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测产及评价
玉米测产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玉米产量逐年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玉米种植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我们于2023年在某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开展了一项玉米测产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式、灌溉条件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 评估玉米新品种的产量表现。
3. 为玉米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玉米产量。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2.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肥料、农药、灌溉设备等3. 实验方法:(1)试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5个小区。
处理1:常规种植密度(5.0万株/亩)处理2:增加种植密度(6.0万株/亩)处理3:减少种植密度(4.0万株/亩)处理4:水肥一体化施肥处理5:常规施肥(2)种植方式:采用条播方式,行距60cm,株距30cm。
(3)施肥:每个处理施用氮肥(纯氮)15kg/亩,磷肥(P2O5)10kg/亩,钾肥(K2O)10kg/亩。
(4)灌溉: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灌溉。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玉米螟、玉米蚜虫等病虫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2(增加种植密度)和处理3(减少种植密度)的产量均低于处理1(常规种植密度),这可能是因为过密或过稀的种植密度影响了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2. 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4(水肥一体化施肥)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5(常规施肥),这表明水肥一体化施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3. 玉米新品种的产量表现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中使用的玉米新品种在处理1、处理2、处理4中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说明该品种具有较强的产量潜力。
五、结论1. 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降低产量。
2. 水肥一体化施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
3. 玉米新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和灌溉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玉米测产

农业部高产创建玉米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而要了解玉米大田的产量,首先需要对玉米大田进行测产。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选用和应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科学管理玉米大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
一、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测产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模型预测法、经验公式法和遥感监测法等。
田间试验法是一种常用的玉米大田测产方法。
该方法要求在玉米大田选取合适大小的试验地块,对不同的施肥、播种密度、灌溉水量等因素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收获计量和统计分析获得玉米大田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单个因素进行测产和比较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直接在田间进行测产,结果准确可靠;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时间较长。
模型预测法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玉米大田进行产量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大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相关因素进行测定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因素对玉米产量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整个生长周期的玉米大田进行准确快速的产量预测。
其优点是可以提前对作物产量进行预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缺点是需要建立相对复杂的数学模型,且对相关因素的测定和分析要求较高。
二、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科学管理玉米大田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测产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应用,以实现科学高效的产量测算和预测。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和条件。
对于小范围的试验和比较分析,可以采用田间试验法进行产量测算;对于大范围的产量监测和预测,可以采用模型预测法和遥感监测法进行产量监测和预测。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产量测算和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可以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获取大田的相关信息,结合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对玉米大田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及其公式,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最常见的玉米测产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内玉米植株的数量和产量,然后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均匀性较好的田地。
样方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样方内玉米植株的平均产量× 样方数量二、标签法标签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玉米测产方法,它通过在玉米植株上贴上标签,记录每个植株的产量,再进行统计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作物分布不均匀的田地。
标签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标签所记录的植株产量的总和三、收获量法收获量法是根据玉米田地的实际收获量来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
它通过将收获的玉米粒进行称重,再除以田地的面积得到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作物分布不均匀或需要精确测算玉米产量的情况。
收获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收获的玉米粒的总重量 / 田地的面积四、植株法植株法是一种通过对玉米植株进行抽样调查来测算玉米产量的方法。
它通过在田间抽取一定数量的玉米植株,统计每个植株的产量,再进行平均计算得到整个田地的玉米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植株分布较为均匀的田地。
植株法的计算公式如下:玉米产量 = 每个植株的平均产量× 植株数量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及其公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算玉米产量可以提高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在选样或抽样时注意随机性,避免产量估算结果的偏差。
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玉米测产方法及公式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并进行准确计算,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玉米的测产方法粮油,栽培技术

