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际吸引与爱 - 简版

合集下载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二 亲密关系的影响因素
1 依恋attachment
M Ainsworth1989把依恋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父母对孩子的欢乐 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 敏感;这种情感促使他们关爱孩子;从而使得父母与孩子之 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互相喜爱 重视;孩子不会产生被抛弃的 感觉;
逃避型:与安全型相反;逃避型的父母经常远离孩子;逃避孩 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学会了逃避 与父母接触;抑制自己的依恋需要;
3 亲密关系是自我概念的延伸:
亲密关系中不存在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 效应; Nisbett;1973
对自己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在分配资源时不分 你我; Aron;1991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对收益与付出并不关心;相反人 们常常关心的是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 在亲密关系 中;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也就是自己的 需要; Margaret Clark;1979; 1989
社会性寂寞:是指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感或缺乏 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群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 寞;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最初的几周内;75%的报告 有寂寞的经验;40%以上的人报告极严重; 7个月 之后仍有25%的人感到寂寞;
寂寞loneliness不同于孤独Aloneness
六 人际关系的作用Rober Weiess ;1974
情感在男女友谊关系中的作用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 在男性与女性关系中的地位出现了差异;比如在同性亲密 关系中;女性的友谊关系由于有更多共同情感的参与;所以 比男性的更亲密;
男性与女性在亲密关系中身体接触的程度也不同;尤其是 在同性的亲密关系中; 女性高于男性;
五 爱情
1 什么是爱情 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

第二部分 人际吸引

第二部分  人际吸引

第二部分人际吸引一、何谓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主导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人对他人给予的肯定性评价的倾向。

•是以情感为主导的,有无感情投入是判断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人际吸引是对他人作肯定性评价的倾向二、人为什么要相互吸引1.人类的亲和动机2.为了克服寂寞埃克森(1954)麦克亚当斯(1980):有两种动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亲密需求,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

•亲和需求,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亲密:1.了解对对方有很多个人的、甚至是秘密的了解。

彼此共享经历、爱好、感情等各种信息。

2.关心彼此相互关心,对对方有对其他人更多的感情3.依赖双方生活彼此交错,相互需要和影响,这种影响是经常的、强烈的、多元的、持久的。

4.互动双方表现出高度的互动性,意味着双方承认对方生活的融合、意识到是“我们”而不仅仅是“我”和“他”5.信任相信对方会尊重和善待自己,不会带来伤害,当信任消失时,人们经常会猜疑,从而破坏关系中的坦诚和依赖6.承诺亲密关系的双方对关系的认真承诺,期望关系永远持续,他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物力去实现这个目标亲和需求( 社会比较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不同焦虑情况下人们的选择•高度焦虑时,人们选择与他人一起等待•低度焦虑时,人们更愿意独自等待社会比较理论•人们所以愿意和别人亲近,是为了将自己的感觉、处境与其他人相互比较,通过他人提供的信息确定自己情绪、行为反应的合适程度•人们喜欢和他人在一起,是因为他人可以减少个体的恐惧和焦虑社会交换理论——关系中的经济学•人们会尽力寻求并维系酬赏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爱德华,1969《作为社会交换的家庭行为》•关系双方都是理性的,希望将自己的资源与对方互换,以期获得最大回报。

•人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取决于这个人提供给我们的成本及利益的评价。

•结果=酬赏-成本福尔,1974亲和的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服务寂寞(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

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和爱情PPT课件

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和爱情PPT课件
对他人的同情以及利他动机,帮助他人,改善 他人的处境,并不考虑回报与代价。
嘉年华 豪华游 轮起火, 直升机、 里根号 航母参 与救援
三、影响助人行为的社会因素
(一)旁观者
他人在场引起责任扩散 。
他人在场减少了旁观者 助人的可能性。在场的 他人如何表现很重要。 如果他人表现消极,人 们的助人行为会减少; 反之则反。
行动者是否注意到 出事了!
认定需要帮助
需要帮助
是否决定干预
我要帮助他
是否采取具体行动 送她去医院
行动者干预
行动
助人行为决策过程
助人信念 移情 内疚 闲暇或匆忙 决策 受助者的特
征归因
五 一接、般受而别帮言人助,的人帮与们 助被会 也因 是帮帮 如助助 此他。人被而帮感助到的愉人快,,一而般
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社会资源的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 。

