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 上册(陈虹锦主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走进化学实验室》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走进化学实验室》思维导图课件

典例精析
【例1】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相应位置。
典例精析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E ; (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B ;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A ;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G ;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H ;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F ;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D ;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C 。
走进化学实验室
思维导图课件
考情分析
考查重点
• 化学实验。
命题角度
• 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连接、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托盘天平的使用等。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解读——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的分类
(1)存放仪器൝滴广瓶口(少瓶量(固液体体)、)、细集口气瓶瓶(液(气体体) )
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 (2)取用仪器൞ 以防止酒精挥发,故C图错误。
典例精析
【例6】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
A.①③④⑥ C.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典例精析
【解析】该题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选用仪器完成实验的情况, 解题思路从需加热的液体量开始考虑,150 mL液体用试管做容器 加热是不可以的,因为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应该用烧杯,但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又需夹持固定装置,这就自 然想到除需用酒精灯外,还需用石棉网和铁架台。
思维导图解读——洗涤玻璃仪器
(1)洗涤的方法 ①普通洗涤法: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 掉,反复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 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初中化学各单元考纲要求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考纲要求及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2、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独立操作)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独立操作)5、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内化)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4、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7、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知道)8、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9、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10、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11、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2、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内化)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物质的微粒性(认识)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理解)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知道)6、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7、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认识)8、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9、元素的简单分类(知道)10、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1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内化)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水的组成(认识)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知道)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认识)4、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6、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内化)7、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性原则(认识)8、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9、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0、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理解)11、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认识)12、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物(知道)1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认识)1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理解)1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认识)1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独立操作)17、熟记常见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化学式(理解)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质量守恒定律(认识)2、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理解)3、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5、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知道)2、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认识)3、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认识)4、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5、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6、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认识)7、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认识)8、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9、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认识)10、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知道)11、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认识)12、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13、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14、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5、燃烧的条件(独立操作)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氧化物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认识)4、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知道)5、可用铁矿石炼铁(知道)6、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7、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知道)8、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9、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认识)10、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11、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12、用金属活动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理解)13、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溶解现象(认识)2、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3、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4、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认识)5、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6、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独立操作)7、结晶现象(知道)8、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2、酸碱的腐蚀性(知道)3、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独立操作)4、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独立操作)5、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6、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独立操作)7、酸、碱的化学性质(独立操作)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认识)2、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知道)3、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4、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5、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独立操作)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思维导图考纲要求:1、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知道)2、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认识)3、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知道)4、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5、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6、某些元素(如:钙、锌、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认识)7、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8、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知道)9、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识)10、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认识)11、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12、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知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思维导图课件

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
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的产物一定有

、 二氧化碳 。
典例精析
【解析】由蜡烛浮在水面上可知,石蜡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只要做过实 验并认真观察就可发现,蜡烛火焰分三层,火柴梗a处最先炭化,说明蜡烛火焰 外焰部分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之一 是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的另一种产物为二氧化碳。
【总结提示】 化学实验的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 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同时注意现象和结论的区别。
思维导图解读——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活动与探究内容: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有什 么变化。
(2)提供资料: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因此,可 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思维导图解读——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活动记录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收集气体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瓶内充满无色气体
空气和呼出气体都是无色的
①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呼出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
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比空气
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灭,空气中的木条继续燃
中的低中烧 Nhomakorabea②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
烧焦的痕迹,而 中心处几乎无变化
内焰次之,
焰心最低
在同一温度下 测量不同海拔处的 空气压强或密度
低海拔处, 空气的压强 和密度较大
低海拔处空气 较多,海拔越高, 空气越稀薄

