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970年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部分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尖锐,城市发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 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结构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始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忽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970年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部分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尖锐,城市发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 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结构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始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忽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西方城市理论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规划、设计、运营等方方面面的领域。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直到19世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它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简要介绍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课题。
古代城市理论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是政治、宗教和文化的象征,但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城市理论。
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城市国家逐渐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增加,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也逐渐规范化。
在古代罗马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逐渐发展。
罗马城可以说是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巅峰之作。
罗马城的城市布局规整,街道宽敞,有下水道和公共浴室等设施。
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9世纪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人们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城市化现象开始加剧。
在这个时期,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城市理论也开始发展。
新城市论新城市论是一种反对旧有城市秩序的理论,它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人类生存方式,以解决工业化城市的问题。
新城市论者们认为,城市问题的根源是城市的臃肿和混乱,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同时,他们主张建立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结构,使城市更加紧凑和高效率。
城市管理和社会改良运动城市管理和社会改良运动是由城市组织的社会和政治运动。
它主要关注贫穷、不良居住条件、犯罪率和卫生问题等,旨在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和保护公共利益,并增强城市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医学城市论医学城市论是一种建立在19世纪疾病传播知识基础上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
医学城市论者们主张通过改变城市营建和环境条件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皮里斯城市设计理念皮里斯城市设计理念是由格奥尔格·西蒙·皮里斯提出的,他是法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他主张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使城市更加便捷、美观和舒适。
当代城市理论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加剧。
西方国家的城市地理学
作者: 宁越敏
出版物刊名: 城市问题
页码: 29-34页
主题词: 城市地理学;大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化进程;西方国家;七十年;城市体系;研究方法;
城市内部结构;六十年代
摘要: <正>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迄今只有80多年的历史。
由于本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城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上升,使城市地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地理学中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
七十年代末,美国地理学家协会研究城市的会员数达1200多人,占会员总数的20%,英国地理学家协会城市组的成员达500人以上,是会员人数最多的一组。
在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国,城市地理学也已成为地理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1.1920年以前
20世纪早期城市地理学作为—个专门的新领域出现了。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地理学思想以地理环境决定论占优势。
反映在城市地理学上,当时的基本思想就是⽤城市位置的⾃然条件的作⽤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1920⼀1950年
这⼀时期,城市地理学的两⼤贡献⾜德国地理学家克⾥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中⼼地学说的诞⽣和美国芝加哥⼈类⽣态学派提出的城市⼟地利⽤模式。
前⼀成果的巨⼤影响虽然在战后才感觉到,但它的出现说明,城市地理已从单个城市的研究向城市体系的研究迈进;后⼀成果则标志着城市地理学的注意⼒从对城市简单⽽肤浅的总体认识转向城市景观的复杂性。
3.1950—1970年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发⽣了地理学的所谓“计量⾰命”。
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B·J·L·Berry)⽤数理统汁⽅法对中⼼地学说进⾏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他的《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把城市⼈⼝分布与服务中⼼的等级联%考试⼤%系起来,是城市系究的⼀个重要转折点。
“计量⾰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20世纪50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城市空间和微观城市空间两⼤部分。
4.1970年以来
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且在城市地理学中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区位学派、⾏为学派和激进马克思主义等⼏个流派。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
浅谈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4102090103 郝瑞凯内容摘要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城市,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有助于我们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
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历史。
关键词:地理学阶段中外城市发展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描述性的地名辞典阶段20世纪以前,城市地理主要是以区域地理描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波所著的《地理学》一书,对城市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描述,主要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和物产。
