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生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第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在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领,能够超前计划和安排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的利用。

土地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存的基础保障,更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宝贵财富。

土地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具有生产、承载等功能。

但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加强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1)土地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定义生态安全,对于生态安全的界定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所谓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未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健康、必要资源、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保障来源等。

其中,社会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均属于生态安全系统。

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安全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保障,确保规划方案可行的前提就是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开展。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划分。

根据用途对我国现行土地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建设用地,二是农用地,三是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3类,一是独立工矿用地,二是水利设施用地,三是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一般分为5类,一是园地、二是牧草地、三是耕地、四是林地、五是其他农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通过这一分类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主要对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

近年来,土地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思想正在逐步转变为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区域规划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对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地类进行明确,提取、归并土地体系时需要根据土地体系功能进行。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现行的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作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很多学者已加强研究。

现如今,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落实的主要环节是县级规划,非常有必要对该级土地的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的规划摘要:在我国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问题是如何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仍是当务之急。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如何摆脱地方主义倾向,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有关规定,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规划质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21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而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耕地安全体系,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所在.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土地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跟不上土地的客观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家底不清等。

第二,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过程中,部分存在着信息搜集不全的问题。

一是信息收集具有局限性,往往把规划编制的信息收集局限在政府及其部门,单一靠政府部门提供用地信息远远满足不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需要;二是信息互通不充分,即土地供给与用地需求信息对接不好,预留的建设用地无人看好,企业要用的没有预留,如果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就会由规划的主动调控变为频繁的被动调整。

2.土地规划人员混杂,规划质量参差不齐。

编制土地规划涉及用地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广泛知识的科技人才。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问题论文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区域内农村土地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安排。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的典型体现。

为了更好地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开展,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确保农村土地的科学化利用和可持续化利用。

本文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第一,重总体规划,轻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上不具备强制性,是总体规划的补充,有利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编制该类规划的驱动力来自于行政命令和用地调整的需要。

第二,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现行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应该说我国土地规划体系在层次上是完整的,但每一级的控制指标和口径基本上是一样,上下级规划之间,大都是有战略到战略的简单重复。

2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陷。

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首先,土地规划不科学。

我国土地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土地利用,对总体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对于专项规划却只作为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这样就会出现,在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缺乏明确分工,导致土地规划太过于片面,缺乏战略性和协调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轨”情况,提升了农村土地规划难度。

其次,机构设置不全面。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钱福明1(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这推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随着互联网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改变,土地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势必会受到其影响,从土地利用结构、区划、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土地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将受其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随着当今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互联网则是这种趋势的重要载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1~3]。

而互联网经济就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新经济”的核心,而且将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本文企在讨论互联网经济是否对土地利用规划有影响,及其影响的方面及程度如何。

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广度与深度的。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生活中大量的服务与生活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而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的特征是研究其影响的第一步[4]。

1.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5]1.融合性。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跨时期、跨区域、跨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和资源整合,使原有的一、二、三产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推动产业格局发生巨变。

2.便捷性。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享用各项服务资源,改变了现有生活模式,提高了城市生活的便利性。

3.互动性。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进一步互动,增强了沟通等城市社会功能,逐渐削弱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

4.灵活性。

互联网经济使企业组织由工业社会时期的规模化生产,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出发的弹性生产。

允许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场景等实现灵活变化。

5.带动性。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互联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发展。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摘要】小城镇建设应从大局出发,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避免双重占地。

要把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来抓,对于那些过于分散的村落,要探索在群众自愿的条件下适当进行迁村并点的工作,真正实现土地的节约合理用地。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在经济建设中应对土地作出合理的规划,以使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小城镇建设中的各种用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必须正确引导、科学规划、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正确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中的用地问题,这也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利用优势小城镇的集聚效应使土地的合理利用、集约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并村定点,可以节约大量农村宅基用地[1]。

随着经济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力度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度得到了加强。

