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来历

合集下载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

导语: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生活常识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们认识⾃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具。

它是⼀门古⽼⽽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的应⽤越来越⼴泛,作⽤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年⽉⽇》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年⽉⽇》知识点 1、⼀年有12个⽉:⼀、三、五、七、⼋、⼗、⼗⼆⽉是⼤⽉,有31天;四、六、九、⼗⼀⽉是⼩⽉,有30天;⼆⽉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2、全年天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A)年份能被4除尽⽽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

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

4、⽐年⼤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

5、⽤24时计时法表⽰: (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上时间即可; (B)下午的时间在钟⾯上所指时间的基础上加上12⼩时。

6、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时=60分,1分=60秒,1刻=15分,⼀昼夜=24⼩时,1周=7天。

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分为三种情况: (A)头尾都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C)头尾算其⼀: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篇⼆】⼩学三年级数学《年⽉⽇》教案 ⼀、教学内容 ⼈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教学⽬的 1、使学⽣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的基础知识。

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进⾏收集处理信息,观察⽐较,进⾏联想,提⾼学⽣解决⽇常⽣活问题的能⼒和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的创新意识。

3、使学⽣感受数学知识与⽇常⽣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份 2、学⽣课前收集不同年的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谜语导⼊ 同学们,⽼师这⼉有⼀个谜语,请⼤家猜⼀猜(教师展⽰课件:有个宝贝真希奇,⾝穿三百多件⾐,每天都要脱⼀件,等到年底剩张⽪),学⽣猜出是:⽇历。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评析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评析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评析“年月日”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评析)王彦敬年月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4页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分析: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本节教材共设置了三个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一年又多长?”认识“年”这个时间单位;第二个红点问题学习“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通过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还介绍了记大小月的歌谣;绿点问题是探究关于“日”的知识,进一步,明确了一日有24小时最后是课堂延伸,将本节课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学情分析: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对于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观察年历卡、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难点: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特别是对整百年份的判定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统计表、年历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提问激趣⑴、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⑵、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2、设疑揭题⑴、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我们每年都过生日,可是我们班刘珂她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⑵、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与回答指出:这节课一起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相信学完之后就会更加明白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年月的知识1、探究大月、小月、平月的天数要想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了,我们看钟表,要想知道现在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们看什么呢?课件出示年历卡,老师引导学生怎样观察年历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年历卡,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吧!在活动之前先来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一、2人一张年历卡,仔细观察完成统计表二、观察统计表,同桌讨论: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些月份的天数一样?学生汇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课堂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有关月的知识:1、3、5、7、8、10、12都有31天叫大月4、6、9、11都是30天叫小月介绍歌谣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记下来每个月的天快数?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月的歌谣,想不想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请把歌谣读给同桌听,快速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游戏巩固游戏规则:老师说出月份,学生判断是大月、小月?、探究平年,闰年,二月份天数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时是29天,有时是28天哪一位同学统计的年份2月是28天能告诉我这一年全年是多少天吗?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呢?小组讨论并汇报总结:我们发现每相邻的四个年份中,会出现三个平年一个闰《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2、认识、了解大月、小月、平月,并掌握记住大月、小月的方法,3、能够利用方法计算一年的天数,了解闰年、平年,能够利用计算的判断平年、闰年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出课题1、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三年级八班的课,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紧张的表情,现在深呼吸,把心态调整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老师们欣赏到最优秀的我们,好不好?生:好师: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老师很想把这个难忘的时刻记下来,我们一起试一下吧!师:里面有哪些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来探究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观看短片年月日的来历1、原来年月日是古代的数学家根据这样的天文知识发明的啊,他们可真爱动脑筋,现在,到你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刻了利用你手中的年历,请各个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表格,将表格填写完整表格如下:2、合作分享,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大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4月、6月、9月、11月2月:28天29天小结:2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三、探究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我们认识了大月小月,怎样记住它们呢?你有什么样的好方法?1、学生汇报交流方法2、教师课件出示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3、教学拳头记忆法:4游戏:教师说月份,大月男生站立,小月女生站立5、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口头回答怎样计算一年的时间的方法四、认识平年、闰年,并会判断1、认识平年、闰年闰年、平年的形成:3、判断平年、闰年、发现规律:课件出示2004——20XX年2月份天数表:引导: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刚才大家说每四年就有一个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引导:你又发现什么?小结:能够被4整除的年份是平年不能够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练习: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闰年?181620122010老师:刚才同学们用了计算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年份,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1900老师:老师上网查询了一下1900年2月的天数,发现竟然是28天,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下面我们看书,从书中寻求答案教师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让学生观察年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年历中发现各月的天数从而探索出大月、小月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丰富的事实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我安排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诗人一样创作出了歌诀,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事件或对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和思考,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日历的来历

