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辨伪08PPT课件

合集下载

8讲文献的辨伪与考证

8讲文献的辨伪与考证

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及大多 学者都先述老子及先秦道家思想, 再述孔子及儒家学派; 而冯友兰笃信《老子》成书于战 国之际,他的《中国哲学史》便 将《老子》排列于孔墨之后。 考辨古书真伪及其成书年代对于 学术源流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 一斑。
考辨伪书的方法
关于辨伪的方法,最早作系统总 结的是晚明胡应麟。他把历代学 者关于辨伪的见解和实际采用过 的辨伪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使 之条理化系统 化。在《四部正 讹》中指出考辨伪书的方法有八:
如《尉缭子》一书,在过去相当 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它不甚了解, 因而怀疑它是伪书,清人更深加 指责其是“后人杂取苟以成书而 己”,姚际恒斥其教人滥杀无辜, 甚至主张“必焚其书然后可也”, 钱穆也讥其开首即模仿孟子见梁 惠王之问答,他们都认为此书没 有什么学术价值。
其实,今传本《尉缭子》是一部比较可信的 书,书中纪录的尉缭子向梁惠王献言时的身 份、语句及引述吴起的言行都与历史真实相 符,特别是书中保留了“世将”等后世不用 的语辞,所以,其中史料不会晚至秦并六国, 将此书成书定于魏襄王时期的尉缭,当无问 题。 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尉缭子》更证明了 该书的价值。 由此可见,古书辨伪重在“求真”,以确定 古书真实的学术价值。
二是,不辨真伪,无益于古籍的整 理。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不经过整 理往往无法卒读,其中真伪混杂, 而深层的古籍整理工作是多种历史 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古籍辨伪则 尤为要务。 首先,是在古书整理之前,必须明 辨其真伪及其年代,然后务使真者 得其用,伪者另有所归,方能言及 其他问题。
其次,是即便是真书书,其中又大 都夹杂着某些伪文伪篇,不辨其真 伪将大大影响古书整理的价值。 如西汉刘向等在整理《晏子》时, 把收集到的《晏子》定为8篇215章, 8篇又分为三类: (1)符合“六经之义”者列为前6篇; (2)将“文辞颇异”“又有重复” 者归为1篇;

第八讲 文献的辨伪

第八讲 文献的辨伪
第八讲 文献的辨伪
课程结构: 一、什么叫“伪书”、“辨伪”
二、作伪的动机 三、作伪的主要手段
四、辨识伪书的方法
一、什么叫“伪书”、“辨伪”
伪书,就是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 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即被称为伪书。
例如《神农本草经》相传为上古时期神农作,《黄帝内
经》相传为黄帝作,《列子》相传为先秦列御寇作,都是伪
5.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有些古书久佚不存,但书名、著者仍留在史志中,甚至见于古书 传注中。后人借旧名作新书,并托名原作者,号称旧本复出,炫 人耳目。例如《关尹子》、《孔子家语》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把某书的一部分独立出来,换上新书名,《四库提要》认为是作 伪。如《诚斋挥麈录》一卷,旧题杨万里撰,《四库提要》说: “左圭收入《百川学海》中。今检其文,实从王明清《挥麈录话》 内摘出数十条,别题此名。凡明清自称其名者,俱改作万里字。 盖坊刻赝本,自宋已然。”
7.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从古书中广泛裁取资料,巧加连缀,造成一部新书而号称古书。 最著名的例子是伪《古文尚书》。其实《古文尚书》五十八篇, 有二十五篇是假的。
8.自著自注
自己伪造古书,又自为作注,以增加可信度。《孔子家语》王肃 只承认是作注的,其正文号称孔子二十二代孙孔猛所传先人之书。 从三国时马昭以来不断有人指出正文也是王肃作的。
9.从因袭上辨伪
如果一部书与以前的书内容相似,有明显的因袭痕迹, 那么这书很可能出于伪托。《搜采异闻录》旧题明杨慎 撰。《四库提要》云:“今考其文,皆剽取洪迈《容斋 随笔》而颠倒其次序。”连洪迈称他父亲“忠宣公”、 洪迈自述“余奉使金国”等字样也未及改去。若出永亨, 当不至此。
10.从称引上辨伪

