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政治状况
时间范围:从东汉献帝建安年代(公元196)到隋统一(589),约四百年的时间。这四百年间,
一、社会状况: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动乱、分裂的时期。在此期间,除西晋取得了短暂的统一(277灭吴,到313年晋愍帝被杀,计36年,实际上晋武帝一死[290],便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真正和平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左右),四百年间的中国社会,基本上处在分裂、战乱之中。其过程又可分为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分别概述如下:
魏晋时代,又可分为四段:
(1)汉末至天下三分(184—208)
从汉末农民大起义(184)到208年赤壁之战,是中原地区极度混乱,天下大乱,群雄蜂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时期。(2)正始文学时期
后段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各国统治区内出现了相对的和平,而各政治集团为夺取最高政治权力进行的争斗,演变成残酷血腥的政治屠杀,尤其是司马氏集团为篡夺曹魏政权进行的屠杀,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恐怖。
和这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文学史分期,称作“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年号。)
(3)西晋时期(177—313)
司马氏攻灭蜀汉和东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西晋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在短时期内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太康文学”为代表的文化上的繁荣。而“永嘉时期”则是诗歌向玄言诗变化的开始。
(4)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
西晋王朝的统一安定,并没有持续多久,“八王之乱”引发了空前的民族大冲突。汉族政权被迫退避到长江流域,建立了东晋王朝。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文化的发展,又形成了两线并行的状态。东晋社
会相对安定,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北方则是“五胡
十六国”的空前混乱局面,先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在北
方建立政权:
西、东晋之交的刘琨、郭璞和晋、宋之交的
陶渊明、谢灵运,是这个时期有成就的作家,尤其是
陶渊明,他不仅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
文学史上的的伟大文学家之一。
南北朝时期(400—581)
(1)魏宋对峙
公元39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元魏攻灭后
燕,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雄踞北方的大国。420
年,东晋名将刘裕建立宋朝。北魏和刘宋形成了南北
对峙的局面。
北方在实现相对的安定之后,社会生产恢复
并发展,文学艺术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南方承孙
吴与东晋的发展,形成了繁荣富裕的南方社会。
(2)宋齐梁陈的更迭,北魏的衰落与分裂。
刘宋文帝(刘裕之子)之后,从明帝开始,
内部纷争,国势衰微。宋之后,先后有齐(479—502)、
梁(502—557)、陈(557—589)三个小朝庭。而北
魏在孝文帝之后,也进入衰落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
西两部分,先后出现东魏与西魏、北齐和北周对立的
局面。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流是南朝文学,但北
朝文学也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南朝文学从总的发展趋
势上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但其中也有颇有变化转折,
宋齐梁陈各有自己的特点。南朝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
的,而北朝文学主要成就是在郦道元、杨炫之的散文
创作上。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总体特点,可概括为四个
方面:1,全国长期分裂;2,政权更迭频繁;3,社
会动乱;4,民族矛盾尖锐。
二、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
存在。
门阀制度下的社会问题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在动荡的社会中,士族的存在可保证一定程
度的局部稳定,这是士族制度的积极作用。其消极作
用则表现为:
统治的黑暗,残酷卑鄙的争权夺利,
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平衡,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人才的浪费和压抑。出身寒门的士子,很难有展示政
治才能的机会。
反映在文学中:
士族阶层特有的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如
对个性的张扬,风度神韵的追求,对形式美的讲求,
诗与酒的结合,诗与哲理的结合等,品评等第也影响
到文学批评。
寒门士子的不平之声。如左思、鲍照的愤世
嫉俗,陶渊明的鄙弃荣华,追求自然,都反映了出身
中小地主的士子对门阀制度的反抗。
◆社会思想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
转折点,是先秦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时期。这一解放
运动促进了学术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
一、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思潮: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纷纷涌出,如法家思想,
名家思想,墨家思想,当然儒家思想也仍然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但在众多思潮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老庄思
想,其次是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
1,老庄思想的盛行与玄学的兴起。
2,道教思想。
3,佛教。
二、魏晋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
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陶渊明
的出现,以及嵇康、阮籍、锺嵘、刘勰、萧统等人关
于“自然”和“真”的论述,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
产生了极极深远的影响。
玄学中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道理对诗人和读者都很重要。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说到底就在于此。而这正是受了魏晋玄学的启发而得到的。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古代的思想文化,并
且以它三世(前世、今世、来世)、因果轮回以及三
界、五道的观念、丰富了古代人的想象世界。产生了
《幽明录》(刘义庆)、《冥祥记》(王琰)、《冤魂志》
(颜之推)等笔记小说。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
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
国文学的故事性。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
法启发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促进了反切的产
生和四声的发现。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
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使汉语词汇丰富起来。
而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
于境界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
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