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萎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萎病:

黄萎病编辑词条

植物黄萎病是危害较为严重的维管束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为半知菌亚门、淡色孢科、轮枝菌属。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黄萎病

门:半知菌亚门拉丁文名CYANOSI 科:淡色孢科

英文名greensickness 别名Cyanosis 属轮枝菌属

1.简介

黑白轮枝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比大丽轮枝菌低。在茄科植物及首稽等植物上报道较多;而大丽轮枝菌由于寄主极其广泛,对高温和剧烈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棉花等众多感染黄萎病的植物上主要报道的均为大丽轮枝菌。

症状:

露地栽培,从定植后1个月左右开始,地上部位出现病症,一直到收获结束时持续发病。最初,下部叶片局部萎蔫,叶边上卷。过2-3天后,病部由黄白色转为黄色。叶片边缘变色较多,以小叶脉为中心呈楔形。接下来,变色部位逐渐扩大,整片小叶黄变,慢慢褐变枯死。病害加重时,上部叶片也依次发病枯死,并导致下部叶片慢性枯萎。因此,病株株高降低、果实的坐果及生长明显受影响。剖检病株叶柄和整,可见导管部有黄褐变。

病原:

在日本,除了番茄之外,还对侵染茄子、青椒、白瓜。甜瓜、草诗、秋葵、白菜、萝卜、蜂斗菜、土当归、刺老芽、黄豆、菊、蔷薇等,寄主十分广泛。该病菌对番茄的病原性有不同的系统,分为3个致病型,除了菌丝之外,还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菌核为菌丝的孢子分裂所生成的持久性器官,在病株上大量生成,并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这些菌核同病株残渣一同借助风雨传播,向周围扩散。另外,染病幼苗还可将病菌带到非发病地区。当幼苗移栽后,菌核即萌发芽管长出菌丝,由根的顶尖部位和伤口处侵染植株。侵入植株体内的病菌,主要在导管内繁殖,阻碍水分的上升并产生毒素,导致植物萎蔫。

植保管理:

该病害发病适温在25℃左右,气温达到22~28℃时易发病,在20℃以下的低温和30℃以上的高温下难以发病。因此,在山间地带的夏秋番茄栽培及平地的露地栽培发病较多。番茄连作田及同茄子、草莓、土当归时轮作频率高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床上消毒不彻底导致发病时,为害特别严重。目前,有许多抗性品种在出售。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番茄的连作或同茄子等轮作,并及时消毒床土。发病多的地块,应消毒土壤或栽培抗性品种。茄子在3月中旬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6月中下旬开始采取,茄子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黄萎病即“半边疯”防治,植株的叶尖或叶缘的叶脉间退绿,发病初期,及时用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预防用甲基托布津、恶霉灵、甲霜恶霉灵、福美双、敌克松三种农药混合+新高脂膜,或特效杀菌剂噁霜嘧铜菌酯(防效93%以上!)因子浇灌,每隔七天一次,共用2-3次,提升植物抗逆性,可使病毒DNA断裂凋亡。强大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活性细胞介素,抑制残余病毒复制,促进植物正能量生态生长。[1]

一、铲除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

二、种子消毒处理

三、保健栽培。减少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用药次数及浓度,防止棉株受药害降低自身抗病力。不要偏施、过施氮肥,做好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改善棉田生态环境使棉田土温较高,但湿度不宜过大,忌大水漫灌,可减少发病。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半边黄,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

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及品质。现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发病症状茄子黄萎病的症状有枯死型、黄斑型、黄色斑驳型3种类型,不论是哪种症状类型,均为全株性病害。苗期发病少,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多由植株下、中部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叶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随后逐渐变为褐色,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最后干枯脱落。发病初期,病株在晴天高温时出现萎蔫,早晚可恢复,病重后不再恢复,直至病株枯死。有的植株从一侧枝叶表现症状,并向上扩展,引起半面植株叶片变黄或半张叶片变黄,并向一侧扭曲。该病后期易与茄子枯萎病混淆,需检测病原菌方可区分。

2 发病条件2.1 传播方式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由种子带菌。越冬病菌由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或茄科杂草,借助风、雨、水、种子、农事操作等传播。翌年初侵染主要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和根毛侵入,条件适宜时萌发,在维管束内生长繁殖,并随液流分散至茎、叶和果实。

2.2 发病条件气温19~25℃、土壤潮湿或浇水次数过多,发病率较高;此外,连作地、土质粘重、地势低洼、地温偏低(15℃以下)、冷空气频繁发生、偏施化肥造成土壤酸化、养分失调等导致茄子生长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速病害发生和蔓延。

3 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长茄1号、吉茄1号、辽茄3号、长茄3号、鲁茄1号等早熟、耐低温抗病品

种。

3.1.2 轮作与葱、蒜等非茄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采用大棚茄子(冬、春)—单季晚稻栽培方式,黄萎病发生较轻。3.1.3 嫁接防病可用托鲁巴姆、野茄2号、苏茄1 号、野生水茄等作砧木,防病效果较好。3.1.4 加强田间管理茄子为喜温耐热、喜肥耐肥的作物,因此应做好大棚保温工作。科学施肥,苗期施足磷肥和腐熟有机肥;开花结果期增施钾肥和氮肥,同时在棚室内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解决大棚内因缺少二氧化碳对产量的影响;门茄采摘后及时追肥以及喷施1.8%爱多收水剂4000~5000 倍液、绿芬威2号800~1000倍液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病性。3.2 药剂防治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2h,随后催芽播种。苗床整平后,每m2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g,拌细土撒施于畦面,然后播种。发病初期可选用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高锰酸钾1000倍液、20%甲基立林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0.5kg,10d左右灌1次,连灌2~3次,并及时拔除病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