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点已整理好(十分详细,快来收藏)【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动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增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六、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总结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必修一的历史内容是最重要的,还记得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的关于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知识吗?不记得的学生赶紧复习一下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3)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包括20课)(近代:中国)
自查点:
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主要纲领、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口号、评价?
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和意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务、合作标志、合作表现、结果、评价?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抗日战争的过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现、抗战胜利的意义?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
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史前史与原始社会史前史是指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史前史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最早阶段,它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从史前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在这个时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的阶段,他们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制工具,居住在山洞或者树枝搭建的简单房屋里。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采集食物、狩猎和渔猎为生,还没开始耕种作物。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的一个时期,人类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会种植粮食。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人们学会了种植粮食,开始了定居生活。
青铜时代是农业社会向农业城市社会转变的时期,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相当的发展。
中国的夏代文明、商代文明和西周文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的。
第二单元: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指古代人类所经历的发展史。
通过学习古代史,可以了解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中国,古代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的时期。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家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就是国家不断变动,社会发展不断滋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封建制度的成熟,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汉朝取得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各地的政治体制,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有两种,选一下吧。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鸦片战争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 *** 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清 *** 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结构:一、运动的兴起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 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事件: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 *** 对峙)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 《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
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元,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此,本文将就《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自商、周、秦等朝代之后,中国进入了大分裂时期,直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建立起了初步的一统的而强有力的中央王朝。
在唐朝的时期,通过积极的改革举措,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而随着唐朝的衰落,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的混乱将中国又拖入了一次大分裂时期。
随着宋朝的建立,政治稳定,国家发展经济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后来元、明、清等王朝的起点。
二、农业生产与商业发展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是以种植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农村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农业生产和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商业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铜钱至今仍是中国货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明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三、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极其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的交流,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科学,如儒、道、佛三教、医学、艺术、史学、文学等领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宽了中国文化的范式和模式,为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奠定了基础。
四、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封建专制和官僚主义制度是主要的政治体制,但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进程中,经过了不断变更和改革的进程。
自北方民族的入侵,以及由内部的中央和地方力量的博弈,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士人文化的发展,等等,均为中国历史政治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总之,《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通常也是人们理解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的历史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展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各地的世家豪族削弱,并实行郡县制以统一全国政权。
2. 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比如推行县制,设立郡县,实行郡县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又设置了郡县长官,推行县官为吏政制等措施。
3. 秦朝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对统一度量衡的统一规定,对语言文字的统一,对制度的统一,对制度的求稳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措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上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接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完善。
6. 汉朝建立后,主要推行了分封制度,设立了地方官员,推行官职等级制,并设立简化的吏部制度。
7. 汉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以及吏治从事政治活动的社会地位和上层士大夫在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地位,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二、秦汉时期社会的变迁1. 秦朝统一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征战导致了农田荒废,农民生活变得艰难,使农民逃亡而基乡…采取了措施,加强了中央的统一统治,增强了国家的力量,推行了统一的的货币,规定份内和市舶制度,并实行土地私有制,图卂星星称制,这些措施保证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为后来的东汉朝的政治制度铺平了道路。
2. 汉朝是一个向历史上为中心发展的国家,政府在特定的领域内为集中和吏治从事统为的统一,这五浪占主数据了手中最为权力部的政治活动,尊尚之最为重要的是重要。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以及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以下是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一、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者为商汤。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历史上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纷争不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三、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中国的疆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的封建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四、其他重要知识点。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外,本单元还学习了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农业经济的变革、思想文化的繁荣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本单元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以及其他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国古代史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一、近代列强侵华19世纪中期,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
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列强掀起了新一轮的侵华战争,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其“大陆政策”而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日本的侵华战争持续了十四年之久,最终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明显呈现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曾领导了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但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他们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9世纪中期(1)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目的。
19世纪,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取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疯狂对外侵略。
(2)以英国为主要侵华角色。
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逐渐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19世纪末20世纪初(1)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目的。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并迅速发展。
在它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资本输出的场所,展开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2)侵华的角色、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19世纪后半期,日本逐渐成为侵华的主要角色,它通过甲午中日战争获得了大量权益。
就侵略战争的规模来看,无论是甲午中日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远远超出了19世纪中期的两次鸦片战争。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用一个大圆圈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末多的空缺,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
因而可知,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1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1、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2、经过:1840-18423、结果: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a割香港岛 c.赔款2100万银元b.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 d.协定关税(ps:b、d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赁土地房屋。
4、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经济关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社会矛盾:由单一的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转变;d.革命任务:由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e.思想文化:由闭关自守盲目自大,转变为开始向西方学习。
)5.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专制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②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③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军备废弛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58-1860) 英法火烧圆明园1.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
2.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①十口通商;②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允许外国商人到中国内地经商,游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ps:各条约详细内容看课本+美俄趁火打劫)3、影响:①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要有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高考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2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运动过程(1851-1864)1.开始标志:1851金田起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政治发展历程的重要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关键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九卿则分管着不同的具体事务。
地方制度: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二府三司,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但它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调整发展;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日益衰落,逐惭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