第三章 文献的种类及识别方法PPT课件

第三章 文献的种类及识别方法PPT课件
这两条记录的区别在于著录对象不同,一个是目录一 个是题录
国际标准书号1971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它由十位数字组成, 被三条短横线分为四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含义。包括国别地 域 号 、 出 版 社 号 、 流 水 号 ( 书 名 及 版 次 号 ) 等 。 如 ISBN
7➊-5383➋-0276➌-X➍/TP·99➎ 说明: ➊是地域号(国家、地区、语言区)。其中7代表中国,0和1表示 英语区、2是法语区、3是德语区、4是日语区、5是俄语区、88 是意大利语区、9971是新加坡语区。 ➋是出版社号。➌是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种数的流水号。 ➍是计算机检验位。 ➎是我国出版的图书在ISBN后加的一个中图法的大类类号。
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 过程。著录的结果称为款目。
标引(Indexing)是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从 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语言的过程。即 对主题分析结果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文献类型的 识别 1、科技图书 (1)图书的著录项目包括书名、著者,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总页码等。
电子型文献
• 采用高科技手段,将信息存储在磁盘、磁带 或光盘等一些媒体中,形成的多种类型的电子出 版物。特点时信息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具 有电子加工、出版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递功能。电子出版物包括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 等。
按文献的加工级别划分
• 1.零次文献 • 2.一次文献 • 3.二次文献 • 4.三次文献
黑色文献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们未破译和未辨识其 中信息的文献,如考古发现的古老文字未经分析 厘定的文献;二是处于保密状态和不愿公布其内 容的文献,如未解密的政府文件、内部档案、个 人日记、私人信件等。这类文献除作者及特定人 员外,一般社会成员极难获得和利用。

论文抄袭ppt课件

论文抄袭ppt课件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二)
陈湛匀是业内知名的经济学家,擅长经济学、投资与资本运营研究 在抄袭事件曝光后,陈湛匀解释称,两篇文章都由研究生来完成, 他只是在研究生名字后面署名,因此涉嫌抄袭的是研究生。但是校 方认为,作为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既然署上自己的名字,就是承认 了论文的内容,不能因此推卸责任。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日前在其网站发出通报,上海大学陈 湛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 其跨国投资战略》阶段性成果之一《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 性指标研究》,全文约9100字,其中抄袭2300字,抄袭率约为25%; 阶段性成果之二《四因素模型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研 究》,全文约5500字,其中抄袭1660字,抄袭率达30%以上。
随后浙大的调查小组发现贺海波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均有不同 程度的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以及一稿两投,重复发 表,擅自篡改他人姓名,擅自标注基金资助,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 改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对于以上问题和疑问,致电贺海波,但是贺的手机已经停机, 无法联系。
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一)
目前,上海大学已针对“陈湛匀事件”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并专 门出台了有关学术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引导全体师生 吸取教训。
史上最牛抄袭造假
此论文是东北财经大学 2007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 文。这篇被指“抄袭”的论 文题为《山东省FEEEP协 调度研究》。
LOREM IPSUM 论文造假事件” 2上海大学博导论文抄袭事件
3史上最牛抄袭造假
贺海波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
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发生于一封检举信——2008年10月11日中 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意外收到了《国际心脏病 学杂志》副主编函件,指称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 外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似。

文献的版本版本的鉴定优秀课件

文献的版本版本的鉴定优秀课件
14
(3)查避讳
避讳是古代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实质就 是不能直呼或直书神灵、君主、尊长的名字。 其中主要是国讳,即帝王的名字不能直接书 写,要采取一定方式避讳。另外,作者祖、 父辈名字一般也不直接书写,称私讳。实行 这种制度,使得流传下来的古籍版本带有许 多时代特征,因避讳而形成的文字,造成了 阅读的困难,又为我们鉴定版本留下了一定 的依据,为确定版刻的下限提供了一定的参 考。
12
宗光
桐 城 方 宗
诚 《
读 史
杂 记
》 牌

