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 作业题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作业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方案、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土地利用总量控制等;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实施的时间、步骤、方式、措施等;4)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估,包括对土地利用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5)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包括土地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机构等。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综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需要。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二种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三种是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而制定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此外,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等特点也需要考虑。

石质山地不适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适宜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也各有其特点,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土壤构型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空隙的大小和形状。

土壤构型影响着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根系生长的发育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

一、单项选择1.农业用地主要考虑土地的()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2. 居民点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主要考虑土地的() 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3.土地仓储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 A.耕地 B 工矿用地 C 迹地 D 水域4.土地景观功能得以发挥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A 风景旅游地 B望天田 C 苗圃 D 盐田5.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主要考虑土地的()A.养育功能 B 承载功能 C 仓储功能 D 景观功能6.从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来看,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是A.耕地 B林地 C牧草地 D未利用地7.我国是多山地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共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为A.66.1% B 33.9% C 88.1% D 11.9%8.我国现有耕地中()A高产田约占75% B中产田约占75%C 低产田约占75% D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各占1/39. 从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来看,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是A.耕地 B农用地 C 建设用地 D 未利用地10.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的表达错误的是()A.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当数量少B.土地垦殖系数高,地区分布不均衡C.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D.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1.国家对全局土地利用的宏观组织是通过A.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B.区域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部门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目前土地利用规划按行政区划单位划分为()A.全国—省—市—县—乡五级规划 B.全国—省—县三级规划C.省—市—县三级规划 D.省—县二级规划13.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A.行政区划体制编制 B.地貌类型区域编制C.自然流域编制 D.经济区域编制14.依据地租、地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将城市中心区规划为()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 D.仓储用地15.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对土地利用类型产生影响的是A.农产品生产地的土壤肥力B.农产品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的距离C.农产品消费地的土壤肥力D.农产品的品质16.在“杜能圈”中,距城市最近的郊区为()A.精细城郊农业 B.集约种植业 C. 粗放种植业 D.林业和牧业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审批,具有法律效力A. 可以随意改变B.不能改变C.在实施中可以修正D.没有弹性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覆盖其行政区域范围的A. 全部土地资源B. 主要土地资源C.已开发利用土地资源D.后备土地资源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时段一般为A. 1年B.5年C.10年D.30年20.任何一个行政区划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同时只能有一个B.同时有两个C.可以有多个D.根据需要编制若干个2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A.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土地利用B.只考虑农业用地内耕地、园地、林地的结构C.只是农业部门的土地利用D.主要是各项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22.跨行政区界线的性专项规划()A.不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B.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关C.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D.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和指导23.我国现阶段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用的模式是()A.总体蓝图模式B.分区控制模式C.指标控制模式 D分区控制与指标控制相结合的模式24.下列衡量小康的指标中,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A.恩格尔系数 B.吉尼系数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B.食品以外的其它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C.生活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D.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6.全国小康的量化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A.5000元B.2400元C.1400元D.1100元27.土地利用结构是指A.八大类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B.农业用地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比例C.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之间的比例D.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28.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土地利用率B.土地生产率C.土地垦殖率D.土地农业利用率29.已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土地垦殖率B.