玉米的测产方法粮油,栽培技术理论产量:万亩高产田取90个测产样点。
每个样点67平方米,计算亩株数,在每个测定样段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收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0.85。
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
将万亩示范点划为10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取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
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1-14%)。
选取高产创建方一例:品种郑单958,选5个点计算产量,每点代表60亩,折合每亩产量分别为1 320.6公斤、l 342.8公斤,1 331.6公斤、1 269.1公斤和1 145.8公斤。
最后5点平均亩产为1 282.0公斤。
高产创建大面积玉米亩产1 342.8公斤。
把5个测产点的穗数,折算成1亩地的种植密度。
相应的每亩密度是5 330株、5 093株、5 104株、5 265株、4 955株(或穗)。
按此密度计算,每穗的籽粒重量应在250克(半斤)以上。
显然,凡是亲自种过郑单958品种的人都很清楚,在如此密度下玉米很难达到亩产1 300公斤。
按农业部制订的“测产方法”,万亩玉米选若干个点,每个点选1分地,从中每隔5株取1穗,或者按前3年的平均千粒重为准,一个点有的代表百亩以上,有的代表千亩以上,有的代表万亩以上,就这样一折算,万亩、十万亩、百万亩玉米“超吨粮”高产纪录就诞生了。
这种测产方法无论怎么客观怎么精确也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试试看,如果每个点每1行多计算出了1株,每亩地就多出了好几百株。
如果再有点急功近利,故意作为,人为的误差就会更大了。
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

玉米产量测定实验方法(一)取样方法。
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定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在校正。
鲜穗出籽率。
对选取的20个果穗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计算鲜穗出籽率(鲜穗出籽率=20个果穗鲜重÷20个果穗籽粒重量×100%)。
如何进行玉米田间测产(1)量取并计算出测产地块的平均行距、株距,计算单位面积株数。
①量取并计算出测产地块的平均行距。
在需要测产的地块,随机连续测量2 1行玉米的宽度,除以20,求出该地块平均单行行距。
②量取并计算出测产地块的平均株距。
在需要测产的地块,随机连续数取5 1株玉米,测量这51株玉米之间的长度,除以50,求出该地块的平均株距。
③计算单位面积株数。
用已经测得并计算出的平均行距、平均株距计算单位面积(每亩)株数。
单位面积株数=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平均株距/米)(2)测取平均单株穗数。
连续数20株,数取总果穗数,然后除以20,计算得到平均单株果穗数。
玉米田间测产及评价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抗涝能力,保障玉米正常生长。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需肥规律,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推进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国玉米种植的未来展望
1 2 3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未来仍将占 据重要地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先进技术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 高生产效率。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优质玉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 竞争力。
发展深加工产业
延长产业链条,开发玉米深加工产品,提高 附加值。
06
玉米种植发展趋势和展 望
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趋势
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玉米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种植。但为了获得高产和优质的玉 米,需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进行种植。
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溉是提高玉米 产量的关键措施。
02
玉米田间测产方法
测产前的准备工作
01
02
03
确定测产区域
根据地块大小和分布,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 测产区域。
生物产量
指玉米植株在全生育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量, 是衡量玉米光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玉米产量评价的指标
单产
指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 通常以每公顷产量表示。
单位投入产出率
指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与 生产投入的比值,用于衡 量经济效益。
玉米测产报告(杨永虎)

