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及其体系研究_徐媛
徐影教育学讲义
![徐影教育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dc353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d.png)
徐影教育学讲义1. 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改进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将以徐影教育学为主题,介绍徐影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2. 徐影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徐影教育学是以中国著名教育家徐影先生命名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徐影先生提出了“关爱、启迪、引导”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徐影教育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尊重其个体差异,并通过关心、引导和启迪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徐影教育学的理论框架3.1 教师角色转变在徐影教育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引导者和启迪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2 学生主体地位徐影教育学强调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能,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自主思考和合作精神。
3.3 教育目标多元化徐影教育学认为,教育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成绩提高,更应该包括品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4. 徐影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1 个性化辅导徐影教育学倡导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这种辅导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不同层次、不同进度和不同兴趣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4.2 启发式教学徐影教育学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设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3 课堂互动徐影教育学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5. 总结徐影教育学以关爱、启迪、引导为核心理念,强调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全面发展的培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67d6037c1cfad6185fa780.png)
1.1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求出PM2.5、SO2、NO2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查表得三种污染物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为SO2 150μg/m3、NO2 80μg/m3和PM2.5 75μg/m3。
以SO2为例,求体积分数即求ppmC ppm=C mass1000 MW×22.4其中C mass的单位为μg/m3。
所以SO2 C ppm=150*22.4/(1000*64)=0.0525ppm=0.0525*10-6=0.0525*10-4%同理可得NO2 0.039*10-4%PM2.5属于颗粒物,假设标况下空气密度 1.29kg/m3,所以其质量分数为75*10-6/1.29*103=5.814*10-6%,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一样,其体积分数0.05814*10-4%1.2含CCl4废气,气流量为10 Nm3/s,CCl4体积分数为150ppm,请估算废气中CCl4的质量浓度(g/Nm3)和摩尔浓度(mol/Nm3)。
解:CCl4平均分子量154g/mol 体积分数1.50*10-4=1.50*102ppmρ=C mass=1.50*102*1000*154/22.4=1.03g/Nm3C=1.03g/Nm3/154g/mol=6.69*10-3mol/Nm31.3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0.5L,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100μg/m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
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成人每次吸入空气量为0.5L=5*10-4m3每小时吸入空气量5.0*10-4*15*60=0.45m3/h 每小时吸入颗粒物量0.45*100=45μg/h。
所以沉积在肺泡上颗粒物量为45*0.12=5.4μg/h1.4设人体内有4800mL血液,每100mL血液中含20mL氧。
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
![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e3cd02aa5e9856a56126015.png)
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在2009年11月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中,“安全学(6201035)”是“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之下二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62010)”中包含的一个三级学科。
那么安全学有哪些基本原理?在《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注:作者为吴超、杨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卷11期3-10页)一文中,作者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和大安全的视角,提出由安全生命科学原理、安全自然科学原理、安全技术科学原理、安全社会科学原理和安全系统科学原理五大一级安全科学原理组成,并提出了其下的25条二级安全科学原理的名称。
但还未将这25条二级安全科学原理的定义和内涵加以陈述,本文将分别对这25条安全科学原理加以说明,以便使之推广应用。
1、安全生命科学原理包含的5条重要原理安全生命科学是安全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特征、生命运动规律、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现象对人的安全状态造成的影响,以顺应生命规律、保障人的安全、实现人的健康和舒适为根本目标。
从安全的范畴和视角涉及的主要原理有以下五条。
(1)安全人性原理。
安全人性原理主要是指通过研究人性的基本规律对人的行为安全产生的影响,设计出符合人性规律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等,从而保障人的安全,并基于上述目标和过程获得的普适性基本规律。
例如,通过对马斯洛人性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认为,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那么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就势在必行。
(2)安全人体学原理。
安全人体学原理主要是通过对人体测量学、人体工程学等人体学科知识,研究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安全和效能等方面的规律,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使人们在所从事的工作中适应人体测量参数和人体解剖学的各种特征,进而保障生活和生产环境中人的安全,并基于上述目标和过程获得的普适性基本规律。
(3)安全生理学原理。
安全生理学原理是指从人的生理因素角度,研究符合人的生理规律的安全理论,解决生活与生产环境中的安全问题,并基于上述目标和过程获得的普适性基本规律。
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
![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395f6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d.png)
第14卷第2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4月Vol.14No.2 Journal of Lyuliang University Apr.2024·思想政治研究·收稿日期:2024⁃01⁃06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1150);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501867104653);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31340)第一作者简介:薛淑萍(1975-),女,山西临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教育.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反思薛淑萍,常 悦,石晓玲(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山西离石033001)摘 要:新工科的发展正在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深入学科领域,培养优秀的从业者.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新工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更加注重将工程与人文主义紧密联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能力.