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合集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误区的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误区的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误区的教育当前,广阔老师正在转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这种新的以人为本、注意培育同学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同学学习的过程成为进展独特、表现独特、培育独特的过程。

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逐步内化为老师的实际行动。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狭义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肯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很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现简洁剖析如下:一、探究内容“无味”——视“探究性学习”为唯一方式如今,一些老师认为,在一堂课中必需组织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有通过探究学习才能表达同学学习的自主性。

于是,他们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理念的标签贴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不管教学内容是不是适合同学开展探究学习,老师都一味地让同学进行探究。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熟悉四边形》一课时,为了让同学明白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这个概念,组织同学进行了猜测、操作、验证等探究活动,十几分钟下来,仅仅完成的是“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建立。

试想,花了这么多的教学时间仅仅产生这样的学习效果值吗?其实,探究性学习不是学校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我们不能把“接受学习”拒之门外,在引导同学进行数学学习时,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像“四边形”的概念这肯定义性的学问就没有必要组织同学进行探究。

因此,老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选择:一是削减无价值的探究内容。

例如,像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等计算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引导同学通过自学、学问的迁移等方式进行学习;像约数、倍数、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一些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老师启发式的讲解获得。

二是突出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圆锥的体积等操作性强的内容,就适合同学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像百分数、统计、利息等生活性强的`内容,可以让同学开展调查讨论的方式进行。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一、习惯性依赖老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性依赖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告诉他们答案,应该给予他们解题思路,而不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被动接受”和“听答案”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发现,慢慢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能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对数学问题理解不深入在探究性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仅停留在表面认识,缺乏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

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答案,只关注问题的解法而忽略了问题的分析及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理解程度大大降低,学习效果极为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强调对于数学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背后原理出发,逐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含深度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够逐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缺乏数学建模能力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了解,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对数学建模方法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一、困惑1.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清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被提倡并且采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总是清晰明了。

他们可能会觉得探究性学习只是为了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是主导者,学生们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导。

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导致他们对于探究性学习缺乏积极性。

3.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而很多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并不够深入。

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公式和定理,对于它们的本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在探究性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很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寻求答案。

很多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他们可能习惯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够了解和熟悉。

二、思考1. 如何提升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去获取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概念的引入,通过视觉化、具体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分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谈谈探究性学习中的认识误区

谈谈探究性学习中的认识误区

谈谈探究性学习中的认识误区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目标提出: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要求我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与认识有各种各样的误区。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误区方法自主指导误区一:每一堂课都应该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授受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

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有的物理知识都只用一种方式是低效的。

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应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考虑。

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结论,那么讲授法也许就能达到目的。

例如:《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的学习,教师生动地讲解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过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需要设计一个“探究过程”。

例如:对《欧姆定理》的科学探究,我将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边做边讲的实验,每两位学生发给一套实验器材,实验中首先提出观察要求:观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跟流过导体的电流有什么关系?再观察导体的电阻与流过它的电流又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可见,探究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做,不仅给了学生参与动手实验的机会,又能得到技能训练和多种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误区二:探究式学习就是发现式学习。

一说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常常就会想到发现式学习。

一讲到探究式学习,人们想到的往往就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交流等步骤。

虽然探究式学习不一定包括上述所有环节,但探究式学习就只有这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吗?实际上,探究式学习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反思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反思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反思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可能会面临以下困惑和反思:1. 知识点和技能应该如何有机地结合?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但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作为支撑。

因此,需要将知识点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又要达到教学目标。

这需要老师在设计任务时对知识点和技能的结合进行认真思考。

2. 怎样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深刻的数学理解?探究性学习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因此,任何探究性学习都应该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

老师需要在任务设计和引导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释,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和技能之间的联系。

3. 学生可能会出现探究进程混乱的情况,如何解决?探究性学习意味着学生要探究新的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然而,学生可能会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迷茫和困惑。

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澄清任务的目标和方向,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时间和困难等级,以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 探究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学概念可能会很复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建立抽象概念和理论,但这通常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并及时反馈、修正和补充学生的理解,传达正确的数学概念。

5. 如何评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到了什么?评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学到的内容是一个难点。

因为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往往是通过探究发现和思考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评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探究过程和思维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结果。

老师需要在评估过程中把握好这个度。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与新尝试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与新尝试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误区与新尝试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讨论和思考,以探究经典文本及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历史价值为对象,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赋予语文学习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最近,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仍有一些误区存在,使得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投入热情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误区就是语文知识的缺乏。

由于学校没有能够提供足够的语文知识的素材,加上学生大多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进行探究时很难深入和系统地学习知识,因此,缺乏语文知识就成为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其次,探究性学习的另一个误区是缺乏深层思考。

学生在进行探究时,往往只是表面的注意文本细节,而没有深入的去分析思考,从而无法发现学习目标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此外,探究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却无法帮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探究性学习中还存在着教师缺乏指导意识的误区。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错误的认知,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正确指导的意识,学生往往犯错而不知,过渡的不知不觉中进入错误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的不良影响。

