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困境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存在诸多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薄弱,法制教育内容滞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冲击传统教育模式。
为改进现状,应加强师资培训与专业建设,更新法律法规教育内容,建立学生参与制度,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并完善教育评估机制。
通过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完善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存在问题、改进思路、薄弱性、师资队伍、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法律法规、学生参与制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评估、改革与创新、思想道德素质、法制观念、高素质人才、贡献。
1. 引言1.1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需要关注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的建设。
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在法治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法制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法律知识,更需要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无可忽视,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1.2 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改进。
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性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等原因,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法制教育内容滞后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与完善,但高校法制教育内容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影响教育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伦理困境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伦理困境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基于信息全球、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面临冲突与融合的时代之惑;社会主流价值、学生个体价值与其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互冲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如何证成自身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伦理之困。
文章试图从伦理学角度探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伦理困境。
标签:新时代;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伦理困境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宣扬社会主流价值信仰和培育学生个人价值的双重使命。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既理解和努力遵循社会的价值规范和信仰体系,又使自我在伦理方面不断朝向高层次迈进和完善,从而实现基于社会主流价值、所在共同体(主义)政治发展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和谐。
但在价值多元、个人价值取向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在多元价值、相对主义伦理和普世伦理相互攻讦的哲学伦理学背景下,多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价值与学生个体价值三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以及各自的合理性、道德性追问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伦理困境。
一、理论层面面临普世伦理、多元价值的冲击普世主义伦理学家们企图表明存在纯粹普遍的道德理智这一制高点来思索和裁定道德命题,形成普遍抽象的道德规则,从而保证道德个体不断有能力从所身处的特殊性判断中退一步,回到普遍性伦理所裁定的道德规则中,以确保道德判断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从而获得道德领域的秩序与安全感。
这样的伦理反思模式,在西方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至今日,伦理学界并不能毫无争议的确证纯粹道德理智之下普遍被接受的道德规则,更未得到普遍道德规则所带来的秩序和安全感,仍然生活在道德的无序和破碎之中。
依托普世伦理的哲学主张,自二战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宣扬代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试图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挟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征服,是对于建基于我国历史和文化之上的伦理价值体系的攻讦和挟制。
论“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论“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大思政教育方兴未艾在当今社会,大思政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思政教育的概念和实践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大思政教育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当前,在大思政教育的推动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思政教育倡导全面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
随着大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和推进,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前景。
1.2 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政教育在“大思政”视域下面临诸多困境。
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新颖性和实效性,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现行的思政教育往往与学生的思想认知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的短缺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困境,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社会需求与思政教育脱节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高校思政教育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无法有效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难以量化和评估,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困境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2. 正文2.1 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单一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单一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时,往往采用框架化、死板化的教学内容,内容呈现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这些困境制约着教育效果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困境,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一)协同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等协同主体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现实中,这些主体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
学校作为主要教育阵地,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导致教育工作无法形成合力。
家庭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关注不够,缺乏与学校的主动沟通,难以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方面,各类资源未能充分整合,与学校、家庭的协同配合不够默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实践基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普通高校则资源匮乏,教育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不均衡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也削弱了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效果。
(三)协同育人机制的制度保障不完善虽然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但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导致协同主体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不清晰,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性和约束性。
同时,对于协同育人的效果评估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无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协同育人工作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四)教育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
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仍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思政课的困境与对策
思政课的困境与对策
思政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现实中,思政课却面临诸多困境。
首先,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思政课的内容。
其次,思政课教材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脱离,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思政课程设置单一,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考水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引入更多的新颖教学手段和工具。
其次,优化思政课教材,引入更多的生动案例和实际问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最后,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实践实习,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思考能力。
总之,思政课的困境是存在的,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让思政课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 1 -。
浅谈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和对策
浅谈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和对策摘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心理健康辅导。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同时也从另外一个方向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困境和对策引言:心理学知识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掌握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辅导员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因心理问题产生的错误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考虑到平日里繁忙而又琐碎的工作,无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系统的灌输给学生。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管理,对辅导员的教育工作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自我需求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其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无意识的不同需求,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求,包括:物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而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求,称为高级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每个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求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由此可见,要想通过心理分析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就要从学生内在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的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具有针对性设计管理模式、构建管理体系。