这种格式甚至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自然位置论阶段西方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19世纪上半叶洪堡、李特尔得以科学地总结了古代地理学,开始了地理学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接着拉采尔、李希霍芬等在19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学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新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
当时城市地理学上的基本思想就是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的作用来解释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尽管这样,从自然位置来解释城市的发展比堆砌资料的描述进了一步,它为城市地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
有两部著作的出版可以反映这一阶段城市地理学的特点。
一是城市地理学的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如卡尔·哈塞特的《城市地理研究》,另一部是布兰查德对法国东南部一个城市的研究成果《格勒诺布尔:城市地理的研究》。
(三)区域分布论阶段进入30年代和40年代,地理学从环境决定论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认识到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人要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但是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
地理研究领域的中心从极端的自然方面稳步地转移到人文方面。
越来越多的地理学家得到共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分布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析【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中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总体把握(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迪肯森的《城镇位置》主张“让我们永远放弃把城镇、物产和名胜作为互不联系的事实加以罗列的学问,而要对分布和自然位置的逻辑结果有一般的但是综合的了解”。
欧洲城市的历史地理演变与城市形态
欧洲城市的历史地理演变与城市形态欧洲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历史悠久的大陆,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古老城市。
这些城市不仅见证了欧洲文明的沧桑演变,也展现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和地理特点。
本文将旅行穿越欧洲大陆,一起探索其城市的演变。
首先,我们可以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城市开始。
北欧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大部分年份都被冰雪覆盖,城市的发展比较缓慢。
最早的定居点位于海岸线附近,主要是渔村和贸易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欧地区开始兴建一些维京堡垒,这些堡垒以其坚固的防御结构而著名。
如今,这些城市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接下来,我们来到中欧地区。
中欧地区的城市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和历史事件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罗马城市的遗迹,如罗马、巴黎等。
这些城市都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建立的重要城市,其城市规划包括建筑艺术、市政建筑和公共设施等。
此外,中欧地区还有一些古老的大教堂和城堡,如科隆大教堂和新天鹅堡。
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的宗教和政治重要性。
再然后,我们来到南欧地区。
南欧地区因其地中海气候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各种文化和宗教的交流使得南欧城市成为了文化与艺术的中心。
如罗马、阿塔兰提斯、雅典等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以其美丽的海滨风光吸引游客。
这些城市的建筑和街道布局多样,常见的有迷宫状的小街巷和狭窄的街道,与城市形态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我们来到东欧地区。
东欧地区因其多民族、多种族的混合而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东欧城市的演变受到不同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色。
如布达佩斯是匈牙利历史悠久的首都,其城市规划深受奥斯曼帝国的影响,拥有许多温泉浴场和土耳其式建筑。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城市形态的代表。
综上所述,欧洲城市的历史地理演变和城市形态多样,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事件的影响。
无论是北欧的维京堡垒、中欧的古老城市、南欧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东欧的多民族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建筑风格。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关键词: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一: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组织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城市问题等。
[1]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者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发展很快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围绕这两种地域系统,具体研究下列内容:1.城市化研究。
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城镇人口集聚的规律,大城市的优势,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等。
2.城市职能研究。
把城市产业分解为以满足市外需要为主和以满足市内需要为主两类,从而确立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质及其对所在区域的作用。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简
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亦做了大量分析,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心环模式。
史
③.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学派”。
④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西
方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城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展
简
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 人地之间的关系。
史
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
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拆
迁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市
地
空间学派兴起
理
学
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许多城市被毁,世界上许多城市因战争而衰微破败。
发 展
大战结束后,人口纷纷返城经济亟待恢复,尤其是欧洲、日本、东南亚一带。
简
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扩展城市,急需了解城市的构成和布局,需要
史 对城市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从而大大刺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20-1950
理
学
的
发
年展
西
方 城
二.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2阶段:1920--1950年
市 地
初步奠定研究重点,形成理论时期.
