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菜系: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烩菜
李鸿章烩菜'李鸿章烩菜'又叫“李鸿章杂碎”。
这李鸿章杂碎是个什么菜呢?怎么在咱们河北的大街上从来没有听说过呢,其实啊,这菜在咱们燕赵的地界叫做李鸿章烩菜,不过呢,因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咱们说的'烩菜'在他老家的方言中叫做'杂碎'。
所以这道菜也就有了这么一个别名。
据说这个菜的产生完全出自偶然。
话说,李鸿章到纽约外交访问,吃不惯美国菜。
一天,他在住处招待美国客人吃晚饭,大概是中国的饭菜香吧,客人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扫而空。
厨师急了,准备的菜都上完了,而客人根本就没有走的意思。
李鸿章急中生智,便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和厨师咬了一阵儿耳朵。
这时候,厨房里的备料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就按照总督大人的办法——废物利用。
他们把配菜用剩下那些零七杂八的东西凑到一块,有海参、鱼肚、熟火腿、玉兰片、腐竹等等。
他们把这些食材下了锅,再加上各种佐料一起调味,火候一到,厨师便把一盆五颜六色的什锦大烩菜端上桌。
厨子不知道这菜符合不符合客人的口味,就躲在大厅边上偷眼观瞧着,他怎么也没想到客人们尝过了这道菜,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得开起了玩笑:“总督大人,你这个时候才上这么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让我们吃得舒服啊?”李鸿章笑着说:'哈哈,咱们中国人喜欢将最好的东西放在最后,这在中国叫压轴!'彼此笑过之后,客人们问叫什么菜,李鸿章大概没有听明白,说了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好吃,好吃!没想到歪打正着,这'好吃,好吃!'和英语'杂碎'的'Hotch-potch'发音差不多。
李鸿章就在这一刻获得了'李鸿章杂碎'的冠名权。
正在门后的厨师听了,不禁哑然失笑。
只有他知道,刚才中堂大人吩咐他将厨房里的下脚料'乱炖'了一大盆,权当解燃眉之急,没想到在国外却成了外交用的高档菜品。
全家福、珍珠翡翠白玉汤都源于李鸿章杂烩,这道菜到底好在哪儿?
全家福、珍珠翡翠白玉汤都源于李鸿章杂烩,这道菜到底好在哪儿?中国最早的“杂烩”出现于西汉时期。
当时一个叫娄护的人,常周璇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五侯”家中,偶然烹制出一道名菜,取名“五侯鲭”。
鲭就是用鱼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
后来湖北菜“全家福”(什锦大杂烩)、四川菜“红烧杂烩”、贵州菜“烘杂烩”,都是各地的杂烩名菜。
相声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与此也是一脉相承。
天津人家中办婚礼酒席,剩菜不管什么都倒进大锅,名曰“折箩”,堪称记忆中的美味珍馐,也是这个杂烩的道理。
在这些杂烩菜中,最具传奇性的要数以晚清重臣李鸿章命名的“李鸿章杂烩”,百年来一直是海外各家中餐馆象征性的名菜。
与李鸿章渊源极深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现在最精美的菜品也是这道“李鸿章杂烩”。
▲ 李鸿章杂烩1870年,47岁的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主推洋务运动,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支持修筑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这些举措使他在国内国际上威望日益高涨。
但在这个职位上他也是几起几落,1894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惨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李鸿章有半年时间闲居在北京贤良寺。
1896年,李鸿章以太子太傅身份,作为太后老佛爷的全权代表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出访欧美各国。
李鸿章出访时带了三名厨师,船上备足了大米、食材、烹调佐料、茶叶和饮用水。
厨师每天为李鸿章准备三顿饭,每顿都有燕窝汤、猪肉香肠、烤鸡、鱼翅汤和米饭。
8月末,他乘“圣路易斯”号邮轮在纽约港口登陆。
在纽约,李鸿章宴请美国前国务卿惠特尼,随行厨师做了丰盛的中国菜,客人吃后仍觉不尽兴,李鸿章下令厨房再添新菜,厨师并未准备新菜,只得把剩下的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玉兰片、腐竹等下锅混烧端上来,客人们尝后竟赞不绝口,询问菜名,李鸿章答曰“杂烩”。
这件事被《纽约时报》报道后,“李鸿章杂烩”名声大噪,在美国中餐馆流行开来,但基本上改成了炒杂烩——鸡胗、鸡肝、小牛肝、猪肉片、干墨鱼块、海蛾鱼放入花生油炒到微熟,加入芹菜、干香菇、绿豆菜混炒,加酱汁和花生油。
