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第Ⅰ题卷(选择题共共 0 30 分)

一、(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有的是直接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白衣战士,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____ 医者仁心;有的是始终____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干警,以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____警魂;有的是用真心真情帮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社区工作者,用生命书写担当,用爱心守护家园。

他们的____精神永垂不朽!

A .诠释坚守铸就崇高

B .阐释坚守铸就高尚

C. 阐释恪守筑就高尚

D. 诠释恪守筑就崇高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高度出发,确定了长期向香港供应农副产品的惠港政策,今年又专门启动了港澳鲜活农产品应急机制。

B.我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充分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非凡的执政能力。

C.经典常常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洗礼,使个体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为个体提供了心灵的抚慰和进取的力量。

D.“亮剑”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铲除了许多制假售假窝点,迅速形成了对犯罪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作为书写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它们不仅体现着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载体和组成部分。

B.从傅雷对儿子的爱国教育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爱国是一个古老而崇高的话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用饱蘸爱国主义情感的笔墨描绘而成的。

C.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朗读经典美文,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物般,温暖着人们的心田,赢得受众与舆论的好评,成功树立了文化节目新的标杆。

D.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却随着信息量的增长越发强烈,永无止境。

二、(共 9 9 分,每小题 3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 4 ~6 6 题。

①我们总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会如此,生活将照常进行下去。然而,事实上迟早会有意外事件

发生,打断我们业已习惯的生活。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

不论谁想从苦难中获得启迪,该是不缺机会和材料的。

②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打断我们习惯的生活,同时也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一个距离,回归自己。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就会获得一种看待人生的新的眼光。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

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③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

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

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

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弗兰克说得好:以有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

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④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

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

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

只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

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

倒下。也许,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我们以此维护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

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⑤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

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所以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

多少失意的英雄。

⑥哲学并不能使正在流血的伤口止痛,但是哲学所启示给人的那种宏观的超脱仍有一种作用,就是

帮助我们把自己从这痛中分离出来,不让这痛把我们完全毁掉。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

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正是悲观主义的智慧。习惯,疲倦,遗忘,生活琐事……苦难有许多貌

不惊人的救星,往往正是生存本能使人类和个人历尽劫难而免于毁灭。

⑦人都是得过且过,事到临头才真急,好了伤疤又忘疼。最拗不过的是生存本能以及由之产生的日

常生活琐事,正是这些琐事分散了人对苦难的注意,使苦难者得以休养生息,走出泪谷。

(文/周国平)

4.下列不属于灾难对人的影响的一项是

A.可以让人们获得启迪人生的机会和材料。

B.可以迫使人们与外界拉开距离,更关注自我。

C.可以让人有新的眼光,获得新的人生机会。

D.可以让人从痛苦中提炼出珍宝并热爱人生。

5.面对灾难,人的尊严体现在哪些方面?下列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在面对恶势力时,因为理想信念的支撑而有精神上的优越感。

B.用承受苦难的方式来证明人在任何时候都有精神自由的权利。

C.面对自然悲剧时因为愤怒无处宣泄,因而感到生命的卑微。

D.反抗自然悲剧时,用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来反抗大自然。

6.对待苦难与悲剧的态度,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

A.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其实属于同一种能力,因此不必过分宣扬苦难的意义。

B.苦难对于个体是否有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对苦难的个体,不可一概而论。

C.悲观主义者把痛苦看做与快乐一样虚幻,这也是帮助我们从苦难中解脱的一种方式。

D.人们往往因琐事遗忘历经的苦难,因此其实苦难很难对人产生影响,不必太在意。

三、(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7 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

【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指叶衡,南宋主战派人物,但其收复失地的大计遭到主和派的极大阻力。对作者极为赏识,曾数次推荐作者,终无果。

7.下列对本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将苍翠的群山比作万马奔腾而来,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这里的“高人”即叶衡,表达了自己对叶衡的景仰与感激。

B.三、四两句写无数青山被烟雨遮断,好像万马在烟雨中低回不前。暗示着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C.下阕前两句指出人们常说头发因愁而白,暗指自己实已白头,可见词人心中报国无门的忧愁之深。

D.下阕后两句借词人突发狂想,幽默地将沙鸥通体皆白的自然特征说成“一身是愁”,把上阕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表达了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 ~10 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

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①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

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勉、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

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