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牡丹亭》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牡丹亭》读后感1《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
此剧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展示,表达了饱受封建教条束缚的人们突破封建思想与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朦胧愿望。
从剧情上来看,《牡丹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与现实的矛盾。
不过在此剧中,它所反映的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是为明代统治阶所极力倡导的宋明理学中的思想枷锁和封建礼教制度。
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天性,尽管她身居闺阁,但仍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思春情愫,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此剧的意义就在于用形象化的说法肯定了人之爱的合理性,并对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提出了批判,并特别突出了人之情与教之礼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从思想性上来看,《牡丹亭》一剧表现出了以往戏剧所无法匹及的思想高度和社会特征,它不再局限于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畴之内,而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口号。
所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这便赋予了爱情不可战胜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因此,剧中的杜丽娘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夺目的人物形象。
她的死即是当时社会男女道求爱情的结果,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青年男女摆脱理学、礼教束缚的方式。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牡丹亭》表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它通过“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夸张情节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杜丽娘因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而激发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她的情感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作者虚构情节,让她在梦中或以魂游的方式实现了这一切。
比如她耳听母亲的唠叨,却在梦中幽会柳梦梅。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
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
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
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
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
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
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
牡丹亭,读书笔记
篇一:《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的创意来自于一个传说。
传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男马子,梦一女人,年十八九岁,言:“我乃前太守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四年。
为鬼所枉杀,按生箓乃寿至八十余。
今听我更生,还为君妻,能见聘否?”马子掘开棺视之,其女已活,遂为夫妇。
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的儿子名叫马子。
“我是前太守徐玄方的女儿,不幸早亡,一日,马子梦见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女子前来跟他说:死了到现在已有四年。
可是我是被鬼枉杀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若按生死簿上的记录,我能活到八十多岁。
现在,冥间准许我再重生一次,返回阳间作你的妻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娶我?”马子说:“我愿意。
”第二天,马子就前往梦中女子所指引的地方,掘开女子的棺材,那女子还真就活了过来。
故事非常的简短,汤显祖在利用这个创意时,为《牡丹亭》添加入了更多的浪漫情节,使得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浪漫,更加精彩。
故事中对应徐玄方女儿的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杜丽娘,而对应马子的人物则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梦梅。
说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午睡,梦见一名青年书生——柳梦梅来到牡丹亭与她幽会,二人如胶似漆,十分相爱。
梦醒后,物是人非,一派凄凉,从此杜丽娘也再没有梦见柳梦梅。
由于相思之苦,杜丽娘日渐憔悴,最终一病不起,于中秋之夜死去。
临终前,她请求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压在太湖山石之下。
其时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战事紧急,杜宝也只能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她,便举家前往前线。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走到南安借宿于梅花庵中,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杜丽娘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晚上,柳梦梅梦到杜丽娘再度前来与他相会,二人诉说了多年的离别之苦,最后杜丽娘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妻。
后受杜丽娘之托,柳梦梅前去寻找丈人杜宝。
杜宝却认定柳梦梅一派胡言,便将其打入牢狱。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牡丹亭》的读书笔记范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牡丹亭》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牡丹亭》的读书笔记1《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
