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言文阵地,塑造完美人格

合集下载

浅议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浅议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浅议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

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为学生展现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一面,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与民族意识。

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对如何开展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健全人格引言众所周知,在古诗文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汉语言知识,更是蕴含着优秀的文化历史。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强调在初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因此,笔者建议授课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责任感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够发现,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分别为:第一、其能够对初中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作用;第二、其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思想境界;第三、古诗词教学还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眼界。

以下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一)古诗文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引领作用实际上,在青少年时期孩子受到的教育会对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青少年时期接受了错误的思想观念,那么成年后就容易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

相反,如果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价值导向,那么就能够在成年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强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德育教学优势。

这些伟大的诗人通过文字将自身豁达的胸怀以及积极的心态向世人传递,学生在阅读与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古人的积极价值观念,因此,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引导作用。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

(二 )高 中学 生对 于文 言文 和古 诗词学 习兴趣 的缺 失
的兴趣 ,发挥 语文 教师 的榜样 示 范作用 。
高 中文言 文教 学 中 ,普遍 存 在的 问题就 是学 生没有 学 习古诗 词
(三 )丰 富文 言文传 统教 学方 法 ,在 实践 教学 中促 进学 生 良好
Hale Waihona Puke 的兴趣 和 爱好 ,简 单地认 为 文言文 和古 诗词 学 习就 是 为了应 付考 试 , 人格 的养成
(三 )文言 文和 古诗词 教学 方式 方法 陈旧单 一
自主学 习文 言 文和古 诗词 ,帮 助学 生理 解古 诗词 和 文言 文 的内涵 ,
部分 高 中语文 老 师受传 统教 学方式 的禁 锢 ,教学 方法 老 旧、单 侧 重 引导学 生分 析评 价文 言文 和古 诗词 的所 要表 达 的意 义和人 格 修
一 , 致使 正处 于 活泼好 动 的学生 感 到学 习文 言文 和古诗 词 的枯燥 和 养 方 面 的知 识 同时 ,在文 言文 和古 诗词 的 教学 中 ,语 文 教师 还要 树
白话 文 占生活 的 主导位 置 ,不会 白话 文在 日常生活 中寸 步难 行 。高 知 识视 野 ,加强语 文 理论 知识 。新 时代 语 文教师 在做 好教 学 工作 的 中阶段 学 生的 心智 发展 和认 知程 度基 本成 熟 ,学生 自主 意识 加强 , 同时 ,还要不 断 学 习 ,学 习相 关理 论知 识 的报纸 杂志 ,钻 研语 文理
古诗 词 不仅 能够 提高 对 中华 民族优 秀文 化 的 了解 ,还 能够 培养 学生 作者在人生逆境中保持积极 向上的精神品质。又如教读 《鸿 门宴》
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 的能力,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 良好人 时我 引发 学生 深入 思考 人 生成 败 的关键 在于 I生格 、人 格 。通过 对人

如何分析文言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

如何分析文言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

如何分析文言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在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常常会被其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而要深入理解这些人物,分析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剖析,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意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分析文言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手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塑造性格。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往往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对齐王进谏时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番话既体现了邹忌的自知之明,又展现了他善于思考、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

再看人物的行为动作。

行为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通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接着“前进缻,因跪请秦王”,蔺相如的勇敢无畏和机智果断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的神态描写也是塑造性格的重要手段。

一个人的神态往往能够反映其内心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归时与婆婆告别,“阿母怒不止”,一个“怒”字,将婆婆的蛮横和无情展现得十分生动。

除了以上这些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是不容忽视的。

侧面描写可以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或者环境的烘托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陌上桑》中,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反应,“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从侧面烘托出罗敷的美丽动人,让人不禁对她的魅力浮想联翩。

对比和衬托也是常见的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在相同情境下的表现,或者以其他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学习优秀古诗文培养积极健全人格——谈谈如何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渗

学习优秀古诗文培养积极健全人格——谈谈如何在文言诗词教学中渗

2016年第39期(总第303期)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学过了许多优秀的文言诗词。

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从诗文中找到古代伟人的精神支点,让学生在品读古代诗文时反复咀嚼其中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境界,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古诗文思想内容中抛开其局限性表现得最多的是优秀的传统美德,它体现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视自我修养,强调个人道德与人格的完善。