日历的来历

日历简介现在,我们每家必备的挂历和台历就是由日历发展来的,但是这不过近百年的历史.至于日历从何时出现的,谁也说不清,只是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当时的日历又称皇历,不仅记录着日期,而且是编修国史的重要资料.那时候的日历与现在对于点儿相似.把一年分为12册,按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每册的页数,并将月份和日期写在每一页上,然后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暂时保管,待太监在每日的空页上记下皇帝的言行并在每月月终交皇帝过目,批准后,送史官存档.史官再将日历的内容与朝廷,国内各地区的大事结合起来,经提炼,润色后,记录下来,便成为国史.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英文:calendar日历来源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

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日历分类日历又分为阴历阳历。

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公元和元旦的来历

公元和元旦的来历

公元和元旦的来历公元是公历的纪年方法。

在公元1年的基础上,通过以1为公比数进行逐年推算,计算到指定的年份。

公元是基于传统的基督教纪年法,起源于公元前后的时期。

在公元1年时,基督教徒相信是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份。

因此,公元纪年以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作为起点。

公元法最早在6世纪时由一位依拉克略(Dionysius Exiguus)称为教父的僧侣制定,是为了希望回避罗马某位黄道带球场库拉图勇士年之即位年。

公元被广泛接受并使用于全球,成为国际共同纪年的方式。

而元旦,是指每年的1月1日,是公元纪年方式下的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即“一切之始”之意。

元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当时,罗马人是用农历作为纪年的方式,新年通常在春节后的3月15日左右。

然而,公元前45年,罗马的儒略历由当时的罗马皇帝恺撒大帝改革,并以公历纪年法来管理国家。

恺撒大帝决定将新年的起始日从3月15日改为1月1日,这是为了更好地契合日间的晴朗和温暖,以此庆祝新年。

1月1日是罗马的守护神雅努斯神的纪念日,他是门户之神,因此也被称为“贾努斯之门”。

雅努斯神被认为是开始和结束的象征,因此罗马人相信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应该以雅努斯神来开启。

元旦的庆祝活动在罗马帝国时期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游行、歌曲、举办庙会等。

在中世纪,元旦庆祝活动被纳入基督教的圣诞节庆祝中,被称为“圣诞节的八日”之一。

而到了17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废除圣诞节八日的制度,将元旦重新定义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恢复其原有的庆祝形式。

元旦的庆祝活动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全球很多国家都将元旦定为法定节日,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庆祝,举行盛大的活动。

最有名的元旦庆祝活动之一是位于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倒数钟声庆祝活动”,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数百万的人群聚集在时代广场,一起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世界各地也会有盛大的焰火表演、音乐会、春节大游行等形式的庆祝活动。

元旦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庆祝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的时刻,人们会制定新年计划和目标,迎接崭新的一年。

你知道1月1日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1月1日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1月1日是怎么来的吗?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东西,但如果要深究其缘由的话,可能就不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了。

笔者在大学毕业之际,闲来无事就与大家探讨一下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公历1月1日是怎么来的吧。

在介绍1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公历”是怎么产生的。

现行公历即格里历,又译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

儒略历,是格里历的前身,由恺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儒略历规定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1年平均长365.25日,比实际公转周期的365.2422日长11分14秒,即每400年约长3日。

这样到公元16世纪时已经积累了有10天误差,导致两分两至提前了。

因此在公元1582年教皇格列高里十三世宣布将当年的10月4日的第二天改为10月15日,并且推出了现行的“公历”历法。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消失的10天”。

(插一句:当今世界只有俄国还在沿用儒略历,所以俄国“十月革命”其实是十一月发生的啦)。

在知道了公历的来历之后,我们想要找到1月1日是怎么来的,矛头直指儒略历的1月1日的来历。

那么儒略历的1月1日又是怎么来的呢?古人在定义时间方面一直以天象变化作为参考。

显然对历法的定义最为直观的就是太阳与月亮的运转周期之间的联系。

笔者在网上收集整理了以下几种主流观点:1. 儒略历由凯撒大帝主持修改,故1月1日为他自己的生日(改生日是根据罗马老历法制定,那时历法很复杂,据说当年有455天)。

