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cbsky ] 浏览3565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投”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十、规划买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株洲云龙示范区“两型社会”用地基本思路和规划设计
1 6
何利 用起步区内 优美的自 然条件, 然山 把自 与白石 港结
合 打造环境良好、 风景优美的城市新区, 迫切需要从发
展 模式、 用地布局、 城市建 设等方面提出 整治 措施。
基 建 管 理 优 化 第 2 卷 21 年第 2 总第 8 期 3 01 期 7
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长株潭来说是发展的 一个契机, 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 择。 长株潭城市群要选择合理的产业政策, 突破资源环
境的瓶颈制约,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建设新型工业 化。 云龙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
潭 城市群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 改革 试验总 体方案) 获得国务院批复, 株洲云龙示范区
20 年3 1 , 09 月1 日 株洲市委、 市政府决定设立株洲
规 划中的 红楠、 星渌两条干道, 京珠高速东移线以及长
云 龙示范区 党工委、 管委会, 分别为中共株洲市委、 株洲
市人民 政府的派出 机构, 行使市级行政、 经济管理权限。 云 龙示范区的建设, 将始终坚持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理 念, 务求打造生 态城、 文化城、 旅游城, 成为立足长株潭,
株 潭城际轨道穿境而过, 其中央商务区距长沙、 湘潭市
中心 场均在2 公里左右, 1 多分钟, 和机 0 车程 0 相距1 5 0
公里以内的 地级城市有 8 正在建设中的云龙示范 个。 区起 步区 域东至红楠大道、 西至株洲田心高科园、 北至
面向 全国的生 态新城、 教新区、 科 商务中心、 旅游用地。
1S
基 建 管 理 优 化 第 2 卷 21年第2 总第8 期 3 01 期 7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第三章 总体布局 .............................................................................................................. 1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2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文本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 领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2010 年 12 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发展战略规划 ........................................................................................................ 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 4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 4 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 ......................................................................................... 5 建设规模 ............................................................................................................. 9 空间发展战略 ................................................................................................... 10 发展策略 ........................................................................................................... 11 聚落体系规划 ................................................................................................... 14 空间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土地利用规划 ................................................................................................... 16 发展目标与定位 ............................................................................................... 20 产业总体布局 ................................................................................................... 22 旅游发展规划 ................................................................................................... 23 农业发展与布局 ............................................................................................... 26 发展目标与策略 ............................................................................................... 28 区域与对外交通规划 ....................................................................................... 29 内部道路系统规划 ........................................................................................... 29 公共交通规划 ................................................................................................... 31 交通管理 ........................................................................................................... 33 给水工程 ........................................................................................................... 34 排水工程 ........................................................................................................... 35 电力工程 ........................................................................................................... 36 燃气工程 ........................................................................................................... 37 电信工程 ........................................................................................................... 37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
2011年4月,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2011年8月6日,市规划局对该规划组织了专家评审。
9月7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并在株洲市规划局网站和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予以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湘江新城位于株洲主城区南部,湘江上游以西。
规划范围北至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至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旗云村、高台岭村、新文村、长岭村、妙泉村、湘云村、栗山村、江璜村、新塘村,马家河镇的浅塘村、雷打石镇的胜塘村等16个村的用地。
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4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落实株洲市“一体三极”中“南下”发展战略,衔接在编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改成对湘江新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充分研究湘江新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机遇,在此基础上明确湘江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模式等,协调湘江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3、合理配置用地资源,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绿地等各项用地布局,构筑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