例如表现仁爱孝悌,如《论语》;诚实守信如:《期行》《乘船》;勤俭奉公如:(《俭以养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如《爱莲说》;勤奋实干如:(《愚公移山》)等。

二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们友好和谐相处,例如谦和好礼(《论语·侍坐》;先义后利如《孟子·鱼我所欲也》等。

三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杜甫忧国忧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岳阳楼记》、爱国爱家的南北朝民歌《木兰诗》);注重气节的(《苏武传》)等。

这些都是从传统伦理道德中继承下来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一、解读文言诗词中所蕴含的宏伟报复,通过讨论鉴赏,树立德育榜样在古诗文篇目里大多数都有一个人物的意象,这个人物有时是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有时就是作者本人。

无论是哪一种人物形象我们都可以试着发觉他身上的亮点,把他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奋斗不止的精神品质。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可就愚公批驳智叟时说的一句话进行分析讨论。

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这句话表面看来有些哆嗦,那么就可通过这句话让学生思考愚公到底愚不愚。

在学生讨论之后可能意见不一致,认为愚公愚的学生可能以为愚公太浪费时间了,移山还不如搬个家来得容易,这个想法也是很实际和可行的。

在文言文的土壤中绽放古典文学之花

在文言文的土壤中绽放古典文学之花

在文言文的土壤中绽放古典文学之花作者:贺琼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5期【摘要】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而现今的文言文教与学更多停留于对字、词、意的理解。

笔者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古典与古文和谐融合,营造与众不同的学习氛围,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从而实现文言文育人塑人的德育任务。

【关键词】史传文言文;古典文学;课前设问;历史故事流传至今的古朴典雅的文言文体现着汉语言最深邃的魅力,简练、精准、形象的语言极具表现的张力。

而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收纳的史传文言文艺术形象典型,彰显了中国人的睿智思维、至上精神和文化心态。

因此在史传类文言文学习时应多挖掘、拓展其中的文化精神要素,充实高中学生的人格成长需求。

1 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情况不能否认,对文言文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如果单单满足于读懂大意,就达不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现今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只认定为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基本都按照“读——翻译——讲语法——练习——背”的传统模式授课。

而学生总认定文言文晦涩难懂,于是产生了一种排斥和疏离的心理暗示,厌烦接触古文。

因此古文文字阅读的障碍,老师的教法单一和学生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学生忘却了在文言文课堂中去探究古典人文精神的内涵,无法获得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给予自身的熏陶,自然也就不能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完善个人人格的塑造。

