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多样性研究进展
登革热疫点媒介伊蚊成蚊灭蚊建议
登革热疫点媒介伊蚊成蚊灭蚊建议登革热暴发时,快速杀灭带毒成蚊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
为了提高灭蚊工作质量,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需要对灭蚊消杀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具体建议如下:1、蚊密度监测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负有指导灭蚊的责任。
需要划出重点灭蚊区域,以及蚊虫高密度活动点在地图上标出,指导喷药人员有目的的喷洒灭蚊药剂。
特别是在喷药的人员和药械有限的情况下,将有限的消杀力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尤为重要。
2、做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建议监测与控制相结合,每人配置一只杀飞虫气雾剂,在做监测的同时,如发现成蚊活动或可能藏匿成蚊的地点,使用气雾剂喷几下,可以快速杀死可见的或隐藏的成蚊。
有时这种精准喷雾比大面积用药更有效。
杀飞虫气雾剂建议使用定量喷头的气雾剂,每次喷雾定量0.1ml, 40ml 一瓶可以喷 360 次;每次喷药控制面积约 4 平方米,可以做到精准用药;定量喷头杀飞虫气雾剂体积小,携带方便,便于现场使用。
3、登革热疫点等重点灭蚊区域,建议开展成蚊密度监测,使用伊蚊的成蚊密度,评价喷药灭蚊的效果。
成蚊密度监测可以使用带伊蚊诱饵的捕蚊器,可以捕获伊蚊,评价伊蚊密度。
伊蚊成蚊密度监测评价喷药效果,每个监测点建议 12 台以上的捕蚊器,最少也需要 6 台捕蚊器,监测的数据会比较稳定。
成蚊密度监测建议从开始灭蚊开始监测,每天监测,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成蚊的动态,评价灭蚊效果和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可以让居民参加到成蚊密度监测,每天报数,可以扩大监测范围、更多的开展成蚊密度监测。
5、单人喷药灭蚊时,喷药器械尽量选择带风送功能的喷机动喷雾器(电动或油动)。
机动喷雾器喷的远,雾化更好,灭蚊效率高。
同等条件下,尽量选用喷的远的、雾滴小的喷雾器。
6、大型喷药器械的选择,雾滴大小是最重要,灭蚊时雾滴至少要在 100 微米以下,最好是 50 微米以下;车载喷雾器喷的越远灭蚊效果越好;无人机喷药的均匀度最好。
登革热防控和媒介伊蚊监测工作总结
登革热防控和媒介伊蚊监测工作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为伊蚊。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卢娜;周红宁
【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年(卷),期】2022(20)3
【摘要】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泛。
目前采用杀虫剂控制白纹伊蚊
种群密度是登革热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白纹伊蚊产生
抗药性。
本文就近年来我国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媒介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65-169)
【作者】卢娜;周红宁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省虫媒传染病防控研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33;R384.1
【相关文献】
1.甘肃省长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
2.三种监测方法对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诱捕效果研究
3.南昌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抗药性及病原
体携带监测研究4.登革热媒介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5.白纹伊蚊-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攀枝花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防制效果研究
S t u d y o n c o nt r o l e fe c t o f de ng ue v e c t o r Ae d e s
a l b o p i c t u s i n P a n z h i h u a Ci t y
CHE N Z u—h u a , HUANG J i n,T ANG G a n g , YAN S h u—l i ,
v a e . Co n t r o l z o n e d o e s n o t t a k e a n y c o n t r o l me a s u r e s . Us e b r e t e a n i n d e x a n d i n d e x or f mo n i t o in r g t h e b i t e o f Ae d e s a l b o p i c t u s l a r v a e
处理蚊虫栖息 的植被 ,治理成蚊 密度 ;采 用直接投 入缓释 剂和孳生 地治理 白纹伊蚊 幼虫 。对 照 区不采取 任何控 制措 施 。实验用布雷 图指数法 和叮咬指数法监测 白纹伊蚊幼虫 和成蚊密度 ,评价其控制效果 。结果 在采用 防制方法后 的 1 d ~ 4 W期 间登 革 热媒 介 白纹 伊蚊 幼虫 的 布雷 图 指数 达 到 7 0 . 1 1 % 一9 5 . 8 8 % ,而成 蚊 的 叮咬 指数 达 到 4 0 . 3 9 %一 9 3 . 1 2 %种群密度 的下 降效果 ;并且在第 4周后 幼虫 密度 的下降 维持在 9 5 % 以上 ,而成蚊 的密度 下 降维持 在 9 0 % 以