2. 以太阳位置为基准确定公元前45年的冬至为1月1日。

3. 以月亮位置为基准确定冬至后的第一个朔日即新月之日为1月1 日。

笔者在此针对以上三种说法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恺撒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那么有没可能出于歌功颂德的目的而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儒略历第一天?答案是不可能的,恺撒自己生于7月,他就把7月命名为“儒略月”(July的拉丁语音译为“儒略”),为了表示月份的重要性,他将7月以及其他单数月份定为大月有31天,双数月30天12个月加起来有366天,又因为2月是处决犯人的月份,并不吉利故将2月舍去一天为29天设置为闰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年月日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年月日

1999年2 月
六 6 13 20 27 日 7 14 21 28 一 二 三 四
2002年2 月
五 1 8 15 22 六 2 9 16 23 日 3 10 17 24
5 12
6 13
7 1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1997年2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日 2 9 16 23 7 14 21 28 一 二 1 8 15 22 三 2 9 16 23 四 3 10 17 24 五 4 11 18 25
2001年2 月
六 3 日 4 一 二 三 四 五
2004年2 月
六 日 1 2 9 16 23 3 10 17 24 4 11 18 25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29
5
12 19 26
6
13 20 27
7
14 21 28
8
15 22
9
16 23
平 年
平 年
平 年
闰 年
平 年
平 年
平 年
闰 年
2月有28天的年是平年,平年有365天) 2月有29天的年是闰年,闰年有366天)
年份
1996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二月天数
(闰年) 29 (平年) 28 (平年) 28 (平年) 28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年月日

年月日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 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 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 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 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 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 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月球越来越远 日子越来越长
据上海科技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 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 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 长,我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研究人员说,十亿年前的月亮比现在离我们更近一些, 月亮围绕地球一周仅需要20天的时间。十亿年前,地球上 的一天只有18小时。那时的人们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要是一天有24小时,那该多好呀!”不过,十亿年前人 类还没有产生。但是,最后人们还是圆了自己的愿望,一 天能过上24小时了。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月球与地球之间还存在着一个 非常偶然而有趣的巧合,即目前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和太 阳一样大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日全食这样的天文景观。
组织引导者:吴彩仙
为什么各月的天数不一样?
一年12个月,有7个大月,每月31天;4个小月,每月 30天;还有二月平年只有28天,闰年29天。为什么各月 的天数不一样呢?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 指定历法。由于他 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 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 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 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 生在8月,他仿照恺撒的做法, 把8月增加了1天,定为“奥古斯都月”,并把10月、12月 也改为31天,将9月、11月改为30天。全年又多出了1天, 他又从2月减少了1天,于是2月变成了28天,到闰年才29 天。 这样沿袭下来,就有7月前单月为大月,7月后双月为大 月,二月28天。 各月天数不一样,原来是人为的规定。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

年、月、日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量,对于这方面,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为了唤醒学生的经验,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有意义的日子: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教师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等日子,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年历、月历也成为这节课学生的学习资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他们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

在人教版新修订的教材中,三年级上册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每个月有多少天,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大月的歌诀。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通过进一步交流进一步认识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知道大月、小月的相关知识;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3.在自主探究了解年、月、日相互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学会利用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课例描述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呢?生:2014年10月28日。

(板书:年、月、日)师:同学们都知道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吧,谁来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什么?生:一年有12个月。

认识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7—78页。

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和各月的天数。

2、在读讲精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观察、对比、概括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通过学生熟悉的节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掌握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能准确区分大、小月,掌握其相应的天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年历卡。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1、师生相互介绍,聊一聊自己的生日。

2、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它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年、月、日的知识。

二、读讲探究,收获新知(一)年月日的来历1、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2、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3、课件演示年月日的形成。

(二)活动一:自学教材,了解年月日的关系。

1、自主阅读教材,标注重点知识,完成例1的问题,然后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这些月份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是(),这些月份是小月。

3、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

(2)对比验证。

是不是别的年份每个月的天数也是这样呢?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年历,仔细观察,再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件出示不同的年历)学生进行对比、归纳。

(3)总结、板书。

(三)活动二:再次阅读,熟记每个月的天数。

1、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2、阅读教材78页的内容,自己尝试记住大小月的月份。

3、汇报展示。

4、游戏:生日在大月的请起立,生日在小月的请起立。

没站起来的孩子,你们是哪个月出生的?(四)活动三:体验年、月、日的时间有多长。

你能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天有多长吗?三、分层精练,巩固运用。

1、小试身手(填空)2、我是小法官。

中国文化中的历法

中国文化中的历法

中国文化中的历法历法就是制定日历,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它的任务是:适当的编排出年、月、日的关系,具体决定一个年号的月数和日数,给每一个日子编上一个号码。

阳历和阴历的来历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

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

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也就是农历,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