理
学
1.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
的 发
第二节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西方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一、近代的西方文化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文化地理学(近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拉采尔:文化景观、认为文化地理区是一个独特集团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施吕特尔:文化景观形态学白兰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类文化及其地理影响的思想,人与自然的“或然论”二、现代文化地理学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的《景观的形态》(1925)标志文化地理学的形成。
索尔反对“环境控制”的观点,他同时指出,地理学不必从空间规律概念着手,这种概念多少都源自于自然科学。
认为地理学应从地区差别的基本体验入手,因此,地理学的基础是地理景观的多样性。
他强调了人的作用,提出研究景观的主张,创立区域学派,于是区域地理学在美国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发展。
他提出用文化景观来表达人类文化对景观的冲击。
认为文化地理学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特性,文化景观既有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作用,他还强调人文地理学是与文化景现有关的文化历史研究。
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
索尔不赞成经验主义——仅仅收集有关不同地区的资料。
他主张建立一门研究个别地理景观如何开始成形的学科。
这种分析很严密,但决不会是能解释所有现象的一般规律。
索尔特别批评了20世纪早期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
该学派当时由美国著名的埃伦•塞坡尔领导,并以“环境决定论”为基础,他们把文化的发展看作是人类适应基本气候因素的过程。
对他来说,在本地区景观中被描述为一个整体的区域就是最终产物。
因此,不管是单一原因的解释,还是将地理景观拆分成某些独特的产品以寻找“科学规律”都是错误思想引导的结果,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中,为了唯物主义宇宙观精确教条的利益,地区联系的复杂现实都被舍弃了。
”(索尔,1962年)因此索尔呼吁大家使用地理学的独特概念。
也就是说,研究地区及生命的独特构造,而不是去探求一般规律,即所谓的“研究普遍性科学规律的”方法。
他提出把地理景观看作一种综合景象,集中对它进行研究,掌握当地文化的整个运转过程。
城市地理学 教案
第一讲城市与城市地理学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了解本课程,掌握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特征及其主要研究领域,明确学习城市地理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1、全面理解城市与聚落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正确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掌握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并掌握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2、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基本概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3、突破课本上的系统框架,阐述了西方城市地理学近年来发展趋向。
自我介绍与城市地理学授课方案、学习方法(15 分钟)第一节城市的基本概念一、聚落与城市Settlement and City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聚落的一种形态,那么聚落与城市的关系怎样呢?通过展示聚落与各级不同城镇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
然后讲述城市与聚落概念。
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居民点。
它有大小、等级高低,也有不同功能。
作为聚居地,聚落是个物质实体,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人们休息、活动、劳作的场所。
各类建筑物、各种活动场所、各类生产用地等要素的不同组合(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的不同组合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Landscape)。
聚落还是社会实体(即社区Community)。
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场所。
作为一个社区,组成不同的人类社会集团就形成不同的社会空间(Social Space)。
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构成聚落体系。
小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 (集镇、建制镇);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大都市带(megalopolis)总之,从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城市的理解和研究也不断深化。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现代城市理论则是在18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城市理论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方面。
例如,在古希腊,城市被设计成具有明确的布局和形状,以便适应政治、宗教和军事需要。
城市规划师伊比底法斯创立了许多城市的规划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著名的城市罗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建筑和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日常生活和政治运作的需要。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有了巨大的增长。
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社会问题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城市理论家开始提出关于城市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看法。
例如,德国城市学派的代表人物洛伦茨·冯·斯坦因认为,城市的困境是由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结构所致。
他主张通过合理规划和集中建设来改善城市的社会问题。
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理论家开始将社会学和人类地理学的观点引入城市研究中。
他们认为,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社会关系和互动。
他们将城市研究聚焦在城市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种族隔离和犯罪。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为今后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研究的视角也逐渐向广义的城市问题扩展。
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政治学等学科相继涌现,并推动了城市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城市经济学家关注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城市间的经济关系,城市地理学家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模式,城市政治学家则探讨城市决策过程和城市的政治状况。
在当今世界,城市化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
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杨宇宁2010010305235 城市系资源二班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城市地理学自1970年到目前的发展能概况,以及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阐述了城市地理学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的转变以及城市社会文化地理学的被重视,以及于经济地理学,社会规划于区域规划,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日益显著的特点。
关键字;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演变原因特点进入60 和70 年代,美国和西欧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反政府行为,如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内城暴动。
与此同时,就业、住房、交通、环境卫生、治安等城市问题也日趋严重。
对于这些激烈的社会冲突,原有的西方正统理论无法解释,这就刺激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寻找新的解释。
城市地理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理论。
在这一时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
英国一批年青的新韦伯主义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认为城市资源的分配不仅应考虑经济因素,而且应考虑空间公平。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人类特征变化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意把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完全归于生产方式、归于制度。