土地利用率C.土地生产率D.复种指数30.建筑容积率是指()A.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B.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C.建筑总面积/建筑物基底面积D.居住面积/建筑面积31.建筑物基底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称为A.建筑容积率B.居住密度C.建筑密度D.平面系数32.用人口自然增长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t)=P(to)(1+K)(t-to)+(c-d)中,K指()A.人口增长率B.人口自然增长率C.人口出生率D.人口死亡率33.用人口自然增长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t)=P(to)(1+K)(t-to)+(c-d)中,(c-d)指()A.规划期内迁入人口B.规划期内迁出人口C.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D.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率34.用劳动平衡法进行人口预测的计算公式:P= A/1-(B+C)中,A指()A.基本人口数B.服务人口数C.被抚养人口数D.总人口数35.劳动平衡法一般适用于A.农村居民点的人口预测B.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C.行政区域内总人口的预测D.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的预测36.城市化水平与下列那一项指标成反相关A.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B.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C.城市(建成区)的大小D.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37.吴友仁教授对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预测时采用A. 商品粮供给率预测法B.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C.基建投资规模预测法D.农业人口转化预测38.周一星教授采用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预测 20世纪末我国城市化水平应为A.56.6%B.68%C.48%D.30%39.年平均增长率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的计算公式:an =ao(1+r)n中,r指()A.预测期末作物单产B.预测基期作物单产C.年平均增长率D.预测年期40.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绘制历年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以纵坐标为作物产量,则横坐标一般为A.年限B.施肥量C.降雨量D.年均温41.趋势外推法预测未来作物产量,绘制历年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再依据图形选择的线性趋势预测模型中,直线型为A.Y=a+bxB.Y=ab xC.Y=a+bx+cx2D. Y=bo +b1x1+b2x2+b3x3+======+bnxn42.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的重点是A.耕地需求量预测B.园地需求量预测C林地需求量预测 D.渔业、副业用地需求量预测43.指标概算法预测居民点用地需求量时,中小城市规划人均用地定额指标(m2/人)()A.70-90B.80-100C.90-110D.100-12043.指标概算法预测居民点用地需求量时,特大城市规划人均用地定额指标(m2/人)()A.70-90B.80-100C.90-110D.100-12044. 需求推测法预测规划期间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的公式是A Z2=NJ2B H=(N/P-F)×n/2×d×eC M=M1+M2D M=(m1+m2+m3+m4)K+S∑Pii=145. 预测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时,渠道工程用地面积依据长度和宽度计算,渠道横断面要素通过水力学公式:Q=ωV,ω=(b+mb)h 确定,公式中m表示A渠道比降 B糙率系数 C水力半径 D边坡系数4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综合平衡法最终确定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B.土地用途变更计划表C.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D.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表4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划定土地利用用地分区,划区的主要依据是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B.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C.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结果D.土地生产潜力分析结果4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图是()A.土地利用现状图B.土地适宜性评价图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D.工程规划设计图49.在大城市的周围建立各种类型的卫星城,依据城镇布局理论的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B.门槛理论C.带形城市理论D.聚集经济效应理论50.我国首都北京市域城镇的布局形式是A.卫星式B.带状式C.多边形式D.自由式51.下列运输方式中连续性最强的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52.下列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大的是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53.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各批货物重量分别乘其运送里程的综合运输量称为A.货运量B.货物周转量C.客运量D.客运周转量54.客运周转量的计量单位为A.“吨”B.“人”C.“吨公里”D.“人公里”55.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时,由消耗标准燃料数量(亿吨)和全国人口数(亿人),推算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的公式是A 、Qfk =6.944 P F 1.4655+2.5 P B 、Qf=0.5562 P F 1.0228 +0.06 PC、 Qk=0.007384 PI 1.55+2.5 P D 、Q=0.004678 PI 1.0818+0.06 P56.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远景交通量预测时,由人均工业总产值(元/人)和全国人口数(亿人),推算公路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的公式是A 、Qfk =6.944 P F 1.4655+2.5 P B 、Qf=0.5562 P F 1.0228 +0.06 PC 、Qk=0.007384 PI 1.55+2.5 P D 、Q=0.004678 PI 1.0818+0.06 P 57. 高速公路的年平均交通量和计算行车速度分别为()A大于25000(辆)和200(公里/小时)B 10000~25000(辆)和120(公里/小时)C 5000~10000(辆)和100(公里/小时)D 2000~5000(辆)和 80(公里/小时)58.一般来说,一级公路总用地宽度为A. 65 米B. 30~40 米C. 25~30 米D. 20~30 米59.在河水水位高于两岸附近农田地面高程时,河流引水方式采用A.无坝渠道引水B.有坝渠道引水C.机械提水D.倒虹吸引水60.淡水需求量最大的用水方式是A.工业用水B.居民生活用水C.农业灌溉用水D.家畜家禽用水61.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最低的灌水方式是A.地面灌溉B.喷灌C.滴灌D.渗灌62.灌溉渠道水流的方向是()A 农渠→斗渠→毛渠→干渠→支渠 B毛渠→农渠→斗渠→支渠→干渠C支渠→干渠→斗渠→毛渠→农渠 D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63. 农田排水系统水流的方向是()A容泄区→干沟→支沟→斗沟→农沟→毛沟B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干沟→容泄区C容泄区→干沟→斗沟→支沟→农沟→毛沟D毛沟→斗沟→农沟→支沟→干沟→容泄区64.斗渠、农渠的纵坡比降(i)一般设计为A. 1/2000~1/5000B.1/5000~1/10000C.1/1000~1/3000D.1/200~1/100065. 支渠的纵坡比降(i)一般设计为()A 1/2000~1/5000B 1/5000~1/10000C 1/1000~1/3000D 1/200~1/100066.划分季节牧地时,应在低洼、避风、向阳的地方配置为A.春季牧地B.夏季牧地C.秋季牧地D.冬季牧地67.养殖水面要求的酸碱度(PH值)为A.< 5 .5B.> 8 .5C. 6 .5~8 .5D. 5 .5~6 .568.蓄水保土能力最强的梯田是A.坡式梯田B.隔坡梯田C.水平梯田D.波浪梯田69.规划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时间称为A.投资回收期B.追加投资回收期C.