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清球蛋白分离

合集下载

血清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血清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4、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5、了解柱层析技术二、实验原理: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及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对于不同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溶解度及等电点等都有所不同。

利用不同蛋白质在这些性质上的差别,利用相应的物理方法可分离纯化不同蛋白质。

A.盐析法: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无机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减弱乃至消失。

同时,加盐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大量被中和,从而破坏了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易于聚集沉淀,进而使蛋白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B.凝胶层析: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分子量的差异。

当溶液通过SephadeG-25凝胶柱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网孔,而分子量小的无机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中,因此在洗脱过程中,小分子的盐会被阻滞而后洗脱出来,从而达到去盐的目的。

C.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指流动相中的离子和固定相上的离子进行可逆的交换,利用化合物的电荷性质及电荷量不同进行分离。

D.纯度鉴定(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因此电泳时可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三、材料与方法A材料样品:人混合血清试剂: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DEAE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柱、饱和硫酸铵溶液、醋酸铵缓冲溶液、20%磺基水杨酸、1%BaCl溶液、氨基黑染色液、漂洗液、pH8.6巴比妥缓2冲溶液、电泳仪、电泳槽B实验步骤盐析(粗分离)→葡聚糖凝胶层析(脱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纯度鉴定)具体操作流程示意:(一)盐析+凝胶柱层析除盐:(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1、点样(如下图):-点样线尽量点得细窄而均匀,宁少勿多2、电泳:①薄膜粗面向下②点样端置阴极端③两端紧贴在滤纸盐桥上,膜应轻轻拉平电压:110V时间:50min3、染色和漂洗:电泳完毕后,关闭电源,将膜取出,直接浸于染色液中5min。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清蛋白及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目的要求1.1.熟悉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总体思路。

2.2.掌握盐析、离心、层析、浓缩、电泳等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综合作用。

3.3.学会设计和制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原理血清中蛋白质按电泳法一般可分为五类: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含量约占16%,100ml血清中约含1.2g左右。

首先利用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高浓度硫酸铵溶液溶解度的差异而进行沉淀分离,此为盐析法。

半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淀析出,清蛋白则仍溶解在溶液中,经离心分离,沉淀部分即为含有γ-球蛋白的粗制品。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盐,会妨碍蛋白质进一步纯化,因此首先必须去除。

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胶层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分子量的差异。

当溶液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分子直径小的无机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之中.因此在洗脱过程中,小分子的盐会被阻滞而后洗脱出来,从而可达到去盐的目的。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尚含有各种球蛋白,利用它们等电点的不同可进行分离。

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为7.2左右。

因此在PH6.3的缓冲溶液中,各类球蛋白所带电荷不同。

经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层析时,带负电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阴离子交换而被结合;带正电荷的γ-球蛋白则不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交换结合而直接从层析柱流出。

因此随洗脱液流出的只有γ-球蛋白,从而使γ-球蛋白粗制品被纯化。

其反应式如下:用上述方法分离得到γ-球蛋白是否纯净,单一。

可将纯化前后的γ-球蛋白进行电泳比较而鉴定之。

提高醋酸铵溶液的浓度到0.06 mol/L,DEAE纤维素层析柱上的ß-球蛋白及部分a-球蛋白可被洗脱下来。

血清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血清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柱层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各行使其重要的功能。

本实验利用盐析方法将血清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分离,并用电泳技术观察蛋白质分离教果。

1.盐析蛋白质分子能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是因为有两个稳定因素:表面的电荷和水化膜。

当维持蛋白质的稳定因素破坏时,蛋白质分子可相互聚集沉淀而析出,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的方法很多,根据对蛋白质稳定因素破坏的不同有中性盐析法、有机溶溶剂法、重金属盐法以及生物碱试剂法等。

盐析法的原理是:中性盐如硫酸铵((NH4)2SO4)等对蛋白质作用破坏了蛋白质表面水化膜,并且中和了部分电荷,从而使蛋白质相互聚集而析出。

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所带电荷的多少和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同,因此调节盐的浓度可使不同的蛋白质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血清球蛋白在半饱和状态下发生沉淀,而血清清蛋白在完全饱和状态下沉淀,利用此特性可把蛋白质分段沉淀下来,即在半饱和的中,血清蛋白不沉淀,而血球蛋白沉淀,离心后清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沉淀蛋白加少量蒸馏水即可溶解,由此达到分离清蛋白和白蛋白的目的。

