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元和尚颂古

合集下载

石门颂

石门颂

东汉《石门颂》《石门颂》是著名汉隶摩崖刻不。

东汉建和三年(公元148年)书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之石门崖壁上。

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

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

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又称《杨孟文颂》。

原刻为竖立长方形。

通高26l厘米,宽205厘米,22行,行30或31字。

总共655字。

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

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鸡,飘飘欲仙。

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康有为认为:“《扬盂文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科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

”此刻看似平常,实极浑厚自然,笔画、结字都有非常丰富的变化。

其中“升”字,“此”字,特别是“命”字末笔,拖笔极长,同某些汉简写法相似,这在碑刻中是极少见到的。

此碑刻字甚多,有些字虽非别字,但写法也很不规范。

本释文均用规范的简化字写出。

鉴于原碑拓本十分请晰,为了避免重新造字,仅在别字处注明(借代写“别字”。

系本字,写法不规范者写“别写”)。

别字写法.可直接看原碑即可。

原文:(碑额)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注释:此颂为汉中太守王升为歌颂原司隶校尉楗为杨涣开通褒斜道的功勋所刻。

“司隶校尉”:官名,汉武帝征和年间初置。

“楗为”:郡名。

“杨君”:指杨涣,字盂文。

楗为郡武阳县人。

武阳县在今四川彭山县东。

曾任尚书中郎、司隶校尉,任职期间,“甚有嘉声美称”。

因碑文中有“武阳杨君厥车孟文”字样《水经注》、欧阳修等称此碑为“杨厥碑”,误。

此处“厥”字为语助词,非人名也。

原文: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

泽有所注,川有所通。

宝志禅师十二时颂00

宝志禅师十二时颂00

宝志和尚十二时颂01.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捉物,入迷津。

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

02.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扰。

若施功,终不了。

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生烦恼。

03.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

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04.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

假饶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只守玄,没文字。

认著依前还不是。

暂时自肯不追寻,旷劫不遭魔境使。

05.日南午,四大身中无价宝。

阳焰空华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

不曾迷,莫求悟,任你朝阳几回暮。

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06.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

他家文字没亲疏,莫起工夫求的意。

任纵横,绝忌讳。

长在人间不居世。

运用不离声色中,历劫何曾暂抛弃。

07.晡时申,学道先须不厌贫。

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

作净洁,却劳神。

莫认愚痴作近邻。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

08.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

禅悦珍馐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

没可抛,无物守。

荡荡逍遥不曾有。

纵你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

09.黄昏戌,狂子兴功投暗室。

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

拟商量,却啾唧。

转使心头黑如漆。

昼夜舒光照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

10.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超释迦,越祖代。

心有微尘还窒阂。

廓然无事顿清闲,他家自有通人爱。

11.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没文字。

祖师言,外边事。

识取起时还不是。

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12.鸡鸣丑,一颗圆珠明已久。

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不见头,亦无手。

世界坏时渠不朽。

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

--(终)。

《五灯会元》卷第十六

《五灯会元》卷第十六

《五灯会元》卷第十六《五灯会元》卷第十六宋--释普济青原下十世下雪窦显禅师法嗣天衣义怀禅师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永嘉乐清陈氏子也。

世以渔为业。

母梦星殒于屋,乃孕。

及产,尤多吉祥。

儿时坐船尾,父得鱼付师贯之。

师不忍,乃私投江中。

父怒,笞之,师恬然如故。

长游京师,依景德寺为童行。

天圣中,试经得度。

谒金銮善叶县省,皆蒙印可。

遂由洛抵龙门,复至都下,欲继宗风。

意有未决,忽遇言法华,拊师背曰:“云门临济去!”及至姑苏,礼明觉于翠峰。

觉问:“汝名甚么?”曰:“义怀。

”觉曰:“何不名怀义?”曰:“当时致得。

”觉曰:“谁为汝立名?”曰:“受戒来十年矣。

”觉曰:“汝行脚费却多少草鞋?”曰:“和尚莫瞒人好!”觉曰:“我也没量罪过,汝也没量罪过。

你作么生?”师无语。

觉打曰:“脱空谩语汉,出去!”入室次,觉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

”师拟议,觉又打出。

如是者数四。

寻为水头,因汲水折担,忽悟,作投机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峰头独足立。

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

”觉闻拊几称善。

后七坐道场,化行海内,嗣法者甚众。

住后,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布发掩泥,横身卧地。

”曰:“意旨如何?”师曰:“任是波旬也皱眉。

”曰:“恁么则谢师指示。

”师曰:“西天此土。

”问:“学人上来,请师说法。

”师曰:“林间鸟噪,水底鱼行。

”上堂:“须弥顶上,不扣金钟。

毕钵岩中,无人聚会。

山僧倒骑佛殿,诸人反著草鞋,朝游檀特,暮到罗浮。

拄杖针筒,自家收取。

”上堂:“衲僧横说竖说,未知有顶门上眼。

”时有僧问:“如何是顶门上眼?”师曰:“衣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上来道个不审,能销万两黄金。

下去道个珍重,亦销得四天下供养。

若作佛法话会,滴水难消。

若作无事商量,眼中著屑。

且作么生即是?”良久,曰:“还会么?珍重!”上堂:“夫为宗师,须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遇贱即贵,遇贵即贱。

驱耕夫之牛,令他苗稼丰登。

夺饥人之食,令他永绝饥渴。

廓庵师远禅师

廓庵师远禅师

廓庵师远禅师【梁山师远禅师】常德府梁山廓庵师远禅师,合川鲁氏子。

上堂,举“杨岐三脚驴子”话,乃召大众曰:“杨其汤者,莫若扑其火;壅其流者,莫若杜其源。

此乃智人之明鉴。

佛法之至论,正在斯焉。

这因缘,如今丛林中提唱者甚多,商量者不少。

有般底,只道宗师家无固必,凡有所问,随口便答。

似则也似,是即未是。

若恁么,只作个干无事会。

不见杨岐用处,乃至祖师,千差万别,方便门庭,如何消遣?又有般底,只向佛边会,却与自己没交涉。

古人道,凡有言句,须是一一消归自己,又作么生?又有般底,一向只作自己会,弃却古人用处,唯知道明自己事,古人方便却如何消遣?既消遣不下,却似抱桥柱澡洗,要且放手不得。

此亦是一病。

又有般底,却去脚多少处会。

若恁么会,此病最难医也。

所以他语有巧妙处,参学人卒难摸索,才拟心则差了也。

前辈谓之杨岐宗旨,须是他屋里人,到恁么田地,方堪传授。

若不然者,则守死善道之谓也。

这公案直须还他透顶彻底汉,方能了得。

此非止禅和子会不得,而今天下丛林中,出世为人底,亦少有会得者。

若要会去,直须向威音那畔,空劫已前,轻轻觑著,提起便行,捺著便转。

却向万仞峰前进一步,可以笼罩古今,坐断天下人舌头。

如今还有恁么者么?有则出来道看。

如无,更听一颂: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湖南长老谁解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

