菌药物使用ꎬ定期评估并反馈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ꎬ加强培训考核等措施ꎬ已经取得初步成效ꎮ本次调查中随机抽取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948例ꎬ其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20例ꎬ平均使用率为23.21%ꎮ由于该院2015年迎接了三级医院等级复审ꎬ评审专家从专业角度给予了指导ꎬ而医院也在培训和考核方面加大了力度ꎬ因此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较前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善ꎮ通过对医师的问卷调查ꎬ发现仍有少数医师担心由于手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受损而致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ꎬ由于不可预知后果因此选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ꎮ但在手术环境方面该院控制严格ꎬ洁净手术室设置两间百级区ꎬ数间万级区ꎬ更衣区也设置为十万级环境级别ꎬ同时要求手术工作区域每24小时消毒一次ꎬ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工作人员也会对手术间进行全面的清洁及消毒处理ꎻ全体操作人员均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ꎬ全面预防患者手术部位感染ꎻ且医院感染率也呈现下降趋势ꎬ应该通过培训㊁会议等将相关情况进行告知ꎬ尽可能消除医师对环境因素的疑虑ꎮ3.2㊀遴选药品㊀15版«指导原则»中指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ꎬ如心血管㊁头颈㊁胸腹壁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ꎬ通常应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ꎻ而对于结肠㊁直肠和盆腔手术ꎬ则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ꎮ推荐针对Ⅰ类切口手术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第一代㊁二代头孢菌素ꎬ对β ̄内酰胺过敏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㊁链球菌的感染ꎬ而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预防则可选用氨曲南[6 ̄7]ꎮ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ꎬ应严格控制该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用药[8]ꎮ调查中头孢呋辛钠的预防使用率最高ꎬ其次为头孢唑林钠㊁头孢硫脒等ꎬ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多地选择了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ꎬ但仍以二代头孢菌素居多ꎮ对于β ̄内酰胺过敏者应考虑选择克林霉素ꎬ但由于该院自2014年起因招标问题未购进克林霉素ꎬ因此2014 2016年未使用该品种ꎮ由此可以看出专项整治后该院在手术预防用药遴选药品方面已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ꎬ但仍存在少数使用三代头孢菌素㊁氟喹诺酮类和酶抑制剂的情况ꎮ由于头孢曲松钠㊁左氧氟沙星在该院属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ꎬ且个别初级职称的医师在药物抗菌谱和药理学内容知识涉及较少ꎬ习惯经验用药也考虑为低年资医师在开具医嘱时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遴选药品的原因ꎮ3.3㊀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㊀给药时机是确定抗菌药物是否能够有效覆盖手术过程的因素ꎬ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指标判断抗菌药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及半衰期ꎬ为实现预防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最佳效果ꎬ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的选择是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关键ꎮ在整个手术期间ꎬ血液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必须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5ꎬ9]ꎬ如果给药时间过早会造成术中体内药物浓度不足而无法达到有效预防切口部位感染的目的ꎬ若于术后给药由于错过了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时机ꎬ同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10]ꎮ调查结果显示该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主要以术后给药为主ꎬ多考虑为少数医师对外科手术未能合理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ꎬ传统观念认为在发生感染症状之前使用就属于预防感染ꎬ但并未认识到术前预防性用药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手术期间切口部位抗菌药物的浓度ꎮ术后吸收热的发生可能引起患者或家属的担心ꎬ迫于家属要求尽快改善该症状ꎬ医师也可能考虑延长用药疗程或增加给药频次ꎬ但吸收热属于无菌性感染因此应仔细辨别㊁避免盲目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物[11]ꎮ3.4㊀提高药学服务ꎬ促进合理用药3.4.1㊀配备临床药师ꎬ加强用药干预㊀自2015年起该院加强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的干预ꎬ从数据明显可以看出2015 2016年从预防用药合理率方面有大幅提高ꎮ目前该院已有专科临床药师6名(参与包括心血管内科㊁肾病内科㊁ICU㊁肝胆科㊁消化科㊁肿瘤科等科室的临床查房)ꎬ其中一名已经通过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并被授予抗感染专业临床岗位培训证书ꎮ临床药师不仅能够从药学专业角度出发ꎬ结合细菌送检及耐药情况相关分析ꎬ进行更直接的用药干预ꎻ而且通过积极开展药学会诊ꎬ参与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ꎬ可以制定安全㊁有效㊁经济的个体化用药方案ꎬ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ꎮ3.4.2㊀加大点评力度ꎬ兑现绩效考核㊀2013年起药剂科加大处方医嘱点评力度ꎬ每月重点对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抽查点评ꎬ将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ꎬ定期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向全院医师进行公示ꎬ对连续三个月对存在问题未落实整改的医师ꎬ药剂科将进行质量通报并兑现绩效考核ꎮ3.4.3㊀组织开展培训ꎬ提高用药知晓率㊀自2011年起该院药剂科加强与医务部门的联动ꎬ积极组织开展对临床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培训ꎬ培训多达十余次ꎬ主要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㊁药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相关内容开展ꎮ同时ꎬ就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ꎮ例如对多次存在问题未及时整改的临床科室ꎬ药剂科将安排临床药师对该科室的不合理病例进行解析ꎬ走近医师现场答疑解惑ꎬ促进医药沟通ꎬ提高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ꎬ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ꎬ保障患者用药安全㊁有效ꎮ通过对某三线城市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回顾性调查ꎬ统计该院2013 2016年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连续4年均注射用血栓通正交试验优化调配技术及其在不同溶媒中稳定性考察邓晓媚1ꎬ王晓宇1ꎬ吴妍1ꎬ史天陆1ꎬ许露露2ꎬ刘圣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ꎬ安徽合肥㊀230001ꎻ2.