2.脱盐盐析得到的蛋白质含有高浓度中性盐,需要有脱盐过程去除蛋白质遗留的中性盐,常用方法有:透析法脱盐和凝胶层析法脱盐。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脱盐,在葡聚糖凝胶柱中,蛋白质与盐的分子量不同,当样品通过层析柱时,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因为不能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沿着凝胶颗粒间的间隙流动,所以流程较短,向前移动速度较快,最先流出层析柱;反之,盐的分子量较小,可通过网孔而进入凝胶颗粒,所以流程长,向前移动速度较慢,流出层析柱的时间较后。

分段收集蛋白质洗脱液,即可得到脱盐的蛋白质。

3.纯化(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是溶液中的离子和交换剂上的离子进行可逆的的交换过程。

血清IgG的分离

血清IgG的分离

血清IgG的分离
引言
血清IgG的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操作,用于从血清样品中纯化和分离出IgG抗体。

IgG作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在研究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血清IgG 的分离。

实验材料
- 血清样品
- 柱层析试剂盒(例如,Protein A/G柱)
- 洗涤缓冲液
- 结合缓冲液
- 洗脱缓冲液
- 分离缓冲液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将柱层析试剂盒按照说明书准备好,确保所有的缓冲液和试剂适当配置。

- 样品处理前,将血清样品离心以去除杂质。

2. 结合IgG抗体:
- 将血清样品加入结合缓冲液中,根据比例稀释适量的样品。

- 在离心前,静置样品与结合缓冲液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例如,30分钟)。

3. 柱层析操作:
- 将混合物通过装有填充物的柱层析柱。

- 打开流量,并在结合完毕后关闭。

- 使用洗涤缓冲液进行洗脱,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

4. 洗脱和收集:
- 使用洗脱缓冲液进行洗脱,以从柱层析柱上洗脱结合的IgG 抗体。

- 收集洗脱液中的纯化的IgG抗体。

5. 质量检测:
- 通过测量IgG抗体的浓度或使用其他质量检测方法来确认分离的IgG抗体的纯度和活性。

结论
血清IgG的分离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纯化和分离血清样品中的IgG抗体。

通过选择适当的柱层析试剂盒和正确操作步骤,可以高效地获得纯化的IgG抗体。

分离的IgG抗体可以用于各种研究和诊断应用中。

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实验八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为了初步掌握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选择了从家畜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简称IgG)的实验。

血清中的蛋白质有数十种之多,IgG是球蛋白的一种。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是利用不同蛋白质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的情况、分子量、溶解度等)的不同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盐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制备电泳和超速离心等。

在分离纯化时,要根据情况选用几种方法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分离纯化一种蛋白质的目的。

本实验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等方法,提取家畜血清中IgG。

其原理及操作如下:㈠硫酸铵盐析1.试剂饱和硫酸铵溶液pH7.0:称取(NH4)2SO4760g,加蒸馏水至1000ml,加热至5℃,使绝大部分硫酸铵溶解,置室温过夜,取上清液,用氢氧化铵调pH至7.0。

(内含0.15mol/L NaCl,简称PBS):取0.2mol/L Na2HPO4磷酸缓冲溶液(0.01mol/L,pH7.0)溶液30.5ml,0.2mol/L NaH2PO4溶液19.4ml,加NaCl8.5g,加蒸馏水至1000ml。

磷酸缓冲溶液(0.0175mol/L,pH6.7)(不含NaCl,简称PB):取0.2mol/L Na2HPO4溶液43.5ml,0.2mol/L NaH2PO4溶液56.6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2.操作①取家畜血清5ml,加磷酸缓冲溶液(0.1mol/L,pH7.0)5ml,混匀,滴加(边摇边搅拌)饱和硫酸铵4ml(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约为20%)。

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沉淀为纤维蛋白(弃去),上清液中含清蛋白、球蛋白。

②取上清液,再加饱和硫酸铵溶液6ml(方法同前),此时溶液硫酸铵饱和度为50%,静置20min,以30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中含清蛋白,沉淀为球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分离制备―盐析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分离制备―盐析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的分离制备―盐析法(一)原理IgG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G)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子量约为15万~16万,沉降生活费数约为7s。

