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300字

合集下载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名著之一,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一《老子》, 又称《道德经》,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千百年来, 从东方走到了西方, 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 不知中国文化, 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 只觉意蕴深远, 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 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 分为道、德两篇, 虽只五千余字, 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 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 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 消极避世”的印象上, 直至谨慎品读后, 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境界, 收益匪浅。

“上善假设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确实,最善的人就似乎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不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爱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 以这样的沉着姿态、包涵性品德、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 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 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供应了珍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 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才智的, 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气的, 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 有踊跃行动力的人能更加漫长。

的确, 始终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 却忽视了对自我的反省与谛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有充分了解自我, 才能取长补短, 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 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法自然, 提醒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那么。

老子读后感800字

老子读后感800字

老子读后感800字读完《老子》,心里头那个舒坦,就像是炎炎夏日里喝上了一口冰镇的绿豆汤,清凉又解暑。

这本书,不厚,但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读着读着,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了时空,跟老子这位智者面对面聊天。

一开始,我还觉得《老子》这本书挺深奥的,毕竟它是古代的经典嘛,心里还嘀咕:这书我能看懂吗?可一读起来,嘿,还挺接地气的。

老子的思想,就像是那山间清澈的溪流,自然而然地流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启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一读就让人觉得玄乎,但细细品味,却又觉得意味深长。

咱们平时说的那些道理,其实都只是“道”的一部分,真正的“道”,是没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

这就好比咱们平时吃的饭,你说得出它是什么味道吗?能说清它给咱们带来了多少营养吗?不能,但咱们心里头知道,它就是咱们活下去的根本。

再来说说“无为而治”。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叫人啥都不干,等着天上掉馅饼呢。

可读着读着,才明白,原来“无为”不是真的啥都不做,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不做那些违背规律的事儿。

就像是咱们种庄稼,你得顺着它的生长规律来,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不能瞎折腾。

这样一来,庄稼才能长得好,咱们才能有个好收成。

书里头还有一句话,我挺喜欢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咱们平时的生活。

做人啊,就得像水那样,温柔又坚韧,能帮人就帮人,不计较得失,不跟人争长论短。

这样一来,咱们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心,人际关系才能和谐。

读完《老子》,我还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老子特别重视“反”的力量。

他说“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又说“反者道之动”。

这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好多事儿,都是物极必反的。

就像是咱们平时锻炼身体,要是锻炼得过了头,反而会伤身体;就像是咱们平时工作,要是太拼了,反而会把自己累垮。

所以,咱们得学会适可而止,保持平衡。

总的来说,《老子》这本书,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咱们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它教咱们顺应自然,教咱们淡泊名利,教咱们善良包容。

《老子》读后感800字2篇

《老子》读后感800字2篇

《老子》读后感800字2篇《老子》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书的作者老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思想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老子》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在现代的价值仍然非常宝贵。

《老子》讲述了一种玄成的哲学思想,主张“道”的无为而治。

饶有深意的语言、简练的文风、清晰的思路,让读者不仅能深入领会《老子》的哲学思想,还能受到启示和启发。

作者强调“道”的重要性,提出“道可道非常道”,意味着绝对的真理是无法准确定义的。

而人性称道,又在“道”的引导下寻找自我,进而寻找到最完美的自我。

因此,我们必须在遵循规律的同时,才能寻找到最真实的东西,进一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老子》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关于生命和正义的深刻思考,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无为而治”。

这条哲学铁律指出,凡事都应该按其本性自由发展,不应强求,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不为功名利禄所拘束,遵循自己内心的本性,将所有事情自然地发展,那样才能达到真正且有意义的人生。

同时,《老子》中还强调了一种“无名”的思想,旨在排除人的贪欲和虚荣心、降低与人的纷争和竞争,通过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方式,来实现内心和谐、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

这两种思想都非常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提醒人们放下功利和追逐,以宽容和善良来对待自己和他人。

