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学案(1)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2021春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

2021春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

2021春山东版品社六上《血泪国耻》word教案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教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赏、自由发言。

2、教师:大伙儿明白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鸦片确实是由罂粟果的汁液烘干制成的,这是一种麻醉毒品,人一旦上了瘾就专门难戒除。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漂亮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繁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观赏漂亮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亮的对比】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现、说明,边讨论边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现,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动,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缘故,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什么缘故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

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

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什么缘故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预备】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预设:学生1: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中国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躯体衰弱、家破人亡……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判。

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预备】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小学道德与法治_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个专题 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个专题 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一、课前布置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老梁看鸦片战争”;预习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能力的学生制作课件。

教师并据此只做了相应的微视频。

二、在本次录课时播放。

微视的录制以学生的口吻,亲切、自然且幽默、风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

课上抓住三个点进行讨论: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输入鸦片”;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3、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在讨论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相应的PPT图文结合紧扣重点。

其中插播了,关于“虎门销烟”的视频进而把第三个重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引出来。

三、引导学生谈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领土不完整,不自主,损失大量白银,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从而得出结论,落后毕竟挨打。

要想振兴必须国富民强!《屈辱的开端》教学定位在《品德与社会》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一项里,有提到热爱家乡,珍视祖国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并且了解我国的一些历史常识,近代发生过的一些历史大事件。

知道近代中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以学生熟知的“虎门销烟”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的开端的主要成因“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这是众多的问题的两个点,对学生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便于激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引发探究的欲望。

因此这个研究专题也是本课的重点,而《血泪国耻》又是中国近代史这一部分的重点。

因此,大量资料的引入,会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突破本专题的难点。

《屈辱的开端》教材内容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血泪国耻》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题。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是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的课题,本课题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屈辱,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和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屈辱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血泪国耻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一血泪国耻教学案(1)屈辱的开端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一、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

二、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

3、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一、自主选择、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通过史实,熟悉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二、记取鸦片战争“掉队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育学生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原因。

自学进程:学习任务之一:鸦片战争的背景一、中国在战前的情况:经济:政治:二、英国在战前的情况:经济:政治:3、鸦片及其危害:4、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目的和危害(战争主要原因):原因:目的: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五、面对鸦片的危害,中国清政府是怎么做的?学习任务之二:林则徐禁烟及虎门销烟一、林则徐其人:二、禁烟和虎门销烟(战争借口):学习任务之三:鸦片战争的通过及结果一、通过:二、结果:学习任务之四:《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一、《南京条约》的内容:二、鸦片战争和其后签定的《南京条约》的影响:合作探讨,共解疑惑,师生互动,感悟真理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终成江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试题: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于(),这是百年屈辱的开始。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2.教学难点:
(1)屈辱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屈辱的含义,以及屈辱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2)历史上的英勇抗争: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够熟悉,需要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英勇抗争的精神。
(3)正确应对屈辱:如何培养学生面对屈辱时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勇抗争的精神。
5.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正确应对屈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反思日志: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日志,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巩固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误解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正确应对屈辱。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我发现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挑战,有时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理论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
2.学生参与度不均: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时,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而个别学生则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1.优化时间安排:我将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既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讲解,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
(4)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如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需要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1、屈辱的历史王庄镇中心小学孔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行为与习惯:(1)、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2)、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1)、感受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空前的耻辱、欺凌的重要史实。

(2)、让学生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课前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预习教材,收集清末割地、租界及人民百姓受到耻辱的资料,了解中国国宝流失国外的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1997年7月1日对于我们的祖国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你知道这一天发生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什么大事吗?(播放香港回归短片)师:香港的回归,振奋人心,震撼世界!看着这激动人心,举国欢庆的场面,同学们也很高兴,可你们知道香港回归以前被谁占去了吗?生回答。

2、师:为什么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上极度辉煌的中国。

此时,却遭到如此的屈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板书课题:屈辱的历史)二、了解历史1、师:自鸦片战争后,我们的国家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许多土地被外国侵略者侵占。

课前,你都搜集到了哪些资料?2、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国土被侵占的有关资料。

侵占国被侵占的土地美国英国法国……3、播放课件:近代我国疆土的变化师介绍:据统计,自1840年开始,清政府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这些都是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中国领土中割让出去的。

4、师:你知道请政府签订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吗?生交流。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引导生观。
2.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勇敢、坚强、团结、担当等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a.选择题: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屈辱和英勇抗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醒学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民族英雄”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着重描述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探求救国之路教案鲁人版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探求救国之路教案鲁人版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主要讲授了《探求救国之路》这一章节,内容涉及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抵触情绪,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尝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
d. 历史纪录片:建议学生观看《走向共和》、《辛亥革命》等历史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 拓展建议:
a. 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选取一位历史人物,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并在班级中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b. 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学生可以分组参加历史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知识水平。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为提高教学效果,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PPT用于展示历史知识、图片和图表,生动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视频用于播放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在线工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在线历史知识测试、虚拟博物馆参观等。此外,还将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阅读材料,如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 思维素养: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4. 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社会素养: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社会素养。
三、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课的学情分析如下: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屈辱与抗争-屈辱的开端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屈辱与抗争-屈辱的开端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1.血泪国耻——屈辱的开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与方法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1.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及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式,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及其多种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题1.图片导入让我们一起观察这张图片,谁知道图片中呈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鸦片战争,林则徐)有这样一种说法:“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刚刚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就通过《屈辱的开端》一课重新走进鸦片战争,去探究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二、合作交流、信息整理1.研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说到“鸦片战争”就不得不提“鸦片”,那么当时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呢?鸦片又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请根据教材P2—P3页的内容分析这两个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两个问题,从中探究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