(二)人际关系中包含着各种资源的

交换,人们在进行资源交换的时候,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际资源理论,
参见右图)。
(三)未形成相互吸引的个体,由于
物 品
都认同群体,形成了同一群体中两个 成员之间的关系(社会认同理论) 。
(四)人际关系发展经历4个阶段:
教学目标、方法和重点
教学目标:了解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掌 握人际吸引的原理和亲密关系的特点;学会正 确处理异性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重点:亲密关系
主要问题
为什么人类需要建立、保持和中断社会关系? 为什么有的人很有人缘? 爱与喜欢有什么不同? 婚姻中能否没有浪漫的爱情?
一、解释攻击行为的理论
1.本能论:
攻击是动物在进 化过程中为 了传递生命 而产生的本 能行为。

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课件

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课件

当代大学生克服孤独感的方式: ( 一) 大学生应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 1. 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正视孤独, 找出自己心 理问题的根源, 进行自我调控。正确认识自我, 了解自 我。2. 掌握社交的技巧。在人际交往过 程中, 学会积极主动, 学会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对他人的好 感,学会倾听, 学会心理换位, 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习 惯等。注意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互利、信用、宽 容的原则。 ( 二) 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 帮助学生摆脱孤独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 文化氛围。2. 开展心理咨询, 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 指导和社交训练。 ( 三) 作为父母应提高自身修养, 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一节 人际吸引
• • • • 人际吸引的定义 人们互相吸引的两个原因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 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人 际吸引程度越大,人际关系就越密切。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 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 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 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人类的亲和动机
人们相互吸引 的两个原因 为了克服寂寞
社会比较
人类的亲和动机 与两个因素有关
社会交换
沙赫特发现,和他人在一起可减少个体的恐 惧和焦虑。在一项对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高度焦虑时,人们选择愿意与他人一起等待, 而在低度焦虑情况下却更愿意独自等待。沙 赫特用社会比较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认 为,人们之所以与他人亲近,是为了拿自己 的感觉与其他在同样情境下的人比较。米勒 进一步认为,人们不仅通过社会比较来判断 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过它获取有 关自己情绪甚至朋友选择方面的信息。

心理咨询师培训资料 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与爱情

心理咨询师培训资料  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与爱情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我们也能像他那样?个人特质(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人格品质2.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个人的温暖(p e r s o n a l w o r m t h ):当对其他人有正性的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较受欢迎;个人特质(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physical attractiveness):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特别是在交往的初期。

2.人际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什么样的人才算漂亮美丽?Left: average of 64female faces; right: average of 32 male faces.BBC 五官奥妙5.熟悉性(Familiarity )★熟悉性增加人际吸引是因为我们进化出对陌生的东西容易感到恐惧(具有保护意义),产生不安全感,而熟悉能解除不安全感,产生了正性的情绪;恋爱中常用的开场白: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我们好像上辈子就认识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南宋)越大;【美】戴维·迈尔斯著寇彧译《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人际吸引(推荐书籍)爱情是由三个成分构成:心理社会卷入情感关系过程中亲密成分的变化过程成功关系潜在水平成功关系外显水平失败关系潜在水平失败关系外显水平正向欲望负向欲望体验到的水平情感关系过程中激情成分的变化过程成功关系失败关系不稳定关系情感关系过程中承诺成分的变化过程★这三个成分被看做描述两人分享的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

★每个成分的程度会由浅到深,所以三角形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实际上可能会产生数不清的形状。

3. 爱情3.2 爱情三元论2.当三个成分强弱不同时产生四种爱情类型:★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迷恋:强烈的激情,缺乏亲密和承诺(初恋,一夜情);★喜欢:当亲密程度高,但是激情和程度非常低的时候,产生喜爱(友情);3. 爱情3.2 爱情三元论愚昧之爱(激情+承诺)激情(迷恋)承诺(空爱)伴侣之爱(亲密+承诺)浪漫之爱(亲密+激情)完美之爱(亲密+激情+承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婴儿期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的预期,★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亲密关安全型secure)超脱型dismissing)Bartholomew, 1990; Brennan et al., 1998对自己的评价积极=高自尊(补充)在某种程度上爱情是盲目的,被激情冲昏了头脑的人倾向于把恋爱的对象理想化,弱化或忽略那些使他们停顿不前的信★幻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及经验送给大家的故事:【法】两小无猜(2003)【中】我爱你(2003)。