天津菜“八大碗”各具特色,咸鲜烂软嫩,李鸿章张作霖都爱吃
天津菜“八大碗”各具特色,咸鲜烂软嫩,李鸿章张作霖都爱吃全家福“八大碗”是天津菜的代表,有粗细之别,根据时令季节调整。
“粗八大碗”有熘鱼片、烩虾仁、拆烩鸡、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元宝肉、四喜丸子等;“细八大碗”有炒青虾仁、葱烧海参、烧鱼肚等。
“八大碗”讲究的是炖汤烤卤,咸鲜烂软嫩。
溜鱼片是咸酸甜,扒肘子、扒肉软烂,炒虾仁嫩。
过去天津卫每有喜寿、丧事,以及混混儿开贺、闹砸儿,完事之后都要大摆宴席,就喜欢“八大碗”,有时还加上酒菜、凉碟,凑成“八碟八碗”。
估衣街、大胡同一带的商家货栈,常用“八大碗”招待东北、西北的老客和南方的绸缎商,老客们吃得满嘴流油,生意想做不成都难。
早年“八大碗”做得最好的,是天津风味“八大成饭庄”——明利成、聚德成、聚庆成、聚合成、义合成、聚兴成、聚乐成、德和成,都在估衣街侯家后附近。
李鸿章李鸿章和天津八大碗还有一段故事。
他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常驻天津,在府上设宴宴请洋人,吃到最后洋人没吃够。
掌灶的大厨灵机一动,把剩下的鱼翅、鲍鱼、干贝、鱼肚、熟肉、玉兰片放进一锅,烧了一道杂和菜,咸鲜味醇,明汁亮芡。
洋人吃后大喜,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随口答道:“杂烩。
”这道菜流传到坊间,都叫它“李鸿章杂烩”。
文人墨客觉得这个名字不雅,改为“全家福”,成为津菜“八大碗”的一道大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席“粗八大碗”要大洋一元两角,一席“细八大碗”要大洋一元八角,大约相当于现在两千多块钱。
“八大碗”还曾传到北京、保定、石家庄和关外各地。
张作霖张作霖在天津租界地买了不少房产,他爱去南市天宝班,有一天打牌到半夜,掌班的小李妈端上一道拆烩鸡,正是“八大碗”之一,张作霖吃得心满意足。
还有一次,吉林督军孟恩远在“聚和成”宴请张作霖,吃了一席“细八大碗”。
张大帅记住了“八大碗”,奉天、长春一带的大饭庄纷纷派人下天津卫,学习“八大碗”的手艺。
80年代,津菜“八大碗”传入日本。
当时“天一坊饭庄”恢复了断档多年的“四大扒、八大碗”,在日本东京开分号,天津名厨杨再鑫担任日本“天一坊”厨师长,“八大碗”在日本大受欢迎。
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
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剩菜往往是要倒掉的。
可是,有一个名人没有倒掉,反而用来招待客人,并因此博得美名。
此人便是李鸿章。
翻开徽菜谱,首篇便有一名菜曰“李鸿章大杂烩”,此菜因为李鸿章而得名,自然有一段李中堂的典故。
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宴请美国宾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兴致正浓时,家人暗报:没有下饭的主菜了。
由于已至深夜,无处购买菜蔬,李鸿章略一迟疑,对家人嘱咐了几句,家人便笑着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主菜上来了,巨大无比的一个汤盆,五颜六色的食品充斥其中。
李鸿章请客人享用。
美国要员便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说,新菜,杂烩!客人一尝,交口称赞。
从此,“李鸿章大杂烩”风行于世。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新菜,分明是午间所剩的菜。
李鸿章情急之下,想起自己经常把几种不同的菜搅合在一起,味道独特,便冒险在国外一试,不想竟收到奇效,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而今的徽菜中,“李鸿章大杂烩”配料有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鸡肉、火腿、蛋黄糕、鸽蛋、猪肝、干贝、冬菇、咸鸭蛋黄、菠菜、鸡汤等,究竟有几分保留了当时的味道,已不可考。
杂烩成为名菜,是沾了李鸿章的光。
同时,李鸿章也抢走了别人的专利。
其实,爱吃杂烩的岂只李鸿章一人?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就是公侯中的一个。
其女孔德懋老人所写的《孔府内宅轶事》,就有这位衍圣公爱吃将别人吃剩的各种菜混在一起的“渣菜”的记述,说是很好吃:“有两户‘大户’,孙家和蒋家,前清年间当过道台之类的官,我父亲常和他们来往。
每逢他们家里有喜庆寿筵,我父亲就派当差拿着盆去要‘渣菜’。
人家不好意思真的给‘渣菜’,现给做些菜混在一起烩烩,设法做得像一些。
”这样的“渣菜”,不就是一种“杂烩”吗?《汉书·游侠传》有载:汉成帝时楼护,做过京兆吏,“楼君卿唇舌”为时人称道,甚得名誉。
《太平广记》采摘《语林》、《世说》、《西京杂记》,皆言此人创制了当世之人称之为“五侯鲭”的佳肴。
“五侯鲭”者,就是大杂烩。
趣谈李鸿章杂碎
吃出健康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或以其籍贯称李合肥。