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的需要,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背景下借助当前新工科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崭新的体系、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思政;新工科;本科生导师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4)02-004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堂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要通过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健全完善安全体系,包括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这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提出更多挑战,也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2].安全工程专业是大交叉学科,知识点涉及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实践性较强.在新一轮技术与产业革命中,工程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美国和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和制造业振兴等战略,2017年2月,国家教育部推出“新工科”培养方式,中国高级工程技术改造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安全工程专业成为了新工科培养的重点发展对象[3].在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探讨思政要素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如何能碰撞出火花,以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并让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将“孤岛效应”中的思政因素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破除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互之间的隔阂,让立德树人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育人格局,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挑战[4].目前,吕梁学院构建“全员导师制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改革模式,结合订单培养,融合思政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输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思政入课堂,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目前,思政教育在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首先,“课程思政”概念理解不足.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思政教育是一个附加内容,没有积极性.其次,“课程思政”的案例没有得到充分融入,也没有得到有效运用.这些都导致“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育缺少系统化设计和连贯性实施,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加之专业课任课教师34和思政相关老师缺少有效的沟通.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无法有效地资源融合,协作育人合力很难产生.再次,教学方法也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无法有效适应学生的需求,思政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5-6].总之,“课程思政”不能仅是完成政治性任务或者指标,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针对学生,针对专业制定思政内容,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培养合格的安全人才[7]. 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措施安全工程专业是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的工科学科,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安全”这一特色内容,将其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使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完美融合[8],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师是核心.学校与系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认识和专业技能,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发挥教研室、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和学科组等基层教研团队的功能,形成学科思政团队共同科研机制.为了更好地推动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系部要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协作,并加大对学科思政发展中核心、困难和超前性课题的深入研究,以形成多元化的学科思政建设研究机制.为了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的水平,系部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让教师采用共同备课、不定时讨论、共享等方式深入理解有关文本精髓;利用虚拟防真技术,多方位同步模拟教学过程,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平台、课堂教学开发服务中心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专项教育;每学期派出教师代表外出学习考察,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和优秀课堂评选活动,并邀请思想政治课程的领军人物解读相关政策,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导.2.2 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了达到育人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在教学大纲中加入了法律政策教育要素,涵盖了“核心价值理念引领、专业知识开拓、能力建构、思路革新”四个方面,并开设了交通事故防范、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文化建设、自然灾害案件应急处理等专项教学活动,重点关注“立德树人”,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人生观.我们以OBE理念下的工程认证为基础,致力于培育高质量的人才,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实施,改进课堂管理工作和考核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进一步优化结构,深度发掘思政课程与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理论的关系,探索可以有效融入思政教学的方法,凸显意识形态、时代感和科学化,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2018年,国家整合职能部门.应急管理部成为独立的机构,这标志着我国安全管理管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解到我国安全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肩负起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繁荣的责任;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人生,增强职业安全意识、社区责任感和职业素质,为将来走上岗位进行平安工作打下扎实的根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于安全方面的法规、政策、事故案例也有了更全面的参考[9].通过深入研究历史,引导学生增强专业意识和专业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目标感,激发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专业的成就感.同时,教育过程与时俱进,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展示给学生,并进行初步的讲解分析,如报警管理与过程灾难预警技术、信息安全联锁设备(SIS)技能、石化生产风险分析、安全防护技术等,将这些科技的最新进展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安全管理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全方面开展思政教育,安全工程专业从学科专业发展、“匠人文化精神”的继承、专家行为等几个方面着手,引进我国重要工程,凸显我国内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大国意识和文化意识以及安全文化的重要性.2.3 重视授课,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授课环节“课程思政”的原则应当贯彻始终,针对专业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取思政要素,普及思政要素的功用及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应用于课堂授课过程中.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党和国家.