二、价值观在社会影响下的挣扎与妥协(一)从众心理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通过改变个人的观点,在意见和行为上保持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致的现象。
195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被测试者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五位成员,要求对两张卡片上的直线进行长短比较,并大声的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
论“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论“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障。
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群体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思维开阔、见识广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认同感有所下降。
一些学校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存在割裂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这些困境和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内容结束】.1.2 问题现状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些学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低、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一些思政教育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境,亟需寻找有效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1.3 引出研究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种种困境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
引出研究即是要引领读者关注这一议题,认识到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讨论,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和对策思考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和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多元化的背景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之一。
背景介绍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道德规范面临着被冲击和重新定义的压力,而大学生在不同背景下所接受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碰撞的趋势。
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使得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如何有效地应对多元化背景下的挑战,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挑战意义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元化背景带来的挑战意味着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和冲突。
随着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大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和困惑,导致价值观念的混淆和摇摆。
信息爆炸加剧了道德观念的多元化。
大学生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冲击和诱惑,很容易受到道德观念的干扰和扭曲,影响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滞后于时代需求,无法满足大学生多元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也是一大挑战。
社会的风气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果社会环境不健康,就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加强对这些挑战的认识和理解,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
1.3 对策必要性在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2024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2024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解决途径引言在当前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分析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高职学生思政现状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
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这也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教育内容与现实的脱节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
因此,思政教育应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方法的陈旧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往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师资队伍的不足高职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思政教育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解决途径的探索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途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思政教育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增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不少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困境和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困境1. 教育方式单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讲授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教师缺乏足够的政治理论素养,也不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很难在工作中做到全面的研究和有效的指导。
3. 学生反应冷淡当今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比较注重实际效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学生的总体感受往往不是很好。
许多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新鲜感,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益处和提高。
二、针对困境提出解决办法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了适应当今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注重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和实际意义。
可以采用思政教育中的游戏式教育、辩论式教育、互助式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工作的互动性和效益。
2. 培养思政教育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需要更加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学历、职称等硬性条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现实教育动态,以更好地适应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3. 强化学生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贡献。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个人利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合理构建成功的人生规划,让他们在长期努力中获得实用的收获和提高。
三、结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不小的困境和挑战,但是如果能够尝试和创新,应该能够克服困难、化解问题,实现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众化选择
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众化选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在于学生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以及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复杂化的现象。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适合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对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重复应用,若不注意让学生真正接受和爱上思政教育,可能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做出一些必要调整和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也与日俱增,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思政教育,高校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分众化的思政教育模式,以合适的思政教育载体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1.课程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社会责任和民主意识等,要让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通过建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程,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现状及其成长特点的思想课教育,探索思政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
2.活动式以活动的形式,通过组织辩论、演讲比赛、主题论坛、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铺设思政教育的路,创造出学风优良、氛围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3.导师制度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改革和完善导师制度,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体系。
在导师制度中,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贴心的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对于自身成长的作用。
4.网络化网络化思政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最为流行的思政教育方式之一,在电脑、手机和平板等电子设备的领域中,借助先进的技术和互联网的力量,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到思政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众化选择,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更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手段,让思政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传授思政教育的方法论和思想精华,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能够积极的反映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实现思想上的自我解放。
结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众化选择,让思政教育贴合不同群体的学生,得到良好的推广和实践。
高校思政教育困境与改进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困境与改进策略高校思政教育困境与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