上 。结论 孳生地治理和化学 防治可有效控制 白纹伊蚊 的密度 。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3— 6 2 4 5 ( 2 0 1 6 ) 1 1 —1 2 0 8—0 3
国内外登革热研究进展
白纹伊蚊则为以陶瓷类(41. 9%)、塑胶类(19. 4%)、水 泥类(8. 6%) 和金属类(8. 6%) 为主
•台湾研究结果
媒介控制研究
存在问题
埃及伊蚊的重新扩散-经费不足Insufficient resources 杀虫剂耐药Resistance to vertical disease
有学者借鉴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 在个人、群体、机构三个层面,在登革热流行
的不同时期调查其3方面的行为
➢ 蚊虫繁殖的预防 ➢ 蚊虫暴露的预防 ➢ 就医
行为促进
对公众进行登革热预防行为的提示
用信号来提醒人们做期望的行为 信号1-信号2-信号3-信号4--
1988年,海南—社区防控研究
健康教育的“三句话”
诱蚊产卵器指数(香港)-诱蚊诱卵器指数
广东省诱蚊诱卵器的应用推广
伊蚊生态研究
伊蚊户内外孳生习性的研究
伊蚊共生区
➢ 埃及伊蚊户内孳生和户外孳生之比为33. 3∶66. 7 ➢ 白纹伊蚊户内、户外孳生之比为18. 8∶81. 2
单一白纹伊蚊分布区
➢ 白纹伊蚊户内、户外比值则为5. 6∶94. 4
孳生容器材质的嗜好性研究
要为户主提供反映登革热流行真实水平和防治 效果的指标
媒介监测
“布雷图指数”(幼蚊监测指标)
在评价登革热传播的危险性大小、成蚊密度方面作用 有限,该指标经常与实际登革热流行情况矛盾
以家庭为基础的容器检查在城市家庭中开展困难
“关键容器”的检查技术及关键容器指数
重点检查可能产生较多成蚊的容器。这种方法能够充 分利用人力、物力,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但 是缺点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登革热媒介伊蚊的鉴定、监测与控制
☆ 按蚊
1.体棕灰色,雌、雄蚊 触须与喙约等长,雄 蚊触须末端膨大为 棒状;
2.通常翅有黑白斑;
3.小盾片弧形;
4.停栖成约40度角度。
伊蚊
库蚊
按蚊
☆ 伊蚊
1.体棕(褐)黑色,有明显的黑白斑。 2.雌蚊触须显著比喙短,雄蚊触须比喙长。 3.小盾片三叶形。 4.有气门后鬃(与库蚊区别)。
布雷图指数监测汇总记录表
晋江市___XXX_____镇(街道)
填报时间:__2017___年_9_月_22_日
环境类型
调查户数
调查容器
阳性容器数 布雷图指数
居民区
100
45
30
30.0
医院
公园
工地
废旧物品处
港口/码头 其他
合计
100
45
30
30.0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
蚊幼监测方法:布雷图指数法
监测时间:蚊虫活动月份每月中下旬各监测一次。 监测器具:手电筒、小桶、漏勺、吸管、蚊虫收集装置、标签纸等 密度指标:布雷图指数(BI)计算公式:
例:调查100户,积水容器45处,伊蚊阳性积水容器30个,BI指数 为30
注:避免连续监测对蚊虫密度指标造成影响,相邻两次监测应在不 同户次进行。
1 101
户外/1 5(1)
√
1
2 101
户外/1
2(0)
3 102
户外/1
4 103
户内/1 1(1)
√
5 A小区
户外/5
7(0)
布雷图指数(BI)
登革热病的传播途径及其控制研究
登革热病的传播途径及其控制研究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
虽然登革热在一些地区已有控制,但其传播和防治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目前采取的控制研究措施。
一、登革热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两种蚊虫传播,分别是埃及伊蚊和亚洲虫媒蚊。
在病毒感染的患者体内,病毒会通过蚊子吸血,并在蚊子的体内进行繁殖。
当被感染的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时,病毒就会传播给新的宿主。
此外,登革热也可通过出生时由感染的母亲传给新生儿,或者在输血过程中由献血者传播给受血者。
然而,这些传播途径相对较少见,蚊虫传播仍然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二、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措施1. 蚊子控制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蚊子的控制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
常见的蚊子控制方法包括环境清洁、生物防治和化学控制。
环境清洁是指清除蚊子滋生的源头,如清理废弃容器、清除积水等。
这有助于减少蚊子的繁殖地点,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
生物防治是利用对蚊子有捕食作用的生物来控制蚊虫数量。
比如引入蚂蚁、蝌蚪和鱼类等物种来吞食蚊虫的卵和幼虫,以减少蚊虫的繁殖。
化学控制则是使用杀虫剂喷洒、熏蒸等方法来杀死蚊子。
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控制方法,但需注意使用安全、环保的杀虫剂,以免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2. 社区教育和宣传社区教育和宣传在控制登革热病毒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民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可减少感染的风险。
宣传手段可以包括海报、宣传册、电视广告等等,传播途径多样化,以确保信息能够覆盖到不同的群体。
3. 疫苗研发与接种研发有效的疫苗是控制登革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一些登革热疫苗上市并用于防控工作,这些疫苗可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降低感染风险。
同时,推动公众接种疫苗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政府的推广和相关机构的协助来完成。
三、结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其中以埃及伊蚊和亚洲虫媒蚊为主要媒介。