作为工科教师,积极探索“触点”,将知识教学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的理想融入到工科学生的课堂中,实施课程检查,完善课程规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将我国“创新、协作、绿化、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融合到课堂44中,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4 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课程思政评价反馈机制学生的价值观和荣辱感形成受家庭教育、个人经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在对学生关于思政教育的成果检验时不能同一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多方面考量,避免矫枉过正.因而,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评价教育结果也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多样化评价,因材施教,并且要让他们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分课程、分环节,结合社会实践和实验过程融入思政要素,并在考核方面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成绩展现这一单一形式,设置符合思政特点的大操作,并在一系列环节中加入“思政”的潜移默化考核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调查和座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意见;采用显性评论的方式反映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如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环节,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点除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还应把协作与奉献等因素也增加到评价机制中,让学生更深切地思考与贯彻思政要素.此外,重视社会反馈和日常生活反馈,以更好地提升课程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应当被纳入反馈机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效果和质量.2.5 重视制度建设学校全面考虑各个方面,包括主管负责、机构条件、培养方法、专业师资构建、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式等.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思政”建设工程,安全工程教研室组建一支“学科思政”建设工作团队,由同一学科的教职工一起探讨“学科思政”案例的选编,以防止“学科思政”案例在不同课程中反复发生,并且可以让教师互相学习,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6 依托导师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可以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机会.学生不仅要通过专业课程考试,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事、做学问,更要获得专业、科研知识水平、职业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安全工程专业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还要注重他们的个人特点和兴趣,并通过个性化定制建立“导师评分+专任教师评分”的综合教学考核模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如作业、实验等,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思想政治要素的理解和融入情况.在本科生导师制背景下,加强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依托导师制,安全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学生入学阶段就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导师在学业和生活两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行为,多方面干预,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有德有才之人.吕梁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全员导师制的背景下,更应关注对学生关于网络动态的引导,注重学生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强化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求实态度的养成,等等.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动态地培养,真正做到个性定制、因材施教,将“导师评分+专任教师评分”的综合教学考核模式全面推进,达到良好的效果.3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反思学科思政实施以来,安全工程专业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即以全员导师制为推动力,以专业为平台,融合思政因素,全面完善培养计划,强化社会实践和应用型技能的输出,以及培养革新企业发展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以满足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养的结合,学生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才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发展较好,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安全工程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较显著.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思政内容融入生硬等.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多次研讨与调研,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将在课程目标思政要素细化、教学过程思政要素形式多样化两方面展开尝试,在巩固目前建设成果的前提下持续改进,以期加强思政要素在教学与成果中的比重,深化立德树人的理念.本文以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实施步骤.通过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将思政教学融合到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在讲授知识54的同时,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以达到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的目的.参考文献院[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3]张小良,梁梵洁,麻庭光,等.安全与应急管理专业学科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2).[4]栗婧,王真,解北京,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5).[5]邓奇根,高建良,魏建平,等.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现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6]王娴,喻安银.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实施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7]黄冬梅,刘音,李威君,等.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19).[8]张俊.基于课程思政的钻井工程示范课建设的研究[J].化工管理,2021(4).[9]刘香芝,张春晓,张会敏,等.化工安全技术思政课程教学初探[J].化工管理,2022(3).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the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at Lyuliang UniversityXUE Shu⁃ping,CHANG Yue,SHI Xiao⁃ling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Lyu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033001,China)Abstract:The advancement of new engineering is driving progress in education,with a focus on delving deep into the subject field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s.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new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afety engineering should incorpo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while emphasiz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society.This approach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comprehensive knowl⁃edge,cutting⁃edge skills,and practical abilities.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eeds,the safety engineering program at Lyuliang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novel system,methodology teaching process and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new engineering within an undergraduate tutorial framework, yielding positive outcomes.Key words:safety engineering;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new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64。