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相关推荐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
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
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牡丹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牡丹亭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牡丹亭读书笔记1有一本书最好是在静晚上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是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是在生离死别中吟,那還是《牡丹亭》。
偷偷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询问自身:梦究竟是什么?于丹说,梦只事关情结,只事关一个人心里的体会。
汤显祖却道:梦里之情,何苦非真?天地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非常简单,便是摆脱深闺大院,恍然间,见到哪个真实的自身,捡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不讳罢,原先姹紫嫣红开遍,似如此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哪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深刻的怀想。
杜丽娘,这位生在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叙述的爱情小故事所触动。
梁梦里,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此后欢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殊不知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人死之后,其妈妈将她葬在花苑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轴,忆起梦里佳人。
他不管不顾开棺处死的风险,掘开杜丽娘的墓葬,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曲折,两个人最后兴得皇上赐予婚缘,此后相随相伴,相识恩爱。
假若缘定三生,就算穿越重生存亡,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一样,它沒有皇家宫苑,沒有金盆玉石,仅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青石板,满园春色,也有那一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也许假如丽娘不摆脱那深闺大院,沒有看到袅晴丝吹来闲院落,摇漾春如线的风景,这一段爱情是否会锁进封尘中,不容易出現呢?不,它会出現。
因为它的身后有二颗脱去凡俗的心。
这便是《牡丹亭》交给我非常幸福的美好。
在哪个宋明理学抑制,封建社会胁迫的时代里,杜丽娘释放个性化,追求幸福,是福還是祸?我讲,是福。
《牡丹亭》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牡丹亭》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牡丹亭》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
此剧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展示,表达了饱受封建教条束缚的人们突破封建思想与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朦胧愿望。
从剧情上来看,《牡丹亭》表达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那就是爱情与现实的矛盾。
不过在此剧中,它所反映的现实具有特殊的意义,即是为明代统治阶所极力倡导的宋明理学中的思想枷锁和封建礼教制度。
杜丽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天性,尽管她身居闺阁,但仍会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思春情愫,并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此剧的意义就在于用形象化的说法肯定了人之爱的合理性,并对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提出了批判,并特别突出了人之情与教之礼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了理学枷锁和礼教制度的不合理性。
从思想性上来看,《牡丹亭》一剧表现出了以往戏剧所无法匹及的思想高度和社会特征,它不再局限于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范畴之内,而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的口号。
所以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可以为爱而生,也可以为爱而死,这便赋予了爱情不可战胜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
因此,剧中的杜丽娘才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夺目的人物形象。
她的死即是当时社会男女道求爱情的结果,同时也是当时社会青年男女摆脱理学、礼教束缚的方式。
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牡丹亭》表现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它通过“因梦而死”、“死而复生”的夸张情节表现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杜丽娘因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而激发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她的情感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作者虚构情节,让她在梦中或以魂游的方式实现了这一切。
比如她耳听母亲的唠叨,却在梦中幽会柳梦梅。
又如她在鬼差面前诉衷肠,并打动了鬼差让她寻情郎,但在还魂之后,他的父亲却竭力阻挠她与柳梦梅的结合。
《牡丹亭》读后感高中生范文5篇
《牡丹亭》读后感高中生范文5篇《牡丹亭》读后感高中生范文【篇1】一上午,口干舌燥、白沫四溅地和朋友们聊起了《牡丹亭》。
其实,我只是想使他们和自己弄懂一个问题——为何要读这本书。
所有的行为都带上了一层功利色彩,更多时不是享受阅读而是完成工作而已。
如果只是盲目的、冲动的,反而倒胃。
记不得是朋友还是老师说过一句话:艺术产品不会使人完美,但使人趋向完美。
我,听的很入神。
很惭愧我对《牡丹亭》的原始意识停留在美艳的.戏服、绚丽的妆容、清雅的曲词,从未思考过白先生指向的方向。
我以为要理解《牡丹亭》首先要理解汤显祖,其次理解罗汝芳,再次理解李贽,最后理解十六世纪明代史(最好读《1648年世界史》、《万历十五年》),唯有这样才能理解48岁的汤氏营造的满园春色作为明南戏如果不是在一个货色时代,失却了东南半壁富贵江的支撑,遇见了一个道士皇帝,拥有完整的言情理论系统,估计这样的珍品还要等上许久吧。
白先勇先生说《牡丹亭》是一场灵魂的冒险,里面暗含一个神话解构,他认为多数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牡丹亭》的了解始终只在入乎其中的人物与情节中兜圈,乃无法同时产生另一种出乎其外的鸟瞰式的全盘视野,以作为内缘视角的支援,扩大读者对这个作品的感知意识。
如果一旦读者愿意转移观视的角度,就会发现入口原近在眼前。