杂碎———动物的内脏,有时特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猪等家畜的内脏。
怎么?这道菜是用李鸿章的内脏做成的吗?不是的,没有那么邪乎怪哉,这就是道菜肴,一道以人传名的大烩菜。
一据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
李鸿章的到访,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对于好奇的美国人来说,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神秘国度的重要官员,他的一切都是新闻。
一天,李鸿章在纽约下榻处华尔道夫饭店招待美方吃饭,中国佳肴色香味俱佳,客人们大快朵颐,将满桌美食一扫而空。
厨师慌了———准备的菜都上完了,而客人根本没有走的意思。
李鸿章急中生智,将厨师招到近前低声密嘱一番。
不一会儿,厨师端上了一盆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什锦大烩菜来。
美国人一尝,乐了:中堂大人,此时才上这么美味的菜,是不是不想让我们吃得更舒服啊?李鸿章笑着说:“我们中国人喜欢将最好的东西放在最后。
”客人问叫什么菜,李鸿章大概没有听明白,连说:“好吃!好吃!”不知是说这道菜好吃,还是让客人好好吃,反正是热情客气。
没想到汉语“好吃”和英语“杂碎”“Hotch-potch ”发音差不多。
美国人明白了———噢,原来如此!既然是李鸿章请客,这冠名权非他莫属了。
其实,李鸿章不过是吩咐厨师将厨房里的下脚料“乱炖”了一大盆,权当解燃眉之急。
这些美国客人酒足饭饱,道谢告辞,一出饭店,就被等在门外的“娱记”们围上了,七嘴八舌地发问,“李鸿章杂碎”的信息就透露出来。
于是,这些免费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在报刊上添油加醋地海吹了一番,“李鸿章杂碎”一鸣惊人,唱响美国,从此成为一道名菜,“杂碎”也成了中国菜的代名词。
不少旅美华侨开设的餐馆纷纷改名为“杂碎”馆,食谱上位居榜首的自然是“李鸿章杂碎”。
如此闻名遐迩,风靡一时,薪尽火传,于斯为盛。
关于杂烩的由来民间故事
关于杂烩的由来民间故事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
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嫩、脆、滑,色、香、味俱美,无论官场或民间筵席饮宴,均是人们喜爱的美馔佳肴。
那么你知道杂烩的由来故事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杂烩的由来民间故事吧!“杂烩”的由来“杂烩”,顾名思义,即是用几种原料混合烹烩而成的菜肴,其制作历史悠久,传闻亦颇多。
在中国烹饪史上,最早发明“杂烩”的是齐鲁之帮的娄护,字君卿,为汉武帝时人,曾做过京兆吏。
当时娄护常往来于汉武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这五位同时被封侯的“五侯”家中,因而由此创造出了“五侯鲭”佳肴。
鲭,就是用鱼和肉及山珍海味烹制的杂烩,即“五侯杂烩”。
《西京杂记》卷二载:“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
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心,竞致奇膳,护乃合以为鲭,世称五侯鲭,以为奇味焉。
”后用以指佳肴,影响较广。
据传,在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贼秦桧诬陷而死。
当时福州有一名厨,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烩”的菜。
有一次官府接待一位来自京都的大官,特地品尝这位名厨的“杂烩”菜,当客官问及菜名何叫“杂烩”?厨师则大胆应道:“小的识字不多,只听人讲杂是杂种的杂,烩是秦桧的桧,木字偏旁换上火字旁。
”这位京都来的大官听了虽感到惊恐,但不知是酒喝多了,还是他也恨秦桧,只是虚张声势地吆喝了一声:“滚!”从此,“杂烩”一词由福州传到各地。
又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年的元宵佳节,举国上下,大闹元宵,家家张灯,户户结彩,尤在京城更是灯火辉煌,鞭炮焰火,鸣金达旦,热闹异常。
这天,皇上兴起,传谕出宫,皇后、太子及大臣等人随驾上街观灯,与民同乐。
直到深夜回宫,帝、后及太子等人均感腹中饥饿,便令太监速即传膳。
因原来所备御膳早己冰冷,御厨措手不及,只得将各种美味冷荤一起放入锅内,经烩制成热气腾腾的菜肴装盆进献,由于复合多味,醇香滋美,明帝特别高兴,即传问:“此膳何名?”御厨见皇帝全家合餐,便急中生智回答曰:“此乃‘全家福’。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而除了他们的事业成就,他们的饮食文化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著名清代名臣李鸿章的饮食文化,以及他的专属菜品——“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是清代末期的著名政治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政治上,他既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而在饮食方面,他则传承了浓厚的宫廷菜文化,并创制了自己的专属珍馐美味——“李鸿章杂烩”。