IgG是动物和人体血浆的重要成分之一。

血浆蛋白质的成分多达70余种,要从血浆中分离出IgG,首先要进行尽可能除去其他蛋白质成分的粗分离程序,使IgG在样品中比例大为增高,然后再纯化而获得IgG。

盐析法是粗分离蛋白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蛋白质在纯水或低盐溶液中溶解度较低,若稍加一些无机盐则溶解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Salting in)。

而当盐浓度继续增加到某一浓度时,蛋白质又变得不深而自动析出,这种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 out)。

这些现象的原理大致是由于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带有羧基解离的负电荷或氨基解离的正电荷,其极性基团使分子间相互排斥,同时与水分子形成水膜,这些因素保证蛋白质形成溶于水的溶胶状态。

当加入少量盐时,增多了蛋白质分子上的极性基团,因而增大了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出现“盐溶”现象。

钽当盐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一方面大量的水同盐分子结合,使得蛋白质没有足够的水维持溶解状态,破坏了维持蛋白质亲水胶的水膜,容易沉淀出来;另一方面加入的盐离子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相互磁撞时即发生相互聚集沉淀出来,这样就出现了“盐析”现象。

由于各种蛋白质“盐析”出来所需的盐浓度也各异,盐析所需的最小盐量称做盐析浓度。

盐析法就是通过控制盐的浓度,使蛋白质混合溶液中的各个成分分步“盐析”出来,达到分离目的蛋白质。

盐析法是1878年Hammarster首次使用的,他用硫酸镁成功地将血清蛋白分成为清蛋白、球蛋白两部分。

自那以后曾使用过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和硫酸铵等中性盐来盐析蛋白质,其中运用最广的是硫酸铵。

因为硫酸铵有许多其他盐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大,25℃时能达到4.1mol/L的浓度;溶解度的温度系数变化较小,在0~30℃范围内溶解度变化不大,如25℃时饱和溶解度为4.12mol /L,即767g/L,0℃时饱和溶解度为3.9mol/L,即676g/L。

血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一)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与纯化【目的要求】1.了解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

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血清中含有清蛋白和各种球蛋白(α-β-γ-球蛋白等),由于它们所带电荷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可利用它们在中性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进行沉淀分离,此法称为盐析法。

本实验应用不同浓度硫酸铵分段盐析法可将血清中清蛋白、球蛋白初步分离。

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血清清蛋白不沉淀,球蛋白沉淀,离心后清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沉淀的球蛋白加少量水可使其重新溶解。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蛋白质含有大量的硫酸铵,会妨碍蛋白质的进一步纯化,因此必须去除,常用的有透析法、凝胶过滤法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过滤法,该法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除去粗制品中盐类。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再经DEAE纤维素层析柱进一步纯化。

DEAE纤维素为阴离子交换剂,在pH 6.5的条件下带有正电荷,能吸附带负电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pl分别为4.9、5.06和5.12),而γ-球蛋白(pl7.3)在此条件下带正电荷,不被吸附故直接从层析柱流出,此时收集的流出液即为纯化的γ-球蛋白。

提高醋酸铵溶液的浓度到0.06 mol/L,DEAE纤维素层析柱上的ß-球蛋白及部分a-球蛋白可被洗脱下来。

将醋酸铵溶液的浓度提高至0.3mol/L,则清蛋白被洗脱下来,此时收集的流出液即为较纯的清蛋白。

经DEAE纤维素阴离于交换柱纯化的清蛋白、γ-球蛋白液往往体积较大,样品质量分数较低。

为便于鉴定,常需浓缩。

浓缩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选用聚乙二醇透析浓缩的方法。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分离纯化后,选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鉴定其纯度。

【试剂与器材】1.试剂.(1)饱和硫酸铵溶液:称取固体硫酸铵850g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在70~80℃下搅拌促熔,室温中放置过夜,瓶底析出白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硫酸铵液。