人际吸引、爱情、婚姻与家庭

人际吸引、爱情、婚姻与家庭

三、相似规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我们会与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互动,年纪、外表、人生观、社经地位、想
法、态度、生活圈等等。 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T.Newcomb,1961):用自然实验法进行研究。他向
新入学的大学生免费提供宿舍,条件是定期接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和 同学之间的喜欢程度的调查。四个月的测量结果:学生之间的相互喜欢, 起初是宿舍房间、床位距离等临近因素起作用。后来,随着交往的加深, 观点、态度越是相互近似、相互一致,他们彼此的吸引力就越大。 原因:根据强化论:观点相似,证实观点的正确性,增强自信,获得安全 感,令人愉快。
主题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际吸引规则 爱情 婚姻 离婚 家庭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 二、安全感确立的需要 三、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四、人际吸引需要的形成 五、不同交往需要形成途径的协同
一、自我价值肯定的需要
是一种人类祖先就已经很好地形成起来的生存能力,它可 以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古猿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御敌,能够生存,维持种族繁衍, 最后形成群集的习性。因此,人天生就有与别人相处,与 别人交往的需要。人与别人保持正常交往,才能获得安全 感。
四、人际吸引需要形成的途径
二、本能
哈罗实验 哈罗(H.Harlow,1966):幼猴自小同猴妈妈分手,然后用金属丝编成一
个的猴妈妈和绒布编制的猴妈妈一起生活。幼猴可以在金属丝妈妈身 上吸食乳汁,而绒布妈妈不能提供乳汁。 结果,在165天的实验里,幼猴在绒布妈妈身上的时间平均高达16小时, 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在金属丝妈妈身上呆的时间是小时。 交往倾向决定于机体寻求温度、舒适的本能需要,而不取决于食物获 得。 当孩子进入新的情境时,自己的母亲在场要比母亲不在场有更多的探 究勇气和玩乐。母亲在场使他们感到安全和有依靠。

第二章 人际吸引与爱 - 简版

第二章 人际吸引与爱 - 简版

相互性
•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值得拥有的程度=外表吸引力×被接受的可 能性
最有潜力的伴侣是外表说得过去,也很可能接受我们的人(可能因 为他/她并不是很美) 假设:班里转来一个插班生,他/她已经注意到了 你而且真的喜欢 你,难道你不会相应地对他/她产生好感吗
所以,人们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于吸 引的回报模式一致,同时也符合另外一个观点,即平衡理论。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美丽
–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亚里士多德 – 刻板印象:漂亮的就是好的 – 辐射效应: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拥有与外貌毫 不相干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 在人际交往中,把外貌作为判断他人的依 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个性品质
– 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吸 引比较稳定和持久
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只有接近才能喜欢: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友谊和浪漫是
缘于与周围人的交往。与人见面不一定会爱上他们,但爱上他们则必 须先见到他们
2.距离是由成本的:远亲不如近邻 3.熟识导致更加喜欢:15次、10次、或5次,只来上课,从不
和任何人交谈。越是面熟越喜欢“她”
4.接近也会产生不利作用:我们易被周围的人所吸引,但是
人际交往的深度解析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自我的分层自我分层人们的兴趣爱好及其相关的内容如饮食编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等人们真实态度如对某一个人的看法对时事政治的观点私密性更高一些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自己对自身的真实评价如同父母的关系自己不为人知的不足自卑情绪等通过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状况还可以判断我们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自我表露的层次越深在一种关系上卷入的程度也越深人际吸引2大学男生希望女生越苗条越好甚至超过女生自己希望的4身体吸引力是寻求长期伴侣关系的最重要特征吸引力