这个说话,是家常茶饭。

须知衲僧家,别有奇特处始得。

且道衲僧门下有甚奇特处?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壁。

地得一,万象森罗及瓦砾。

君王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且道衲僧得一时如何?要见客从何处来,闲持经卷倚松立。

”浴佛上堂,举“药山浴佛公案”,拈云:“这僧问处,依稀越国,仿彿杨州。

药山答来,眼似流星,机如掣电。

点检将来,二俱不了。

若是山僧即不然,当是时,才见他问,只浴得这个,且不浴得那个。

但转木杓柄与伊,待他拟议之间,拦面便泼。

假饶这僧有大神通,具大智慧,也无施展处。

大理永平大佛寺捐赠仪式

大理永平大佛寺捐赠仪式

大理永平大佛寺捐赠仪式
二〇二〇年六月三日上午十时整,在云南大理永平大佛寺观音殿二楼法堂举行了大佛寺捐赠仪式。

甲方捐赠方代表永平岑秀公园有限公司张闯与乙方受捐方代表永平县大佛寺管理小组组长释汇海法师签订了永平大佛寺捐赠协议书。

捐资人张闯、卢志兰、张云俊及其家族几代人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怀,对家乡有着感恩的情结,为了世代传承良好的品德、优秀的文化,发心投入巨资建设了岑秀公园和大佛寺,以造福家乡人民。

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大佛寺于二〇一二年建设完成并举行了开光大典,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

捐赠方全体人员建寺发心纯正、自始至终不允许任何带有商业化气息的东西来污染寺院,希望永久保持佛教文化的纯洁性。

经多年筛选,认定由释汇海法师带领的僧团一心向佛、不为钱财、普渡众生,因此自愿将大佛寺无偿地捐赠给大佛寺管理小组,同时又专门指定此捐赠财产的用途:必须依法作为“净土宗”专修念佛的十方道场。

捐赠方代表张闯首先说明:此协议于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就已达成,今天只是补签仪式,正式做一个交接。

论宋代僧诗中的偈颂赞

论宋代僧诗中的偈颂赞

[摘要】宋代僧诗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偈颂赞类作品在宋僧诗中占有主要地位,此类作品源于 佛经,但又不能等同于佛经中的偈、颂、赞,其主要内容是以文学手段宣扬佛教教义,其中的临终偈颂尤具特色 和代表性。语言极为俚俗,形式灵活多变,是偈颂赞类宋僧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关键词】宋代僧诗;偈颂赞;内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227(2010)03—0081—06
[收稿日期]2010-05—01 【作者简介】杨东甫(1952- ),男,广西凤山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 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万方数据
82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版,星云大师监修),能检索到的相关内容也不多。 《佛光大辞典》“偈”条谓:“有广、狭二义。广 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与祗夜,两者均为 偈颂之体,然两者之意义互异。……狭义之偈则 单指梵语之96th6,音译佛陀、伽他、偈陀、偈他, 意译讽诵、偈颂、造颂、孤起颂、不重颂偈、颂、歌 谣。”据此,偈本是佛经之一种。佛教传人中国之 后,偈又成为佛教徒专用的一种诗体。 《佛光大辞典》“首卢伽”条:“印度计算经论之 单位。……略称首卢,意译作颂。”可知“颂”本为 佛经单位名称,但在中国古代佛家文学作品中,颂 同样是一种诗体名称,可以独用,也可以与偈连用 而称“偈颂”。 又《佛光大辞典》“郧”条:“悉昙五十字门之 一。又作社、禅、赞、膳……,为降服恶魔军众之 声,能制伏恶语言之声,一切法战敌不可得之声。” 义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乃是十分专门的佛教用语, 在佛经中都属冷僻词语。宋僧诗中的“赞”,与其 在佛经中的本义关联甚疏,而是一种与偈、颂同类 的带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学体裁,在中国《史 记》以降的史传文学中的“论赞”这种人物评论体 式的影响下形成。多用于咏写与佛教有关的人 物。宋代僧人诗中的偈、颂、赞,数量极多。仅题 目中含有“偈”“颂”“赞”字样的作品即达12400余 首。此外,尚有不少作品题中虽无“偈”“颂”“赞” 字样,而实际内容与之无异。因此,从数量说,这 一大类在宋代僧诗中占有主要地位。 不少诗僧的作品,大半甚至全部都属此类。 例如:释正觉有诗1297首,这些作品几乎全为赞 颂类,只有4首可以不计;释印肃1 077首作品, 689首属偈颂(还有许多作品无偈颂之名而有偈 颂之实);释义青诗105首,释道颜诗154首,释师 礼诗85首,释慧晖诗137首,全部为偈颂;释绍昙 诗892首,698首属偈颂赞;释智愚诗646首,偈 颂赞424首;释清远诗314首,偈颂赞295首;释 慧远诗311首,偈颂赞243首;释子淳诗210首, 偈颂赞128首;释咸杰诗131首,偈颂赞106首; 释崇岳诗252首,偈颂赞194首;释师观诗151 首,偈颂赞143首;释如净诗221首,偈颂赞204 首;释慧性诗113首,偈颂赞110首;释师范诗 320首,偈颂赞273首;释慧开诗218首,偈颂赞 173首;释广闻诗249首,偈颂赞206首;释心月

集圣序七言律(下)

集圣序七言律(下)

