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针灸汇编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单穴治病要方全解,干货收藏!

中医穴位:单穴治病要方全解,干货收藏!

中医穴位:单穴治病要方全解,干货收藏!1、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手臂红肿,头痛,眩晕,咽喉炎,齿龈炎手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手法:揉按1-2分钟。

(60-70/分)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主治:心动过缓。

手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主治:失眠症。

手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手法:揉按36次。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手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肩周炎,肾虚,哮喘,穴位,中医,养生,健康,便秘主治:头顶痛。

手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手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手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手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主治:高血压。

单穴针灸

单穴针灸

单穴针灸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20、失语穴:人中。

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

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

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2寸,泻法。

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

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

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

董氏单穴疗法

董氏单穴疗法
5.手脚天.人.地下三皇;治肾.阴陵泉下一寸.手尺骨鹰嘴向下有一筋陷处,接近心门穴
水金穴;治疗肺不肃降.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
驷马三穴;治疗肺病.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
天黄明黄其黄;治疗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
通关通山通天;治心脏病.心脏性风湿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肿。
56.脐痛;肩中
57.风湿性关节炎;三金穴放血.双內关
58.双足发凉怕冷;下三皇 加肾关( 双侧)
59.眼瞼有异物;上三黃
60.肾绞痛;下白、足三里、人皇
61.侧膝关节痛;内关.大白
62.头晕;左明黄,右通关
63.前头痛;火菊穴
64.富贵手;木穴,尺泽或制污放血
65.退烧;门金穴
9.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
10.舌緊或舌僵;玉火及鼻翼穴
11.唇痛、白口症:上 、下唇
12.牙關過緊;火硬穴,湧泉穴,上瘤穴,及後兩穴中間的一穴.一共四穴
六.咽喉疾病
1.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 、足五金;外三关
7.类风湿;一重穴外踝骨尖直上三寸
8.冠心病;灵骨大白和心常穴
9.腰背紧.右肩颈痛;正筋
10.手慢性皮肤病;木穴
11.牙痛;1.大叉穴2.侧三里、侧下三里、灵骨穴
12.大腿疼痛;手解穴
13.皮肤病、止瘙痒.过敏;驷马穴
14.严重皮疹,瘙痒难忍;木穴及制污穴刺血
15.子宫肌瘤;1.外三关穴.妇科穴.通肾穴.通天穴。2.还巢穴.姐妹三穴3.重子.重仙.还巢。4.内踝到三阴交的青筋上放血
102.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內側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完整版)80个针灸最常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常用的取穴体表标志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第7颈椎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显著突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界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规律下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规律列表,每一条经脉的功能和它的气血阴阳以及循行、脏腑等都是密切相关联的,这个表可以和具体的穴位功能来对应着比较和记忆,这样效果最好。

后面分经脉介绍穴位时还会再有所提及。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规律同样也是笔试的考试内容。

附录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腧穴的主治是第三站的一种主要题型,而这部分的背诵难度最大,所以有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

董氏针灸一病一穴奇穴60个配方大全一病一穴,穴准病退1、救命穴——人中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痴呆穴——老人穴96、静脉曲张穴——太渊97、黄褐斑穴——天容98、耳炎穴——前谷99、中暑穴——十宣、人中100、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中排寒方:手三火、四花、火主、火硬升阳方:手三火、脚三火、上三黄、下三皇、通胃、通背、通肾、三顶、灵骨、大白调气血,补阳气,手脚冰冷症神奇组合方:手解、手千金、手五金止血:六完、水曲、制污、止诞退烧:灵骨、大白、重魁、重子、重仙、木穴、四花,大椎刺血头部病手六白主治一切脑病,三顶、头晕眼花特效穴处方:手六、三顶、火连、火菊、火散、三重中风急救:木斗、木留、火菊、火连、火散、手六、肩六、三顶白发:手六、三顶、下三皇左右轮流扎20次,效果不错掉脱发:肩六、手六、腕顺、三其、三神、镇静、三重、四花、肾关、火主、火硬 15次长出头发头晕、头痛、头胀、头昏目眩、梅尔尼氏症:手六白、三顶、火菊、火连、火散、木斗、木留失眠症:通山、通关、通天、心灵、五花(可以艾灸)下三皇、镇静、肝郁加肝灵或上三皇帕金森综合症:肩六、三顶、足三火,三重、三会、镇静、火主、火硬、木斗、木留抑郁症:心灵、肝灵、上三黄、火串、火陵、火山、木斗、木留对侧取穴面瘫、甲状腺肿大: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四花、三重癫痫病:肾关、土昌、心灵、肝灵、火陵、火串、火山、上三黄、木斗、木留颈椎病颈椎压迫引起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双手发麻胀痛处方1:腕顺、火串、火陵、火山、二角明、正筋、正宗、正士对侧取穴处方2:火串、火陵、火山、腕顺、上三皇调颈椎,胸椎,腰椎颈椎被扳错位倒地:手解、膻中如抢救不及时,5分钟后会变成植物人颈项筋扭伤:对侧七虎穴、同侧火串、火陵、火山配合导引行气针法,立效。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针灸穴位表格-整理