东师实验1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分解

东师实验1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分解

综合研究性实验一: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提纯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透析法脱盐与蛋白质浓缩的方法;3.掌握凝胶过滤层析的技术方法;4.掌握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与鉴定血清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盐析、透析与浓缩[一]实验试剂和仪器1.试剂(1)血清(2)PBS(3)(NH4)2SO4溶液(4)双缩脲试剂(5)酪蛋白(6)蔗糖(7)蒸馏水(8)BaCl溶液2.用品与仪器(1)离心机(2)烧杯(3)移液管(4)透析袋[二]血清清蛋白与γ-球蛋白的盐析(一)蛋白质盐析的实验原理1.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大分子,其大小恰好在胶体的范围,且分子中亲水基团多位于分子的表面,疏水基团多在分子结构内部。

因此,蛋白质分子在水中能以胶体颗粒存在,形成胶体溶液。

2.蛋白质在水中形成亲水胶体,亲水胶体颗粒有两个稳定因素:(1)胶粒上的电荷;(2)水化膜。

3.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两性电离。

在环境的pH≠pI时,蛋白质可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在某一pH条件,蛋白质带同种电荷,同电相斥,故可吸引水分子(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水分子排列围绕在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水化膜,使蛋白质分子相互分割开来。

破坏这两个因素或其中某一个因素(破坏了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易于蛋白质发生沉淀。

4.高浓度盐溶液,在水溶液中电离,其正、负离子吸引水分子,从而夺取水化膜,还可以中和部分电荷。

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去掉了上述的两个稳定因素,使蛋白质凝聚、沉淀,这就是蛋白质的盐析。

5.由于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带电荷多少及亲水程度的不同,对于同一种中性盐,蛋白质盐析所需最低浓度也不同。

例如:球蛋白不溶于半饱和的(NH4)2SO4溶液,γ-球蛋白不溶于1/3饱和度的(NH4)2SO4溶液,而清蛋白仅不溶于饱和的(NH4)2SO4溶液。

因而。

可以利用不同浓度的(NH4)2SO4溶液使血清或其他混合蛋白质中的这些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血清球蛋白分离纯化实验六.pptx

血清球蛋白分离纯化实验六.pptx
• 3~5min后,取1ml烧杯中溶液至试管中,再 滴加BaCl2若出现白色混浊,将烧杯中的水倒掉, 再换上纯净水。
• 直至滴加BaCl2溶液不再出现白色混浊为止。
第9页/共12页
注意事项
1.在盐析时,饱和硫酸铵应逐滴加入,速度不能 过快,一定要边滴加边搅拌,以减少局部高浓 度硫酸铵所引起的共沉现象,搅拌速度不宜过 快,以免产生过多泡沫,致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
(一)蛋白质盐析
•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 和同性电荷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因 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比较稳定而不易沉淀。
• 当加入较高浓度的中性盐时,这些盐类与水有 亲和性,与蛋白质争夺水分,破坏蛋白质颗粒 表面的水化膜。同时,由于这些盐是强电解质, 离子浓度相对的比较高,可以大量中和蛋白质 颗粒上的电荷,这样使蛋白质成了既不含水膜 又不带电荷的不稳定颗粒而容易沉淀,这就是 利用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器材:(1) 离心管 (2) 离心机 (3) 移液管 (4) 透析袋
第5页/共1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步骤
(一)盐析——中性盐沉淀
离心管加入 摇匀 血清2ml +
逐滴加入 pH7.2饱和硫 边加边摇
2ml PBS
酸胺溶液7ml
离心(3000转/分)10min 弃上清液
静置 10min
沉淀 +1.0mlPBS使 之溶解
离心(3000转/ 分)10min
静置 1弃0m上i清n 液
摇匀
逐滴加饱和硫 酸胺1.5ml
沉淀(γ-球蛋白)
第6页/共12页
第7页/共12页
第8页/共12页
(二)浓缩
• 将上述收集的蛋白质+ 1mlPBS ,沉淀完全溶 解后,放入透析袋内,用绳子扎紧,然后置于 100ml烧杯中,加入纯净水。

血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蛋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之答禄夫天创作(一)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与纯化【目的要求】1.了解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

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实验原理及操纵技术。

【实验原理】血清中含有清蛋白和各种球蛋白(α-β-γ-球蛋白等),由于它们所带电荷分歧、相对分子质量分歧,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分歧,因此可利用它们在中性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别而进行沉淀分离,此法称为盐析法。