集圣序七言律(下)朗山马慧裕集一先心声流露出天然,词可为经义乃宣。

言有本源方是学,人百超拔不能传。

尚书记述二千载,圣道闻知五百年。

数墨寻行何足论?应将步履续前贤!忽忽于今日月迁,我心犹未得通元。

难穷义理五千字,易老光阴半百年。

小谢城中无俗品,武陵源内有真仙!不如托迄空山下,多植名花续后缘。

虽欲深藏亦要宣,是真学问总能传!灵珠匿水光于汉,至宝含岩焰在天。

心若月明誌品上,形如山立万夫前。

当时即罕知人哲,也识风标类昔贤。

我是岩阿自在仙,闲来更爱学幽元。

黄昏清影三更月,细雨深林一半烟。

世外高人皆得道,山中寒尽岂知年?于今欲往花源住,江水寻花遂不还。

㐲处岩阿力石田,高高峰际上孤烟。

菩提心性长生海,幽隐山林小有天。

半偈佛言空妙谛,大还人说切真传。

我今得自清闲趣,即是凡间一等仙。

小住烟霞亦有年,幽闲况味异时贤。

水西相宅中山隐,林下观书上界仙。

明月多情光雪后,词人虽老爱春前。

东风半度南岩绿,一雨群峰花欲然。

我自齠年爱学禅,一心识得理幽元。

开山灵异传终古,然海光华照大千。

清梦有时通梵行,今生无法谢尘缘。

香花会上微言露,欲度人人总不前。

群花岂罕探春者,不及罗浮影在先。

前夕月高今夕月,小寒天象大寒天。

学文终日三千字,转眼于斯六十年。

惟有幽香相对久,一心投契是因缘。

金镜光清桂影悬,露珠流转叶飞然。

心中印道川川月,足下生花步步莲。

野卉满山皆覆地,深松半岭欲藏天。

夜深一曲东峰上,高旷人疑我是仙。

今朝况是有奇缘,竟日清遊意湛然。

胜地花开香雪海,妙林经说大罗天。

僧归静室声声佛,人探石山步步仙。

一上峰颠将欲暗,岭高得月我尤先。

风尘仆仆久经年,今日当知爱野烟。

人至老时才悟道,山多妙处岂无缘。

离开苦海方登岸,上得灵岩即是天。

半偈佛言深意在,可能言下悟幽元。

人在岩阿世外天,岩前元自满云烟。

香闻七里惟春桂,霜后孤花是木莲。

随处探山皆有洞,一心无累即为仙。

长生欲学真难得,未见八公受秘传。

往时尽力在师传,况味清幽本性天。

立雪有人深夜后,出山无意廿年前。

《少林寺碑》碑文

《少林寺碑》碑文

《少林寺碑》碑文《少林寺碑》唐裴撰“原夫星垂梵界圣缘开万化之先日照王宫神迹蕴三灵之始包至虚以见世象教久传于旷劫笼群有以示凡法身初应于终古见神通之力广拔苦因开智慧之门深明乐界鹤林变色观其恋慕之心雁塔开扉通其瞻仰之路少林寺者后魏孝文之所立也东京近甸太室西偏正气居六合之中清都控九州之会缑山北峙亘宛洛之天门颍水南流连荆河之云泽信帝畿之灵境阳城之福地跋陀者天竺人也空心元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缅自西域来游国都孝文居黄屋之尊申缁林之敬太和中诏有司于此寺处之净供法水取给公府法师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塔后造翻经堂香水成涂金绳为约苦心精力俾夜作画多宝金身之地不目就工如来金口之说连云可庇西缘长涧夹松柏之萧森北拒深崖覆筠篁之冥密烟花浓霭瞑下天香泉籁清音晓传空乐跋陀息心兹地乐静安居感而遂通境来斯证寤寐之际若有神人致石磬一长四尺规制自然声律咸具时有三藏法师勒那翻译经论游集刹土稠禅师探求正法住持塔庙周武帝建德中纳元嵩之说断释老之教率土伽蓝咸从废毁明皇帝大象中初复佛像及天尊像乃于两京各立一寺因孝思所置以陟岵为名其洛中陟岵即此寺也隋高祖受禅正朔既改徽号已殊惟此寺名特令仍旧开皇中有诏柏谷屯田一百顷宜赐少林寺大业之末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贼遂纵火焚塔院院中众宇倏焉同灭瞻言灵塔岿然独存寺西北五十里有柏谷墅群峰合沓深谷逶迤复磴缘云俯窥龙界高顶佛日傍临鸟道居晋成坞在齐为郡王世充僭号署曰辕州乘其地险以立烽戌拥兵洛邑将图梵宫太宗文皇帝龙跃太原军次广武大开幕府躬践戎行僧志坚惠昙宗等审灵眷之所往辨讴歌之有属,率众以拒为师抗表以明大顺,执充侄仁则,以归本朝。

太宗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既奉优教,兼承宠锡。

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即柏谷庄是也。

武德中,寺有白雀见。

贞观中,造重塔之辰,白雀复瑞。

高宗天皇大帝咸亨中,乘舆戾止,御飞白书题金字波若碑,留幡像及施物。

永淳中,御札又飞白书,一飞字题寺壁。

天皇升遐,则天大圣皇后为先圣造功德。

垂拱中,有冬竹抽笋塔院后,复有藤生。

18位高僧一人一幅经典书法

18位高僧一人一幅经典书法

18位高僧一人一幅经典书法
(隋)智永
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唐)怀素
(唐)高闲
克精书字,尝好以白纡书真草(宋)大慧宗杲
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

(宋)无准师范
被誉为“南宋佛教界泰斗”。

(宋)圜悟克勤
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

(南宋)虚堂智愚(元)清拙正澄(元)了庵清欲
俗姓朱。

字了庵,号南堂。

以墨迹扬名海外。

(明)担当
诗、书、画“三绝”。

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

(明)憨山(明)破山明(清)弘仁(清)髡残(清)石涛
(近代)李叔同。

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

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

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
道元禅师与《永平元和尚颂古》
道元禅师为日本曹洞宗创始人.曾入宋就学于天童寺如净禅师,其法以"只管坐禅"为特色,<永平元和尚颂古>为其一部重要著作.以"身心脱落,脱落身心"为中心,表达了道元的禅宗史观及禅学思想.
作者:宁俊伟 Nin Jun-wei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系,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五台山研究英文刊名:MT WUTAI RESEARCHES 年,卷(期):2003 ""(3) 分类号:B94 关键词:希玄道元 <永平元和尚颂古> 的知识脉络' > 禅宗史日本曹洞宗身心脱落。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二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二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二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二後學性一閱生生道人梓第十九則僧問長沙示眾云。

有進有趣。

橫身建化門中。

無證無修。

著脚威音那畔。

幸勿減他聲價。

不須粧貼門風。

比喻將來。

汝還知否。

舉僧問長沙。

本來人還成佛否(虗空無面目。

何用巧粧眉)。

沙云。

你道大唐天子還割茆刈草否(眼巧不如樣子比)。

師云。

湖南長沙招賢景岑禪師。

初住鹿苑。

為第一世。

其後居無定所。

但徇緣接物隨宜說法。

時謂之長沙和尚。

僧問教中說幻意是有邪。

師曰大德是何言歟。

云恁麼則幻意是無邪。

曰是何言歟。

云恁麼則幻意是不有不無邪。

曰是何言歟。

云。

某三明盡不契於幻意。

未審和尚如何明教中幻意。

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議否。

云佛之誠言安敢不信。

曰。

大德言信。

二信之中是何信。

云如某所明是名緣信。

曰依何教文得生緣信。

云。

花嚴經云。

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

信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

又花嚴云。

諸佛世尊悉知世法及諸佛法性無差別決定無二。

又云。

佛法世間法。

若見其真實。

一切無差別。

曰。

大德所舉緣信教文甚有來由。

聽老僧與大德明教中幻意。

若人見幻本來真。

是則名為見佛人。

圓通法法無生滅。

無滅無生是佛身。

林泉恁麼舉來。

且道本來人有成佛分無成佛分。

水月空花元不有。

電光石火薦還遲。

割茅刈草曾為喻。

智者休言道不知。

師與仰山翫月次。

山云。

人人盡有這箇。

只是用不得。

曰恰是倩汝用。

云你作麼生用。

師劈[离-禸+月]與一踏。

云。

[囗@力]。

直下似箇大虫。

林泉道。

仰山今日親遭毒手。

長慶云。

前彼此作家。

後彼此不作家。

林泉道。

放汝一踏。

長慶別云。

邪法難扶。

林泉道。

雪後始知松栢操。

事難方表丈夫心。

更看投子不犯尊顏別通消息。

頌曰。

苔殿重重紫氣深(寶香風燭煙雲合。

寂寂簾垂不露顏)。

星分辰位正乾坤(秋清月轉霜輪。

河淡斗垂夜柄)。

金輪不御閻浮境(勑遍天下。

王不流行)。

豈並諸侯寶印尊(蒞政既彰傳國璽。

非同封贈假齊王)。

師云。

至理幽微豈容擬議。

非識智之可追求。

非妄情之可奔湊。

陸亘大夫問南泉姓甚麼。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18 第十八讲 释老志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18 第十八讲  释老志

