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单元备课)学科: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执教教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上学期学生围绕“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写下了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对于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小实验的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带来的好处。
学情分析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通过前面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在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时,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找不准关键句,学生容易受固定思维的影响,有找段首句和断尾句的定式思维。
第二,不知道概括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第三,学生往往会机械套用段落的原句,不会对照段落的意思,也无法对语言进行加工与概括。
本单元阅读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知道一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对一段话中的每句话写了什么要有更精准的了解,并能够把握句子意思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如何修改关键语句初为学生搭建支架。
大概念1.学科大概念: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课程大概念: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有心人单元目标1.在阅读体验中,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习作,要求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通过以前的作文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本次作文依托课文为写作源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丰富学生思维发展素材。
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达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表达观察现象,提高写作技能技巧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4、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计划一、教材简析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
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
本组的几篇课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自然所给人的一些启示,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这些课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
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注重细心体验在活动中的经历,注重体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
三、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3、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
4、帮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再现,进一步提练,最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四、课时安排9、自然之道2课时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11、蝙蝠和雷达2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2课时语文园地三5课时合计13课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四单元口语交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一定要学好语文课本中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这有利于小学生在英语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三年级课本口语交际,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三年级课本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
2、学到更多的本领或掌握更多的窍门,培养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说清事情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道具、作品、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同学们读《绝招》时,我就想,你们准也有自己的绝招,有自己拿手的本领,今天,我们也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绝招,是怎样练出来的。
不过,虽然我们说绝招,可比的是谁说得最清楚,看谁最会和别人交流,比谁的本领最拿手。
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1、教你学一“招”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拿手的本领”或“小窍门”);2、谁来教?(我们每个人来教,也就是同学间互相教);3、“拿手的本领”或“小窍门”具体指的是什么?(会捏泥人,会爬竿,会做手工艺品,会变小魔术,会口技……);大家回答的不错,弄清楚以后我们来看看书上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二、明确要求,做好交流准备1、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说和听的要求:⑴说要有顺序,“先说说……再……”,听要随时发问。
⑵要评出谁的本领最拿手,谁说得最清楚。
2、自己按要求准备。
三、组织交流1、指名说说各有什么本领或绝招。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或者亮出自己的技巧本领、小窍门。
2、小组交流,评出本领最拿手的和说得最清楚的,准备在全班交流。
3、指名交流。
师问:你准备教别人干什么,有什么独到之处,好在哪儿?4、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后,找一名同学试教,一名同学试学,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醒同学注意本次口语交际应注意的问题。
5、让学生自由组合,互相教与学。
四、评价1、评出本领最拿手的同学。
2、评出说得最清楚的同学。
3、评出本领既拿手又说得最清楚的同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是语文三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包括语文知识和阅读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本次教学设计将围绕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展开复习课程。
1.2 课程目标•复习第四单元课文内容,包括词语理解、故事情节分析等。
•复习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1.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包括词语解释、情节梳理等。
2.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如阅读文章、写作内容等。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的实际运用。
2.2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共同整理复习笔记。
2.阅读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3.互动问答:通过问题与回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4.创新思维激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步骤3.1 第一阶段:复习第四单元内容1.分析第四单元的课文《XXX》,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让学生解释生词,梳理故事情节。
3.2 第二阶段:复习第五单元内容1.引入第五单元的课文《XXX》,让学生朗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第三阶段:课堂互动1.教师组织互动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4.1 评价方式1.通过课堂互动,听取学生表达内容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书面表达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4.2 反思与优化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课后作业及延伸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3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
《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蜜蜂》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小虾》通过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字词句◎认识27个生字,会写“斗、芬”等25个字,会写30个词语。
