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国际新闻学〔0503Z1〕国际新闻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适应性强、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并使用一门以上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新闻媒体、外事外交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较高层次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为: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前沿问题研究、国际新闻传播实践研究、国际新闻与跨文化案例研究、国际媒体研究、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编译、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新媒体与国际新闻等。

本专业有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作为实践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华龙网、中国经营报等各类媒体合作,提供各类新闻稿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新闻传播能力。

本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如下: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

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

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

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

可以说,国际新闻传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论的研究范围。

学生通过这一方向的学习,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方向介绍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方向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优势,以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新闻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和理论框架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的探索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发生演变的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对国际关系和当今全球范围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产生的互动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关系和大众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研究优势体现在:(1)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的范畴与方法研究;(2)国家形象研究;(3)传播战略及其历史研究;(4)国际媒体机构的产业组织研究;(5)国际关系中的媒体应用研究等。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方法论等国际关系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传播理论、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重要课程,使学生既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中大众传播的走向,也能够从信息传播的具体案例中对各种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和说明,从复杂多样的表面信息结构中提炼被传播信息的本质。

2.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从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而开创的另一个新领域,其特色在于把国际关系学和语言学、特别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和电影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从跨国传播和文化交流等交叉视角对国际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

该研究方向的重点,是把语言传播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跨国传播、跨民族传播和跨文化传播进行整合,从追求国际政治多极化、国际经贸文化交流和面向广大第三世界的角度,来研究多国、多民族语言之间的文化传播。

本校的主要研究特色体现在:(1)国际文化研究;(2)跨文化研究;(3)语言文化研究;(4)影视电视艺术的跨国研究与国别研究等。

本方向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关系史、论、方法论等基础课程外,主要重点放在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传播概论、国际关系文化研究、跨文化交流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跨国传播与文化交流等课程上。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1.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类的专硕,只有MJC一种,全国的新闻传播类专硕也是只有这一种。

专业课考的都是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以及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报录比2017年估计2000人左右报考,基本上是20:12018年从目前状况来看,报考人数较17年更多,并且部分方向分数线有走高的趋势复试比率:一般是1:1.2或者3:7扩招情况:基本上每年都会比预计多招二三十人,分配到每个方向的话,差不多都多3、4个,根据年份不同有浮动3.学费、导师、就业学费10000元/学年,学习年限2年,每一名同学都有奖学金,从8000到3000不等。

开学后10月左右统一选择导师。

就业前景非常好,平台也较高,并且和学硕很多科目的学习一样,在就业上没有差别。

唯一的区别是能否直博。

就业方向大致就是在媒体圈,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广告公司等,就业前景很好,并且就业后收入普遍不错各方向介绍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

导师名单:刘昶(国际新闻、媒体融合、数据新闻)、方毅华(新闻叙事、广电)、牛慧清(电视新闻、纪录片)、张丽(电视新闻、新媒体、对港澳台传播)、刘坚(纪录片)、凌昊莹(传媒经济)、罗哲宇(新闻写作)、李舒(新闻评论、传媒政策)、刘年辉、王宇、陈作平、王志、白岩松。

2、媒介市场调查与研究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

导师:肖明、沈浩、王锡苓、崔蕴芳3、国际新闻与传播本专业方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导师名单:何苏六、隋岩、张雅欣、张龙、刘昶、徐培喜、周逵4、电视新闻采编方向电视新闻采编是现代新闻传播学一个应用学科,代表了即时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传播学中的重要专业之一,也是国际新闻领域的代表性专业。

学生将学习国际新闻研究、传播学、国际关系、跨文化交流、外语等基本课程。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跨文化思维和跨领域交流能力的人才,掌握与国际新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学生将扎实掌握新闻学理论,具备新闻报道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熟悉跨文化沟通和外交讲话技巧,了解新闻中数字与数据分析的应用,能够在新闻行业或国际组织等较高层级岗位从事工作。

就业前景及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包括国内外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校、国际组织等。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媒体领域: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内外大型新闻机构及自媒体平台从事新闻采编、社交媒体运营、新媒体编辑、记者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还能从事语言翻译和口译工作,为跨国企业或国际组织进行同传或交替传译。