经脉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趾间1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病(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2妇科经带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3阴中痛,疝气4泌尿系统(遗尿,癃闭,五淋) 5胸胁满痛足厥阴肝经1肝经风热病(中风,癫狂痫,小儿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督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任脉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奇穴。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
人迎
咽喉肿痛、高血压、瘰疠、饮食难下,胸满气喘、头痛
直刺0.3~0.8寸,避开颈动脉
【定位】颈部喉结旁1.5寸,颈总动脉之后【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动脉三角
水突
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瘰疠,瘿瘤、呃逆
直刺0.3~0.8寸
【定位】人迎与气舍联机的中点【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定位】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解剖】同天府
尺泽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掣痛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定位】肘横纹中,肱2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肺经合穴
孔最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咳血肘臂掣痛、\痔疾
直刺0.5~1寸
气舍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喘息、瘿气、瘰疠,呃逆
直刺0.3~0.5寸,深部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定位】锁骨内侧端上缘,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骨舌骨肌-颈动脉鞘
缺盆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瘰疠、缺盆中痛
直刺或斜刺0.3~0.5寸,孕妇禁针
【定位】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神经
乳根
乳痈、乳汁少、胸痛、咳嗽、呃逆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不容
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直刺0.5~0.8寸,过饱或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定位】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及腹直肌-第7肋间结构-腹横肌
针灸四百余穴位功效用针及定位大全(表格)

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头痛)针灸科樊莉针灸中的单穴疗法简单易行,应用得当,往往也可收到出其不意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针灸治疗头痛效果好,古代文献记载很多,早在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用针灸治疗本证的记载,其中单穴治疗本病也有很多记载,现简单讲述如下:一、方法:1.刺络放血:《素问》认为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足太阳希中出血”;《循经考穴编·督脉经》:“囟会:若真头痛,宜棱针于此穴出血。

”《针灸集成》卷一:“太阳二穴:治头风及偏头痛,针出血。

”2.艾灸:《扁鹊心书》治疗头痛强调用灸中脘、灸关元等补阳之法,《外台秘要》卷一百:“小儿食晦,头痛及五心热者,灸噫嘻二穴各一壮。

”《普济本事方》卷二:“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宜玉真圆……更灸关元穴百壮。

”《针灸大成·胜玉歌》:“头风头痛灸风池。

”《医心方》卷八:“《葛氏方》治足忽得痹病,腓胫暴大如吹,头痛寒热,筋急。

不即治之,至老不愈。

方:随病痛所在左右足,对内踝直下白肉际,灸三壮即愈。

后发,更灸故处。

”《干金翼方》卷二十八:“头痛瘾疹,灸天窗七壮。

”《类经图翼》七卷:“风门:伤风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可灸十四壮。

” “囟会:神农经云,治头风疼痛,可灸三壮。

”《针灸聚英》卷一下:“东垣曰,先师洁古病苦头痛,发时两颊青黄,眩晕,目不欲开,懒言,身体沉重,冗冗欲吐,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灸侠溪,服局方玉壶丸愈。

”《针灸资生经》卷—:“脑虚冷,脑衄,风寒入脑,久远头疼等,亦宜灸囟会,予年逾壮,莅寒夜观书,每觉脑冷,饮酒过量,脑亦疼甚,后因灸此穴而愈。

”卷六:“头痛,筋挛骨重,少气,哕噫满,时惊,不嗜卧,咳嗽烦冤,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由肾气不足而内著,其气逆而上行,谓之肾厥,宜灸关元百壮,服玉真元(指)。

”3.外敷:《肘后备急方》卷三:“日华子云,治头痛,水调决明子,贴太阳穴。

”《针灸资生经》卷六:“苦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此由风寒留于脑髓、髓以脑为主,脑逆故头痛,齿亦痛,宜白附子散,灸曲鬓七壮,左痛灸左,右痛灸右。

一针一穴疗法(中医必备)

一针一穴疗法(中医必备)

一针一穴疗法(中医必备)如果眉棱骨痛:昆仑,这是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主要治疗风寒或风热外袭所致的眉棱骨痛。

一侧痛取同侧,两侧都痛取双侧,先用拇指按压昆仑穴,同时让患者反复用力睁眼闭眼皱眉以活动疼痛处,按压约30—60秒钟,若疼痛减轻,再行针刺,用提捻转泻法,同时让患者继续活动眉部疼痛处,留针30分钟。