投资效果系数D.比较效果系数70.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实行A.指令性计划B.指导性计划C.国家计划D.地方计划二、多项选择1、土地的特性包括()A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B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C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D土地利用的不可持续性E土地位置的空间性2.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垦荒、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导致的土地问题有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次生盐渍化D.土地沼泽化E.土壤肥力提高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与土地(尤其耕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利用的思路应包括A.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B.在地球上国际间、区际间移民垦荒C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控制各项用地指标D.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提高土地利用率E.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掘,提高土地产出率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问题有A.我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当数量少B.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C.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D.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E.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5.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是A.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总面积(144亿亩)的13 .55%B.全国85%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南部,15%的耕地分布于我国西北部C.全国40%的耕地分布在山区D.低产田(包括酸性田、盐碱地、水土流失地、风沙干旱地、洼涝地)约占耕地的1/3E.全国受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5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A.土地供需综合平衡B.土地利用结构优化C.土地利用宏观布局D.土地利用微观设计E.编制和实施中期、年度土地利用计划7.土地利用规划以其任务可分为三类,即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全国性规划C.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长期规划E.土地利用详细规划8.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有A.地租和地价理论B.土地区位理论C.持续利用理论D.生态经济理论E.人地协调理论9.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有()A.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D.逐级控制原则E.动态平衡原则10.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有A.勘测与调查B.分析与综C.决策与论证D.数学模型E.规划与设计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是A.整体性B.短期性C.战略性D.控制性E.长期性12.《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中确定全国土地利用的总目标是()A.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B.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C.土地利用结构明显改善D.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E.土地生态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题研究有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B.土地适宜性评价C.土地需求量预测D.土地生产潜力分析与评价E.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14.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的原则有A.切实保护耕地原则B.统筹兼顾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三效益统一原则E.公众参与原则15.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的依据有A.有关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B.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C.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土地供需分析结果E.其它规划(农业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域开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6.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中,常用的优化数学模型有A.线性规划模型B.多目标规划模型C.模糊线性规划D.灰色线性规划E.土宜法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土地利用分区一般有A.农业用地区(包括基本农田区和一般农田区)B.园地区C.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D.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E.独立工矿用地区、自然保护区18.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在建筑方面应满足A.地形朝向要求B.水文和水文地质要求C.土质要求D.安全要求E.节约用地要求19.居民点用地规模的预测方法有A.历史推断法B.规划指标法C.分区测算法D.图纸叠加法E.模型预测法20.运用指标比较法进行居民点布局方案择优时,主要指标有A.经济服务半径B.交通运输条件C.居民点占地面积D.原有居民点利用率E.安全卫生条件21.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A.计算行车速度B.行车道宽度C.路基、纵坡D.平曲线半径E.停车视距22.水利工程用地类型包括A.防洪工程用地B.灌溉工程用地C.治涝工程用地D.水电工程用地E.输水工程用地23.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时,来水量计算包括A.河川径流计算B.当地地面径流计算C.地下水量计算D.调入水量计算E.工业和生活废水水量计算24.耕地规划时,耕作田块配置应考虑其A.长度、宽度B.外形C.规模D.方向E.质量组成25.农田防护林配置应考虑A.林带结构B.林带方向C.林带间距D.林带宽度E.林带交通口、树种选择与搭配26.目前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有A.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B.土地整理规划C.土地复垦规划D.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E.风沙地整治规划27.下列水平梯田断面设计基本关系式正确的有A.田面宽度 B=H (ctgα- ctgß )B.田坎高度H=L/sin aC.田坎占地宽Bn(2b)=H .ctgβBnD.田坎占地率r(%)=───×100%B+BnBE.土地利用率R(%)=────×100%B+Bn28.风沙治理的原则是A.因地制宜B.因害设防C.农林牧相结合D.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E.造林种草和保护天然植被相结合29.土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措施有A.健全灌排系统,控制地下水位B.合理灌溉,避免地下水位上升C.井渠结合,井灌井排D.防治渠道渗漏E.采取正确的农林措施,抑制土壤返盐30.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的工作内容包括A.分解落实土地利用年度计划B.严格把好建设用地审批关C.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D.加强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E、建立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报告制度三、填空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