(三)選文出處
本篇選自《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 。
本篇選文依據中華書局2018年點校本《魏書》修訂本,個 别文字參考了點校本。
《釋老志》是正史中首次設專志記載釋、道歷史的創舉, 叙述了佛教在北方的傳播和寇謙之清整道教的經過,爲研究北 魏時期佛教、道教發展狀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釋老志》 不僅記載了北魏王朝政治與佛教的微妙關係,也是北魏僧官制 度、佛教寺院經濟的重要資料 。本篇的注釋參考了塚本善隆的 《<魏書·釋老志>研究》一書。
然後能行非常之事 。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僞物!有司宣告征 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像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 少長悉坑之。
是歲,真君七年三月也 。恭宗言雖不用,然猶緩宣詔書,遠 近皆豫聞知,得各爲計 。四方沙門,多亡匿獲免,在京邑者,亦 蒙全濟 。金銀寶像及諸經論,大得秘藏 。而土木宫塔,聲教所 及,莫不畢毁矣。
命有司案誅一寺, 閲其財産,大得釀酒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 蓋以萬計 。又爲屈室,與貴室女私行淫亂 。帝既忿沙門非法,浩時 從行, 因進其説 。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 長安行事 。又詔曰 :“彼沙門者,假西戎虚誕,妄生妖孽,非所以一 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 。 自王公已下,有私養沙門者, 皆送官曹, 不得隱匿 。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一
維那與官及精練簡取充數 。若無精行,不得濫採 。若取非 人,刺史爲首, 以違旨論,太守、縣令、綱寮節級連坐,統及維 那移五百里外異州爲僧 。 自今奴婢悉不聽出家,諸王及親貴, 亦不得輒啓請 。有犯者, 以違旨論 。其僧尼輒度他人奴婢者, 亦移五百里外爲僧 。僧尼多養親識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
爲弟子, 自今斷之 。有犯還俗,被養者歸本等 。寺主聽容一人, 出寺五百里,二人千里 。私度之僧, 皆由三長罪不及已,容多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

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茕绝老人天奇直注天童觉和尚颂古上金台慈仁沙门性福编集菩昙后学沙门净深重梓世尊一日升座(当央直示)。

文殊白槌云(大用惊众)。

谛观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尽情注解)。

世尊下座(见殊漏泄。

不免拂迹)○(主意直示。

旨明大用)总结(师资唱和)。

一段真风见也么(人人具足一段真风。

世尊亲呈。

天童问你诸人。

还见真风么)。

绵绵化母理机梭。

织成古锦含春象(世尊放出春风和气。

文殊便乃叶绽花开。

二人又如经纬交罗织成一锦。

此言一人作头一人作尾方得完全而已)。

无奈东君漏泄何(文殊白槌世尊下座。

只知拂迹不知漏泄。

故曰无奈)。

梁武帝问达磨大师。

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拨却真俗直问中道。

呈解验主)。

磨云廓然无圣(了无一法何安圣谛。

一拈二截)。

帝云对朕者谁(不领其旨。

逐句返追)。

磨云不识(当头一截不容对待)。

帝不契(权实不投)。

渡江至魏○(主意拈情。

旨明向上)总结(不遇知音)。

廓然无圣。

来机迳庭(言不相让径直而拈)。

得非犯鼻而挥斤(圣谛如鼻端之存泥。

廓然似挥斤之削泥)。

失不回头而堕甑(意不相契如甑之破。

武帝复赶磨不回头)。

寥寥冷坐。

少林默默。

全提正令(非是冷坐无言。

乃是全提正令)。

秋清月转。

霜轮河淡。

斗垂夜柄(秋清不犯今时。

月转不犯劫外。

当央直示不存毫发。

故曰斗垂夜柄)。

绳绳衣钵付儿孙。

从此人天成药病(祖乃觌面相呈尚不领旨。

于今只去口传心受衣钵相传。

岂不惭惶。

天童非言武帝。

痛戒后来)。

东印土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斋。

王问云何不看经(尊者当央直示王疑。

默坐不念)。

祖云贫道入息不居阴界(暗不坐正)。

出息不涉众缘(明不坐偏。

此注上机当央直示)。

常转如是经百千万意卷(出入无拘。

正偏自在。

不落有无。

故曰常转)○(主意当央直示。

旨明句里呈机)总结(明暗不落)。

云犀玩月灿含晖(不居阴界。

暗中独露)。

木马游春骏不羁(不涉众缘。

明中绝相)。

眉底一双寒碧眼(尊者双眼圆明故曰含晖不羁)。

看经那到透牛皮(贬他大众空钻故纸。

如皮裹眼何时得透)明白心。

颂古三十一首

颂古三十一首

颂古三十一首
颂古三十一首
释安永〔宋代〕
妙转之机掣电飞,目前生杀尽交驰。

明珠自有明珠价,休向篱边弹雀儿。

作者:
释安永(?~一一七三),号木庵,俗姓吴,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弱冠为僧,未几谒懒庵于云门。

懒庵徙怡山,命为首座。

后继席。

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居乾元,迁黄檗。

又三年,移住福州鼓山寺。

乾道九年卒。

为南岳下十七世,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

有《木庵永和尚语》,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五。

《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续灯正统》卷一○有传。

今录诗四十六首。

宋六大颂古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宋六大颂古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宋六大颂古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即宋代六大禅师所作「颂古」之总称。

