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 盘活课外阅读

合集下载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语文水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日益受到重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如读书的数量和质量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依托统编教材来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利用统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来进行课外阅读。

统编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和编写,内容丰富多样,适合小学生阅读。

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文言文、名著章节等来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阅读活动,如朗读、翻译、写作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统编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统编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编写的,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点。

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该知识点进行课外阅读。

教材中讲解了写景的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篇与写景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并找出其中的写景描写,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既可以巩固教材中的知识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统编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统编教材中的习题和练习是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点。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与课外阅读相关的习题和练习,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习题和练习,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统编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图书展览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经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盘活”语文教材,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盘活”语文教材,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盘活”语文教材,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作者:莫丽惠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8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理解入手,把握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盘活”教材,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学生高质量的学习。

一、盘活教材,成为读书要领的范本叶圣陶说过:教材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什么样的例子可以是“以一当十”的学习的例子?什么是“以一牵十”的阅读的例子?什么是“以一还十”的写作的例子?笔者认为,教材就是很好的范例。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要实现对教材的突破,使它成为学生阅读、写作范本。

如《示儿》这首诗中没有难以理解的字词,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试着让他们自己朗读与学习,教师辅之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去体会古诗的整体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及讨论各句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取诗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表达整首诗的情感。

大多数学生回答说,陆游临终前给子女留下的遗嘱是让他们在国家收复中原后要“告诉”他一声,可见诗人对生平未见到国家收复河山留有遗憾与悲伤,选“悲”字最合适。

可见,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围绕诗眼、词眼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诗眼、抓诗眼,明晰作者诉之笔端的内在情感,巧妙破释诗文意象中透露的情绪。

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也有利于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盘活教材,成为激发想象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巧设补白或进行改写,在想象中还原人物的细腻情感,还原故事的具体过程。

通过想象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想象中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借助书中注释等方法,边读边创编故事:“让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脚步一起走进这幅村居图。

走到小溪旁,你看到了怎样的溪水呢?听到了什么声音?走在溪边的青草地上,来到茅屋前,你又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并展开想象,一会一个学生说道:有一座小村子,那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环绕着小村庄潺潺地流着。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而课外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并提供一些建议与案例。

一、设置课外阅读时间和任务为了灵活运用课外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并给予相应的任务。

例如,在每周的语文课上,可以设立2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如阅读一篇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文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与讨论。

二、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源为了提高课外阅读资源的质量,教师可以积极推荐优秀的读物给学生。

这些读物可以是优秀的文学经典,也可以是关于科学、历史等领域的读物。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各类课外阅读活动。

例如,可以设置读书角,学生可以在课间时间或周末到读书角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此外,还可以组织书评比赛、阅读马拉松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阅读任务为了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阅读任务。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诗文;在学习小说时,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对比与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案例: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诗词,并要求学生背诵其中的几首诗。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首诗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通过与学生共同阅读和理解经典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立足语文课本,拓展课外阅读”之对策研究分析

“立足语文课本,拓展课外阅读”之对策研究分析

“立足语文课本,拓展课外阅读”之对策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4T10:53:53.77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作者:李银英[导读]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主要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在核心大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知识储备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靠课本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成绩突飞猛进,还需要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本,重视、加强并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福建龙岩上杭县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李银英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主要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在核心大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知识储备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靠课本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使学生的阅读成绩突飞猛进,还需要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本,重视、加强并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本;课外;阅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很多的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那些过分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学生,极容易在面对语文中的阅读时没有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阅读题就望而却步。

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积累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也有限,导致很难对阅读提起兴趣,分析语文阅读题的能力停滞不前。

在这样的时代和背景下,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再加上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方向,也是要求增加阅读量、知识储备量、古诗词文章阅读量。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还应该适当的增加课外补充,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书,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读一下课外书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往往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而忽视了对于文学作品、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了解。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地区,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等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

学校和家长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观看文学作品的动画、听取历史故事的音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还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阅读竞赛、文学讲座、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而家长们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比如故事书、漫画书、历史小说等,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家长们也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在推广本土资源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还要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可以通过阅读某个故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或者邀请作家、文学评论家等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文学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立足教材,寻找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以“快乐读书吧”为例