三、规划结构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和山水资源条件的结合,规划提出三大空间设计主题,分别是依水营造慢生活方式,打造“乐水慢城”;傍山营造隐生活方式,打造“乐山隐城”;依托丘陵地形建设科技新城,打造“乐业智城”。
在空间设计主题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心指湘江新城服务核心,依托沧水湖形成湘江新城的生态景观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文本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3)第一节指导思想 (3)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3)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3)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4)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5)第四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5)第五章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 (7)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7)第二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7)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8)第四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8)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9)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9)第一节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9)第二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9)第三节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 (10)第四节保障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10)第五节严格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1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12)第一节严格生态环境保护 (12)第二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12)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13)第一节中心城区规模控制 (13)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13)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3)第九章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14)第一节乡(镇)级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14)第二节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重点 (14)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6)第十一章附则 (17)附表1荷塘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18)附表2荷塘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19)附表3荷塘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20)附表4荷塘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表 (21)附表5荷塘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22)附表6荷塘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表 (22)附表7荷塘区新增建设用地控制表 (23)附表8荷塘区各镇(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23)附表9荷塘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24)附表10荷塘区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表 (25)前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统筹各行各类用地,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落实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对株洲市土地利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制定《株洲市荷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的规划
一、项目基本状况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都市中心区,西临湘江,西北以白石港为界(另包括石峰区旳桥梁厂和电厂区域),东北至红旗路,东到东环大道,东南至庆云山路、芦淞路、株醴路。
是旧城旳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旳主导区域,肩负着都市最重要旳产业功能。
规划区波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现实状况常住人口约30.4万人,现实状况用地19.05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1、贯彻《株洲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对中心区旳规定和功能定位;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调整现实状况不合理用地,合适减少居住用地,外迁工业企业,增长商业(务)金融用地;3、改善环境及服务功能,增长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增长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三、规划理念—都市系统织补1、织补旳目旳发明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斥情趣、可持续发展旳宜居都市中心区,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旳重要手段。
2、织补旳对象株洲旳都市织补应与株洲都市发展特点亲密有关,对象是基于都市构造旳各个都市系统,包括:都市生态系统、都市功能系统、都市交通系统、都市空间系统、都市社会系统。
3、织补旳原则从都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
重要包括6个原则:1)以生态织补为先导,充足运用和改善既有环境资源,突出地方环境特色;2)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尊重现实,逐渐优化都市格局;3)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逐渐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旳道路与交通系统;4)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整体改善都市平常生活服务网络;5)以都市项目为突破,织补和延续都市旳肌理与文脉,构建富有都市气氛和地方建筑文化旳都市场所与形态。
6)以社会织补为目旳,建设友好、包容旳都市小区。
四、都市构造功能构造框架:一轴一带构功能、两楔一带连空间、一核三心筑活力、设施成带利服务。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株政发[2006]31号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株政发〔2006〕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局委办和直属机构,各有关企事业单位:《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二届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三日株洲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促进公园事业的发展,提高公园服务水平,维护公共秩序,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整洁、优美、舒适的游园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园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公园绿地,是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区范围内已建成和在建的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历史文化名园等以及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
第四条株洲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园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规划、建设、国土、物价、环境保护、工商、农林、水利、公安、劳动、文物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全市各类公园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投资兴办公园。
鼓励、支持境内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及个人投资兴办公园。