2 史传文言文教学方式新体验实际上,学生对于文言文更多只是腻烦于它的传授方式的单一,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心理,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融入一些新的教学元素,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借助观看相关媒体视频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或将文言文的美言与所学过的优美诗歌结合学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利用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利用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利用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得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得个性和健全得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得和谐进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得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得重要使命.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得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丰富得人文因素,积淀着深刻得人类经验.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其在人格教育方面得特别作用,充分利用文言文加强对学生得人格教育.一、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得爱国主义精神现在很多得学生不爱母校,不爱学习,目无尊长,不怕老师,这与他们缺乏爱国观念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人格得基石,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得重要内容.作为文学作品得一个永恒主题,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得始终.在古代文学得鉴赏中,我们能够带领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得伟大灵魂.从《诗经》中得《秦风·无衣》,到王昌龄得《从军行》,到辛弃疾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文天祥得《<指南录>后序》等,这些篇章中都表现出了仁人志士舍身为国得赤胆忠心;屈原得《涉江》、贾谊得《论积贮疏》、范仲淹得《岳阳楼记》、陆游得《示儿》等文章,也都流露着作家诗人忧国忧民得爱国激情.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崇高得精神境地,了解其高尚得民族气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仁人志士得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得热情融入平常得学习和工作中.二、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远大得理想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浑浑度日,碌碌无为,这是没有理想得体现.理想信念是人格得支柱,也是生命得支柱.古代文学中有着大量得古人立大志成大才得范例,这正能够作为我们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得有力武器.在学习《鸿门宴》时,我们能够向学生介绍项羽在看到秦始皇时得“取而代之”得大志;在学习《陈涉世家》时,我们要让学生看到陈涉在佣耕时即有得“鸿鹄之志”;在学习岳飞得《满江红》时,我们能够为学生介绍岳飞青年时即立下得“还我河山”得壮志;学习《宋东阳马生序》时,也应该把宋濂克服困难,苦学成才得故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得重要性.三、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得道德情操目前,有一些学生思想消极,这与他们不注重自身得道德情操教育有非常大得关系.《论语》中得“立志”、“自省”、“交友”等观点确实是极具现实意义得教材,孟子倡导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思想观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得道德情操,李白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得“不为五斗米折腰”,韩愈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范仲淹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得“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显示出这些道德思想得巨大威力.在学习这些篇目时,我们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使其充分领会古人修身养性得方式方法,从而确立正确得人一辈子目标,规范自己得日常行为,开始认真学习.四、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老实未来守信得美德道德是人格得核心.遗憾得是,当前部分学生缺德、失信行为却不时发生,如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因此,对学生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特别必要.我们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就应重视挖掘诚信教育得素材,用孔子“民无信不立”,孟子“诚信乃人之全然”,商鞅变法立木树信,曾子教子杀猪取信等古人诚信受益、失信受损得史实教育学生,给学生以强烈得心灵震撼.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得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得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得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得苏轼;从“镜破不改光”得孟郊到“生当作人杰”得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得文天祥等.古文中得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关于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健全学生得人格魅力大有裨益.此外,文言文中还有非常多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真善美得执著追求.如屈原“忧愁幽思”而作得《离骚》,苏洵酣畅透辟得《六国论》,文天祥以一片“磁针石”之心而著得《指南录》等.文言文拥有无可估量得教育潜能、审美潜能,只要我们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能释放出巨大得能量,从而丰富学生得爱国情感,增加学生得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五、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得自信心自信是成功得基石.但非常多学生没有自信.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吾辈岂是蓬蒿人”得唱歌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得信心,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得雄心壮志,都能够无声地促进学生自信心得成长.如《论语》中得“学而不厌”、《劝学》中得“锲而不舍”等基本上关心学生加强心理素养,树立正确得人一辈子观得好教材.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得淡泊超逸得人格,表现了一个士大夫身处逆境时疏放与洒脱得人一辈子境地与生命哲理.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得良好素材.我们能够通过介绍作者生平、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诗词意境、积存名句、研读文学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等,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提高人格水准,成长为真正得“德才兼备”得有用之才.。

文言文对高中生完善人格的意义

文言文对高中生完善人格的意义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比如阅读、写作),结合个人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思考,可以结合自己某些典型的教学案例阐释,不要写空话、套话。

2.字数不少于2000,并于8月31日前将全文粘贴到系统文本框中(不要上传word文档),方便我批阅。

学习文言文对于高中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发掘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能够领悟到文言文中的深厚的人文精神,达到塑造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发展体系,完善高中生人格养成教育体系的目的。

1.学习文言文能塑造高中生人格中的尊师重教理念。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得到空前的拓宽。

教师,在学生心中已不像以前那么神圣不可质疑。

更由于媒体的散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信任也大打折扣,在多起殴师弑师案发生的今天,师道尊严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以《师说》为例,这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

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作为人都必有师,同时还要尊敬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尊师的体现,也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

尊师是高中生人格的最基础的东西,重学是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个性的必走阶段,学问增加学生的内心素养,培养人的气质,更容易让学生养成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高中文言文,收录的文言文中,也有很多都是过去诸子百家的作品,在先贤哲人文中,重教,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论和政治主张的重要方面。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精选5篇)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精选5篇)

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精选5篇)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细心想一下,我们教学文言文的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学习古人智慧,滋养创新精神,吸取语言精华,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美健康人格;二是培育同学将来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本领。

在听了魏书生老师的一堂文言文教学后,受益很大,我曾尝试了一下,觉得老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也轻松,效果较好。

魏老师那种教学的核心还是将课堂的主阵地交给了同学,而不在于老师讲多少。

我把它总结为文言文教学五步骤。

一、初读,扫清阅读障碍这一环节要注意课前的激趣很紧要,肯定要让同学把学习文言文过重的心理负担卸掉,轻松上阵,快乐地进入课文。

重要任务是通过圈点,记下初读过程中发觉的陌生字词。

解决的方法不是老师直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注音解词答案,而是让同学本身或相互利用工具书去寻求答案。