立足教材,寻找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式——以“快乐读书吧”为例

教学jiɑo xue“快乐读书吧”既是统编教科书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而设置的全新栏目,又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旨在对每一学期课外阅读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解决课外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的纲领问题。

“读什么”,教材已有明确指向。

如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首童谣《摇摇船》和一首儿歌《小刺猬理发》为例,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儿童故事”,以贴近儿童生活的趣味故事,引发共鸣。

“怎么读”是教师摸索、实践的重点。

在两年的统编教科书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一堂课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以期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阅读习惯。

一、上好导读课,引发阅读的兴趣儿童的阅读是从看图、识字开始,到能读一篇短短的歌谣,然后逐渐达到读一篇文章、一本厚厚的书。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此时学生刚刚认识源园园个左右的汉字,刚能较熟练地拼读音节,自主阅读尚有难度,“因快乐而阅读”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先以教材提供的童谣和儿歌为例进行导读,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歌谣,接着,通过拍手读、带动作读、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而后,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经典的歌谣,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在令人忍俊不禁的歌谣内容中,感受无穷的趣味。

待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识得汉字近千,再借助汉语拼音,基本能自主阅读一本薄薄的书了。

这时,教师以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就可以设计这样的一节导读课。

首先,关注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猜猜这本书可能讲什么,顺便了解出版社和作者。

其次,聚焦封面插图,让学生想想:插图上的人物可能是谁?你能找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吗?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最后,让学生联系插图上的信息再次预测这本书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翻开书,找到目录,交流读目录的发现,如文字的大小不同,分为大的章节和每个小故事的名字;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列,每个数字都代表一个故事的开始页码,两个数字相减代表前一个故事的页数等。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近年来,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

其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已成为该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无疑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式。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重视阅读教育首先,要加强阅读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语感等多种能力。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同时,结合统编教材精选的经典语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二、积极利用纸质和网络资源其次,要积极利用纸质和网络资源,建立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库。

教师可以在班级书架上放置各种图书、报刊、杂志和漫画等,供学生自由借阅。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网络资源,例如阅读网站、电子图书等。

在利用网络阅读资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网站和来源,防止学生接触不良内容。

三、注重评价和激励另外,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评价和激励。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书籍内容,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激励。

例如,可以设置积分制度、评选阅读能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四、充分发挥语文统编教材的优势最后,要充分发挥语文统编教材的优势,辅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语文统编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年级、各个层次的语文知识点和学习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课上和课外的阅读相互交融,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材中也有丰富的读物和文学作品可供学生选择,如《中华经典诗词选》、《中国古代小说选》等,学生可以在学习和阅读中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依托语文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要注重阅读教育,积极利用纸质和网络资源,注重评价和激励,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本土资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与学业无关的书籍。

但是,作为建设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阅读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和心灵享受。

本文将从“立足本土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我们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的背景。

如果我们仅仅提供外来的甚至是高大全、经典名著,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寻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风貌。

比如,在贵州省,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茅台镇》《青山下的故事》等有关贵州的小说和民间传说;在崇明岛,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崇明夜话》和《崇明文化走笔录》等有关岛上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书籍。

其次,当地的优秀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也是丰富课外阅读资源的重要来源。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

例如,在云南省,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韩少功的《苦儿流浪记》和顾城的诗歌集《黑夜的旅行者》;在江苏省,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钱钟书的《围城》和方舟子的科普读物。

第三,当地的图书馆、书店和文化机构也是丰富阅读资源的重要保障。

学生可以在这些地方借阅和购买自己所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参加举办的各种阅读活动和讲座。

同时,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推广和讲座、阅读社团等活动,激励学生阅读热情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深度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总之,立足本土资源是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策略之一。

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特点,积极寻找和开发适合学生的阅读资源,引导他们了解当地的人文、自然和社会发展,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启迪。

立足新课标,引导课外阅读,助力习作教学

立足新课标,引导课外阅读,助力习作教学

立足新课标,引导课外阅读,助力习作教学立足教材的新课标,以读促写,就是教师引导小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

以“找准文本中与写有关的语文要素训练点进行板块式学习”“利用文本内容,学习恰当选材”“利用语言材料,积累各式词语,习得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仿写句子,让语言表达生动多样”“分析典型段落,品悟写作技法的妙用,及时仿写”“品味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尝试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生活”“利用文本,巧拟题,立深意”等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指导学生进行微格训练,引导学生多加以课外阅读,在每个单元导读中均有统一的人文主题和明确的语文要素训练点。

