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课堂巩固:
7、评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完全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简析:评析题一般要首先进行判断,找出辨析点; 肯定题中的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纠正题中 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补充题中不足。
课堂巩固:
7、评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全得 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参考答案:①(基本正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 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 解。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此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 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原因。 ③仅仅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归结为它所特有的包 容性是片面的。

课堂巩固:
(2)答: A、提高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B、加强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 建设。 C、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 作用。 D、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E、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F、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预习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何?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 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4、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课堂巩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 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 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 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C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 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 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 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 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 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 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 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 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 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 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 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所给的信息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 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 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 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 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 是两国 ( )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 措 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 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 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 法正确地是 (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文化第六课中华文化

促进统 诸子 一的民 独 蜂起、 族文化 尊 从中可 百家 发展 儒 以看出中 术 争鸣
国家 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 公元前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 烟消云散 巴比伦王国灭亡 比伦 3500年 古印度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 公元前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 雅利安化 3000年 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我国的史书典籍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 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①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见证之一——汉字:
作用: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 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 (c)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标志
你能例举一些我国有代表 性的史书典籍吗? 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 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特点? 它的意义是什么?
AB
17世纪西方的“中国潮”
启蒙时代西方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普遍出现一种泛中国
崇拜的思潮,人称“中国潮”。 “中国潮”的发起人
主要是商人和传教士。商人们贩运回来中国的丝绸、 瓷器、茶叶、漆器等;传教士贩运回来孔子哲学与中 国的道德社学等,这影响了西方的很多方面。在欧洲 社会面前,中国形象为他们展示了“梦寐以求的幸福
(一)、从(内容)独特性看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时间 公元前6公元1-400年 公元401-1000年 公元1001公元前1世纪 1500年 时代 春秋到西汉 东汉到东晋 南北朝到北宋初 北宋到明中朝 比例 50% 62% 71% 58%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留存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衰微原因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第二目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关链接: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旋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再创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

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原因)
走进近代 文化衰微
衰微原因
(内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外因) 国家衰落
决定
文化衰微
反映 反作用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 么关系?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国家的
衰微使文化失去了发展政治、经济的条件,加速了
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衰 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文化衰落不利于 国家发展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华文化的发展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 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5)反对四个观点
隋唐(全盛时代) 汉代(儒家) 秦(划时代的意义) 殷周 春秋战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雏形)
宋元明
明清(衰落)
原因
再创新辉煌
材料:17、18世纪欧洲许多国家爆发了资 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而 中国却依然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作着 天朝上国的美梦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工业 文明的发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 会怎么样?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 A汉字
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原因: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说课稿)肃宁县第一中学闫会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方面具体体现;(2)明确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3)知道文化区域性的成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4)明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联系;(5)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特征,掌握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华文化成就的呈现,感悟其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三个方面)2、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三、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演示、讨论、讲授等方法,设置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从中获得体验。

1、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总结。

2、多媒体演示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视听效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3、事例分析法:课前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事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

4.、讨论法: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办法、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板书学习目标(2-3分钟)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表现及意义。

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征、相互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重、难点: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区分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导航: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知识结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作用、意义)史书典籍(意义、留存原因、特点) (动态) 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什么、如何) 中华文化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 区域性:原因、关系(静态)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意义重难点点拨:共同原因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解答此类问题,可从党的领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路径及要求等多方面思考。

具体包括:(1)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4)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如何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从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具体包括:(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3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古代曾走在世界前列2.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二、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区域性(从不同地区看)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②不同地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3)民族性(从不同民族看)①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个性)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之骄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共15张PPT)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基础知识过关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逐渐形成了古代的雏形。

3.秦朝:促进了统一的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的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5.隋唐时期:进入气度恢宏的时代。

6.宋元明时期: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了。

7.明清时期:开始面临西方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

1.汉字(1)文字:①含义: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和丰富成果。

②作用:传承人类文明,标志着人类进入。

(2)汉字:①地位:是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为书写,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特点:,至今仍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2.史书典籍(1)地位: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2)特点:之大、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近代衰微原因:(1)内因:中国的日渐没落(2)外因:西方近代的巨大冲击。

2.怎样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全面认识祖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

(3)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易混知识比较12、判断改错:(1)秦汉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 )改正:(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书典籍。

( )改正:(3)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改正:(4)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就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 )改正: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探究一:2016年11月1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的主题“比较视野下的汉学:传统与革新”,为来自全球的汉学学者们提供了思考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大家在不同的文化视野下观察和理解中国。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__。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__________。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作用: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________,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和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理解知识探究一、2011年9月23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海口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在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近代,中华文化出现了一个衰微的过程。

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内外因)5、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保持民族性: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体现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7、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体现在哪些方面?(1)中华文化的内涵: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8、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从哪些方面理解?(1)(文化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渐趋融合,保持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2.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 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 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原因是 在于它具有的包容性。谈谈 你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这些独特歌声, 让人们感受的是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 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谈谈对原生态 类歌曲列入中央电视台青歌赛认识?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
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 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能从你生活或游览经 历举出几个几例说明 中华文化区域性、民 族性特点吗?