颂古,系将历来诸师所遗之古则公案以偈颂方式拈评之,于中并宣扬一己之家风或一宗之大意。

宋代之六大颂古即:(一)汾阳颂古,真宗治世期间(998~1022),汾阳善昭所作之百则颂古。

(二)雪窦颂古,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雪窦重显所作之百则颂古。

(三)丹霞颂古,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丹霞子淳所作之百则颂古。

(四)宏智颂古,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宏智正觉所作之百则颂古。

(五)无门颂古,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无门慧开所作之六十四则颂古。

(六)虚堂颂古,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丹霞子淳所作之百则颂古。

其中,雪窦颂古、宏智颂古、无门颂古依次分别收录于碧巖录、从容录、无门关等书。

p2861。

千岩元长禅师

千岩元长禅师

千岩元长禅师婺州(治所在今浙江⾦华)乌伤伏龙⽆明千岩元长禅师,天⽬中峰明本禅师之法嗣,俗姓董,萧⼭⼈。

元长禅师七岁时,经书过⽬成诵,出⼊循规蹈矩,有若成⼈。

年稍长,即⼊寺院,从授经师学习《法华经》。

⼗九岁时,于灵芝寺落发受戒。

⼀⽇,⾏省丞相府设斋供僧,元长禅师亦随众受请。

当时,中峰明本禅师亦在座。

明本禅师远远地看见元长禅师⽓宇不凡,知是法器,便主动地跟他打招呼,并问道:“汝⽇⽤若何?”元长禅师道:“念佛。

”明本禅师⼜问:“佛今何在?”元长禅师正要开⼝答话,明本禅师便厉声呵斥。

元长禅师于是作礼,请求明本禅师为他开⽰法要。

明本禅师便教他参究“赵州狗⼦⽆佛性”之公案。

散斋之后,元长禅师便谨遵师旨,于灵隐⼭中,结茅⽽居。

期间,因随顺世缘,元长禅师过早地出世弘化,中⽌了专修,将近⼗载。

这⼗年的⽣活对他来说,并不⾃在,⾃⾝参禅的功夫也受到了⼀定的⼲扰。

⼀⽇,元长禅师猛然警醒,喟然长叹道:“⽣平志⽓,充塞乾坤,乃今作瓮中醯鸡耶!”(醯(xī)鸡,⼀种⼩⾍,似蜹乱飞者也。

瓮中醯鸡,⽐喻⽬光短浅、不成⼤器者。

)于是,他当机⽴断,⼜重新回到灵隐⼭原来隐修的庵中,终⽇危坐,奋志参究,胁不⾄席者三年。

终于有⼀天,元长禅师因听到林中鸟雀啼鸣,恍然有省。

为了求得印证,元长禅师匆忙赶往中峰,礼拜明本禅师,并向明本禅师通报了⾃⼰的证悟。

明本禅师不仅没有给他印证,反⽽将他⼀顿厉声呵斥。

元长禅师觉得⼼⾥有些不平衡,当即便愤然⽽归。

那天深夜,迷迷糊糊间,元长禅师忽然听见有⼀只⽼⿏,将喂猫⾷的碗弄翻了,掉在地上,砰然有声,终于恍然⼤悟。

⼀时整个⾝⼼如蝉脱壳⼀般,浮游于虚空之中,庆快⽆⽐,天上天下,⼀派清朗。

元长禅师喜不⾃胜,披⾐待旦。

第⼆天⼀⼤早,他⼜重新赶往中峰,请求明本禅师为他抉择。

明本禅师问道:“赵州何故云⽆?”元长禅师道:“⿏餐猫⾷。

”明本禅师道:“未也。

”元长禅师道:“饭器破矣!”明本禅师便问:“破后如何?”元长禅师道:“筑碎⽅甓(pì,砖)。

石门颂集字联

石门颂集字联

石门颂集字联四字山以石峻海为川归屈子有意楚王无情阳嘉残石峄山遗文文章北斗丞相南阳大泽倾注天汉长流君子行道贤者履仁大道无常贤德有故难得中道必争上流文章司命道德攸归武夷注晓都梁然春五字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贞石经万载轻骑历八荒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地敞心弥静山深秋更凉隶书隆汉石高文尊楚辞临朝武皇帝废礼卓文君曲高君子悦政清世道安明君有大度圣贤得高情武有功为显文不曲为平丽日为天宝美稼即地灵人情必须要世故不可辞有灵终显石大易可从龙临危显大节乐道历名山荣名纪贞石大节历秋霜美人可绝世达士成永年清丽山川颂高深流若经开尊倾北海凿石通西夷秦相识韩子楚人颂屈平君子轻名利美人恶玉饰文章天北斗丞相汉南阳咸阳秦造作中散楚明光德高书有灵道深心自仁中阿乐君子空谷朗玉人蛇断兴王路龙登校尉门邵伯为秦相屈原作衙官大年方邵伯奏议继宣公秋稼农偏苦春心愁遣难二美光明显四文仁义章都复西平相人倾北海尊君子尊仁义大道有天常楚辞方雅颂春秋炳万年仁义尊孟子丞相数邵伯孟子言仁义晏子行春秋行书尊北海丞相数南阳峄山纪秦石汉阳校汉隶汉阳嘉残石秦峄山遗文道流归海若勒石登之不楚辞丽以则韩文明且清情合孟光案礼为皇极门赵平原相士郑子产有辞危行晏平仲义士秦武阳伯玉为君子西方有美人子产为郑相石勒听汉书造字勒金石为宝记楚书喜署定武石不休恶木阴安乐出绝域屈曲通书堂知者无不识君子弗上人地分西南北天有春秋冬此心本非石所言焉可宣雅人高格调经世大文章荣勋光亿载高木大数围仁义为至宝诚明以自强卓尔尊往圣欣然得阳春入深山大泽通天道人情豫识临渊易所愁升天难临事识难易为世定安危伯夷是贤者仲由为成人诏书出五道杨荫垂四围地理合禹域川字从汉书凿山以通道入海不帝秦八荒颂勋德百僚为股肱雅调垂亿载高文有宝光凿通南北极造作春秋经异石若尊者深山有高人春寒余谷日秋晓断桥霜乐道忠义事继踪秦汉文竭诚勤庶政拾遗辅明君谠言不可废荣名之所归高道圣难至履霜心为寒以石为尊者其清若川源山为静者悦春与美人分六字凉秋高原纵骑阳春大泽行龙石桥清流遣兴斜阳故道归心嘉谷为农夫宝美文合仁者情若是勤记苦颂不必悬梁刺股大地无稼则馈川泽有龙方灵兴汉未必高祖过秦自有明公日晏世清人兴稼美谷登农乐其文贞雅以丽斯人仁知而贤君子履躬以礼贤者临义必为永和春日作序渊明秋稼有辞南北成安平域春秋书大有年君子行必忠义庶士道本纲常君子履躬以礼贤者临义必为残石凿褒中字危桥悬斜谷川南山颂上无极北海尊中不空文德垂流亿载武功历清八荒石梁南通斜谷海道西达灵山置清尊而案曲然都梁以诵书文明年书大有利益川涉同人焕文章垂后世炳灵德弥亿年书则诵四日若雅永叹八烝哉惟圣者其无过若农夫之有秋秦诏辞垂功德汉书纪载勋荣大道自有难易天君常得安和木成荫欣午日桥断人度晓霜伯高出言有礼仲子苦掾无书道德流为韩子文章意出郑兴汉书文自艰涩楚辞言本和平于万斯年有佐凡百执事惟贞履以和斯中道坤之德为大兴惟圣者其有过若农天之有秋万世龙子忠义千秋疆基平安大海行龙晓日高山归骑垂杨山川开合四字天地春秋六合文德垂流亿载武功历清八荒出谷骑争春晓度桥人履秋霜晏子春秋行世孟子仁义言王贤路更开王朗文辞上祖屈原万石世推太守五言咸诵拾遗书诵秦