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家段义孚【1】(Y.F.Tuan)等从研究社区与人的关系出发,运用行为科学和现象学,开展了个人性格如何影响到家庭和房屋的装饰的分析,并伸展到集体的性格如何反映到所谓“文化景观”的分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人地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
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迁拆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曼纽尔·卡斯特尔斯【2】(M.Castells,1942—)是一位西班牙籍的社会学家,当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带头人。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开展1970年以后,随着兴旺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局部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锋利,城市开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开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根底,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构造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场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无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标准模型可承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摘要】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历经古典与现代两大阶段,包括古典城市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现代城市理论的兴起与演变,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关系,城市社会学的发展与实践,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等课题。
西方城市理论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可能包括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而西方城市理论的启示也可以对中国城市规划提供借鉴意义。
深入研究西方城市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本质和规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西方城市理论、古典城市理论、现代城市理论、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启示、未来发展、借鉴意义1. 引言1.1 西方城市理论的概述西方城市理论是指西方学者对城市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
西方城市理论通过对城市形态、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城市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西方城市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促使学者们开始对城市进行系统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西方城市理论也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理论体系,如博德里亚的城市学说、韦伯的都市理论、杰里米·贝利的空间结构理论等。
西方城市理论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城市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1.2 西方城市理论的研究意义1. 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西方城市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组织、经济运行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进展及趋势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1, 1, 34-44doi:10.4236/ag.2011.1200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1 (/journal/ag)Progress and Trends of Main Areas in Urban Geographyin the West*Lachang Lv1,2, Shaocun Chen2, Xing Xin2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2School of Geography,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Email:lachanglu@Received: Sep. 21st, 2011; revised: Oct. 18th, 2011; accepted: Nov. 3rd, 2011.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new economy and globalization, with the urban dramatic changes and the chan- ges of cognitive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reas has been adjusted of urban geograph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gress of major research field of modern urban geography including postmodern city, global city and Global City region, information urban geography, urban social geography, low carbon City. We point out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urban geography: integr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cognitive path for studies of urban geography; multi-scale study; stressing the study of circulation space and consumption space in cities;emphasizing the innovation function and innovation structure; emphasizing “socialization” trend and “mana- gement” trend from the contents of research;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urban geographical branch and its overlapping and its merging.Keywords: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Areas; Research Trends; Western World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进展及趋势*吕拉昌1,2,陈少存2,辛星2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Email: lachanglu@收稿日期:2011年9月21日;修回日期:2011年10月18日;录用日期:2011年11月3日摘要:近年来,在新经济及全球化的作用下,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认识视角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城市地理的研究领域发生重大调整,本文综述了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在后现代主义城市、全球城市及全球城市区域、城市信息地理、城市社会地理、低碳城市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进展,指出城市地理学发展的趋势:认识路径的综合化与多元化;注重多尺度的研究;重视城市作为流通及消费空间的研究;强调城市创新结构与职能研究;研究内容“社会化”趋势;研究的“管理化”倾向;更加注重城市地理研究的分支、交叉与融合。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刘涛长安大学城市规划系4102090102[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体系中年轻的一员。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以此为契机地理学家开始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西方城市地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中国,解放前城市地理学尚属空白,解放后城市地理学开始产生并发展,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受到重视和普遍开展也带来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发展阶段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萌芽时期(1920年以前)尚未形成有系统的研究,因此这一时期可视为城市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
1907年德国的哈塞尔特发表了第一部城市地理通论性著作《城市地理观察》,1911年法国的布兰查德发表了城市实地研究的论著。
这一时期,强调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城市的起源,把城市看成是对它外部环境的适应物,例如泰勒把城市看成好像正在进化中的生物。