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

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

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即五年二闰。

阳历闰年(即二月有29天)阳历究竟哪一年算是闰年,只要做一次简单的计算就知道,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除尽的就是闰年,象1964年、1968年等等都是闰年,这几年的二月都有29天。

又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实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常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只多出23小时15分4秒。

每4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加了44分56秒,400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400年得扣去3天才行,于是,又定了一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白的那一年,比如公元l800年、1900年、2000年等,能被400除尽的才算是闰年。

一年365天来历

一年365天来历

一年365天的来历现行公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

看起来,天狼星年好象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

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

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当奥古斯都准备改正闰年错误时,已经多闰了三次,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闰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了。

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

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30天却是个双数,于是就从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怜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闰年也不过29天。

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看起来很不顺眼,使用也不方便,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

这样,大小月相间的规律破坏了,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受到影响。

公历的纪元,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

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此后,儒略历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历法,于是人们把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却带来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烦。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觉,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这个昼夜相等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世纪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年月日的由来

年月日的由来

年月日的由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年月日的来历年月日的来历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天又1/4天(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

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一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篇二:年月日的由来年月日的由来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天又1/4天(??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

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

每三年有一个闰年。

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

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

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

年月日说课稿

年月日说课稿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教师板书当天日期:20xx年10月16日9时34分21秒)师:刚才我们用到了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你的小手举得真高,请你来回答。

师:是的,有年、月、日、时、分、秒。

其中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要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师板书:年、月、日)师:关于年、月、日你想知道什么?请你说――哦,你想知道一年有多少天,这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你说――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想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是吧?后排的那位男生,你来回答――哦,你想知道一个月有多少天,很不错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真多,其实关于年、月、日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呢。

请看大屏幕――(请学生观看关于年、月、日形成的知识)没想到吧,年、月、日的知识还跟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有关呢。

想进一步了解年、月、日的知识咱们还得用上它呢(师作手势表示出示年历卡)对,年历卡。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你说――哦,你们组发现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是31天,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请你――你看出了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都是30天;二月是28天或者29天,是吧。

你们小组说――你们组还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哦,大家觉得应该叫小月,是吧。

(生说后师板书:小月)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第一种:拳头记忆法,拳头关节凸起的地方是31天,拳头关节凹下的地方是30天,2月除外,下面大家对照大屏幕,轻身念、跟着做。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年、月、日

年、月、日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行)
版权所有-
4、口答
小冬满16岁的时候, 只过了4个生日。 他的生日是( 2 )月( 29 )日 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版权所有-
为什么二月天数少?
翻开日历,人们都会看到,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大月都是三十一天,小月都是三 十天,惟独二月天数最少,平年只有二十八天,只是到了闰年才有二十九天。这是为什 么呢? 大家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为了 计算起来方便,每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天,叫做平年;每年多出的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 秒,则需要四年方能凑足一天,这一天加在二月份,所以这一年就有三百六十六天,叫 做闰年。说到这里,人们一定要问:那为什么二月的天数反倒最少了呢?这里有一段故 事。 传说在公元46年,罗马皇帝恺撒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 、七、十、十二为大月,每月三十一天;其他月份定为小月,每月三十天。这样,大小 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记住,应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三百六 十五天了,而是三百六十六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扣去一天。扣哪个月合适呢?那个 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死,所以人们都希望二月这个月能快点过去。于是 ,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这样,二月就只剩下二十九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特的 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 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前一位皇帝有同样尊严,就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 改为三十一天。而八月多出的这一天仍然从二月份扣除,这样,二月只剩下二十八天了 。只是每过四年,也就是闰年,二月才是二十九天。这就是二月份天数少的来历。
版权所有-
观察右边的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地理之天文历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二十四节气、阴历等很多记录气候,时间的名词,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你知道这些名称吗?你了解这些名称吗?一、历法与历书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

"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考查的工具书。

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帝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

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

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

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

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

因此,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阴历,简称阴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

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

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

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

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二、年月日的来历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

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 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

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

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

每三年有一个闰年。

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 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

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

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

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

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了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 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

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

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

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

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

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

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

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

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

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

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

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

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

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

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三、公元、世纪、年代"公元"是公历的纪元。

它原是以传说的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从公元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纪元"。

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于是就改称"公元"。

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

"世纪"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

也是从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公元元年至100年为1世纪。

以此类推,现在是21世纪中的某一个10年。

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就是指从1980年开始的那10年。

从1990年起,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了。

四、阳历、阴历、农历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

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 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

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 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

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

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

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

阴历的闰年是355天。

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

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

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

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

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

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

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

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