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因为内向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读书笔记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读书笔记大家用社交软件用得越多,我们的社交焦虑感就会越强,包括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打电话,有很多事喜欢发文字。
我就这样,能用文字解决的都用文字解决,文字解决不了的用语音解决,语音解决不了的,才约个时间打电话。
打电话变成了需要约一个时间,然后去认真去做的事。
原因就是我们越来越不爱跟别人说话。
社交焦虑绝不仅仅发生在参加社交聚会这种场合,连打电话也算其中一种。
这是一个真实的痛苦,所以我愿意帮助大家解决它。
第二个,这本书有一个观点我很赞赏。
他说,克服社交焦虑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你要知道社交焦虑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东西,你正确地看待它给你带来的成长,这是一种成长型的心态。
那么什么是社交焦虑,以及你有没有社交焦虑?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
我问大家25个情况,如果你有,你就记下来有。
有的状况越多,你的社交焦虑就会越严重;有的状况越少,你就会越接近于淡定。
1.必须和有权威的人,比如说老师和老板对话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紧张;2.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对我来说有困难;3.必须谈论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时我会紧张;4.我发现很难和同事融洽相处;5.和别人单独相处时我会紧张;6.我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7.到店里退货让我感到焦虑;8.我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9.我总是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很紧张;11.我总觉得自己在和他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12.在一群人中我会担心被忽视;13.我不确定是否要和一个仅仅算得上认识的人打招呼;14.如果别人能听到我打电话,我就会不自在;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或喝酒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16.在公众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讲让我感到焦虑;17.当别人看着我做事时我会感到不自在;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我会焦虑;19.在课堂上或会议上发言时有困难;20.上公共厕所让我感到焦虑和害羞;21.我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22.考试让我焦虑;23.我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24.我发现自己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25.我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恐惧该如何应对?
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恐惧该如何应对?十堰广播电台远方十堰柏和心理曲鹞奇远方:抑郁、焦虑和恐惧,是人类三大基本负性情感体验。
今天我们聊聊恐惧。
恐惧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受,加上一个认知: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
它还可以被理解为身处危险情况下的无助感。
有“援兵”的时候是不会恐惧的,这就叫有恃无恐。
恐惧有许多种类型,有的人害怕死亡,有的人害怕被拒绝、失去、遭受背叛……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的存在让我们本能地对一些可能受到伤害的情况提前进行规避,以保护生命。
而有时候,恐惧会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借口。
曲鹞奇:说到底,恐惧还是属于情绪的一种,刚才说了三大基本的负性情绪就是恐惧、焦虑、愤怒。
这三种负性情绪又会组成一些比较复杂的符合情绪,包括嫉妒、怀疑、内疚等。
很多人一听到负性情绪,就恨不得避而远之。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人类进化了这么几十万年,不会进化出一种对人类没有意义,还有害的情绪出来。
哪怕是所谓的负性情绪,对人类也有积极的意义。
刚才远方老师说恐惧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确实是这样的,人类能从千百万个物种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智力在生物中排第一,还有一点就是人类拥有恐惧的情绪机制,所以才让人类种群一直进化到现在。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恐惧感,例如对蛇的恐惧、对黑的恐惧、对野兽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等等,人类可能会在进化中受到很多伤害,甚至是死亡。
人类有文明以来,人类对权威、对自然、对分离、对法律也有恐惧。
所以人们才能遵守法规和一些基本的生存经验。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过犹不及。
就是说如果一个情绪是在适度的程度表现出来,就是对我们有益的,如果是表现的过度,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对考试恐惧、对特殊场景恐惧、甚至对人恐惧等等。
远方:很多害怕社交的人,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之下选择逃避。
而一旦社交出现问题,例如被排斥、交不到朋友,他们反而可以安心接受这种结果,并暗示自己是恐惧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社交能力不行。
青春期社交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青春期社交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关键词:青春期社交困难原因分析解决对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变的对外界很敏感。