好处是让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遇困难想方法解决的方法。

我在上《孙权劝学》一文时,发觉孩子们提出了“孰若孤”一句中的“孤”念成“弧”了,“遂拜蒙母”一句中的“遂”读作“逐”了,这都是我备课中未预设到的。

这样把课堂还给同学,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这两个字的认得,还区分了两组形近字。

二、再读,把握节奏和停顿再读课文,目的是注意停顿,让同学读得通顺流畅。

老师可以先范读一下,然后分小组一边读,一边评价,相互比较,对重点的难以划分的句子勾画下来,交由小组讨论。

老师只是引导一下,停顿难的关键在哪里。

对于《孙权劝学》一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肃遂拜蒙母”等语句要充分调动同学反复朗读,从中找到正确的句读。

这一步骤的关键,老师要营造同学积极朗读和讨论的氛围。

不要吝惜教学时间,这一关过好了,对于下一步骤很有帮忙。

三、互读,理解文章大意大多数老师包括我在内,平常教学文言文最爱,最喜爱讲翻译,生怕哪一点没讲到,或者没讲认真,于是一堂课滔滔不绝,结果是老师疲倦、同学反感,达不到培育孩子阅读文言文本领和方法。

这时老师可以放手让孩子结合注解进行朗读。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81[2013.6]【才思】【学习妙招】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长成才一、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体现(1)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正在逐渐地瓦解,培养学生具有开拓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文言文在这方面的功能确是十分的强大。

入选中学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精品,内容多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畅谈人生哲理智慧,或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2)促进学生思想境界升华。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经过历次朝代更迭和仁人志士的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其传承的方式主要便是文言文。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文言文学习可以使得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二、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文言文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教材中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而文言文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独占讲台的现象逐步改变,更多倾向于对教学的引导,更多地发掘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方式上不仅重视上述所讲内容而在教学中更加强调人文精神的把握,而不仅是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串讲。

例如在《陈情表》中,我首先让学生加强文言文的诵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把握文言文的内涵,然后再强调文言文的书写练习。

在书写中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且努力将文言文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让文言文学习与写作课互相促进,以读引趣,以练促读,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

古文诗词与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

古文诗词与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

古文诗词与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古文诗词更是文化的瑰宝。

传统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承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接触和学习古文诗词有助于他们的人格素养培养,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又可以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

本文将探讨古文诗词对小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审美情趣古代文人诗词中表现出的精妙意境和深邃情感,能够开拓小学生的审美视野,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

古文诗词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各个方面的描写,让孩子们感受到美与真、善、美的融合。

例如《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展示了壮美景色,又启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学习古文诗词,小学生能够在审美中感受到美好,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人格素养。

二、培养优秀品格古文诗词中所表达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小学生的品格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古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强调自我修养和忠诚奉献。

通过学习古文诗词,小学生可以接受到这些崇高的价值观,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格。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教导孩子们要志存高远,不断自我反省,追求卓越人格。

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文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代文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常通过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绘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小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古文诗词,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习《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能够锻炼他们运用更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古文诗词的人格素养?(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可以打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展示古文诗词的美感和魅力,激发孩子们对古文诗词的兴趣。

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古文诗词朗诵活动,让小学生亲身感受古文诗词的韵味。

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和解读古文诗词,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学作者:龙坚容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8期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除了拥有优美的辞藻和独特的章法外,还有独特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侧重于对个别词语的积累和欣赏,片面强调文言文的语言美和追求文言文的意境美,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贯彻人格美教育。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一、人格美在教学中的地位如果在学生看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人格美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思想内涵的认识,得到审美熏陶,又使文言文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从而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生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让学生体会学习古文的快乐,认识文言文本身的美。

人格美体现一个人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行为习惯,是真、善、美的体现。

人格美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善”是人格美的立足点。

中学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爱憎倾向,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产生了巨大的人格美的力量。

如七年级的《论语十则》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中与人为善的待人之道体现了夫子豁达的心胸。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是说为人臣子要忠诚,与人交往要诚信,学习要认真温习。