六年级上册 思品与社会教案.doc

六年级上册 思品与社会教案.doc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薛迪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鸦片的危害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到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屈辱的开端一、谈话导入:毒品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它是人类犯罪的根源之一。

它不但危害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使许多家庭因它而家破人亡, 同时它对国家、社会的危害极大。

禁绝毒品已成为国际性的大事。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也下大力查禁毒品。

实际上,中国受毒品的危害并非近几年的事,早在150多年前,鸦片这一毒品已深深地危害到中国社会,并且爆发了以鸦片命名的中外战争,从某种程度上说, 是鸦片翻开了中国近代历史。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是怎样开始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各小组选典型材料交流,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把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小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备课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备课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1、血泪国耻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设计意图】:从学生耳濡目染的林则徐入手,了解虎门销烟的壮举树立伟人形象。

然后,从疑问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便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二)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设计意图】: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知识时,应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话说,想说话。

(三)了解鸦片危害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学生懂得的知识为诱因,激趣导行,懂得吸实鸦片的危害,为学生创设心灵自省的情境。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探求救国之路》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探求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三课探求救国之路活动主题一:戊戌变法课时:一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戊戌变法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再一次以失败告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学生观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课件图片显示),思考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师生交流:《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快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进程,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国人民更加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爱国人士的反抗。

2.教师引导: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探寻救国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戊戌变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为基础,回忆历史激发学生救国之情,为本课学习树立了感情基调。

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又是本课学习“戊戌变法”引起的原因,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我学习,我知道”1.教师引领:要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把握事情的哪些方面?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事情的几个方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

2.教师引领:要了解“戊戌变法”我们要了解哪些内容?学生交流后汇报:“戊戌变法”时间、背景、人物、经过、结果等。

3.小组内根据刚才讨论的方法,交流搜集到的戊戌变法的有关资料。

完成表格。

(课件展示:前置性调查学习表)“戊戌变法”前置性调查表4.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在小组内资料进行汇总,填写手中的汇总表格。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张汇总表,组长和成员根据小组内成员搜集到的资料精心筛选汇总表格,完成表格的填写。

)5.小组汇报:预设1:“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

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

六年级上品社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董家镇张而小学刘艳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设计理念: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

课时:二课时第一活动课时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一、图片导入: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二、了解鸦片战争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三、了解鸦片危害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六年级品社 导学案 (1)

六年级品社 导学案 (1)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屈辱的开端》导学案长清区实验小学王燕活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1、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1、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鸦片的危害以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2、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到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抗击外侵的史实资料。

活动过程:一、引发思考,导入新课:翻开中国近代史,一幕幕的屈辱会摆在我们面前,大家知道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开端是以什么事件为标准的?(鸦片战争)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材第2——6页,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本中的文字和插图,思考和解决下列问题,把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记下来。

(一)探究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1、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时期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利益。

2、鸦片的走私使贸易利益发生什么变化。

(二)认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1、鸦片及其危害2、为什么一定要对毒品的尝试说不?(三)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1、林则徐生平2、禁烟过程(四)鸦片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对比清政府和中国人民抗英的态度。

(五)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南京条约》是不是个平等条约?三、深层思考形成认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主权、领土完整、国家人民的社会负担以及人民对清政府的信任程度等方面分析。

(二)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以及社会发展程度形成对比。

四、复习巩固1、判断这几句话的对错,说明原因。

A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案例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反映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历程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历史吗?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的典型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阐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既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尊重、包容他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认知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深入理解民族精神。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4.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学案(1)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学案(1)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教学案(1)戊戌变法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2、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和简单经过。

3、分析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1、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和分析局势发展趋势的能力。

2、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变法派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决心和英勇气概2、认识顽固派阻挠变法、腐朽没落的本质。

3、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观念,做忧国忧民之士。

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前前后后的局势和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自学过程:学习任务之一: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学习任务之二:戊戌变法的经过简述1、1895年公车上书:2、1895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3、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代结果):学习任务之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原因: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回扣目标,总结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题:变法派的历史活动大事记: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令狐文艳
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教学案(1)戊戌变法
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2、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和简单经过。

3、分析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和分析局势发展趋势的能力。

2、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变法派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决心和英勇气概
2、认识顽固派阻挠变法、腐朽没落的本质。

3、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观念,做忧国忧民
之士。

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前前后后的局势和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之一: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任务之二:戊戌变法的经过简述
1、1895年公车上书:
2、1895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
3、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代结果):
学习任务之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原因:
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回扣目标,总结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达标题:变法派的历史活动大事记: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