本实验应用分歧浓度硫酸铵分段盐析法可将血清中清蛋白、球蛋白初步分离。

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血清清蛋白不沉淀,球蛋白沉淀,离心后清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沉淀的球蛋白加少量水可使其重新溶解。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蛋白质含有大量的硫酸铵,会妨碍蛋白质的进一步纯化,因此必须去除,经常使用的有透析法、凝胶过滤法等。

本实验采取凝胶过滤法,该法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除去粗制品中盐类。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再经DEAE纤维素层析柱进一步纯化。

DEAE纤维素为阴离子交换剂,在pH 6.5的条件下带有正电荷,能吸附带负电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pl分别为4.9、5.06和5.12),而γ-球蛋白(pl7.3)在此条件下带正电荷,不被吸附故直接从层析柱流出,此时收集的流出液即为纯化的γ-球蛋白。

提高醋酸铵溶液的浓度到0.06 mol/L,DEAE纤维素层析柱上的ß-球蛋白及部分a-球蛋白可被洗脱下来。

将醋酸铵溶液的浓度提高至,则清蛋白被洗脱下来,此时收集的流出液即为较纯的清蛋白。

经DEAE纤维素阴离于交换柱纯化的清蛋白、γ-球蛋白液往往体积较大,样品质量分数较低。

为便于鉴定,常需浓缩。

浓缩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选用聚乙二醇透析浓缩的方法。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分离纯化后,选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鉴定其纯度。

【试剂与器材】1.试剂.(1)饱和硫酸铵溶液:称取固体硫酸铵850g加入1000mL蒸馏水中,在70~80℃下搅拌促熔,室温中放置过夜,瓶底析出白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硫酸铵液。

分离血清蛋白的实验报告

分离血清蛋白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了解血清蛋白的种类及其在电场中的迁移规律。

3. 学会通过电泳法分析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含量。

二、实验原理血清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由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组成。

不同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和形状不同,导致其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血清蛋白的方法,其原理如下:1. 将血清样品点样于醋酸纤维素薄膜上,薄膜两侧分别接上电极。

2. 在pH值低于血清蛋白等电点的缓冲液中,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3. 根据血清蛋白的种类、等电点、分子量和形状的不同,其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 通过染色和扫描,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的电泳图谱,分析其组成和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血清样品、醋酸纤维素薄膜、pH 8.6的缓冲液、染色剂、扫描仪等。

2. 实验仪器:电泳仪、点样器、染色池、扫描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缓冲液:将pH 8.6的缓冲液配制好,备用。

2. 点样:将血清样品用点样器点样于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确保样品点均匀。

3. 电泳:将薄膜放入电泳仪中,加入pH 8.6的缓冲液,设置电压和电泳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4. 染色:电泳结束后,将薄膜取出,放入染色池中,加入染色剂,进行染色。

5. 扫描:染色后,将薄膜放入扫描仪中,扫描电泳图谱。

6. 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分析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泳图谱:根据扫描得到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含量。

图谱中,清蛋白、1-球蛋白、2-球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等血清蛋白均有所体现。

2. 结果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可以计算出各血清蛋白的相对含量。

例如,清蛋白的含量为30%,1-球蛋白的含量为25%,2-球蛋白的含量为20%,α-球蛋白的含量为15%,β-球蛋白的含量为10%。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并通过电泳图谱分析了血清蛋白的组成和含量。