蚌埠医学院药学系ꎬ安徽蚌埠㊀233030]摘要:目的㊀为了优化注射用血栓通调配工艺ꎬ并考察其与0.9%氯化钠注射液(sodiumchlorideinjection)㊁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lucoseandsodiumchlorideinjection)㊁5%葡萄糖注射液(5%glucoseinjection)和10%葡萄糖注射液(10%glucoseinjection)配伍的稳定性ꎮ方法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注射用血栓通的调配工艺ꎬ测定成品输液的不溶性微粒:pH值及主成分(三七皂苷R1㊁人参皂苷Rg1ꎬ人参皂苷Rb1)的相对含量变化ꎬ考察注射用血栓通在不同溶媒中的8h内的配伍稳定性ꎮ结果㊀注射用血栓通用注射用水溶解完全ꎮ四种溶媒配制的成品输液在存放8h内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较稳定ꎮ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成品输液主要成分呈下降趋势ꎮ结论㊀注射用血栓通最佳调配工艺为使用灭菌注射用水6mL作为溶媒注入药品西林瓶中ꎬ振荡5min溶解ꎬ振荡频率为1000r min-1ꎻ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8h内稳定ꎻ5%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6h内稳定ꎬ10%葡萄糖注射液调配的成品输液建议现用现配ꎮ关键词:药物稳定性ꎻ正交试验ꎻ药物调剂ꎻ药物配伍禁忌ꎻ色谱法ꎬ高压液相ꎻ注射ꎬ静脉内ꎻ血栓通doi:10.3969/j.issn.1009 ̄6469.2018.10.049TheorthogonaltestofadmixturetechnologyaboutxueshuantongforinjectionanditsstabilityindifferentinfusionsDENGXiaomei1ꎬWANGXiaoyu1ꎬWUYan1ꎬSHITianlu1ꎬXULulu2ꎬLIUSheng1[1.DepartmentofPharmac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USTC(AnhuiProvincialHospital)ꎬHefeiꎬAnhui㊀230001ꎬChinaꎻ2.FacultyofPharmacyꎬBengbuMedicalCollegeꎬBengbuꎬAnhui㊀233030ꎬChina]基金项目: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2014zy20)通信作者:刘圣ꎬ男ꎬ主任药师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和临床药学研究ꎬE ̄mail:lslcclhl@163.com低于30%ꎬ平均预防使用率23.21%ꎬ符合国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相关要求ꎻ且预防使用合理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ꎬ至2016年已达到92.34%ꎮ但调查过程中发现仍存在预防用药疗程偏长㊁给药时机不适宜及遴选药品不适宜等不合理用药现象ꎬ需持续加强针对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专项培训ꎬ消除其对感染发生风险的疑虑ꎻ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的会诊及病例讨论ꎬ加强用药干预ꎬ注重医药沟通ꎬ确保临床用药安全㊁有效ꎬ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ꎮ参考文献[1]㊀卫生部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ꎬ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ꎬ2004ꎬ84(22):1857 ̄1862.[2]㊀沈毅ꎬ周卫英ꎬ顾申勇ꎬ等.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干预方法与效果探讨[J].安徽医药ꎬ2014ꎬ18(4):774 ̄778. [3]㊀陈炜ꎬ葛孟华ꎬ屠传建ꎬ等.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12ꎬ22(15):3328 ̄3330. [4]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09ꎬ19(17):前插1 ̄前插2. [5]㊀张小丹ꎬ杨峰ꎬ潘春晓ꎬ等.肿瘤专科医院96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点评分析[J].中国药师ꎬ2015ꎬ18(11):1922 ̄1925.[6]㊀杨青ꎬ俞云松ꎬ孙自镛ꎬ等.2011年中国CHINET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ꎬ2013ꎬ13(5):357 ̄364. [7]㊀施晓群ꎬ孙景勇ꎬ倪语星ꎬ等.2011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ꎬ2013ꎬ13(3):218 ̄221. [8]㊀韩志强ꎬ石峰ꎬ田明庆ꎬ等.3种采样方法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ꎬ2012ꎬ22(24):5668 ̄5669.[9]㊀李家田.207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ꎬ2012ꎬ16(8):1177 ̄1178.[10]张慧明ꎬ彭梅ꎬ潘晓珍.我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10ꎬ30(21):1864 ̄1866. [11]李论ꎬ曹琼芳ꎬ张克明.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热特点及原因探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ꎬ2012ꎬ6(1):568 ̄571.DOI:10.3877/cma.j.issn.1674 ̄392X.2012.01.012.(收稿日期:2016 ̄11 ̄30ꎬ修回日期:2018 ̄07 ̄13)。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摘要】目的评价我院2010年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为指南,对我院2010年1~9月份250例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术、闭合性骨折手术、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平均用药疗程为4.7天,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按频度依次为头孢唑啉(43.6%)、头孢呋辛(18.0%)、青霉素(16.4%)、五水头孢唑啉(10.8%)、头孢硫脒(7.2%)等几个品种。