诚绪 述刻 ,本 光: 绪读 四史 年杂 六记 月一 开卷 雕,
桐 城 方
13
(2)看序跋
古籍多有序跋,序(叙)有自序、他序两种。 跋(跋尾)约始于唐,为置于篇后或卷后之 文字,为序言之补充。跋置后则序居首,渐 成惯例。一般年代最晚的序跋与该书刊刻时 间较近,因此可以作为鉴别版本的参考。但 要注意序跋是否完整,是否覆刻,是否伪造 序跋。
18
(4)考刻工
考刻工对辨别伪书也是很有好处的。就目前 而论,我国可考的最早刻工是雷延美,他曾 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为曹元忠雕刻观 世菩萨像,末署“匠人雷延美”。
现存的宋版书主要是南宋刻本,故我们所知 的刻工大多为南宋人,北宋的不多。
9
年毛皇
汲 古 阁 刻 本
之氏明 交鐫崇 (”禎 屠,改 維乃元 大是歲
荒刻在
落于屠
为崇維
崇祯大
祯元荒
二年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与古
)二虞
10
(三)版本鉴定的具体方法:
牌记
11
牌桐 记城
方 宗
诚 《 读 诸
子 诸 儒 书
杂 记 》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2 .梁启超辨伪的“十二条公例” 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 法》第五章谈到“鉴别史料之法” 时,又提出辨识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方法更为缜密周详,并附简要的例 证。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1)某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 忽然出现者,十有八九是伪书; (2)某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 乃忽有一异本突出, 篇数及内容等 与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八九皆伪; (3)某书不管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 明者,即不可轻信;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一.辨伪及其内容 广义之辨伪,涵盖面很宽,举凡有 真伪问题,并具有考察鉴别价值的 事和物,均在辨伪范围之内; 狭义之辨伪,则专指考察、鉴别典 籍文献的真伪。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辨伪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辨别古籍本身的真伪, 一是辨别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 某一事情的真伪,而主要是前者。
1.尊古
2.争胜
历史文献的辨伪
伪书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3.射利
4.嫁祸
第八讲
5.诽谤
历史文献的辨伪
6.自耻
7.借重 8.好事 9.求名
第八讲
10.误题
历史文献的辨伪
11.逃禁
12.避嫌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书的价值 (一)伪书的史料价值 (二)伪书的文学价值 (三)伪书的语言价值 (四)伪书的思想价值 (五)伪书的其他价值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说: “余读秦汉诸古书,核其伪几十七 焉”。 清张之洞《輶轩语》中说: “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第八讲
历史文献的辨伪
二.伪书产生的原因
明人胡应麟在其《四部正讹》 中就按伪书形成的不同原因和形式 分了20类: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前贤往往以“道统”作为定真伪的标准,凡是不符道统 思想者即加以贬斥,所谓求善而不求真,结论往往难以 正确。南宋高似孙、明代宋濂等即是如此。崔述《考信 录》虽为辨伪名著,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 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现代“古史辨派”则又完全不信儒家经典,走上另一极 端,致使几乎无书不伪,无事不伪。因此,一切以尊重 事实为上,不迷信,无偏见,方能使当代辨伪工作超越 前贤。
第一节 古典文献中的伪书
三是因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政治斗争中,为制造舆 论而不惜造伪以陷害对手。如原题唐牛僧孺撰《周秦纪 行》,即为牛李党争中,李德裕门人韦瓘假托牛僧孺之 名而陷害对方的。
第一节 古典文献中的伪书
四是因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古代学术亦多有门户之 争,同时而才名相当的学者往往互相轻视,彼此攻讦, 为抬高自己、取胜对方,伪造古书亦成为重要之手段。 曹魏时王肃为贬低郑玄而伪造《孔子家语》最具代表性。
第三节 辨伪活动的历史
1、早期(唐前)辨伪工作的主要成就
文献辨伪大致滥觞于春秋战国。 子贡:“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 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第一节 古典文献中的伪书
二是因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文献大量散佚是伪书产 生的重要原因。种种原因导致前代文献大量亡佚,后代 统治者多有搜亡补遗之举,投机者趁机欺世盗名以谋取 私利。
第一节 古典文献中的伪书
西汉时期正是我国伪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胡应麟称: “赝书之昉,昉自西京乎?六籍既焚,众言淆乱,悬疣 附赘,假托实繁。” 东莱张霸伪造102篇之《尚书》最为典型。而《古文尚 书》、《竹书纪年》(今本)均为因亡佚(或部分亡佚) 而导致作伪掺假的显例。