《第讲人际吸引》ppt课件

《第讲人际吸引》ppt课件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状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在情感方面互相亲近和喜欢的的现 象。
1、自我价值寻求的需要 〔1〕自我价值感 人是理性的动物。从自我出现开场,就开场用一定的自我价值观来进展评价。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
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更加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得不 到确立,他就没有正常的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此时,人就会自卑、自贬、自我厌恶、自我回 绝、自暴自弃。自我价值感完全丧失,人生就不再有意义的支撑,人就只能走上自毁、自绝的道路。 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确实立,是通过社会比较来实现的。人只有置身于社会背景之中,通 过将自身与别人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必须不断地通过社会比较获得支持信息,使自 己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保证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假如社会比较的时机被长期剥夺,那么会使 人因缺乏自我状况的反响信息,而导致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并使人产生高度的自我不稳定感。 〔2〕社会比较 人们对自己的才能、性格与心理状态的评价以及对事、对物所持有的看法,常常是不确定的。人们在这 方面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必须通过将自身的状况与别人的状况进展比较,即通过社会比较的过程 来实现。人只有找到一个参照系,并确定自己在这一参照系中的位置之后,才能形成明确的自我评 价。一个人对自身的状态不确定感越强,进展社会比较的需要也越强。 • 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比较对象一般是与人们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 社会比较过程是直接以确定自我价值的需要为根底的。因此,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观点、 情绪和行为。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参照群体的反响和状态,当作自己的反响 或状态是否恰当的评判根据。当自己的反响或状态出现差距时,人们产生偏离焦虑,使心理出现不 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人们矫正自己的反响和状态……最终使一个群体到达高度一致。

人际吸引(人际关系)

人际吸引(人际关系)
和的现象。
人际关系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吸引按其强度由低 到高分三个层次:
生活中人们愿意与 喜欢的人待在一起。
交往双方人际间彼此吸引的过程。 亲密的人际关系取决于双方的意愿, 否则建立不起良好人际关系 。
二、影响喜欢的因素
1、接近性与喜欢
接近性指人们由空间上接 近 而产生的人际吸引。在交往 初期作用明显。
突出自己,挑前面位子坐
1) 敢为人先;敢上人前; 2)敢于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放大自己在众人眼中的比例, 3)增强反复出现率,强化作用!
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3、相似与喜欢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人们在年龄、性别、职业、兴趣、态度、信
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类似。其中态度越相似越 容易产生吸引。
原因:
仪表吸引主要指人的 容貌、形体吸引。包 括五官端正、四肢匀称、肤色健康、体魄健壮 等。
仪表吸引——女性的躯体自信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 ——亚里士多德
对自己身体及外貌的评价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出个 人对自己的评价及自信、自 卑的程度。
形体美可以弥补长相的不足
不雅的风度为个人魅力减分
• 爱需要包容、理解、体谅。会用建设 性的方式去解决冲突。沟通是非常有 效的方式。
“爱情诚信公约”
1.双方要对彼此信任、真诚,原则上不能欺骗对方,善意的谎言除外。
2.心里喜欢对方时,就要大声说出来;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要告诉对 方。
3.遇见一方有事,或者电话没电要事先通知另外一方,以免对方担心, 看到手机上有未接电话应该马上回复。
拒绝爱的能力
————你会拒绝他人的爱吗
• 你是博爱还是对爱一概避而远之? • 拒绝爱时你够果断吗? • 拒绝爱时你够智慧吗?

DAY-55: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以及爱情

DAY-55: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以及爱情

DAY-55:人际吸引、亲密关系,以及爱情今日内容要点:1.人际吸引2.亲密关系3.爱情人际吸引人际吸引的原因1. 人类天生就有【亲和动机】什么是亲和动机?亲和动机=『亲和需求』&『亲密需求』•【亲和需求】: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关系人际关系的愿望•【亲密需求】: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与亲和动机有关的因素?1.【社会比较】:人们不仅通过社会比较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过它获取与自己情绪、与朋友选择的信息2.【社会交换】:人们通过社会交换获得心理与物质酬赏,且会尽量寻求并维持出(酬赏>付出)的人际关系。