尽管存在误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探究性学习的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比如,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主动性,赋予语文学习以新的活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有效地应用探究性学习,需要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充足的语文素材,并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从而为探究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学校也可以把探究性学习纳入到正式的课程计划中,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探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探究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知识体系。

最后,教师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指导方式,比如分组开展探究讨论、开展游戏式学习,以及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指导学生,从而有效地领悟语文探究知识。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会面临很多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和思考进行探讨。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困惑之一是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探究性学习侧重于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数学问题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有些问题构思精巧,设计巧妙,但学生却对其难以理解。

对于这个困惑,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本身,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困惑之二是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解决方法和规律。

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不够扎实,对于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探究性学习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也需要重视数学基础教育,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数学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从事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困惑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不足。

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更倾向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填鸭式的学习。

这就给探究性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确保他们有足够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

我们需要在学校和教育系统层面,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解决探究性学习的困惑的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内容摘要:以探究学习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问题,撷取一些典型片段案例,与同行们探讨、交流,并提出肤浅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科学探究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探究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以“动手、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

误区一:忽视“探究计划”的重要性(一)存在问题1、计划针对性不强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计划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成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知道计划制定的重要性,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学生制定周密的探究计划,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感觉他们无视计划的存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根本就没有照着计划去操作。

剖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时缺少针对性。

只求单一的形式,过分考虑周密性,而无视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的不同。

这样的计划根本起不到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作用,只是居于一种形式罢了!计划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存在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足,二是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首先来看学生的主动性不足这一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这对学生的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学生习惯了教师的指导和规范,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他们往往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放弃探索,而选择等待教师的答案。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可以通过设置启发性问题,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信息,自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一些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问题解决思维模式。

可以通过示范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题逻辑,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也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建立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一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和直觉认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深层次认识。

可以通过对数学概念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的确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逐步解决这些困惑,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勇于尝试,勇于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

浅谈小学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

浅谈小学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随着课改的推进,新课标、新理念已经进入课堂,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合作、讨论就一个热闹,做题时学生照样不会还得进行补课,没有什么实效性,合作学习时一些学困生并没有参与到其中来。

其实,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一节课就能形成的,它得靠教师坚持不懈、正确地指导。

下面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标签:探究式学习;误区;小组讨论一、探究的内容越多越好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有探究价值,就一节课而言,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哪个知识点作为探究的重点,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反复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讨论,让学生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讨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在探究内容上做出选择。

二、忽视全员参与,探究成了优生的“舞台”我们经常在教学中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后,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往往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

一些优生在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上确实得到了提高。

但是,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却“一无所获”,与优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所以,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的焦点要集中于班级中的一些数学学困生,因为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思维能力也比较低,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一些关注。

三、探究学习贯穿每一节课我觉得教师要减少无价值的探究内容。

例如,像解比例、化简比、小数的加减法等计算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知识的迁移等方式进行学习;像约数、倍数、质数、合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一些概念的教学可以通过教师启发式的讲解获得。

四、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比如我们在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而进行不下去时,老师便会要求小组几个人讨论,这时有的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样的讨论只是老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进行下去,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一、学生探究能力的不足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弱,很难懂得有效的探究方法,而且对于问题的理解也往往比较浅显,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过度依赖和不能很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逐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学生自己也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去寻找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

二、探究性学习难以与课程标准相结合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在高中数学的课程安排和教材设计上,存在着严格的学科要求和标准,这就使得探究性学习与标准难以完全结合起来。

为了让探究性学习深入到课程中,需要在教材设计、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另外,我们还需要有一种创新思维的新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在教材中融入探究性学习的要素,并且提供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达到课标所要求的目标。

三、课程进度的压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探究的结果也比较随机和不确定,这就导致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比较缓慢,而课程进度的压力又常常让我们无法把探究性学习充分的融入到课程中。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探究性学习与教学课程有效的衔接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课程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和课程知识的学习。

此外,我们可以把探究性学习融入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中,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习课程时不断地自发性的探究,从而达到在保证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又能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总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却存在着一些困惑和难点,要解决这些困惑,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努力。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通过机械性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这对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就高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放任学生自由发挥的教学方式,而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框架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担心探究性学习容易导致教学进度的延误,尤其是在应试压力下更是如此。

一部分老师对此可能会采取保守的态度,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会过分限制学生的探究范围,甚至直接给出解法,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如何在维持教学进度的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接受探究性学习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更需要主动思考和参与,这对他们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但现实中,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和动力,他们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

当面对探究性学习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产生不良情绪。

探究性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而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这也给实施探究性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合适的任务和问题。

在过程中,老师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引导能力,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浅析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浅析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落实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改革中,一时间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我听过不少校、片和市级初中思想品德研讨公开课,似乎只有探究性学习的运用,才体现新课程理念,有些老師误解或不甚了解探究性学习,抑或有“作秀”之嫌。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体验和观察,我认为当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存有误区,并尝试提出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策略,以期商榷探讨。