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
只是,我想在冒险前加上一个修饰词——华丽。
《牡丹亭》读后感高中生范文【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
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
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牡丹亭》1000字(一)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
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
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
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
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
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
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
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
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
牡丹亭读后感优秀大全
牡丹亭读后感优秀大全(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牡丹亭读后感优秀大全牡丹亭读后感优秀大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5篇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5篇《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牡丹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文中女主人公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牡丹亭》是一部催人热泪的爱情小说。
凸显出了杜丽娘为爱情极力地挣脱封建枷锁的勇敢形象。
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她的父亲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
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
杜丽娘的内心深处却积压着长期的郁闷最终在读了《关雎》诗以后引发了出来。
弗洛伊德说过:“梦是被压抑的愿望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实现,是人们对于现实不满的一种宣泄,是最真实的自我的内心表现。
《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牡丹亭》这部作品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离奇遭遇为主脉,着重展现了它反礼教、反理学的核心思想。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牡丹亭》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牡丹亭》读书笔记【1】《牡丹亭》的创意来自于一个传说。
传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男马子,梦一女人,年十八九岁,言:“我乃前太守徐玄方女,不幸早亡,亡来四年。
为鬼所枉杀,按生箓乃寿至八十余。
今听我更生,还为君妻,能见聘否?”马子掘开棺视之,其女已活,遂为夫妇。
说广平太守冯孝将的儿子名叫马子。
一日,马子梦见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女子前来跟他说:“我是前太守徐玄方的女儿,不幸早亡,死了到现在已有四年。
可是我是被鬼枉杀而死的,不是正常死亡,若按生死簿上的记录,我能活到八十多岁。
现在,冥间准许我再重生一次,返回阳间作你的妻子,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娶我?”马子说:“我愿意。
”第二天,马子就前往梦中女子所指引的地方,掘开女子的棺材,那女子还真就活了过来。
从此二人便结成了夫妻。
故事非常的简短,汤显祖在利用这个创意时,为《牡丹亭》添加入了更多的浪漫情节,使得故事更加丰满,更加浪漫,更加精彩。
故事中对应徐玄方女儿的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杜丽娘,而对应马子的人物则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柳梦梅。
说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午睡,梦见一名青年书生——柳梦梅来到牡丹亭与她幽会,二人如胶似漆,十分相爱。
梦醒后,物是人非,一派凄凉,从此杜丽娘也再没有梦见柳梦梅。
由于相思之苦,杜丽娘日渐憔悴,最终一病不起,于中秋之夜死去。
临终前,她请求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压在太湖山石之下。
其时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战事紧急,杜宝也只能匆匆埋葬了女儿,并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她,便举家前往前线。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赶考,走到南安借宿于梅花庵中,偶游花园,恰在太湖石边,拾到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杜丽娘正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2023年《牡丹亭》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2023年《牡丹亭》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牡丹亭》读后感1在她之前,是崔莺莺,在她之后,是林黛玉,她们何其相似,而又不能苟同,她是杜丽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普普通通八个字却拆散了多少姻缘,为什么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望而不可及,为什么相爱不能相守…没有人回答,因为理学不允许,因为礼教不允许。
古往今来,若说有情女子,当提丽娘。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她的人生第一课是《关雎》,古人以为这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女子的闺范读本,但殊不知在丽娘眼中,这分明是一支恋歌。
她正值青春,为何要日日身居闺房?她偏要走出牢笼。
“圣人千言万语,则要人收放其心,着甚春伤?”,丽娘偏不。
游园见柳生,见后又惊梦,不到园林,又怎知春色如许,不出闺阁,又怎知相思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丽娘怎甘在幽闺自怜?父亲却怜女儿无知,“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空冷无人之处”忙训春香,殊不知丽娘心中燃起的情分岂是春香能够阻拦。
梦醒,便寻梦,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去小庭深院,去小庭深院!”丽娘自是寻梦心切,白日青天,却叫人抓不到魂梦前,痴儿自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寻也不见,寻也不见,从此时时春梦里。
梦回人杳,闺深魂销,丽娘“泪儿几曾干燥”,可怜消的人憔悴。