据说,“李鸿章杂烩”是李鸿章为了迎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口味而创制的。
在当时,李鸿章与英国商人的交往非常频繁,为了维持好的合作关系,李鸿章就开始尝试制作西式菜品。
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良,他终于创制了这道菜品,成为了自己的饮食名片。
“李鸿章杂烩”选用的食材非常讲究,主料有海参、鱼肚、瑶柱、蚝仁等海鲜类食材,配以翅尖、鸽蛋、鸡脑等禽类食材。
其中以海参为主料,是因为海参是当时与西方贸易往来中最受欢迎的海味之一。
而副料则是选用了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家的番茄、蘑菇、洋葱等,用以突出“西式”风味。
制作过程也非常讲究。
海参需要提前泡发,去除泥沙和异味。
禽类食材需要先过开水,去除腥味。
然后,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煮熟,加入高汤、盐、胡椒等调料调味。
最后,用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即可。
“李鸿章杂烩”不仅在味道上吃获得了好评,更因其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世佳话。
这道菜品既融合了中西方食材和调味方式,又展现了李鸿章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李鸿章杂烩”是一道非常有文化内涵的菜品,它不仅是李鸿章爱好美食的体现,也是他跨越中西文化的桥梁。
在今天,“李鸿章杂烩”不仅是一个菜品,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记录,让我们不断回味和思考。
李鸿章杂碎是什么菜系[李鸿章杂碎]
李鸿章杂碎是什么菜系[李鸿章杂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出访美国。
访美期间,李鸿章在宴请美国宾客吃晚饭时,可能是“厨师团队”超水平发挥,没多时,桌上的菜肴便被“风卷残云”。
李鸿章一看急了,菜量太少,居然大有不够吃之势,这有失大清国的体面啊。
于是李鸿章忙命厨师再准备几道菜,可厨师报称,后厨食材已告罄。
李鸿章闻言,急中生智,与厨师耳语,“如此”“这般”了一番。
不多时,一道十分抢眼的什锦“大菜”上桌,引得美国人啧啧称奇。
当时连燕窝、鱼翅都不知为何物的美国人,十分推崇中国美食,连忙称赞起总督大人的好客和中国的美味佳肴。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大餐是李鸿章大人命厨师用厨房中的下脚料仓促制成的。
李鸿章煞有介事地连连点头,并一个劲地用筷子指着菜说:“好吃,好吃!” 在场的美国人都把李鸿章说的“好吃,好吃!”的发音和英语“杂碎”的“Hotch-potch”混淆了。
于是,第二天的美国各大报纸都纷纷刊登,把一大盆中国厨师“乱炖”的下脚料,吹得神乎其神,并冠以“李鸿章杂碎”之名。
李鸿章用“痞子腔”着实幽默了一把美国人。
李鸿章出国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人们争相一睹中国总督大人身穿黄马褂、顶带花翎的风采。
李鸿章离开后,“中国风”依然如故,“李鸿章杂碎”在纽约大行其道,并风行全美。
许多美国人因此而疯狂地迷上了中餐。
唱响纽约的“李鸿章杂碎”是什么原料做成的,美国人说不清,“李鸿章杂碎”究竟是什么,只有天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能混为一“坛”的,均可以放在一起烩在一处,这是“李鸿章杂碎”的精髓。
深谙此道者,便不会拘泥于“‘李鸿章杂碎’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了。
李鸿章杂碎材料:鸡胸肉、水发海参、水发蹄筋、猪肉、水发鱿鱼、腐竹、冬瓜、去壳鹌鹑蛋、鱼丸、水发香菇、熟白猪肚、开洋。
调料:葱、姜、精盐、绍酒。
做法:1.海参、鱿鱼、腐竹、鸡胸、猪肚均切成长片。
在鸡胸片、猪肚片、开洋中加入葱结、姜片、绍酒上笼屉蒸透取出。
李鸿章杂烩,外国人也称赞的菜
李鸿章杂烩,外国人也称赞的菜我们都熟知的一个芝士焗饭是一种常见的简易炒饭,也是相当于一种杂烩的菜肴。
杂烩在中国的北方是非常常见的,外国人吃了也是赞不绝口。
本期徽菜文化一起了解一下美味的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杂烩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安徽菜,相传是李鸿章1896年发明,混合精华是此菜的亮点,鲜香可口,鲜而不腥,醇香不腻,咸鲜可口。
具有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主料:鸡肉100克,水发海参50克,熟白鸡肉50克,熟火腿50克,油发鱼肚50克,水发鱿鱼50克,水腐竹50克,蛋黄糕50克,鸽蛋12个,净鱼肉100克,水发玉兰片100克,水发冬菇30克,熟白猪肚100克,干贝10粒。
配料:大菠菜梗1根,熟咸鸭蛋黄1个。
调料:葱结25克,姜片25克,精盐25克,绍酒25克,鸡汤250克,熟猪油60克。