其中的“忠”、“诚”、“义”就体现了先哲崇高的品格、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修养,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人格美。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将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仁”与“善”的思想推向了极致。

而“忠”、“诚”、“义”、“仁”、“善”正是我们人格修养当中最需要的,也是被众人所肯定和推崇的人格美。

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格美的体现,从而在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有了一个参照的蓝本。

二、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格美教育提起文言文教学,部分教师就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忙于记难以理解的文言文、记译文,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

加强文言教学 培养健全人格

加强文言教学 培养健全人格

武 不 卑不 亢 ,站在 秦 国立场 着 重对秦 、晋 、郑 三 国之 间 的利 害关 系 进 行 了分 析 ,最终 使秦 穆公 不 仅退 兵 ,还 留秦 将 杞子 等三 人率 军 帮 助 郑 国守 城 。显示 了其 善于 公 关和 强硬 的执 行力 和一 个 正直 的人 所 带 给 人的信 服 力 。 “ 士为 知 己者 死 ,女 为悦 己者容 ” , 荆 轲刺 秦 王》 中 ,荆 轲 为报 知遇 之恩 , 不 曾有 金钱要 求 , 更 没有权 位企 图 , 仅仅 是一 句:“ 臣 得 以报太 子 ” ,视 富 贵名 利如 浮云 ,却可 以为 了报 答知 遇之 恩抛 却 身 家性命 。易水送 别 ,提 一 匕首入 不 测强秦 ,咸 阳宫大 殿上 身 受八 处创 伤 ,言语 仍 不忘 报燕 太子 : “ 事 所 以不成 者 ,乃欲 以生劫 之 ,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楚大夫屈原有 “ 亦余心之所向兮 ,虽九死 其 犹未 悔” 的坚 贞 , 这里 荆轲 做 的丝毫 不差 , 以生命 见证 诚信 的 力量 。 ( 二) 深 度阅读 。从 文章 内涵 中感 受人格 熏 陶 对 于学 习 《 赤 壁赋 》的学 生来 说最 具 吸引力 的还 是苏 轼 的人格 魅 力 。朋 友对 “ 寄蜉 蝣于 天地 ,渺沧 海之 一粟 。哀 吾 生之 须 臾 ,羡 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 响 于 悲风 ”的 人生 感叹 ,苏轼 却有 别样 的心胸 化解 : “ 盖 将 自其 变 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 无 尽 也 。而又 何羡 乎 !” 明月 与江 水似 乎永 恒不 曾 消失 ,然 而却 也 是在朝 夕 变化 ,有 盈有 虚 ,有 消有涨 ,长久 与短 暂不 过 是衡量 的标 准不 同 ,明月 固然 长久 与 无 际的宇 宙生 命相 比,又何 尝 不是 转 眼的 存在 ,还 是江 上 的清 风 、山 间的 明月 ,可 以悦 耳 、可 以赏 心 , 自然 的宝 藏任 我 和你 共享 。正 是 ,今朝 有酒 今朝 醉 ,明 日愁 来 明 日愁 。 因 此 ,人看 世 间的一 切 ,应 当有静 心 的工 夫 、安定 的智 慧 ,千 万不 要受 外 物的 牵累 。面对 喧嚣浮 华 的社 会尤 其要 注意 ,万 法 本闲 ,唯 心 自闹。 ( ( 滕 王 阁序 : “ 老当益 壮 ,宁移 自首 之心 ?穷 且益 坚 ,不 坠 青 云之 志 ” 。古 往 今来有 多 少有 志之 士 ,面对 一切 艰难 险阻 ,总能 执 着地 追求 自己的 理想 ,即使在 郁郁 不得 志 的逆 境 当中 也不 消沉放 弃 。东 汉 马援 云 : “ 大 丈夫 为 志 ,穷当 益坚 ,老 当益 壮 。” 王勃在 此化 用 ,警 示 那些 “ 失 路之 人 ”不 要 因年华 易逝 和处 境 困顿 而 自暴 自弃 。而 王勃 此时 正怀才 不遇 ,但 仍有 这艘 隋怀 ,确 实难 能可 贵 价值