一般针后即能缓解。

若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属胃热上攻,起针后再针解溪。

对于麦粒肿: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二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1次即可治愈,最多不超过3次。

一是肩胛区反应点。

反应点是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高起于皮肤,小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

用三棱针点刺或者挑刺出血,再用手挤捏点刺部位使出血,出血原则是“血变而止”即点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二是足中趾趾腹,一般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血变而止。

最好是大趾和次趾一起点刺。

牙痛:一般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两大类,火牙痛又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三种,虫牙痛即龋齿牙痛。

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就清胃,牙齿松动而痛多属虚火应滋肾。

从经络学看,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所以下牙痛取大肠经穴位,上牙痛多取胃经穴位。

1 是翳风治疗风火牙痛。

特点是遇风发作加重,遇冷减轻痛,受热加重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尖周炎初期。

2 是内庭治疗胃火牙痛。

特点是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此穴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若胃火较甚,可加刺下关、颊车等穴。

3 是太溪治疗虚火牙痛。

特点是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或过性生活后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

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但年轻人患虚火牙痛者也时有所见。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

常用针灸穴位80个常用针灸穴位1. 尺泽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 孔最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3. 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 鱼际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针灸单穴治病(一病一穴,针灸刺血治疗)

针灸单穴治病(一病一穴,针灸刺血治疗)

针灸单穴治病(一病一穴,针灸刺血治疗)1、内迎香【取法】鼻孔内上部外侧之鼻粘膜上。

【主治】(1)扁桃体炎(2)咽炎【机理】内迎香位于鼻内,肺开窍于鼻,胃经起于鼻,大肠经挟鼻孔,三经均与咽喉关系密切,取本穴放血,可清泻肺与手足阳明之热、消肿止痛。

【刺灸法】竹针刺放血。

此法来源于一老中医家传秘方。

笔者运用内迎香放血治疗各种急、慢性扁桃腺炎和急、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的效果。

急性发作者,一般针刺1—2次即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特别是对慢性扁桃腺炎及慢性咽炎,属痰热火毒瘀阻,久治迁延不愈者,针刺3—5次后,大都可痊愈,且一般不再复发。

操作:取一支2cm×0.3cm之竹签,将一端削成三棱针样尖端,制成竹针,常规消毒后备用。

从竹针尖端起,向下量取相当患者中指1同身寸长,做一标记。

针刺时,令患者坐位,背及头的后枕部靠于墙上,以免针刺时移动位置。

将竹针尖端向上,伸入患者鼻孔中1同身寸深,使针尖一端紧贴于鼻孔外侧之粘膜上,针尖所到之处即是穴位。

医者左手持针,用右手拇指弹击针柄,针尖迅速刺破鼻粘膜使之出血,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不同,出血在数滴或数10滴后自止。

如出血过多,以消毒棉球塞入鼻孔压迫止血。

咽部一侧患病,只针患侧鼻孔即可,咽部两侧患病两鼻孔都针,3日针l次,一般不超过5次。

2、金津、玉液【取法】伸舌,当舌下系带两侧静脉上。

【主治】(1)急性胃炎呕吐(2)舌肿胀(3)急腹痛【机理】穴位舌下,故凡瘀血阻于舌窍者刺之有效。

呕吐为胃气不降,舌为心苗,胃之经别属胃散脾,上通于心。

故刺舌又有调理脾胃、和胃降逆之功用。

【刺灸法】放血。

对急性呕吐患者,用金津、玉液放血,1—2次可愈;对重舌肿胀、喉痹失音的患者,用此法大都在1—3次治愈。

操作:患者把舌伸出口腔,术者左手用消毒纱布捏住舌体向外向上翘起,右手持三棱针在舌下正中两侧静脉上点刺出血。

3、安眠穴【取法】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失眠。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失眠,治当辨别虚实,虚证针用补法,实证针用泻法,主取安眠穴,疗效甚捷。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80个常用针灸穴位汇总
2热病3肠胃病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
1脾胃肠腑病
2神志病(心烦失眠,发狂)
3冲脉病(奔豚气)
直刺0.6~1.2寸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
胫骨内侧面后缘
1脾胃虚弱诸证
2妇产科病3泌尿系统病
4心病(心悸、失眠、高血压)
4下肢痿痹
5阴虚诸证
直刺1.0-1.5寸
浅刺0.1寸,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热病2头面五官病
3瘰疬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1便秘
2耳鸣,耳聋3暴喑
4瘰疬5胁肋痛人卫医学考试网
6热病
直刺0.5-1寸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口证(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
(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痛)
2耳聋、目赤
3癫狂
4疟疾
直刺0.5-1.0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
1局部病证(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0寸
遇阻不可强刺
听宫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张口呈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
直刺0.5-1寸
大肠俞
第4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1腰腿痛
2胃肠病证
直刺0.8~1.2寸
次髎
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

