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导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中国林科院学术型研究生提前毕业管理办法(科教字〔2017〕128号)
中国林科院学术型研究生提前毕业管理办法(科教字〔2017〕12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中国林科院(以下简称我院)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部分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学业,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管理规定》(科教字﹝2017﹞73号),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提前毕业须同时申请毕业和学位。
第二章申请对象及条件
第三条申请对象为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
第四条申请提前毕业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学风严谨,积极参加我院各项活动,在读期间各方面表现突出,无违纪违法行为。
2.获得学籍后在院学习时间满2年。
3.已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且无重修或补考记录,课程加权成绩85分以上。
4.已按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其他培养环节,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结果应为优秀。
中国林科院的博士申请条件
中国林科院的博士申请条件一、背景介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是我国林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也是培养林业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博士生作为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来源,中国林科院对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有着严格的要求。
二、申请流程中国林科院的博士生申请流程相对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网上报名候选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林科院的官方网站上完成网上报名,并提交相关材料。
2.2 笔试通过初步筛选的申请人将参加中国林科院组织的笔试,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
2.3 面试成功通过笔试的申请人将进入面试环节,面试将由中国林科院的教授和专家组成的考官团队进行。
面试的内容包括对申请人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考察。
2.4 录取最后,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表现,中国林科院将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定,并最终确定录取名单。
三、申请条件中国林科院的博士生申请条件相对严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学历要求申请人应具备国内外认可的硕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
申请人必须具备相对于所申请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
3.2 专业要求申请人所学专业应与中国林科院的研究领域相近或相关,包括但不限于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与保护、植物学等。
申请人的专业背景应与自己申请的研究方向相匹配。
3.3 科研能力要求申请人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这包括在硕士期间或其他科研工作中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
申请人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3.4 语言要求申请人需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阅读和撰写相关学术论文。
中国林科院对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能够与外方导师进行良好的学术交流。
四、申请材料申请人需要准备一系列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4.1 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科研经历以及相关获奖情况等。
4.2 成绩单申请人需要提交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展示自己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表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成立于1960年,为副司局级单位,是专业从事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化学加工与利用,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科研院所。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内外专家。
有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以我所为依托,建立了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业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类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加工利用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活性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化工中试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化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开展生物质领域的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与孵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学品、生物质高分子材料、生物质天然活性成分和制浆造纸等。
包括松脂化学、生物质能源化学、生物质炭材料、生物基功能高分子材料、胶黏剂化学、森林植物资源提取物化学利用、环境保护工程、木材制浆造纸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和林产化学工程设备研究设计等研究方向。
60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级课题1045项,获国家级奖励24项,部、省级奖励93项,专利587项。
随着国家推进创新科研院所建设的实施,林化所将按照“科技立所,创新强所,人才兴所”的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CAF(ICIFP,CAF),founded in I960,i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rganization that works on chemical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wood and non-wood forest products.Based on OUS Institute some R&D platforms,such as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for Biomass Chemical Utilization,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st Chemical Industry,The State Base for Exchanging of Talents and Intelligence,Industrial Technical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Sci&Tech Cooperation Base for Efficient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of Forestry Biomass,Lab.of Process and Utilization,Science Center of Camellia,Key Lab.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NFGA),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mass Energy of NFGA,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Activated Carbon of NFGA,Institute of Biomass Energy and Chemistry of NFGA,Pilot Experimental Base of Chemical Processing of Forest Products of NFGA,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of Forest Chemical Products of NFGA(Nanjing),Key Lab.of Biomass Energy and Material,Jiangsu Province are established.All these provide good conditions for research,conver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in the biomass area.Main research areas:biomass energy,biomass chemicals,biomass-based polymeric materials,natural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ulping&papermaking etc.,including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oleoresin chemistry,biomass energy chemistry,biomass carbonaceous materials,biomass-based functional polymeric materials,adhesive chemistry,chemical utilization of forest plant extrac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wood pulping&papermaking for forest paper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design of forest chemical engineering equipment.