教师就可以采用板块式教学,找准文本中与写话、习作有关的语文要素对应的文字,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以读促写,扎实落实语文要素训练,按教材要求训练写的基本功。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课外阅读的选择相对较多,很多学生和家长难以把握好阅读的方向,而且一些学生也缺乏对于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成为了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统编教材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包含了国家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还融入了教育部门对于教材编写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统编教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材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以及百科知识等阅读素材。

这些素材既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通过对统编教材的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统编教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规范的阅读导向。

在语文教学中,统编教材通过对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的选择和安排,帮助学生梳理和构建自己的阅读导向。

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导向和要求,理性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主体能动性和选择权,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和方法。

通过统编教材的规范导向,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欣赏和启发,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统编教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专业的阅读辅导。

在语文教学中,统编教材的编写和编辑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语文教师和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

通过对统编教材的阅读,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的阅读指导,还可以接触到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学案例,从而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思路,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修养。

立足学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学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立足学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提出:1~2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低年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师在这个阶段为其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将会使其受益终生。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末,曾在班内做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都不达标,他们阅读时间少、阅读的书籍杂乱,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于是,立足低年段学生学情,从课外阅读书目推荐、阅读指导及阅读评价着手,一步步带领他们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推荐适宜图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

主要从诵读和阅读两方面为学生推荐适宜的图书。

新课标对1~2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结合上述要求,在诵读方面选定了《日有所诵》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作为学生每日诵读的内容。

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古诗对低年段学生来说,诵读难度较小,容易获得成就感。

在阅读方面,选择了以文字为主、以拼音和插图为辅的童话、故事类图书,如《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小猪唏哩呼噜》《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等。

这些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阅读兴趣。

还将教材中的古诗词与推荐书目结合起来,为学生制订每日读书计划,建立线上古诗词背诵打卡群,每周设置一节线上阅读分享课。

经过一个假期的课外阅读学习,发现,学生每人至少能背诵30首古诗,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

提供科学指导低年段学生因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局限,还不能自主阅读太多内容,因此格外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

从学生需求出发,以“多听、多读、多实践”为指导方法,引领学生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很多学校纷纷选择依托统编教材来助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依托统编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如果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而统编教材作为小学生的标准教材,内容丰富、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教材的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语言优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依托统编教材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依托统编教材,可以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排版精美的教材,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诗词、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等,从中学习到正宗的语言表达,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统编教材中还有一些背景知识、注释、解释等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通过不断地阅读,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依托统编教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黄金期,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好奇心非常强烈,正是一个开放视野的最佳时机。

而统编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阅读统编教材,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见识,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师也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统编教材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托。

那么,如何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呢?下面我将详细讲述。

统编教材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统编教材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材,在内容上与课外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选材广泛,题材丰富,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

教材中的语篇结构和写作风格也较为规范,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统编教材为教师提供引导课外阅读的方向和方法。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统编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指导和参考。

教材中附带的教学指导书中,通常会有教师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拓展,包括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策略、扩展阅读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辅导。

而教材编写方面,教材通常会有丰富的附加读物和教辅资料供学生选择。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能力的故事、童话、名著等参考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统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阅读的范式和标准。

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精心设计的,它们代表着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标准。

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这些经典的课文,可以从中学习到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技巧和思维方式。

这些优秀的范例,会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依托统编教材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生课业压力的增大,小学生们逐渐放弃了原本应该具备的读书习惯,耳濡目染的阅读环境不断恶化,不能不让人担忧起来。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教材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美好的向往。

教材是教育的重要媒介,必须考虑到语文课的内在定位与外在需求。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材是教师教授课程的基础,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阅读指导性。

然而,学生在新时代的学习中却很少通过教材学到阅读的基本技能和阅读的重要性,更少有人去深入阅读和探究课文背后的文化和思想。

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来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

首先,教材编写者应该考虑到学生所需的实际情况,秉持着“面向学生、面向未来”的宗旨,量身定制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切实解决学生缺乏阅读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和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收获。

在解析课文时,教师可以开设“花絮模式”,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和思想,激励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愿意通过读书来了解世界,认知自我。