血清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血清白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阳离子交换剂具有带负电荷的酸性基团作 为离子交换基团,能吸附流动相中的阳离 子。
阴离子交换剂具有带正电荷的碱性基团作 为离子交换基团,能吸附流动相中的阴离 子。
0.02M NH4AC
AC-
++
AC-
+
AC- + AC++
AC- AC-
蛋白样品
NH4AC
-
++ -
- +-
- +-
++
- --
AC-
原理: 当高浓度盐存在时,蛋白质往往凝 聚并析出沉淀。该技术为“盐析”。
• 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盐中形成沉淀。在 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血清球蛋白会沉淀,经 离心后,可与白蛋白分离开。
• 影响因素:PH、温度、蛋白质纯度等。 • 逐渐改变硫酸铵浓度可分段盐析出不同的蛋白。
操作
一、盐析
-- 白蛋白、γ球蛋白的粗分离
血清白蛋白、γ-球蛋白 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选择材料 破碎细胞
提取 (预处理) 分离纯化 (粗分级,细分级) 分析及鉴定
实验目的
通过从血清中分离、纯化、鉴定血 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的实验,培养学 生综合应用盐析、离心、色谱、电泳 分光等技术来分离纯化特定蛋白质的 技能。
实验原理
++
AC-
+
AC- + AC- 阴离子交换剂 ++
AC- AC- γ-球蛋白带正电
NH4+
+ +
得到纯化的γ-球蛋白
白蛋白,α、β
球蛋白带负电
-
-

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及蛋白质检测等操作步骤及有
关注意事项同前述。
留少量做电泳
•上样前DEAE-纤维素柱的平衡:装柱后用0.02 M乙酸铵 (pH6.5)冲洗2遍。
• 将脱盐后含球蛋白的溶液加于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 上,用乙酸铵洗脱,样品进入柱床后立即开始收集洗脱液 , 检查各管的蛋白质分布情况,合并含量高的各管。 •此次收集的即为纯化的-球蛋白溶液,留待浓缩及鉴定。
三、操作步骤
1.盐析:分离球蛋白与清蛋白
取血清0.75 ml,缓慢滴入饱和(NH4)2SO4溶液 0.75 ml, 边加边摇,混匀后于室温中放置10分钟,然后10000rpm 离心10分钟,并小心倾去上清液。沉淀加蒸馏水0.4 ml, 使之溶解,即为粗提的球蛋白溶液。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Contents
1 实验目的与要求 2 实验原理 3 操作步骤 4 结果分析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 掌握柱层析技术。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为一综合性大实验,目的是要从血清中获得 纯化的-球蛋白。
血清中的蛋白质有两大类:清蛋白和球蛋白(、、)。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三、操作步骤
(2)浓缩 将纯化的-球蛋白溶液量体积,每毫升加葡聚糖凝胶G-25 干胶0.25g,摇动2-3分钟,离心5分钟(10000r/min), 上清即为浓缩的-球蛋白溶液,留待电泳鉴定。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三、操作步骤
4.电泳:鉴定-球蛋白及纯度 (比较纯化前后的蛋白质)
(一)如何分离得到球蛋白? 盐析:
清蛋白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球蛋白,在血清中加入硫酸铵 至半饱和时,球蛋白可被完全沉淀,而绝大部分清蛋白保持 溶解状态,依此可将球蛋白和清蛋白分离 (离心)。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2012医学-第六实验室

血清清蛋白、γ-球蛋白的分离、提纯与鉴定-2012医学-第六实验室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第六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一、实验室规则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

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不得高声说话。

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

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

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

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

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

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

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

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2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2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2二、组织样品在生化实验中,经常利用离体组织研究各种物质代谢途径和酶系的作用。

或者从组织中分离、纯化核酸、酶以及某些有意义的代谢物质进行研究。

但是,在生物组织中,因含有大量的催化活性物质,离体组织的采集必需在冰冷条件下进行,并日需尽快完成测定。

否则其所含物质的量和生物活性都将发生变化。

一般采用断头法处死动物,放出血液,立即取出所需脏器或组织,除去脂肪和结缔组织,用冰冷生理盐水洗去血液,再用滤纸吸干,称重后,按试验要求制成匀浆或者组织糜。

组织糜:迅速将组织剪碎,用捣碎机绞成糜状,或加入少量砂于乳钵中,研磨至糊状。

组织匀浆:取一定量新鲜组织剪碎,加入适量匀浆制备液,用高速电动匀浆器或者玻璃匀浆器磨碎组织。

由于匀浆器的柞头在高速运转中会产生热量,因此在制备匀浆时,需将匀浆器置于冰水中。

常用的匀浆制备液有生理盐水、缓冲液和0 .25mol/L 的蔗糖液等,可根据实验的要求,加以选择。

组织浸出液:上述组织匀浆液再经过离心分离出的上清液就是组织浸出液。

II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1.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结合大量的水分子,形成水化膜,同时蛋白质分子本身带有电荷,与溶液的反离子作用,形成双电层,因而每个蛋白质分子可形成一个稳定的胶粒。