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他们表现出:不自然、心跳加快、手心冒汗、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
因为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特殊心理特征,导致青春期出现各种社交困难:社交焦虑、羞怯、自卑。
通过认知矫正,行为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帮助孩子走出社交困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一般在9~18岁,它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中间阶段,有人把它称为"人生历程的十字路口",它既与儿童有别,又与成人不同。
贯穿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发育的开始并逐步完成,与此同时男女青年在心理方面也出现特征性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需要。
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
这种强烈的矛盾和冲突对于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和行为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二、产生社交困难的原因分析(一)社交困难的原因之一——社交焦虑的原因关于社交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在心理学界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遗传和生物因素从生物的进化角度来看,动物和人为了保住自己免受攻击,都有一种防御机制,例如,当我们感觉可能会受到攻击或有不利的因素时,通常会用目光来防御或威胁对方,以达到恐吓对方,这样就意味着目光本身会有一种攻击的含义,我们本能的对目光有一种恐惧感。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人们在气质上也是不同的。
新生的婴儿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不同,有一些很安静,而有一些则很活跃。
到了三岁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更大的不同:有些人喜欢交往,有些人则不同,个体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
案例分析自己不擅长与别人交往班上在人群中非常紧张害怕当众发言
案例分析自己不擅长与别人交往班上在人群中非常紧张害怕当众发言一、一般资料基本信息:小磊(化名),男,20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家庭背景:小磊是农村长大的,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与邻里关系处理得不好。
既往病史:无重大躯体病史和家族遗传病史。
主诉:小学五年级时,他和邻居孩子打架,两方父母也因此打在一起,从此,父母不允许他跟邻居孩子玩,告诉他“不交往就不会有问题”。
活泼爱动的他变得沉默寡言了,跟其他同伴的交往也很少。
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比邻居孩子做得好,但成绩不断下降。
初一时有次被老师叫到黑板前做题出错,同学们笑话他,他感到很羞愧,当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从那以后,做很多事情都会感到紧张,脑子里想好了手却紧张得写不出字来,走路时会紧张,说话时会紧张,特别是当众发言,有时紧张得都说不出话来。
本来打乒乓球打得不错,可参加比赛时有同学围观,结果打得一塌糊涂,感觉自己很无能。
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交往,与同学关系一般,自己内心感到越来越孤独,情绪时好时坏,影响了学习,感到痛苦,所以前来咨询室寻求老师的帮助。
咨询师观察:刚开始说话时显得很紧张,害羞,脸红,不敢与我有目光接触,两手交叉握得很紧。
心理测验结果:经来访者同意,进行了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测验,总分192分,人际关系敏感3.2,焦虑2.7,恐惧3.2,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二、评估与诊断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欲望,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异常等精神病的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判断标准,来访者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六年,内容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可判断为神经症。
做事情时害怕周围有人观看,因害怕自己出错而过分紧张,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自发缓解可能性极小的慢性精神障碍,是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持久的强烈惧怕(显然异常地过分和不合理)和回避行为。
关于社恐的辩论
关于社恐的辩论“跟老师在电梯间相遇,内心慌乱立马低头划手机!”“同学点奶茶为什么不叫我?TA是不喜欢我吗?”“剪完头发之后不敢和理发师提意见,好尴尬!”“救命,大姑发来了微信视频的请求!”“明天要做小组展示,好怕他们看我,更怕被提问!”相信大多数同学都会在生活中遭遇类似的情景,然后悄悄地发生着更多的内心OS:“啊!我怎么把我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了,这样会不会冒犯TA?”“好尴尬,最怕空气突然安静,TA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当代青年们,总是自称人均社恐。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恐呢?社恐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社交焦虑”,它是焦虑的一种表现,是当一个人处在可能会被他人评价的社交场合时产生恐惧等不适的情绪。
社交焦虑不都全是坏的。
在积极意义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焦虑都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而现实大多数场景下,我们是安全的,这些本能的焦虑反而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社交焦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在生活中增加对社交焦虑的觉察并及时调整,让我们在社交中变得更放松、舒适。