制种玉米田间测产报告
2017年9月4日,民勤县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窑街林场杨永虎种植的制种玉米进行了田间测产。
现将测产情况报告如下:
一、测产方法:制种田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4,距成熟收获还有一月时间,其中,父本不计产,只测定母本产量。
测产采用田间取样调查与室内考种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制种田3块,每块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顺行取20株,调查株、行距和果穗数,并将20株果穗带回进行室内考种。
二、测产结果:通过田间实地测定和室内考种,制种玉米田母本平均亩株数6102.5株,亩果穗重521.8公斤,平均穗粒数156个,百粒重33.3克,理论亩产317.4公斤,按85%折合实际亩产为269.8公斤。
附:制种玉米田间测产表
专家测产组组长(签名):
专家测产组成员(签名):。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准确地测产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拾穗法拾穗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产手段,通过统计玉米植株穗数和穗粒数从而估算玉米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在玉米地中随机选择几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在30-50平方米左右。
接着,选择几株玉米植株,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平均调查。
然后,对每株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行统计记录。
统计所有样地内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并加以平均值计算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拾穗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专门设备,适用于田间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地选择的随机性和样地数量的确定等问题。
2.色板法色板法是根据玉米籽粒的颜色来估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经验性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的玉米地,使得该地块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一定代表性。
然后,用特制的色板在玉米地中作适当的放样,采收玉米籽粒。
接着,将采集到的玉米籽粒放入色板中,按照颜色分级,并记录每个颜色等级的籽粒数量。
按照色板上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产量范围,估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色板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严格控制色板的制作和使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地块,进行高度和密度的测量。
然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进行产量的估算。
青贮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玉米地块,但需要合理设置测定方式和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二、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1.科学调控农田施肥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控施肥量,为玉米植株提供合适的养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优化灌溉管理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方案,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关于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

《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玉米是一种生产力极高的作物,对于玉米的高产和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将个人观点与理解融入其中,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玉米高产超高产的定义和意义1.1 玉米高产和超高产的界定在农业领域,玉米高产通常是指亩产量在600公斤以上,超高产则一般指亩产量在800公斤以上。
这一概念的界定对于评估田间产量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产和超高产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高产和超高产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缓解粮食紧缺问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的方法和标准2.1 田间测产的方法在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随机取样法、固定面积取样法和收获机测产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有各自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
2.2 测产的标准测产的标准应该包括产量、质量和作物养分等多个方面,要综合考虑植株生长情况、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以便准确评估产量和质量。
三、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的个人观点与理解3.1 对测产方法和标准的认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的方法和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和全面,不仅要考虑产量,还要考虑作物质量和养分含量。
只有全面评估,才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3.2 意识到敬畏大自然在研究测产方法和标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取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通过对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的全面评估,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高产和超高产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测产方法和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通过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新的测产技术——玉米田间测产技术。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是一种基于遥感和智能化技术的玉米产量测算方法。
该技术通过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面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玉米产量的快速、准确测算。
该技术的实现需要以下步骤:1. 数据采集: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面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建立玉米生长期的多维数据集。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提取出与玉米生长相关的特征,如植被指数、土壤湿度、气温等。
3. 模型训练: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训练,建立玉米产量预测模型。
4. 产量测算: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进行产量测算。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的优点在于:1. 快速准确: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玉米产量进行准确测算,提高了测算效率。
2. 非接触式:该技术不需要接触玉米植株,避免了对玉米生长的干扰。
3. 可视化:该技术可以将测算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呈现,方便农民和农业专家进行分析和决策。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及时了解玉米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同时,该技术也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农业生产监管和决策支持。
总之,玉米田间测产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它的出现将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革,为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浅析玉米新品种田间评价及筛选鉴定