单穴治病荟萃

单穴治病荟萃

单穴治病荟萃单穴治病选萃55.咽中、内哑门【取法】张口压舌,沿舌中线直抵咽后壁中。

【主治】⑴假性球麻痹(失语)⑵声嘶失语、失音【刺灸法】l直刺【治疗经验】◎张天文:此法治疗因脑血管病而引起之假性球麻痹,效果良好。

操作:用26-28号3寸毫针,令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其舌根部,暴露咽后壁,用右手持针柄,沿舌线经悬壅垂中直刺咽后壁,轻微捻转,以有痛感或恶心呕吐为宜。

典型病例:王xx,男,71岁。

饮食饮水咳呛,失语4个月。

1989年4月2日晨起,突感右半身活动失灵,同时伴有口喎流涎,声音嘶哑,语言含糊不清,饮食饮水咳呛等症。

脉弦滑,舌苔黄腻,舌质紫暗。

诊断:假性球麻痹。

先予头针加运动治其瘫痪,针毕取26号3寸毫针,用上法直刺咽中穴,捻转30秒,病人有恶心感,继则呕吐痰涎少许,挟带微量血丝,针毕,请患者数1-10个数,当即发音较为清晰。

用本法隔日1次,5次后可缓慢进食,饮水偶呛咳,8次后可缓慢饮水,压其舌根有恶心欲吐感。

如法共12次,基本痊愈。

◎詹永康:内哑门为经外奇穴,诸针灸专著少有记载。

笔者蒙长沙已故名针灸家黄伟之传授,用此穴治疗失语每收奇效。

对风痰痹阻或气机不畅引起者,往往1针而愈。

对肾阴亏竭或肺气不足引起者不适宜。

操作:令患者张大其口,术者左手用压舌板按住舌根,右手持3寸长粗针对准该穴直刺1分许,稍加捻转不留针,抽针后微见血点。

典型病例:蒋xx,女,34岁。

患者于4年前患病毒性脑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而遗留左侧偏瘫及失音,百治罔效。

诊视右脉弦滑,左脉沉弦小滑,舌红苔薄黄腻。

先用头针、体针、华陀夹脊针刺加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治疗两个半月,左侧肢体功能渐见恢复,除左五指关节活动尚欠灵活外,其余均己恢复正常,能做一般家务事,但失音始终无任何好转。

乃停用其他治疗,单针内哑门一穴,每天针刺1次。

第l次针后,次晨即可发声。

第2次针后,次晨即可讲话。

第3次针后即能唱歌,连针3次而愈。

6.上廉泉【取法】在颌下正中1寸,舌骨与下颌之间凹陷处。

针灸单穴治疗各种疼痛(附:黄褐斑针灸疗法)

针灸单穴治疗各种疼痛(附:黄褐斑针灸疗法)

针灸单穴治疗各种疼痛(附:黄褐斑针灸疗法)1.腕痛太溪肘阴陵手腕痛,针刺太溪穴(手腕与脚踝相应)手肘部痛,针刺阴陵泉(肘部与膝部相对应)2.肩刺条口中渚颈肩部疼痛,针刺条口穴颈部疼痛,针刺中渚3.背痛内环腰印上此句涉及两个穴位,内环穴、印上穴。

现在的针灸书上基本上见不到这两个穴位,有说印上穴为印堂穴上一寸,又有说印上穴即是人中穴。

无从考究,故不解释。

若本文阅读者有知者,可留言告知。

4.手麻后溪透劳宫劳宫分内、外劳宫,内外相对。

外劳宫在手背侧,又称落枕穴,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

手掌发麻,针刺后溪穴,朝劳宫穴方向透刺5.颞颌关节手三里颞颌部关节疼痛,针刺手三里穴6.髋求合谷跟大陵虎口,合谷穴髋部疼痛,针刺合谷和大陵穴7.肋间丘墟膝曲池肋部疼痛,针刺丘墟和曲池穴8.踝痛合谷泻无踪踝关节部位疼痛,针刺合谷,上下交叉取穴。

9.头痛前针中脘穴前额头痛,针刺中脘穴10.后寻至阴偏太冲后脑头痛,针刺至阴穴偏头痛,针刺太冲穴11.胃痛中脘胆胆囊胃痛,针刺中脘胆囊部疼痛,针刺胆囊穴12.急腹三里肾精灵腹痛,针刺足三里肾绞痛,针刺精灵穴13.上牙下关下合谷上牙痛,针刺下关穴下牙痛,针刺合谷穴14.咽痛廉泉目光明咽喉部疼痛,针刺廉泉穴眼睛痛,针刺光明穴15.臀针奇穴向腋窝奇穴,一般指经外奇穴,此句不知所指,故不解释。