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feb87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5.png)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理解其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简单的安全风险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运用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3. 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安全事务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学原理的整体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安全学原理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安全学基本原理: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事故预防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安全风险评估:涵盖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及案例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介绍事故调查方法、事故原因分析技巧以及预防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案:涉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评估,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解读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安全学基本原理第二周:安全风险评估第三周: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第四周:应急处理与事故预案第五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次课,每次课涵盖一个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介绍
![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3c6668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0.png)
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介绍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介绍有很多的人都会遇到一些事故,所以了解安全科学原理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全科学原理理论体系(1)安全的哲学原理:从历史学和思维学的角度研究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熟悉论和方法论。
如有了这样的回纳:远古人类的安全熟悉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近代人类的安全熟悉进步到了经验的水平;现代随着产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安全熟悉论进进了系统论阶段。
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的综合型对策,甚至能够超前预防。
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
建立生命保障、健康、财产安全、环保、信誉的目标体系。
在熟悉了事故系统人一机一环境一治理四要素的基础上,更夸大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熟悉安全系统的要素: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熟悉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具科学性原则。
(3)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控制是终极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根本措施。
安全控制论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原则。
安全控制论要求从本质上来熟悉事故(而不是从形式或后果),即事故的本质是能量不正常转移,由此推出了高效实现安金系统的方法和对策。
(4)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靠的资源。
安全信息原理研究安全信息定义、类型,研究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
(5)安全经济学原理: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安全的“减损效益”(减少职员伤亡、职业病负担、事故经济损失、环境危害等),研究安全的增值效益,即研究安全的“贡献率”,用安全经济学理论指导安全系统的优化。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0c7644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f.png)
154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马爱民朱泽浩许慈晖刘建刘军(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226019)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afet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MA Aimin,et al.(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摘要:学校安全教育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专业师资短缺、课程建设体系不完善、资源保障不充分、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提升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找准中小学校安全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载体,加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硬件设施的规划布局,构建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的“六动六全”机制。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一般课题(2021JSJG619):新时代学校安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20SJB0787):体育强国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202210304134Y):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马爱民(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学校安全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1]。
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且仍有扩大的趋势[2]。
因此,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热点。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名单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e187817c25c52cc58ad6be0a.png)
国家一般 基于培训项目的教师自我发展力研究 国家一般 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的教研员胜任力水平模型 建构研究
国家一般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国家一般 农村中学生乡土文化教育认同研究 国家一般 “卓越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 国家一般 公益普惠目标定位下,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对策研究
国家一般 中学优秀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教学思维研究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探索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的效果评估、舆情 国家一般 监测及对策研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教科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一般 随班就读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及提升模式研究 国家一般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年杰出人才成长环境研 究
国家一般 新疆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研究 国家一般 中国教师伦理的谱系学研究 从广场到网络: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 空间转变研究 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 国家一般 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社区共同体建设中公共精神缺失与培育研究 国家一般 省思与批评:当代语文教育价值问题研究 国家一般 学校教育改革的道德基础研究
徐绪卿 吴遵民 陈鹏 石艳 常亚慧 蔡迎旗 罗儒国 王枬 迟艳杰 杜静 王 璐 吴峰
