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小析农村初一学生刚从小学上来,转换了一个新的环境。
面对新的生活,他们好奇,他们苦闷,有些甚至彷徨。
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他们心理上的帮助,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让他们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的树立和培养人有了自我意识。
就能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
如果不注意自我意识的培养,学生很容易会走岔路,教育也会走入误区。
有一个同学,其祖父是退休教师,父亲是小商人,家中经济较好。
小学时已经常逃学,上初一后顽性不改,对老师的教育只当耳边风。
其实他还是愿意听老师耐心的话,只不过容易忘记。
教师的工作要极其耐心细致才行。
教师稍有疏忽,他就忘了;或者是前脚听了,后脚就忘了。
这个不良习惯,是他在小学时就已经养成,根深蒂固,只有耐心反复去帮助他,让他树立自我意识,用自我意识去协调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
初一学生心理协调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的心理协调问题,体现在对环境的改变,班级的不同,同学的变换,教师的新面孔,课程的陌生,身体上的变化等等。
来到新的学校,视野开阔了,上面说的问题也来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的成绩会迅速下降。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教育。
新学期来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很好地、很快地认识新学校和新老师,给他们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让他们明白,这学校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老师是他们的好老师,能让他们在这里很好地学习,可以让他们顺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
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就容易把心理协调好。
其次,就要解除对新增加的课程的恐惧。
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在初中才开设外语课,而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它。
还有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也很陌生,如何学好它们,学生心中可没有底。
所以他们面对这些新课程,既高兴又害怕。
对于他们的一些好奇的询问,老师应该讲究方法去回答。
但关键的是让他们消除害怕心理,引导他们把求索兴趣,放到追求学问上去。
做到这样,那大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会消除。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初中生心理变化的探索与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变化尤为显著,既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深入探讨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他们。
一、认知能力的飞跃进入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概念,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对知识的渴望不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追求理解和应用。
然而,这种认知能力的提升也伴随着困惑,他们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这是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尝试。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心理变化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重要标志。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个人形象和社交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们开始在乎同伴对自己的看法,追求个性的展现,但又可能因为外界压力而产生自我否定。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需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三、情感波动与情绪管理初中生的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到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经历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敏感,对父母的管教有时会感到反感,同时又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情绪,如何通过沟通和调节来应对生活的挑战。
这既是他们情感成熟的过程,也是他们人际交往能力锻炼的关键时期。
四、友谊的深化与变化初中阶段是友谊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开始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喜怒哀乐。
他们学会了分享,也学会了竞争。
友谊的深度和广度对他们的人格塑造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友谊中的冲突和误解也可能带来困扰,他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五、面临未来的选择与压力初中生开始对未来的方向有所思考,升学压力、职业规划等问题开始萦绕心头。
他们可能会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可能感到迷茫和不安。
这时,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目标,培养良好的抗压能力。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初二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一、初一学生身心的特点一)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行为表现初一正处在身心发展不稳定的青春期。
一方面,他们精心旺盛,活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即新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惯还很不稳定,其主要表现是:1、初一学生身体发育开始进入第二高峰期他们的体型、外貌和行为普遍出现急剧变化,第二性征日益明显。
2、性别意识和对异性的意识表现出来一些学生喜欢打扮、修饰自己,男女生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
3、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普遍认为自己似乎是个大人,不愿意别人把自己还当作小孩子;还时常表现出成人的某些行为。
4、闭锁心理有所发展一些孩子不愿望向家长袒露心事,而喜欢在一定范围内交友。
5、个人追求与愿望增多追求与愿望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能满足时情绪易低落,有时因受挫折会表现不良行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二)研究的特点1、对初中的研究有肯定了解研究有连续性,但从小学到初中仍有一个适应进程。
2、研究难度逐渐加大,研究成绩分化激烈普通认为分化出现在初二,其实已经提前到了初一。
3、自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研究上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课内,若何主动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学,磨炼本人,确有提高;课外,若何独立安排研究举动,拓展常识,发展兴趣,形成优势。
自学能力的强弱,表现出学生的基础、能力、刻苦、自律,对研究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初中以后,家长对孩子研究上的直接帮助逐渐减少,而且难度加大。
可以说,不在“帮”,而在“引”;不在“教”,而在“导”。
不适当的“要求”、过高的“标准”,弄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厌烦,甚至拒绝家长的“好心”。
4、研究的矛盾性存在自觉性与依靠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只要得当,就不应过多地指责。
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能持久,是正常现象。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引言概述: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发展具有其特有的特点。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认知发展1.1 初中生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初中生开始能够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和思想,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1.2 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初中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解决方案。
1.3 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初中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情感发展2.1 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初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平衡,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
2.2 开始关注自我认同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更加敏感的认识。
2.3 开始建立人际关系初中生开始建立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冲突和问题。
三、社会发展3.1 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初中生逐渐脱离家庭依赖,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够独立处理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3.2 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初中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3.3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四、性格发展4.1 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初中生在青春期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明显的个性和特色。