重症登革热临床特征、预警指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重症登革热临床特征、预警指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2-16T10:37:08.41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月17期作者:李春柱高磊陈绍源彭方国刘莉陈正贤通讯作者[导读]重症登革热临床特征、预警指征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李春柱高磊陈绍源彭方国刘莉陈正贤通讯作者(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广东广州511300)【摘要】登革热作为一类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为登革病毒,此种病毒存在4种血清型,关于登革热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不但能够出现普通发热,也会出现致死性重症,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征每年大概会引发2万例病人死亡,已经属于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公共健康的重要疾病。
我们国家登革热疾病通常出现在沿海地区,其中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省,广东几乎每年都会报道登革热病人,重症登革热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临床中对于重症登革热病人需要及早发现,并且采取对症的治疗,从而下降病人的死亡率。
【关键词】登革热;临床特征;预警指征;危险因素;登革热作为一类蚊媒传播疾病,登革病毒是导致登革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在我们国家白纹伊蚊属于登革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携带登革病毒的雌性蚊虫利用对人类进行叮咬,能够使人感染登革病毒导致登革热疾病的出现,严重者会引发威胁人们生命安危的登革热休克综合征以及登革出血热。
现在关于登革热疾病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人们对于登革病毒通常易感,依照世界卫生组织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中大概有大于120个国家的39亿人次面临出现登革热风险,我们国家在过去10年的统计资料中表明,登革热疾病的流行区域正在产生不断的扩大,其中广东省作为登革热疾病最为严重并且流行的区域。
广州属于广东省人口密度最高并且最大的城市之一,属于我们国家大陆出现登革热疾病的高发城市,根据资料中显示,大于50%的登革热病人出现在广州[1]。
在2014年广州再次出现登革热疾病爆发,一共统计登革热病人数量37,376例,其中属于本地病例人数有37,340例,根据上述资料可见登革热疾病已经属于世界性卫生问题。
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多样性研究进展
以上不 同遗传 类型 的个 体n 。登革热 是 由登革 病 毒 引起 的急性 虫媒传 染 病 , 主要 是 由埃及 伊 蚊 和 自纹 伊 蚊引起 的 。传播 登革 热 的虫媒存 在着 种群 遗传
多 态性 。研究 登革 热 虫 媒 的遗 传 多 态 性 现象 , 主要 包 括染 色体 多态 、 白质 多态 、 因多态 等三方 面 的 蛋 基
地 理距 离 相 关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b一 + 0 0 4 P一 .0, 0 65 , . 4 ) 提示 基 因 流 与 样 本 隔离 的地 理 距 离 无 关 ; ( ) 同地 区 的埃 及 伊 蚊样 本 存 在 着 遗 传 分 化 ( 4不 高 F T , . 5 。d o t- ie o等 利用 1 s值 P d0 0 ) aC saR b i r 0 个 同 工 酶 系 统 ( iGo1 Go2 G d Hk 、 2 Gp 、 t 、 t 、 p 、 l Hk 、 Hk 、 h Me P m) 巴西 登 革 热 流 行 区 和 非 流 3 Md 、 、 g 对 行 区 的埃 及伊 蚊种 群 遗 传结 构 进 行研 究 , 讨 交 通 探
HK3 Me Md 、 g 、 g 进行 遗 传 结构 分 析 , 、 、 h P iP m) 结果
显示 :1 同工酶 位点 具 有 多态 性 , () 等位 基 因 频率 <
09 , . 9 每个 位 点 的等位 基 因数 从 2个 ( t1 Go一 Go一 , t 2 和 Me 到 5个 ( g 不 等 ; 2 基 因连 锁 不 平 衡 是 ) P m) () 由基 因漂变 引起 的 ; 3 等 级相 关 分 析 , 传交 流 与 () 遗
景德镇市2015年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
景德镇市2015年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景德镇市2015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2015年景德镇市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幼蚊指数较高,尤其”布雷图指数(BI)”偏高,6~9月BI超过了安全范围。
登革热媒介伊蚊成蚊密度6月开始上升,8月达到最高峰为10只/人工小时。
媒介伊蚊带毒调查,实验室均未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结论景德镇市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故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疫情暴发的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加強登革热监测、卫生宣教和伊蚊孳生环境的整治工作。
标签:登革热;伊蚊;监测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