在本书中,老子还提到了一种平和的处世态度,叫做“柔弱胜刚强”。

这种态度主张在人际交往中,遇事不冲突、不逆反,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淡泊。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处世方式依旧非常实用,在工作或生活中,当我们处于压力之中或受到挫折时,都要学会保持克制和淡泊。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老子》,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内心、重视返璞归真、尊重自然、追求简单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哲学思考,对日常生活中的养生和养心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同时,这也是我认识更加深入的一个历史背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老子》读后感3篇

《老子》读后感3篇

《老子》读后感3篇《老子》读后感3篇一:《老子》读后感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

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之道。

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可以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

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

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

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

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

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

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

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篇二:读《老子》有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

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

【读后感】读《老子》有感_431270

【读后感】读《老子》有感_431270

年轻人,你没有资格去无为——读《老子》有感毋庸置疑《老子》是部思想多么深刻的巨著,在不同时间段重新翻开它,总会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简单来说,《老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无为的思想。

高中时候在《意林》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人生那么长,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生之年?当时觉得特别有道理,觉得高三节奏如此的紧张,上课偶尔停下来发个呆发白日梦做各种“无为”的事情也觉得理直气壮。

那时候的我理解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

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上到大学,外教老师常夸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嘴上常挂着“无为”、“仁义”等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渐渐地无为的思想也更深入同学们的心,但像我高中时候错误地理解了。

倘若什么都不干,那这不就助长了我们懒惰的风气?听上去“无为”实际上是比较消极的生活态度,为我们的懒惰都找到了开脱的借口。

这时,我们开始思考,大学生也应该无为吗?我们很容易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存在两个极端,有些人很闲,天天逃课躲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虚度光阴;而有些人很忙,课余还参加各种比赛实习充实自己。

前者就是大家眼中的无为之者,从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从不会挑战自己发展自己的潜力,唯唯诺诺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仍是小孩子式无忧无虑的生活。

也许他们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之激烈,也许他们也享受步步为营的生活,也不介意将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他们只知道享受当下的清闲,但他们不知道,如今大学的清闲,只会换来未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劳苦。

种瓜得瓜,种果得果。

几十年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取决于当下自己所付出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我并不赞成大学生去无为。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资格去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无所有,这个年纪去无为,终将被社会淘汰。

青春稍纵即逝,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再不努力就老了。

此时不拼搏更待何时?待到年华逝去再来亡羊补牢也是为时已晚了。

人生那么短,青春这么短,我不希望以后的自己悔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而更不会在这个年纪做那些以后70岁都可以做的无用之事。

《老子》读后感(推荐5篇)

《老子》读后感(推荐5篇)

《老子》读后感(推荐5篇)《老子》读后感(一)是谁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悠悠地述说着亘古的智慧?是谁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是谁只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是他,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老子。

他就如一颗璀璨而又古老的恒星,散发出神圣的光芒,透过数千年的时光,照耀在宇宙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老子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他的思想,他的哲学,总与‘道’息息相关。

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通过一个‘道’字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否定了一切唯心论和宗教主义。

在我看来,道的就是一种客观规律,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

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

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高低,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

《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提高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若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之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无为。

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无所谓,无所为吗?其实不然。

无为的精华之处在于它的玄理,有太多的人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把其归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然我的理解有所不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是顺道办事,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顺自然发展的一种高姿态的智慧。

“不做也完美”从某种角度看,确实有道理。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老子》读后感8篇《老子》读后感1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我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

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学问都是生命的哲学,他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

这就是说,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

中国哲学家是先知、诗人和圣贤的综合人格。

他们透视现在,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文约义丰,《庄子》诙诡谲奇。

《老》《庄》不独表达了特殊的生存体验、宇宙观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各类艺术的灵魂和源头活水,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葩。

读《老》、《庄》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对生活的体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

老子所著。

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是轴心文明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又被奉为道教的鼻祖。

《庄子》一书(庄子著,其名周,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

)是道家与道教的经典,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与物我的相通,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源泉。

包含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语言风格接近,思想连贯,自成一体,乃庄子自著,是全书之核心。

庄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美学精神。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东西,无形无状,混而有一。