第六条本市公园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经规划等部门综合平衡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株洲生态修复措施方案
株洲生态修复措施方案1. 引言株洲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长期以来的行业发展和人为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株洲市的生态环境,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株洲生态修复的方案,该方案旨在恢复株洲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并提高株洲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水体治理、土壤改良、生态旅游和公众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2.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株洲生态修复的核心措施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物,可以增加土壤保持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改善株洲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植被恢复还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植被恢复的重点包括:•植树造林:在株洲市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提供栖息地和防风固沙。
同时,可以选择树种和植物品种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恢复湿地:株洲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状况、植被和土壤质量,可以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能力。
•建设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建设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 水体治理水体治理是株洲生态修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株洲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受到了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严重污染,导致水质下降,生物生境遭到破坏。
水体治理的措施包括:•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的标准。
对于高浓度污染物,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的综合措施,以提高水质。
•水生态修复:通过河道整治、湖泊水质改善等措施,修复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恢复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
•防治水污染源:加大监测力度,查处和防止水污染源的违法行为。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减少个人和企业对水体的污染。
株洲市城市规划方案
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 “一廊两片”的哑铃 型结构 ◆ “一廊”:全球华 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 ◆ “两片”:即北部 以株洲市区为中心包 括株洲县在内的休闲 度假和旅游集 散片区,南部以炎陵 为中心的祈福文化和 生态体验片区。
重点旅游项目概念性策划
• (一)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长廊——国家级旅游风景和观光 走廊 1、打造纵贯株洲全境的炎帝文化主题旅游长廊 2、建设“文化长廊、生态长廊、致富长廊、形象长廊” 3、规划建设五个节点,重点展示炎帝文化
火车拖来的城市
火车拖来的城市
株洲地处沪昆、浙赣、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被人们 称之为用火车拉来的城市。尽管有的路段是解放前修建的, 但设施极为简陋,并常年处于半通半不通的状态。铁路的 兴衰与株洲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和湖南的发展联系 在一起。当年湖南修建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株洲还只是湘 潭县下辖的一个小集镇,因此,株洲人对于火车的情怀是 难以言表的。到现在还有不少株洲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地 址的时候,仍把火车当做参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残缺不全的株洲铁路交 通不仅得到了新生,而且完成了由丁字形向十字形、由单 线到复线、由蒸汽机车牵引到内燃化再到电气化、由慢速 到快速进而由高速到超高速的大转变。
“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 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 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 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 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 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 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 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
株洲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及对策
维普资讯
湖南韩业科技 2 7 0 年第3 卷第6 0 4 期
园 ■花 卉
株洲 市 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及对策
易厚梅 , 三清 谭
(.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 长沙 4 0 0 ; 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104 . 湖南 株洲 4 20 ) 10 1
市整体素质与品位的重要手段 , 是城 市生态建设 的
~
项重要 内容 。 株洲 市 位 于东 经 12。7 0” 1 71 , 1 5 3 ~14。 5”
北纬 2 0 O ~ 8。l 7”为 中低 纬 度 地 区 , 6。 3 5” 2 O 0 ,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株洲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
1 株 洲市城 市园林绿地现状
株 洲市现 辖醴 陵市 、 炎陵县 、 陵县 、 县 、 茶 攸 株洲
县5 县市和城市 4 城区。4 区为荷塘 区、 城 芦凇 区、 天元 区 和 石 峰 区。株 洲 市 城 市 建 成 区 面 积
6. m , 72k 建成 区人 口 5 .5万 。 目前 , 洲市 城 市 8O 株
山公园等 6 个公 园和白石公园等 l 个街旁游园( 6 广
城市群绿色产业发展探究——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
第58卷 第1期 广 东 蚕 业 V ol.58,No.01 2024年1月GUANGDONG CANYE Jan . 2024·101·DOI :10.3969/j .issn .2095-1205.2024.01.34城市群绿色产业发展探究——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谭 筱 刘建文(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摘 要 在生态共保共治行动要求下,长株潭落实生态协同治理,探索生态价值转换途径,助力融合产业落地,绿色发展焕发新机。
文章通过阐述绿色产业的定义与特点,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4)01-101-03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位于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交汇地区,总面积约528.32 km 2。
北至长沙绕城线及浏阳河,西至长潭高速西线,东至浏阳镇头镇,南至湘潭县易俗河镇,涉及长株潭三市12个街道、9个乡镇。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2018年修改》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秉持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业、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孵化产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1]。
充分利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森林、湖泊、山脉、农田等自然资源,发挥其在城市群中的生态服务功能、教育与科研功能、休闲旅游功能。
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样板区、湖湘文化展示区、两型社会创新窗口、城乡融合试验平台”,打造成为高品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绿心。
1 绿色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绿色产业主要包含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类别[2]。