第八讲 文献的辨伪

第八讲 文献的辨伪

9.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这是从书写形式上作伪。明代丰坊伪撰《石经大学》、《子贡诗 传》、《申培诗说》,都以篆籀书写,声称古代秘本。《四库提 要》驳斥说:“二书皆以古篆刻之。不知汉代传经悉用隶书,故 孔壁科斗世不能辨,谓之古文。安得独此二书参用籀体? 。”
10.以假搀真窜乱旧帙
这种现象一般叫窜乱。如元代陈诚中为卢琦编《圭峰集》,竟把 萨都剌的诗32首有意搀入。
所谓风格就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共同体现出的总体特征。一个成 熟的作家一定有鲜明的风格。一代作者一般也有共同的时代风格。 风格是由个人经历、个人性格、文化修养、时代风尚、民族心理等 多种特殊因素促成的,是不易伪装的东西。 《神异经》,旧题汉东方朔撰。《四库提要》云:“观其词华缛丽, 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 后并出。”
14.从制度上辨伪
制度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尺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 面。制度随时代演变,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后人要伪造前人的著 作,在制度上容易出错误。因此,可以利用制度上的舛误辨伪。 《金丹诗诀》,旧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编, 是一部道书。其中《下棋歌》一首,有“因看黑白,愕然顿悟, 晓三百六十路”之句。《四库提要》辨之云:“唐人棋路,黑白 各百五十,故《棋经》有‘枯棋三百’之语。”以后代三百六十 路(即今三百六十一目)的围棋制度加于唐人头上,其伪迹显然。
书。 书中有假的史料,或者书的版本被人做了手脚,如以明刊本 冒充宋本,都不在“伪书”之列 。
辨伪是指为古籍或内容进行鉴别辨认,以区别
其真伪的一种研究方法。辨伪的目的在于求真,
在于恢复古代文献的本来面目。
二、作伪的动机
1.传道
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观念影响了中国秦汉以 来的学风,大部分学者都有一种贵古贱今的倾向,这是在著书 立说中托古以传道的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儒家托之于周 公,农家托之于神农,道家托之于黄帝,兵家之书《十六策》、 《将苑》、《心书》,均题诸葛亮撰,天文数术之书托名唐李 淳风,地理风水之书托名晋代郭璞、明代刘基等。其所以依托 他人,在于借重他人之名以传其书。

第八章 辨伪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八章 辨伪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春秋战国之际,周室衰微,诸侯视周 春秋战国之际,周室衰微, 室典章制度而不顾, 室典章制度而不顾,士子有多假借古 人以自重其说, 人以自重其说,故而有意造伪的现象 开始出现。秦始皇焚书, 开始出现。秦始皇焚书,书籍横遭劫 汉初求书,上古书籍出现颇多, 难。汉初求书,上古书籍出现颇多, 然真伪杂糅。此时造伪者大多是迎合 然真伪杂糅。此时造伪者大多是迎合 当时需要以扩大献书者的影响。 当时需要以扩大献书者的影响。其作 伪方法大多是拼凑战国以前的书籍而 伪方法大多是拼凑战国以前的书籍而 此为汉代人有意作伪之始。 汉代人有意作伪之始 成。此为汉代人有意作伪之始。
• 在封建社会的党争过程中,也出现了 在封建社会的党争过程中, 为了泄私愤而作伪的现象。如唐代牛、 为了泄私愤而作伪的现象。如唐代牛、 李党争时, 李党争时,李德裕的门人韦瓘用牛僧 孺的姓名,伪造了一部《周秦行纪》 孺的姓名,伪造了一部《周秦行纪》, 以此来诬蔑牛僧孺。 以此来诬蔑牛僧孺。 • 北宋有人仇视王安石,就伪作《涑水 北宋有人仇视王安石,就伪作《 见闻》 借司马光诋毁王安石。 见闻》,借司马光诋毁王安石。
• 第三,本无其书而伪造的。如《亢仓 第三,本无其书而伪造的。 子华子》 子》、《子华子》,这些书历代史志目 录中都没有记载, 录中都没有记载,因为某书中提及其人 其事,故而被人借机附会伪造出来的。 其事,故而被人借机附会伪造出来的。 其内容自然无信之处。 其内容自然无信之处。 • 第四,剽窃他人著作内容的、杂凑作伪 第四,剽窃他人著作内容的、 如晋郭象的《庄子注》 的。如晋郭象的《庄子注》,主要剽窃 向秀等人的著作而稍有补充。 向秀等人的著作而稍有补充。
• 在学术上也存在谋私而伪的现象。东 在学术上也存在谋私而伪的现象。 汉末年,王肃嫉妒郑玄,而伪造《 汉末年,王肃嫉妒郑玄,而伪造《孔 子家语》 圣证论》 子家语》及《圣证论》就是典型的例 证。