政府机构: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取公务员或参加国内外政府机构的招聘进行相关工作,如外事办公室、国际组织、国家安全等相关部门。

此外,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参与政治活动,为政治领袖进行安排和策划。

企业机构: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在跨国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品牌管理、公关活动、广告制作等工作,也可以在外向型企业中担任国际商务、海外营销等职位。

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跨文化视角和国际沟通能力来协助公司加强与不同文化背景客户和利益攸关方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存在越来越重要。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从事媒体和公共关系工作,也可以加入NGO 组织,在国际援助、人权、食品安全等领域中担任媒体公关工作。

总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作为传播行业中的佼佼者,不仅仅肩负着传播和沟通的责任,更承担着影响和引导世界趋势的使命。

国际新闻学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新闻学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

国际新闻学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国际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及其国际化的学科,其专业课程涵盖了新闻学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拓展等方面。

以下是国际新闻学研究生专业的主干课程。

1.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新闻学原理、新闻写作与制作、新闻采编、传媒伦理与法律等,它们是建立学生对新闻学基本理论和传媒行业规范的认知基础。

2.国际新闻学概论:该课程主要介绍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报道、国际新闻机构和媒体跨文化传播等内容,使学生对国际新闻学有全面的了解。

3.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新闻传播的理论体系,如传媒效果、媒介技术与社会变革、跨文化传播等,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新闻与社会研究:该课程关注新闻报道与社会现象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与分析新闻,提高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和思考能力。

5.新闻媒体管理与经营: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新闻媒体的运营与管理,内容包括新闻媒体组织架构、经济管理、品牌建设、舆情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新闻媒体管理的专业能力。

6.跨文化交际与国际新闻报道:该课程主要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报道的技巧和理论,教授学生如何在各种文化背景下进行媒体工作,以及如何顺应全球化趋势进行多元文化传播。

7.新闻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这门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进行新闻报道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能够利用数据驱动新闻报道和决策。

8.国际新闻实习与实践: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将进行实地实习或参与学校组织的国际新闻项目,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新闻采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上是国际新闻学研究生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学生将在新闻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为将来从事与国际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 媒体与传播专业 国际本科课程全方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 媒体与传播专业 国际本科课程全方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与传播专业国际本科课程全方案介绍原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美英澳国际本科合作项目官方网站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中国传媒大学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直属学院、社会教育培训项目的唯一主管和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秉承“立足传媒、服务社会、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整合全校各学院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强大的学科专业、师资和教育科研优势,成功开设了一系列面向行业的高端培训项目。

为了满足众多高中生希望在传媒和艺术领域学习深造的愿望,学院与美国、英国、澳洲知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传媒、艺术领域的国际型人才,为渴望深造的中国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际本科合作项目自2007年开办以来,已有数百多名学生由此踏上了海外求学之路,升入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澳洲莫纳什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海外名校深造。

传媒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传媒产业在当今信息高度密集、高速更新的时代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对具有国际背景的传媒人才的渴求更甚于以往。

选择1+3/1+4模式的学生,完成国内第一学年的课程后直接入读海外大学一年级课程。

选择2+2 模式的学生,完成国内两个学年的课程后直接入读海外大学二年级课程,也可以2+2+1 完成本硕连读课程。

学生海外就读专业包括大众传媒、媒体制作、新闻学、广告与营销传媒、媒体管理摄影等。

其中新闻学专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高,广告学、媒体制作、大众传媒等专业是中国学生比较喜欢的专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传统媒体单位(报纸、影视制作、电视等)、新媒体机构(网络、移动通讯)、媒体研究公司、媒体管理机构、广告公司和政府机构从事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编辑、创意、企划策划和行业研究等工作。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什么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什么

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什么引言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一门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和国际关系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专业。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不仅着眼于传统新闻报道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视野和复杂环境下的新闻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中学到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1. 新闻传播理论学习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首要任务是掌握与新闻传播相关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包括传播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新闻价值理论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能够理解新闻传播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国际新闻事件。