◎能体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动、准确的词句,并借鉴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
阅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默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书面表达◎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并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学习“对调”“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1.你觉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哪些学习价值?“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学习价值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清句子间的联系,理解段落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抓关键信息,简洁、完整地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为了完成本次习作,你觉得应该做哪些准备?提前引导学生选择简单易做且安全的实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同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为精读课文,《绝招》为略读课文。
《和时间赛跑》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检阅》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中讲述的小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摩擦;《绝招》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生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单元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5、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5课时
《和时间赛跑》 2课时
《检阅》 2课时
《争吵》 2课时
《绝招》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考试及试卷分析 4课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备课素材【写作背景】《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
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课文思路清晰,语言精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花钟:林奈(Linnaeus,Carolus)是著名的植物学家,瑞典人。
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它们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液汁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的生物化学活性。
花序按序开放也许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如白天开花的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小鸟;夜间开花的植物吸引飞蛾和蝙蝠。
人们把林奈这个发现称为“花钟”。
花钟分二种形式:一种是以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而将其组成一个报道时间的时钟;另一种是将花卉组成钟盘,报道时间,又称园艺钟。
日内瓦花钟日内瓦花钟,位于日内瓦市英国花园的西部边缘,制作于1955年,是该市的标志。
它直径5米,曾经是世界最大的花钟,直到2005年伊朗德黑兰出现直径15米的花钟。
通常情况下,大约6500株鲜花和灌木用作花钟的装饰,不同季节会有变化。
日内瓦花钟是一种既能供人欣赏又能体现时钟功能的设施,它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地面上的钟面是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则由浓密火红的花簇组成;有时候,钟面开满了艳丽的花朵,它的阿拉伯数字却换成了平整的绿茵。
它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但总保持着鲜艳和芳香。
当组成钟面的鲜花盛开期过了后,人们就改种另一种鲜花,使钟面形成新的图案。
钟的时针与分针和普通钟表一样,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风雨里,一直不停地在钟面上自行准确移动。
游客们在观赏花钟的新颖设计时,还情不自禁地要对一对自己的手表。
【其他资料】关于花的古诗词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武昌区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次习作是将自己做过的小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写之前,可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
写的时候,为了把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式,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学生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对于怎样做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特别是在学习《蜜蜂》这篇课文时,已对实验有初步感知,了解到实验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但对于没有实验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次习作犹如“无米之炊",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动手,尝试用实验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困惑。
1.课前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实验.2.回忆课文《蜜蜂》,学习作者实验的方式。
3.指导学生先填好表格,再进行习作.4.在习作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次习作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如实验过程的顺序,实验过程中用词的精确等.【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1.细心回忆实验过程,把实验过程写清楚.2.恰当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培养学生按照一定条理写作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习作的乐趣。
重点回忆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写一写实验过程.难点写清楚实验过程,并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教师:课件,精选小实验的视频.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2课时1.细心回忆实验过程,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2.抓住细节将小实验写得生动、具体。
重点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
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的变化。
一、回忆《蜜蜂》,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还记得法布尔做的关于蜜蜂的实验吗?2.指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条出现。
出示课件: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 花钟》_9

燕丹学校教学设计五、课堂演练第二课时环节二二、精读感悟学习表达1.出示学习指导:指名读学习指导。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了解学习要求。
默读,圈画。
明确学习方法。
认识文中的花的特点和开放的时间。
对比阅读,把欣赏(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
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
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生生互评。
花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花朵进行品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利于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花开放的美丽。
这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品读各种美丽的花的开放之后,学以致用,把其它两种花的开放描述得更美。
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所学所得运用在写作中,深入了解不同表达的效果。
环节三三、继续追问了解原因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前后桌讨论。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我不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注意:教学设计中哪里渗透生命教育要红色标注;教学设计要注意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去设计;教学设计也可以结合全学科阅读来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单元语文园地的授课实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单元语文园地的授课实践引言语文教学是学生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单元语文园地的授课实践,是对语文老师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考验。