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和利用的规划过程。

它涉及到土地的空间分配、功能布局、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 可持续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公平合理,避免利益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确保城市发展的公共利益。

4. 灵活性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保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四、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

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制定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特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3. 制定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模拟试题三

土地利用规划模拟试题三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D)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D )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B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C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C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C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D )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C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 A )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 D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 B )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 D )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 B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二、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基本农田不单指“高产稳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留的中低产田。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业

第一章
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简述土地的特性和功能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面临哪些问题?怎么保护土地资源?
4、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5、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任务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程序
8、试述土地利用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二章
1、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
2、区位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有何指导意义?
3、土地利用规划中如何贯彻生态经济学的思想?
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有哪些?
第三章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特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4、试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作业)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收集哪些相关资料?(作业)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有哪些?
7、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的内容。

8、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程序。

国开 2023 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 1-4 答案

国开 2023 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 1-4 答案

国开2023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4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20分)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简答题(20分)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简答题(20分)答:(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而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性,要求政府首脑和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接受性,(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4.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有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简答题(20分)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水量、水质和水分布。

1、水量指的是可利用的水的数量,影响土地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满足方面。

2、水质是指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水分布是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土地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选择和产量。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考核试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考核试卷
A.土地利用类型
B.建筑密度
C.道路布局
D.土地价格评估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年。
A. 5年
B. 10年
C. 15年
D. 20年
6.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利于保护耕地?()
A.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
B.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C.限制农村居民点用地
D.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用地
7.下列哪个阶段不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保障土地所有者的权益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土地用途、保障土地供应、优化土地布局等。基本原则包括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环境保护等。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土地用途,促进了城市有序发展。
A.建筑物具体布局
B.道路系统设计
C.绿化景观设计
D.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A.土地资源状况
B.区域发展战略
C.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D.土地使用权属
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内容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1、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侧重某一方面)。

(以江阴市工业土地资源及利用为例)土地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要求的无限性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在当前国家土地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大力推进和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工业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日益显现,工业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我局于前阶段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对调查资料分析如下:一、我市工业企业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4年上半年,全市85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地面积4422万平方米,折合约6.63万亩,房屋建筑面积1709.34万平方米,单位面积上的房屋建筑密度为38.66%,单个企业平均用地面积5.17万平方米,折合约77.58亩。

从乡镇情况看,单位面积房屋建筑密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3个,分别为:周庄镇(66.9%)、新桥镇(56.58%)、华士镇(44.86%),单个企业用地面积小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乡镇有10个。

从企业情况看,单位面积房屋建筑密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企业有241个,占全部规模企业的28.19 %。

从行业结构看,在被调查的33个行业分类中,有21个行业的单个企业占地面积小于全市平均水平,占63.64%。

我市规模工业企业用地最大的5个行业是:纺织业占20.9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14.25%;通用设备制造业占11.66%;塑料制品业占10.3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5.75%。

这5个行业用地面积达2800.53万平方米,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用地总量的63.32%。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1. 引言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的试题以及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加深您对该主题的理解。

2. 规划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基于以下原则进行制定:(1) 结合区域特点,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风险。

(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考虑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3. 试题试题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需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试题2:列举三个影响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的因素,并解释其作用。

试题3: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试题4:请简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