2. 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际新闻与传播领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因此,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跨文化沟通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这包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习适应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以及掌握使用不同媒介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3. 新闻素养和伦理作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和伦理观念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学习新闻报道的原则和规范,培养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新闻态度。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媒体行业的伦理道德标准,并在实践中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

4. 多媒体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报道逐渐从传统的纸媒转向了多媒体平台。

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中,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和技术,如摄影、摄像、音频和视频编辑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能,学生可以更好地与读者和观众进行互动,并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报道。

5. 全球视野与国际关系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中,学习全球视野和国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传播形势。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国际新闻事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宽容和理解。

结论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不仅仅是学习如何报道新闻,更注重培养学生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新闻素养。

通过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学生可以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宽广视野和负责任态度的国际传媒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各方向介绍

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是新增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下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方向新闻业务方向为基础,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使之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视野;同时注重将理论问题放入媒体一线实践中来予以考量和解决,而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关照。

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业界导师,开展前沿业务问题的研讨;充分发挥业界导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并且加强业务指导和实习成果考核。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新闻采编工作流程、技术及特点,语言文字功力深厚,除了常规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旨在为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高级记者、编辑担任兼职导师。

在课程设置上大幅提高了业务课程的比重,并聘请业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

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媒体实习的要求,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设立定点的实习教学单位,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硕士方向是建立在新闻学、传播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生招生方向“传播研究方法方向”为基础,将其人才培养思路从侧重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转向为新闻传播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于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培养专业知识面宽,研究分析能力强,熟悉我国媒体运作,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擅长媒体调查、受众研究的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

2016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传播研究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传播研究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传播研究院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22人左右0503Z5国际新闻学17 接收推免生比例或人数:5人左右01国际新闻史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02国际新闻业务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04国际媒体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二、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国际新闻学52 52 78 78 353三、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815新闻实务《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15新闻实务《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15新闻实务《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15新闻实务《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15新闻实务《广播新闻业务(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专业系列教材)》王宇高等教育出版社815新闻实务《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李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复旦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哈艳秋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总论》第2版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媒介批评》第1版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新闻理论教程》第2版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传播学基础》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外国新闻史教程》第1版李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712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概论》石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四、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考研真题815新闻实务一、名词解释1.编辑方针2.新闻敏感3.解释性报道4.社论5.金字塔式结构6.提要题二、简答题1.简述传统报刊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异同2.简述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性3.简述新闻报道中选择角度的意义三、论述题请谈谈,我们目前传统报纸中言论版的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言论版改进的看法。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介绍
一、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包括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传播方法论等相关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二、专业方向
在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该专业的常见专业方向包括:
1.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关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运营和管理技能。

2.新闻评论与传播研究:针对新闻评论的专业性和社会影响力,培养学生分析新闻评论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能力,以及在媒体评论等领域中的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