根据社会交换论,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哪些酬赏?1.依恋:包括『安全感』『舒适感』2.社会整合:通过亲和与他人交往,并与他人拥有共同的观点和态度,产生『团体归属感』3.价值保证:得到别人支持时所产生的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感觉4.可靠的同盟感:意识到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人会给予援助5.得到指导:获得有价值的指导6.受教育机会2. 为了克服『寂寞』寂寞是什么?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不愉快感•【情绪性寂寞】:没有任何亲密的人可以依恋而(无依恋)•【社会性寂寞】:当个体缺乏社会整合带来的团体归属感时产生的寂寞(无团体归属感)寂寞≠ 孤独!•孤独则是一种与他人隔离的客观•孤独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寂寞和孤独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什么会让你感到寂寞?•婚姻与经济状况:一般来说,已婚者寂寞感较少;富有的人寂寞感更弱•年龄因素:调查显示,青少年最寂寞,而非年纪大的人•人格因素:内向、害羞、自尊心低的人,一般比较寂寞•社会技巧:社交技巧差的更会感到寂寞。

但可以通过{提高对他人的关注、培养自己认识并遵从社会规范的能力} 来提升社交技巧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 强化原则•我们喜欢能够给予我们酬赏和好处的人,讨厌给我们惩罚的人•我们通过对(喜好/不喜欢)的人给予正性/负性(评价)强化人际吸引2. 社会交换人们是否喜好某个人,取决于我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收益)的评价人们所知觉到(一种关系的正性/负性)的程度,取决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获得的(收益)•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自己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哈哦对关系的(预期)3. 联结原则•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过往联结在一起的人•我们讨厌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过往联结在一起的人盖饭说:联结原则或许能部分解释情侣分手两种极端状态:•要么分了还不肯放手,因为怀恋分手前美好过往;•要么分了就再也不想提及,因为分手前留下的满满的都是不愉快的经历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 个人特质•个人温暖:温暖(正性态度)是影响我们对他人第一印象主要的特质;如暖男?•能力:人们偏向于有能力(如智力↑/社交技巧↑)的人,但过于完美会引起不适•外表的吸引力:漂亮的人更惹人爱,人人都知道2. 相似性•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性别、种族背景、宗教、社会阶层、年龄•态度的相似性:观点、人格、兴趣、人际风格等•外表相似性: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长相上相似的异性做伴侣(匹配假设倾向)3. 互补性•相貌换地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漂亮),女性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成熟且有地位);但女性用地位补偿长相,或男性以长相弥补地位都不可能•性格上的互补:比如夫妻双方性格的互补性能使家庭生活更有意思4. 熟悉性•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曝光效应,即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但如果一开始就很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反而越讨厌5. 接近性•接近性主要指物理距离的相近度•住的越近就越有可能成为朋友,就是所谓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原因就在于接近性能增加熟悉性,且距离近更容易彼此获得来自对方的好处(帮助)亲密关系什么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两个人关系发展阶段(互赖模型):•不知道且无关系:就是路人甲和路人乙的关系,零接触•知晓:就是A知道B,但两人从未有过直接接触•表面接触:仅是表面信息的互换•共同关系:依赖程度加深亲密关系的特点:•两人有长时间、频繁的互动•在这种关系中,包含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或兴趣•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大亲密关系与【相似性】的关系Aron用【自我延伸】解释亲密关系,认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中。

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

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转译自:D. Watson: Soci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1984), 第130页。
图12-2 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别
(2.)自我的分层
鲁宾等人(Rubin & Shenker,1978)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 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图12-3 Johari window
六、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1、交往定向阶段
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 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2、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3、感情交流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 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 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阿龙森与林德1965年所做的一个著名实验。这一实验发现了 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
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对于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 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 于从肯定到否定变化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 自己的交往对象。这一现象被称为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 (gain-loss principle)。
(二)寻求平等与自由
情境控制原则的含义,是指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境的 自我控制。因此,我们要想使别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我们 ,就必须保证别人在同我们共处的时候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 我控制,保持表现自己的自由。如果我们增加了人们达到情 境自我控制的困难,或是与人们对情境的控制不对等,使别 人的自我表现受到限制,而不得不保持一定水平的自我防卫 ,那么,别人实际上不可能对我们有深层的接纳,我们与其 关系的状况也只能停留在正式的、表层的水平。