近些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使登革病毒的流行范围及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分布范围也在相应扩大,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经济、贸易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我市近年来也常有输入性病例的发生。
为了解我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包括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以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为登革热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江西省登革热监测方案》要求,景德镇市疾控中心开展了2015年登革热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景德镇市2015年登革热的监测资料。
1.2方法选择珠山区石狮埠街道太平巷社区(固定点)和太白园街道戴家弄社区(流动点)为2个监测点,登革热流行季节5~10月开展监测。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2.1疫情监测2015年景德镇市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患者为景德镇市珠山区人,8月19日通过旅游团到泰国旅游,8月23日回到景德镇市发病。
采取措施:①对患者采取隔离治疗;②对病房及患者的排泄物和生活用品进行消毒;③全市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登革热的防治知识,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尤其加强针对外出旅游人员关于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等防控措施。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
林立辉;方美玉;陈翠华;彭翼飞
【期刊名称】《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0(11)3
【摘要】目的 :研究白纹伊蚊在登革病毒传播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RFPCR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血清抗体。
结果 :饱吸感染发病乳鼠血的白纹伊蚊 ,对DENⅠ~Ⅳ型有较高的感染率 (50 %~ 58% ) ,通过叮咬敏感动物 (乳鼠 )也能传播这 4个型的DEN。
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 1代卵、幼虫及雌、雄成虫 ,证实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DEN ,至少可传 2代以上。
结论 :该蚊对DEN有较大的媒介效能。
【总页数】4页(P173-176)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病毒;垂直传播;媒介效能;登革热
【作者】林立辉;方美玉;陈翠华;彭翼飞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33;R384.1
【相关文献】
1.白纹伊蚊经口感染、刺叮传播和经卵传递登革病毒的实验研究 [J], 林立辉;方美玉;陈翠华;彭翼飞
2.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 [J], 陈虹;陈汉彬
3.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垂直传播登革病毒实验研究 [J], 赵星;左丽;舒莉萍
4.内江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控制策略及应用研究 [J], 刘鹃;刘鹏;谭爱;曾佳芮
5.成蚊传播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的研究进展 [J], 宋秀玲;黄炯烈;郑小英;吴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我,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
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我真正开始引起全球关注是在20世纪中叶。
如今,我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传播。
当我侵入人体后,我会引起发热、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我还可能导致死亡,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和心衰等症状时。
我的潜伏期通常为415天,但这段时间内的患者可能已经具备传染性。
一旦患者出现症状,他们就成为了我传播的主要途径。
因此,防止蚊子叮咬和控制蚊虫繁殖是我传播的关键。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针对我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补液等。
预防措施是最重要的,包括清除积水、使用蚊帐、涂抹驱蚊剂等。
疫苗接种也被认为是预防我的有效手段。
我影响着全球数十亿人,尤其是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地区。
每年,我有数百万人受感染,导致数十万人发病,数千人死亡。
我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给我的受害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我,以便更好地了解我、预防和治疗我。
他们正在开发新的疫苗和药物,以期有一天能够彻底战胜我。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不再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而是一个被人类彻底征服的过去式。