1-7单元思维导图知识归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7单元思维导图知识归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与用途现象结论注意事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直接加热间接加热加热仪器夹持仪器取用仪器称量仪器分离仪器盛放仪器其他仪器步骤和方法结论★☆托盘天平量筒实验药品取用规则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品加热仪器连接仪器洗涤☆定义一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如:燃烧、食物变质、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现象结论 验证燃烧产物—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熄灭时一白烟:石蜡的固体小颗粒一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注意事项 一 区别烟和雾“烟”是固体小颗粒扩散而成的“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而成的直接加热 间接加热加热仪器 一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一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加热需垫陶土网)一 酒 精 灯夹持仪器 一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取用仪器 一镊子、药匙、胶头滴管 称量仪器 一托盘天平、量筒分离仪器 一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盛放仪器 一广口瓶、细口瓶、集气瓶、滴瓶 其他仪器 一玻璃棒、试管刷、温度计物理性质 一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 一(不)可燃性、(不)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腐蚀性、活泼性、稳定性、毒性等物质性质的叙述一般有“难”“能”“易”“会”“就”“可以”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词 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描述“变”的过程的词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与用途★托盘天平量筒称量原则一左物右码NaOH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事项称量已知重量:先调砝码游码,再放药品误差分析一物、码放反:m (实际药品)=m (砝码)-m (游码)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点保持齐平量程选择一稍大规格量程的量筒基本原则不能加热或作为反应、溶解容器定量量取时,搭配胶头滴管误差分析一读数:仰小俯大实验药品取用规则“三不”规则节约规则剩余药品处理规则广口瓶保存、镊子或药匙取用固体药品块状:一横二竖三慢放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细口瓶保存★液体药品取大量液体用倾倒法:塞倒放,签向心,口对口,缓慢倒少量药品用胶头滴管滴加:胶头滴管悬空在试管上方使用前:检查酒精量酒精灯使用时:外焰加热使用后:灯帽盖灭(不能嘴吹)药品加热液体加热一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固体加热一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要预热仪器连接一关键词:润、转仪器洗涤一干净的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拉瓦锡实验 ★ 红磷燃烧实验2.空气的成分3.空气污染及防治★4.物质的燃烧 ★5.反应类型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物质的分类空气污染指数测定 环境危害化合与分解 氧化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工业制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碳 硫铁镁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制作肥料、保护气、液氮冷冻麻醉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供给呼吸 用途:助燃剂、医疗急救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的总称 物理性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很稳定(惰性)用途: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的物质空气污染指数所测定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环境危害一酸雨(二氧化硫等)臭氧层空洞(氟利昂)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实验1原理:汞+氧气加热 氧化汞现象:银白色液体变成红色粉末实验2原理:氧化汞加热 汞+氧气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银白色液体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实验原理:(1)产生大量白烟(最后熄灭),放热;(2)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1/5 (1)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实验(2)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难溶于水加少量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红磷要过量,保证氧气被消耗完 冷却至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结果偏小: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未等装置完全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结果偏大:伸入速度过慢、止水夹未夹紧下注意事项:拉瓦锡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硫+氧气一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 + 氧 气 点 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只能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水沙子的作用: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镁+氧气一氧化镁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化合与分解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 A+B+...→C,“多变—” 分解反应 — A→B+C+...,“— 变多” 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一 燃烧缓慢氧化一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等工业制氧气 一分离液态空气法KMnO ₄ 一 K ₂MnO ₄+MnO ₂+O ₂实验原理 KCIO ₃A KCl+O ₂H ₂O ₂ H ₂O+O ₂发生装置优点: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收集: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集满:当集气瓶有大气泡冒出 优点: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验满:一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集满实验步骤一“查、装、定、点、收、离、熄”(固-固加热型)1、加热高锰酸钾实验,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2、加热时需对试管进行预热,防止试管炸裂 变一仅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本身质量两不变化学性质 专一性一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一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固-固加热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收集装置注意事项实验装置催化剂碳镁“小、动、隙”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分子与原子区别化学反应实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形成原因分类符号的意义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变为离子★常见的原子团元素.元素与元素周期表自然界中元素分布元素周期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一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一 金 属、金刚石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一 氯 化 钠、硫酸铜等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区别 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实质物质变化物质分类一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宏观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区别:有没有新分子生成纯净物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一质子和中子 核外电子原子结构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质量÷C-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 原子核 +11核电荷数 各层上的电子数★稀有气体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为2个);化学性质稳定原子的性质与最外 