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本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工作场所的通防水平,依法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通防工作的职工、管理人员和相关参与单位。
第三条通防工作是指在办公环境中,通过合理的卫生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通防工作必须依法、科学、规范、全面进行,特别是在防灾防险、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等方面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通防工作应强调预防为主,治理和救助并重,科学研究,全面预防。
第二章通防安全责任第六条所有单位和职工都应当把通防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履行职业健康安全责任。
第七条单位应当建立通防工作的责任制度,明确防范职业危害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第八条单位应当组织通防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九条职工个人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通防安全责任,主动参与通防安全培训。
第十条职工在发现安全隐患或者危害因素时,应当及时报告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者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职工在工作中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管个人防护设备,如有需要,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设备。
第十二条单位和职工应当积极主动参与通防应急演练和事故救援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通防危害防控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对通防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四条在通防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噪音、尘土、有害气体、辐射等。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通防设施,如通风系统、防护装置、防护设备等,确保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通防危害知识的教育宣传,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通防监测和监管制度,定期检测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
第四章通防应急管理第十八条单位应当制定通防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人。
第十九条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单位应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
职业病指导作业书
健康体检科作业指导书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明确体检中心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提高职业健康检查、监护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体检中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报告、宣传教育与培训、防护设施维护、监测与评价等环节。
3.术语和定义本作业指导书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禁忌: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4.职责分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由职业病预防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监督实施,各小组分工合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职业健康检查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对象、项目、周期、方法和流程等;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确保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职业病诊断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分类、鉴定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工作;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情况;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和定期复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7.宣传教育与培训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推广有效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防护技能,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
8.防护设施维护负责维护和检修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正常运转和效果;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
9.监测与评价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监测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总3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青岛德盛利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编号:QGZD一ZY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汇编青岛德盛利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目录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经理的职责 (6)(二)、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总经理的职责: (6)(三)、生产厂长(车间主任)职责 (7)(四)、班(组)长职责: (7)(五)、员工职责 (8)(六)、企管处职责 (8)(七)、技术部职责 (9)(九)、生产处职责 (9)(十)、办公室职责 (10)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11)三、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13)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4)(一)、相关规定 (14)(二)、培训内容 (15)(三)、培训要求 (15)四)、组织实施部门、经费保障 (15)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管理制度 (16)(一)、技术部职责 (16)(二)、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16)(三)、工作场所或车间负责人 (16)(四)、要求: (16)六、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18)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19)(一)监测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检测、辨识和评估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措施与整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检(监)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检(监)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21)(一)目的 (21)(二)术语与定义 (21)(三)管理职责 (21)(四)、一般规定 (22)九、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24)(一)、职责 (24)(二)、上岗前体检的管理 (24)(三)、职业禁忌证的管理 (25)(四)、在岗期间体检的管理 (25)(五)、离岗时管理 (25)(六)、应急体检的管理 (26)(七)、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的管理 (26)(八)、职业健康检查的准备 (26)(九)、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26)(十)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含内容 (27)十、职业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28)(一)、按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的严重程度分类 (28)(二)、事故报告流程 (28)(三)、事故报告内容 (28)(四)、其他要求 (28)(五)、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 (28)十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30)(一)、指导思想 (30)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2)(一)、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2)(二)、噪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3)(三)、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34)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第一条目的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篇)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1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执行卫生部《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管理规定》和《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及《淄博市职业病防治监督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法制意识,高度重视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
1.2搞好防尘防毒工作,必须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科学性的综合治理。
必须坚持生产副总和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环保、•卫生共同配合一起抓。
1.____日常生产中要把安全、健康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切实的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日程中去,•生产与摿椒工作也必须进行撐逋,在设计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中也必须进行撊1.4要按国家规定,在每年安排生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生产中要完善的防尘防毒所采取技术措施所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等。
1.5凡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噪音,振动、幅射等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或隔离摇控操作等措施。
1.6工业撊的治理和检测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防尘、防毒、噪音、振动、幅射等治理和检测应接受职防部门的监督指导。
1.7有粉尘有毒物的车间、岗位,应有冲刷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要平整,易于冲刷、排水沟要保持通畅。
1.8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在有尘毒的车间要求泄漏率在千分之三以下,•对排毒防尘的通排风装置要有专人管理,不准擅自移置他用或拆除。
1.9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器材专用柜,如防毒面具、防护衣、胶鞋、长胶手套等,应有专人保管,车间内设的更衣室、更衣柜等设施应加以保护,制订管理制度,确保安全使用。