4.2 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初中生开始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3 开始培养自信和自尊初中生在性格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自信和自尊,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五、行为发展5.1 开始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初中生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
5.2 开始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初中生需要培养自律和责任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
5.3 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初中生需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在不同社会环境中自如地行为和交往。
七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及建议
七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及建议一、七年级学生学习问题汇总1 学科知识跨度大2 学习能力转化难度大3 不适应初一学习生活二、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2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3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三、家长教育及辅助该年级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导建议1、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环境。
初中与小学毕竞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中学的办学规模、学生人数、学科门类等各方面比小学更大更广了,对一些住校生说,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个挑战;学科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需要一定量的课后训练;而且,这个年龄还处于似懂非懂时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直接。
正因为这些变化,常常让一些学生跨进初中校门后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在小学时期表现相当不错的孩子,因没有及时适应环境而落后了。
为此,家长要尽可能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中学就会面对“课多、书多、老师多”的现状,正视现实,克服危难情绪,帮助孩子心里上接受环境的变化。
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升入初中后最初几个月的变化情况,分析原因,对症引导,在帮助孩子度过中学适应期中扮演重要角色。
2、引导孩子学科平衡发展。
作为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各学科作业完成质量判断孩子上课的专心程度,特别是要关注孩子对各门学科的精力分配状况。
引导孩子对各门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老的学科,也要对历史、科学等新学科一视同仁,不能顾此失彼。
要使孩子既重视班主任老师的课程,也要重视和喜欢其他老师的课程。
从教育经验看,各门学科的平衡发展是孩子学习成绩全面提高的关键所在,而且,初中三个学年学业负担逐步增加,一旦出现偏课现象,某一学科落后以后,追赶和弥补将会十分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初中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扎扎实实,环环相扣。
初中生应该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专注读书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引言初中一年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在这一时期会经历许多心理变化和挑战。
本文档旨在探讨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一、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1 自我认同的探索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进行思考和质疑。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上出现波动和不确定性。
1.2 社交关系的转变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更加注重社交关系,与同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他们可能会遇到交友困难、同伴压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1.3 学习压力的增加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逐渐增加。
他们需要适应更加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更高的学术要求,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压力。
二、应对方法2.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对心理挑战,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他们进行交流。
2.2 提供支持和鼓励学生需要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鼓励。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反馈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自我认同的探索和社交关系的转变。
2.3 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包括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和放松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压力。
2.4 鼓励参与课外活动参与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社交技能,并减轻学习压力。
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并提供支持和资源。
三、总结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面临着社交关系的转变和学习压力的增加等心理挑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一阶段,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支持和鼓励、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鼓励参与课外活动等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一学生的特点
初一学生的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如能够自觉地根据教学的要求知觉有关的事物,有说明书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开始战胜优势。
但是,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
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做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精选文档】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1、自身角色的改变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
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
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
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
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
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内心激烈震荡中寻求着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应当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期,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在这个由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既有充溢着丰富内涵的规律性的共同点,也有颇多的力具鲜明个性化色彩的独特点。
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初中各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作一些分析,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少年期的心理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法改变或停滞的自然发展过程。
例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列从儿童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逐渐转向青少年期的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也从以前主要靠机械记忆而发展到意义记忆。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适时地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和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稳定性:就是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
这种稳定性还表现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社会形态以及什么民族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可以这样讲,全世界的初中生在求知欲、好奇心、成人感以及对两性问题所产生的朦胧和疑惑感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在涉及的深度、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