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母”,是一个终极实在,是万物的根源,是一种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总体。

“道”不是一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一个过程。

道是整体与过程的统一。

道具有否定性和潜在性,它创造和维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实在的事物。

在这一历程中,潜在变为现实,否定变为肯定,空无变为实有,一变为多。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子被后人按照西方哲学体系的标准,被归入自然主义哲学家的范畴,是有道理的,他对社会、个人存在、开展的哲思观点,都是从自然规律类比推理过来的,一句话以天道推理人道,用道德经的话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规律非常多,难以用详细语言驾驭,所以创造了本体论的“道”,整体代表自然规律。

此章,用反例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证明天道的规矩是不居功,不作为,不占有,隐含了一个观念“得道高人~圣人应该循天道,做到功成身退,不贪功,不念名,治理社会不要因为个人欲望而下发过多指令制定过多政策”。

当代,我认为,阿里巴巴的马云是修道得道了的,顺应天道而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境界非常高,东哥一直想跟他玩,人家直接不玩了,急流能勇退,足见其道行只高。

东哥有多想跟他玩?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把马云的照片发出来,问东哥,“马总你们做一个行业,你们应给很熟悉吧“,他答复“不熟悉,这么多年一起吃过一次饭,另外,可能没有共同语言,因为不是一代人”,从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东哥内心是把马云当做超越的对象,商业上的敌人,所以才如此急于用马云年龄比我虚长几岁,我比他年轻来向人证明我可以,我比他可以。

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证明,马云绝对是读道德经而得道的例子,在赢在中国的节目里,阿里巴巴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如日中天,他也没有如此功名,当时节目组是把熊晓鸽,吴鹰等人作为更大贵客对待,但是马云节目中金句百出,如鱼得水,其中一句话“心中无敌,那么无敌于天下”的金句,他这个观点和道德经中上经二十二章的观点一模一样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就会产生伤害,有伤害就有怨恨,怨恨那么是其他不良情绪的根源。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通用5篇)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通用5篇)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道教故里楼观台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年的老子抬为开山之祖,老子著有的《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在世界上,每字平均卖家最高。

《道德经》是老子以出世的精神和理念为当权派写成的气势磅礴的入世名山之作,阐扬"道"和"德"主旨。

老子在挥洒五千字后西出函谷关,不知所向。

后人把老子曾经谈经论道的楼观台作为道教故里,以纪念老子。

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竹林成海,是一处求道成神的仙境。

以前课堂上听老师批评老子思想落后,总希望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深入读《道德经》,发现老师误解了老子,我们也在错误的品评老子。

一、老子在哲学上首先提出"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道,这种观点直抵宇宙本体。

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在思索宇宙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有"五行"之说,认为宇宙由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组成;印度古代神学家认定宇宙由地火水风四种物质构成;西方神学家则认为上帝创生世界。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物质构造的直觉猜想,认为天地万物概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的冲气组成,既不同于一,又不同于二,故称之为三,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与近代西方实证科学中的原子构成学说十分近似。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都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的构思当中,实在难能可贵!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先秦时代的.哲学高峰。

二、在政治上,老子反对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老 子》的道德经感悟读后感

《老 子》的道德经感悟读后感

《老子》的道德经感悟读后感《<老子>的道德经感悟读后感》说实话,读《老子》的道德经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以前总觉得这种经典古籍肯定晦涩难懂,没想到真正读进去之后,还真有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

就拿“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来说吧。

一开始,我真是被这几个字绕得晕头转向,啥叫道可道非常道啊?但琢磨久了,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事情,真正能说清楚的、能定义明白的,往往不是那个最本质的东西。

比如说爱情,你能准确地说出爱情到底是啥吗?不能吧!那种心里头暖暖的、时时刻刻惦记着一个人的感觉,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这就是“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没法用简单的言语来完全表达的。