作为一名蚊媒传染病,我——登革热,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我的故事始于数千年前,但我的崛起和传播,尤其在20世纪中叶以后,使得我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敌人。
我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我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两种蚊子作为我的传播媒介。
当这些蚊子叮咬感染了我的病毒的人或动物时,我就开始了我的传播之旅。
我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尤其是在那些蚊虫繁殖的环境中。
我的潜伏期通常在4到15天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可能在患者体内悄悄繁殖,而患者可能还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与防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 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人工容器多 ,更容易滋生蚊子,因此城市居民面 临更高的登革热传播风险。
03
登革热的防制措施
防制策略
预防为主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 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
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环境治理
定期清理积水,消除蚊虫滋生 环境,从源头上阻断登革热的 传播。
个人防护
提倡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驱蚊 液等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被蚊 子叮咬。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平均 为10天。
登革热的病情轻重差异很大,轻症患 者可自行痊愈,而重症患者可能出现 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 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其中发热 是最常见的症状。
登革热并发症包括心脏疾病、肾脏疾 病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 弱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02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种类
蚊子
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子(主要 是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给 人类。
其他昆虫
一些其他类型的蚊子、苍蝇和蜱 虫等昆虫也可能携带登革热病毒 ,但不如亚洲虎蚊或白纹伊蚊常 见。
传播媒介的生态习性
01
02
03
繁殖场所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在 室内和室外人工容器中繁 殖,如水桶、花盆、轮胎 等。
创新防制手段
积极探索新的防制手段和技术, 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 行预测和监测等,以提高防制效 果。
强化国际合作
我国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我国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特征,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蚊子的繁殖生长,加之人口密度较高,使得登革热疫情在该地区尤为严重。
此外部分内陆省份如云南、贵州等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疫情,但总体上较东南沿海地区要轻。
其次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蚊子的繁殖生长。
同时夏秋季节人们外出活动增多,容易受到蚊子叮咬,从而增加了感染风险。
因此夏秋季节应加强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再者从人群分布来看,我国登革热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其中儿童感染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而成人由于免疫力逐渐下降,且常有慢性病史等因素,感染后病情较重。
因此加强对成人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工作至关重要。
从疫情监测与应对策略来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和应急预案。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疫情信息发布不及时、疫苗接种率偏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 登革热的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严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登革热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例发生。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出血性症状,如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此外登革热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休克、急性肾功能损害、脑炎等。