3.传媒经济与传播管理:注重传媒行业的经济模式和管理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传媒经济和传播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4.社会与公共传播:关注社会和公共领域中的传播问题,培养学生在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众领域的传播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三、实践教学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国内外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四、就业与发展
总之,中传新闻与传播(MJC)专业提供了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为学生将来在新闻传播领域和相关行业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你对新闻与传播感兴趣,且希望在相关行业从事工作或进行学术研究,这个专业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真题、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新闻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招生目录招生专业:国际新闻学(0503Z5)研究方向:01国际新闻史论02国际新闻业务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04国际媒体05国际新闻传播招生人数:55人,其中推免45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编辑出版学(0503Z4)研究方向:01编辑出版理论02出版经营与管理招生人数:6人,推免2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35出版传播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舆论学(0503Z6)研究方向:01舆论学基础02应用舆论学招生人数:6人,推免2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招生专业:广播电视学(0503Z1)研究方向:01广播电视史论02广播学03电视学04纪录片学05新媒体传播06互联网与社会招生人数:53人,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石磊:《新媒体概论》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雷跃捷:《新闻理论》雷跃捷:《媒介批评》郭镇之:《当代广播电视学》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新闻实务公共部分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2、3、8章)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按方向:编辑出版学、舆论学各专业指定答题部分: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王振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2、3、8章)王灿发:《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广播电视学指定部分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8章)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张彩《世界广播发展研究》王振业《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国际新闻学指定部分刘笑盈:《国际新闻学:本体方法和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刘笑盈何兰《国际传播史》☆江爱民、吴敏苏:《国际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刘洪潮:《国际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马胜荣:《国际新闻采编时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三、复试参考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四、中传新闻学复试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65 201753538080375201653538080363国际新闻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59 201753538080380 201653538080374编辑出版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45 201753538080345 201653538080350舆论学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8383345 201753538080376 201653538080359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各方向介绍传播学(050302)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向旨在为新闻媒体培养适应当前国际新闻和对外传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新时期我国外宣工作“走 出去”工程的需要,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旨在为国家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优秀的理论 功底,娴熟的外语能力,突出的专业技能以及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并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国 际新闻传播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03.国际新闻与传播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1、本专业学习年限为 2 年,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毕业创作与论文三个部分组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 实行学分制;毕业作品与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学期修完。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环节
课程学习 环节
总学分≥34
分项说明
公共必 公共基础课程 7 学分
学位课≥ 修课
15 ≥27
专业必 专业基础课程 ≥8 学分
修课
选修课 ≥8 学分 非学位课
≥10
实践课
≥2 学分
导师指导Biblioteka 导师组应定期与学生见面,向学生 讲解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业界发展动态及相关前沿话题。学 1 学分 导师指导 生应定期向导师组汇报阅读书目、 课程作业、媒体实习实践等情况, 并接受导师组的监督和检查。计 1 学分,须填《指导记录单》
媒体实习
4 学分 媒体实习 需填《实习实践考核表》
作品与论文
作品与论 按要求创作毕业作品,撰写毕业论
2 学分

文,通过答辩
/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特色简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一门面向国际的新闻传播学科。

该专业侧重于研究国际新闻与传播现象、媒介与技术,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就业方向等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简介。

课程特点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大类,一是理论课程,包括国际传播理论、新闻学基础、媒介与社会、跨文化交流等;二是实践课程,包括媒体实践、新闻采写技能、媒介策划与营销、国际交流项目设计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国际传播相关的理论体系、实践应用和专业能力,发展自己的跨学科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从事海外传播工作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元化,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操作。

针对理论课程,教师会采用直播授课、网络课程、讨论课、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针对实践课程,教师会组织实地采访、媒体实习、跨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新闻媒体工作的过程,提高其相关技能和素质。

就业方向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多种就业方向。

一是媒体行业,包括新闻媒体、广告传媒、网络传播等,学生可以从事新闻采写、编辑、播报、记者、策划等职业;二是企业与非政府组织(NGO),学生可以从事国际交流、跨文化沟通、公关宣传、品牌策划、社会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三是政府机关与国际组织,学生可以从事外事、宣传、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跨越国界、融合各种文化的机会和平台。

在全球化时代,该专业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学生只要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便可在该领域获得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50321)1. 广播电视史方向广播电视史作为一门新兴的历史科学,目前在我国科学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播电视史从建校后即开展教学研究,并于1979年成立硕士点,1999年成立博士点,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历史科学,广播电视史主要研究国内外利用无线(有线)电波传送声音图像,借以传播新闻、评论、教育、文艺和广告等节目的整个广播电视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置沿革,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理论的演化、广播电视节目及其宣传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从历史视角对我国广播电视诸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揭示人们开创和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活动的某些内在联系和特点。

广播电视史涵盖了哲学、历史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等学科内容,在研究中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具体研究方法:在大量占有史实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利用联系的观点,抓住主要矛盾,通过一系列史实的确认与分析来研究广播电视历史发展脉络和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广播电视史属于专门史,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本方向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马列哲学理论基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门知识。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学生的科研、业务和学习、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均获得显著提高。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介从事新闻采编、新闻出版等实际业务工作,可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可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从事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2.外国广播电视方向外国广播电视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同时它也是建立在外国新闻史研究、外国媒介史研究与广播电视媒介研究相结合基础上的一个研究方向。