最后,学生必须精益求精,利用好教材资源,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习惯。

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所阅读的课外书籍相结合,扩大阅读范围,增强阅读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让教材成为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教材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而不应只是单纯的一种教学工具。

借助优秀的教材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出具有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人才,让孩子的未来充满无尽可能性。

立足课堂教学,促进课外阅读

立足课堂教学,促进课外阅读

身上蕴含着 巨大 的课程资源。教师
在课堂教学 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身上 的潜在课程 资源 ,让学生有机会把
自己的 爱好 、知 识 、经 验 和 所 学 的
《 灿烂 的中华文化》 ,学生就提到了
广东 “ 岭南 文化 十大名片”评选揭 晓 ,广府庙会 的举办等热点。关 注 社会热点问题 ,关心 国家大事 .激 发 了学生热爱祖 国的情感 。为学生 开启了关注社会 的窗 口,促使 学生 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对其以后思 想品德 、人 生观与世界观的形 成奠 定 了良好的基础 。
文 化 在 我 家 ” “ 府 文 化传 万 、 广
里 ” “ 府文化我传 承”五个 环 、 广 节 ,不 但激发 了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加深了对教材 知识 的理解 ,更使 学 生受到了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动。
2 合 理 运 用社 会 资 源 .
学生作 为一个独立的人 ,有其
自身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他们 的
方法技巧 。都在迅速发生着深刻 的
变化 。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极其强烈
的中学生 .却缺乏恰 当的引导和培 养 ,没有较为科学合理 的阅读主体 意识 ,陷入 了阅读 的盲 区。 4 学生读书缺 少情感 交流 . 很多学生课 外书看 了不少 .但 只是泛泛而读 并不反复 品味 、深 入思考和领悟书中的情感 。体会不
程 资 源 ,设 计 了 “ 府 文 化 探 广 源” “ 、 广府文化知多 D” “ 、 广府
相关的 、 密切 的、 能够影响他们的因 素, 有针对性地进行 教育 和教学。
3 灵 活巧 用 学生 资 源 .
部分。将之引入课堂 。能够充 实思
想 品德课的教学 内容 .在一定程度 上消除 了教材的滞后性 ,使课 堂显 现 出时代的活力 。教师引用时政资 源 ,需要关 注热点 ,并结合课 本内 容 对时 政热 点进 行选 择 。如 讲授

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提升阅读质量

立足教材,放眼课外,提升阅读质量

【摘要】闲暇之余,读几本好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学到丰富的知识。

日积月累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文建议以教材为出发点,链接相关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生长点;课外阅读一、当下课外阅读的现状二、提升阅读质量的策略1.从主题出发,延伸课外阅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这些都和寓言故事有关。

教师可以以寓言故事为课外阅读的主题,向学生介绍《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话》这两本书。

《伊索寓言》运用拟人化的语言,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揭示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或者隐喻一些抽象的道理。

整本书文字凝练,故事丰富,想象生动,富含哲理,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而《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诗意和幽默表现得更为突出,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一个又一个小故事教会学生分辨世间的美丑,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追求美好的生活。

还比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第三单元《纸的发明》这一课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

基于此,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博物》《中国国家地理》等课外阅读报刊。

2.从人物出发,延伸课外阅读。

在学习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作者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动物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这些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也觉得汪曾祺爷爷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吧,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还沉浸在汪曾祺爷爷构建的昆虫世界中。

其实,除了描写昆虫,汪曾祺爷爷对于生活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读一读这本《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深入了解汪曾祺爷爷。

”《司马光》一文深受学生的喜爱。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司马光的不慌张和沉着冷静,表现出了司马光的小智慧。

立足课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立足课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

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是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很难想象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地主动地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

如何利用课内阅读教学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现将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结如下:一、小学生拓展阅读现状(一)阅读种类的单一现今的学生喜欢自己选择课外书来进行阅读,而他们选择阅读的标准非常简单:就是依照自己的喜好。

就我所任教的班级来调查,大部分的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笑话,探险故事等。

部分学生购买一些学习资料或者试卷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买的,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休闲和娱乐的书本上,并不能真正达到拓展阅读预期的目标,更不要说对学习起着帮助。

(二)阅读资源的缺乏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在资金方面无法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图书室的藏书一部分都是些旧书,这几年,学校增加了图书的数量,但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狭窄,造成学生阅读范围的局限性,而且新书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在大部分家长的思想里,形成了作文选等于课外书的错误观点,为了学习,他们就会买些作文选来作为课外书。