层电子数的关系金属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一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只含一种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含一种原子形成原因一原子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离子分类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符号的意义一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表示方法一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表示,数字为1时省略不变一质子数、元素种类改变一电子总数、最外层电子数、化学性质可能变一电子层数常见的原子团一NH₄+OH-NO₃CO₃²-sO₄2概念一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一定相同概念的理解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生活中常说的“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符号表示的意义金属元素分类非金属元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自然界中元素分布地壳中:氧、硅、铝、铁、钙海洋中:氧、氢、氯、钠人体中:氧、碳、氢、氮元素周期表结构信息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变为离子水的净化 一步骤一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杀菌消毒一从上至下依次为: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硬水一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产生大量泡沫鉴别方法一加入肥皂水,搅拌硬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泡沫很少且易起浮渣软化方法一生活:煮沸;实验室:蒸馏水的净化 自制简易净水器 硬水和软水 所需仪器注意事项 过滤失败的原因 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 所需仪器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表示方法 一般规律 应用单质 ☆6.化学式的读写化合物物质分类化学式的意义 数字的意义相对分子质量(Mr)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纯度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符号及数字的意义☆8.化学式的计算★ 5.化合价★2.过滤.蒸馏自制简易净水器 硬水和软水所需仪器一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作用)、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一一贴、二低、三靠过滤失败的原因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待过滤物中不溶性杂质太多所需仪器一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注意事项①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1/3≤V≤2/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⑤蒸馏烧瓶加热须使用陶土网实验原理一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所用电源为直流电表示方法般规律应用一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 表示;数字为“1”也不能省略①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②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③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④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价的代数和为零⑤原子团也有化合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团所带电荷数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所用仪器不干净相对分子质量(Mr)=化学式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个数) ÷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混合物质量×100%单质化合物 一 氧化物表示一种物质宏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微观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表示一种物质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一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一表示几个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一表示一个粒子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 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一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一表示某物质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混合物纯净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的意义物质分类稀有气体一用元素符号表示,读作“某气”金属和固态非金属一用元素符号表示,读元素名称非金属气体一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读作“某气”氧化物:根据化合价或名称进行书写其他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或名称进行书写 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进行书写化合物氧化物一从右往左读作“氧化某”,有时要读出各元素原子的个数。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

化学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物质及其变化1. 物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2. 变化变化是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态改变。

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化学组成不变。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改变,新的物质。

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纯净物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定属性。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三、物质的量与计量1.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的量可以用摩尔(mol)来表示。

2. 计量计量是指对物质的量进行测量的过程。

计量可以采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能量能量是物质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能量可以分为内能、热能、电能等。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酸碱反应与中和1.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可以分为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盐反应等。

2. 中和中和是指酸和碱在反应中相互抵消,水和盐的过程。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酸碱反应的典型代表。

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纯碱、口碱N 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 a OH;胆矾、蓝矾Cu SO4。

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

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 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 a 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 Cl ;纯碱、口碱Na2C O3;烧碱、火碱、苛性钠N a OH;胆矾、蓝矾Cu 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 O3.10H2O;氨水NH3。

H2O。

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 a〉M g〉A l>Z n〉Fe>S n>Pb(H)C 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 a、N 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 a(O 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 a 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 g2S O4(鉴别SO42—和C 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 g 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 NO3、N aN O3、A g NO3、B aS 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 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 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离子的检验C 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框架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脉络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脉络图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脉络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脉络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脉络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九、溶液十、酸 碱 盐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23224424342;;()23H SO H SO NaOH Na OH Al SO Al SO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