该专业方向旨在通过对外国广播电视全面、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并对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照意义。

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

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各细分专业介绍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国际新闻史论方向;国际新闻业务方向;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国际媒体方向;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五选一③712新闻传播史论④815新闻实务学制:3年。

注: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为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所设方向,该方向只接收推免生,2015年计划招生40人。

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一、本文系统介绍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辅导,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参考书,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专业课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二、中传国际新闻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传国际新闻学专业招生量大,考研难度不高,其中15年的招生人数为57人,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国际新闻学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国际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就业怎么样?中传国际新闻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国际新闻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家首批普通高校,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新闻学建设的先进水平。

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始终坚守新闻学的理念,拓展新闻学的实践领域,深耕新闻教育的创新研究。

新闻学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核心专业之一,它的宗旨是培养新闻艺术和新闻管理专业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当前,新闻学专业拥有广播电视新闻、新闻学、传播学、媒体文化等四个研究方向。

在以新闻学、传播学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结构下,新闻学专业还同时开设新闻基础、媒介行为、新闻写作等重点课程,涵盖了新闻电视、网络媒体、出版传播、政治新闻、广告传播、艺术文化、社会调查、叙事传播等全面性的新闻应用理论研究。

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新闻人格训练、多元传播、创新发展”为培养方向,建立了覆盖从理论到实践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基本知识、理论基础及社会实践能力,并全面提升新媒体创新及国际化传播能力。

学生将学会把握新闻事件的脉络、抓住新闻主题、搭设新闻线索,以及收集、筛选、整理新闻素材,形成多媒体新闻交互网络,进而形成文字、图片、视频新闻应用完整系统。

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以实践为导向,入学即担负实习任务,当学生毕业时,将拥有实践能力、宏观视野、专业判断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多种能力,这使他们具有优势,有能力创造性的把握新闻信息,利用传播科技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把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作品。

未来,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将继续重视理论教学,在新闻实践教学中加大实践、实验、实习的重点,采取“三角调整”策略,强化课程结构,以不断革新改进新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新闻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新闻文化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升新闻信息传播以及新闻文化推广,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把打造专业型人才作为目标,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宗旨,努力建设新闻学的高水准,为世界贡献新闻文明。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

2023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涉及到国际事务、国际新闻、外交、国际组织和跨文化交流等多个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国际视野下的新闻媒体与传播机制,探讨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方式,培养能够从事国际新闻和跨文化传播的媒体人才。

本专业旨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深刻洞察世界格局、能够熟练应对跨文化传播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整合了国际关系、外交学、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旨在为国家和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传媒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的新闻和传媒人才。

在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学、新闻采访与写作、跨文化传播、外交礼仪、国际传播史、跨文化沟通、媒介与社会、新闻传播法律法规等学科,同时也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

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对多种媒介组织的运作机制、国际组织的角色与作用,国际危机的应对、舆情的管理及国际主流媒体的技术手段熟练掌握和了解。

同时,本专业还重视实践教学与半年制实习,让学生在真实意义上接触、了解新闻媒体和传媒机构的各个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机构、新闻社,国内外科研项目、跨国企业等实现跨界体验,研究着解决跨国交流中的问题。

作为一名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应具备如下的学科素养,一是具备深厚的人文、哲学、社科基础;二是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敏锐度和全球视野,能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独到的看法;三是熟悉世界各大传媒机构及其操作管理,对国家和国际各地的新闻局势和重大事件有深刻理解;四是熟练掌握国家和国际范围内多种媒介的应用技能以及科学思维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就业前景上,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国内外的媒体机构、新闻社、出版社等行业或从事公共关系、外交、NGO等规划与实施工作。

就业机会多样化、领域广泛,在传媒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总之,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传媒企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具有社会、市场及个人双赢的显著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国际新闻学(0503Z1)
国际新闻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适应性强、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并使用一门以上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新闻媒体、外事外交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较高层次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或在高等教育及科研部门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为:国际新闻学、国际新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国际新闻前沿问题研究、国际新闻传播实践研究、国际新闻与跨文化案例研究、国际媒体研究、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编译、英语广播电视节目研究、新媒体与国际新闻等。