(三)学业成绩的压力教师过于看重分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知识的运用;在方法上,热衷于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和内容,死抠课本的内容,把范围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就被教师扼杀在摇篮里。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达到既定目标,一部分教师选择让学生做大量重复性的题海练习,以此来达到拔高对学生的要求。

用好教材例子 盘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内容的开发

用好教材例子 盘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内容的开发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内容的开发
宋国萍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部编本”教科书第一次明确地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以之为起点,从勾连生活、整合学科、“悦”读绘本、诵读经典等多个角度开发课外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真正体现“教材只是个例子”,从而达成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目标.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宋国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基于教材的写作资源开发与利用 [J], 孙维娇
2.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 [J], 龙巧
3.利用教材例子连接课外阅读 [J], 刘丽红
4.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J], 孙莹莹
5.内容依托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J], 孙莹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教材引领阅读

立足教材引领阅读

立足教材引领阅读发布时间:2021-06-23T10:53:29.1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作者:陈忠菊[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行的风。

陈忠菊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十二道沟镇十三道沟中心小学 134403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行的风。

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爱阅读,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多么重要。

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都远不如城市的学生,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那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就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下功夫下气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引领;兴趣不记得是谁说的,但我清晰的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现在的统编语文教材已经非常系统和科学了,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一味的把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段落,甚至是每一句话都分析的“透透彻彻”,说句不好听话是“胡子眉毛”一起抓,表面看是做到了面面俱到。

但仔细地反思之后就觉得既没有重点难点也没有学习方法,久而久之那将是不堪设想的,于是结合教材与我和以及这里的学生实际注重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

1.要引领学生使用“——”“~~~~”等符号以及写简单的注释。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基础,这个阶段如果把阅读的方法掌握了,那对今后的语文学习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教学生会标自然段序号,会把不认识字词圈起来;到了中年级就可以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各种标识。

比如《草原》一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画出描写草原自然美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草原人们美的句子,用“?”标记自己读不懂的句子,对理解深刻的句子写上简单的注释……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很自然的就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中心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教材盘活课外阅读
发表时间:2019-11-20T10:44:35.7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叶小青
[导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教科书一年级的一个全新栏目,旨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渗透和整合,通过“共读”的方式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叶小青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人民小学福建南平 3535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89-02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教科书一年级的一个全新栏目,旨在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渗透和整合,通过“共读”的方式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其中,一年级上册主要编排了儿歌童谣类,故事童话类文本,下册编排了儿歌、散文,绕口令、寓言、童话等,不仅文学体裁更丰富,还在体系上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特点,是学习语言和训练思维的范本。

恰如《教师教学用书》中所说的:“和大人一起读——编选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一是不明不白。

要不要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少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二是不管不顾。

课外阅读内容安排在“语文园地”,一些教师又抱着课外阅读就得课外做的老观念,基本上让学生回家读两遍,家长签上“已读”就算完成。

三是不咸不淡。

采取和以往教材中“选读课文”一样的教法,在课上读一读,时间不保证,过程不关注,一带而过,草草了事。

四是不做不休。

指导用力过度,要求非常严格,一会儿讲启示,一会儿联系生活实际,一会儿读背写三位一体,让学生读而无趣,望而生畏。

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师生共读,倡导生动的阅读方式
1.合作表演读
对于故事生动、情节有趣、画面感强的文本,创设生活情境帮助阅读比较适合。

比如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教师用故事带领学生走进儿歌。

当故事讲到大灰狼叫门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一起说唱儿歌的第一小节。

当故事讲到小白兔应答的时候,学生一个个接着唱儿歌的第二小节……学生获得了和教师一起讲故事的成就感。

当他们唱得过瘾的时候,《小兔子乖乖》就顺其自然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教师用手指指点引读第一句,学生就会跟着往下读,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儿歌。

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来演一演整个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读儿歌中不同的小节,学生演得不亦乐乎。

以此开启“悦读”的第一课,学生读得没有负担,读得开心快乐。

2.试着仿编读
有些阅读材料,是学生之前已经听过、读过的,如果教师再用常规方法教,就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了,此时若来个避“熟”就“生”,常常收到出平意料的效果。