浅析玉米新品种田间评价及筛选鉴定随着玉米需求快速增长及价格的不断攀升,近年来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201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已达3707.6万公顷,较去年增长1・8%;宁夏玉米播种面积近28.9万公顷,较去年增长10.2%, 其中灌区16.2万公顷,山区12.7万公顷。
正确选择品种是增产丰收的基础和关键。
研究认为,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杂种优势的增强并无直接关系,玉米产量性状改进和耐密能力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围绕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提岀的“一机两改一保障”1为核心的现代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筛选和鉴定出优质、高产、耐密、抗倒、抗病、早熟和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以适应当前玉米密植与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为玉米品种更替与区域化合理布局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观察到的田间表现等感性认识来选择,要求品种应当具备株高、穗位高适宜且整齐一致,岀苗快,生长健壮,灌浆速度快,商品性适合市场需求等特点。
但这些因素因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地理条件等不同有一定差别,具有多变性。
因此,从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上评价和选择更具科学性。
1从抗逆性上评价和选择抗逆性是玉米丰产性表现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包括:玉米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倒性及抗击自然灾羞的能力等,抗逆性好的品种适应区域广泛。
为优良品种摸清适宜的推广区域是品种市场地位、示推广的目的,也是评价和选择当地优势品种的关键着眼点。
1.1抗病性:抗病性强的品种比较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如果岀现病塞将对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我区玉米生产区常见病羞主要有丝黑穗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玉米螟等病羞。
1.2抗虫性:抗虫育种是未来玉米育种的方向,目前生产中主要依靠种子包衣结合撒、喷施化学农药防止窖虫。
我区常见虫塞主要有地老虎、耶蟾、金针虫、妍虫和红蜘蛛等。
1.3抗倒性: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而密度增加又增大了玉米倒伏的危险,只有抗倒性强的品种,才能提升种植密度从而获得丰产稳产。
最新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最新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在本次田间实验中,我们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实验地点位于XX农场,该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玉米种植。
实验周期从播种到收获,共计120天。
播种阶段,我们选择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对比实验,包括传统品种和
经过基因改良的新品种。
种子在3月初播种,播种密度控制在每亩
3000株左右。
在播种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不同的种植方式,如单行
种植和双行种植,以评估其对产量的影响。
生长期间,我们定期对玉米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包括植株高度、叶
片数量和健康状况等。
同时,记录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
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在施肥方面,我们对比了有机肥和化肥对玉米
生长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对病虫害进行了及时的防治,使用了环保
型生物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收获阶段,我们在9月中旬开始收获。
通过精确测量,我们发现基因
改良品种的玉米在产量上相比传统品种有显著提高,平均增产15%。
此外,双行种植方式相比单行种植在产量上也有所增加,平均增产10%。
在施肥对比实验中,我们发现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
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产量。
总结来说,本次田间实验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品种、优化种植方式和
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合理的农业管理
对于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
们将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玉米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玉米调查项目及标准1.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1.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1.1.2出苗期:幼苗出土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到全区2/3的日期。
1.1.3幼苗长势:幼苗3—4叶时,目测幼苗长势的强弱,分强、中、弱三级记载。
1.1.4芽鞘颜色:展开2叶之前,第一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5散粉期:小区60%的植株雄穗主轴上部1/3处散粉的日期。
1.1.6抽丝期:小区60%的植株雌穗抽花丝露出雌穗苞叶5厘米的日期。
1.1.7花丝颜色: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的颜色,分为绿、浅紫、紫、深紫、黑紫。
1.1.8成熟期:全小区90%以上果穗中部的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颜色和色泽的日期。
1.1.9生育日数: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总日数。
1.1. 10活动积温:统计从出苗期到成熟期≥10℃的积温。
1.1. 11植株整齐度:开花后期目测全区植株生长的整齐程度,以整齐、中等、不整齐3级表示。
1.1. 12株高:乳熟末期,实测5株有代表性植株自地表至雄蓼顶端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 13穗位高:测定株高的同时,实测上述五株自地表至上部穗位着生节的平均高度,以厘米表示。
1.1.14空秆率:收获时调查全区结实低于10粒的果穗的株数百分率。
1.1. 15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1.1. 15.1倒伏日期:记载倒伏当天的日期。
1.1. 15.2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到。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 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 50一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一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1.1. 15.3倒伏比例:目测,以百分率表示。
1.1. 16大斑病和灰斑病:在抽丝2 5天后目测整株的发病情况,分为五级。
1级:全株叶片无病斑或仅在穗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面积少于总叶面积5%。
2级:穗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穗下部叶片有少量病(占总叶面积6-10%)。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
玉米的产量测算对农民和相关农业部门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农民制定种植计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测算玉米大田产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及其应用。
1. 样方法样方法是最常用的玉米大田测产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田地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然后通过对样方中的玉米株数、穗长、籽粒数等数据进行测量和统计,推算整个田地的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多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田地,可以在不同阶段采取样方,并根据结果进行修正。
2. 切线法切线法是根据单位面积内玉米株数和行株间距,利用几何公式推算出田地的产量。
该方法适用于玉米株间距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单株高度和株间距来计算出田地的总株数和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3. 鸟瞰法鸟瞰法是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玉米田地的影像数据,通过图像分析和计算,推算出田地的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测算效率,同时可以获取更详细准确的数据。
鸟瞰法适用于大面积的田地测量,并且可以实时监测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田地。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几种常见的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实际中还有其他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测算玉米大田产量。
在选择使用某种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状况、种植方式等因素,并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于农民来说,通过测算玉米大田产量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农田的生产能力,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部门可以根据测算结果对不同地区、不同农田进行评估和比较,以便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和计划。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还可以为粮食市场提供参考数据,帮助市场监管部门和粮食交易商进行合理规划和决策。
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对于农民和相关农业部门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玉米田地的产能,并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和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田间试验报告 玉米花生大豆棉花