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株洲市城市绿化赔偿费、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函
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株洲市城市绿化赔偿费、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物价局•【公布日期】2010.12.31•【字号】湘价函[2010]194号•【施行日期】201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株洲市城市绿化赔偿费、城市绿化补偿费征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函(湘价函〔2010〕194号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株洲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继续执行城市绿化赔偿费补偿费标准的函》收悉。
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25号令)、《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物价局关于株洲市收取城市绿化赔偿费补偿费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湘财综〔2008〕24号)以及《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湘价费〔2009〕16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你市城市绿化赔(补)偿费试行两年来的情况,经研究,现就你市城市绿化赔偿费、城市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函复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收费标准。
(一)城市绿化赔偿费:由你市价格认证中心根据(直接费+间接费)×150%=赔偿费的计算公式测算具体标准,由你市价格、财政部门审核后执行。
直接费是指购买林(苗)木花草的实时价格,间接费指生产生长周期内的养管费用。
总费用是直接费+间接费,其中直接费占总费用的60%。
为了简便计算,间接费可按直接费的65%计算(下同)。
(二)城市绿化补偿费:株洲市城市规范范围内经批准占用绿地和砍伐、移植树木花草的当事人,因故减少现有绿地或减少规范绿地的当事人以及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面积达不到建设部或省、市政府规定标准的当事人,按照每平方米3500元的标准缴纳城市绿化补偿费。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9•【字号】株政办发〔2017〕32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32号各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9日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6〕20号)文件精神,全面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统筹协调城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注重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基础设施、地上设施和地下设施的有机结合,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为核心,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格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城市水安全。
二、实施目标建立一套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和绿地广场、城市水系等海绵项目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一)近期目标(2017—2020年)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力争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
借鉴经验: 现代城市和自然乡村风貌相融合;
强调绿地建设的人性化和多元化。
5、规划策略
策略一:刚性控制,构建安全格局
生态控制线(山体、水系)
策略二:以人为本,搭建理想模型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2000米见水,绿地连通
神农城、轨道科技城、清水 塘生态工业园、枫溪生态新 城、航空服饰城、湘江新城 等
以构建安全稳定的绿地系统与 良好的人居环境并重的“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 300
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
见水,绿化覆盖率达到51%,
绿地率达45-50%,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
株洲市区绿地规划纲要
市区生态功能区划
• 森林生态保持区(480.2Km2) 以城市外围山体为主体,结合丘陵林地,封 山育林,保护现有生态群落,构建城市生态 支撑体系。 • 田园风光控制区(160.6 Km2) 由近郊农田、山林、水系及部分低密度、低 强度的开发用地构成,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通过对基本农田和丘陵地的保护限制城市的 无序扩张。
网格布置:
以最小服务(300米)半径为间距;
以生态用地为划分边界;
以主要道路走向为方向。
策略二:以人为本,搭建理想模型——市级公园
规划原则
生态安全化——大于10公顷的
斑块
服务公平化——服务半径小于
3000米,骑车30分钟内到达 规模等级化——首选大型公园 及城市广场等
规划内容
包括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石 峰公园、神农公园、天池公园、 东湖公园等7处,需要新增11处, 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13.99
44.07
7.1435.70源自9 9 11到50%。3、规划目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2000米见水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方案公示1 、海绵城市解读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2、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3 、规划目标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4、规划原则(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5 、规划内容(1)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指标体系(2)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构建山水生态安全格局(3)进行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系统构建(4)与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做好衔接(5)明确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与项目内容(6)建立海绵规划保障体系表1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6、海绵空间格局构建(1)构建目标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型生态海绵城市.(2)海绵空间格局规划形成“一环一带,四楔多廊,多节点多细胞”的海绵空间结构.一环:城市外围休闲绿环.利用城市快速路环沿线的城市公园、防护绿地、自然山体、水体以及相关生态要素,形成绿色休闲环.一带:湘江风光带.四楔:指城西北、东北、东、西南四个方向的生态绿楔.多廊:由港系形成的水系廊道,生态绿地形成的生态廊道和防护绿地形成的道路及铁路廊道.多节点:由主要城市公园组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状绿地.多细胞:由城市组团中的人工海绵体组成.7 、海绵建设分区结合株洲市的海绵生态安全格局与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组团分布、用地功能、基本农田分布、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等,划定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按功能划分:海绵生态保育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按建设时序划分:海绵建设先行区和海绵建设引导区,其中,海绵建设先行区即为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海绵生态保育区——以生态涵养和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包括九郎山森林公园、法华山森林公园、石峰公园、仙庾岭风景区、仙人造风景区、湘江等具备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功能的区域.严格控制在该区域内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海绵生态缓冲区——是城市建设开发的生态缓冲地带,主要包括重要的生态廊道(如航空服饰城生态廊道、新马城市生态廊道等)、交通廊道(如城市快速环道、沪昆高速等)和坡度大于25%、海拔高度在90米以上的山体、植被群落较好的山体及周边影响区域.整体以保护为主,局部地区采取一定措施后可适当开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海绵建设先行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近期先行区,包括现状建成区以及城市建设近期需要开发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新马、武广、航空服饰城、云龙等部分区域.