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文言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作者:黄波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9期当前初中生的人格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没有道德观念,没有纪律意识,没有理想追求,缺乏责任感,缺乏自信心,缺乏生存能力。

畸形的人格不仅妨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积淀着深刻的人类经验。

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其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充分利用文言文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在不少的学生不爱母校,不爱学习,目无尊长,不怕老师,这与他们缺乏爱国观念息息相关。

爱国主义是人格的基石,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始终。

在古代文学的鉴赏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触摸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

从《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到王昌龄的《从军行》,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文天祥的《后序》等,这些篇章中都表现出了仁人志士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屈原的《涉江》、贾谊的《论积贮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陆游的《示儿》等文章,也都流露着作家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

我们在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了解其高尚的民族气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的热情融入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

二、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浑浑度日,碌碌无为,这是没有理想的体现。

理想信念是人格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

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作者:张志高来源:《课外语文·上》2018年第01期【摘要】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升学压力过大,独生子女性格孤僻、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加等社会现象凸显。

为了能够让这些消极现象不影响高中学生的人格养成的过程,高中阶段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利用文化传统的教育价值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文言文;古诗词;人格;修养;塑造【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对于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养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教育作用。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能力,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养成。

一、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一)文言文和古诗词本身自带的局限性文言文和古诗词主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智慧,但是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和人们的视野。

现代生活中不会文言文和古诗词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白话文占生活的主导位置,不会白话文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难行。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程度基本成熟,学生自主意识加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对于自己不喜欢不爱好的知识,普遍认为文言文与当今时代不符,加之文言文和古诗词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的现状,学生不愿去阅读学习。

因此,高中学生不愿学习和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所带的有限性。

(二)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兴趣的缺失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简单地认为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愿自主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

主要原因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已经失去原有的使用环境和意境,其内容与现代生活差异甚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语义障碍,往往下了很大功夫去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下。

文字华章如何用文言文打造引人入胜的内容

文字华章如何用文言文打造引人入胜的内容

文字华章如何用文言文打造引人入胜的内容文言文作为中文的经典之一,在中国古代曾广泛被使用。

其独特的韵律和深刻的意蕴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瑰宝般的存在。

如何用文言文打造引人入胜的内容,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如何以文言文为媒介,创造出富有吸引力的文字华章。

一、挖掘主题深度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入的思考和内涵丰富的主题。

编写引人入胜的内容,首先要选择一个富有深度的主题。

可以从历史、文化、哲学或传统故事等方面寻找灵感,找到一个与读者息息相关的话题。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某个故事情节,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通过文言文的手法吸引读者。

二、运用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繁多,正是它们赋予了文字生动的形象和音韵的美感。

在撰写引人入胜的内容时,可以充分运用修辞手法,增加其文采和艺术性。

比如,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适当运用平仄韵律,使文章有节奏感,增强阅读体验。

三、适度引用经典典故文言文中经常融入了大量的典故和成语,这些经典的引用可以给文章增添一份深邃的味道。

适当引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经典典故,既可以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然而,在引用典故时要注意恰到好处,不要过多地使用,以免繁复冗长。

四、生动描绘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是文言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通过生动描绘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文章中。

在描述人物时,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其性格特点或者以一个独特的行为来体现其个性。

这样的描写既简洁明了,又可以使读者对人物留有一些想象空间。

五、丰富的修辞和句式结构文言文的修辞和句式结构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变化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结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使用排比、对仗、反问等修辞手法,同时变换长句和短句的结构,使文章节奏感更加明显。

这样的变化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期待感。

六、把握节奏和叙述角度在使用文言文创作引人入胜的内容时,节奏和叙述角度的把握极其重要。

高中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

高中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

高中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其语言特点和基本技巧,还需要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高中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

一、选取适合的词汇与句式在文言文中,词汇和句式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选取适合的词汇和句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和行为特点。

例如,可以用“红唇白齿”来形容一个美丽的女子,用“声如莺啼燕语”来描写一个悦耳动人的声音。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的描写。

例如,可以用“明月当空,犹如人间仙子”来形容一个美丽而高贵的女子。

此外,还可以运用排比、对仗等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和节奏感。

二、注重情感描写人物形象的描写还要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情感描写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在世界。