国家一般 教师网络生活方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 国家一般 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 国家一般 当代中国特色教学实践的理论建构研究 国家一般 PLC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管办评分离下社会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的机制 与模式比较研究 “互联网+”新型知识生产:基于企业MOOC建设 国家一般 我国企业知识共享体系的战略研究 国家一般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EA150072 BEA150073 BEA150074 BHA150075 BHA150076 BHA150077 BHA150078 BHA150079 BHA150080 BHA150081 BHA150082 BHA150083 BHA150084 BHA150085 BHA150086 BIA150087 BIA150088 BIA150089 BIA150090 BIA150091 BIA150092 BIA150093 BIA150094 BIA150095 国家一般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 国家一般 微观权力视角下大学生危机行为过程控制研究 国家一般 中国传统蒙学的德育思想研究 国家一般 基于创新生成的中小学生音乐核心素质培养研 究 郑洁 储琰 冯文全 戴娱 田良臣 罗生全 李帆 纪德奎 但菲 刘磊 李广平 唐丽芳 唐智松 张增田 王雁 孙泽厚 李胜会 李志峰 宋伟 张伟 陈建安 王国平 冉富强 汪锋 重庆邮电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教育报刊社 天津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河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2.1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5f97170740be1e650e9a71.png)
安全哲学 安全心理学 安全行为学 安全文化 安全经济学 安全教育学
本章学习目标
• 1 了解安全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
• 2掌握安全哲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 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学和安全教育学包括的 主要内容及相关理论原理。
第一节
安全哲学
• 安全哲学是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安全科学 最顶层和最高级的原理,是安全科学理论的基础。 • 安全哲学定义: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安全哲学是总结安全实践的历史和 现状,把人类长期积累的哲学意识,思维方法与马克思主
• 安全文化理论的启示 • 根据安全原理,事故相关的人、机、环境、 管理四要素中,人的原因是最重要的。因 此,建设安全文化对于保障安全生产有着 重要和现实的意义,安全文化建设包括 安 全科学建设、发展安全教育、强化安全宣 传、提倡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法制等精神 文化领域。
• 系统科学观点的指导
• 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在
• 安全哲学的作用:
有利于指导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
有利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体系的发展;
有利于指导安全心里学理论研究; 有利于提高实践者哲理修养。
• 安全哲学的应用方法 安全第一与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关系 安全生产中的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安全效益的潜在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事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事故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安全工作的长期性与广泛性 安全管理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安全工作与其他其他工作的关系
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
义,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具有 超前和预防的
意义。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是实
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 安全经济结论的论证 •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安全的投资或 成本的规律、安全的产出规律、安全的效益规律 等基本内容。“金字塔法则”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
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
![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8d7e97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a.png)
1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1.1适应当前办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封闭的单校园办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多校区,单一化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不再仅仅活动于校园,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到社会的几率越来越大,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传播途径接受到来自于四面八方的的不同思想.学生接受信息的自由性越来越强.因此在当前的办学模式下,高校学生接触到的社会和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高校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1.2提前适应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的必然准备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已逐渐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封闭的校园被开放、复杂的小型社会所取代,新的校园安全问题逐步显露.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行为安全问题不仅仅会在校园内频繁发生,学生毕业步入社会之后也不可避免.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是及其必要和迫切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才可以帮助我们将法律作为维护自己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总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的前提准备.1.3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关注度也逐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语道德方面,而是纳入法律规范保障制度.无论是《高等教育法》,还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都明确规定了学生行为安全教育中高校需要履行的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大致形成了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法规体系,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要想使高校学生自觉学习高校行为安全教育法律法规,就必须规范而全面地开展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2对高校学生进行行为安全教育的内容2.1安全知识教育高校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有效的保护自己,还能在必要时刻维护他人免遭危害.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现代社会每位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本能素质———基础安全知识,即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掌握的基本常识.例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自然灾害下的应急反应及逃生等.二是针对从事消防、矿业、冶金、建筑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的专业知识和安全防护技术等.2.2法制观念教育高校作为培养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地,有义务为社会输出合格的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尤其是关于法制观念的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既可以使高校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明白什么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做,什么超出了法律制度和道德标准,分清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还能帮助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针对高校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除开展相关法律必须课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及安全教育.