结合对城市重点区域的改造,重点水患和水环境的整治,开展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建设引导区——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推广区,主要为城市建设预留的发展备用地.按照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8、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及绿地与广场用地,它是海绵城市生态本底和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充分利用各类绿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技术打造生态型、安全型海绵城市.(1)生态绿地生态绿地属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多为自然山体、水域,部分为农田保护区,作为城市的生态本底,是构成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生态绿地包括山林、农田、水域.山林主要有石峰山、雪峰岭、法华山、九郎山、天池山、婆仙岭等.农田主要有长株高速、沪昆高速、武广高铁西侧湘江西岸沿线的农田等.水域主要有湘江、白石港、枫溪港、霞湾港、建宁港及万丰港等港系以及水库、湖泊、沟渠、池塘等.(2)绿地与广场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广场用地.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街旁绿地及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旅游区及主题公园.其中综合公园31个,主要有天台公园、栗雨公园,神农公园等;专类公园15个,主要有青少年活动公园、妇女儿童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等;带状公园5个,主要有万丰湖、星月湖风光带,自主创业园生态景观轴等;旅游区及主题公园1个,为云峰湖旅游区.9、“五水”系统构建海绵系统包括: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水文化系统.水生态系统规划——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划定148个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单元,进行指标分解.规划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调蓄设施.水安全系统规划——研究雨水管网系统、超标降雨排放(内涝防治)系统、水系河道(防洪)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规划措施包括:51处易涝点整治、防洪水系综合治理、管网提标措施、内涝防治设施及34座排渍泵站建设(新建11座,规划改、扩建11座,现状保留12座).水环境系统规划——通过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系统和雨水末端设施系统的构建,削减非点源污染,保障水环境安全.规划措施包括:雨污分流逐步改造、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初雨污染全程控制.水资源系统规划——包括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污水再生水回用.确定利用的目标、方式及用途.水文化系统规划——依托株洲市海绵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二带、四核、多点”的水文化格局,作为株洲市水文化载体重点建设.10、近期建设规划(1)近期建设目标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 重点区域划分根据“株洲市旧城提质改造行动计划”、“三年绿荫行动计划”及株洲市各平台公司提供的未来五年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建设计划划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老城区改造片区和新城建设区,总面积不小于45平方公里.近期建设区域包括:新马工业园、武广新城、天易科技城、轨道科技城、金山新城、航空服饰城、枫溪生态城、云龙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和城市新区;清水塘片区、河东中心片区等老城区.(3)近期建设项目近期建设内容包括:“一江八港”、十大湖泊湿地、十大公园、六条生态景观走廊.项目分新建与现状改造两种情况,项目类型包含:1 LID开发措施(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及调蓄设施);2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末端设施、黑臭水体治理);3 景观绿地及湖体(湿地、调蓄塘);4 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工程、排渍站、超标降雨调蓄设施、内河水系综合治理).11 、海绵城市技术措施适宜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载体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水系等.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结合气候、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条件,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技术及设施.(1)城市道路——渗、滞、净、排城市道路径流雨水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道路绿化带和道路红线外绿地优先设计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2)绿地与广场——渗、滞、蓄、净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低影响开发设施可选择湿地公园,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3)建筑与小区——渗、滞、蓄、净、用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或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可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4)城市水系——蓄、净、排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包括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株洲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市按照“三提要求”,突出“三大战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呈现“高开稳走、稳中提速、转中提升、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全年及“十一五”规划各项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全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合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4.8亿元,增长15.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5.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5亿元,增长10.5%。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4.2%,较“十一五”加快2.8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现价结构由上年的10.5:54.7:34.8调整为9.7:58.5:31.8。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3.8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为52.2%,提高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3%,提高0.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5.8亿元,增长15.1%,占GDP比重为54.6%。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为12.8%。
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2010年,城区生产总值650亿元,增长16%,占全市比重为51%;县域624.8亿元,增长14.8%,占全市比重为49%。
城区财政总收入45.6亿元,增长25.6%,县域47.5亿元,增长35.3%。
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2.5亿元,增长34.6%,县域完成386亿元,增长54.9%。
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67.4亿元,增长23.3%,县域完成238.4亿元,增长28.2%。
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安全生产形势趋好。
2010年,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91起,增长5.3%;死亡137人,减少17人,下降12.2%。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1人,下降28.7%;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2.4人,下降7.7%;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2.06人,下降18.3%;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2.38人,增长4.8%。
两型社会下的株洲市芦淞区分区规划(2008-2030)