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思想进行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情感状态。

例如,在描写一个勇敢的人物时,可以描写他的英勇举止和豪迈言辞;在描写一个温柔的人物时,可以描写她的温情细腻和柔和的声音。

通过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体现,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和情感。

三、运用典故和史料文言文中充满了丰富的典故和史料,可以运用这些典故和史料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典故和史料,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象。

例如,在描写一个聪明的人物时,可以引用《论语》中的孔子的言论,来表达他的智慧和思想深度;在描写一个英武威猛的人物时,可以引用《史记》中的战例,来展示他的勇猛和英勇。

通过运用典故和史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合背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的描写还应该结合背景环境来进行,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

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和社会背景等环境因素,来展现人物的特点。

例如,在描写一个优雅的女子时,可以描述她身穿丝绸衣裳,走在花香弥漫的园林中;在描写一个坚毅的人物时,可以描述他身处风雪弥漫的山野之中。

如何运用初中文言文培养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如何运用初中文言文培养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如何运用初中文言文培养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理念。

对于青少年来说,学习初中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那么,如何运用初中文言文来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初中文言文中有许多经典篇目,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醒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

教师在讲解这些篇目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上,而要深入挖掘其中的道德内涵,让学生明白这些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

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让学生理解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自己在面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时应该如何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其次,通过文言文的诵读培养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诵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还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中道德情感的熏陶。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节奏之妙,体会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

比如,诵读《出师表》时,诸葛亮那一片忠诚之心和恳切之情便会随着诵读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忠诚和责任的力量;诵读《陋室铭》时,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也会感染学生,使他们懂得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依然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守。

再者,组织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讨论和交流也是培养品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道德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

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

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在古代的文言文作品中,人物塑造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古代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入手,探讨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

一、描写生动的形象在文言文中,人物塑造始于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作家通常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并通过对服饰、器物等的描写来进一步突出人物特色。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经常用细腻的笔触来描绘贾宝玉的形象,如“秋菊根,稚嫩可爱,甚有娇嫩之态。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贾宝玉的形象。

因此,描写人物形象是文言文中人物塑造的第一步。

二、独特的言语和口头禅古代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往往通过独特的言语和口头禅来展现人物特色。

不同的人物往往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这种独特性可以是对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精深理解,也可以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辞深邃而又简洁明了,以一字一句的幽默语言引发读者的共鸣。

他的口头禅“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成为后人传诵的经典语录。

这些独特的言辞和口头禅是文言文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动态的行为举止除了描写人物的形象和言辞外,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还离不开动态的行为举止。

人物的行为举止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背景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在《水浒传》中,每个英雄好汉都有自己独特的武艺和战斗风格,如李逵的豪爽、林冲的机智等。

他们的行为举止塑造了他们的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立于纸上。

四、心理描写的深入文言文中的人物塑造还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又矛盾,曹雪芹通过对他内心情感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因此,在文言文的人物塑造中,心理描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形象与寓意的合一在文言文中,人物塑造往往与寓意相结合。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他们的肩上,所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对于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但如今青少年的一些人格现状却令人堪忧,如男孩女性化、逆反心理强、自控能力差等。

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这个有效地教育载体,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青少年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决定着青少年今后的人生走向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我国广大青少年的人格状况是好的:他们勇于创新,富有冒险精神,热爱祖国,积极向上。

只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不少青少年的人格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憾甚至缺失,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意图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的文言文篇目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资源,必将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能对青少年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积极向上的深远影响。

一、培养青少年特别是男生的正大阳刚之气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充满浩然正气的诗篇,学习这些诗能够很好的培养男生的正大阳刚之气。

如我在讲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先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疏通了文意,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诗人在面对生死时,为什么能够做到慨然赴死呢?”学生在讨论后明白文天祥之所以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是因为他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一个响当当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因此才能在生死关头,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少年学习这首千古壮歌,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血性精神,更能感受到诗人身上的正大阳刚之气,这必将对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让青少年在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美句中去感受古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充满天地间的浩然正气,一定能够培养青少年特别是男生的阳刚之气,从而使青少年今后能够担负起家庭、社会乃至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成长为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真正的男子汉。