试题5:如何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性?4. 答案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结合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可以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案2:(1)经济因素:包括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位和目标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2)社会因素:如人口增长、居民需求、社会发展需求等,对土地用途的需求和布局提出了要求。

(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气候变化等,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

答案3: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应考虑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气候变化适应:考虑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

(3)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和评估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布局。

答案4:土地利用规划的步骤包括:(1)调查研究:了解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土地资源等情况。

(2)目标确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和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

(3)方案设计:根据目标确定,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

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xx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xx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太阳辐射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因而对作物植株生长量和经济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此外,对作物的品质和发育也有影响。

光饱和点因作物种类、生育时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不同。

例如,喜阳植物和在太阳直射光下生长的叶片,光饱和点较高。

尤其是荒漠植物和高山植物,甚至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照射下也不会达到饱和点。

一些耐荫植物和生长在散射光下的叶片,往往在中午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十分之一或更低的强度下,便达到了光饱和状态。

作物光补偿点随作物种类、作物生育期以及某些农业气象条件而变动。

阳生植物光补偿点可达太阳辐射常数值的5%,而荫生植物可降到0.3%。

阳地植物在荫蔽条件下,通过一段时间,它的补偿点也会降低。

光补偿点的降低,可以看成是植物对弱光的一种适应。

在高温下,呼吸作用加强;光呼吸型作物,在增加光强时,也会使光呼吸增强。

呼吸强度的增加,将使光补偿点提高。

强光有利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相对的弱光却有利于营养生长。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作业》1.假设耕地变化与人口总数、非农化水平、粮食单产、固定资产投资具有相关关系,试根据以下数据建立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并检验。

分两个阶段分析:1980-1995;1996-2004表1 1980-2004年某省耕地数量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表年份耕地面积(千公顷)人口总数(万人)x1非农化水平(%)x2粮食单产(吨/公顷)x3固定资产投资(万元)x41980 3815.672831 15.58 1.755278020 1981 3788.82865 16.02 1.845229244 1982 3775.332904 16.22 2.295294805 1983 3758.472931 16.51 2.385308266 1984 3686.22966 17.16 2.55403864 1985 3627.073002 17.99 2.4579881 1986 3590.273042 17.78 2.475635300 1987 3562.673088 18.07 2.4808912 1988 3551.073140 18.28 2.415947210 1989 3541.073198 18.57 2.55951793 1990 3533 3316 18.61 2.5951037154 1991 3521.133363 18.82 2.5651249323 1992 3487.673405 19.3 2.5351424653 1993 3458.533443 19.58 3 2282062 1994 3421 3481 20.02 2.3022832912 1995 3393 3513 20.55 2.3993243250 1996 5140.483534 21 3.0033719955 1997 5128.6093570 21.48 2.744240987 1998 5100.8223596 21.8 3.2335448916 1999 5044.0493618 22.17 2.6866192743 2000 4800.4453644 22.83 2.857458497 2001 4685.453659 23.29 2.7768506562 2002 4505.9513674 23.9 2.969746298 2003 4241.8413690 24.5 3.06712787197 2004 4154.10 3705 32.98 3.452 154419002. 根据以下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试计算2015年和2020年某地耕地粮食单产。

2023年秋季国开电大形考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2023年秋季国开电大形考作业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4一、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答:①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②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③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二、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

答: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内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其内容包括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落实规划方案、制定保护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包含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用地指标和用地分区中。

耕地总量应该是动态平衡的。

其内涵一是数量上的平衡,二是耕地质量上的平衡。

基本内容有抓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小流域治理等,还包括占用耕地后复垦再造耕地。

三、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答:农用地分等定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工作对象是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

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将具有不同质量或生产力水平的农用地分类为不同的等与级,以反映它们的差别。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或理论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则:综合分析原则、分层控制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土地收益差异原则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四、试述风沙地开发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风沙地开发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协调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林牧农全面发展:第三,实行土地制度改革:第四,增加政府财政支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

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答:一、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

二、温度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

三、水份条件对土地特性有影响。

四、风对土地特性有影响。

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答:一、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因此一般有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二、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份条件比较好。

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答:1).降水,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2).蒸发与蒸腾,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农田总蒸发。