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定位与规模 (2)第三章空间发展策略 (3)第四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3)第五章空间布局结构 (4)第六章产业布局规划 (6)第七章建设用地规划 (7)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9)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10)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十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3)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4)第十三章污水工程规划 (14)第十四章雨水工程规划 (15)第十五章电力工程规划 (16)第十六章通信工程规划 (16)第十七章燃气工程规划 (17)第十八章环卫设施规划 (17)第十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18)第二十章城市设计导引 (19)第二十一章分区开发引导 (21)第二十二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2)第二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23附表目录附表1: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附表3:土地混合使用指引一览表附表4: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附表5:规划公园一览表附表6:规划主要道路一览表附表7:分区开发控制一览表附表8:近期重点地区发展指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加强芦淞区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经批准的上层次规划文件和国家、湖南省和株洲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范围包括芦淞路以南,中环路(东段)以东的芦淞区行政辖区,面积60.57平方公里。
第3条本规划是芦淞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蓝图、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
凡在本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须符合本规划有关规定。
第4条规划期限:2008-2030年,其中:(1)近期:2008-2015年;(2)中期:2016-2020年;(3)远期:2021-20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新挑战
更大发展诉求下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高密度”的城市基本形态带来 了环境质量下降。 株洲已步入快速城市化,与此伴 生的是城市面临的生态压力越来越 大,环境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 工业污染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不 容忽视。 城市绿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难以适应建设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 需求。
山体(林地)现状照片
天池公园山体
龙泉山(芦淞区)
旵山(雷打石镇)
古岳峰
云峰山
仙庾村
均楚镇
竹亭
仙人造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港溪现状照片
雷打石镇沧沙港
三门镇的湖田港
三门镇的文家港
王十万的龙船港
枫溪港
建宁港
均楚镇的小型港溪
朱亭镇的港溪
霞湾港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受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园林局的委托,我院于2010年8 月开始承担了《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前期工作
(1)现场踏勘 (2)特邀专家指导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1)发展背景分析 (2)绿地现状分析 (3)绿地相关因素分析 (4)规划对策
(1)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地点:规划范围内各区、街道、乡镇及主要行政村 调 研 内 容:山体、水溪(含水库)、植被、田地、
旅游、文物及休闲等相关方面的分布情况 踏勘时间安排:2010年9月-11月,2011年1月 组 成 人 员:园林局、规划院、各区、街道、乡镇、村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序
1、前言
2、前期工作
上篇:现状与挑战
1、规划区位
2、绿地现状研究
汇
3、绿地系统发展趋势与先进理念
报 下篇:策略与行动
提
1、规划原则
纲
2、规划范围、依据与期限
3、相关指标体系对照
4、规划目标
5、规划构思与对策
6、规划内容
7、规划实施的政策和行动纲
展望
序
株洲:
胡希军、彭重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 2011年1月5日,就绿地系统规划战略研究及 实际操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指导。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上篇:现状与挑战
1、规划区位 2、绿地现状研究 3、绿地系统发展趋势与先进理念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统筹经济 发展与环境建设,推进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 发展。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新形势——“长株潭城市群”背景下的区域和城市发展 新挑战——更大发展诉求下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新目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
规划区位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 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南 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 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 现辖天元、芦淞、荷塘、石峰、 云龙五区和醴陵市、株洲县、攸 县、茶陵县、炎陵县五县市,以 及113个乡镇。其总面积为 11272平方千米,本次规划区面 积为2319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 积为863.1平方千米。
(1)新形势
“长株潭城市群”背景下的区域和城市发展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 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 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这对株洲市提升 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 同意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及附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升 立足“建设两型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 战略主题,对株洲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城 市景观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的五年,已将城市打造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株洲:
未来的五年,将城市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未来的十五年,将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前言
(1)新形势 (2)新挑战 (3)新目标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3)新目标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株洲在城市建设方面成 绩显著。近几年来相继被国家评为“全国交通管理模 范城市”、“全国绿化城市”、“全国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 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城市”等10多 项光荣称号。 2009年株洲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株洲市 整体定位为:“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水库现状照片
仙人造水库
友谊水库
大京水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杨柳水库
云峰湖水库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农田现状照片
云田村
龙首湖流域
法华山
麻园
雷打石 婆仙岭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旅游休闲景点现状照片
古岳峰
上林寺
大京风景区
芙蓉社区教堂
流芳园
仙庾庙
银剑山庄
石峰公园
工业区老房子
{株洲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 —— 株洲市区绿地景观战略规划研究
(2)特邀专家指导
特邀专家4人,具体如下: 周 盛(留日博士) 2010年10月16日,就绿地系统规划做了系统的 讲座。
钱征寒(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 2011年1月4日,就绿地系统规划从战略研究层 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