文献辨伪学

文献辨伪学

文献辨伪学文献辨伪学第一节辨伪及其意义广义辨伪:就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与物进行考察鉴别,确定其真伪。

它的涵盖面不小,举凡古史事、古书籍、古器物、古碑刻、古字画等,只要是有真伪问题的,均在其辨识之列。

狭义辩伪:指文献辨伪,它是研究、辨别文献真伪的专门性学问,是历史文献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文献辨伪学:是对辨伪的历史发展、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并总结辨伪规律的学科。

一、我国伪书的数量及类型1、伪书数量:世界文献之最=世界伪书之最伪书数量大、范围广、起源早《史记.货殖列传》说西汉初年“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没于赂遗也。

”赵高、李斯之伪秦始皇诏书张心瀓1957年版《伪书通考》正、续篇统计,有真伪问题且经历代学者讨论过的古书达到1104部。

邓瑞全等《中国伪书综考》统计(包括近代)伪书达1200种。

2、伪书的类型(1)按形成原因和形式分类(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訛〉概括):作于前代而世率知之;伪作于近代而世反惑之者;掇古人之事而伪者;挟古人之文而伪者;传古人之名而伪者;蹈古人之名而伪者;惮于自名而伪者;耻于自名而伪者;袭取人而伪者;假重于人而伪者;恶其人,伪以祸之者;恶其人,伪以诬之者;本非伪,人托之而伪者;书本伪,人补之而益伪者;伪而非伪者;非伪而实伪者;当时知其伪而后世弗传者;当时记其伪而后人弗悟者;本无撰人,后因近似而伪托者;本有撰人,以后人因亡佚而伪题者。

(2)按伪书程度及方式分类(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全部伪。

此类伪书于子部最多,经部次之。

例如《鬼谷子》、《关尹子》、《孔子家话》等,完全是他人的凭空编造。

2)部分伪。

此类书数量最多,几乎每郡古书都有可疑之处。

例如《庄子》、《左传》、《史记》等,均存有后人窜人之嫌。

3)本无其书而作伪。

有些书于历代史志、书日中均无著录,只因某口中提从其人其事,于是便有人借机附会而作伪。

例如《亢仓子》、《子华子》等皆是4)曾有其书图佚而作伪。

此类书数量亦不少,例如《列子》在《汉书·艺文志》中曾有著录,但后来亡佚,魏晋间人张湛便辑佚若干古书材料,趁机作伪而成书。

文献学课件第八讲文献的实证辨伪

文献学课件第八讲文献的实证辨伪

❖元明时期的辨伪
✓元初学者赵孟頫 、吴澄在《古文尚书》 辨伪方面直承南宋之风。
✓明代是辨伪学比较成熟的一个时期,明 代辨伪学以宋濂、梅鷟、杨慎、胡应麟 为代表。
✓ 宋濂在辨伪学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 一是揭示作伪类型 : “有所附丽”或“凿空扇虚”
• 二是正统色彩较为浓厚 • 三是辨伪态度比较客观 • 四是探索古书通例
• 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 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 即可断为伪。
辨伪方法 ➢从目录文献入手,考察古籍文献的流传
以辨真伪
• 考察早期目录著录之有无以辨伪 • 考察后世书目著录之有无以辨伪 • 考察前代目录解题、题记等以辨伪
➢从历史事件等入手,考察其发生的时间 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否吻合以辨伪
•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 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 皆伪;
•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 轻信;
• 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 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者;
• 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 歧异者,则今本必伪;
• 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生平入手,考察作者生平事迹 和著述以辨伪
➢从文风语体入手,考察其出现的特定 文风、语词、文体等以辨伪
➢从征引文献入手,考察其与传本的异 同、时代的前后等以辨伪
➢从思想内容入手,考察其体现的学术 观点、语词文风等以辨伪
伪书的价值
➢ 史料保存价值 ➢ 学术思想价值 ➢ 文学研究价值
• “作者不真”:即在书名项、作者项、序跋 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名不真实 。
• “年代不实”:指的是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 现出的文献产生年代是不真实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五章 古典文献的辨伪