还有“知足者富”这一句,让我想起了我家隔壁的王大爷。

王大爷一辈子没发过大财,就守着自家的小院子,种种菜,养养花。

他的孩子们都挺有出息,在大城市里工作,老想把他接过去享清福,可王大爷就是不愿意。

有人就说他傻,放着好日子不过。

但王大爷总是笑笑说:“我在这小院里,每天能看到自己种的菜长大,能闻到花香,心里踏实,这就够了。

”你看,王大爷这就是知足啊!他不追求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觉得自己富有。

不像现在好多人,拼命赚钱,买大房子、好车子,可心里还是空落落的。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给我的印象也特别深。

水这东西,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没啥脾气,但其实厉害着呢!它能滴穿石头,能适应各种形状的容器。

这让我想起那次去爬山,半道上遇到一条小溪。

溪水顺着山势往下流,遇到大石头,它就绕过去;遇到小坑洼,它就填满。

一路上不管遇到啥障碍,它都不慌不忙,就这么一直流啊流。

当时我就想,做人要是能像水一样,不硬碰硬,懂得变通,该多好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让我想到了单位里的小李。

小李这人工作特别踏实,从不和别人争功抢名。

有啥难活儿累活儿,他都主动揽过来,也从不抱怨。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他傻,光知道干活儿不知道表现。

《老子》读后感(精选多篇)

《老子》读后感(精选多篇)

《老子》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老子的帮助读后感其一,王蒙的语言太罗嗦,老子的帮助读后感。

也许是王蒙老了,爱絮叨,老年人大都如此;也许是王蒙怕读者不明白他的意思。

总之,他颠三倒四、翻来复去地说了又说,不厌其烦,却让人读着有点烦。

王蒙充分发挥了汉语的优势,而且耐心地把读者想像为小学生,运用了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来解释描述同一件事,让人实在难以忍受。

其二,王蒙还是没有彻悟。

书中,王蒙一再强调自己现在很超脱、很看得开,彻底想明白了。

但字里行间,可以读得出王蒙还是很看不开的,他还是有些火气,有些怨气,象是受了委屈的孩子,虽然想表现得豁达大度一点,但言辞间总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象是失宠的佳人,虽然想显得淡泊从容一些,但却忍不住为花落而伤春。

读过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南老则真正是通家,是了家,其言辞柔和,不偏不倚,心态淡定,无欲无求。

王老勉之矣!其三,王蒙的解读并没出什么新意。

王蒙大约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也说明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个人的感受来谈老子。

如果王老能立足于亲身感受,而不囿于自身感受,舍弃卿卿我我,解悟大道无边,那这书就真有价值了这段话让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

“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

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钟书先生在大楼门口遇到别人,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不是后生晚辈。

这是一种有内涵的优雅,而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

钱钟书先生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能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待人谦逊有礼,我想这便是宠而不惊的典范了。

谁都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你有得意的时候,但你不可能永远得意。

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但也不可能永远失意。

老子读后感800字

老子读后感800字

老子读后感800字《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道德的追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读过《老子》后,我感受到了它的深邃和智慧,下面就是我的读后感。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

他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为过度追求物质的享受只会导致人的内心的空虚和困惑。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保持心灵的平静和宁静,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平静。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满足。

此外,老子还提到了德行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宽容、谦卑和无私的品质,以及无为而治的理念。

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伟大而有价值的人。

这些都是我认同的观点,因为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我们才能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真正的贡献。

在读过《老子》后,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道家思想追求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通过无为而治达到自我完善和内心的平静。

这种理念与现代社会普遍追求的成功和名利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认为,当代人们可以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竞争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平静和宁静,并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读完《老子》对我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启迪。

老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他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修炼自己的品质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完善。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读《老子》,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来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启示,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丰富和充实。

《老子》读后感500字

《老子》读后感500字

《老子》读后感500字《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是中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在阅读《老子》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子所传达的思想精髓和人生智慧。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

他认为,道是无形无名的,是万物之母,是宇宙的规律和本质。

在老子看来,追随“道”的人将获得内心的平和和真正的自由。

他认为,人类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因为人们违背了“道”的规律和原则,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和谐。

因此,老子主张人们应该尊重“道”,顺应“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和自由。

其次,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人们不应该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规律。