“春香,记起来了,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
”短暂欢喜却转心焦,“则怕呵,把俺年深色浅,当了个金屋藏娇”,日思夜叹,因何一病,起到半年。
父忧泣,忙请人禳解拿药,可奈,“世间只有娘怜女,天下能无卜与医!”。
人间奔忙,只为阴阳,折柳情人不在,谁能禳解。
不颦不笑,哀哉年少。
“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冷雨幽窗,灯落人亡。
丽娘一病,终是魂归冥,魄归泉,人间不见,阎浮殿里,冥判其阴司数未该,魂魄任来归。
彩云扶月上,青鸟闲来往,丽娘寻的柳卿,冥界人间穿行,柳卿亦起深情,长夜难过,无眠清坐。
牡丹亭读书笔记
牡丹亭读书笔记《牡丹亭》,一部让我沉醉其中的经典之作。
说起读《牡丹亭》,那还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之前总是听人说起它如何经典,如何动人,可我一直没当回事儿。
直到有一天,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我偶然看到了一本泛黄的《牡丹亭》,不知道为啥,就鬼使神差地拿起来翻了翻。
这一翻,可就不得了啦!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浪漫的世界。
故事里的杜丽娘,原本是个养在深闺的大小姐。
那深闺的生活,简直能把人憋出病来。
每天就是学学女红,读读书,规矩多得不得了。
可这杜丽娘骨子里就有着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有一次,她跟着老师学《关雎》,哎呀呀,就这么一首诗,一下子把她心里那团爱情的小火苗给点燃了。
她趁着家里人不注意,偷偷跑到自家的后花园里去玩儿。
这后花园啊,那叫一个美!花红柳绿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
杜丽娘看着这美景,心里头又是欢喜又是忧愁。
欢喜的是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忧愁的是自己的青春就这么在深闺中虚度。
就在这时候,她累了,靠着一棵大柳树睡着了。
这一睡,可就做了个不得了的梦。
梦里,她遇到了一个英俊潇洒的书生,叫柳梦梅。
两个人一见钟情,在梦里那是爱得死去活来。
杜丽娘醒来后,发现这只是个梦,心里那个失落啊,别提了!可她偏偏就忘不了这个梦,忘不了柳梦梅。
就因为这个梦,她相思成疾,没多久就病死了。
你说这够不够离奇?但这还不算完。
柳梦梅呢,还真就出现了。
他偶然间捡到了杜丽娘的画像,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后来,他居然神奇地与杜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个人再次相爱。
柳梦梅也真是个胆大的主儿,一点儿都不怕杜丽娘是鬼魂,还一心想着要让她复活。
这中间的过程啊,那叫一个曲折。
杜丽娘的鬼魂跟着柳梦梅,经历了种种磨难。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都为他们捏一把汗。
好在最后,在柳梦梅的努力下,杜丽娘真的复活了!两个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一起。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就在想啊,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咋就这么让人感动呢?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他们能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再看看现在,虽说我们没有了那么多的封建礼教束缚,可爱情似乎也变得没那么纯粹了。
牡丹亭的读后感范文1000字5篇
《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主要讲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一位佳人立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跟他说他俩之间有姻缘之分,从此之后柳梦梅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又一女名丽娘,才貌出众,知书达理,喜欢读书。
她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睡梦中见到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相思成疾,一病不起。
她在死前要求她的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
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
后来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
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
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
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
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
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无疑,杜丽娘是作者的光辉创造,而《牡丹亭》主题的基本倾向也就从中体现出来。
杜丽娘的形象告诉我们,情爱决不仅仅是要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
《牡丹亭》读书笔记
《牡丹亭》读书笔记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了《牡丹亭》这本书,仿佛一下子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
这《牡丹亭》啊,真的是让我又爱又叹。
先说这杜丽娘,一个深闺中的大小姐,被困在那四方的院墙里,每日不过是做做针线,读读书,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子,心中却有着一团燃烧的火焰。
还记得书中描写杜丽娘第一次走进自家的后花园那一幕,那细节,真叫一个生动。
那是个阳光正好的春日,杜丽娘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下,偷偷来到了久未涉足的后花园。
一入园中,满眼的春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被压抑许久的渴望。
那娇艳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朵朵争奇斗艳,仿佛在向她诉说着生命的美好。
微风轻轻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像是一场美丽的花雨。
杜丽娘忍不住伸手去接那飘落的花瓣,花瓣落在她的手心,带着丝丝的凉意和淡淡的香气。
她看着手中的花瓣,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伤感,自己的青春就如同这花瓣一般,美丽却又如此短暂,无人欣赏,无人怜惜。
园中的柳树也格外引人注目,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曳,就像少女柔软的腰肢。
柳丝轻轻拂过杜丽娘的脸庞,痒痒的,让她忍不住笑出声来。
可笑声过后,又是一阵惆怅。
这美好的景色,自己却只能偶尔得见,平日里被困在那小小的闺房之中,如同一只被囚禁的鸟儿。
再说说那柳梦梅,一个怀揣着梦想的书生。
他与杜丽娘的相遇,真可谓是命中注定。
在梦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相遇相爱,那场景,简直比话本里的故事还要浪漫。
柳梦梅的出现,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杜丽娘黑暗的生活。