• 12、思想渊源:‚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 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 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
第四节 伪书存在的价值
1.伪书的史料价值:
《孔子家语》一般认为是王肃伪造,但《四库提要》认为: “其流传已久,且遗闻佚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 其伪而不能废也。”《十六国春秋》一百卷,旧题魏崔鸿撰, 实乃明代“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但《四库提要》肯 定了该书的价值:“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考十六国 之事者,固宜以是编为总汇焉。”又唐冯贽《云仙散录》被 认为是伪书,但其中记唐玄奘用回锋纸印普贤像事,是我国 印刷史上重要的史料,而且经屈万里、昌彼得《图书版本学 要略》考证,其事是可信的。
第二节 伪书的种类及其致伪原因
一、伪书种类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将古今 伪书按其性质分为十类,大体可归纳为 四种情况: 1、全部伪 2、部分伪 3、内容不伪而书名伪或作者伪 4、版本伪
二、作伪原因: 根据梁启超的说法:“好古是中国人特性 之一,什么事都觉得今人不及古人,因此 出口动笔,都喜欢借古人以自重,此实为 伪书发达之总原因。”(《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 总的说来,伪书产生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 主观因素。从动机上看,又分为有意作伪 和无意致伪。
第四节 伪书存在的价值
2.伪书的文学价值:
中国小说向列九流之外,不受重视,所以托名流传者较多。《海内十洲 记》托名汉东方朔撰,《四库提要》判为六朝作品,但同时指出:“自 《隋志》已著于录。李善注张衡《南都赋》、宋玉《风赋》、鲍照《舞 鹤赋》、张衡《思玄赋》、曹植《洛神赋》、郭璞《游仙诗》第一首、 第七首、江淹《拟郭璞游仙诗》、夏侯玄《东方朔画赞》、陆倕(zhuì ) 《新刻漏铭》并引其文为证。足见其词条丰蔚,有助文章。……唐人词 赋,引用尤多。”此类小说还有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托名班固的 《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 保存古代神话资料:《山海经》虽非大禹或伯益所作,但其记述古代地 理和神话,价值重大,以至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薮。

第三专题文献辨伪与辑佚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

第三专题文献辨伪与辑佚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

近代以来,相当重视学术的科学总结,在 辨伪方面,也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 套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梁启超是近代以 来在文献主要是古书辨伪方面理论建树最 为突出也是公认的这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 学者,他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历代伪书出现 的原因和辨伪的一般原则,在《中国近三 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尤 其是《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中有集中的论 述。
譬如《周礼》职官,名目繁琐,邦畿千里之内,平均起来 不到十里即有一个官,好像学校之内,不到十个学生,即 有一个教员,岂非一件极可笑的事情。后代冗官之多,全 由于此。又如太监制度,在历史上劣迹甚多,但是因为 《周礼》都有太监(寺人),后世人有所藉口,明知其坏, 仍然一代一代的实行。汉代的王葬,宋代的王安石,都是 相信《周礼》,把政治弄得一塌糊涂。从好的方面来说来 便是利用。本来没有那种制度,自欺欺人。结果个人固然 上当,全国政治亦糟到不可收拾了。”以他所举之例,虽 说可能有过分夸大伪书作用之嫌,但是有的书确实在历史 上起过很大的负面作用,如希特勒《我的奋斗》。
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系统讲授辨伪学,其弟子 将笔记整理后以《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出版,迄今仍是这 一领域具有很高价值的学术专著。书中一开始就说:“书 籍有假,各国所同,不只中国为然。文化发达愈久,好古 的心事愈强,代远年湮,自然有许多后人伪造古书以应当 时的需要,这也许是人类的通性,免不了的。不过中国人 造伪的本事特别大而且发现得特别早,无论哪门学问都有 许多伪书,史学有史学的伪书,佛学有佛学的伪书,文学 有文学的伪书,到处都可以遇见。” 由于伪书的普遍存 在,所以辨析伪书,成为学者们重视的学问。梁启超在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旧学, 十有九是书本上学问,而中国伪书又极多,所以辨伪书为 整理旧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何辨别虚假资料PPT课件