(优选)人际吸引

(优选)人际吸引

• 尊敬、赞扬、求助
劝导、帮助;
• 攻击、惩罚、责骂
仇恨;反抗
• 夸张、拒绝、自炫
不任、自卑;
四、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 ·邻近律:人们生活时空距离的接近导致 彼此亲近。
• ·相似律:交往双方价值观、兴趣等的相 似导致彼此互相吸引。
• ·互惠律:交往双方彼此能够带来报偿和 收益,导致彼此互相吸引。
(优选)第九讲人际吸引
(二)人际吸引的程度
·合群:与他人在一起,接近他人的倾向; ·喜欢:在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彼此产生好感, 彼此喜欢建立友谊的关系。 ·爱情:人类最亲密的高级吸引形式,是男女两 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依恋的一种特殊的强烈情 感,意味着
(1)对对方的亲近和依恋;
(2)对对方的真心帮助与奉献; (3)对对方的独占和排他。

亲密
• 浪漫之爱
友情之爱
• (亲密+激情)
友情之爱 (亲密+承诺)

(亲密+激情+承诺)

• 激情
荒唐之爱
承诺

(亲密+承诺)
四、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
• ·互补律:交往双方彼此的需求和满足需 求的途径具有互补关系,导致彼此互相吸 引。
• ·对等律:人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 人。即吸引引起吸引。
• ·诱发律:吸引可以由某些自然或人为的 刺激因素的引发而产生。
·个性特征吸引律: ·能力吸引律、个性品质吸引律
• 个性品质受到欢迎的程度(安德森,1968)
爱情发展的阶段(社会交换论的 观点)
1. 取样与评估:选择对象、权衡投 入、收益 及利润; 2本.;互惠:交换收益,并力求降低成 3.承诺: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 一交往; 4.制度化:契约化、订婚、结婚等。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2)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
以教师为例,一个名师值得称道的地方常常 是桃李满天下;而对一个美国老师来说,自 己的成就更重要。
A. 家族取向
家族主义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 一,不论是在传统的中国社会,还是 在现代的中国社会,家族主义一直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甚至人认为中 国社会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家族而不是 个人,并且它的盛行与中国农业社会 的特征有关。
酬赏 成本 比较标准
对关系满意 对关系的投资
对关系的承诺
关系的稳定性
其他关系的质量
(3)亲密关系的终结
A. 对待不满的策略 真诚:希望自己的真诚能使对方回心转意。 忽视:故意忽略对方,挑剔对方的缺点。 退出:认为没有必要挽回这种关系的时候。 表达:双方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寻求妥协。 B.情感伤痛
C. 社会支持
(3)人际吸引的原则
强化原则: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酬赏的人。 社会交换:对成本及利益的评价。 联结原则:与美好经验联结。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A.个人特征
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 象的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 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 力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的关心和 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 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 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 可能是物质援助。Gore认为当人们失去亲密关系 的时候,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往往会成为应付 紧张的缓冲器。
4.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1)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表现
杨国枢先生认为,与西方人人际关系的 个人取向相比,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社 会取向的。这种取向反映了中国文化的 独特需求,这种取向表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群、喜欢和爱情
• 合群主要指的是与他人在一起、接近他人 的倾向,这种倾向更多的是人的一种“天 性”,它并不涉及是否喜欢他人的感情, 不涉及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 喜欢是中度的人际吸引形式,它主要表现 为乐于与某人在一起,并且共处时感到轻 松愉快。 • 爱情是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它是人类最 亲密的高级吸引形式,是男女两性之间的 相互吸引和依恋的一种特殊的强烈感情。
吸引力:联结的纽带
• 身体吸引力 • 何谓美貌?
一个小实验
• 你会选择谁?
浏览征婚广告。你会选择谁呢?
女服务员
女律师
男出租车司机
男商人
女服务员
女律师 男律师 男司机
• 身高 一般来说,女大学生喜欢比她们高15厘米 的男大学生。男大学生一般喜欢比他们矮 11厘米的女性。
• 体重与体型 在土著部落种,一般是以丰满为美的。 但是现代社会中,都以苗条为美。 不过,男性喜欢的女性体重要比女性想象中的 理想体重要重一些。也就是说,女性希望自己的 体重是偏瘦的。90%以上的中国女性对自己的体 重不满意,认为自己需要减肥。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你们的体重男性已经很满意了,没有必要 减肥了。