当杜丽娘因为思念柳梦梅而香消玉殒,化为鬼魂时,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这得是多深的爱,才能让一个人连生死都不顾。
好在最后,柳梦梅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杜丽娘的坟墓,将她救活,两人终成眷属。
这结局,虽说有些离奇,但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
读着《牡丹亭》,我仿佛能看到杜丽娘在园中漫步时的娇羞模样,能听到她在思念柳梦梅时的轻声叹息,能感受到她在面对爱情时的坚定与勇敢。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左右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左右《〈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这出戏啊,可真是把我迷得不要不要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杜丽娘可真是个奇女子。
你想啊,她住在那深闺大院里,整天就是读读书、绣绣花,周围的环境沉闷得很。
就像我以前去参观那种老宅子,灰扑扑的墙,小小的院子,虽然看着古色古香的,可呆久了就觉得压抑得慌。
杜丽娘的生活估计就跟这差不多,周围的人都规规矩矩的,一举一动都得符合那些老掉牙的礼教。
她跟着老塾师读书,那老夫子古板得很,摇头晃脑地念着那些之乎者也。
我就想起我上学的时候,碰到那种特别严肃的老师,上课简直像上刑一样。
可杜丽娘不一样,她在这种环境里还能有自己的小情思。
就像有一次我在一个很无聊的聚会上,周围人都在说些场面话,我却突然看到角落里有一朵盛开的小花,那种感觉就像杜丽娘在压抑的生活里突然有了对爱情的憧憬一样。
她在花园里那一梦可真是太绝了。
我仿佛能看到那花园的样子,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
她走着走着就困了,然后在梦里遇到了柳梦梅。
这就好比我有时候睡觉,也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在梦里到了一些从没去过的地方,遇到一些不认识的人。
杜丽娘的梦那么美好,她和柳梦梅在梦里那叫一个情意绵绵。
我想啊,这也许就是她内心深处对自由爱情的一种渴望吧。
她在现实里被压抑得太久了,只能在梦里寻找慰藉。
后来她因为这个梦相思成疾,最后香消玉殒。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可难受了。
就像我养的小宠物突然生病没了一样,那种失落感满满当当的。
她死得那么凄美,让人忍不住叹息。
再看柳梦梅,这家伙也是个痴情种。
他对着杜丽娘的画像就开始各种爱慕,还把画像当成真人一样对待。
我就想,这人也够傻的,但又傻得很可爱。
这就像我有时候会对一个电影里的角色念念不忘,把海报贴在墙上,每天都要看上几眼。
等到杜丽娘还魂,和柳梦梅终成眷属的时候,我又觉得特别开心。
就像是自己支持的球队终于赢了比赛一样。
他们两个历经磨难,冲破了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
这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参加一个比赛,本来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着我,但我还是想尽办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牡丹亭》是中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戏曲之巅。
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藻,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珍贵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在读完《牡丹亭》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韵味,也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唐代,但其所描绘的爱情悲剧却具有普遍的人性和情感价值。
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们与柳宗敏之间的纠葛,展现了爱情与命运的悲剧冲突。
杜丽娘和柳梦梅在牡丹亭相识相爱,却因为社会习俗和家族利益的约束而无法圆满。
她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情和无奈,令人唏嘘不已。
而柳宗敏在故事中的扮演者,更是展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形象,他对杜丽娘的爱情执着和坚定,令人感动不已。
在《牡丹亭》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珍贵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词藻华丽的唱词和深刻的寓意,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尤其是在描述爱情和悲剧冲突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故事更加深刻和感人。
例如在杜丽娘和柳梦梅相遇的场景中,作者通过对花鸟虫鱼的描绘,表现了她们的美丽和纯洁,以及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而在柳宗敏对杜丽娘的思念和痴情中,作者则通过对月夜和孤灯的描绘,表现了他的孤寂和无奈,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
这些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情感和审美价值,我在阅读《牡丹亭》时,还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牡丹亭》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藻,展现了中国古典戏曲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在整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对唱词和音乐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尤其是在描述爱情和悲剧冲突的时候,唱词和音乐的配合,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刻和动人。
而古典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和舞台布景,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和视觉效果。
这些艺术元素的运用,使得《牡丹亭》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也使得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
”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
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
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
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
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
几经波折,
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
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
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