整个蛋白质溶液就形成稳定的亲水溶胶体系。

当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导致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失去电荷,甚至变性时,它就丧失了稳定因素,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分为两类:1)可逆沉淀作用在发生沉淀作用时,虽然蛋白质已经沉淀析出,然而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没发生明显的改变,仍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如除去沉淀因素,蛋白质可重新溶解在原来的溶剂中。

因此,这种沉淀作用称为可逆沉淀作用。

属于此类的有盐析作用,低温下丙酮、乙醇使蛋白质沉淀的作用,以及利用等电点的沉淀。

盐析作用: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影响下,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被剥夺。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血清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实验目的】1.熟悉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技术路线2.掌握盐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实验原理及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血清中蛋白质按电泳法一般可分为五类:清蛋白、α_1 -球蛋白、α_2 -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室一类结构及功能相似的蛋白质,绝大多数免疫球蛋白属于γ-球蛋白,因此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在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室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其生物功能的重要手段。

分离提纯γ-球蛋白时,首先利用各种清蛋白在中性盐溶液中(常用硫酸铵)溶解度的差异而进行沉淀分离,因为中性盐可使蛋白质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因素去除而沉淀。

半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淀析出,清蛋白则仍溶解在溶液中,而33%的饱和硫酸铵溶液只能使γ-球蛋白沉淀,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则仍溶解在溶液中,经离心分离,沉淀部分即为含有γ-球蛋白的醋制品。

用盐析法分离而得的γ-球蛋白中含有大量的中性盐,会妨碍蛋白质进一步纯化,因此必须去除。

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胶层析(凝胶过滤)法等。

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质与无机盐类之间分子量的差异将蛋白质与无机盐分离。

当溶液通过SephadexG-25凝胶柱时,溶液中分子直径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而分子直径小的无机盐能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之中.因此在凝胶柱中会被阻滞而后洗脱出来,从而可达到去盐的目的。

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可能仍含有其他球蛋白,利用它们等电点的不同,通过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层析可进一步分离、纯化出γ-球蛋白。

因为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为7.2左右。

因此,在pH6.3的缓冲溶液中,各类球蛋白所带电荷不同,经DEAE纤维素进行阴离子交换而被结合;而带正电的γ-球蛋白则不能与DEAE纤维素进行交换结合从而直接从层析柱流出。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lhy-图文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lhy-图文

1)
饱和(NH4)2SO4 1ml
弃上清
取1ml血清
静置5min
作1ml标记线
3500r/min 5min
边加边摇!
加PBS溶解沉淀至1ml
2)
饱和(NH4)2SO4 0.5ml
静置5min
弃上清
3500r/min 5min 边加边摇!
加PBS 0.5ml溶解沉淀
2.脱盐
1) 装柱
排气、调整凝胶浓度、装柱
无光泽面点样、量少、一次、迅速
3)上槽 点样面朝下、点样线勿接触滤纸桥,置负极
4)电泳 120V;40min
5)染色 丽春红染色液中浸泡 2min
6)漂洗 依次进行三次漂洗, 至背景无色
蛋白双缩脲法定量 (见P159)
肽键 +Cu2+
OH-
紫红色复合物
蛋白质浓度与A540呈正比
试剂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1 测定管2
4.64
5.06
5.06
5.12
6.85~7.5
分子量( 6~9
5~20
30
×104)
含量(% 60~70 2~3.5
4~7

电泳缓冲液: pH=8.6 血清蛋白泳动方向? 各种血清蛋白泳动顺序?~18
电泳操作
1)电泳前准备 2)点样( 各组点γ-球蛋白液、每个电泳槽点2份血清)
二、结果 1.脱盐检测结果
1)纳氏试剂、双缩脲试剂颜色反应结果(半定量) 2)收集哪些洗脱液用于鉴定
2.电泳鉴定结果
绘出血清和γ-球蛋白液电泳结果
3.双缩脲法定量鉴定结果
计算γ-球蛋白液浓度
三、讨论 根据结果评价分离效果, 分析原因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结果
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实验材料
❖ 健康人血清 ❖ 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 DEAE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柱 ❖ 饱和硫酸铵溶液 ❖ 20%磺基水杨酸 ❖ 1%BaCl2溶液 ❖ 电泳仪、电泳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过程
5
注意事项
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目的
1.掌握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4.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柱层析技术
操作流程