熟悉和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这种稳定性,对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可变性: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支配下,初中生的心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个体心理素质上的差异。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1、产生成人感
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还没有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情感丰富,易冲动
他们这时候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在这一点上,男生比女生表现的更明显。
3、出现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反抗心理的出现,主要因为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产生这三方面因素。
反抗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时而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时而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教育育儿子女心理特点叛逆心理杂谈分类:家长学校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在于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加大了。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阅读和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概述。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环境和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他们刚从初中的小学阶段进入初中,学校和课程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初一学生通常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适应。
他们可能对课程和老师的要求感到困惑,并且容易迷失方向。
此外,初一学生也面临着与新同学的相处问题,他们需要重新建立友谊并融入新的社交圈子。
初一学生还可能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如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使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形象。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的探索。
初二学生开始逐渐对自己的个人特质和兴趣产生兴趣,并致力于寻找自我身份。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通常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象的塑造。
初二学生的朋友圈也扩大了,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初二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望,但也可能因学业压力增加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初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选择职业的压力。
他们通常会感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初三学生需要在学业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并制定未来发展的计划。
他们还可能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如青春期的发展和性别意识的增强。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更加自律和专注的特点,但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沮丧和压力。
总的来说,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受到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发展也在逐渐成熟。
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挑战,初二学生主要探索和塑造自我形象,初三学生主要面临未来的担忧和选择。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
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少年期是性觉醒的开始,对异性产生特殊感情,对性知识的神秘和好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是少年期重要的生理特点。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
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
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从小学刚进入初中,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快的适应。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是个过渡期,有它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不了解清楚,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并且这一时期,新初一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初一新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
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寄、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新初一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
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
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2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是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2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
,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
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
我还想说,教师有时也被情绪左右,批评孩子时,事实不清,道理不透…处罚过当。
当然教师要主动关心有交往障碍的孩子,纠正自己工作失误,但家长的思想疏导其实更重要。
因为您比我们更了解孩子自卑的诱因,比我们更清楚孩子对老师的不满。
我们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比如他可能板报出的不好,但劳动很认真。
增强其自信心。
要肯定教师的批评动机是关爱、是期待。
促进其大胆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误会,缓解孩子的焦虑。
因为教师工作繁杂,难免有疏漏或不当。
但我们得到绝大部分家长理解和支持。
其实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人的幸福感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财富或功名,而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共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没有暗礁的心灵大海,搏击知识海洋的风帆也将驶得更轻快。
三、叛逆心理导致放纵情绪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
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
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
这就不能不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差异。
任何时候,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都是大树的根,而学习成绩只是树叶、花果。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才有果实。
考察学习好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
因此,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根本。
我想,孩子在真正成熟之前,家长还是要保持适度的权威,
要立规矩、要真督促、要适度的饥和寒。
反对棍绊教育、反对贿赂孩子、反对盲目家教辅导。
最后,说一说掌物教育提前量和保持亲子氛围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从子女言谈举止中也许会发现孩子渐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
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亦不要棍棒相加。
应当在时间上科学地提前教育,过早没有意义,太迟了恐怕抵挡不了欲望的冲击。
内容上要引导健康爱好,充实子女兴趣。
一定要避免子女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和音像制品,要防止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聊天。
因为毕竟是孩子,自制力还比较弱。
最好高中毕业之前都不要破例。
两句老话,黄毒猛与虎。
玩物丧志。
切忌,切记。
温馨的家庭亲情给子女一个永远的心理依靠。
父母相敬如宾、尊老爱幼、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美德对子女的潜移默化是长久而深远的。
给子女一个可靠的经济保证很重要,而给子女一个温馨可靠的亲情环境更为重要。
你的子女能否给你敞开心扉,诉说他(她)的苦与乐,这对你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非常关健。
只有经常保持这种坦城的交流,才能实现两代人的成功对接。
因此,抽陪朋友,陪客户的时间陪陪孩子,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投资。
但不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说教,有时做做游戏、说说笑话、到野外郊游更有利于下一次教育。
这一点,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有很多表白。
能感动、能教育孩子的,常来自于生活中琐事折射出的亲情。
孩子的情商亦会在这种亲情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单亲家庭尤其要注重这一点,无论那一方,都应该关爱孩子,夫妻离异不甩掉作为家长的责任,不能剥夺孩子应得的父爱和母爱。
这是法律、是道德,也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