汉以上纪载春秋狩年南北八方清晏春秋四序平和咸阳秦人造作中散楚之明光大道流归海若勒石上登之不地敞其心弥静山深秋日更凉永和春日作序渊明秋稼有辞得主君子攸往匪义大人弗为君子以德为美圣人惟仁而贤渊明不屈五斗王通有功六经贤路更开王朗文字上祖屈原从政事推季路以文理循子渊惟圣者其无过若农夫之有秋明明德有大道蒸蒸艾格非心履以和斯中道坤之德为大羹开百世帝本纪察五佐天官书伯高出言有礼仲子苦掾无书作人作谋作圣为上为下为民有佐有丞有辅言官言府言朝渊明空秦轻汉石勒上高下光惟圣惟勤惟断以德以功以言登山临河而叹过门废书相从书则诵四曰若雅永叹八丞哉残石凿褒中字危桥悬余谷川置清尊而按曲然都梁以育书七字春日天荣万方木断桥归骑鬲垂杨春日天荣万方木秋霜寒截四围山截断高山开道路登临大海造乾坤清凉流经山路曲垂阳荫得石桥残数行嘉言明大道二尊美醇序深情流惟下泻方成海山不自高可极天山谷文章自艰涩渊明行义极清高龙门开凿曲通海石梁高悬峻极天平原余日下寒雅大道垂杨勒归骑大雅文章曹子建深通经义郑司农卓有清名争丽日巍然大节若灵光卓有清名争丽日巍然大节明德尊西安石上校汉隶北海尊前诵楚辞汉阳石上校汉隶北海尊前诵楚辞春静曲堂垂丽日秋经空谷历寒霜君子之泽必百世至人所乐惟无常春日天荣万方木秋霜寒截四围山石门隆高出四域海道通达受八基天汉长流输八极豫章大木荫四围长杨丽辞明天汉若木垂荫炳乾坤德颂功名荣天下文武大勋纪万年书名嘉隆尊北海丞相大德有南阳西平武功光万世北海文章流亿载汉阳残石尊万世峄山遗文炳春秋常过故人校文字喜有乐石遣清凉日行出海经地曲霜下断桥人秋凉常从杨子识难字喜与王充释异书文德涨垂流亿载武功攸历清八荒南北凿成安平域春秋经书大有年炳焕文章垂后世勋荣灵德弥亿年文明之年书大有利益若川涉同人登山临阿以永叹过门废书而相从道德流为韩子言文章义出郑兴书伯高出言斯有礼仲子苦掾叹无书于万斯年有名佐凡百执事惟其贞汉书隆文自艰涩楚辞丽言本和平人惟圣者其无过文若农夫之有秋于书则诵四日若大雅永叹八烝哉嘉木成荫欣午石危桥段人度晓霜美稼秋日登万石垂杨和春丽六桥残后凿石褒中字危桥悬倾斜谷川君子履道躬以礼贤者临义必有为南山清颂上无极北海尊中长不空大雅文章曹子建经义深通郑司农清流泻石输四极轻骑盘阿临八荒龙门开通曲通海石梁高悬峻南山经解异同通郑注帝诏前后诵汉书文字倾泻若大海勋荣炳朗勒名山山谷文章自艰涩渊明行义极清高履以清和斯中道坤灵之德为大舆礼乐原武功文德智仁喜大泽高山可与言或是解人不受命焉得至道仲宣文有名建安司农节不贬大汉释道开清解之门帝王以仁贤为宝农夫作苦人秋冬天道无言倾西北明堂以位朝八荒大海流写王百谷韩文公原道有言晏平仲清节自厉喜有乐石遣春秋常过故人校文字至人所乐惟五常君子之泽必百世明堂以位朝四夷大海之流王百谷轻骑盘阿晓日升清流写石垂杨合石梁高县峻极天龙门开凿曲通海海流注西达灵山石梁南道通余谷汉书纪载尊勋荣秦诏文辞重功德南山无石勒万年石门有颂光天汉元常隶书焕亿年君平易理言百世天汉长流输八荒深山大泽出龙蛇孟子仁义王万年晏子春秋有大义文章雅丽韩文公清节自厉晏平仲西平武功清八荒韩子文德流亿载永和春日作美文永平诏书开斜道出海日行经地曲断桥霜下人秋凉文字倾泻若大海勋荣爇朗勒名山出海日行经地曲断桥霜下入秋凉常遇故人校文字喜有乐石遗春秋龙虫之遗秦相字雅颂而后楚贤辞察往难言天宝事序情安得永和年书格渊平尊北魏文辞峻上属西秦常从曹宪识难字喜与王充释异书八字乾清水宁收德贤利文辅武佐逸关永平春朝听曲仲若润情秋日登高孟嘉清兴自南自北八方清晏无春无秋四序和平识德颂功名荣天下揆文定武勋纪万年天汉长流写输八极豫章大木垂荫四围上顺斗极下答坤皇乾坤清宁攸往咸利南山争高北海度深庶士悦雍君子安乐楚辞方雅商颂拾遗积石道流阳谷出日君平易理元常隶书文渊卓识安石嘉名光明六合炳朗万度涉历八荒纪纲百度大德不德大仁不仁匪礼不礼匪义之义木石为空通天绝地龙蛇所出大泽深山颠着辅之倾者匡之要言中尔谠言竭尔四君得士赵魏其尤五字成文王杨不废子由躬上韩大尉书石勒心受汉高祖命废置行卓道不拾遗饬厉兴文土有成德南山磐石喜乐得贤北海王霜文章行世春朝听曲仲若渊情秋日等高孟嘉清兴大道炳哉自由难易天君临日常得安和道流天汉勒石南山敞晏平原注尊北海君子之泽必流百世至人所乐惟有无常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履日天泽临日地泽南山争高北海度深春日同和秋霜方厉若木垂荫炳焕坤舆长杨丽辞章明天汉武功文德礼乐之原大泽高山知人所喜海道通达利受八基石门隆高途出四域南山上颂荣名所归北海奉尊贤德无极荫荫嘉木文章万年明明有德大道经天大泽流写道输八荒嘉木成荫君子乐日涉历八荒纪纲百度光明六合爇朗千年宝相朝荣文无晏丽都梁晓静玉斗春开道德极高必登山若名理难达与凿空同桥仁扬荣执礼弗失渊明乐天属辞自然阳春曲高阳秋辞属大荒经异大汉文隆惟春和丽万世所宝有山清凉六朝之遗危山无石自显德峻平桥有霜故知秋深平易通经屈曲方子清高若秋和丽则春寒山拾得世曰尊者龙渊太阿君为解人平山利骑遣此秋兴垂杨荫流荡厥春情书诵秦汉二世而上纪载春秋西狩之年自南自北八方清晏无春无秋四序和平要言中尔谠言谓尔颠者辅之倾者匡之垂杨荫涂成安平域美稼乐利书大有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正藏》第82卷No.2583永平元和尚颂古永平元和尚颂古目录世尊妙心付属佛言三界唯心尊者宝珠明鉴初祖九年面壁居士觅罪忏罪三祖缚脱法门大满三击三簸六祖风幡心动古人明明百草船子藏身莫藏大安牧牛领旨云严竖起扫帚赵州不离丛林石霜充米头缘雪峰鳌山成道法眼不知亲切投子呑却两三青原拈靠拂子青原圣谛不为药山何不早道赵州东门西门夹山水中大悟玄沙脚指出血德山点烛吹灭宏智去来山中南泉养得水牯国师试验三藏船子垂丝千尺长庆卷帘大悟岩头移取庐山灵默言下大悟灌溪一杓吃了投子了然开悟玄沙三种病人夹山耳目不到翠微遮竿那竿卧龙真实人体南岳磨砖作镜沩山生佛无性大沩各住自位玄沙一个明珠长沙转得自己赵州坐底立底黄檗从上宗乘赵州庭前柏树琅瑘清净本然米胡还假悟否黄檗真仪可观清原又恁么去洞山佛向上事临济悟黄檗棒洞山无情说法石巩捉得虚空投子十身调御龙潭心要法门曹山钁汤迴避芙蓉家常茶饭天童浑身似口南岳一物不中龙牙洞水溯流道吾智不到处香严击竹大悟南泉修行无力长庆无二种语长沙莫忘想缘仰山高处高平盘山精底割来洞山佛麻三斤大沩左胁五字深明见人牵网庵主溪深杓长灵云见桃悟道赵州狗子佛性洞山寒热迴避马祖即心即佛南泉斩却猫儿百丈野狐堕脱马祖头白头黑鲁祖见僧面壁马祖日面月面南泉拈起镰子百丈三日耳聋大随劫火洞然法眼汝是惠超天童祇管打坐天童身心脱落香严千尺悬崖宏智失钱遭罪二祖心不可得真歇豁然契悟(都计九十则颂一百二首)永平元和尚颂古侍者诠慧等编世尊在灵山。