沉淀(含球蛋白)加水 0.6ml溶解
上清液(含清蛋白、少量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约0.8ml
过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1.0×7cm)
加样

用1ml 0.02mol/L NH4AC缓冲液清

洗层析柱内壁,
过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1.0×7cm)
加样
用1ml 0.02mol/L NH4AC缓冲液清 洗层析柱内壁,
5.纯度鉴定(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 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 动。
由于血浆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 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 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 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阳离子交换
R-SO3-H+ + Pr+
R-SO3-Pr+ + H+
阴离子交换
R-N+R3OH- + Pr -
10
R-N+R3Pr - + OH-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 ❖ 分子带电形式: 纤维素-OC2H4N+H(C2H5) ❖ 阴离子交换剂
❖ 蛋白质为两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而 磺基水杨酸根带负电,正好与蛋白质结合沉淀, 显示液体中有蛋白存在。
❖ 注意:磺基水杨酸正好使液体呈酸性,促使二者 结合。
❖ 此法常用来检测微量人体蛋白,如尿液、脑脊液 等是否有蛋白渗漏。
1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继续用0.02mol/L pH6.5 NH4AC缓
冲液(2ml)洗脱,流出液量约2ml
小的不同而将其分离的技术。
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凝 胶 层 析 分 离 化 合 物 示 意 图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纯化(离子交换层析)
❖ 离子交换层析是指流动相中的离子和固定相上的 离子进行可逆的交换,利用化合物的电荷性质及 电荷量不同进行分离
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原理
❖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及其 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 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溶解度及等电点等都 有所不同。利用这些性质的差别,可分离纯 化各种蛋白质。
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常用的纯化方法
分子质量
透析、超滤
凝胶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离心
溶解度
调整pH
调整离子强度★
降低介电常数
电荷
电泳★
等电聚焦
离子交换层析★
特异结合部位
亲和层析
其他性质
吸附层析
液相层析
气相层析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清蛋白的等电点、平均分子量及正常含量
等电点 相对分子量 (×104)
1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0.02mol/LNH4Ac pH6.5
DEAE-纤维素
清蛋白及、球蛋白的 pI<6.5 ,带负电荷
–球蛋白pI >6.5,
带正电荷
清蛋白及、球蛋白 被层析柱吸附,
-球蛋白被洗脱
0.06mol/LNH4Ac pH6.5
DEAE-纤维素
❖ 调节盐的浓度可使不同的蛋白质沉淀从而达到 分离的目的。
血清清蛋白 半饱和硫酸铵
清蛋白不沉淀,上清
球蛋白
球蛋白沉淀
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脱盐(凝胶层析)
❖ 盐析分离的蛋白质溶液中含有大量无机盐,必须 先脱盐后才能进一步纯化。
❖ 脱盐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凝胶层析法。 ❖ 凝胶层析法主要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种物质分子大
清蛋白pI 4.9,带负电荷多 、球蛋白pI 5.0~5.2, 带负电荷少
、球蛋白被洗脱, 清蛋白仍被吸附
0.3mol/LNH4Ac pH6.5
DEAE-纤维素
缓冲液离子强度增加
清蛋白被洗脱
1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蛋白性质鉴定(沉淀法)
磺基水杨酸检测蛋白质
1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实验过程
粗提
脱盐
纯化
鉴定
盐析法进 行粗分离
葡聚糖凝 胶层析
DEAE纤维素离 子交换层析
醋酸纤维素 薄膜电泳
1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取血清0.8ml,边摇边缓慢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0.8ml, 混匀室温放置资1料0仅m供i参n考,,不4当0之00处r,/请m联in系离改正心。 10min
含量(%)
清蛋白 A
4.88 6.9
球 1 5.06 20
2 5.06
30

5.12 9-15
白 6.85-7.3 15.6-30
57-67 2-5 4-9 6.2-12 12-20
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粗提(盐析法)
❖ 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所带 电荷的多少和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 浓度也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