人际吸引的原则
• • • • • 希望原则——是希望,而不是要求! 真诚原则——理解、信任、坦率、守信 宽容原则——谅解、忍让、宽厚、大度 尊重原则——平等、公平、承认、保密 热情原则——主动、支持、鼓励、鞭策
提高人际吸引力
• 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交往的频率
• 个性上符合对方的期望 • 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性。 • 不要自作聪明地认为批评指正、直言相劝能让对 方感受到真心和直爽,完全想错了,这样做只能 让对方产生厌恶之情,降低你的人际吸引力 • 在交往中要真心喜欢、尊敬和信任他人,才能获 得他人的喜欢、尊敬和信任。如果在交往中一味 地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就根本不用期待别人 的喜欢,也提高不了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 讨论:如何增加和对方的接触机会?
பைடு நூலகம்
人际吸引规则
•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人喜欢?
人际吸引规则
– 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相似规则 – 互补规则 – 相互性 – 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 – 喜欢得不到的人
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 熟悉效应
– 熟悉引起喜欢的作用 – 熟悉会增加人们对积极和中性对象的喜欢程度
• 熟悉使人们更为容易辨认事物 • 人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一种不喜欢和恐惧未 知事物的特征
– 永远记住别人对你的点滴好处,迅速忘记你给别人的 好处。 – 主动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 与孝敬者为伍,远离忤逆之人。
交往公理:
– 接纳、欣赏、肯定、赞美、激励别人。
• • • • • •
1、接纳对方——完整的接纳 2、欣赏对方——认真的欣赏 3、肯定对方——充分的肯定 4、赞美对方——由衷的赞美 5、激励对方 ——真诚的激励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公平交易是演化心理学的核心观点:
男性对年轻漂亮的伴侣更有兴趣: 女性找一位能在漫长的孕期及哺乳期为他们遮风挡雨、保护安全 的伴侣,她们偏爱能保障母子幸福、拥有丰富的资源、社会地位高的 男人 所以,女子的年轻美貌与男子的地位资源相互交换就很普通了。 (如果女性确实拥有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她们身着更加喜欢资源丰富、强势 彪悍的男人,并不像男人那样喜欢找更年轻的伴侣) 当“对立的”看上去相互吸引时,人们也许是在用一种资源换 取另外一种资源,以便得到有着相似社会地位的伴侣。
• 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时所产生的互相满 足的心理状态 • 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 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 常在感情较深的朋友、夫妻间发生作用 • 对短期的恋爱关系来说,熟悉、外貌以及 价值观念的相似,是形成人际吸引的主要 因素;而对于长期恋爱关系来说,互补是 发展密切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个人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
相似规则
• 年轻人和年轻人之间比较容易吸引,老年 人和老年人之间也容易吸引 • 人们喜欢与自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人
– 人们通常喜欢那些在观点、行为和态度上与自 己相同的人,喜欢那些给自己带来酬偿的人, 讨厌那些给自己带来惩罚的人。
• 相似能引起喜欢,喜欢也能引起相似
– 夫妻
互补规则
• 通过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 自己,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于我们 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 的状况 • 还可以判断我们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 程度 • 自我表露的层次越深,在一种关系上卷入 的程度也越深
人际吸引
• 是真是假? • 1,美丽与否是由他人心目中的标准决定的 • 2,大学男生希望女生越苗条越好,甚至超 过女生自己希望的 • 3,当人们微笑时,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 4,身体吸引力是寻求长期伴侣关系的最重 要特征
• 直接的奖赏:愉快、被关注与接纳、赏心悦目、
金钱、低位
• 间接的奖赏:更可能爱上名字和自己名字类似
的人、更可能繁殖后代
人际吸引
• 人际吸引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人际交往中。 •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它是一种交往双方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 现象,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人际 吸引程度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 • 通常,我们根据人际吸引的程度,将人际 吸引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合群、喜欢和 爱情。
4.差异可以随时间而减少 5.某种相像比其他相像更重要
如果伴侣能在一些重要的议题上能和我们看法一致,将是特别具有奖赏价值
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