此外,城镇化优化了城乡用地布局结构,小城镇的发展使格局零乱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区集中,众多配套的基础建设得到共用,基建成本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建设用地。

2. 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所编制的建设规划都不尽合理,并且存在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为:2.1 用地方式粗放,盲目扩张,结构不够合理由于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措施和合理的调控、约束手段,小城镇土地过多的采用粗放式外延扩张的用地模式;在结构上,工业用地所占比重较高,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生产性用地、绿地等所占比重较低,不合理占用和浪费土地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土地利用率较低。

2.2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建设用地秩序混乱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2],而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加上随着小城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力政府能力的标志,许多地区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使用权,纷纷引进外来企业大规模进驻,很少考虑土地规划和建设水平,结果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的不良局面。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论文题目: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姓名:张学号:092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年级班组:09指导教师:赵沛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摘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谋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战略问题前言本文是以沛县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资料,对沛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沛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沛县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

;重点解决沛县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即解决既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这个矛盾。

1.沛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1农业用地现状2005年末,农用地总共为100545.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1%。

耕地78422.6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8.00%;园地面积为4645.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2%;林地总面积为1187.6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8%;其他类型农用地16290.48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16.20%。

1.2建设用地现状2005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256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857.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6%;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62.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00%;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17.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5%。

1.3其他用地2005年底,其他土地面积为4803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7%,其中水域面积为47928.9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9.78%,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06.0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22%。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并分析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优化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2.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2.1 占地面积不合理分布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面积分布不合理会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2 土地利用方式陈旧过时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3 土地利用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当前土地利用决策多受到地方政府和经济利益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评估手段。

3.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3.1 区域整体规划制定区域整体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实现城市规模与用地面积的协调发展。

3.2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

3.3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发展高效节约的利用模式,如城市绿地建设、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利用等。

3.4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土地转让和补偿等相关制度,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的影响4.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2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

4.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指出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规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和制订规划,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明确土地用途和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调控土地资源供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

通过科学的规划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1.2 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能够明确土地用途和空间布局,避免城市发展带来的空间错乱和混乱。

通过规划,可以使城市在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加均衡协调,提升城市空间的整体质量。

1.3 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在考虑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资源;同时也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人文品质。

二、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利用,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正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和制订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2 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将绿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围,强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生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生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学》小论文要求主要论文方向:1、土地集约利用2、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3、土地供需研究4、宜农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技术5、土地利用规划技术6、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7、土地利用规划与各种规划理论关系研究8、其他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有具体的实例,题目自定2、不谈大政策性的和空洞的东西3、每人一篇论文,格式规范(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有图、表、数据)4、字数在3000-5000字附:论文格式一般要求1 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题名应避免使用缩写词、字符、代号、标点符号。

2 作者3 摘要(包括英文摘要)4 关键词(包括英文关键词)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对文献索引和检索起着重要作用。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的下方。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每篇选用3~5个。

5 正文5.1 正文中使用标题序号为1 中国土地1.1 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1.1 问题一;2、2.1、2.1.1……;余此类推,且顶格书写。

前言不标序号。

5.2 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参阅GB3100~3102-93国家标准。

一般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见下表1:表1 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表量的名称法定计量单位废除计量单位长度质量压力粘度力能量直径功率时间nm、μm、mm、cm、m、kmμg、mg、g、kg、tPaPa·sNJDWs、min、h、d、aÅ、mile1batm、mmHg、mmH2O、barcpkgf、dynCal、ergΦHphr6 参考文献只能引用公开出版的文献。

内部资料、产品简介等读者无法查找的非正式出版物不得引用。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及格式为: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编制,在开展背景、成熟程度、规划年限、编制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规划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其有效实施和管理,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编制城市规划。

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我国的城市规划将国外优秀的规划理论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体上规划编制水平较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较强。

与城市规划相比,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目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

此外,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土地规划有关的重要规定、规程、标准和文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规划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标准暂未统一,规划管理力度不够,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分析(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者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其核心是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剖析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编制依据、规划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相对一致,但从目前的实施状况看,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具体表现在:1、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节约集体用地,确保土地的有效供给,而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用地需求出发,立足于城市发展和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并引入多方要求。

