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通俗的说法,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就是用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方法论就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对于初学哲学的人来说,很容易从辞典或大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当作真正的问题来研究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3、原词意:“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爱智”。

三个层次

(1)感觉。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

(2)知识。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

(3)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

所以,谈及哲学就不得不谈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事情,不只能看现在,他一定要看过去和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

4、两种观点:

(1)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

“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

(举例:孩子问人是怎么来的?女娲造人。。。。。。时间是什么?)

保持童真,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人长大了为什么就不爱思考问题了呢?

1)“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惰性、软弱)。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

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对自己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2)“不良经验”的惯性

比如:教育(标准答案:小鸡爱吃虫子。。。。。。)

启迪:与科学:科学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

比如:社会(人是独立而自由的。。。。。。送礼)

比如消极的思考:爱智慧,说明人还不是智慧者,即人不可能成为圣人,否则,智慧者还要去爱智慧吗?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哲人”一说,即人可以成圣。

教师的重要工作“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了督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事物的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使学生们的素养日臻完善、成为有健全人格、健康世界观和积极人生观的社会公民。

(2)哲学是对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

“我日三省吾身”,认识自己,认清人生的方向。

人生就好象航海一样,如果你没有罗盘,就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罗盘就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人们可以向哲学家借这样的一个罗盘或者指南针,参考他们思考后的见解,也可以在自己内心里面启发这样的智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他的罗盘,只不过他不一定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是适当地去反省而找到。

所以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如果离开哲学的话,人生是盲目的,人生变成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很多时候教师不知不觉的在给学生们说“你要懂人生的道理,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里就有哲学的含义在里面。所以,人生的智慧,它归结为生命历程中不同的抉择。

5、与人生: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二、什么是人生?

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1、人生是过程

古人:“人生,人之生态也。人生,即机体与灭生因素斗争之过程,生存、成长、成熟,我胜病害也;伤残、衰废、死亡,病害竞我也。生而有为,彰生也;生而无为,闷生也。为而利民,谓之惠为、荣为;为而妨民,谓之妄为、鄙为。”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过程。

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可以长得无法想象,活到一两百岁算是年轻的。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意义何在呢?意义是什么?生命又是什么呢?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哇!是不

是头有点晕了,不错,不要说你晕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被这些问题搞晕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过程。从前的读书人牺牲了“窗下十年”,为的要一旦“飞黄腾达”。我并非说这“窗下十年”犯不着牺牲,是说这十年艰苦有它本身的价值,不单是一旦“飞黄腾达”的手段而已。如果单单认为一种手段而不认识它本身的价值,那么,这十年生活真是一张空白了。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会和玩味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一节的充分价值。人生的丰富就是经验的丰富,而所谓经验,就是人生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之严肃的认识。所以,过程论的人生绝不是消极的-相反,却是积极的。

2、“人生是一首诗。”

这是林语堂先生(1895-1976年,著名的作家、福建龙溪人。作品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提出的。他说:“我认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像一首诗。它有它自己的韵律和节拍,也有这它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它开始是天真的童年时期,其后是笨拙的青春时期,带着青年的热情、理想和野心,笨拙地要想去适应成熟的社会。后来达到一个极为活动的成年时期。由经验上得到利益,对于社会及人类的天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到了中年的时候才能稍稍减轻活动的紧张,性格也成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美酒的醇熟一样,对于人生渐渐抱了一种较宽容、也较温和的态度;跟着到了老年时期,内分泌腺减少了它们的活动,如果我们对于老年能有一种真正的哲学观念,依照这种观念调和我们的生活形式,那么,这个时期便是我们的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时期;最后,生命的火花熄灭了,一个人便永远地长眠不醒了。我们应该能够意识到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像欣赏交响曲那样,欣赏它的主题、旋律、和音。人生没有什么好和坏,只有在哪一季里什么是好的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抱着这种生物学的人生观念,按照季节去生活,那么除了自大的呆子和无法可施的理想主义者之外,没有人会否认人生可以像一首诗那样地过了。

3、人生是等待

世上没有永驻的

幸福

只有充满希望的

一个个揪心的

等侍

幸福好像是

顽童手中的一面镜

把阳光反射到墙的

一个既诱人又狡猾的

永远也抓不到手的

投影

幸福原是

充满希望等侍过程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