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走远”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阅卷组简评:
这篇文章开口很小,意蕴很深。“咕咕”的鸟叫声,有谁没 听过?本文紧紧扣住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入题,解决了作文的第一难 点,取材方面在“熟”中显出了巧劲,显出了新意。尤其值得称道 的是在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 活的思考,文章的结尾处甚至含有一定的哲理,是的,生活的美就 在我们的身边,不能让“繁务”阻隔“大自然的声音”。行文中, 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断,营造了很强的画面感,并注意运用不同的手 法加以描写,而不是简单的叙述,读过以后让人感到余味未尽。
蜻蜓点水。不少考生审题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思考了“是谁”从未远去,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 感觉“从未远去”,是他(她、它)给人以教益, 还是他(它)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是让人思念、感 激、感恩,还是令人反思、反省、感悟……难怪出现 了不少假大空的文章。
从未走远
乡下的晌午,静谧极了。躺在油津津的凉席上,热风一浪一浪地滚 过,使我难以入眠。静,静极了,风抚摩过树叶,都听得清楚。辗转 一侧,忽然听到院子西头,传来一阵阵微妙的声音。 “咕咕,咕咕,咕……”是院旁那一排青松里传来的。青松长得茂 密繁盛,树上栖了不少鸟儿。此时此刻,鸟儿们正享受着中午的欢悦, 悠情地歌唱。伴随着咕咕声,我再一翻身,入睡了。 回了城,我便不曾再听到那神奇的声音。白天楼下马路上收费员与 车主互相大声地嚷着;老者蹬着三轮,扩音器里不知疲倦地喊着,收旧 电视机、旧冰箱、长头发;晚上楼下烧烤摊浓烟滚滚,小青年喝着啤酒 谋划着国家大事;更有邻居大叔醉饮归来引吭高歌。我便把窗户关紧, 隔断这一切杂音,也隔断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咕咕”们,你们去哪儿了?怎么见不到你们的身影?
定角度,设想从一个或几个点解释文题。 文题中“远”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 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 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 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 他们就在我身边的。
精构思,让作文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动人。 中考作文怕就怕没有特点,写不出新意。而要 写出特点,写出新意,就必须对作文有一个精 妙的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 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 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 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
从未走远
那是你吗?时常萦绕在我梦中,从未走远。——题记
时常沉醉于题海中,抬起头,眼神都有些恍惚;时常迷惘于高楼 林立中,睁开眼,发觉自己那般渺小。于是我想起你,那片净土, 你是否还在我心里? 走在那条阡陌小路上,两旁种满了油菜花。小时候,我总是仰 望那齐人高的油菜花,看它们的笑脸在风中金光点点。有的见我来 了,羞答答地垂着头,嘴角还带着微笑;有的则高高地昂着脑袋, 想要和我比高低。瞧啊,它们的嘴角都快流下香喷喷的菜籽油了! 不知哪位邻家的鸡溜了出来,扑腾着翅膀,“喔喔”地叫喊着,向 世人宣告他重获自由。一不小心,栽进菜花田,把油菜花弄得痒痒 的,不然,它们怎会笑得这般前仰后合?阳光下,金色的花海向天 边蔓延…… 哦,故乡这蓬勃着活力与生机的景象,原来你从未走远。
题解:
读导语,实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这道题的题眼是 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 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粗读提示语, “总在”“始终”“时时”“常常”等词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仿佛总在身边”“始终浮现眼前”“时时温暖我们的 心田”“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等短语,告诉我们实际上 这个人并不在身边;只是“浮现”在眼前,其实这件事并 不是发生在眼前……可见,“从未走远”一题,还应该抓 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 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所谓“天 涯若比邻”便是如此。
写作误区:
误区一:
题材单一。导语部分提示我们可从人、事、情、 理方面寻找题材,后面还附加了一个省略号,也就 是说,如果写那些从未远去的“物”等也是合乎要 求的。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写“人”的占了绝大多 数,而且写爷爷奶奶这类亲情、老师同学这类师生 情的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样单一的题材造成撞车 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得分。
“从未走远”作文指导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 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 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 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地名。
亏得这早上一时的清静,才有机会拥抱这久违的“咕咕”, 才意识到,可爱的“咕咕”们,从未走远! 也许是城市的喧嚣纷闹,使我们无心听得到这自然的天籁。 也许是初三繁忙的生活,使我们无暇听得到这大自然的窃语。那 又有多少自然的声音,被噪声遮掩,被繁务阻隔,又有多少倾情 我们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咕咕”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叮叮叮咚咚……”,闹铃“美妙”的音乐奏响起来。另一 个房间的父母醒了,问:“儿子,睡得好么?” 好,好极了。
又一个早晨,我早早地醒了,闹钟未鸣,一看,也才五 点。一丝新鲜的阳光已从窗帘缝中溢出。我索性拉开窗帘,推 开窗户,让如鲜果汁液般香甜的阳光流淌进我的房间,迎接这 晨曦的美好。 忽然,一阵“咕咕,咕咕”轻轻地飘至我的耳畔。是“咕 咕”们!我惊着,喜着,把头伸出窗外,尽力想一睹“咕咕” 们的芳容。但是,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把歌唱家们藏匿得十 分严密。我只好坐下,独赏这份清新的美好。 没想到这久违的“咕咕”们,竟然从未走远。这“咕咕” 声正如一道碧清的泉水,清澈舒畅。这“咕咕”声正如久渴以 后天降的甘霖,清心爽口。这“咕咕”声正如竹林间的一阵清 风,叶影婆婆。这“咕咕”声正如故人相聚的一杯甜酒,颇具 雅意。久违了,“咕咕”们。“咕咕”们,久违了!
误区二:
无“我”意识。“从未走远”这一命题作 文,其实就是个半命题作文,不仅要填写出 “谁(什么)”从未远去,其实还要写出从未 离开“谁”,而后面这个“谁”最好就写 “我”,而少数同学审题时忽略这一点,直接 去写某个历史人物从未远去,却没有写出“我” 是如何感受到的,这就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Fra Baidu bibliotek
误区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