如:《刑法》、《宪法》、《安全生产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促使高校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更好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高校学生行为安Vol.30No.5May 201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5期(上)2014年5月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讨徐芝兰,项鑫(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摘要: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事关校园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同时也是保证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健康发展的前提.但目前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急需提高.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既是培养高校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又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基础和保证和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的前提.本文将结合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引出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能够达到提高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意识与综合素质的目的.关键词: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4)05-0188-02188--. All Rights Reserved.全.2.3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是保障高校学生行为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学生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如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拨打火警“119”,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在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拨打匪警“110”,如现实情况报警条件不具备时,首先要尽量冷静,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努力找寻自我解救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了解如何有效防范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流氓滋扰等潜在问题,并掌握防抢、防受骗的基本常识;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女生与异性的交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尽量避免单独出行.2.4现代安全理念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理念,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是不可忽视和替代的的.而要避免、进而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行为意识和价值观为基础,将“安全至上”、“安全高于一切”的现代安全观念放在首要位置,将安全作为第一公理扎根于广大师生的内心深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因此,必须加大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力度,尤其是现代安全理念的宣传,尽快在各大高校中形成学习现代安全理念的浓郁氛围,提升高校学生的安全理念与意识.3加强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3.1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建设,各部门齐抓共管大部分高校的行为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基本由班级辅导员承担.而辅导员不仅肩负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等各项繁琐复杂的工作,还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福利待遇,造成辅导员工作热情下降,人心不稳,以致出现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漏洞.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队伍的建设十分必要而迫切.应改变单纯依靠辅导员管理的现状,改为综合依靠学生各管理部门,包括学生处、学校党、团组织等共同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调动高校管理工作各部门的力量,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明确安全教育分工.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管理,要建立、健全高校行为安全领导小组,完善行为安全教育机制,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合作,明确各部门职责,达到层层落实.3.2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根据笔者对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研究发现,仅仅依靠学生组织和学生管理有关部门的管理还远远不够,加之大力度的宣传教育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甚至更好的效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大力发挥高校作为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首要阵地作用,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行为安全教育.在宣传方面,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作为对高校学生进行行为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相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结合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安全教育.又要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可利用在校园网公开宣传相关行为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或者由专门负责的老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相关案例等在网上教学,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3.3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为真正将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上面两点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并且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应建立专门的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该机构专门负责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学期初制定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计划,学期中派专门的老师进行安全教育授课,并且在学期末对该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将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达到一个理论高度.最后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保证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教育能够平稳、顺利地运行.结语:对于高校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除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家庭、学校的紧密配合,更需要学校把学生的行为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机制,以提高高校学生行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达到对高校学生进行行为安全教育的目的.———————————————————参考文献:〔1〕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2〕汪永高.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3〕金磊.城市安全之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189--.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
![安全科学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5136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2.png)
P(A) P m / n
由定义可以看出事件的概率与频率一样,有下列几个
性质:
① 0 P(A) 1 ;② P(S) 1
;③ P() 0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3.概率的古典定义
定义:一个随机试验,若:①只有有限个可能的 结果(基本事件);②每个结果的出现都是等可能的。 则称这样的随机现象模型为古典概率。