登革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苗芳;王晓芳;梁米芳;李德新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年(卷),期】2009(023)002
【摘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亿人受到登革病毒感染的危胁。
据估计每年有5000万~1亿登革热患者,25~50万登革出血热患者,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高达10%~15%。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和交通事业发展,伊蚊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苗芳;王晓芳;梁米芳;李德新
【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登革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2.登革病毒诊断与疫苗研究进展
3.登革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4.Ⅱ型登革病毒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免疫保护作用与性别相关性的研究
5.Ⅱ型登革病毒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免疫保护作用与性别相关性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蚊传播登革热的概律
伊蚊传播登革热的概律
伊蚊(Aedes aegypti)是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其传播登革热的概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宜环境:伊蚊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34摄氏度,相对湿度在60%以上。
这种环境条件有助于伊蚊的繁殖和生存。
2.疫情季节:登革热通常在雨季或季风季节传
播最为严重。
这是因为雨季会导致水源积聚,为伊蚊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3.病毒感染和复制: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
患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进行复制。
一段时间后,伊蚊就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通常,感染登革病毒的伊蚊在叮咬后的4-10天内才能传播病毒。
4.繁殖地点:伊蚊的繁殖主要发生在积水的容
器或水体中,如花瓶、盆栽、轮胎等。
这些地方提供了适宜的繁殖环境,因此积水容器的清除和管理是预防伊蚊传播登革热的重要措施。
5.人口密集地区:伊蚊主要以人为食源,因此在
人口密集的城市和社区中传播登革热的风险更高。
人口密集地区通常存在更多的适宜繁殖的场所,并且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感染登革病毒的患者。
总的来说,伊蚊传播登革热的概律与适宜的环境、疫情季节、病毒感染和复制、繁殖地点以及人口密集等因素密切相关。
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关键在于消除或管理伊蚊的繁殖地点,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蚊帐、防蚊液等。
福州市登革热媒介调查
福州市登革热媒介调查
张晓阳;陈红光
【期刊名称】《医学动物防制》
【年(卷),期】2002(18)8
【摘要】目的 :开展媒介调查 ,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
方法 :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调查媒介幼虫密度 ,以人工小时法调查媒介成蚊密度。
结果 :10个调查点仅发现白纹伊蚊一种媒介 ,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 3 7.4、容器指数 3 6.7、布雷图指数 67.4,成蚊平均刺叮率 40 .4只 /人工小时 ,媒介密度原疫区较非疫区为高 ;孳生环境达 2 7种 ,住户阳性率 3 4.7%、积水容器孳生率 3 7.4% ,孳生频率最高的容器类型依次为旧轮胎、竹筒和塑料泡沫。
结论 :福州市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
【总页数】2页(P434-435)
【关键词】福州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卫生调查;疾病预防
【作者】张晓阳;陈红光
【作者单位】福州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01
【相关文献】
1.1999至2000年福州市登革热媒介综合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J], 郑能雄;王宗汉;林云钦;张晓阳;郑高;陈黄河;陈敏红;陈红光;赵松涛
2.2005年福州市台江区登革热媒介监测 [J], 林舒帆;林发兴;刘玉萍
3.福州市登革热媒介的防治 [J], 郭洪;徐保海;张国贤;郭耀武;高翔;袁建新;奚秋红
4.福州市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J], 陈敏红;林艳;邱蛾;唐丽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配的假设,分析了人群活动、城市化、遗传漂变对 埃及伊蚊种群结构的影响。Huber等“83在越南Ho
Chi
Minh市中心和郊区5个位点收集了7个埃及