对于一个新伴侣,有三类信息影响着关系的发展: 最初相遇的时候:他们彼此的吸引主要基于“刺激” 信息:年龄、性别、外表的吸引力等明显的特征。 在“价值”阶段:吸引取决于态度和信仰上的相似, 人们开始了解他们是否喜欢同样的食物、电影和度假方式。 “角色”的兼容性变得重要:伴侣们最终将会发现他 们在为人父母、事业、家具等等各项生活任务方面的基本 观点是否一致。 有时,重要的不同之处只有在结婚以后才变得明显。 尽管存在着不同,这样的伴侣可能仍会继续生活在一起, 但这并不是因为相异而吸引。 时间和经验的影响也很明显。
– 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 接近性常常和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 人们能从居住接近的人身上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社 会性报酬 – 基于认知一致性,如果和我们住在一起或者一起工作 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我们心理上的焦虑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才能
– 喜欢有能力、聪明的人:可获得更多东西,更 安全 – 才能与喜欢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内成正比关系 – 犯错误效应: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的吸 引力更增加一层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美丽
– 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亚里士多德 – 刻板印象:漂亮的就是好的 – 辐射效应: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拥有与外貌毫 不相干的优秀品质,如健康、智力等
• 在人际交往中,把外貌作为判断他人的依 据,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
• 个性品质
– 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吸 引比较稳定和持久
相异并不相吸
1.匹配是广泛的过程 2.知觉到的对象对真实的对象:挥之不去的错位知觉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似乎是和幻想中的伴侣结婚——她们爱上的是另 一个人,而却认为自己的伴侣就是这种人——当他们呢真正了解彼此在 很多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时,或许会很失望
3.你就是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那些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
– 始于直接谈话时 – 开始真正的情感关联 – 但无情感卷入 – 是双方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标志着一种新的 人际关系的诞生。
• 轻度卷入、中度卷入 和深度卷入
– 情感的融合的程度就 越高 –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与 人之间都不可能在心 理上完全取得一致。
人际交往的深度解析
• 社会渗透理论
– 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 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 – 自我的分层
1.厮守在一起就更加亲密吗? 2.美貌与财富哪个更重要? 3.―相像相吸”?还是“相异相吸”? 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打烊 效应”是怎么回事?
人际吸引与爱
(一)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目录
1 2 3 4
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人际吸引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际吸引规则
5
提高人际吸引力
吸引力的基础:一种奖赏
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
―对立”也可能相互吸引
– 支配型人与依赖型人的友谊 – 领导与服从关系
喜欢得不到的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打烊效应”
补充:人际吸引规则
• 黄金定律:
–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 – 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 白金法则:
– 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 – 你就怎样对待他。
• 钻石定理:
相互性
• 相互性:你喜欢我,我才喜欢你 值得拥有的程度=外表吸引力×被接受的可 能性
最有潜力的伴侣是外表说得过去,也很可能接受我们的人(可能因 为他/她并不是很美) 假设:班里转来一个插班生,他/她已经注意到了 你而且真的喜欢 你,难道你不会相应地对他/她产生好感吗
所以,人们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于吸 引的回报模式一致,同时也符合另外一个观点,即平衡理论。
3.相反也有吸引力吗?
相异并不相吸
1.匹配是广泛的过程
1994年,26岁的《花花公子》年度女郎安娜嫁给了89 岁的亿万富翁马歇尔(14个月之后离开人世)。他们提供 给对方的优点或许并不类似,但是人们通常和总体适配价 值相当的伴侣成对
相异并不相吸
1.匹配是广泛的过程
网络交友机构的22000用户调查发现:长相丑陋的男人每年要 多出186000美元的收入,才能和英俊的男子一样吸引到女性充分的 注意力 也许看上去不太浪翻,但是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 都像商品一样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