16.网球肘泻冲阳轻网球肘痛,刺冲阳穴17.痛经十七椎下刺痛经,针刺第五腰椎下18.口疮玉枕不留情口疮,针刺玉枕穴19.乳痛肩井痔支沟乳房痛,针刺肩井穴痔疮痛,针刺支沟穴20.休厥失语刺人中晕厥,针刺人中(老百姓直接掐人中)21.扁桃体炎二商血扁桃体发炎,针刺少商、商阳穴。

少商穴,在前面日志提过,在这不解释。

22.心胸内关加膻中取穴一般健侧刺疾重双痛双穴攻内关穴胸部疼痛,取穴内左右交叉取穴,双侧疼痛取两侧穴。

附文:黄褐斑针灸疗法【治疗】耳穴刺血(一)取穴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最新整理)针灸特定穴一表全

(最新整理)针灸特定穴一表全

鱼际火 二间水 太渊土 三间木 经渠金 阳溪火
内庭 陷谷 解溪
大都 太白 商丘
少府 神门 灵道
前谷 后溪 阳谷
通谷 冉谷 劳宫 液门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昆仑 复溜 间使 支沟
侠溪 行间 足临泣 太冲 阳辅 中封
合穴冬 所入为合(主逆气而泄) 尺泽水 曲池土 足三里 阴陵泉 少海 小海 委中 阴谷 曲泽
类别 功能主治阴井木阳井金 肺经寅 大肠卯 胃经辰 脾经巳 心经午 小肠末 膀胱申 肾经酉 心包戌 三焦亥 胆经子 肝经丑
井穴春 所出为井(主心下满)
少商木 商阳金 厉兑
隐白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关冲 足窍阴 大墩
荣穴夏 所溜为荣(主身热)
俞穴季

所注为俞(主体重节痛)
经穴秋 所行为径(主咳喘寒热)
原穴
三焦肾间原气别使行于诸 经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大溪 大陵
络穴 支而横出别走邻经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钟 内关
募穴
募为经气聚集(俞为转 输)
中府
天枢
中脘 章门
巨阙 关元 中极 京门 檀中
郄穴 气血深集之处急性病 孔最 温溜
其他郄 穴:阴 维八-脉-筑交会穴:阴维--内关 会于胃 阳维--外关
冲脉--公孙 心胸 带脉--临泣
梁丘 地机 阴郄 养老
目眦耳后 阴跷--照海 咽喉肺系 颈肩缝 任脉--列缺 胸膈中
金门 水泉 郄门
阳跷--申脉 颈项肩耳 督脉--后溪 小腹通
八会 穴:气 会檀中
天井 阳池 外关 蠡沟 日月 期门 外丘 中都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

针灸方:( 1 )头痛:阿是、风池、百会、合谷、外关、太阳。( 2 )坐骨 N 痛:阿是、环跳、承扶、阴陵泉、承山。
18 、 人中 善急救
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擅长医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症,如:昏迷,癫狂,痫症,小儿急慢惊风,中暑,癔病,三叉神经痛,其他如挫闪腰痛,晕车晕船等亦有效。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大凡脑病、癫痫所致抽搐为首选穴之一。
针灸方:( 1 )感冒发热:大椎、合谷、内关、曲池。
( 2 )癫 ?B :大椎、身柱、丰隆、合谷、太冲。
16 、 少商 利咽喉
少商属手太阴肺经,主要功效有清热解表,通利咽喉。本穴内可清泄肺热,外可宣散风热为治疗咽喉肿痛之要穴,对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声音嘶哑均有一定疗效。
针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阴交、中极。《针灸大成》载:“中极治血崩漏下”。( 2 )月经不调:三阴交、地机、血海。《百症赋》云:“妇人经事改常,自有地机,血海。”
8 、转胎 至阴 灸
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要穴,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至阴上治头痛,下调胎产。
针灸方:胎位不正兼体虚者艾灸至阴穴同时选配三阴交或足三里穴。
针灸方:( 1 )偏头痛:风池、内关、丰隆、百会。( 2 )颈项强痛:风池、天柱、阳陵泉、悬钟。
4 、面口 地仓 收
地仓属足阳明胃经,乃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有疏风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症,均能治之。
针灸方:颜面神经麻痹取地仓、颊车、合谷、丰隆、风池。
17 、 阿是 蠲酸痛
阿是穴——亦名天应穴。机体有病变,即会在人体某处按压疼痛加剧,或胀或麻明显,某一点即为阿是穴,故又称不定穴。
阿是穴亦痛亦胀之处,亦是经络不通之处,通过按压探寻方有“快然”之所,即通过阿是穴的治疗,调节机体,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龙歌》云“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