伊蚊种群样本,通过伊蚊种群微卫星多样性及其对 登革2型病毒的易感性研究种群的遗传结构。结果 显示旱季较雨季的埃及伊蚊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程度 和不同的登革病毒型的感染率,得出降雨量、人群活 动、繁殖点密度、控蚊措施等环境因素在短期内影响 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结构的结论。
2009.25(5)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469
文章编号:1002—2694(2009)05—0469—04
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多样性研究进展*
方义亮,张山鹰,谢汉国
中图分类号:R386.1
文献标识码:A
种群多样性是指在物种的分布区域内,存在2 个以上不同的种群,且在同一个种群内也存在2种 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n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 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 伊蚊引起的∞3。传播登革热的虫媒存在着种群遗传 多态性。研究登革热虫媒的遗传多态性现象,主要 包括染色体多态、蛋白质多态、基因多态等三方面的 研究,可从蚊虫的群体水平看出遗传结构的变化规 律,不同区域蚊种差异,登革病毒易感性的差异,从 而对蚊虫的分类和防治有重要意义㈨。目前用于研 究蚊虫种群多样性技术或标志主要有同工酶分析技 术、微卫星标志、线粒体基因分析、RAPD、PCR—SS— CP和AFI.P技术等。本文结合不同分子技术或标 志的运用,对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多样性研究进展
Janeiro不同地区的埃及伊
蚊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埃及伊蚊微卫星位点的 等位基因频率不同,H—W平衡、连锁不平衡测定,具 有高的FsT值,提示显著群体遗传变异、具有多态 性。得出城市中心的埃及伊蚊和郊区的一样具有较 高群体遗传变异的结论,提出城市中心的登革热病 毒虫媒预防与郊区同样具有有效性。Huber等“73 为了了解登革热虫媒的种内变异和媒介能量,从典 型人口过密的Ho
6
phism)技术对生物的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双 酶切,形成分子量大小不等的随机限制性片段,将 特定的接头连接在这些DNA片段的两端,形成一 个带接头的特异片段,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末 端的识别,特异性片段经PCR扩增后,通过聚丙烯 酰胺凝胶电泳分子筛的作用,将这些特异的限制性 片段分离出来,便形成分子标记。 Merrill等∞3’用AFLP技术研究美国Arizona 州的埃及伊蚊的地理结构、地方子结构、有效迁移率 (M)等,测定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PhiPT)。结果 将该地区的埃及伊蚊分为3个地理和遗传分化群。 区域之间的有效迁移率(M)可信期间1.02—3.14, 城市之间的有效迁移率(M)为1.66—4.44。区域 内的城市之间埃及伊蚊测定的种群间遗传分化 (PhiPT)程度最小。观察到的埃及伊蚊遗传分化模 式提示与种群间迁移无关,交通运输导致区域间埃 及伊蚊种群扩散。Paupy等心43用AFI。P研究柬埔 寨Phnom Penh的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结构。测定变 异程度和基因流模式并和同工酶、微卫星方法测定 的结果进行比较,三者测定的该地区的埃及伊蚊种 群结构是一样的,但AFLP在测定小样本的埃及伊 蚊种群结构时有明显的优势。Ravel等他∞用AFLP 和微卫星技术研究墨西哥东部和北部的两个镇的埃 及伊蚊种群结构,结果都显示了埃及伊蚊种群结构 变异,但相对于微卫星只能显示距离较远的两个地 区埃及伊蚊种群变异,可以显示同一个地区、同一个 镇的埃及伊蚊种群变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5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
Chi
Minh市收集20个埃及伊蚊
样本,取6个微卫星位点,每个位点5~14个等位基 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郊区较城市中心的伊蚊种群 有显著的差异,提出Ho
Chi
Minh市中心蚊子随机
万方数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ournaI of Zoonoses
471
较近,而海南株次之,台湾株为相对独立的一支。 4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ST)值分别为0.274、0.317、0.085-0.265。Gorro-
chotegui
2微卫星标志 蚊虫体内全基因组中分布有微卫星标志n们。 微卫星DNA包括核心序列和两侧保守的侧翼序 列,核心序列重复单元通常长1~6 bp、重复次数为 10b60次、总长度小于300 bp,其重复次数的差异 反映出微卫星DNA具高度多态性¨”,具有在群体 中变异范围大、杂合性高、分布广、重组率低、易筛 选,按孟德尔共显性方式遗传等特点,使微卫星标志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物种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中,通 过微卫星标志可以测定H—W平衡、连锁不平衡、遗 传漂变、迁移和有效群体大小等多个群体遗传结构 参数。 Karine等口53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联合链 亲和素磁珠吸附法,从富集的基因组库重复序列分 离得到微卫星结构,120个重组克隆株中获得4个 微卫星结构,为研究登革热虫媒分子结构提供了新 的分子技术。da Costa—Ribeiro等n63为了评估埃及 伊蚊群体变异度及本地水平基因流模式,用6个微 卫星位点对巴西Rio