在诵读中实现文言文的人格塑造功能

在诵读中实现文言文的人格塑造功能

在诵读中实现文言文的人格塑造功能
杨成新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须"读"领风骚。

文言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凝练精美的语言,深邃的哲理意蕴,博大的人文思想,丰厚的积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怎样才能让文言文实现它的人格塑造功能呢?笔者的经验是"读"领风骚。

一、反复诵读,打开
文言文宝藏的大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总页数】2页(P47-47,48)
【作者】杨成新
【作者单位】山东省无棣县佘家镇中学 2519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功夫往哪里使——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教学 [J], 陆莉萍
2.诵读中欣赏,体验中升华——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J], 耿继标
3.文言文,有一个功能不容忽视——摭谈德育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实现 [J], 庄燕青
4.在探究中诵读在诵读中探究——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的两种方法 [J], 李晖
5.诵读中欣赏,体验中升华——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 [J], 耿继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文言文阵地,塑造完美人格一
每每上文言文课时,学生总喜欢问笔者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现在又不用文言文交流和写作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它呢?”也许,若干年后,当学生回想起他们初中时的这堂古文课时,就会找到答案了。

笔者在备这堂课时,将一个小型的讨论活动设计为教学的一个环节,提出了问题交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讨论。

题目是这样的,读完了《鱼我所欲也》,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文中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你如何看待利与义的问题?”
有了先前对文言文词句的学习,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小组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有个学生举手说:“我认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

”笔者趁热打铁:“还记得文天祥《过伶仃洋》中的诗句吗?”全班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背诵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在大家话音刚落的时候,班里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着急地连举手都忘记了,边起身边发问:“老师,我认为义的价值固然高,但是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和谐社会中,舍生取义这个说法,你不觉得太夸张了吗?”听到这个问题,笔者不禁眼前一亮,微笑着对他说:“嗯,老师洗耳恭听你的高见!”他接着说:“我认为,舍生取义绝对是个正确的概念,但如果遇事就只是知道用身体去硬拼,
而不讲究策略,这不是明智的方法。

”这时,其他的学生似乎来了精神,在下面就这个观点开始窃窃私语。

从大家的表情来看,对于这个同学的观点是比较赞同的。

对于这样发散而且操作性强的思维亮点,笔者一定要给予表扬,并且要把握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于是,笔者总结道:“老师认为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正确,舍生取义是一种思想境界,而当我们遇到突发事件时,除了要发挥自己的‘义’,还要懂得如何采取一种理智而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别人。

”这时,又有一个女学生举手说:“老师,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不可能有机会像革命前辈们一样,为了祖国冲锋陷阵,我认为时代不同了,利与义的内涵也有变化了。


只要把思路打开了,学生的头脑一定会产生风暴,这位女同学提出的观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于是笔者顺水推舟:“嗯,这个同学的观点很正确,那么请大家开拓思维,共同思考一下,在当今社会中,利与义又代表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义’应该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

”“那么,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面对利与义的矛盾,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及民族利益。

”学生一致回答。

随后,笔者又要求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应当如何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及民族利益。

接下来,学生之间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个人与班集体的利益
发生冲突时,应当维护班集体的利益。

”有的说:“我认为坚持环保,以自己的行动保护地球,就是个人利益服从全人类的利益……”
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

又如,在《陈涉世家》的课堂上。

师:“谁能总结一下陈涉的性格特点?”
生:“他是一个有着平等思想、质疑阶级制度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我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里看出来的。


生:“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在当初那个阶级制度森严的社会,陈涉能有这样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现今社会上,人们以钱、权分高低,这也是不对的。


……

文言文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知识、了解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璀璨的文化瑰宝外,更应从古代先贤的思想中汲取适合当今社会的精华,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精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中国人自己该做何感想呢?我们应该认
识到,辩证、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是抵御当今不良风气侵袭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需要努力探索丰富生动的德育手段。

文言文就具有这方面的教育功能。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的确,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

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如读罢《〈论语〉十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铭言;朗诵着《公输》,“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古代智者临危不惧的形象跃然纸上。

那些古人的智慧今日读来,仍然是字字珠玑。

可以说,凝结着中华民族精魂的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只有教师能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和内化文言文的精髓,才不辜负教材编写者的一片苦心。

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