一、关于社恐(社交焦虑)的迷思1、社恐=内向=害羞?我们通常会认为:内向的人一般比较社恐,外向的人更擅长社交。
但其实,社恐和内向是两回事儿,社恐和社牛也可能源自同一个原因。
社交焦虑与内向不同。
内向的人是安静、保守的,不会过度放大外界的批评,也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是一种人格类型。
而社交焦虑的人则会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他们既想和别人接触和交流,又担心别人会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
从拒绝社交活动的理由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内向者拒绝的理由往往是“一个人呆着多好啊”,而社恐人士拒绝的理由会是“有不认识的朋友在,好尴尬,不去算了。
”那为什么说“社交恐惧”和“社交牛x”可能源自同一个原因呢?举个例子,在海底捞过生日时,总会有一群热情洋溢的员工举着灯牌围着你唱“和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这一幕简直是社恐人的噩梦;但是社牛人士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会主动加入派对,热忱地与员工相互鞠躬,主动引路,招呼员工一起入座吃饭,自信满满地指导现场表演节目。
7-1.667 社交回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社交回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今天探讨一个关于孩子的社交回避的问题,也就是孩子社交回避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什么叫社交回避呢?顾名思义,就是回避社会交往,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宅,我们称为宅男宅女,他们不太愿意见人,也不大愿意参加聚会,更加不愿意发言、讲话等,这样可能会让他们手抖、声音发颤、脸红等等,所以社交回避,有时候我也把它叫做社交恐惧,或者叫赤脸恐怖症。
一般情况下能在这个学龄的早期,大概四五岁,青春期十二三岁以后,上初中以后就是比较突出,回避的现象就比较高发。
其实社交回避这种症状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女性社交回避的这个这个状况比男性严重,也就是女性是要回避的人会更多一些,。
社交回避的原因大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孩子往往是把他们潜意识中恐惧的东西、恐惧的人转移到,或者也叫移情到,一个中性的事物身上,比如,一个孩子的父母比较严厉,那这个孩子就怕父母,当然这种怕都是在潜意识中怕,那么他就会把对父母这种怕转移到领导或者其他人身上,从而出现了这种社交回避,或者社交焦虑。
行为主义理论就给出了更为详实的一些解释,行为主义有个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这个理论就包括了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退等内容,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也能很清晰的明白它是为什么发生了:在家里父母对孩子很严厉,那么孩子就会把父母这种严厉的情况泛化,比如父亲严厉,孩子就怕父亲,因为父亲是权威所以孩子就把对父亲的害怕回避泛化到领导、泛化到权威身上;因为父亲是男人,所以孩子可能就把对父亲的这种泛化到男人身上;因为爸爸是人所以说孩子还可能把这个回避泛化到所有人身上…,这是经典条件反射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还有一个叫观察学习理论,这也可以解释这个孩子为什么会社交回避,比如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没有打骂、惩罚过她,而只是经常打骂哥哥姐姐,但她胆子非常小,社交回避非常明显,基本上不参加聚会,那她是怎么形成的呢?父母好像也没有直接的去责骂过她呀,她是通过观察学习形成的,因为他观察到哥哥姐姐被父母严厉的惩罚,所以导致了她的恐惧,继而产生的这种回避的行为。
怎样战胜演讲害羞的情绪
怎样战胜演讲害羞的情绪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梅隆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所最大体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有一次,卡耐基参加讲习班的毕业聚会,在聚会上,直言一个毕业生当着二百多人的面对他说:“卡耐基先生,五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表演的一家饭店。
当我来到会场门口,就停住了。
我知道只要走进卫生间,参加上课,早晚都得要讲演一番。
我的手僵在门柄上,我害怕走进去;最后,只有转身走出了饭店。
当时,我要是知道你能教人轻易举地克服恐惧——那种面对听众会瘫软的恐惧,我就不想白白错过失去的五年了。
”听完他的话后,卡耐基深为他特别的仪态和自信所吸引,因为他这样坦率相告,并不是隔着张杯子不是在闲话家常,而是在对着许多人发表议论。
这说明,他已完全克服了当众怕羞的心理,他必定能借助现在所具有的表达能力和市场信心,使处理技能行政事务的技巧大大增加。
也许,他要是在五年或十年之前便已战胜战胜恐惧,那他比目前真的的那时肯定已享受了更多更好的成功和快乐。
爱默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
”这话是很对的。
也正因为如此,卡耐基认为演讲消弭恐惧与自卑感是人们掌握演讲和谈判技巧的最好方法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卡耐基认为,练习在公共场合抽烟听是天然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克服不安,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气勇气和豁达。
因为当众可以使人们控制住自己的恐惧。
在卡耐基看来,要真正克服惧怕当众讲话的心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害怕说话当众说话。
其实,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心理,大多数程度人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这种病态,因此,这表示也可以说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共同心理特点。
根据麦卡笛的调查,在大学里,百分之八十至九十都学生在开始上台演讲时的有一定的恐惧感;而在卡耐基成人演讲口才训练班里,课程开始时以后惧怕上台演讲的比例几乎是百分之百。