然而,实际上,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也存在着许多的困境和问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呢?下面,我们将从困境与改进策略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1.缺乏针对性:一些高校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活动,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思想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师思政素质不高:现实中,很多高校思政教师还存在着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3.思政教育走形式化:有些高校的思政教育虽然开展了一定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却只是形式上的内容,没有真正入心入脑地影响到了学生。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策略1.教师思政素质的提高:高校应当注重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执教能力,进而提高思政课的质量。
2.加强思政教育针对性:高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诉求,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思政教育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3.思政教育学科建设:高校应当注重对思政教育的学科建设,提高思政教育学科实用价值,着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针对现代社会发展和前沿领域研究的应用研究,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4.思政教育内容创新:高校应当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加强思政课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挖掘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有责任感、情感关怀、富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和正确担当的核心教育,是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
当前,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拥抱梦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自强不息已成为我国高校的现实课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整合资源与智慧,才能真正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一、本文概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一文旨在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文章首先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其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境,如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评估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包括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等。
本文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高校普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推动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
同时,随着教师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一些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思政元素难以真正融入课程中。
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些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
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
2023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CATALOGUE目录•引言•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分析•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解决策略•实际案例分析•结论和建议01引言道德困境是指在不同道德准则之间难以抉择的矛盾情境。
道德困境的概念高校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道德困境,如学术不端、网络道德、人际关系等问题。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特点主题简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生面临的道德困境日益增多,部分学生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意义研究高校生的道德困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影响因素、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和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解决策略。
目的研究目的和方法VS02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道德困境的定义定义道德困境是指个体在道德选择和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和矛盾的情况,这些情况通常涉及到道德价值观、行为后果、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冲突。
特点多准则性、不可公度性、内在冲突性、非确定性。
1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表现形式23例如,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个体可能会面临忠诚和责任的冲突,以及个人欲望和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
恋爱关系中的道德困境例如,在学术研究中,个体可能会面临诚实和创新的矛盾,以及个人成就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冲突。
学术道德困境例如,在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交往时,个体可能会面临公平和偏心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困境03社会问题个体的道德困境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例如学术不端、考场作弊、网络暴力等。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影响01心理压力道德困境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导致焦虑、矛盾和自我怀疑。
02行为失范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可能会出现行为失范的情况,例如撒谎、欺骗、偷盗等不道德行为。
03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分析价值观念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高校生容易受到不同道德观念的影响,产生道德困境。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困境,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1. 实践教学场所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场所有限,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一些高校实践教学场所甚至无法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 实践教学设备落后。
实践教学设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但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设备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这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理论教学课程设置脱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与理论教学相衔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 课程内容单一。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了解。
3. 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评估。
这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得到持续改进。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1. 教学内容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脱节,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方法脱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较大差异。
3. 教学评价脱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评价脱节,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评估。
这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得到持续改进。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走形式,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
思政课实践教学困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课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1. 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实践基地。
这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真实的环境和情境,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难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许多高校在经费投入上存在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难以深入开展。
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1. 实践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停留在参观、调查、讲座等传统形式,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过于简单,缺乏对实践过程、实践成果的全面评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难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三、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1. 实践教学组织不力。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实践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2. 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不到位。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力,存在安全隐患。
3. 实践教学成果转化不足。
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不够,导致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实践教学观念滞后1. 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 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导致实践教学参与度不高。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的困境及对策
“
” 、 , “ , 。 。 , ,
多种方法 和 手段综合运 用 已 取得
“ ” ,
但 要从 根 本 改变这种 思 辨式 的教
, , 。
学 只 有 在进行 内容改革 的 同 时 在 教 学 方式 上 采 用 新 的模式 即 走 出课 堂 走进 生 活 再走 回教 室
, , , ,
”
, , ,
主旋律 ; 在教 师 和德 育工 作 队伍建设 上接照 党和政府及 法 律 的 有 关规定 切 实抓好
,
。
这样 高校思
,
想教 育就会再度辉煌
。
在社 会主义 市场 经济条件下 我 国 教育 正在经历
着 舀 场 巨 大 的 变革 虽然取得 了 一定 的 成绩 但 仍面
, ,
,
养
。
在 教育过程 中 以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 设过程 中那
。 , 、 。 , , , ,
。
,
,
早 已 被证 明不利于发挥学 生 的主体作用 因 而 已 为大 多数 的学科所 扬弃 了 而思想道德教 育还是 以 采用 这种 方式 为主
。 , ,
这样 教 师很难 在这种 方式束 缚 下 找
。 ,
到若 干好方法来 调 动学生学 习 的积极性 了 多数 的 教 师 只 能在课堂上演绎一个个人生 的 哲理 而任何脱离
了 很好 的 效果
, 。 。
贿等许多腐 败现象 这种情 况 特别 不利 于 学生 思想 品 德修养 市场经 济带来经济繁荣 思想活跃 也使社会 风 气有所 下降 但是 团 结友爱 乐 于 助 人 的好人好 事 同样层 出不穷 以 孔繁森 为 代表 的一 大批优 秀 党 员 干 部是 我 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的极好素材 高校思想道 德教育就是要高扬 时 代主旋律 把 我 们 的 大学 生 培 养 成一颗红心 一身本 领的 四 有 新人 基 于 这种认识
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困境及破解策略
意与日常管理工作的结合。
对于刚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所退化,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感到不适应,因此,要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社团活动、宿舍管理之中,形成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相融合、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建立家校联合教育机制。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借助社会力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