如何辨别虚假资料PPT课件
规格为椭圆形,横径为4.5CM, 竖径为3.0CM
二、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2.公章--核实要点
看字体
看颜色
核实 要点
看形状
看方位
看角度
二、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2.公章--鉴别方法
1.看字体
公司的印章,包括公章、合同章、财务章、法人章,都必须在公安局指定的刻印社制作,国家对公章 的字体也有标准的要求,对于境内一般的公司企业最常见的是宋体或者仿宋体,虽然不是绝对的,但 是假如使用了其他字体,请保持怀疑的态度,提高警惕。
如何辨别虚假资料
目录
资料鉴别的重要性
01
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02
其他类资料说明
03
课程回顾与总结
04
Part
01
资料鉴别的重要性
一、资料鉴别的重要性
1.重要性
防患于未然、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
种可能性,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重 要 性
一、资料鉴别的重要性
2.鉴别要求
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
课程回顾与总结
二、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1.身份证--鉴别方法
长城 图标
❖ 观察“长城”图案,该图案在证件正面的左上角。 ❖ 查看定向光变色“长城”图案。自然光条件下,垂直观察看不到图案;当垂直于光源旋
转图案观察时,图案反射光颜色依次为橘红色、绿色、紫色。(如图)
二、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1.身份证--鉴别方法
CHINA
07
看印章
核实要 点
04
看防伪底页
05 06
看缩略文字
看内页用纸
二、常用资料真伪鉴别
4.房产证--核实要点
1
看封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的伪书及其出现的原因
• 伪书一般是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 古代典籍文献。
• 我国的古籍,“经、史、子、集”四部之中都出 现过不少伪书。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篇》: “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办。”比较起来,以 “子部”为最多。
•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曾作过详细分析:“凡四部 书之伪者,子为盛,经次之,史又次之,集差寡。 凡经之伪,《易》为盛,纬候次之;凡史之伪, 杂传记为盛,琐说次之;凡子之伪,道为盛,兵 及诸家次之,凡集,全伪者寡,而单篇别什借名 窜匿甚众。”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 北宋魏泰假冒梅尧臣之名撰《碧云騢》,指骂当 朝官吏,以引起公愤。
• 道佛争胜之伪书《老子化胡经》。
(五)好事妄为
• 历代好事之徒,摭拾古事古言,敷衍编造,制作伪书的 例子也很多。
• 如《神异经》、《十洲记》皆题作东方朔撰。 • 《汉书》东方朔本传赞曰:“朔之诙谐,逢占射复,其
事肤浅,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 怪语附著之朔”。 • 元代有人附会《孟子》“晋之乘,楚之桃杌”一语,造 出《晋史乘》、《楚桃杌》两部伪书,论者疑为元人吾 邱衍所作。 • 明人丰坊善于写篆书,他伪造《子贡诗说》、《申培诗 说》就有逞才的意图。 • 明代造伪风气最盛,为害也最广,不可不辨。
(一)托古传书
• 崇古贱今的积习,是古人作伪的一大心理基础。 • 《淮南子·修务篇》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
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 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 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指明为托古作伪的,就 有数十例。 • “诸子略”农家有《神农》二十篇,注云:“六国时, 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
• 辨伪,包括对古籍名称、作者、年代真伪的考订, 也包括对古籍内容、史实、学说真伪的考辨。前 者主要是辨别伪书,属于狭义的辨伪学;后者主 要是辨别伪说,涉及学术思想史研究的范围(比 如经学史上今古文之争、伪造经说的鉴别), 属 于广义的辨伪学。