3)城市给水水源,给水水源包括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4)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5)地下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6)水资源的三要素,包括水资源量,水资源变率,水质。

8.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答: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

土壤的农业生产状性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

2)土壤构型,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故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土壤中可溶盐对农作物有危害,土壤的PH值影响土壤中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可以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植物从土壤中获得N、P、K三大营养因素,同时,也从地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

作业2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安排和布局。

内容: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他基础产生,基本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

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

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包括哪些内容?答:1)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分析。

3)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5)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数据?答:1)主要在准备阶段基础上,搞好用地分区,拟定用地指标,编制规划共选方案并组织人员论证,完成规划出稿,规划说明和总体规划图。

2)在实在调查基础下,收集、整理和分析核实有关自然构成要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图片,文件资源。

3)重点进行土地评价,经济分析,社会分析和环境分析,还要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4.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

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实施措施?答:1)政府行政管理措施2)经济措施。

3)法律措施。

4)技术措施。

6.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答:1)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点用的耕地。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针对耕地被占特别是基本农田被占问题而进行的专项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能代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但是,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要充分消公吸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成果。

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业用地区结合起来。

反过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不能代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因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设立田间保护标志的要求。

7.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哪些内容?答:1)基本农田保护方案和保护区划定2)落实规划方案3)制定保护措施。

8.什么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为什么要进行分等定级?分等定级的原则是什么?1)农用地分等定级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将具有不同质量或生产力水平的农用地分类为不同的等与级,以反映它们的差别。

2)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等别划他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潜在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3).1)综合分析原则;(2)分层控制原则;(3)主导因素原则;(4)土地收益差异原则;(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作业31.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耕地的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2.防护林带建设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林带方向:林带方向应根据地区的主害风风向而定,一般要求主林带垂直于当地主害风风向。

2)林带的结构:所谓林带结构,就是林带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主要指林带的宽度,树种组成,种植密度和断面形式。

3)林带间距:林带的间距过大,林带间的农田不能全部受到保护,林带间距太小,又会多点耕地。

林带间距应依据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来确定。

3.果园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果园规划内容:1)果园内各个树种的分区配置;2)果园耕作小区设计;3)灌溉渠系,道路网,防护林网的布置与设计;4)果园附属设备的配置;5)果树的行列配置。

果园田间工程内容:1)果园防护林网2)果园内道路网3)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规划。

4)果园区附属设施的配置。

4.牧草地规划管理的策略是什么?答: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二、加强牧区冬春饲草贮藏,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三、发展季节性草地畜牧业。

四、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

五、依法治草,落实有偿承包责任制。

5.山地丘陵的特点是什么?山地的水土著人保持措施有哪些?答:特点: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地面具有一定的坡度,山区的耕地地块不,而且零散,土层薄,砾石多,不利于机械耕作。

措施:1)生物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的布局,水土防护林的布局、护堤护岸林的布局。

2)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设施布局,治沟工程设施布局,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布局。

6.沼泽地(或滩涂)的特点是什么?综合利用的方向是什么?(任写一个就行)滩涂的特点:1)经常有水淹的危险2)沙地3)地下水浅。

方向(规划):1)营造防护林带2)修筑堤防3)围滩造田4)水产养殖5)滩地牧场6)湿地保护。

沼泽地的特点:沼泽地地形低洼,地面坡降小,排泄不畅,在接受过量大气降水或地面来水时,水分潴积起来,形成沼泽地。

沼泽地利用方向:1)开垦为水稻田2)开辟为牧场3)建立芦苇基地4)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5)保护一定面积的沼泽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7.盐碱土的特性是什么?综合改良措施有哪些?答:盐土的特性:1)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2)积盐与脱盐的反复性3)盐渍土的肥力特征。

盐土改良措:(1)排水措施规划:排水沟规划设计、水进规划设计、渠道的规划设计。

(2)生物措施规划:植树造林、种稻改良(3)农业耕作措施改良:平整土地、深翻改土、晒垡养坷垃、适期播种、选育耐盐品种、土壤培肥、植物覆盖。

8.废弃地复垦规划的原则和内容有哪些?答: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2)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的原则3)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4)将土地复垦规划与土地整理相结合。

内容:1)前言2)复垦土地的概况3)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4)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5)土地复垦技术措施6)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