(36.4%)。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技术建立于PCR技术基础上,利用人工随机合成的 10bp左右的短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对所研究基因组 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电泳分 离,经EB染色或放射性自显影来检测扩增产物 DNA片段的多态性,这些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 态性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 Ayres等n"用PARD研究巴西5个州15个埃 及伊蚊种群遗传结构,通过分析47个PARD多态 位点,评价最大地理水平(不同州)和最小地理水平 (不同城市)的基因流,结果发现有较高的遗传多样 性(H(S)=o.274),不同州之间、不同城市之间或者 同一个州的相邻城市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分化,G
*福建医学创新课题(2007一CX-6) 通讯作者:张山鹰,Email:zsy@fjcdc.corn.cn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基地(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
州
350001
万方数据
470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hinese
Jurnal of Zoonoses
2009,25(5)
Failloux等“∞对79个埃及伊蚊同工酶变异进行研 究,另外对83个埃及伊蚊样本对登革病毒2型的易 感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F。T值、分化指数、种群隔 离的地理距离,提示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与物种的 迁移及定居有关。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对登革病 毒易感性不同,将埃及伊蚊分成3个不同的地理型。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用SSCP技术分析359bp的ND4基因片段的变异 情况。结果发现种群之间存在基因流,25千米内的 埃及伊蚊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变异,这些与遗传 漂变和媒介控制有关。黄谊等眈81用SSCP技术对 湖南长沙、衡阳、郴州及岳阳等地的白纹伊蚊线粒体 DNA进行分析,并与美国、巴西的白纹伊蚊对照,发 现美国和中国的白纹伊蚊条带没有差异,中国和巴 西白纹伊蚊条带有差异,进一步验证美国和亚洲的 白纹伊蚊有共同的起源,美国和巴西白纹伊蚊差异 主要有不同的进化途径引起的。
de
Escalante等姑叫对墨西哥东北部地区7个
沿海城市的lO个埃及伊蚊种群的60个RAPD多 态位点进行分析,研究当地的基因流模式,结果发现 距离使种群隔离,但在90~250km之间的种群存在 着自由基因流。李春晓等。¨用20个随机引物对中 国的北京、广州、上海、成都和日本的冲绳、长乐寺 6个不同地理株的12个白纹伊蚊个体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通过PARD研究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的 遗传差异。结果共得到160条可区分的DNA带 型,88.7%的片段具有多态性,通过条带计算遗传距 离发现,同地理株的不同个体之间遗传距离不同,不 同地理株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也不同,成都 和上海两个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长乐寺和 其它白纹伊蚊地理株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提示了 不同地理株株之间的遗传差异。周光智等心23用20 个随机引物对对实验室饲养的广东、海南、台湾和印 尼Baro等4个不同地理株的8只埃及伊蚊进行 PARD分析。结果有8个引物表现清晰的谱带并呈 显著的多态性,系统聚类图显示,8只埃及伊蚊归并 为显著不同的4个组:海南组、台湾组、广东组和印 尼Baro组。广东株与印尼Baro株的遗传关系相对
3
R等n”利用同工酶对巴西、美
国(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伊利诺州)、Cayman岛 的白纹伊蚊种群遗传进行分析,研究遗传多样性和 基因流的模式,并绘制种群遗传图谱。Chareon— viriyaphap等¨23利用同工酶比较分析泰国大陆和岛 屿上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岛屿上 埃及伊蚊同工酶多态位点的百分率(24.2%~33%) 低于陆上的埃及伊蚊同工酶多态位点的百分率
de Ja-neiro州
同工酶分析技术 同工酶是由不同基因位点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
态链的单体、纯聚体或杂聚体,其理化或生物性质不 同但又能催化相同化学反应的一类酶。通过电泳技 术寻找酶和蛋白质的差异,根据酶谱的变化推断出 基因位点和等位基因的不同,较好地反映不同昆虫 之间的遗传差异“3。 Paupy等∞3通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法属的 Moorea和Tahiti岛28个埃及伊蚊样本体内9个同 工酶系(包括葡萄糖磷酸酶、谷草转氨酶、甘油磷酸 脱氢酶、己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甘露糖磷酸异构 酶、苹果酸酶、葡萄糖磷酸变位酶)的多态现象进行 分析,结果排除了大多数埃及伊蚊体内11个酶位点 中的6个呈单态或局部多态位点,对剩下的5个多 态位点(Hk2、Mdh、Mpi、Gpi、Pgm)进行遗传分析。 独立统计分析显示Hk2、Mdh、Mpi、Gpi、Pgm5个 位点相互独立。地理差异分析显示Tahiti和 Moorea岛的登革热虫媒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构成 和频率明显有差异,并可把Tahiti岛的埃及伊蚊分 为东西海岸两个群,Moorea岛分为南北海岸两个 群。人群密度相关分析显示城市化人口密度≥400 居民人口/km2地区埃及伊蚊体内等位基因差异明 显,并随着人口密度的下降,地区之间埃及伊蚊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