• 辨伪书和辨伪说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只是在具体 问题上,各有侧重而已。
(六)逃禁避嫌
•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书不能以真正作者之名流传, 不得不改题作者。
• 《梦溪笔பைடு நூலகம்》卷十六:“和鲁公凝,有艳词一编, 名《香奁集》。凝后贵,乃嫁其名于韩偓。今世传 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二、考辨伪书的方法
• 所谓辨伪,是指将古代文献中有伪的图书文献或 某部图书文献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揭示出来,考 辨古籍的真伪,这是文献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 是古籍整理、史料鉴别的一项基础工作。
• 辨伪的历史,源远流长,刘向刘歆父 子校书,已经做了必要的辨伪工作。后来 柳宗元、欧阳修、朱熹、宋濂等继续将辨 伪推向深入。而把前人关于辨伪的知识, 归纳成比较系统的方法,却是较晚的事情。 明胡应麟提出辨伪“八法”,可看作古代 辨伪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 明代胡应麟《四部正讹》一书中提出考辨伪书的方 法有八种:
• 一、覈(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 二、覈之群志以观其绪; • 三、覈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 四、覈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 五、覈之文以观其体; • 六、覈之事以观其时; • 七、覈之撰者以观其托; • 八、覈之传者以观其人。 • 从目录学角度考辨伪书,是胡应麟辨伪方法的显著
特色。
• 第一,西汉以前的书,可从《七略》、《汉书艺文 志》中查找是否著录;
(三)弋名牟利
• 更多的伪书,作伪动机是为了猎取名利。 • 隋文帝时,牛弘建议下诏求书,“兼发购赏,则
异典必臻”,文帝从其议,下诏:献书一卷,赉 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因而民间异书, 往往间出。当时征书颇热,便有人趁机造伪。 《北史·刘炫传》说:“时牛弘奏购求天下遗逸 之书。炫遂伪造书百余卷,题为《连山易》、 《鲁史记》等,录上送官,取赏而去。”
• 唐宋以后,文人造伪之事,还时有发生。明清以 来,书贾造伪射利,更是习见不鲜。
(四)相攻争胜
• 文人相轻,一些名望地位相似的文人,为了学术上的 不同见解,往往相攻如仇雠。有时不惜伪造一些书籍, 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
• 汉、魏之际,王肃与郑玄是一时经师,王肃年辈较郑 玄为晚。两汉经学,至郑玄合今、古文而集大成,王 肃为与郑玄争胜,作《圣证论》讥短郑玄,并伪撰孔 安国《尚书传》、《论语注》、《孝经注》以及《孔 子家语》、《孔丛子》以佐其说。
• 第二,西汉以后的古书,可以从正史的《艺文志》 或《经籍志》以及各类私家藏书志中,查验有无记 载;
• 第三,看当代著作中有无称引此书的地方; • 第四,看后代著作中有无关于此书的论述; • 第五,书中的文体如何,是否与当时的文体相符;
第六,检验书中所述事实与它的时代是否符合;
• 第七,查考作者,看是否出于假托; • 第八,考查传授者,以及此书的流传过程。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总结前人 辨伪的经验,提出十二条辨伪公例;在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中,也谈了一 些辨伪方法,举例更为具体。综合来看, 可谓后出转精。
•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 ”存《孔子家语》二十七 卷,但早已散佚。唐初诸儒已认定王肃所传《家语》 是伪书,清孙志祖撰《家语疏证》,作了详细辨证, 直指王肃伪造。但近年来郭店楚简有类似家语的材料 出土,此一公案,似还有重考之必要。)
• 古人不仅在学术争论中造作伪书,为自己的见解 张目,在政治斗争中,党同伐异,势如水火,伪 造书籍,诬蔑对方,更是常有之事。唐代牛、李 之争中,李德裕的门人就曾伪撰《周秦行记》一 书,题作牛僧孺撰,藉以攻牛。
• 在我国历史上,托名假作的伪书出现的时间比 较早。胡应麟曾说:“赝书之昉,昉于西京乎, 六籍既焚,众言淆乱,悬疣附赘,假托实 繁……然率弗传于世,世故莫得名之。唐、宋 以还,赝书代作,作者日传。”(《四部正 讹·引》)
• 我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造伪和辨伪是与文 献的成书和流传大致相终始的,因此伪书开始 出现的上限, 应该还可以从西汉上溯至春秋、 战国时期,不过先秦的伪书大都未流传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