玉米性状考察及测产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玉米的性状考察及测产,综合分析出玉米产量质量。
二.实验原理及步骤1.测产:选点取样:5-10个点,每点取代表性植株10-20株。
测单位面积株数和穗数株数/亩=株数/[行距(m)×株距(m)] ×666.7(m2)穗数/亩=株数/亩×单株成穗率测每穗粒数和粒重预测亩产(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实测亩产(kg)=取样粒重÷取样株数×亩实际株数2.选取玉米考察性状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4)倒伏:玉米抽穗后,因风雨等灾害,主茎倾斜度大于45℃的植株,在1/3以下为轻,1/3-2/3 为中,2/3为重。
5)倒折率:玉米抽雄穗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6)双穗率(%):成熟期有效双穗株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7)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8)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9)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10)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11)穗粗:以周长表示,用线围距果穗基部1/3处的圆周,然后测量线的长度(cm)。
12)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13)穗行数:数计果穗中部子粒行数,求平均数。
14)每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求平均数。
15)果穗重:风干果穗的重量(g),求平均数。
16)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风干重量(g),求平均数。
17)穗轴率(%)=穗轴重/ 穗重×10018)出籽率(%)=穗粒重/ 穗重×10019)千粒重:分别数取两个1000粒(风干)称重。
玉米与小麦田间测产计算方法

玉米与小麦的测产计算方法一.玉米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11株测算株距,多点进行平均。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20株调查穗粒数(双包计为一穗)。
2. 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株数(株/亩)=666.7㎡÷(平均株距×幅带宽/每幅带套种行数)(二)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5亩,除去包壳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实收面积以丈量面积为准。
2.测定出籽粒:每个点随机取20个鲜穗称重后自然风干,再人工脱粒后称取籽粒重,计算出籽粒。
3.计算公式:亩产量(公斤/亩)=每亩穗重(公斤)×(样品干籽粒重/样品鲜穗重)。
二.小麦测产(一)理论测产1.取样方法:核心区按东、南、西、北、中共分成5个单元,每单元按三点取样方法取样,共15点;示范区和辐射区按地域各划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量取10个幅带计算平均幅带宽,取1个幅带的2米长进行多点平均调查有效穗数。
并远离边行随机取40个主茎麦穗调查穗粒数。
2.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亩有效穗数(穗/亩)=点平均有效穗数/(2m×幅带宽)×666.7㎡(二)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点,核心区验收不少于3个点,示范区不少于5个点,辐射区不少于10个点,每个点实收面积不少于0.2亩,晒干脱粒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田间测产技术逐渐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玉米田间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检测。
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二、气象监测。
气象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气象因素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气象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三、植株监测。
植株是玉米生长的主体,植株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
通过对植株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植株的生长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四、数据分析。
通过对上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田间测产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项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玉米测产

玉米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