卡耐基认为,某种程度的登台恐惧感对人们练习演讲是有益的,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应付环境中不寻常挑战的能力。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下面的每个条目上选择“是”或“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目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即使在不熟悉的社交场合里我仍然感到轻松。
是否2、我尽量避免迫使我参加交际应酬的情形。
是否3、我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很容易放松。
是否4、我并不特别想去回避人们。
是否5、我通常发现社交场合令人心烦意乱。
是否6、在社交场合我通常感觉平静及舒适。
是否7、在同异性交谈时,我通常感觉放松。
是否8、我尽量避免与人家讲话,除非特别熟。
是否9、如果有同新人相会的机会,我会抓住的。
是否10、在非正式的聚会上如有异性参加,我通常觉得焦虑和紧张。
是否11、我通常与人们在一起时感到焦虑,除非与他们特别熟。
是否12、我与一群人在一起时通常感到放松。
是否13、我经常想离开人群。
是否14、在置身于不认识的人群中时,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是否15、在初次遇见某些人时,我通常是放松的。
是否16、被介绍给别人使得我感到紧张和焦虑。
是否17、尽管满房间都是生人,我可能还是会进去的。
是否18、我会避免走上前去加入到一大群人中间。
是否19、当上司想同我谈话时,我很高兴与他谈话。
是否20、当与一群人在一起时,我通常感觉忐忑不安。
是否21、我喜欢躲开人群。
是否22、在晚上或社交聚会上与人们交谈对我不成问题。
是否23、在一大群人中间,我极少能感到自在。
是否24、我经常想出一些借口以回避社交活动。
是否25、我有时充当为人们相互介绍的角色。
是否26、我尽量避开正式的社交场合。
是否27、我通常参加我所能参加的各种社会交往。
不管是什么社交活动,我一般是能去就去。
是否28、我发现同他人在一起时放松很容易。
是否量表解释:回避分量表的分数为:常模+标准差=4.14+2.62焦虑分量表的分数为:常模+标准差=3.92+3.1总分:常模+标准差=8.03+4.641、当做题者的分数低于(常模+标准差)分数时,表示个体表现正常,没有这方面问题;2、当做题者的分数高于(常模+标准差)分数,但低于(常模+2*标准差)时,则表示个体在这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专业人员的检查。
内向是怎么造成的
内向是怎么造成的
内向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 家庭因素: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或者经常打骂孩子,就容易造成孩子内向的性格。
- 环境因素:如果经常在家里面呆着,不出去社交,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所以也会导致自己越来越内向,不愿意跟别人沟通交流,也不愿意交朋友。
- 社会因素:如果社会压力比较大,平时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感觉到非常有压力,长期焦虑就容易导致性格越来越内向,不愿意跟任何人沟通交流。
- 神经系统:一部分孩子出生之后,自然而然就对外界的一些刺激更加敏感,这些刺激可能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等。
孩子接触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啼哭。
当孩子对外界抱有过于强烈的敏感度时,就会引起他们的心理不适,为了让自己“舒坦”一些,就会选择避开。
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习惯,从而成为了内向性格。
- 童年背景: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发生矛盾,孩子会显得特别没有安全感、不知所措。
即使父母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也能感受到家庭矛盾的气场。
孩子会不断回想曾经父母发生矛盾的场景片段,以及当时自己的那种无助、茫然、恐惧心理,内心自然而然会产生更多的
想法,甚至是极端的想法。
- 人生经历:经历了一些负面的、暴力的、单次或延续性的事件,对他们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阴影或冲击,使他们感到危险、不适,并告诫自己要远离这些外在因素和环境,因此,他们越来越偏向于封闭自我,以此保护自我。
基础心理学|“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基础⼼理学|“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有个段⼦,说是搞哲学研究的⼈去某个单位,遇到门卫,⼀不⼩⼼就被门卫的三个问题震住了:“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因为,这就是哲学家们苦⼼研究数千年的哲学三问!哲学三问,在⼼理学上体现的正是哲学思考的⽣活化、具体化:我是谁——当下⼼理特征与问题;从哪⾥来——⼼理发展过去与价值;到哪⾥去——⼼理问题解决与未来。
★我是谁|“林⼦⼤了,啥鸟都有”“我是谁”,这是⾃我审视,也是思考⾃我,普通⼼理学认为个体⼼理是“⼼理过程、⼼理状态、个性特征”的体现,通俗说法就是这个⼈有何思想、情绪、毅⼒、⾃知⼒、⽬标、能⼒、脾⽓性格等。
平时闲聊中,可以看出每个⼈的差异,有⼈喜欢抱怨⼀切,有⼈总是晒幸福,有⼈爱笑,有⼈沉默,有⼈风风⽕⽕,有⼈稳重⼤⽅。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闲聊中,有许多有趣还有哲理的话语。
真实⽣活因为不设防,总是⾊彩斑斓的。
这正像那句话,“⼈上⼀百,形形⾊⾊”,还有⼀句话,“林⼦⼤了,啥鸟都有”。
这⾥的鸟不是贬义,只是⽐喻。
其实,我们每个⼈都是这世界森林中的⼀只鸟⼉,⼀只与其他完全不⼀样的鸟⼉。
海明威引⽤的英国诗⼈⼀句话⼴为流传,“没有⼈是⼀座孤岛”,我以为这话恰恰是想说,“每个⼈都是⼀座孤岛”,就像每个⼈都是⼀只独特的鸟。
认识⾃⼰是谁,是⼀只啥样的鸟,就是“基础⼼理学”的任务。
认识⾃⼰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没有之⼀。
这不需要⽤古希腊德菲尔神庙上的“认识你⾃⼰”佐证,完全可以来⾃我们每个⼈内⼼的真实体验。
你敢说认识你⾃⼰吗?你真的认为认识你⾃⼰吗!认识⾃⼰是⼀辈⼦的事情,是个不断变化与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始⽆终。
周星驰是我们熟知的“喜剧之王”,也是所谓的“⽆厘头”表演,他主演以及导演的电影可谓经典,看着嬉笑怒骂,搞笑作怪,胡诌⼋扯,可总是那样直抵⼼底。
换句话说,你对⽣活有多真实体会,就会发现周星驰的电影有多贴切,引起共鸣就有多深刻。
因为,周星驰正是借助电影,表达他真实的⼼理世界活动。
职场上10种界限不清人,进来看看有你吗?