1、将海参、鱼肚、玉兰片、腐竹、熟猪肚、火腿40克、熟鸡肉40克均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片。
熟鸡肉10克、火腿10克切成丝待用。
鸽蛋入冷水煮熟,剥壳等用。
2、将各种切好的片、虾、鸽蛋、香菇、葱段、姜片下锅,注入鸡汤,放入调料,烧烩入味后,拣去葱姜。
3、取大碗1只,从烧烩的各种原料中先将扞菇拣出,面朝下放在碗底,其它各种原料按花色搭开,整齐地码排入碗内,并将各种碎料放入,浇入烩烧原汤,上笼蒸十分钟取出。
滗原汤于锅中,再将碗翻扣在大汤盘中,周围用鸽蛋围边。
火腿丝与熟鸡丝交叉放在香菇四周。
4、锅中原汤上火烧开,勾米汤芡,淋入熟猪油,浇于杂烩上面。
最后,香菇顶上入熟咸鸭蛋黄,菠菜梗倒插其上即成。
海参:又名刺参、海男子、土肉、海鼠、海瓜皮。
海参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因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
海参肉质软嫩,营养丰富。
中国主要菜系:李鸿章杂烩
笼蒸
切片
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将上述各物下锅,加鸡汤和调味烩煮入味,将各物分别整齐地排放入大碗内, 加鸡汤上笼稍蒸取出。将汤汁滗入锅中,食物覆扣在大汤盘内,撒上熟火腿丝和鸡 丝。将锅中的汤汁烧沸,下湿淀粉勾芡,淋上猪油,浇在杂烩上即成。
覆扣
浇
李鸿章杂烩特点
用料多样,质地软熟,鲜味浓厚,鲜咸适口。
李鸿章杂烩
中国主要菜系
李鸿章杂烩
课件提纲
一、李鸿章杂烩历史 二、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料 三、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四、李鸿章杂烩特点
李鸿章杂烩历史
李鸿章杂烩,又名李公杂碎。此菜始于清代末期。据传,清末时显官李鸿章出访欧 美,在美国的中国菜馆宴请美国公使时,曾食用烩燕窝一菜。因杂以鸡丝和火腿共煮, 故谓之“杂碎’’,此菜由此闻名于世。《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了李鸿章出使时,“在 美思中国饮食,嘱唐人埠之酒食店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华人难于具对,统之名日杂 碎,自此杂碎之名大噪"。杂碎,为安徽方言,即杂烩。因李鸿章为安徽人,所以“李 鸿章杂碎”,便成为安徽名菜。
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材料
原料:鸡肉、海参、熟白鸡肉、鱼肉、熟火腿、油发鱼肚、鱿鱼、水 发腐竹、干贝、冬菇、玉兰片等。
鸡肉
海参
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材料
鱼 肉
熟火腿
腐竹
干贝
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李鸿章杂烩是将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玉兰片、腐竹,均切成5厘米长 的狭长片。鸽蛋煮熟去壳,鸡肉、猪肚和干贝少量,加酒、葱、姜,上笼蒸透取出。 鸡肉和猪肚切成片,干贝拉成丝和鱼茸滚粘成干贝丝球,上笼蒸熟。
水煮日报第462期:李鸿章的大杂烩
水煮日报第462期:李鸿章的大杂烩1马关遗伤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竟然体验了X射线诊治,成为清朝拍X 光片的第一人。
因为在签订马关条约时,他被日本仇华愤青枪击,虽说日本医生全力抢救,但考虑病人年纪太大,李左眼下的弹头并未取出。
德国方面殷勤款待,不仅李鸿章下榻于柏林豪华的凯撒大旅馆,甚至连李鸿章常吸的雪茄、常听画眉鸟,也“陈于几而悬于笼”。
德方还建议他去医院照X光机检查身体,当X光拍片出来以后,这位清朝的高官对西洋发明颇为称奇,说“纤毫毕现”,还赠与一个“照骨术”的名字!身为清末第一权臣,身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氏全力投入“洋务运动”三十年,自然也不能不对这种西方奇技淫巧加以关注。
李鸿章在一张胶片上看到了弹头是怎样“嵌”在他的左颧骨内。
此时离第一台X光机发明不过七个月。
图为日剧坂上之云,李鸿章带伤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2李鸿章如何吐痰众所周知李鸿章喜欢抽旱烟,而且他已经老迈多痰,那么李鸿章如何处理这种公共卫生问题,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揭穿了这个秘密:(李鸿章的)“补褂外面,齐腰系着一根皮制腰带,上面挂着钱包和一些小袋,袋子里装着他的扇子、鼻烟,以及诸如此类。
有一只袋子装的是一个袖珍痰罐,他不时地伸手取过来向里面吐痰。
而且李鸿章到了西欧,似乎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一直大抽特抽烟。
精明的比利时国王讨厌他抽烟,但是为了“销售”比利时枪炮,人家灵机一动说:“李总督不在此列”。
不过李鸿章不喜欢鸦片,据说严复在北洋学堂教书时常沉溺其间,为此遭到李鸿章训斥。
真正欣赏严复才华的是清末外交家郭嵩焘,严复反驳那些顽固保守派,例如不在乎西洋文明或以为西洋文明中国古已有之的言论,他引用左宗棠的话说“东西有,中国不必傲以无;东西巧,中国不必傲以拙;人既跨骏,我不得骑驴;人既操舟,则我不得结筏”,郭嵩焘深以为然。