____公司应对有毒有害岗位的员工定期安排体检,对患有职业中毒病者,应给予治疗,对职业禁忌过敏人员调换工种。
生产岗位发生急性中毒时卫生人员应立即奔赴现场及时抢救。
2.操作规程2.1由安全处具体负责厂职业卫生的管理。
2.2对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劳动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了解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和可防性,人人参与劳动卫生工作,•控制和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一、前言二、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1.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3.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制度4.职业病诊断和报告制度5.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6.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三、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操作规程2.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操作规程3.职业病诊断和报告操作规程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操作规程5.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操作规程XXX是一家专业从事停车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司制定了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制度、职业病诊断和报告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制度和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操作规程、职业病诊断和报告操作规程、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操作规程和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操作规程。
这些操作规程旨在具体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如何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如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和报告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制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公司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同时,公司还会不断完善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需求。
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公司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
一)总经理的职责是负责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和审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治计划。
二)企业分管职业卫生的副总经理的职责是负责公司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实施情况,组织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三)生产厂长(车间主任)的职责是负责本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
GBZ_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5-2010)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日期:2010-01-22实施日期:2010-08-01提出单位: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uideline for employer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通用要求、分级分类管理方法、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以及职业卫生评估要求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生产或经营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产品或原材料的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或机构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T 3608高处作业分级GB 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 防治原则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依法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单位自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关注职业病高危人群,尤其是流动劳动者。
4 通用要求4.1 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方针;—设置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防治管理必要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标准)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总则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一、主要负责人职责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
保障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
9、依法承担本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二、分管职业卫生的负责人职责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并保证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一、岗位职业危害概述电工岗位职业危害主要来自电气设备的电击、电烙伤和电磁辐射;高处作业时的坠落、滑落或者物体打击;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或者承受较高的噪声等,对电工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二、安全生产基本规定1. 工作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了解岗位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并接受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质并持证上岗。
2. 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鞋、手套、防护镜等。
3. 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超负荷使用电气设备,不得擅自更改电气线路。
4. 工作前应检查工作地点、设备及工具的安全性能,确保安全。
5. 不得违反规定饮酒、吸烟、闲聊等,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6. 发现不安全因素或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向有关负责人或指导人员汇报,并按要求执行紧急处理措施。
7. 维护现场整洁、安全,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整齐有序。
工作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归存工具,关好开关。
三、职业危害防护措施1. 防电击、电烙伤(1) 确定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和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低压或高压设备的接线,确保安全可靠。
(2) 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必须戴好绝缘手套、绝缘靴,防止电流通过身体。
(3) 对高压设备进行带电作业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带电作业盾、防护帽、绝缘杆、绝缘毯等。
(4) 工作期间,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电气维护及线路短路保护调整工作,保证电气系统的完好。
(5) 在发生雨天等特殊天气时,必须注意使用防水工具进行电气设备维护作业。
2. 防高处坠落(1) 明确作业高度和作业状态,确定稳固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悬挂防高空坠落绳索,设置护栏,安装安全网等。
(2) 要求工作人员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持有效的上岗证明。
(3) 要求工人佩带安全带,固定好安全绳索,并严格督促工人执行防高空坠落规定,确保作业安全。
职业病防治的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的操作规程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一、背景
职业病是指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工作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而导致的健康损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职业病防治责任
1.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并且承担最终责任。
2. 职业卫生部门要负责职业病的危害评价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3. 所有员工要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三、职业病防治措施
1. 预防为主,控制为辅。
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设备,减少接触有害物质的可能。
2. 健康监测。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健康教育。
对员工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增强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应急处理
1. 发生职业病病例要及时报告,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2. 对职业病病人要给予及时救治,切实保障其生命和健康。
五、监督检查
1. 企业要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 监督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
本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企业和员工都要严格遵守,共同努力,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伤害,各企业和单位都应该制定并执行《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这是一份关于预防职业危害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各种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和操作方法。
首先,该规程应明确工作场所各种危害物质和危害因素的性质、浓度、热度,以及产生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并规定了相关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化工生产企业来说,应该制定出具体的防化品事故预防措施,规定各种化学品的存放、使用方法,明确各种防护设备的使用范围和周期等。
其次,规程还应该明确职工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例如,对于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每周上班前的热身运动,每两小时休息一次,饮水要求和热中暑时应该采取的相关紧急措施。
另外,规程还应该规定职工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和使用方法。
包括头盔、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在特殊工作环境下,如高空作业、有害气体液体环境等,还需要规定适当的使用该环境的专业防护装备。
最后,规程还应规定相关人员应该接受的职业危害防治培训,并明确监督部门对规程的执行和违规处罚等。