职场上10种界限不清人,进来看看有你吗?人和人之间,还得有一些界限。
小时候曾一度以为,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关心我的人是真正对我好的人,长大以后发现,过于热情的人无一例外会让我感到不适。
经过与他们的再三战斗,我总结出几个点:1、远离那些特别热情的人,他们通常不懂界限是何物,或界限感很弱;2、自己要避免滥发善心与爱心;3、你以为占到的便宜或享受到的好处,总有一天要以另一种形式还出去。
那么在职场中,我们千万不要做界限不清的人。
下面分享职场中,10种界限不清的人,他们过得都不太好。
:1、老好人:为了自我安全,或者幻想中的人际融合,中国职场的老好人总是非常多。
他们一切行为态度以不得罪人为准则,落得一个好人缘。
更真实的状态却是,“讨好型人格”让他们不敢拒绝,更害怕发表主张和立场。
所以,他们对上司言听计从,对同事的求助不善推辞,会议上不愿表达反对意见,逐渐在集体中沦为被支配角色,不是替同事“背锅”,就是帮上司“应急”。
老好人是最适应中国式人情社会的一种角色发明。
不争不吵不冲突,源于中国式的典型教育。
他们看似乐于助人,但并非出于自愿。
久而久之,被支配的角色在职场中形成了定式,他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内心焦虑,把老好人的角色一路扮演下去。
仔细观察,老好人却几乎没有真朋友,因为他们很难和任何一个人发生“真实”的关系。
这种真实的关系是指,你可以和一个人去争吵,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展现给他看,可以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去做自己,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而这些,都是老好人内心深层的恐惧。
面对别人给你的指令、求助、委托、期待,老好人需要去感受此时最真实的需要;更需要觉察被放大的自我。
其实,离开了你,项目可以继续运作,朋友可以自己完成工作。
你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能让所有人开心。
2、情绪黑洞:职场上的情绪黑洞,指那些习惯抱怨的人。
有趣的是,爱抱怨的人通常却是不太擅长直接沟通的人。
在职场上遭遇竞争、冲突或者不公时,他们内心压抑了愤怒和委屈,但又不敢向对方直接表达,便会利用转移的心理防御机制,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
人格四大类型,你是哪一类?