结论我院I类切口围术期抗茵药物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防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起点偏高等问题。

针对不足抓住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9-0005-03Incision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drug use analysisPeng Yue (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port of Fangcheng porof Fangcheng City, 538021 )【ABSTRACT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2010 of my hospital incision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Methods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of antibacterial"," the office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 management related issues notice" ( who managed the medical politics hair [2009] 38 date) text as the guid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1 to 9August 250 cases incision operation ( operation, breast, thyroid operation inguinal hernias, closed fracture operation, the cataract operation ) of perioperative antimicrobial us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ncision operation preventive medication rate is 100%, the average drug treatment for 4.7 days,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order of cefazolin ( 43.6%), cefuroxime ( 18%), ( 16.4%, five ) penicillin water cefazolin ( 10.8%), cefathiamidine ( 7.2%) and several other varieties of. Conclusion the I incision of perioperative antibacterial drug use problems is prevention medication indications to fail, postoperative medication for too long, antimicrobial drug selection issues such as the high starting point. In view of the insufficient to hold a key,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to improve the medical quality.【KEY WORDS】 Incis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microbial drugs, analysis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三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检查总结
按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特作如下要求:
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DDD。

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1、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5、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6、白内障手术原则上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一、检查情况统计:
1、类切口及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
二、检查结果分析
1、一类切口分析:
从总体情况来看,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上升趋势,海符合规定,基本保持不变,而逐月升高9月使用率接近40%,大大超过了卫生部要求的标准。

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骨科:使用率高一般在60-70%左右,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仍然≥24h,药物单次剂量选择偏大(五水头孢唑啉 2.0g、克林霉素1.2g),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明确指出一类切口预防使用量:头孢唑啉为 1.0g或
1.5g;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

基本为5天,部分病例药物剂量选择偏大,38号文规定头孢唑啉预防使用剂量为1.0g或1.5g,用
2.0g剂量偏大。

抽查的病例中溶媒选择不合理,多数选择氯化钠250ml,建议改为100ml。

普外科:骨科院区:普外1科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无指征用药仍然较多,且术前0.5~2h未预防用药。

其余普外科执行比较好。

儿外科:选药基本合理,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指征用药(单侧腹股沟疝),术前0.5~2h 未预防用药。

心内科介入手术:骨科院区:预防用药以为头孢替安、美洛西林为主(美洛西林原则上不作为预防用药),且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超过24h。

介入手术管理同一类切口,原则上不需要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也仅选择以一代、二代头孢为主,预防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h,术前0.5~2h内需预防用药。

骨科院区在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病例都符合规范,已经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眼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仍是100%,白内障手术为无污染手术,管理规定同一类切口,原则上不预防选用抗菌药物。

但抽查病例中发现白内障手术病例均用药且单次剂量偏大(克林霉素1.2g,五水头孢唑啉2.0g),术后用药时间偏长。

,但在9月份的检查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剂量和疗程已大大缩减。

基本小于24h。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少数科室患者仅在术后给药,术前0.5至2小时未给予预防用药。

2、部分病例在存在头孢过敏情况下使用克林霉素是合理的,但是剂量和浓度均偏大。

3、白内障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仍然存在预防用药情况,原则上这几种手术是不允许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

4、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时间普遍偏长,超过24小时,建议临床及时停药。

合理用药办公室
2013.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