本文将详细阐述授课实践的过程以及收获。
一、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农民丰收的盛景,形成爱国情怀,爱护祖国。
(2)认识到阅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3)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爱好自然,爱好生活的激情。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介绍农民丰收的盛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劳动和付出,以及我们需要爱护我们的土地和家乡。
通过阅读故事《花开蝴蝶飞》,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大地的生机和自然环境的美好。
学生要通过语文练习,在字母表中找到与意义相对应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语文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发现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师演示、图示和实践等形式。
教师演示能够有效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图示能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实践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印象。
二、教学实践1.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农民丰收的盛景,引导学生思考对自然的爱、对家乡的热爱等话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故事《花开蝴蝶飞》:教师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的美好和春天的生机。
(3)语文练习:让学生在字母表中找到与意义相对应的词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语文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4蜜蜂(教案)

部编⼈教版三年级语⽂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4蜜蜂(教案)14 蜜蜂⽂本分析《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的昆⾍学家法布尔,课⽂以第⼀⼈称写了他为验证蜜蜂具有辨认⽅向的能⼒⽽做的⼀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本⽂就是在了解蜜蜂这种昆⾍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何好处?”等问题的⽅式,带动学⽣抓住课⽂内容,品读全⽂。
在解读⽂本的过程中,引导学⽣采⽤联系上下⽂、找近义词等⽅式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从⽽进⾏⽂本细读,达到体会⼈物品质的⽬的。
教学⽬标1.认识“概、阻”等8个⽣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
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多种⽅式,体会课⽂⽤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感受⽂章说明语⾔运⽤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本课“概、阻”等8个⽣字,学会“蜜、蜂”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理清课⽂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法布尔实验的内容。
1.引导学⽣采⽤多种⽅法识记⽣字。
2.以读为基础,理清课⽂脉络,尝试⽤概括⼩标题的⽅法感知课⽂内容。
⼀、激趣导⼊,揭⽰课题1.引导学⽣交流⾃⼰喜欢的昆⾍,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家喜欢昆⾍吗?你们为什么喜欢它们呢?(学⽣⾃主交流,教师适当评价。
)⽰例:·我喜欢⼩蝴蝶,因为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样⼦⾮常漂亮。
(你描述得⾮常有诗意!真是个能说会道的孩⼦!)·我最喜欢的是蚕,它们默默地为⼈们吐丝,却从来没有要求回报。
(你让⽼师想到了⼤诗⼈李商隐的⼀句诗“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始⼲”。
)·我最喜欢的是⼩蜜蜂,因为它们⾮常勤劳,给⼈们采花酿蜜也不求回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每课教学反思)学校:班级:教师:202x-202x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
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
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30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及一首古诗(日积月累)。
2.默读课文,把握关键句的不同位置,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3.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体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动、准确的语句,能借鉴课文的表达,仿写句子。
4.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把握关键句的不同位置,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2.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三、设计说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联动是统编教材的特色之一。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语文要素之一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关键词都是“观察”。
事实上,“观察”在统编教材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三上第五单元要求学生试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细致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到了四上第三单元,鼓励学生“进行连续观察”。
从留心观察、细致观察到连续观察,环环相扣,体现了教材编排螺旋上升的特点。
本单元另一项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小学中段一共有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关键语句”有关,如下表所示。
从以往的教学看,主要会碰到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概括?如何找到关键语句?如何借助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一个问题很好解释第二个问题如何找到关键语句?在三上第六单元已经有所涉及,本单元进一步对这个能力进行强化。
最难的是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这是一个现实难题,也是这个单元教师们要重点突破的。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尝试以观察与发现的人文主题来统摄打通,从“悉心概括、潜心观察、慧心记录”三大板块入手,力求单元整组模块推进,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实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融合与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解读】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三篇为精读课文,《绝招》为略读课文。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
“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要珍惜时间,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和怎样珍惜时间。
《检阅》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争吵》围绕课文“我”和克莱帝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绝招》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
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
此外,在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分别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几个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应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吸取成长的营养。
另一方面,还要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借助字典识记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和时间赛跑的人》与《绝招》两课整合为1课时;将《检阅》与《争吵》整合为1课时,“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多味童年》阅读课2课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课与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为2课时,共8课时。
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来进行。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叙事的,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和对话来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的,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积累练习课。