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
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
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
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
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
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
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
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
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
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
今晚,又是一静夜。
篇二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
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
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
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
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
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
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
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
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
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
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
作者也便是通过“大家闺秀”的她做出不是大家闺秀的行为而来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读完作品,我不得不被杜丽娘的勇敢,坚持与真情所感动。
一首“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是他们最初的邂逅。
而后花园一梦之后,丽娘便相思成病,一病不起乃至天逝。
而在现实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至始至终压根就没见过面,更别谈什么真爱了。
那又是什么导致了丽娘伤春而逝呢,难道就真的是那一个梦吗?不,不是的。
梦境或多或少加速了悲剧的产生,但梦境紧紧是促成悲剧的一个道具,而不是主要原因。
试想在如今 21世纪的我们有谁会因一个虚幻的春梦而相思死去呢?如今一见钟情的几率都小的可以忽略,更别谈什么为梦怀春而死了。
而在杜丽娘那个年代,在那个真情被压制,人性被束缚的年代,这或许不过就是一个再也寻常不过的事情罢了。
在古代,女子必须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经常就躲在自己的闺房中绣花练琴作画。
在出嫁之前见到的男人估计也就他父亲,兄弟,再有也就是家丁了。
那么偶然间突然见到一个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而后风度翩翩的男子,有
几个能不一见倾心的。
而严酷的教条根本不允许这种私订终身的事情发生。
但往往物极必发,越加以束缚,就越能激发人性去挑战。
就说今天,男女平等,见到异性的机会多了,社会也开明了,很多人都能在寻寻觅觅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幸福快乐的生活。
又怎会有那么多抛弃家庭而私奔的悲剧呢。
所以说到底,就是封建礼教无情的压抑了人性,造就了无数悲剧的产生。
再有的感触就是杜丽娘的真情了。
虽然仅仅是一梦之缘。
但也无法浇灭心中那被烈火燃烧的情思。
天逝之后,她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柳梦梅。
而冲破这些困难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定的毅力。
都说爱情是有期限的。
而丽娘当了三年的鬼魂,却仍然对梦梅念念不忘,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圆梦。
而现今又有多少异地情侣因忍受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而选择分手,成为陌路人。
我想说的是在今天我们勇敢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同时,请不要轻易放手,爱情总是需要坚持的。
篇三知道《牡丹亭》是从《红楼梦》里,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我逐句讲解过一些篇章。
但大观园里的故事,她没有多讲。
后来发现我迷上了红楼梦,还曾经禁止我看,恐怕是像书里说的“只怕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小时候确实更喜欢看书里有宝玉和黛玉的情节,暗暗替
宝钗和黛玉权衡谁在作者心中位置更重,几翻计较,花却不少功夫,竟是得不出来。
十三、四岁的时候,常拿《红楼梦》中的人物来揣测现实生活中的人,想着谁像熙凤,谁像湘云,常在心里暗谱十二钗,自得其乐。
因天性中生来的乐观,所以无论如何比较,觉得自己与黛玉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差距太大,倒是颇像宝钗。
而又因觉得宝钗虚伪,反观自己也觉虚伪,着实苦恼了一阵。
心里实实在在更喜欢黛玉,为什么呢?可能就是因为都在心里存着难以言说的“闲情”。
想林黛玉在花园中听到《牡丹亭》的曲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代、际遇、环境都不同,而心却同为之一震。
后来找出《牡丹亭》的曲本看,也越加喜欢上了杜丽娘。
十六、七岁的时候,看似无忧无虑,心里却常常苦闷。
放假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家里看书,或倚着窗户往外呆望,觉得人生了无生气。
时间仿佛过得很慢,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也挺不起精神。
正如人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觉得杜丽娘和林黛玉已然“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我,又“似曾相识燕归来”。
那时候却不像现在这般爱做梦,一觉醒来,天已亮了。
所以也未有梦中的人来相折磨,甚幸。
梦中得遇有情人的故事在现实中很有可能是真的,戏剧的美好,只在于增加了心
中所向往的结局。
当杜丽娘问一声“你可曾也梦到我时?”,心中一紧,想世间多少女子,皆死于这一答。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杜丽娘可能活在现实中,柳梦梅恐怕只得在戏文中找寻。
杜丽娘那一声问“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替天下的丽娘道出心中不甘。
是呀,结局总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知杜丽娘身边的柳梦梅与梦中的有几分相似?如今,我已被这梦折磨了许久,“花隔人远天涯近”,了无杜丽娘或林黛玉的幽怨,却仍有与她们一样的无奈。
或许只有将来,在某个黄昏的牡丹亭边,低低地诉上一句“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等待下一场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