总之,制定并执行《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是每个企业和单位的必备措施,通过规范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引言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通防职业环境,并为员工提供指导,以预防职业病和保护职业健康。
2. 职业健康检查2.1 所有员工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2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检查、血液检测和职业病筛查等项目。
2.3 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对有异常的员工进行跟踪和处理。
3. 工作场所环境控制3.1 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2 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3 避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有毒气体。
3.4 定期检查化学品和有害物质的储存和使用情况,确保符合相关安全规范。
4. 个人防护措施4.1 为员工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佩戴和使用。
4.2 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培训,教授正确的个人防护方式。
4.3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5. 工时和劳动强度管理5.1 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连续工作。
5.2 限制加班时间和夜间工作,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5.3 控制工作强度,避免员工过度用力和长时间进行重复动作。
6. 职业健康教育6.1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6.2 向员工传授有关职业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知识。
6.3 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推广健康饮食和锻炼习惯。
7. 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7.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的程序和责任。
7.2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救护用品。
7.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处理的应变能力。
8. 职业病报告和记录8.1 员工在发现职业病症状时应及时向公司报告,配合进行职业病调查和诊断。
8.2 对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为预防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8.3 尊重员工的隐私权,确保职业病信息的保密性。
9. 失能与职业病患者的保障9.1 对因工作受伤或职业病致残的员工给予必要的休息和康复支持。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4篇)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一、总述1.1 背景职业病是由于从事特定职业活动而引起的疾病,是劳动者因工作因素而致残、致死的严重健康问题。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既要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制定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1.2 目的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的目的是指导各类企事业单位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1.3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从业机构,涉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职业病监测与评价2.1 职业病监测2.1.1 建立职业病监测机制,每年进行一次职业病监测,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等。
2.1.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主要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测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2.1.3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测主要包括对劳动者的体检和职业病检查,对职业病病例进行报告和登记。
2.2 职业病的评价2.2.1 对已诊断的职业病病例进行评价,包括病例的程度评价、致残评估和职业致死率评估等,以便为职业病诊断和赔偿提供依据。
2.2.2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危害因素的强度评价、暴露水平评价和危害程度评价等,以便为危害控制和防护提供依据。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与控制3.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3.1.1 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包括对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浓度、暴露水平等进行调查。
3.1.2 对劳动者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暴露时间、频次、方式等方面的评估。
3.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3.2.1 采取技术控制措施,包括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等手段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3.2.2 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2.3 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包括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模版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涵盖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职业病监测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等内容。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本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指派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本操作规程中所述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执行。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评价第七条企业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明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评价应当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暴露时间、作业方式等内容。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第三章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第十条企业应当成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企业内部领导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第十一条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档案,记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情况和效果。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对工作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四章职业病监测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定期进行职业病监测。
第十六条职业病监测应当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职工个体监测。
第十七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当由专业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八条职工个体监测应当包括职业病的早期筛查、职业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治疗。
第五章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第十九条企业应当采取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和扩散。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本
通防职业健康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通防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适用于所有从事通防工作的员工。
二、职业健康管理责任1.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确保其落实。
2. 通防部门负责制定职业健康管理方案,并监督执行。
3. 上级主管部门应对通防部门的职业健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4. 各级管理人员应承担职业健康管理的责任,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三、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职业健康培训,了解通防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正确使用和保养的培训。
四、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控制措施1. 对通防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源的浓度、减轻工作强度等。
3. 引入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降低职业病危害源产生的数量和浓度。
4. 推行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等。
五、职业病诊断和防治1. 对职业病高危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体检。
2. 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3. 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阻断职业病传播。
4. 推行职业病康复,帮助职业病患者恢复健康。
六、职业健康档案管理1. 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从业前后的体检和职业健康状况。
2. 定期对档案进行复查和更新,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3. 对于职业病患者,设立专门的职业病档案,并严格保密。
七、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1.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生职业健康事故时能及时处理。
2. 加强职业健康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八、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1.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掌握工作环境的职业卫生状况。
2.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调整职业病防控措施。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标题: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引言概述: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一套旨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操作指导方针,旨在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生产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具体内容。
