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庵禅师十牛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廓庵禅师十牛图

十二世纪,中国的禅师廓庵禅师著了一本名为《十牛图》的书,成为禅门中的至宝。他绘制了禅宗的十牛图,并以诗偈和散文加以评唱,形象地展现了由修行以致顿悟的体悟过程。

一、寻牛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解:寻牛----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第一寻牛,即寻求业已失散的心牛。所谓心牛,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生命的本体,也就是临济祖师所讲的无位真人,这一阶段是立志求道的阶段。不过,实际上心牛(无相的自己)从未失去。真人总是在我们的面门,在我们的眼、耳、

鼻、舌、身、意中出入。仅仅由于缺乏正确的自觉,而与本来的自己疏远了。找到真我根本不必从外从他而求,只要照顾好自己脚下就行了。

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依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著语大义:心牛从来就没有失去,哪里用得着去追寻?由于缺乏自觉以致与心牛疏远,在尘世的迷乱中心牛逐渐被淹没,离真我愈来愈远。由于前路参差峻峨,于是得失之心愈盛,是非之争更烈。

二、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解:见迹----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第二图为见迹,只是发现了心牛的足迹。这是一个阅读经书禅典,谛聆师家教诲,理解佛教法理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从而知晓一切都是独立存在的,而它们却处于矛盾的统一之中;明白万物的客观与自我的主观是息息相关的存在;理解万法都是一个心牛的千变万化,即一切存在都是真我的变体的禅的思想。不过,在这一阶段还无法弄清牛是白还是黑。所以,仍处在禅门之外,只是见到了踪迹而已。

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辞,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在水边、林下、萋萋芳草中到处都有牛的足迹。那辽天的鼻孔,冲天的气势,纵是深山老林,也隐藏不住。

著语大意跟上述大同小异。所谓众器为一金,万物为自己的表意为:金镯、金炉、金项链等器皿,林林总总,形态各异,都是金子制造的。所以宇宙间的万物都出于一体,都与自己合而为一。

三、见牛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解:见牛----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第三张图为见牛,即终于看到了真正的牛。闻物之音声,见物之形色,这一直接的感觉,引触了大死一番后的禅定境界,即身心安然统一的三昧之境,从而使个体、有限、差别的世界与整体、无限、平等的本源相遇。开眼一看,万物全非他物。在眼前,只见一头心牛。这时,才确切体认自他不二,物我合一的至理。由此亦可清楚地看到知与悟的巨大差别。有一位和尚在劈柴禾时,听到一块干柴落地发出的声音,顿时开悟了。他作了一首禅偈: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坐。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意即掉落在地上的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自他不二的无相的真我。纵横有别的万物并不是蒙住自性之镜的明亮灰尘,而是真如之相。

山川河流及宇宙天地万物都是真理的显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著著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风和日丽,杨柳青青;河岸边的柳枝上,黄鹂在千呼万唤,啼啭不停,真是一派赏心悦目的风光啊!只见那岸边有一头高大的牛,牛角高耸,那种活泼之态,就是丹青妙手也难以画出。

但见她处处显露,所见所闻一样不差,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显其用。仿佛水中的盐味,包里的胶青,表面上看不识其真底,实际上它的作用十分明显。你眨眨眉毛,睁眼看看,她并非他物,正是心牛。

四、得牛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四、得牛----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十牛图》之四为得牛。光是看到了牛,还不能使牛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必须用手紧紧攥住她。这头长期在妄想的原野放逐的心牛,虽然现在终于找到了,但是牛的野性犹存。她还十分留恋那美丽的烦恼的草原,环境的影响依然很大,稍有疏漏她又会跑走。所以必须紧紧把住缰绳,牵牢她的鼻子。

古人说过:见惑如破石可顿断,思惑如藕丝宜渐断。(理是顿悟,事须渐修)也就是说,知性的困惑可以立刻斩断,而贪嗔痴的迷情如藕丝一般,唯有慢慢地断除。因为见性悟道有深有浅,所以悟道后的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好不容易竭尽心智找到了牛,可她心强力壮,习性难改。有时才到清净的高原上,瞬间又落入烟云深处。美不胜收的境界牵引着她,她奔驰得那么快,难以追上,青青芳草地令她留恋不已,不思回返。要荡其顽心,净其野性,求得纯和之境,必须多加鞭挞,牢牢抓住她,驯化她的习性。

(5)牧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五、牧牛----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十牛图》之五为牧牛,即小心放牧好这头手中牵着的牛。在悟道之后的修行中,要保持正念,不起邪念,既需要得牛的修行,又需要牧牛的修行,即通过得牛使牛与我合一,通过牧牛使我与境合一。在日常千差万别的环境中,我们往往才起一念即生二念。看到美丽的花,就想把她摘下来养到花瓶里。虽然这种见到物类即起美化她的念头并非坏事,然而这随之而生的第二念往往会引发迷惑之心。为此,当一念已起时,能如红泥炉上一点雪那样,随即返回正念,抱持正念即可。这样就会如古人所说的后念即生,前念自灭,始终保持一个正念。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惟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牧牛时当特别仔细小心,要把好鞭索,时时加以管束,以防此牛纵步走入尘世纷迷之中,以便把她驯教得纯和而不顽野,即使不用鞭索,她也会自动地跟随着主人。这头牛本来已觉悟成真,但由于迷惑她会常生妄想。这迷惑不是来自外境,而是发自己心。所以要严加束教,耐心垂训,使其永远保持正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