由于 0 m n ,所以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分子0与1之间。
必然事件的频率恒等于1;不可能事件的频率恒等于0。 在一组条件下,重复做n次相互独立的试验,设m为在n次试验
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如果对于大量的试验(即n很大),频率m/ n稳定在某一数值q左右摆动,则称q为事件A在这组条件下发生的 概率。记作:
2.2 安全科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名称 与门
逻辑符号
函数式 z(ab)=ab
含义
1×1=1 1×0=0
或门
z(ab)=a+b
1+1=1 1+0=1 0+0=0
非门
z(a)=a′
a=1, a′=0 a=0, a′=1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为直观起见,用文氏图(Venn Diagram)表示。 (1) 集合的并仍为集合,图(a),阴影集合C=A∪B, 集合C为集合A和B的并,或C为A和B的和,符号为∪, 可称并,也可称加,中文表示或的意思(即A和B至 少发生一个)。
或 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4)分配法则 (A B) (C D) A C A D B C B D
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及其体系研究_徐媛
![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及其体系研究_徐媛](https://img.taocdn.com/s3/m/092a4e22b4daa58da0114a13.png)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Vol . 2 3 No . 9 Sep . 2 0 1 3
安全教育学基础原理及其体系研究*
徐 媛 吴 超 教授
(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学科分类与代码: 6202140( 安全教育学)
1. 1 安全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安全教育学是以安全科学和教育科学为理论基 础,以保护人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的,对安全领域中 的一切与教育和培训等活动有关的现象、规律进行 研究的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安全教育学原理主要 指在研究安全教育基础理论、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 教育手 段 与 模 式 等 过 程 中 获 得 的 普 适 性 基 本 规 律[8]。安全教 育 学 原 理 主 要 研 究 安 全 教 育 系 统 中 教育者、教育受众、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
础原理及其内涵。结合系统原理与目标管理原则,构建原理的体系结构,解释其中各原理间的逻辑
性与关联性。最后,讨论 6 条基础原理在安全教育设计、传播、反馈 3 阶段中的应用。研究论述 6 条
基础原理与安全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联系及其在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 6 条原
理在具体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关联性。
科学原理是指导实践的准绳,也是保障学科有 序发展的 基 础。 虽 然 吴 超[1] 提 出 了 由 安 全 生 命 科 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安全社会科学和 安全系统科学等 5 大一级原理和 25 条二级原理组 成的安全科学原理体系,但其下属的三级原理尚未 被总结完全,笔者拟研究二级原理中的安全教育学 原理,从安全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方面,对基 础原理进行 提 炼,深 入 分 析 其 内 涵,构 建 其 体 系 结 构,以期完 善 安 全 科 学 原 理 及 安 全 教 育 学 的 理 论 建设。
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https://img.taocdn.com/s3/m/9fe021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7.png)
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许媛媛【摘要】结合本职工作,从创新管理方法,完善基础资料、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加强现场监控排查、坚持安全活动、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运用新技术等各项管理手段论速了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期刊名称】《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4)00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安全基础;安全生产【作者】许媛媛【作者单位】十七冶集团路桥工程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14;X92为什么要关注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那是因为安全生产首先要做到“预防为主”。
安全基础工作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只有基础打牢,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稳步开展。
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1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各级安全责任。
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领导层、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规定分别与责任人签字,交底,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位。
落实安全目标考核体系,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权力,加大问责和奖惩力度。
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委会(小组)工作机制体系,提高安全效能质量,坚持定期召开安委会,要提高安委会(小组)会议质量,落实会议各项任务。
发挥安委会组织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编制安全工作策划书,做到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对安全工作进行系统规划,针对安全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并要形成文件下发,也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让大家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工作。
2 编制完善危险源辨识的安全管理资料针对工程项目施工实际进行危险源辨识,目前发现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就是项目部套用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模板的表格内容,因为这样他们会简便很多,但是这样一来没有针对性,失去要求识别危险源的意义,也不能真正辨识出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
关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717c13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6.png)
关于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思考
徐媛
【期刊名称】《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1(003)004
【摘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学分制,是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宽基础、高素质、能力强、有专长"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举措.本文着重就学分制下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中若干问题,结合我系六年来的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供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参考.
【总页数】2页(P111-112)
【作者】徐媛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安徽,淮北,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77
【相关文献】
1.基于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资金管理运行机制的思考
2.关于我国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辨析
3.学分制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4.关于学分制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
5.关于本科院校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 期
徐 媛 等: 安 全 教 育 学 基 础 原 理 及 其 体 系 研 究
·5·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2) 由于安全教育所产生的安全效益具有间接