百万众前拈花瞬目。

迦叶破颜微笑。

世尊告众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付属摩诃迦叶。

流布将来勿令断绝。

仍以金缕僧伽梨衣付迦叶。

春台梦觉辨花香。

广示人天独饮光。

山雨洗翻清削玉。

岭云迸散织成章。

金鳞交色皱文浪。

黄鸟飞声乱断肠。

百万任他空举首。

头陀直下已知芳。

三界唯心。

山川纵是有云遮。

尽地无心徒算砂。

莫待龙门三级浪。

任他鹫岭一枝花。

般若多罗尊者。

以无价宝珠问三王子曰。

此珠圆明。

有能及此否。

菩提多罗曰。

此是世宝未足为上。

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

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

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

耍假智光光辨于此。

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宝。

若明其宝宝不自宝。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

耍假智珠而辨世珠。

宝不自宝者。

耍假智宝以明法宝。

然则师有其道。

其宝即现。

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眼睛突出初相见。

光彩㨔摇照会逢。

点瞎回头穿九曲。

智珠谁克讨灵踪。

初祖九年面壁。

少林一坐仅经年。

举目无亲雁唳天。

拨草瞻风人莫笑。

有蛇惊出可齐肩。

二祖大师昔为居士。

问祖曰。

弟子身缠风恙。

请和尚忏罪。

祖曰。

将罪来。

与汝忏。

居士良久云。

觅罪不可得。

祖曰。

我与汝忏罪竟。

宜依佛法僧住。

罪犯弥天无觅处。

弥天罪犯好便宜。

忽然个里重相见。

一道清风撩乱吹。

三祖道信昔为沙弥。

年始十四。

来礼祖曰。

愿和尚慈悲。

乞与解脱法门。

祖曰。

谁缚汝。

曰无人缚。

祖曰。

何更求解脱乎。

信于言下大悟。

服劳九载。

凤子凤生不是兼。

龙儿龙乳未为添。

要知辘辘回回意。

筋斗翻来直下拈。

大满禅师逮夜密诣碓坊。

问能居士曰。

米白也否。

能曰。

白也未有筛。

大满于碓以杖三击之。

能即以箕米三簸入室。

夜深眼活自相见。

佛是西天老比丘。

师子神威资返掷。

象王行处转狐踪。

六祖到法性寺寓止廊庑间。

暮夜风飏刹幡。

闻二僧对论。

一云幡动。

一曰风动。

往复酬答曾未契理。

祖曰。

可容俗流辄预高论否。

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风幡动处眼花新。

各说异端动转亲。

古佛犹忘仁者动。

人心动转不回身。

古人曰。

明明百草头。

明明祖师意。

欲结不留千万里。

处门内未待他明。

无情易失动容路。

病耳犹悲夜雨声。

次海兄韵举。

船子和尚嘱夹山曰。

他后直须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吾在药山三十年。

只明此事。

(二首)游刃亡牛谁手段。

三条四赤或相违。

清潭似镜鱼无去。

彼此如空鸟独飞。

不期遭毒通身死。

可惜眉毛无一茎。

非我非他非了别。

忽然忘却向来行。

大安禅师问百丈曰。

学人欲求识佛。

何者即是。

百丈曰。

大似骑牛觅牛。

安曰。

识后如何。

百丈曰。

如人骑牛至家。

安曰。

未审始终如何保任。

百丈曰。

如牧牛人执杖视之。

不令犯人苗稼。

安自兹领旨。

朝雾薄时尚湿衣。

夕阳落处远山飞。

吟成雪月梅花引。

画得牧童晚照归。

云岩扫地次。

沩山云。

太驱驱生。

岩云。

须知有不驱驱者。

沩云。

恁么即有第二月也。

岩竖起扫帚云。

是第几月。

谁人扫地更看月。

秃帚放光透大虚。

千万月中重此月。

纵云第二又何初。

赵州示众云。

汝若一生不离丛林。

十年五载兀坐不道。

无人唤汝作哑汉。

百草竞头穷赤骨。

一生再活作功夫。

几来遮里几经岁。

玉石转疏渊有珠。

石霜在大沩充米头。

一日在米寮内筛米。

大沩云。

施主物莫抛撒。

石霜曰。

不抛撒。

大沩于地上拾得一粒云。

汝道不抛撒。

这个什么处得来。

石霜无对。

大沩又云。

莫欺这一粒子。

百千粒从这一粒生。

石霜曰。

百千粒从这一粒生。

未审这一粒从什么处生。

大沩呵呵笑归方丈。

晚后上堂云。

大众米里有虫。

那里得来这一粒。

为他未道得高才。

百千万粒无摸索。

这里有虫吃尽来。

雪峰岩头二人同到鳌山。

阻雪之次。

峰问岩头曰。

如何即是。

岩曰。

它后若欲播扬大教。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

将来与我。

盖天盖地去。

峰言下大悟。

便礼拜起来连声叫曰。

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今日始是鳌山成道。

夜来土地功夫错。

怪石奇岩怨恨多。

今日鳌山成道也。

一枚魔死一枚魔。

法眼禅师昔参琛禅师。

琛问。

上座何往。

法眼曰。

逦迤行脚去。

琛云。

行脚事作么生。

法眼云不知。

琛云。

不知是最亲切。

法眼豁然开悟。

腾腾了了又腾腾。

行脚何关曲直绳。

若缺大成方一寸。

其知弥少二三升。

投子因僧问。

月未圆时如何。

投子云。

呑却两三个。

僧云。

圆后如何。

投子云。

吐却七八个。

(二首)莹砖莹镜莹天汉。

锁断烟云道未周。

直想秋中非有月。

月中本自得中秋。

圆后未圆同一月。

不曾比类夜明珠。

两三七八任呑吐。

万古灵光满五湖。

青原问石头。

汝从甚处来。

石头曰。

曹溪来。

青原乃拈拂子云。

曹溪还有这个么。

石头曰。

非但曹溪。

西天亦无。

青原曰。

子莫曾到西天否。

石头曰。

若到即有也。

青原曰。

未在更道。

石头云。

和尚也须道取一半。

莫全靠希迁。

青原曰。

不辞向汝道。

恐已后无人承当。

(二首)十字街头论内外。

隔窗未离即明窗。

空枯水老风无相。

想料石人见大邦。

但知拈起未为中。

未会放行不见风。

道半靠全更一骨。

莫教两老片言通。

青原问六祖曰。

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祖曰。

汝曾作什么。

青原曰。