龙源期刊网 人格四大类型,你是哪一类?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9年第21期随着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对人类精神的深入理解,心理学家提出A、B、C、D类型的人格。
然而,很少人只表现单一类型人格特征,通常是根据个体表现的主要特征来分。
一个人一般会在其他情况下表现出几个其他类型的特征。
实际上,个体是下述所有类型人格特征的混合体。
A型人格这类型的人生性特别独立。
他们生性争强好胜,高度重视时间观念,但没有耐心,容易变得有敌意,激进,鲁莽。
他们精于敏锐地以不说废话、直截了当的方式切入事情关键。
A型人格的人是有企业家精神特征的冒险家。
他们不会踌躇不前,最终他们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这种人格类型区别于其他人格的特征是他们总是要做一些事,没有计划好日常活动,他们就会感到迷茫。
说他们是工作狂,也不足为奇——事实上,他们发现在晚上难以做到简单放松或甚至快速入睡。
在别人讲话时,他们容易打断别人讲话或表现出一种能力缺乏的低容忍度。
B型人格B型人格本质上与A型人格完全相反。
即使在看似紧张的场合,他们也几乎毫无压力。
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极其放松,人们经常把他们描述为乐天派。
B型人格比较少竞争性。
区别于他们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极其耐心。
在最紧张、压力最大的情况下,他们也能保持同样的耐心。
他们不屈服于压力和进攻。
他们从不对任何事情抓狂。
他们也非常宽容,很灵活,能适应各种环境。
他们几乎不抱怨。
他们过着充实的社会生活。
因为他们喜欢与人交流,与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关系。
生性乐观的他们很容易交到朋友。
C型人格这种类型人格的人通常由对细节感兴趣的内向者组成。
他们会翻来覆去地追查自己所感兴趣的事实。
他们不会只看事物的表面价值,而是对找出事情运作的过程感兴趣。
胆小怎么办5个方法教你克服胆小心态
胆小怎么办5个方法教你克服胆小心态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胆小怎么办5个方法教你克服胆小心态导语:胆小是很多朋友现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他们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会表现的极差,与平时侃侃而谈的形象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胆小吗?胆小是很多朋友现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他们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会表现的极差,与平时侃侃而谈的形象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胆小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胆小的原因,来解决胆小怎么办的问题,也让大家知道如何克服小孩胆小的方法,让他们不再畏缩。
胆小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胆子小的人可以适当的增加营养,并通过一些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胆量,提升自信。
在如果你在特定的场合,一说话就脸红、口吃;一人呆在电梯里,有压迫感、窒息感等;爬到高楼的顶层,两腿发软,打哆嗦那么也就是说其实“你有点儿恐惧”。
普通程度的恐惧是人人皆有的,如同喜乐、生机、悲哀、忧虑,是人正常情绪的一种。
适度的恐惧感跟疼痛的感觉一样,具有保护自身、躲避危险,制止身体、心理遭受危险伤害的感化。
有的人害怕凶猛的野兽,而对野兽的恐惧会让他们与野兽保持距离,保证自己的安全,有的人有恐高症,于是他们就不会在高楼的边缘停留,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事故,所以说,适度的恐惧对我们而言是必要的。
但是,过度的恐惧是一种心理障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
”与怒不一样,“怒发冲冠”是“怒则气上”的表现“吓得屁滚尿流”则是生活常识分享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恐则气下”、“恐伤肾”的反应,恐惧会导致人体之气下泄。
另外,“肾主志”,被恐惧所伤的人,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神志恍惚等症状;同时,“肾主骨”,被恐惧包围的人,经常出现双腿发软,甚至难以直立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某人吓得腿都软了”。
“肾主恐,恐伤肾”。
恐惧是肾的情志,当你恐惧的时候,有可能会伤及到你的肾。
心理学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蔡岢铮11072218被访谈人:刘泽华访谈时间:2013年12月15日访谈地点:人文楼613访谈记录:蔡:刘泽华同学你好!刘:恩!你好!蔡:欢迎你来配合我做一个访谈节目。
刘:恩恩。
蔡:你好像是一个转专业的同学对吧?刘:恩,我是从这个信息安全方面的专业转过来的。
蔡:那你感觉我们班现在的环境怎么样呢现在?刘:学习的氛围我觉得还是很浓烈的,然后我觉得大家的性格也是非常的好,在这里也交到了一些非常好的朋友,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好是非常幸福的。
蔡:看来同学你的心态非常好啊!那你是为什么想转这个专业过来的呢?刘:这个就说来话长了,首先,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当一名画家,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行业其实不是很好做,但是家人有做建筑这方面,后来就想学习这个。
蔡:这么好!看来同学你的心理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啊!刘:恩恩,还可以吧!蔡:那你觉得你这么好的一个心态是从哪里来的呢?刘:这就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了,我上了一个课就是积极心理学的课,教会我们怎么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首先呢,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你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了,你会开心多久呢?蔡:应该会开心很长时间吧。
刘:大概十多长时间呢?蔡:如果非要按说一个时间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有那么两三年吧。
刘:但是,一个调查研究,美国的一个研究表明呢,其实你有多开心,多快乐,跟你的心态有关系,跟你的成功啊什么的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你可能考上清华的研了,在你的第一天,第二天,但是第三天第四天没准你的大学又留了很多作业,然后你的心态慢慢的就会恢复到你之前的快乐程度。
所以说这个研究就证明了可能我们的块儿程度跟一些监狱里的人的快乐程度都是一样的。
蔡:那这个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学而不去监狱呢?刘:其实你不可以这么思考问题的。
我觉得这么思考问题其实是有缺陷的。
蔡:那我们再来谈一谈你小时候的事情吧。
刘:那我是非常有的说了,你想了解哪方面的?蔡:那我们先从你出生说起吧。
当代年轻人社恐是假问题
解决之道
寻找支持群体:寻找支持群体可 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应对社交恐 惧问题。他们可以加入社交团体 或组织,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 分享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 和帮助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 活方式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应 对社交恐惧问题。他们可以保持 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 的运动,从而保持良好的身体状 态和心理状态