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自读提高模块“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句子,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童年的快乐;拓展阅读模块重在课内外融合,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累练习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辅以单元的日积月累练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等。
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单元教学目标】1. 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会认本单元的49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41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学习用多种方法积累运用词语。
2. 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单元教学流程】第一模块:走进童年——预习达标(2课时)预习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时间赛跑的人》《检阅》《争吵》《绝招》。
教学流程一、以“童年”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
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四单元,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吧!二、自主预习环节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单元预习达标卡三、预习达标环节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本单元笔画多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慰”“赢”“截”三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所占比例。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诗意童年——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整合【教学内容】《和时间赛跑的人》、《绝招》。
【教学过程】一、走进《和时间赛跑的人》(一)谈话导入孩子们,说起时间,我们觉得看不见摸不着,跟时间赛跑,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这个跟时间赛跑的人究竟经历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呢?我们今天走进课文《和时间赛跑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1.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是由什么事情引起了我和爸爸关于时间的讨论的。
2.爸爸是怎样向我解释“什么是永远也回不来”的?自读文中爸爸说的话,思考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3.课文哪些部分写了作者的感想,理解重点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3)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4)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4.对照课文,结合上述讨论,说一说作者所说的“和时间赛跑”是什么意思。
(并启发学生在此时提前熟悉积累运用一读读背背中关于珍惜时间的相关谚语,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这些谚语的理解。
)(三)总结提升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人的生老病死中,从作者对时间的感悟中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从作者与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明白了要怎样去珍惜时间。
那么,你们打算怎样去和时间赛跑呢?二、走进《绝招》(一)谈话导入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如今也成了有名的作家,那么农家小院里也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正用独特的游戏方式经历着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下面我们走进《绝招》。
(二)小组学习在小组内学习并交流以下问题。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在文中画出来。
2.什么是绝招?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习了什么绝招?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了大拇指”?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吧。
(三)总结提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经历了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和时间赛跑的人》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绝招》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农村孩子有趣的童年生活。
是啊,我们童年的生活就像一幅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享受童年吧。
第三模块:“多样童年”——1+X主题阅读(1课时)【教学内容】《争吵》《绝招》【教学过程】一、预习汇报,把握内容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将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继续学习《争吵》、《绝招》两篇课文,感受外国小朋友的童年生活。
二、品读感悟,童真童趣(一)走进《检阅》1.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1)抓住人物语言和行动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2)边读边找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边想边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讨论要求: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边读边画出了表现儿童思想的重点词句,还写下了自己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
要求:先说读懂了什么,后说不懂什么。
(2)小组讨论3.班级交流。
(1)序言导入,感受“决定”。
让不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呢?把他放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呢?一连串的难题,使俱乐部立刻鸦雀无声。
最后,队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
(2)出示并理解句子: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理解“第一排、虽然……可……还不是……”)(3)观众是怎样评价儿童队员的决定?(朗读“这些小伙子真棒!”理解“真棒”)4.感受场面,体会盛大隆重。
(1)出示第10自然段:“国庆节到了。
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联系语句解释重点词句,如“盛大”、“隆重”、“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沾满了”等词语。
5.导读重点句(1)博莱克能完成任务吗?在场的人们是如何评价他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夸一夸。
(指名读,指名说,全班齐读)(2)导读“这个小伙子真棒!”,体会自尊自强,联系他是位残疾儿童想想,他检阅前会有哪些心理活动和言行表现,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检阅前的刻苦训练和为什么要刻苦训练,领悟自强精神。
)出示第12自然段,齐读感知:“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着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
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拄着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理解体会重点词语:“保持一致”,“忘记……拄着拐”(3)归纳链接,体会感情。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6.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博莱克成功了!儿童队员成功了!在这群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定会永远铭记这次检阅。
接下来的故事一定也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二)走进《争吵》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读课文后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2)默读课文,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3)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内容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心情写得非常真实具体,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2.引导弄清两个问题(1)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