土地规划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

土地规划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

土地规划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摘要:该论文基于理论研究、法律法规和工作实践,系统探讨了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总量控制方法、信息反馈机制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了三个方面现存的问题及其对制度效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准确定位用途管制的目标因素、建设用地配置的“非均衡”规律、建设用地动态置换、地籍管理行政改革、公众参与的法制保障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为编制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土地用途管制;总量控制;非均衡发展;动态置换0引言土地用途管制,是中国借鉴西方国家经验,于九十年代初提出并开始探索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1998年写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为中国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在中国耕地保护、城镇发展、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技术支撑体系研究深度不足,影响到其效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试就此做一研究探讨。

1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土地用途管制属于现代管理学范畴,遵循管理学理论的基本规律,是一个确立目标方案、组织实施落实、控制调整优化的循环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确立目标方案是基础,组织实施落实是关键,而控制调整优化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环节。

在揭示的管理框图中,很明显,涉及到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立不同功能用地区富有效率的总量控制方法,并要求建立迅速可靠的信息反馈机制。

这三个方面实际构成了土地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体系,只有确保这一支撑体系有效运行,才能最终保证实现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现代管理学中属于决策和计划层面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论文院系:城市建设学院08土建班指导老师:任艳胜老师*****学号:**********日期:2011年12月浅析中国出现的土地问题【摘要】2010年9月10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钟家因不满政府拆迁而引发的自焚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有三人被烧成重伤。

2011年4月30日,湖南株洲市云龙区的村民汪家正因不满镇府强拆而引发的引火自焚事件。

在这事件中,有一人死亡。

2011年5月9日,发生了茅台镇强拆事件,袁仁涛于5月9日率领该镇派出的由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强行拆除了该镇“白酒品牌展示街”上一些经营户的经营招牌,并对不愿意搬迁经营户的商品强行扣押,引起了经营户们的强烈愤慨。

………近年来城市大规模无序的扩张导致用地的日益紧张,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使得中国的强拆问题日益突出,住户为抗拒强拆而出现的自焚事件层出不穷,就此,我们来浅析中国出现的土地问题。

【关键词】土地、强拆、制度【正文】强拆问题是指在拆迁过程中,政府和住户双方未达成拆迁协议,而镇府单方面采取暴力拆迁所引发的问题。

如政府提出的拆迁补偿费用过低,或镇府在住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单方面办理对房屋征收手续而对住户进行的强拆,所导致的镇府和住户之间产生强烈的矛盾,最终导致弱势的住户只能通过引火自焚来捍卫自己的合法财产。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攀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用地不断增加,而大规模无序的摊大饼式扩张导致用地的日益紧张,暴力强拆事件也就层出不穷。

在强拆问题的背后,农民合法的土地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但在很多地方政府,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

这就造成了一手从农民那里廉价得到土地,另一手又高价卖给开发商。

强拆问题归根到底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土地问题根本上与制度有关。

要解决强拆问题归根到底我们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而在土地问题上最主要的就是集体所有制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形式,土地问题最终还是制度体制上的问题。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1 引言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大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但丝毫未降低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高强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林牧生产质量的降低口.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对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综合整治、保护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

实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土地管理,以土地作为国有资产投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程中,提高国民经济的收益。

1.2 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利用研究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利用是引起其他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可以说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研究起初是从全球变化研究人手,发展到现在,开始重视典型区的研究;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发展到空间变化上的研究;从简单的土地利用转换的研究发展到生态足迹、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转换研究。

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的研究是越来越微观。

1.3 存在的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各种环境条件协调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又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产生反馈作用,促使土地利用随时空而变化。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土地利用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利用的相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初探【1】摘要要: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讨论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1 长株潭城市群城乡统筹和土地利用情况概述1.1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总面积为280.8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26%。