严复引起郭的注意,是在一堂野战筑城课上,教官要求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挖一个掩体,结果,中国学生挖得最慢……严复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从小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的原因,这就是东西方教育的差距。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其一生中,除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外,他的饮食喜好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揭示李鸿章的食欲和美食品味。
李鸿章从小就酷爱吃美食,他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菜肴,并且对食物非常讲究品味。
他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味道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好吃的东西可以带给我满足感和快乐。
”李鸿章的美食品味也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他说他父亲是个“挑食”的人,他对食物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李鸿章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李鸿章的饮食习惯十分讲究,他喜欢吃新鲜的食材和精心烹饪的菜肴。
他喜欢吃海鲜,特别是对鲍鱼情有独钟。
他认为鲍鱼的肉质鲜美,口感鲜滑,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食材。
除了鲍鱼,李鸿章还喜欢吃鲍鱼的同族——鲜活的螺蛳。
他认为螺蛳的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李鸿章的饮食品味也受到他的地理背景的影响。
他来自中国南方的浙江省,该地区以美食而闻名。
他喜欢吃江浙菜,特别是杭州菜。
他认为杭州菜烹饪简单、味道鲜香,非常符合他的口味。
他经常会邀请杭州的厨师到家里为他烹饪。
除了江浙菜,李鸿章还喜欢吃粤菜。
他认为粤菜烹饪技巧高超,味道鲜美,非常适合他这种挑剔的美食家。
他特别喜欢吃广东的海鲜,认为那里的海鲜丰富而新鲜,口感极佳。
他还喜欢吃广东的烧腊,包括烤鸭、烤乳猪等。
他认为烧腊的肉质鲜嫩多汁,外酥里嫩,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
除了吃,李鸿章还非常爱喝茶。
他特别喜欢喝龙井茶,认为它的味道清香,口感鲜爽。
每天中午和晚上,他都会喝一些龙井茶,以提神醒脑和消除疲劳。
他还常常邀请一些茶艺师到家里为他沏茶,欣赏他们的技艺。
李鸿章的美食品味和对食物的热爱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美食可以让人感到满足和快乐,同时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李鸿章的饮食习惯和品味也反映了他的个性和为人。
他追求卓越和极致,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鸿章杂碎、左宗棠鸡、成吉思汗羊肉 中国人不知道,却风靡海外的“中餐”
TOPIC李鸿章杂碎、左宗棠鸡、成吉思汗羊肉中国人不知道,却风靡海外的“中餐乃文丨李崇寒事实上,少有人去考证李鸿章吃没吃过这道菜,中餐馆的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辻他代言炒杂碎、使中餐馆走出纽约唐人街的机会,好奇者涌入中餐馆一探究竟,有媒体夸张表示,尝过杂碎魔幻味道的美国人会立即忘掉华人的是非,“突然之间,一种不可抗零的诱惑猛然高遴垮他的意志,磁铁般将他的步伐吸引到勿街(Mott Street,纽约唐人街的一条街)”、一t、像印度没有咖喔,中国没CI'Tp有"李鸿章杂碎”"左宗棠V U鸡”“天津饭”“成吉思汗羊肉”……这些征服海外吃货的“中国味道”在原产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和接纳,无论口味还是做法,都非常不中式,却意外击中外国人的味蕾,成为中餐的“代表”。
李鸿章没吃过“炒杂碎”"炒杂碎”(Chow Chop Suey)作为美式中餐的“鼻祖”,李鸿章为其带货的故事广为流传。
1896年8月,李鸿章以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身份访美,不单受到高规格礼遇,这位“清国铁腕人物”的一举一动也被美国媒体无限放大。
从登上“圣路易斯”号邮轮幵始赴美旅程,随行的美国记者便记录起他的饮食起居,比如他总是在自己的舱房内吃饭,饭菜由自带的厨师团队准备,几乎每顿有鱼翅、燕窝、烤鸡和米饭,这是74岁的老人/王清福像,出自《哈珀周刊》(1877年5月26曰)。
王清福是首批获得美国国籍的中国人,在当时美国排华的形势下,他致力于为美国华人争取平等权利,宣扬中华美負在陌生国度难得享用的家乡味道。