家校联合机制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促进方式,是构建高校“大思政”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建立家校联合机制,争取得到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教师思想教育的业务水平。
进入新时代,世界形势、国内情况、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能力水平,为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者需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旨归,对学生的人格、权利以及自由等给予尊重,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分析学生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与价值观。
与此同时,要注重与国家、社会的联系,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方向,实现思想教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关键环节,因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很难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的,更很难学好习,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基础性和必要性教育,甚至可以说,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或首要的位置。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大学知识教育的基础,因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到知识教育的发展,而且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离开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既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挑战,说有好处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他们懂得东西越来越多,更明白应该做什么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有利于开展并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而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是因为大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某些大学生自觉性差,自控力不好,对学校教育有抵触心理,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
1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表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既是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说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困难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长时期实行的应试教育,尤其是过分关注升学率,使学生更多变成了考试机器,上大学后的宽松式管理,使很多学生失去自我,不知所措,所以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优秀的大学生,能够成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就必须先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即便是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是越来越响,可并不没有从行动上进行素质教育,而是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剧烈程度,看看高中及以下学生的作业负担,看看高中老师的辛苦,尤其是主课老师的辛苦程度,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教育重心依然在知识学习上,而忽略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这给以后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最终又反过来制约着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从长远来讲,学校教育关系着学生,而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体来讲,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大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耐性大大下降“‘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指‘上课、复习、考试’等应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是广义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利用各种学习途径(如图书馆、网络、学术报告)开拓视野等等。
”[1]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的确会让自己进步很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甚至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新世纪人才。
但是,实际情况却很不乐观,对于学习,很多大学生多多少少都是有抵触的,再加上就业负担越来越重,不少大学生都觉得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作者简介:常佩艳(1972-),女,陕西米脂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延安大学能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困境分析Analysis of Dilemma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常佩艳CHANG Pei-yan(延安大学能源学院,延安716000)(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China )摘要: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其它方面的知识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耐性大大下降;二是学生对于所使用的书本不能有正确认识,不会读书;三是课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偏差;四是课堂秩序与课外学习也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s the basis and key of the knowledge education,it relates other knowledge education.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plight of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First,students reduce learning initiative,and their patience is declined significantly;Second,students can not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book;Third,It has deviation between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Last but not least,classroom order and extracurricular learning is becoming a prominent issue.For these dilemmas,society,schools,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clearly aware of their responsibility to do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better higher education,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growth and progress.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困境;老师;分析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predicament ;teache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63-02·263·价值工程用,与其学习也找不到好工作,还不如不学习,毕竟学习与玩相比,还是玩更能让自己觉得舒服和快乐。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良的风气在学生当中蔓延很快。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严抓、狠抓和抓好。
现在对于很多事情,不少大学生更多是出于一种应付,而很难认真去做。
同时,对于知识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的耐性也不够,尤其是没有坐冷板的精神,对于学习,更多倾向于临时突击,为考试而学习。
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不少学生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1.2学生对于所使用的书本不能正确看待,不能厘清知识学习和书本学习的关系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对于书本知识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能盲目全信书本,也不能完全脱离书本,因为对于书本知识的怀疑也是建立在多看多学的基础之上的。
目前,大学无论是什么学科,都会有各种不同版本的书,其写作风格也迥异不同,再加上不同学者对于同样的问题都会有各自的学术观点,这让不少学生难以理解,因为他们更多习惯了基础教育的一言堂观点,没有很好的辨别与分析能力,在面对玲琅满目的书籍和众说纷纭的观点时,不知如何取舍与认识。
大学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既不能盲目相信任何学者的观点,也不能无理由否定一些有道理的观点。
但是要做到这些,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自己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成为一名合格或者是优秀的大学生。
1.3课堂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与学存在脱节问题“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经过选择的‘使用与满足’的过程。
”[2]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没有走完善,或者这个过程存在严重的问题,则会使大学教学面临脱节问题。
大学教学的脱节问题,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少学生把学知识全部寄托在课堂教学上,这是学生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老师上课不认真,讲到的知识非常少,甚至是闲聊,有些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代替上课,看似可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实际上结果是只有热闹,而学不到东西。
奇怪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甚至是喜欢老师闲聊,而不喜欢上课,学知识。
由此也可以看出,浮躁的社会环境也在冲击着高校,影响着学生,同时更说明我们很多多学生现在连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都搞不清清楚,迷失了自我。
对于老师而言,如果在课堂上讲授内容太多,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难以接受,不能理解所讲授的知识;二是老师没有那么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容讲得太细难以将知识点全部讲完;三是扩展内容的选择难以把握,不扩展讲授内容,会让学生觉得照本宣科,如果扩展太多,学生又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觉得发的书是没有用的。
因此,高校课堂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同时这也反映出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而且任重道远。
1.4课堂秩序与课外学习也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课堂秩序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对于上课,远不像基础教育那样严格,上课说话、逃课也经常是在所难免。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不进行课堂管理,那么各种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就会蔓延开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3]如果课堂教学无法进行,那自然无法从实质上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进步。
对于课堂管理,老师如果过于严厉,则会导致不少学生抵触老师,影响师生关系。
现在经常会发现,学生评价比较好的老师,反而是不认真的老师,而认真的老师反而不受学生欢迎,老师的好学生不领情,反而觉得老师多管闲事。
对于课外学习,问题就更加严重,大学学习主要在课堂外,因为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大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如果自己不主动学习,这些能力就无法培养,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给自己学,而不是给别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