人均土地面积0.23公顷,为全省人均量的71.3%。

总用地中农用地234.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31%,其中耕地63.9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2.78%;建设用地28.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0.25%;未利用地18.0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44%。

1.2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的特点(1)地形地貌多样,丘岗比重大,兼有山地、水面、丘岗平地。

(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中又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

(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水平较低。

2 长株潭城市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城市用地粗放浪费和过度利用并存,农村建设用地总体粗放近年来,长株潭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对城市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致使局部区域城市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增长快,城市建设呈现一种摊大饼式的外延发展,其结果是一方面加剧了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导致用地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

2.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诸多不合理从总体的用地结构来看,长株潭工业用地比重偏高,2008年高达23.12%,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8.04m2。

而绿地比重偏低,人均绿地面积仅为5.33m2,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大于9m2的标准。

从城市用地布局来看,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居住、工业、商业等各类用地相互穿插、干扰,尤其是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企业混杂于居住用地之间,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土地规划论文总结范文

土地规划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土地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土地规划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的梳理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土地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土地规划理论概述1. 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土地规划应遵循这一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土地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制定适宜的土地规划方案。

(2)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生态保护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区域协调原则:统筹规划,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土地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我国某城市土地规划某城市在土地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节约用地和区域协调作为规划重点。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案例二:我国某地区耕地保护规划某地区在耕地保护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耕地质量等,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结论土地规划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土地规划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于土地规划的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关于土地规划的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关于土地规划的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该文通过对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分析,指出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存在着传统省份分割的行政限制、与产业结构布局的协调以及利用的可持续性等制约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突破行政限制,实现经济区内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二是加强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控作用;三是提高规划本身的可持续推动力,希望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取得“先试先行”的新经验,统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海西经济区;制约因素;建议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使得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粉墨登场。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打造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旨在加强两岸合作交流、完善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

如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经济区内的各级政府、各界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被《意见》赋予的四大战略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按照这一战略定位,要坚持“准确定位、整合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的基本格局。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为主体,包括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涵盖了四省20市。

所要涉及的产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包括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产业、石化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等,这些产业的布局和建设,无不需要土地作为支撑。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利用的难以逆转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慎重性。

为了保证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则是举足轻重的。

在即将全面启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面对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如何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区域内产业布局、承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区域市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实现四省20市之间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统筹协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学》小论文要求
主要论文方向:
1、土地集约利用
2、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3、土地供需研究
4、宜农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技术
5、土地利用规划技术
6、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
7、土地利用规划与各种规划理论关系研究
8、其他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有具体的实例,题目自定
2、不谈大政策性的和空洞的东西
3、每人一篇论文,格式规范(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有图、表、数据)
4、字数在3000-5000字
附:论文格式一般要求
1 题名
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题名应避免使用缩写词、字符、代号、标点符号。

2 作者
3 摘要(包括英文摘要)
4 关键词(包括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对文献索引和检索起着重要作用。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的下方。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每篇选用3~5个。

5 正文
5.1 正文中使用标题序号为
1 中国土地
1.1 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1.1.1 问题一
;2、2.1、2.1.1……;余此类推,且顶格书写。

前言不标序号。

5.2 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参阅GB3100~3102-93国家标准。

一般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见下表1:
表1 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表
量的名称法定计量单位废除计量单位
长度质量压力粘度力能量直径功率时间nm、μm、mm、cm、m、km
μg、mg、g、kg、t
Pa
Pa·s
N
J
D
W
s、min、h、d、a
Å、mile
1b
atm、mmHg、mmH2O、bar
cp
kgf、dyn
Cal、erg
Φ
Hp
hr
6 参考文献
只能引用公开出版的文献。

内部资料、产品简介等读者无法查找的非正式出版物不得引用。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及格式为:
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
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主要责任者多于3个,录前3个,后加“,等”。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著录格式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 C N J D R S P
b) 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 期刊中的翻译文章
[序号] 原作者名.文章题名[J]. 译校者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d)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e)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f)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g)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h)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