治理社会也应该尽可能地“无为而治”,减少过度干预和控制。

这种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治理和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提示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减少过度干预和控制。

此外,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关于人生、道德、自由等方面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在的平静和自由,不应过于追求名利和物质。

而道德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依据“道”的规律和原则,实现和谐和公正。

而自由则是人类生命和价值的最高追求,需要在尊重他人和社会规则的基础上,寻求个体和社会的平衡和和谐。

总的来说,《老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深度的经典著作。

它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于世界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涵和哲学价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探索道德、追求自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阅读《老子》,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生。

《老子》读后感300字

《老子》读后感300字

《老子》读后感300字第一篇:《老子》读后感300字《老子》读后感300字我今天把《老子》读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是这篇的中心。

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灾难中,努力幸福就快来了。

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为一骄傲就可能变成祸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证明他。

上学期,因为表现较好,当选了“三好学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

然后我太高兴了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结果被老师把“三好学生”和体委都给撤了。

自从老师训了我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并加劲写博文,结果竟在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活动中上得了一个“阅读之星”的称号。

我现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骄傲,因为“福兮祸之所伏”呀。

而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得了奖不要骄傲,有了能力不能伤人。

一篇篇“道德经”,讲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读它。

第二篇:《老子》读后感读《老子》有感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教三班蔡东终于读完了《老子》了,当初选择读《老子》是因为我见它厚度比较薄,读起来应该比较快读完。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虽然《老子》书本厚度比较薄,但是思想厚度确实非常厚。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建构产生重大影响,他的“道”、他的辩证法、他的“无为而治”一直在无形中影响我们当今的生活。

据《史记•老子列传》等书载,当老子看到周朝的衰落之势无可挽回时,便出函谷关一直往西,打算辞官归隐,在函谷关遇上了看守关口的官员尹喜。

当他听说老子就要不问世事而隐居起来时,便一再要求老子住下来为他写点文章,以便为世人留下点精神文化财富。

老子被关令尹喜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就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加以总结写了出来,书名《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

我们应该感谢尹喜,如果没有他,我们也许就看不到《老子》这本巨著了。

《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

下面,我将老子的思想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老子的“道”。

老子读后感500字

老子读后感500字

老子读后感500字《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读完《老子》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智慧,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老子》以“道”为核心,强调了“道”这一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

在《老子》中,“道”被描述为无形无象的,无处不在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而人们应该尊崇“道”,顺应“道”的运行,而不是去强求和抗拒。

这种对“道”的尊崇和顺应,对我来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处世的哲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能够顺应“道”的运行,顺势而为,不强求不抗拒,可能会让我们更加从容和自在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此外,《老子》中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被功利主义所左右,总是在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而《老子》告诉我们,有时候,适当的“无为而治”,反而会让我们得到更多。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不做事,而是在做事的时候,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功利,而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这种思想对我来说是一种解脱,让我更加懂得了放下执念,顺应内心的本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功利所左右。

另外,《老子》中还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有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

而《老子》告诉我们,有时候,柔弱胜刚强,也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软弱无力,而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柔弱的态度去面对,而不是总是用强硬的手段。

这种思想对我来说是一种启示,让我更加懂得了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柔弱也许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读完《老子》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我相信,《老子》中的思想将会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从容和睿智地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读后感300字
我今天把《老子》读了一篇,有一篇感悟最深,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是这篇的中心。

我的理解是:如果正在灾难中,努力幸福就快来了。

正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因为一骄傲就可能变成祸事了。

我有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证明他。

上学期,因为表现较好,当选了"三好学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结果。

然后我太高兴了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结果被老师把"三好学生"和体委都给撤了。

自从老师训了我以后,我就开始努力学习并加劲写博文,结果竟在校讯通第八届"书香班级"活动中上得了一个"阅读之星"的称号。

我现在要加倍提防,不能骄傲,因为"福兮祸之所伏"呀。

而这句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得了奖不要骄傲,有了能力不能伤人。

一篇篇"道德经",讲述了生命的道理,我要多读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