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受众对教育信息选择和改造 的能力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而受众的主观能动性 与内驱力以主体性的方式呈现在安全教育系统中。 双主导向原理可以理解为: 以教育学的双边性理论 为基础,充分发挥教育者在安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 性,将专业的安全知识、技能以及安全素养等教育信 息以系统化、有序化的方法传播给受众; 同时通过刺 激机制,激发受众的内在潜力和学习动机,使受众自 发产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需求。对双主导向原理的内 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科学原理是指导实践的准绳,也是保障学科有 序发展的 基 础。 虽 然 吴 超[1] 提 出 了 由 安 全 生 命 科 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安全社会科学和 安全系统科学等 5 大一级原理和 25 条二级原理组 成的安全科学原理体系,但其下属的三级原理尚未 被总结完全,笔者拟研究二级原理中的安全教育学 原理,从安全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方面,对基 础原理进行 提 炼,深 入 分 析 其 内 涵,构 建 其 体 系 结 构,以期完 善 安 全 科 学 原 理 及 安 全 教 育 学 的 理 论 建设。
1. 1 安全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安全教育学是以安全科学和教育科学为理论基 础,以保护人的身心安全健康为目的,对安全领域中 的一切与教育和培训等活动有关的现象、规律进行 研究的一门应用性交叉学科。安全教育学原理主要 指在研究安全教育基础理论、安全教育方法学、安全 教育手 段 与 模 式 等 过 程 中 获 得 的 普 适 性 基 本 规 律[8]。安全教 育 学 原 理 主 要 研 究 安 全 教 育 系 统 中 教育者、教育受众、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
【关键词】 安全科学; 安全教育学; 基础原理; 内涵; 体系
Study on Basic Principles of Safety Pedagogy and Their System
XU Yuan WU Chao (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safety science and promote it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the definition and its connotation of safety pedagogy theory were proposed based on understanding of safety scienc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analysis of safety pedagogy. Accordingly,6 basic principles of safety education we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d,which were the dual-dominant-factors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the echo-leaning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the hierarchical experienced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the adaptive constructive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the environmental adaptive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dynamic advanced principle of safety edu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ystematic theory and target management principle,the structure of basic principles for safety education theory was constructed. Furthermore,logicality and relevance of these principles were explained. Finally,the application of six basic principles in three stages of safety pedagogy design,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was discussed.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6 basic principles and content of safety education research as well as role of 6 basic principles in achieving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functions were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relevance of 6 basic principles in specific safety education activities was analyzed. Key words: safety science; safety pedagogy; basic principle; connotation; system
·4·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第23 卷 2013 年
成的新原理体系。文献[2]从发展安全学科的角度 出发,给出了安全科学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 学学公理、比较安全学的基本定义和内涵,从安全学 科的属性总结出 5 条安全科学学公理; 并从多个角 度对安全 科 学 方 法 学 进 行 了 分 类。 文 献[3]认 为,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客观 推动力,同时分析了安全的普遍性、复杂性、模糊性 以及安全与事故的可转化性; 讨论了安全科学研究 中应该注重的 7 种方法。但以上文献[1 - 3]在安全科 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基于 大安全范畴的安全科学原理研究更是薄弱[1 - 2]。
2. 2 安全教育反复原理
安全教育的机理遵循着管理心理学的一般规 律: 生产过程中的潜变、异常、危险、事故给人以刺 激,由神经传输给大脑,大脑根据已有的安全意识对 刺激作出判断,形成有目的、有方向的行动。由于人 的生理、心理特性决定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过程 中都会出现遗忘现象,同时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会引 起正确反应的消退,导致的后果便是对安全教育信 息的错认[11],而 人 的 安 全 行 为、意 识 需 要 反 复 持 续 的教育刺激加强才能得以维持,因此,要定期反复地 进行安全教育,以确保受众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处 在正确的反应状态下。对反复原理的内涵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解释:
1 安全教育学原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安全教育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安全意识和素养 及某种特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首先,安全教育的 方法依附、模仿一般的教育方法,迄今缺乏专业性, 也没有突出 受 众 人 群、教 育 内 容、技 术 导 向 性 的 特 点; 其次,现有的安全教育方法普遍重视实践操作层 面上的教育,对于理论层面的抽象总结非常匮乏; 并 且安全教育原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大多数也还是依 附于普通 的 教 育 学 理 论,使 安 全 教 育 过 程 过 于 泛 化[4 - 7]。这些情况影响了安全教育学作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发展。因此,若安全教育学发展 成为区别于普通教育学的一门学科,就必须建立自 己的理论体系。
之间的协同关系,着力探讨如何使安全教育符合教 育主体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特性,使 得教育要素间相互配合以达到高效、高质的教育效 果; 同时探索如何使安全教育系统保持动态发展,以 满足安全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需求并最终实现安 全目标。
1. 2 安全教育学原理的特征
安全教育学原理来源于基础教育理论与安全教 育活动的抽象概括,因而兼具基础理论的指导性与 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其次,安全教育学原理具有综 合性的特征。尽管安全教育学是以安全科学和教育 科学为理论基础,但其基础原理涉及的学科理论广 泛多样,包含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传播学及社会学 等,因 此,该 原 理 并 非 单 一 学 科 的 理 论 或 实 践 总 结[9]。再者,安 全 教 育 学 原 理 具 备 系 统 性 的 特 征。 该原理的研究对象即教育者、教育受众、教育信息、 教育媒体和教育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 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有其相适用的基础原理,要素之 间要保持系统相对稳定协调的关系,其对应原理也 应符合系统性。
4) “木桶理论”表明事故往往发生在系统最薄 弱的地方,而由“人”的因素引发的事故往往是由安 全技能或安全意识最薄弱的员工引起。若将该理论 运用到安全教育系统,则指安全教育的实施要保证 全员性、保证受众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安全教育 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与基础,也应是每个员工发自内 心的要求,只有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水平、责任感得 到提升,才能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础原理及其内涵。结合系统原理与目标管理原则,构建原理的体系结构,解释其中各原理间的逻辑
性与关联性。最后,讨论 6 条基础原理在安全教育设计、传播、反馈 3 阶段中的应用。研究论述 6 条
基础原理与安全教育学研究内容的联系及其在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并分析 6 条原
理在具体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关联性。
第23 卷 第9 期 2 013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