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诗歌看其政治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曹操的诗歌看其政治理想
中文学院1001班谭玉香
学号 14100602833 摘要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
他爱好文学,尤长于诗歌,就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中,也常常寄兴风雅。
正如元稹说的“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在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吟咏,自然更能反映社会风貌,更能体现出曹操本人最真实的感情及其政治抱负。
因而曹操的诗歌不但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痛苦,而且更多的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曹操诗歌社会环境政治理想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县)人。
祖父曹腾是个宦官,父亲曹蒿是曹腾的养子。
曹操二十岁举孝廉入仕途,先后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典军校尉等职。
黄巾起义,壮大了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从此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后封为魏公,进号魏王。
死后尊为武帝。
由此可见,曹操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他得家庭环境可能恰恰从环境上造就了曹操独立筹谋,机敏颖悟的品性,又加上曹操所在的社会环境,历经了罕默德大动乱,他的大半生都在战争中度过。
而就因为曹操个人具有的品性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他成为了乱世中的英雄!
虽说曹操的一生大都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中,但是曹操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在征战疆场之中创作了大量的富于感情的诗歌。
曹操。
曹操诗歌前期的创作主要抒发的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曹操满怀一腔救民之情。
他在极力的改变着社会现实,为东汉王朝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东汉末期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诗人已经无心挽救风雨飘摇的汉王朝。
他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
他认识到要想救民,只能完成统一。
曹操拥有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后,他开始了他的王霸之业。
所以他后期的诗作多体现的是他王霸之心和求贤之心。
后期的诗作风格语气更像是一位帝王,诗中充满了英雄气息和帝王之气。
而前期的诗则更像是一位臣子,心中尽怀天下。
他的诗歌存留至今的只有二十多首了。
数量虽少,但是却能体现其独特的面貌。
就这些诗歌的内容来说,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诗。
二是表现作者理想、怀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
三是游仙诗。
后人评说:曹操的心境在诗歌中。
手捧曹操诗歌,任选一首,慢慢品味,用心体会,我们似乎能从那字字句句中看到曹操那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的心情,似乎能感受到曹操那超乎寻常人的胆识与战略,能感受到他心寄于民的心情,能感受到他那气宇不凡的英雄气概和奋发昂扬,横扫群雄,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
一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主疾苦的诗,表现曹操伤时悯乱的感情:
《蒿里行》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
它不仅对因战乱而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与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人,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这是诗的开首第一段,诗人用四句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当时的斗争形势。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这描写了当时各军大军自相残杀的状况。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这四句对袁绍的行径给予无情的揭露与抨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诗的结尾。
诗人描绘了一幅凄惨悲凉的画面。
这正是诗人大痛大悲之情的充分流露。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气势沉雄的超凡文采,也反映了诗人博大胸襟,俯瞰一切,对腐朽势力敢斗争的英雄气概!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而在这首《薤露行》,诗人直接指出正是汉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才使“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的何进之徒高居庙堂,没有多少才能却妄谋大事,致使“贼臣”董卓“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
作者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东汉王朝的统治集团,叙写了汉政权传至二十二世灵帝时,因误用庸才何进之流而招致天下大乱,国势日衰的真实图景。
慨叹、惋惜、激愤之情,充斥于诗人笔下。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室动荡也导致了人民的流离失所,曹操用他的诗歌对饱受苦难的广
大人民群众表达了深挚的哀惋和同情。
二表现作者理想怀抱和积极进取精神的诗歌。
从这类诗歌中,更能看到曹操的政治抱负。
感受那种为王的气魄!
《度关山》和《对酒》这两首诗直接描绘了曹操心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理想社会里,君明臣良,爱民如子,路不拾遗,人寿年丰。
这简直就是一个太平盛世。
虽然这两首诗相对于曹操的其它诗歌来说显得有些枯燥,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他内心世界的一种治世态度,反映出他的治国抱负!
最能体现曹操本人的思想情怀及其诗歌艺术风格的,便是《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神龟虽寿)等。
《短歌行》是一首用于饮宴的歌辞,包含有感伤离怀、怀念贤才故旧、嗟叹时光易逝和希望得到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感情。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表达了人生短暂,功业未成而发的深沉感叹,只能借酒消愁,情调比较感伤。
第二层写了诗人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渴望在贤才的帮助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壮志豪情。
第三层写了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
全文从开头写诗人与朋友在一起欢宴之际,碰杯接盏,欢歌笑语之时,深深感到年华易逝,时不再来而功业未就,深感苦闷,只能无奈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充着斥深沉的不快,继而写到自己充满着对人才的渴望,和对贤士寄予的厚望,想象贤才到来的欢快景象,然而,有心如此,人才却尚未招览更深层次的感到苦闷,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己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就明显而深刻的表现出来。
一心渴望贤士到来,却又似乎矛盾的渴望贤士择明主辅之。
“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用“乌鹊择枝”的形象来比喻,使意境新疑、且意味深长,在真切的内心矛盾和忧虑之中,渗透着慷慨悲凉的情调。
同时又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诚心诚意,迫不及待的对待贤士,来使“天下归心”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抒发自己的远大报负和志向。
纵观全文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反反复复,忽明忽暗的忧愁和苦闷来突显其伟大的报负和志向,深沉的忧郁气氛之中却激荡着一种慷慨昂扬的情绪,使人感到在战乱年代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积极坚定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回师经碣石观沧海时所作,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
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及其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洪波,诗人自然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于是诗人将其包举宇内、囊括四方的宏伟壮志和横溢的豪情融合在海的壮阔图景中。
《神龟虽寿》这首诗主旨在于强调人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襟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全诗的主干。
读起来给人一种高歌猛进,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感受,从而,我们更能体会到曹操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游仙诗
《气出唱》《精列》《陌上桑》《秋胡行》等,篇数占了他曹操现存诗歌的三分之一。
虽为游仙诗,但是不失他的创作风格。
曹操在事业取得一定成功后,用得道长寿来表达他的内心仍然充斥着进取不止,奋斗不息的情感。
他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伟大抱负!
读曹操的诗,就像是在听一个英雄的独白!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曹操心境的变化,可以感受到曹操由“为人臣,
谋臣事”的态度到“为君心,安天下”的伟大抱负!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曹操的诗歌也是一面镜子,那首首诗歌将一个怀抱理想,拥有豪情壮志,一个有霸王之气,有囊括天下,安定全天下伟大抱负的乱世英雄—曹操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教科书—中国古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马积高黄钧)《曹操枭雄人生》(长江文艺出版杨凡著)
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