65个单穴治验,用好了一针搞定。

65个单穴治验,用好了一针搞定。

65个单穴治验,用好了一针搞定。

单穴治疗急症,突出一个“急”字,突出一证一穴,一穴一证。

突出疗效,一针见效。

《医学指南》曰:“一针中的,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所先。

”对单穴治病一针见效的评价很高。

“一根银针,起死回生,穴位一处,可力拔千金”。

进一步阐述单穴治疗急症的精粹所在。

但并非所有的急症单穴治疗一一神奇,这要根据病情而定。

一般情况下,发病时间短,病情较轻,患者年轻、体质好,可治疗1次获愈,占30%以上,显效40%以上;对于急危重患者,要按疗程治疗,必要时,配合药物或配合其他疗法治疗,以提高疗效;对于晚期患者,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1.列缺穴定位:桡骨远端茎突上方,腕横纹背侧上1.5寸,在肱桡肌与拇长屈肌之间。

简便取穴方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功用:宣肺、止咳、利咽。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项痛、牙痛等头面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临床经验:(1)支气管炎、哮喘(2)落枕(3)急性咽喉炎(4)变应性鼻炎(5)急性鼻炎(6)急性喉炎2.孔最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功用:清热、解表、利咽。

主治: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肘臂疼痛。

操作:直刺0.5~1寸。

临床经验:(1)支气管扩张咯血(2)急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急性咽喉炎(5)急性风湿性肘关节炎(6)前臂软组织损伤3.少商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功用:清肺、利咽、清热、利窍。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声哑、鼻衄、腮肿;中暑昏厥。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经验:(1)急性扁桃体炎(2)产后奶少(3)急性支气管炎(4)急性喉炎4.尺泽穴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功用:清热疏肺、和中降逆。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经验:(1)肺结核咳血(2)急性肠胃炎(3)肘关节扭伤5.三间穴定位:握拳,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后凹陷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穴针灸汇编《百病单穴针灸验方》《百病一穴灵》《单穴治病》《单穴针灸治验》汇编病适应症取穴操作症高体温39度以上,常伴皮肤灼热出汗、大椎微向上斜刺1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强刺激。

留针热口渴喜饮、呼吸心率加开、烦躁不安10-15分钟,出针后在再大椎周围散刺加拔罐,出血3-5等,严重则可出现意识障碍,毫升。

必要时视体温升降可增加次数,但中间至少间隔3小时。

体温愈高退热效果越好,《针灸甲乙经》:伤寒热甚烦呕大椎主之体温39?以上顽固性高热,口服、注曲池每穴注入药液1.5毫升(安痛定2毫升,地塞米松1毫升)射、物理退烧均无效者 (穴注) 注射后30分钟出汗体温开始下降,1小时内体温降至37C以下高热惊厥百会留针5小时,上午扎针下午起针下都(无名指与小指歧骨面) 自然握拳,掌心向下,手背4、5指缝纹头上方5分。

避开静脉,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3寸捻转得气。

先刺单侧,10分钟后无效加刺对侧,留针半小时以上,每10分钟运针3次。

耳背静脉放血,在挤血过程中患者头部不出汗者效果较差,个别病例退热24 小时后又有发热。

此疗法对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的病毒感染效果良好,而对白细胞高,有继发细菌感染者效果欠佳。

颌下两侧压痛点。

放血治疗急性扁桃体发热,5-10min咽痛止,6-12h发热消失,神由精神刺激、发热惊额等引起的神志苏醒穴医者立于便于施术之处,迅速以两手食指尖对称的同时先智不清 (指针) 轻按在听敏穴处,指不抬,再向上推移(耳垂根表面琉松)不约3分即是本穴,用力按压,力点向内上方,以神志清醒清为度。

昏昏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

内关双侧,刺入2-3分,轻微捻转,行补法及轻微膜颐手法(行厥患者始觉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呕,膜颐及捻转手法时要极轻微和均匀),交替应用,直至苏继而突然昏扑,不省人事,面色苍白,醒为止。

不留针,出针后休息片刻持续至1-5分钟苏醒汗出肢冷,脉搏细弱。

昏厥时间短醒后无后遗症。

癔病性晕厥,(对阴虚阳无所附而致上大横 1.5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小角度快速持续捻针,同时观扰神明之昏胶,有着颇大的治疗意察病人的表情,至恢复常态后,可出针结束治疗。

大横穴义。

) 为足太阴与阴维之会,阴维脉维系诸阴而主一身之里的作用,突然面包苍白(恶心呕吐,出汗,不合谷指压合谷穴,一次痊愈省人事, (指针)因生气,气闭不省人事中冲指压中冲休CO中毒休克,过敏休克水沟斜向上1寸,施以捻转提插强刺激,持续至症状改善为止克过敏性休克(普鲁卡因和青霉家过敏)内关取患者左侧内关穴,轻微捻转补法。