医生建议他少吃多餐,如有必要,一天之内只允许吃一顿西餐。
细心的记者发现,李鸿章参加前国务卿约翰•沃森•福斯特的招待晚宴时,除了饮用少量香槟,吃了一丁点儿冰淇淋外,“根本就没碰什么别的食物”,与他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招待有中国工作经历的美国外交官时的表现如出一辙,“几乎没怎么碰面前的佳肴,而且滴酒未沾”,直到仆人端上中国厨子用中国厨具准备好的真正晚餐,他才饶有胃口地吃了起来。
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说到“李鸿章大杂烩”,我首先会想到的是那道菜,但深入探寻之后,却认为李鸿章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大杂烩。
李鸿章大杂烩,何也?据传这道菜还有这样的来历:相传公元1896年,李鸿章奉旨到俄国参加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欧美。
一路上吃了两个多月的西餐,胃口都吃倒了,所以一到美国就叫使馆的厨师用中国徽宴请美国宾客。
曾宴请美国宾客,因中国菜可口美味,深受欢迎,连吃几个小时洋人还不肯下席。
此时总管向他禀告:"中堂大人,菜已吃完,怎么办?"李鸿章略加思索后说:"把撤下去的残菜混在一起加热,用大盆端上来"。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洋人尝后连声叫好,便问菜名,李鸿章一时答不上来,只是说:"好吃多吃!"岂料歪打正着,"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
另外,为什么说李鸿章是个活生生的大杂烩,其实是李鸿章在清朝政治上的功与过的混合。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
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
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破坏了江苏地区固有的资本经济萌芽。
捻军为匪,重于劫掠破坏轻于民生建设。
纵观近代史,统一的国家才能生存,军事政治力量复杂的国家大都成为列强介入的殖民地,镇压起义为功。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
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
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汉族名菜——“李鸿章杂碎”
汉族名菜——“李鸿章杂碎”
汉族名菜--“李鸿章杂碎”
“李鸿章杂碎”又称李鸿章杂烩,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汉族名菜,是李鸿章在美国时偶然创造出的一道菜肴。
做“李鸿章杂碎”的食材有:鸡肉、熟白鸡肉、水发海参、火腿、油发鱼肚、水发鱿鱼、水腐竹、猪肚、干贝、鸽蛋等。
配料有菠菜梗、熟咸鸭蛋黄。
调料有葱、姜、盐、绍酒、鸡汤、熟猪油。
做这道菜的工序也很讲究。
首先把海参、鱼肚、鱿鱼、腐竹、鸡肉、猪肚、火腿均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片。
鸽蛋煮熟去壳。
将鸡肉、猪肚、干贝加葱、姜、绍酒上笼蒸透取出。
干贝撕成碎丝,熟白鸡肉、火腿切成细丝,鱼肉剁成茸泥上味,滚上干贝丝即成干贝球,上笼蒸熟待用。
下一步就是将各种切好的片、鸽蛋、白鸡肉、猪肚片、火腿、干贝球和冬菇下锅放鸡汤,再加蒸干贝的原汁和调料烧烩入味。
然后取一个大碗,先将冬菇拣出平放在碗底,冬菇边缘围上鸽蛋,其它各料按花色搭开,整齐排列碗内,最后将各种碎料放入,浇上烩烧的原汤。
上笼蒸5分钟取出,倒扣在大圆盘中,将蛋糕圆圈放在冬菇上,火腿丝、鸡丝放在蛋黄圈中,将原汤烧开勾芡浇上熟猪油,再淋在杂烩上面,顶上放咸鸭蛋黄,菠菜梗插在蛋黄下面,一道美味杂烩就做成了。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
龙源期刊网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李鸿章杂烩”大寻踪作者:王志坚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9年第10期1968年,泰國总理他侬访问美国,白宫接待官员知道他喜爱吃中国莱,特意向华盛顿“皇后酒店”订了五十份“李鸿章杂烩”。
酒店老板甚为惊讶,提醒道:“李鸿章杂烩在中国是下等菜,上不了盛大筵席,不该用这样的莱招待国宾。
”白宫官员却笑着连连摆手,说:“不,不!这是美国人公认的中国名菜,只有上了这道莱,才够味儿。
”酒店老板无奈,只好照办。
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美国总统也特意准备了这道名菜。
李鸿章杂烩采用多种荤素原料搭配烹制,盛装于一盆之内,色彩鲜艳夺目,香味诱人涎下,它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又犹如一首意味隽永的诗。
在各式各样的菜肴中,它博采众长,集精细粗实、蕴雅致俚俗于一体,成为中外筵席上一道几乎不可或缺的大莱、名莱。
李鸿章杂烩属徽菜系,它的别称如同其名,庞而杂,屈指数来有:杂碎、什碎、杂割、相邀、大杂烩、炒杂烩、中国杂烩、中华杂烩、李公杂烩等。