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例如《格勒诺布尔》一书认为“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是其位置的自然条件的函数”。
研究城市的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等。
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称作“环境要素”,因为它们改变了城市所在地的景观。
(二)初创时期(1920~1950年)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
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20 世纪2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
一些学者对待城市就好像达尔文主义者对生待物一样,使用了很多从生态学借鉴过来的术语,对人口的地域分布过程和机构设置、调整过程很感兴趣。
城市地理学角度论国外城市更新历程
文章编号:1003—2398(2001)03—0041—03从城市地理学角度论国外城市更新历程Ξ于涛方1,彭 震2,方 澜1(1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 210093;21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 210000)提 要:西方城市更新的历程演变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中已有一定程度的探讨。
本文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城市更新历程加以归纳和总结:(1)近代城市本身物质空间结构的更新(工业革命—19世纪末);(2)城市在“城市—区域”系统上的更新(19世纪末—1970πS );(3)“内城(中心城)”更新复兴阶段(1970πS —)。
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西方城市更新;城市地理;物质空间;“城市—区域”系统;内城中图分类号:K92815 文献标识码:AA STU DY ON THE HIST OR Y OF URBAN RENEWAL OF WESTERN COUNTRIES FR 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GEOGRAPH YYU Tao 2fang 1,PEN G Zhen 2,FAN G Lan 1(11Depart ment of U rban and Resources Sciences ,N anjing U niversity ,N anjing 210093,China ;21Institute of U rban and R ural Planning of Jiangsu Province ,N 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urban renewal of west countries has been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from a different angle ,urban geography ,of the urban renewal history of west countries.The outcomes of this analysis are :the first period ,the renewal of physical structure space of the cit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e secon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o 1970πs ,the emphasis of urban renewal is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ystem of “urban 2region ”;and the third period ,since 1970πs ,is the renewal of the “inner 2c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can apply them to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 in our country.K ey w ords :urban renewal in west countries ;urban geography ;physical space ;urban 2region sys 2tem ;inner 2city1 前言 与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 )相类似的术语有:城市改造、旧区更新、旧区改建、城市再开发、城市复兴、旧城整治……。
城市地理学
1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1920年以前: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求其强调地理位子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
21920--1950年:(1)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2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
研究对象分为(1)宏观城市空间(2)微观城市空间。
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以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4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城市地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呈现多元化态势。
2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提倡向西洋学习21949--1966年的萧条阶段:受苏联影响地理学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落后,经济地理发展31967--197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十一届三中全全会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推动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3都市区: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の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4大都是带:有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
5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位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7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地区城市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部分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尖锐,城市发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 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结构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始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忽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
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著名学者普雷德(A.Pred)把决策人的行为和理想区位的关系用行为矩阵表示,认为决策结果的正确程度是有关信息的数量,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
不同的决策人处于行为矩阵中的不同位置,只有在理想状态或偶然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优模式。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尖锐化。
特别在美国反战、妇女、黑人三大运动风起云涌。
以结构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结构主义思潮盛起,这一思潮也进入城市地理学,出现了所谓的激进学派。
如前所述,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和战后城市规划的实践分不开的。
然而到60年代末,城市规划对解决众多的城市问题,特别在解决与社会不公平有关的那些问题中显得软弱无能,导致了对规划理论基础的怀疑,进而扩展到对城市地理以致整个地理学理论基础的怀疑。
他们批评空间区位学派的理论忽视了控制经济决策和制约个体活动的资
本主义规律,批评行为学派的行为研究是调查真空中的个体选择,忽视形成这种选择的环境约束和社会约束。
认为一切个人行为都是某种政治、社会、文化的系统下的行为,不能把个人和整个系统分开。
以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为代表的这些学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观点,认为私有制造成人的物化,资本主义社会造成阶级剥削的非人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才能恢复人的本质。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挤、住房短缺等城市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孤立地分析地理空间,而要全面改造整个社会结构。
到了八十年代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问题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家关注的热点,城镇体系、城市化和城市职能的研究兴趣下降,城市产业的研究领域在慢慢拓展,围绕信息化和全球化拓展城市地理研究的新领域与新方法在不断增加。
各种观点和学派的争鸣,恰恰给城市地理学带来了繁荣兴旺的局面。
城市本来就是复杂的综合体,各种方法对于充分理解城市空间形态都是必要的、有益的,只是有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关系。
人们应在传统地理学的基础上,把定量的区位分析和实证方法,行为方法以及结构主义观点结合起来。
李涵潇
2010010306013
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