轻微震颠交替应用、疗效尤佳。

有过敏史的病人先针刺内直至苏醒为止;1-5分钟苏醒关可预防关元大柱直接灸不计壮数至脉回汗止-般而20一30分钟在尚未明确休克原因前施以灸百会可百会应用灸疗法。

用艾住或艾条直接灸,直至休克缓解(如停以达到改善病人情况的目的,灸后病情反复,仍可再灸。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涌泉针涌泉穴,针后病人大叫一声,随之面包转红,神志清,转危为安中高温或烈日下久留,机体热平衡失调,水沟同前适于中暑重症。

《针灸大成》暑产热增加散热困难,热量蓄积体内发中暑不省人事:人中、合谷、生。

轻则体热、多汗、头晕、耳鸣、内关、百会、中极、气海胸闷、心悸、口渴、恶心、四肢无力、大椎同前脉细弱快。

重则烦躁不安,神昏痉厥。

溺涌泉取双侧,直刺一寸,大幅度《寿世保元》:治自缢已脱,水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极重者只灸涌泉,20-30分钟《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癫癫痫,抽搐发作频繁,抽时意识丧失,四神聪痫两手紧握,两眼上翻。

大椎徐笨入氏强调必须出现触电样针感传至肢体时,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果仅仅局部有胀痫样针感,而无触电样针感则疗效较差。

但应注意:若针刺本穴过深,易刺中脊髓而引起不良后果。

腰奇以28号或30号毫针点刺进针,然后扳倒针体,使针尖沿脊椎正中向上千刺,缓慢进针,刺入2-2.5寸,使针感由腰胀部向上传导直达颈部,甚至可达百会穴更好。

失产妇精神紧张,产后失血过多百会每晚睡前,施温和灸,使病人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度。

每眠情绪忧虑,及妇科慢性疾患而致的失(温灸) 次悬灸15-20分钟,灸后5-10即可入睡。

灸1-4次,睡眠症。

眠可持续8-12小时。

失眠症。

夜晚难以入睡,或睡中易醒,风池取双侧风池,以左、右手大拇指按压之:待产生胀感后,睡眠时间短。

李世藩报道,指针风他(指针) 再向上方用力,其胀感即可沿双侧头皮(胆经循行路线)穴治失眠经临床观察屡试屡验,一般传导至前额部,如此持续数秒钟即可。

本穴是足少阳经、一次取效。

如效欠佳,稍事歇息后作阳维、阳跷脉之交会穴,胆经经别贯心,阳维维系诸阳经,第二次治疗即可显效。

阳跷司眼险之开合,故有宁心安神之效。

又因胆主惊、心藏神,脉气失调导致心神失守而出现心胆气虚的病理反应,其证为心悸、失眠。

针刺或指压风他穴能调胆腑气机以安心神,所以能治失眠症。

夜晚难以入睡或睡眠时间短。

百劳柳国良氏报道,针刺百劳穴治疗失眠症32例,经治疗后全部有效。

其中针刺9-12次治愈25例,显效7例。

瘈脉一般1-2次奏效,3-5次可自然入睡,失眠。

伴有惊悸、健忘、多梦、不能大陵心包络的原穴。

心包属于相火,穴属于土而又是本经的子入唾等。

穴。

根据“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取刺心包经的子穴大陵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另外取刺大陵透向外关,实有平街上、中、下三焦功能失调的整体作用,故阴阳平衡、神志得宁,失眠改善。

治疗失眠病人2485例申脉 7日一疗程,经1-4个疗程诸玄仁氏1959年提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从内外踝中点作一垂线与足底中线相交处取穴。

5分豪针特别是改善失眠症状最为显著,故称一般刺入1-3分,达真皮即可,每次留针1-2分钟,6次之为失眠穴一疗程。

胡松昌氏报道有效率达97.4,。

头三角:由双眼内毗直上与发际相关处取两点,再向-L沿头顶正中线上取一点,使三点戊--等边三角形,共三点与皮肤呈15度角,向前进针2寸,留针12一24小时,隔日1次。

安眠:取双侧穴位。

立刺1寸左右,得气后施以捻转手法,针感达半边头部。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睡眠穴:位于合谷和三间穴连结的中点本法治疗失眠患者12例,8例针1-3次即有明显效果发突然发生,为时短暂、反复发作的不心俞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系阳虚阴盛所致。

阳主动,阴主静,阴作可抑制的嗜睡,当睡意袭来时,无论盛则多寐。

治取“心俞”,以振奋心阳,心阳宣发,气血性站立、行走、骑车、吃饭、谈话……通达(人则时而动(时而卧,阴阳之动态平衡得以调整(则嗜都可入睡,包括摔倒症、唾瘫症和入疾病得愈。