所长:周永红博士Wv WWlfWirDirector:Dr.ZHOU Yong-hongTel:+86-25-85482666Fax:+86-25-85413445E-mail:************地址:210042江苏省南京市锁金五村16号Address:Suojin Wucun No.16,Nanjing,210042,P.R.ChinaKJ"M u*蘇朋旳nr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三级岗位人员基本务条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级岗位人员基本务条件摘要:一、引言二、三级岗位人员基本条件1.岗位职责2.任职资格3.绩效考核三、岗位待遇与晋升四、结语正文: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级岗位人员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林业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级岗位人员的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绩效考核以及岗位待遇与晋升等方面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岗位。
一、引言随着我国林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三级岗位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规范三级岗位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研究院制定了一系列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二、三级岗位人员基本条件1.岗位职责三级岗位人员需具备明确的岗位职责,主要包括:(1)承担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2)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3)指导下级研究人员,培养青年人才;(4)参与研究院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5)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任职资格三级岗位人员应具备以下任职资格:(1)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2)在林业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4)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具有团队精神。
3.绩效考核三级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包括:(1)科研成果产出;(2)科研项目申请和实施;(3)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4)学术交流与合作;(5)研究院发展贡献。
三、岗位待遇与晋升1.岗位待遇三级岗位人员享受以下待遇:(1)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2)完善的福利待遇,如住房、医疗、养老等;(3)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4)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2.晋升通道三级岗位人员的晋升通道包括:(1)晋升为二级岗位;(2)选拔为研究院中层领导干部;(3)推荐为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人;(4)推荐加入国家级学术团体。
四、结语三级岗位人员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院将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为三级岗位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学者风采 杜红岩研究员
杜 红 岩研 究 员接 受 中央 电视 台记 者 采访
科 技 进步 奖5 ;申报 国 家发 明专 利 1 项 , 已授 权 发 明专 项 2 项 。研究成果先后1 次在 中央 电视 台专题报道 。 2 杜红岩在杜 仲育种 、栽培和综 合利用 方面 进行 了2 年 的 5 统 研 究 ,取 得 了具 有重 要 学 术价 值 和 良好 应用 前 景 的研 究 杜 红 岩研 究 员参 加 第2 届 国 际 园 艺 大会 7 果 。主要学术成 就包括 :1 、主持选育 出我 国历史 上首批5 个 仲 良种 ‘ 华仲~ 号 ’;紧紧 围绕 我国天然橡胶 和新材 料产业 的技 术需求 ,首次选育 出 ‘ 5 华仲6 9 ’4 -号 个果 杜仲 良种 :同时选育 出具有特异性状 的杜 仲 良种 ‘ 红叶杜仲 ’和 ‘ 叶杜 仲 ’;建立 了我 国第一个也是 目前 密 界上最 大的杜仲基 因库 ,保存杜 仲种质资源6 0 0 余份。2 、首创杜仲果 园化、园艺化栽培模式和 系列技术 ,取 了我 国杜仲研 究历 史性的重大突破 ,果实产胶量 提高4 倍 ,开辟 了天然橡胶新 资源 ,填补 了国 内外空 白,居 0 际领 先地位 。研究成 果引起 国家有关部 fg 专家的极 大关注。3 -u j 、主持完成 的国家发 明专利 “ 杜仲雄 花茶及 ; -方法 ”、 “  ̄r a 提高 杜仲雄花 产量 的培育 方法 ”均 为国 际首创 ,开 创 了杜 仲综合 利用 的新局面 , ‘ 杜仲 雄 茶 ’已逐步 成为 国内功 能食品 的知 名品牌。4 、提 出杜 仲果实提取杜 仲胶和杜仲 油综合利 用的新思路 ,专 利 术 “ 一种提高杜仲 产果量 和产胶量 的培育 方法”形成 了杜仲果 园化栽培 的技术规范 ,为我 国杜仲 天然橡胶产 化发展奠定 了技术基础 ; “ 一种杜仲油的抗氧化保鲜 方法”为高活性杜仲a 亚麻酸 油的利用和功能食品产业 一 开发提供 了技术支撑 。杜 仲a 亚麻酸软胶 囊等功能食品降血脂、调节血压效果 显著 ,将对提高国 民身体素质 一 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十一五 ”科 技支撑计 划 “ 杜 杜 红岩先后主持国家各级攻关课题2 余项 近期主持的主要项 目包括国家 “ O 杜仲 良种 快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 究” ,国 和红豆杉工业原料林丰产 栽培技 术体系研究 ”, 国家高技术项 目 “ 公益 性行 业科研 专 项 “ 仲育 种群 体 建立 与 杜 综合 利用 技术研 究 ” ,国家 农业成 果转 化 资 金项 目 “ 仲 高产胶 良种 中试 及果 园化栽 培 杜
林学家北林森林经理学-关毓秀
谦恭勤恳高洁毓秀关毓秀教授是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森林经理学的开拓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农工民主党员。
1943年6月毕业于北京艺文中学,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
194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九月留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助教一职。
毕生从事森林经理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担任我国国家重点学科森林经理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林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为发展我国森林经理学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著有《测树学》、《森林调查》和《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教材和专著,既是其个人五十多年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总结,也是我国森林经理学家数十年科研和实践的结晶,对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卓著。
漫漫求学路书香门第1924年11月4日关先生出生于河北山海关(原辽西省),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教师家庭。
关先生祖父德共颜,八旗甲兵。
父亲关鲁峰多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市私立艺文学校校长(原为北京艺文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革命先驱高仁山先生在1925年联合著名大学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创办的;1951年,艺文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私立艺文中学;1952年,艺文中学由国家接管,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1999年,随着西城区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和北京市私立学校联合会理事。
父亲的这个职位为关先生的求学之路敞开了大门。
关先生从小受知识分子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求知欲望很强,而且有自己的想法,见解独到。