严重性
事实上,真正的社恐是一种 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专业 的治疗和支持。而年轻人口 中的"社恐"更多地是指一种 暂时的、轻度的社交不安。 这种不安可能源于他们生活 中的压力、自我意识过强或 其他原因。但与真正的社恐 相比,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
心理问题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 环境对年轻人的影响。现代 社会中,人们过于重视外表 和成就,导致许多年轻人对 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们在面 对社交场合时感到不安,可 能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表现不 够好或被他人评判。这种担 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
接受自己的情绪:在社交场合中,接受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年轻人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无论是
2 紧张、害怕还是兴奋、快乐。只有接受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交场合
3
与友善的人交朋友:与友善的人交朋友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社交场合,减少社交恐惧。他们可以 尝试与友善的人交流和互动,建立联系和友谊
4
避免饮酒和药物:饮酒和药物可能会加剧社交恐惧问题。年轻人应该避免饮酒和药物,从而更好地应对 社交场合
解决之道
改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也是导致年轻人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应该创造一 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减轻年轻人的社交 压力
媒体和教育的作用:媒体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正确的宣传和教育 ,我们可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健康的社交习惯和技能。同时 ,我们也可以减少对"完美形象"的过度强调,从而减轻年轻人的心理压力
社恐人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社恐人心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2. 你是否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3. 你是否担心别人对你的评价?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4.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尴尬?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5. 你是否害怕与人眼神交流?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6.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焦虑?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7.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不自在?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8. 你是否害怕参加聚会?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9.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自己不受欢迎?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10. 你是否害怕在人前展示自己的才能?A. 是B. 否C. 不确定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答案:正确2. 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不适。
答案:正确3. 社交恐惧症患者无法在任何社交场合中正常表现。
答案:错误4. 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社交能力评价过低。
答案:正确5. 社交恐惧症患者无法通过治疗得到改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描述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
答案: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不安,害怕被评价,避免社交活动,以及在人前感到尴尬和不自在。
2. 社交恐惧症和害羞有什么区别?答案: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对社交场合有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影响日常生活。
而害羞是一种性格特征,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社交障碍。
3. 如何缓解社交恐惧症的症状?答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放松技巧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方式来缓解社交恐惧症的症状。
4.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有哪些?答案: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人经历、心理因素等。
DISC行为分析理论(DISC性格分析)
DISC行为分析理论(DISC性格分析)19世纪瑞典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倾其毕生精力,投入在人的行为研究上。
经过数十年的统计分析,提出了DISC人类行为理论。
这套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国防部甚至在一战、二战期间使用这套理论进行军官的行为分类与管理。
而这套理论对个人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强化沟通技巧、开拓业务、维护长期的客户关系也有莫大的助益。
希望藉由这篇文章,让读者拥有更多的参考依据,使得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并使您的公司效率大为提升。
DISC的解释(1)D型:Dominance支配型(指挥者)情绪易怒恐惧被利用作风高D直接、有压迫感、果断中D好胜、有自信、不摆架子低D小心、温和、谦虚目标结果、控制说明支配度高者有自己的想法,且非常想成功,同时极擅於让别人依他们的方法做事,具有支配能量高的人会做全盘考量,并看情况是否有利,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会透过直接且压迫性的行为掌控环境,但现况不利时,他们通常能压住反对的声音。
工作时支配度高者很像生意人。
他们的工作环境忙碌、正式、有效率、有组织且功能性高。
果断、反应快的人擅言词,同时尖锐而不圆融,因为他们以事为主,并要求结果。
高自我意识的长处,使这类人经常成为组织的火车头,因为他们好胜、喜欢改变且讨厌现况。
身为爱探险的行动派,这类人要的是直接答案,且喜欢马上看到结果。
他们没什么耐心,这可以从扣桌子、摇椅子和坐立不安等行为看出。
若你有机会和这类人说话,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表达方式,谈谈他们想听的「产能」、「功能」、「期限」和「成本」等。