本专业有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所作为实践基地,与中央电视台、华龙网、中国经营报等各类媒体合作,提供各类新闻稿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新闻传播能力。

本专业的四个专业方向如下:
1.国际新闻史论方向
国际新闻是与新闻学共生的新闻学分支,自产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庞大系统。

国际新闻所产生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

由此,国际新闻也成为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分支领域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国际新闻史论就是从历史和宏观两个角度来对这一分支学科的综合把握。

研究范围:国际新闻理论主要是研究其本体论的问题,包括国际新闻的定义,发展形态、特征、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国际新闻史则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中探讨国际新闻的发展阶段及规律性的特征。

包括国际新闻的形态研究、国际新闻的作用及效果研究、全球化与国际新闻研究、国际新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等。

可以说,国际新闻传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史论的研究范围。

学生通过这一方向的学习,不仅可以成为研究性人材,也可以成为理论型的实际工作者。

2.国际新闻业务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流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研究,研究国际新闻的报道方式,报道方法,研究各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优势和特点,并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壮大,这个专业方向具备了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坚持专业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要求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
媒体实习,因此本专业方向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事具备坚实的新闻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国际新闻理论及业务知识;熟悉我国的对外宣传报道方针、政策;了解西方新闻报道形式;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语,能熟练运用中、英文进行各媒体的国际新闻编、播、采、写工作。

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方向
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从国际间文化交流传播的视角来考查国际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性。

它拓展了国际新闻研究的认识视野,对建立和完善国际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研究的特色来看,由于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多个层面,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必然以传播学、文化学、语言学、新闻学、社会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为基础,所以这一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多学科交叉性。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媒体的国际新闻传播活动日益活跃,用文化比较的方法研究国际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国际新闻活动的文化属性及功能,对于改善我国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提高对外传播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方向的主要内容是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研究国际新闻,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新闻中的跨文化现象,在文本分析和理论研究结合的基础上,考察国际新闻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学、文化学和传播学基础,培养目标是国际新闻研究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4.国际媒体方向
国际媒体是国际新闻传播的主力和基础,国际媒体往往是那些影响很大的媒体,拥有先进的传播技术、独特的传播理念和巨大的品牌效应。

研究国际媒体,是国际新闻学方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国际媒体研究主要包括:世界著名媒体研究、各国媒体的比较研究、国家、市场和传播体制,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新闻媒介的市场化产业化战略服务、新闻政策与法规研究,媒介集团化研究、新闻从业人员结构及职业道德状况研究,新闻报道与意识形态研究、媒介环境与受众研究、媒介广告与公共关系研究、新传播技术与国际媒体研究等等。

国际媒体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类的生活已被媒体层层包裹,媒体的触角已经深入我们的思维领域,随着我国进入WTO以后,将同时面临国外媒体的挑战。

如何把握时机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去,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因此,国际媒介研究方向的开设,对国际媒介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并培养出一批高水的新闻传播人才,以满足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5.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得国家对外宣和涉外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一批政治
素质过硬,既精通新闻业务,又具有外语应用和传播能力的优秀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作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我校从2009年起,从已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

为了进一步做好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2012年我校在国际新闻学(050320)专业,05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组成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在电视与新闻学院进行专项培养。

(1)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2)管理方式:
进入“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平台,纳入“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库”,由电视与新闻学院进行专项培养。

(3)培养内容:
学习公共学位课、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特色课程(基础理论类、国际关系类、专业外语类、传媒业务类、实务训练类、系列讲座类),进行实习实践训练(校内专业实践、六大媒体实习、各类社会实践)和英语运用训练(课外练习、专题讲座、对外交流),并以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班为单位,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定期开展时事辩论比赛、英语新闻点评、影像作品创作等专业活动,营造全天候
的培养环境。

(4)实习就业:
第二学年,计划由中宣部、教育部统一安排,进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实习。

(5)毕业:
学习期满,修满学分,完成培养环节,通过学位答辩,即可获得国际新闻学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资格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