比如《拔萝卜》,学生耳熟能详,但故事不完整,文本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就戛然而止,只用一个省略号和一幅插图设置悬念。

此时,好奇心极强的学生肯定非常想知道结果怎么样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让学生先讲述熟悉的部分,再观察插图,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3.延伸拓展读
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 “胃口”会变得越来越大,他们读着读着,就会觉得读一个文本不过瘾,还要继续读,这时候,不妨做些适当的拓展。

教学《春节童谣》时,推荐若干首以春节为主题的诗词,如《元日》《除夜》等,一边诵读,一边进行比较:“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古代的春节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呢?”
又如《小鸟念书》,故事充满了谐音妙趣。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谐音带来的趣味,课后,教师还可以适时把握学生的阅读兴奋点,适当括展适合学生阅读的含有谐音的古诗词,如《竹枝词》等。

一些谐音故事,如《“琵琶”与“枇杷”》之类的,既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丰富了阅读的内容。

4.设疑探究读
对于故事情节有悬念,甚至连结果都没有写明的文本,教师可以提问设疑,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使其为满足求知欲而读。

比如《小松鼠找花生》到结尾也没有告诉学生答案:到底是谁把花生摘走了。

弄清这个问题,是阅读这个文本的关键,也是阅读趣味所在。

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鼹鼠告诉小松鼠,到了秋天,会结花生,小松鼠每天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花生究竟去哪儿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阅读成了一种求解的需要,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推动的阅读,自然是有效的。

二、亲子悦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和大人一起读“”的设计意图与“分享阅读”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活动,帮助儿童逐渐学会独立阅读的过程。

当然,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共安排了16次“和大人一起读”,只是打开了“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模式,也仅仅是唤醒了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的一种意识。

有了这个开始,我们就要将“和大人一起读”进行到底。

根据毎一单元的课文特点以及每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特点,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学生喜欢的阅读内容。

(ー)读和单元同步的短文
部编教材以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内容,一条线是“单元主题”,另一条线是“语文素养”中的各种基本要素。

基于这一特点,每一单元或根据单元主题,或根据语文素养,或根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阅读文本特点,补充两三篇共读文章。

比如,读了绕口令《妞姐赶牛》后,可以针对方言区的发音缺陷找找类似的绕口令,让孩子读一读;读了《狐狸和乌鸦》后,不妨引导孩子阅读《伊索寓言》,进行简单交流,聊一聊阅读中的疑感和感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即可;读了《孙悟空打妖怪》后,可以适当地引入其他“连锁调”儿歌,或是和孩子一起观看《西游记》电视剧,扩展阅读诸如“猴王出世”“真假美猴王”等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对《西游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也为日后的名著阅读做好铺垫,等等。

从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到阅读一本童话故事,从学唱一首童谣到唱同一类型的童谣,这样寻找贴近教材单元主题的课外读物,就不会如大海捞针,无所适从了。

如此延伸,既不会令家长觉得负担很重,又有利于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培养孩子的语感,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读有不同主题的绘本
绘本,图文紧密结合,不管是语言还是图像,都为儿童习得语言、发展想象、创意表达等提供了优秀资源。

因此,绘本成为低段所需
的补充共读资源。

第一篇《小免子乖乖》共读后,笔者给家长与孩子共同推荐的绘本就是“米菲绘本系列”。

这是由荷兰插画大师迪克?布鲁纳花费数十年心血精心创作的图画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样的主角、不一样的情节,亲子共读兴味十足。

《蚯蚓的日记》是作为《小松鼠找花生》的补充出现的,更有童趣;中国著名画家熊亮的绘本《年》用来充实《春节童谣》再恰当不过……
笔者所在的农村学校,家长们从来不知何为“绘本”。

因此,笔者为他们推荐了著名绘本教育家彭懿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与《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因为在这两本书中,既有优秀绘本的推荐、导读,也有阅读技巧的指导,堪称“陪读宝典”。

当然,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可以让绘本与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相配套。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绘本《我不撒谎》;再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人”为主题,可以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绘本《我爸爸》等。

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体现了阅读的非功利性和无压力性是“和大人一起读”的核心。

扎扎实实进行“和大人一起读”教学,并以此为起点,合理开发阅读资源,播下一颗幸福的种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度过美好的“悦读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