疗效:用本法治疗2例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睡睡性幻觉等。

嗜眠症是睡眠过多时间获痊愈过长,可持续许多小时至数天。

可伴头昏、乏力等症状。

二者均属祖国医神门 1寸毫针刺人,得气后施泻法,留针30分钟学的“多寐”、“嗜眠”、“嗜卧”。

每;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灵枢,寒热病篇》说:“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多寐。

”心为阳中之太阳、主神志(故本病病在心脏为多阴少阳,心阳不宣之证。

本《灵枢》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取少阴心经之原穴神门,刺之用泻法,能泻达阴气、而使阳勺升腾,脏腑神明,阴阳归于平衡、时唾时醒,复之以常。

眩因颈椎内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大椎刺之可以微调椎内动脉位置,消除局部炎症水肿,解除推晕内动脉受压状态,改善颅内供血不足之,2-10次缓解风池一般一次治愈,进针约1寸左右,根据病情虚实,采用适当的补泻手法,留针30分钟。

凡阳气不升,寒湿内侵或素体温盛,百会 1寸毫针,针与皮肤呈15度角透向四神职,大幅度捻转积湿成痰(清空不宁所导致的眩晕均至全部出现胀感,如压重物,留针12-24小时,每日1一可用般需10次左右治愈,面翳风瘫内关取同侧内关,针体与皮肤成30度角,进针后针体放平,针尖向肘(并与前臂平行进人1.5寸左右(医者手下无抵抗感,病者无酸麻胀痛。

若有,须将针退至皮下,重新刺人,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针刺越表浅。

对神经末梢刺激越强。

面面肌痉挛系心肝火旺(后溪为小肠经后溪先取病变同侧后溪透劳宫行针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随后肌俞穴,透心包经荣穴劳宫,有清泻一每隔3-5分钟重复手法1次,待症状消失后留针30分钟,痉切心热,使心中烦闷得除,风火得泊,若进针10分钟后症状不轻者,可再取对侧后溪穴,同时挛面肌抽搐得止。

左右两穴反复施行上述手法,症状可明显减轻,每日1次,一般1-3日可愈(如疗效不能巩固,可在该穴理针治疗。

四白取患侧四白穴,在承泣穴稍下方取45度角向下进针,得气后加强刺激,使整个面部有较强的针感,每5分钟捻转1次,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

7次为1疗程。

本法治疗一般1次即可见效,5次基本痊愈。

对应点位于面部健则,与患侧痉挛敏感点相对应用本法治疗一般3-10天可痊愈流流感病毒引起,突发畏寒、高热、头大椎同前,适于流感全身症状重《伤寒论》太阳于少阳并感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伴者。

轻症可仅在大椎拔罐。

病,颈项强痛,或眩冒,时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温和灸,5-10分钟。

点刺大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椎2-3下。

立即扣上火罐以大椎第一间溢血为度预防流感足三里菌由痢疾杆菌引起,多发夏秋,有不洁上巨虚取穴双侧,寻找压痛点,直《针灸甲乙经》:少腹痛,痢饮食史接触史,起病急速,腹痛腹泻,刺2寸,得气后施以捻转提飧泄出糜,次指间热,若脉里急后重明显,大便初期水样,后为插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陷,寒热身痛,唇乾不得汗粘液脓血。

次数增多,每天数十次,每日1次,5次一疗程。

出,毛发焦,脱肉少气,内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有热,不欲动摇,泄脓血,不适等。

腰引少、巨虚上廉主之急行菌痢、腹痛,每日泻痢数次、便神阙隔盐灸5-7壮,每日一次,3-5次一疗程脓血里急后重菌痢,急行肠炎。

大肠俞针刺捻转得气,针感至足或小腹中毒性痢疾高热大椎点刺放血,20-40分钟内体温下降1-2度,对39-40度以上有效疟疟门,取双侧,半握拳,向掌心斜15度刺1寸深,得气后提插疾捻转强刺激,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发作前1-2小时为宜,对间日疟效果好间日疟疾身柱三棱针点刺放血发做前1-2小时为宜流行性腮腺炎角孙灯火灸,点刺放血3-5滴。

感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大椎点刺拔罐,留罐5-10分钟。

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冒涕、全身酸楚舌苔薄白病情不减可连续拔1-2次鼻塞、流涕、全身酸楚舌苔温和灸20分钟,或隔姜灸薄白3-5壮,每日灸2-3次。

治疗风寒感冒,疗效满意风门针刺,留针加灸20分钟治疗风寒感冒,疗效满意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兼咳嗽、液门直刺10分钟效果不显加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对侧,留针15分钟兼咳嗽、舌苔薄白清热发表对上中焦壅热引起头面五官咽喉疾患尤为适宜咳感冒后咳嗽,声音洪亮,持续不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