关先生就读于艺文中学,当时的艺文中学校风淳朴、师资精良、设施一流、管理严格、人才辈出,这严谨的教学风气及良好的课程基础,可以说为关先生今后的求学和科研工作奠定的第一块基石。
名师门下1943年6月中学毕业后,关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林学专业,师从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林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汪振儒教授。
汪振儒教授是树木生理学家、林业教育家,我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
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基本情况介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硕士设置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下同)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按领域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喻理飞研究生导师信息简表_喻理飞
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15,08:2549-2555. [4]张建利,吴华,喻理飞(T),周传艳,严令斌,蔡国俊. 草海湿地流域优势树种凋落物叶
[12]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T).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 特征演化[J]. 林业科学研究,2013,01:8-14.
2012 年以来获得发明专利、科研(教学)成果奖及成果推广情况 1、 退化喀斯特石漠化植物适应性与群落配置及其恢复技术研究,2013 年获贵州省科 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2、“退化喀斯特石漠化植物适应性与群落配置及其恢复技术”成果列为 2016 年国家
2014 年以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明主持或参与、项目来源、项目名称、项目研究起 止时间)
1、主持,2016-2020,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治理与生物医药产 业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4);
2、主持,2014-2016,贵州省应用基础重大项目“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生态经济系 统优化调控研究”(黔科合JZ 字[2014]2002)
林业局 100 项重点推广项目。
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生态学会副理
事长,贵州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省优秀年青科技人才,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
[9]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T),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水 溶性有机碳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
[10]黄宗胜,符裕红,喻理飞(T). 喀斯特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特征 演化[J]. 土壤学报,2013,02:306-314.
农业推广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设置方案一、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连续进展”战略,更好地习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进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决定设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二、农业推广(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下同)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进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要紧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进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拥护党的差不多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困难奋斗,求实创新,能主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进展服务;把握相应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有关的治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担负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进展较高层次性质工作的能力。
四、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要紧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体会的优秀在职人员。
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工作实际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
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按相应推广领域并结合用人部门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体系应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有用性,课程内容要反映相应领域国内外的最新成果。
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应直截了当来源于实际,应是农业推广中存在的关键咨询题,包括针对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应用背景的咨询题,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者独立完成,能体现其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
七、对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者,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纳导师小组集体指导、高等学校与实际用人部门合作培养方式。
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需有来自农业推广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涛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 王涛,女,汉族,无党派民主人士,1936年6月出生,山东胶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业系造林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rn 王涛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总页数】1页(P封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林海听涛——追忆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 [J], 庞贝;刘斌
2.善待地球,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 [J], 张红梅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题词 [J],
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唐守正题词 [J],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计划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解思深 [J], 周洪英;卢利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
与观赏园
艺
树木生理
植物学 园林植物
博导 森林培育 城市林业,景观生态
博导 生态学 湿地生态,湿地评价
工作单位 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东珠 中林艺绿化工程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
手机
林业所 林业所
林业所 林业所
林业所
湿地所
研究方向 耐盐碱树种选育及盐碱地 治理技术;景观设计 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园林绿化 农用林业及林木育种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
博导
博导
博导 硕导
园林植物
与观赏园
艺
花卉栽培、花卉品种改良
园林植物
与观赏园 园林植物分子生物学,植
艺
物和微生物相互关系
电邮
遴选时间
2008年 2008年
2000年 2009年 2010年 2001年
2003年 1997年 2007年 2002年 2004年
姓名 出生年月
张华新
那晓铨 徐斗斗 赵丹宁 王荣春 蔡剑双 朱宇 张宏伟 叶楠 蒙博 王正超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1969.03.0
王雁 2
女
1962.12 李潞滨
1964.01.0
孙振元 3
韩蕾 1972.04
女
1967.07.2
王成 1
1968.02.0
崔丽娟 2
女
类别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