(2)I型:Influence影响型(社交者)情绪乐观恐惧排斥、失去社会认同作风高I活力充沛、自我促销、容易交往中I稳若泰山、有自信、深思熟虑低I自制、悲观、退缩目标人际交往及认同说明I高者的沟通能力强,并对自己的社交能力很有自信。
为了满足需要,具有高影响能量者会先结合他人,说服其进行合作,以团队方式完成预期目标。
拆书-与人交往怯场得不敢说话你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克服焦虑心理
与人交往怯场得不敢说话你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克服焦虑心理你有没有听怯场的体会?很多口才不好的人因,在开口之前,往往会一个有一种不让说话的压抑感。
这种心理,会影响此时到说话者与受众交流时的流畅性,自然性和参与性;严重的话,甚至还会让他们有种想立刻逃避现场的冲动。
说得好听,就是他们的性格比较害羞;说的不好听,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都具有社交恐惧症。
而互联网恐惧症的源头,往往就来自于我们人类天性的焦虑心理。
我们为什么会有社交焦虑 我们人类,是两类由两种进化方式而已经形成的产物。
生物进化,让我们拥有现在的直立行走的身体和强于其他物种的大脑;而文化进化,则让我们人类学会如何感知、思考并与他人或进行互动。
在当中全人类漫长的进化演变过程当中,对陌生的事物心存焦虑,是我们保护自身族群和族群的一种警戒接收器。
早期的人类,社交圈十分狭窄,他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熟悉的狩猎环境或共同协作的族群团体。
一旦外界有什么火药桶,好比是遇到猛兽,或者被其他陌生的族群入侵占据领地,这种警惕心理,就会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尽管发展到现今时代,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安全躲藏在的雷锋精神社会,但这种烙印在我们基因里面的特质,依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
一些隐性情况,依然跟远古时候的生存方式非常相似。
例如:我们进入一个毛序群体,会担心这个年龄层会不会接纳我们?我们在所属的群体里,加入了新的成员,会不会威胁到我们死亡威胁拥有的资源?我们遭遇陌生人,会本能地警觉,这个人会不会对我们资源和数据安全造成伤害?这些担忧,跟早期生命体的担忧,并无二致。
于是,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天性中的焦虑可以心理就能够出现。
所以,你觉得自己没有品牌价值能力在陌生的群体里凸显自己的价值,被对方接纳,或者有过被敌视的经验,那你这个焦虑感就会更强;开启自我保护的心理模式,免受伤害。
当你觉得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足够应对当前挑战,或者发生陌生人的出现让你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你同样也会感到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家: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因为内向
你是否在和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手足无措?
是否当众讲话时期期艾艾?
是否时常对人群感到厌烦,
渴望终日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避免与他人接触?
一直以来,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内向的表现。
然而,二十世纪末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的概念,以上表现被认为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范畴。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那么,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社交或周围环境的过分担心、紧张等。
例如,到热闹的商场买衣服、去街角的餐厅吃饭等,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行为,都会给社交恐惧症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当社交恐惧症来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甚至会表现出对于陌生人的极端恐惧,出现昏厥。
“我不擅长社交”
而这些身体上的反应又会增加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在潜意识中形成“我不擅长社交”的印象,并不断强化。
久而久之会在患者心中形成强烈的挫败感,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也就更倾向于回避。
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社交恐惧而产生不适感,而不适感会带来挫败感,挫败感会加重社交恐惧。
最终导致患者自信心备受打击,难以走出社交恐惧的怪圈,这也是社交恐惧症患者逃避社交的根本原因。
如何准确的区分社交恐惧症与内向呢?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5中明确指出,社交恐惧症患者须符合6点标准。
1、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交情景感到持续害怕
2、害怕周围的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3、随着社交情景的逼近,焦虑感不断增加
4、回避具体的社交情景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
5、焦虑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行为夸张
6、社交焦虑给工作、生活、学习造成巨大影响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社交焦虑症状,但是持续时间和负面影响均远不如社交恐惧症患者。
中国心理学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交恐惧症表现出低龄化和扩散化态势。
在接受心理干预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中,25岁及以下的患者占到了80%以上,而且以女性居多(58%)。
究其原因,社交恐惧症在青少年中横行和学业、工作压力大密不可分。
学生整日埋头于学习,职场新人忙于工作,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人接触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莫雷曾说:“现在的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引导他们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的成长环境对社交恐惧症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长在关注孩子飞的高不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飞的累不累。
如果身边的亲友表现出了社交恐惧症的倾向,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克服社交恐惧不能光靠说教,要靠行动来克服恐惧。
一种方法就是逐步让自己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逐渐突破自我。
例如,患者在喧闹的餐厅中用餐会感到极度不适,那么可以先找一家客人相对较少的餐厅用餐。
在习惯了之后逐渐到人多的餐厅用餐,不断提高心理阈值。
随着患者的承受能力逐渐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克服社交恐惧也就指日可待了。
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我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社交恐惧症就是其中的一种。
只要我们正视社交恐惧症,我们就能进行正常的社交,做一个自信、开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