一、存在误区(一)“限定式”指令探究。

案例:在《特殊保护》第一课时“什么是法律”教学中,一老师在学生看课本中图片和教师投放的相关资料后,让学生得出结论:什么是法律,他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探究的过程:第一步结合图片得出法律的一特征,第二步结合材料A得出另一特征,第三步结合材料B找到第三特征,第四步综合前三步推导出法律的含义。

评析:有的教师常担心学生在探究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怕这怕那,不敢大胆放手,于是便为学生设计好了探究的方案。

从上述案例中学生操作的过程看,似乎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活动,经历了感悟、探求未知的过程,实际上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老师都限定死了,完全遵照教师的指令,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过程,就能得出法律的概念,整个探究过程无须学生猜想和思考转化方法,而是在为探究而探究,失去了探究性学习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

(二)“放羊式”无效探究。

案例:在教学《文明交往》时,某教师让学分小组自主探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应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小组互相提问,互相解决,不一会儿,教室里顿时像炸了油锅一样,学生两个一对、三个一簇的脱离了10人的小组各“说东道西”的(有个别学生甚至说起了脏话),顿时教室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又没及时引导,故一会是这个问候方面的用语,一会又是那个祝福方面的用语,教师随着学生的问题一一评判用语妥否,却没根据不同角度的礼貌用语进行分类归纳以导行学生,学生茫然若雾,而教学目标也未能最终实现。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探究

2018·9教材教法■文/舒晓宠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

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认识上存在偏差,探究学习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尽快走出误区。

误区一:形式化的探究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会不时地用到探究式教学,尤其是在公开课上。

但是很多教师都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探究学习是公开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管所教的内容是否需要探究,都会设计探究环节,导致探究过程的形式化。

对策:只有根据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探究形式,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学习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月份有31天,而2月只有28天或29天。

所以,有学生说每个月都有30天是不正确的。

这时,教师可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有的学生用公历年份除以4这种方法来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立即就有学生提出疑问:1900能被4整除,按这种计算方法,1900年就是闰年。

而通过查万年历发现,这一年的2月只有28天,是平年。

有的学生说万年历是不是编错了,有的学生怀疑这种计算方法不准确,在学生思维碰撞最激烈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时应该用除以400这个方法判断。

这样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又让学生自然接受。

误区二:合作探究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

在合作探究中,优等生什么都说了算,其他学生对优等生言听计从,优等生在小组中往往扮演了一种下达命令、布置任务或提供帮助的角色。

其他学生按照优等生的要求去做,可以不独立思考就直接从优等生那里获得信息,优生动手次数多,发言机会多。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

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在我们理解、接受、落实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往往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

一、教师观念绝对化,探究性学习无价值教学中,有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彻底否定,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水火不容,只对立不统一。

由此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探究”,忽视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就可大撒把,撒手不管了。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

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十分重要。

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地融会贯通。

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予以重点强调。

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探究盲目性大,探究性学习形式化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所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思考性。

但有的老师只注重“探究”这种形式,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生搬硬套,甚至造成科学性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1-06-08T15:09:43.03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孙晓华[导读]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孙晓华甘肃省高台县巷道学区7343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夺目的“亮点”。

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在我们理解、接受、落实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同时,也往往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区。

一、教师观念绝对化,探究性学习无价值
教学中,有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彻底否定,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水火不容,只对立不统一。

由此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探究”,忽视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去做,就可大撒把,撒手不管了。

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

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十分重要。

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真正地融会贯通。

即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也应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对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予以重点强调。

要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务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探究盲目性大,探究性学习形式化
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所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思考性。

但有的老师只注重“探究”这种形式,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生搬硬套,甚至造成科学性的错误。

一些约定俗成的常识性的概念,教师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探究的必要。

相反,有些教师在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时候,所说的理由就是这节课没有值得探究的内容。

其实,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这一理念应该渗透在每一节课中。

比如有些计算题教学,看似没有多少探究价值,但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学生缺乏思维空间,探究性学习模式化
目前所见到的探究式教学,其探究的过程大多都完完整整地包含: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提出猜想或假设、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整合迁移应用)。

这些过程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完整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明确具备这六个阶段,也并不是这些阶段的顺序一成不变。

在实际中,大多数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活动都按部就班地忠实地执行了这六个阶段,但是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在学生的体验性上却毫无建树。

可以说,一些课堂上所谓的探究式教学,仅仅是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改革而改革,使探究走向模式化和程序化,脱离了探究式学习的根本。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但显然不是唯一的方式。

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靠多种教学方法。

所有的知识都用一种教学方式,效率是极差的。

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结论,那么讲授法也许就能达到目的;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过程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

也就是说,具体选择那种教学方法或哪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关键看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关键还是看教学活动的本身应该采取哪些步骤,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四、探究性合作学习,学生缺乏独创能力
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领悟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搞成公开教学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

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词不达意,有的一言不发;有些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等等。

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探究过程中要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有些教师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以为凡是探究性学习,必定有难度,最好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其实发展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才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才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自操作,不管学生有没有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有了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对来自同伴的影响,学生会做出判断和分析,进行接纳或否定,而不是一味模仿。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成员乐于合作,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