(2)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徙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不利局面(输出鸦片的原因),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的危害:白银外流,中国逐惭丧失外贸优势;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因吸食鸦片而丧失战斗力;人民群众也因吸食鸦片而身心健康受到巨大伤害.)2、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其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定海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盘踞最久的地区)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内容:(1)中国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1200万军费、600万被毁鸦片损失、300万偿还商人的债务);(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协定关税权等。
5、影响:(1)英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了破坏;(2)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3)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战争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清政府将赔款转嫁给人民,也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6、中国战败的原因:(1)战争中和战不定,指挥失当;(2)清朝各方面比英国落后;(3)英国实力强大,准备充分;(4)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更好的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列强向中国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遭到中国拒绝。
2、时间:(1)1856年10月到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2)1856年6月到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军队攻入北京,烧毁园明园)《天津条约》的内容:(1)外国公使可常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为新的通商口岸;(3)准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4)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通商;(5)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6)对英赔款400万两白银,对法赔款200万两白银。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在历史必修一的第四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等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在封建制度下,各个封建君主对自己的领地实行世袭制,并封给亲信的官员作为封地。
当时的社会等级分明,尊卑有序。
而封建制度的瓦解,则直接导致了新中国的建立。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秦代的中央集权制。
秦朝时期,秦始皇通过改革与战争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均田制和郡县制。
均田制是指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使得土地归属更加公平,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
郡县制则是将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负责管理,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它继承了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由皇帝统治、丞相、太尉、大将军等官员组成。
其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丞相是皇帝最亲近的重要官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太尉则是负责军事事务的重要官员,大将军则是统帅军队的主要人物。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丰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对现代社会的政治运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对历史学习尤为重要。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也要继续强化我们的历史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进步,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1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1)产生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时间:抗战胜利后(1945—1949)原因:a.美国的经济掠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也是最早的封
建国家。
- 商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玉器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
发达。
- 商朝的统治者实行制,社会分为贵族、农民和奴隶。
- 商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其灭亡。
2.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较大,东周时
期天子的权力逐渐减弱。
- 周朝的社会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农民分为自耕农和受苦农。
- 周朝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周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封建制度崩溃和诸侯争霸的时期,称
为春秋战国时代。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国争霸的时代。
- 春秋时期是距今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年代体系记载。
-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国家更加分裂,形成了七个较
大的国家。
- 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手工业也有较大进展。
- 战国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争霸,各国争相扩张和征伐。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政权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
- 秦朝实行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称为法家政治。
- 秦朝和商朝一样,也因为社会不公和暴政导致了短暂的统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考历史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字)第一单元:古代人类远古文明与原始社会1. 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并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2. 人类的进化: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包括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使用等。
3. 文明的起源:理解文明的概念、起源的地点和条件,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4. 原始社会的特点: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第二单元:复杂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人类定居与农业的形成:了解定居与农业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的出现。
2. 农业社会的形成:了解农业社会的特征和农业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定居、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3. 古代城市的形成:了解城市的定义、城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包括城市与农业社会的关系。
4. 城市文明的发展:了解古代城市的特征、城市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鉴1.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包括具体的交流方式、交流的内容和影响。
2. 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线路和作用,包括文化、经济方面的影响。
3. 海上丝绸之路: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原因和影响,包括海上贸易的兴起和文化交流。
4. 西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了解西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包括汉武帝时期的西域割据、文化交流等。
第四单元:古代帝国的崛起与衰落1. 古代帝国的特征:了解古代帝国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帝国的形成原因和结构特点。
2. 古印度帝国:了解古印度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摩揭陀王朝、斯里兰卡等。
3. 古希腊城邦:了解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特点,包括雅典和斯巴达等。
4. 古罗马帝国: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包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5. 帝国的衰落与其他因素:了解古代帝国的衰落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外因素的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2、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割香港岛/协定关税《南京条约》的附件及《黄埔条约》《望厦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特权3、影响:(1)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A根本原因:根本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B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战争,1860年攻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4、影响:(1)政治:清政府的权利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设置了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等机构。
(2)经济:一部分官神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原因: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自然灾害(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创立(理论准备)二、经过: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标志失败)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是农民运动最高峰。
《资政新篇》--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四、失败:A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B直接原因: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五、意义:①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②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③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并破天荒的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导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
本文将介绍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中央政权、世袭制度等。
其中,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实现统治阶级的控制和分配。
中央政权则由中央集权制发展而来,通过统一的法律和行政机构来控制全国各地的政治权力。
世袭制度指的是父子世袭的规定,使得权力在特定家族之间传承。
【二、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包括手工业和商业。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手工业方面,陶器、纺织、造纸等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品质量优良,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的商业交流十分繁荣,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商品的交流。
【三、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哲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
哲学方面,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方面,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成为文人雅士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
音乐和舞蹈方面,古代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为世人所称道。
绘画方面,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等形式为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法和审美追求而享誉世界。
【四、历史名人】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位皇帝,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谋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人”。
【结语】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也能够借鉴古人经验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包括20课)(近代:中国)
自查点:
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主要纲领、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口号、评价?
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和意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任务、合作标志、合作表现、结果、评价?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抗日战争的过程、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表现、抗战胜利的意义?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
840-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签订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
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2太平天国运动
过程: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
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3甲午中日战争
过程: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
4八国联军侵华
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入紫禁城,第二次火烧圆明园。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3.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4.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5.辛亥革命的功绩:
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XX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
919和5月4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3.国民大革命:
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4.国共的十年对峙:
①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②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③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江西瑞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④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抗日战争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④共产党在敌后战争开展游击战: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
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完全胜利,收复台湾。
抗战胜利原因: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6.解放战争
①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②内战经过: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③新中国成立:194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