圣谛亦不为。

祖曰。

落何阶级。

青原曰。

圣谛尚不为。

何阶级之有。

祖深器之。

掀回地轴天关转。

寒谷春来向桃源。

山竹雪深风折节。

清波直透水残痕。

药山问云岩。

海兄更说甚么法。

岩云。

有时升堂众方集。

以杖打下。

复召大众。

众回首。

却云。

是甚么。

药山云。

何不早道。

岩于是大悟。

错服药山还毒手。

摩身恼裂恶风云。

肉虽千斤智无寸。

昔恨君兮今慕君。

僧问赵州。

如何是赵州。

州曰。

东门南门西门北门。

僧云。

不问这个。

州曰。

汝问赵州聻。

赵州因有一僧问。

为道东西南北门。

四点频成州似四。

大疑何处是乾元。

华亭船子和尚云。

垂丝千尺。

意在深潭。

离钩三寸。

速道速道。

夹山拟开口。

师便以篙撞在水中。

因而大悟。

京口高声知鼻直。

华亭翻浪道将休。

江波才尽金鳞跳。

一曲何深三点头。

玄沙拟过岭。

到岭脚指破血出来。

忽有省。

遂回雪峰。

不参诸方。

手忙脚乱指头破。

血滴滴飞大地红。

水瘦云穿空摸索。

依摸象骨不西东。

德山一夕于室外默坐。

龙潭问。

何不归来。

山对曰黑。

龙潭乃点烛与德山。

山拟接。

龙潭便吹灭。

德山大悟乃礼拜。

龙潭曰。

见什么。

德山曰。

从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辨道功夫虽可歇。

老婆为汝道绳绳。

真龙爱处真龙现。

一段风光吹纸灯。

宏智禅师颂曰。

来来去去山中人。

识得青山便是身。

青山是身身是我。

更于何处着根尘。

师因续韵。

山中人可爱山人。

去去来来山是身。

山是身兮身未我。

更寻何处一根尘。

南泉示众云。

王老师自小养得一头水牯牛。

拟向溪东牧。

不免食国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

不免食国王水草。

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浮鼻为舟山水封。

驴前马后未耕农。

莫教结草违人意。

且入千峰及万峰。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

得他心慧眼。

代宗皇帝敕令与慧忠国师试验。

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

国师问云。

汝得他心通耶。

对曰。

不敢。

国师曰。

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曰。

和尚是一国之师。

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

国师再问。

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曰。

和尚是一国之师。

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国师第三问语亦同前。

三藏良久罔知去处。

国师叱曰。

这野狐精。

他心通在什么处。

三藏无对。

子期未至伯牙恨。

当晓德云集此中。

万谷非他心路绝。

可怜佛是野狐通。

船子和尚问夹山云。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

离钩三寸子何不言。

千尺丝纶谁抛却。

随波逐浪不曾留。

短长施去重栽竹。

曲直用来几换钩。

纤月离云龙府曙。

古弓浮水养家幽。

谛观钓尽金鳞意。

江静风恬道欲休。

长庆问灵云。

如何是佛法大意。

云曰。

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庆如是往来雪峰玄沙。

三十年间。

不明此事。

一日卷起帘忽然大悟。

孰磨去日颜如玉。

一老回时鬓似霜。

纵卷破帘偷月色。

我缨且可濯沧浪。

僧问岩头。

如何是祖师意。

头曰。

移取庐山来。

向汝道。

(二首)如面片心随节转。

齐身头角示齐肩。

青山运步非人力。

莫道近前被我牵。

庐山移取庐山来。

向道谁知半口开。

未审岩头还坐却。

不同三界竞崔嵬。

五泄灵默禅师谒石头。

先自约曰。

若一言相契我即住。

不然便去。

石头知是法器。

即垂开示。

默不领其旨。

告辞而去。

至门石头呼之云。

阇梨。

默回顾。

石头曰。

从生至老只是这个。

更莫别求。

默言下大悟。

一言可惜大无端。

去住任他且自观。

生死悠悠虽未晓。

回头转脑不相干。

灌溪禅师住后上堂曰。

我在临济爷爷处得半杓。

末山娘娘处得半杓。

共成一杓。

吃了直至如今饱饷饷。

相逢毒手浑身苦。

算数眉毛有几茎。

怨自怨他犹未恨。

鲁连一箭更多情。

投子青和尚。

执侍大阳三年。

大阳一日问曰。

外道问佛。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世尊良久。

如何。

青拟对。

阳掩青口。

青了然开悟便乃礼拜。

阳曰。

汝妙悟玄机耶。

青曰。

设有也须吐却。

时资侍者旁立曰。

青花严今日如病得汗。

青回顾曰。

合取狗口。

纵虽掩口何如鼻。

设有未呑吐岂劳。

为子代师宗派远。

青天使电激星旄。

玄沙有时垂语曰。

诸方老宿尽道。

接物利生。

且问汝。

只如盲聋哑三种病人。

汝作么生接。

若拈槌竖拂。

他眼且不见。

共他说话耳。

又不闻口复哑。

若接不得。

佛法尽无灵验。

随人虽异非三两。

各说其端绝触乖。

医术任他千万品。

谁将名字上门牌。

夹山曰。

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突出眼睛千万个。

翳飞南北绝根柢。

一朝落尽再提掇。

满树鹧鸪日里啼。

清平问翠微。

如何是西来的的意。

翠微曰。

待无人即向汝说。

清平良久曰。

无人也请师说。

翠微下禅床。

引清平入竹园。

清平又曰。

无人也请和尚说。

翠微指竹曰。

遮竿得恁么长。

那竿得恁么短。

(二首)无人道得西来意。

园竹为他说向渠。

到此尚生长短计。

岂知潘士倒骑驴。

增冰积水二非初。

日月岁时各以余。

陌上茴香多少味。

西川附子自心虚。

卧龙问了院王。

先师道。

尽十方世界是个真实人体。

汝还见僧堂么。

主曰。

和尚莫眼花。

龙云。

先师迁化肉犹暖在。

花中开眼先春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