隋唐 时期
宋元 明时 期

文化 思想
古代中华 天命神权 诸子蜂起 促进了统 儒家学说 文化高速 敬德保民 百家争鸣 一的民族 确立至尊 发展并吸 收外域文 思想 文化的发 地位 化 展
延续隋唐 文化的辉 近代西方 煌,并产 文化传入 生宋明理 学
在中 华文 化发 展史 上的 影响、 作用
对早 期中 华文 化产 生了 深刻 的影 响
下列体现民族文化的是(
D)
①藏族的礼遇献哈达②朝鲜族的长鼓舞③蒙古包落地为家④汉 族的春节
作用: 使文明得以传承,书写中华文明。 意义: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识。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事教案)_高二政事教案.doc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事教案)_高二政事教案.doc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3:05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

第6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6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2011·江苏高考)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2·南京学情调查)《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火焚,断为两段,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6月1日,该画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

此次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

这表明()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不平衡性B.包容性C.同一性D.时代性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5.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②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③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④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7.“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8.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课件(原文)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课件(原文)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
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
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 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
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贡献
素养链接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 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 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 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 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答案:D 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针对训练] 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 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 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 陆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 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的重要体现
【想一想】 答案1:一万年和五千年等——源远流长;多个区域 文明等——博大精深;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 等——包容性。 答案2: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展现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高考考点(1)中华文化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考向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

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三、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

“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

“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2.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辉煌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文字:(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史书典籍:2.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2)如何再创辉煌?(结合教材P55)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1)文学艺术:A、文学艺术的独特作用:B、我国文学艺术的特点:(2)科学技术:A、科学技术的地位:B、科学技术的特点:2、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原因:3、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题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

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

古籍的保护()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

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

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情透析指明方向2019年T19单选2019年T19单选2019年T34(1)简析2019年T21单选2019年T24单选2019年T21单选,趋势分析:根据近五年高考情况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作用。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备考指南:重点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及中华文化的力量。

从中华文化的力量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作用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1____________。

①2_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的史书典籍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造3__________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 独树一帜、4__________。

①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5__________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中华文华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6____________特征,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7________融合,又保持8________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化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6____________;2.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7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8____________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9__________。

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具有强烈10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与联系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典例精讲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错误。

【答案】A【变式训练1】1.在《汉字心能量》一书中,作者皮明从“心”入手,囊括了640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探索这些汉字字符中所蕴含的关于心灵的东方智慧。

在皮明看来,含有“心”的汉字是关于“心灵”的解读和关爱,充满着正能量,饱含着人生感悟。

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包容性D.稳定性2.宋锦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美、工艺独特,被誉为“锦绣之冠”。

自宋锦以“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形式亮相APEC之后,苏州宋锦便以高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

材料说明()①全盘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③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④政治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容及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③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

④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典例精讲2】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答案】A【变式训练2】1.福建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世界各大宗教也随之传入泉州。

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道教、佛教、天主教、印度教和摩尼教在泉州并行流传,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泉州宗教景观。

这反映了泉州文化()①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②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④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

这突出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1.认为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出错。

错因分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化时代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误认为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出错。

错因分析: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基础过关制胜高考一、单项选择题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

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

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作品,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

印象系列作品向人们展现了()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民族文化五彩缤纷、异彩纷呈C.区域文化特色明显、丰富多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日趋统一3.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4.《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收视率之冠。

参赛题目出自从《诗经》到毛主席诗词纵贯两千多年的诗词名篇,活动参加者有八岁小学生到八十老翁跨越七十余岁的各行业诗词爱好者。

《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①中华传统诗词对今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产生了潜移转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中华传统诗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③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华传统诗词的传递、推广、沟通、共享发挥了强大功能④中国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家精心打造的慰侨文化品牌,力求为海外侨胞送去充满中华传统魅力的文化盛宴。

连续九年春节在巴黎、悉尼、洛杉矶等多国多地开展慰侨访演。

这一被誉为“海外春晚”的文化品牌,深得华侨华人的期待和眷恋,其原因在于()①它传播了中华文化并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中华文化厚重的底蕴激发了海外侨胞的文化归属感③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让世界文化更加五彩缤纷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简析题6.唐卡是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藏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

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艺术,在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不仅继承了藏族传统绘画流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还大胆借鉴了汉族地区绘画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结合材料,说明藏族的唐卡艺术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梳理】1史书典籍2文字3中华文化4独领风骚5实用性和整体性6区域性7融合8各自特色9民族文化10和谐相处11吸收、借鉴12和睦13灿烂的中华文化14认同感和归属感【变式训练1】1.B【解析】640个含有“心”字旁或“心”字底的汉字,蕴含着关于心灵的东方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B符合题意,排除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