李鸿章杂烩,故名思义与李鸿章相关。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是清代74位直隶总督中,兼衔荣任衔最多的直隶总督。
由他姓名命名的杂烩菜传说颇多,海外版本有这么几种:据传,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出访西欧和美国。
一次,在宴请美国宾客时,厨师做了很多中国莱,客人吃后仍嫌不足,于是,李鸿章叫厨师再添新菜。
但厨房准备的正菜已用完,厨师无奈,只得取配莱时剩下的海鲜等余料,下锅混烧上桌。
客人食后,竟赞不绝口,并询向莱名,李鸿章答道:“杂烩。
”因李鸿章是安徽口音,“杂烩”音似“杂碎”,从此以后,“杂碎”就成了在美国经营中餐馆的一道挂牌名莱。
其二,据《清朝野史大观》载,李鸿章出使欧美各国,在美国的饮食主要由唐人街酒食店提供。
记者问酒食店李所食何菜?为了摆脱记者的纠缠,老板随口说了个“杂碎”的菜名来搪塞一番。
谁知道记者一窍不通,以为是道了不起的名菜,经他介绍,从此,中餐馆的杂碎在美国社会上享有盛誉。
纽约美食李鸿章杂碎
纽约美食李鸿章杂碎在纽约,不管是中餐馆还是西餐馆,都有一道流行了百年的名菜,叫李鸿章杂碎。
1896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出访美国。
在美国历史上,李鸿章是第一位来自东方大国的高层领导人。
在此之前,在美国人的眼里,东方和西方泾渭分明,东方都是妖魔化的形象。
李鸿章到达纽约并入住华尔道夫饭店的当天,至少有50万人涌上街头,要一睹李鸿章的真容。
不少公司还专程为此放了假,以便员工参加这场集体派对。
美国政府也给了李鸿章最高规格的接待,安排海军官兵为他抬轿子。
时年73岁的李鸿章特别注重养生,从中国带去了专用的厨师团队。
华尔道夫饭店腾出地下层的厨房,改造成了临时的中餐馆。
出访期间,李鸿章需要招待大量的外国客人。
为了调和中外客人的口味,李鸿章让厨师大胆创新,将芹菜、豆芽和腌制过的猪肉混合制作,很受美国人的欢迎。
当美国人在赞不绝口之余,问及此菜芳名时,李鸿章随口忽悠道:“杂碎。
”这道菜,其实就是肉丝炒菜丝。
用牛肉丝、猪肉丝或者鸡肉丝,与绿豆芽、芹菜丝、笋丝、青椒丝、洋葱丝、大白菜丝或者豌豆混炒,既有东方菜系的浓郁香感,也有西方人所追求的天然味道。
时任美国总统的格罗弗?克利夫兰(1837-1908,美国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在吃了这道菜之后,说:“看来,西方对东方有一个误会。
”格罗弗?克利夫兰对中国的了解全部来自于在中国生活过的美国人,他们给格罗弗?克利夫兰带回来的信息是,中国人都顽固不化、封闭落后。
而在格罗弗?克利夫兰看来,能够把不同原料、不同口感的食物如此完美结合的中国人,一定是积极、开明的人。
没想到,李鸿章在菜品上的一个小小创意,竟改变了西方对东方的不少认识。
格罗弗?克利夫兰对这道菜也极力推广。
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国时,仅纽约一地就有三百多家餐馆推出了李鸿章杂碎一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材料
原料:鸡肉、海参、熟白鸡肉、鱼肉、熟火腿、油发鱼肚、鱿鱼、水 发腐竹、干贝、冬菇、玉兰片等。
鸡肉
海参
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材料
鱼 肉
熟火腿
பைடு நூலகம்鱼肚
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材料
鱿 鱼
腐竹
干贝
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李鸿章杂烩是将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玉兰片、腐竹,均切成5厘米长 的狭长片。鸽蛋煮熟去壳,鸡肉、猪肚和干贝少量,加酒、葱、姜,上笼蒸透取出。 鸡肉和猪肚切成片,干贝拉成丝和鱼茸滚粘成干贝丝球,上笼蒸熟。
中国主要菜系
李鸿章杂烩
课件提纲
一、李鸿章杂烩历史 二、李鸿章杂烩烹饪原料 三、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四、李鸿章杂烩特点
李鸿章杂烩历史
李鸿章杂烩,又名李公杂碎。此菜始于清代末期。据传,清末时显官李鸿章出访欧 美,在美国的中国菜馆宴请美国公使时,曾食用烩燕窝一菜。因杂以鸡丝和火腿共煮, 故谓之“杂碎’’,此菜由此闻名于世。《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了李鸿章出使时,“在 美思中国饮食,嘱唐人埠之酒食店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华人难于具对,统之名日杂 碎,自此杂碎之名大噪"。杂碎,为安徽方言,即杂烩。因李鸿章为安徽人,所以“李 鸿章杂碎”,便成为安徽名菜。
笼蒸
切片
李鸿章杂烩制作方法
将上述各物下锅,加鸡汤和调味烩煮入味,将各物分别整齐地排放入大碗内, 加鸡汤上笼稍蒸取出。将汤汁滗入锅中,食物覆扣在大汤盘内,撒上熟火腿丝和鸡 丝。将锅中的汤汁烧沸,下湿淀粉勾芡,淋上猪油,浇在杂烩上即成。
覆扣
浇
李鸿章杂烩特点
用料多样,质地软熟,鲜味浓厚,鲜咸适口。
李鸿章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