一、明确工作环境危害因素1.1 确定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如化学品、噪音、尘埃等。
1.2 评估危害程度: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健康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3 制定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二、建立健康监测体系2.1 定期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2.2 职业病监测: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职业病监测,及早发现职业病症状。
2.3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培训和教育3.1 岗位培训:为员工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3.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职业健康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3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员工对职业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4.1 健康档案建立: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情况。
4.2 档案管理:严格保护员工健康档案的隐私,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3 数据分析:定期对健康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五、持续改进和评估5.1 定期评估:定期对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2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确保其持续有效。
5.3 经验分享:建立经验分享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5篇)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一般规定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
前期预防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救护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
4、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防治措施1、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2、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3、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4、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
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5、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的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意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工的劳动过程中,包括对职业病、事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条公司要加强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负责人的责任,并为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第四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应当坚持依法依规、科学预防和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公司要加强对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职业危害评价与监测第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危害评价,并编制相应的职业危害因素清单。
第七条公司应当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安全。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记录,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三章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装备第九条公司应当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结果,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十条公司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装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第四章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公司应当采取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制定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方案,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开展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
第五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危害事故的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进行调查。
第六章职业危害的告知和培训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向职工告知工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的培训,确保职工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
第七章职责和责任第十八条公司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中可能对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的因素。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减少和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
本文主要针对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详细说明。
二、职业危害预防制度1. 管理体系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预防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有序进行。
管理体系应包括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预防措施的制定与执行、监测评估与记录、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
2.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评估过程应包括现场观察、实地调研、测量和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 预防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依据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措施包括工艺改进、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职业危害源的清除等。
相关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监测评估与记录建立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手段包括空气质量检测、噪声监测、辐射监测等。
监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处理、伤病员救护、报警和紧急撤离等措施。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救援。
三、操作规程1. 工作前的准备在进行工作之前,必须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要检查和保养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根据职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对于有噪声的工作环境,应佩戴耳塞或耳罩。
3. 操作规程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误。
操作规程应详细说明每个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风险点,并强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一、交流电焊机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检查并确认初、次级线接线正确,输入电压符合电焊机的铭牌规定。
接通电源后,严禁接触初级线路的带电部分。
2、次级抽头联接铜板应压紧,接线柱应有垫圈。
合闸前,应详细检查界限螺帽、螺栓及其他部件并确认完好齐全、无松动或损坏。
3、多台电焊机集中使用时,应分接在三相电源网络上,使三相负载平衡。
多台焊机的接地装置,应分别由接地极处引接,不得串联。
4、移动电焊机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拖拉电缆的方法移动焊机。
当焊接中突然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二、砂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1、固定式搅拌机应有牢靠的基础,移动式搅拌机应采用方木或撑架固定,并保持水平。
2、作业前应检查并确认传动机构、工作装置、防护装置等牢固可靠,三角胶带松紧度适当,搅拌叶片和筒壁间隙在3,,?之间,搅拌轴两端密封良好。
,、启动后,应先空运转,检查搅拌叶旋转方向正确,方可加料加水,进行搅拌作业。
加入的砂子应过筛。
,、运转中,严禁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或在筒口清理灰浆。
,、作业中,当发生故障不能继续搅拌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筒内灰浆倒出,排除故障后方使用。
6、固定式搅拌机的上料斗应能在轨道上移动。
料斗提升时,严禁斗下有人。
7、作业后,应清除机械内外砂浆和积料,用水清洗干净。
三、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规程
1、插入式振动器的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或接零应安全可靠。
2、操作人员应经过用电教育,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3、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
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震动器。
4、使用前,应检查各部并确认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5、振动器不得在初凝的砼、地板、脚手架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
在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断开电源。
6、作业时,振动棒软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应将振动棒垂直地沉入砼中,不得用力硬插、斜堆或让钢筋夹住棒头,也不得全部插入砼中,插入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3/4,不宜触及钢筋、芯管及预埋件。
7、振动棒软管不得出现断裂,当软管使用过久使长度增长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8、作业停止需要移动振动器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再切断电源。
不得用软管拖拉电动机。
9、作业完毕,应将电动机、软管、振动棒清理干净,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养作业。
振动器存放时,不得堆压软管,应平直放好,并应对电动机采取防潮措施。
四、龙门架使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和使用中要认真检查,确认正常时方可投入作业。
2、严禁超载使用。
3、闭合主电源或作业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开关扳回零位。
在重新恢复作业前,应在确认提升机动作正常后方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