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50年_成就与展望_宗诚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

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

自然保护区2024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思路____年工作总结____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一年,各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对____年工作的总结: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在____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加强了管理力量和能力,提升了管理水平。

各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巡护工作,加强对保护区边界的监控和管理。

同时,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调查,确保物种的数量和种群的健康。

2. 提升自然保护区科研能力在____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加强了科研工作,提升了科研能力。

各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自然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3. 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在____年,我国自然保护区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各级自然保护区加大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参与在____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加强了与社会的沟通和协作,促进了社会参与保护区的工作。

各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公众教育和宣传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区的知名度。

同时,与周边社区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____年工作思路____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工作的关键一年,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下是____年工作的思路:1.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在____年,应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边界的监控和管理,完善巡护和执法工作体系,保障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网格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一系列地区。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划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地理调查、生态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并涉及到山地、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538个,覆盖了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左右。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投入到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生境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长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并推动了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另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然而,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而在生态功能恢复、生境连通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不少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机理解释和定量分析。

其次,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数据不够完善和共享。

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以及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积累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同时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2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____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____年,我们自然保护区团队在领导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文将对____年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措施、公众参与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以期更好地推动未来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一、战略规划____年,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措施,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

首先,我们对自然保护区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针对性的保护目标和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其次,我们制定了长期规划,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

二、管理措施在____年,我们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提高了保护效果。

首先,我们完善了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巡护机制,加大了对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其次,我们加强了边界管理,防止非法采伐、盗猎等破坏性行为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物种引种计划和栖息地恢复计划,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提升。

三、科学研究在____年,我们注重科学研究的开展,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开展了对物种分布、数量、生境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为制定更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四、公众参与在____年,我们积极开展公众参与工作,提高了社会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我们组织了系列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志愿者招募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中来。

五、合作交流____年,我们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合作交流,加强了与国内外机构的合作。

我们与相关学术机构、保护组织等开展了项目合作和经验交流,借鉴和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

全国⽰范⾃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档通⽤封⾯模板本页⾯为作品封⾯,下载⽂档后可⾃精吕⽂档由编辑删除!第⼀章⽰范⾃然保护区建设必要性1.1我国⾃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我国⾃然保护区于1956年开始规划和建设,已⾛过了50年历程。

截⽌2005年底,全国共建⽴各级各类⾃然保护区2349处,⾯积14995万公顷,约占陆地国⼟⾯积的15%,其中国家级⾃然保护区243处,⾯积8899万公顷。

林业系统作为全国⾃然保护区建设的主体,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然保护区1699个,⾯积11988.54万公顷,约占国⼟⾯积的12.49%。

⾃然保护区数量和⾯积分别占全国⾃然保护区的72%和80%。

其中,国家级⾃然保护区178个,⾯积7199.35万公顷;省级589个,⾯积3500.90万公顷;地市级288个,⾯积597.36万公顷;县级644个;⾯积690.93万公顷。

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然保护区⽹络。

各级⾃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我国85%的陆地⽣态系统类型、85%的野⽣动物种群和65%的⾼等植物群落、14.6%的原始林和50%的天然湿地,同时还使国家重点保护的300多种珍稀濒危野⽣动物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保护。

不仅对维护⽣态平衡、保护⽣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且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态安全保障。

但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的是“抢救式”保护政策,部分⾃然保护区,特别是地⽅级⾃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未能及时跟上,还存在较多问题:⼀是管理模式单⼀。

重点强调了保护区的典型意义、⽣态影响和科学研究价值,⽽忽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状况有很⼤的差异,其保护功能和管理⽬标也不⼀致,主要保护对象的⽣态特征和⽣物学特性也不⼀样。

在建设和管理要求上实⾏⼀⼑切,形成了单⼀的、死板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是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滞后。

林业系统的⾃然保护区主要依据《森林法》、《野⽣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建⽴的,为了规范⾃然保护区管理,国务院于1985年颁发了《森林与野⽣动物类型⾃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民共和国⾃然保护区条例》,对我国⾃然保护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定作⽤。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护自然、促进生态、造福人民”的总体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全面加强保护区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进展1. 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监测和治理。

通过建设高效科学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项目,提高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推进生态修复。

针对保护区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制定了生态修复方案,恢复或改造破坏的生态系统。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重建等措施,提高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2. 生物资源保护(1)加强物种保护。

根据保护区特点,制定了生物物种保护计划,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和特有物种。

通过加强监测和管理,有效保护了多个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

(2)控制非法捕猎和盗猎活动。

通过加强巡逻力度,打击非法捕猎和盗猎行为,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

3. 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1)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支持度。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影响力。

(2)加强社会组织参与。

通过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引导其参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取得成绩1.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程度较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显著提升。

2. 物种保护成果显著。

通过保护措施的实施,多个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得到有效恢复和扩大。

某些特有物种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3. 社会支持度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可和支持度明显提高。

中国保护自然的成就

中国保护自然的成就

《中国保护自然的成就》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中国在保护自然方面取得的了不起的成就。

先说咱们的森林保护,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以前有些地方过度砍伐,山都秃了。

可现在呢,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行动开展起来,好多荒山都重新披上了绿装。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一片片新绿,不仅让环境变好了,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再看看咱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以前有些珍稀动物都快濒危了,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打击非法捕猎等措施,好多动物的数量都开始慢慢增加。

比如说大熊猫,那可是咱们的国宝,现在在精心的呵护下,种群数量稳定增长,这可真是让人高兴的事儿。

还有咱们对水资源的保护。

大力治理河流湖泊的污染,让水变得更清了。

以前一些臭水沟,现在都能看见鱼儿游来游去。

这些成就可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咱们得继续加油,让咱们的大自然越来越美。

《中国保护自然的成就》朋友们,咱们今儿个来讲讲中国在保护自然这方面干得那些漂亮事儿。

你瞧瞧,过去那些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的地方,现在都大变样了。

就拿沙漠治理来说,以前那漫天的黄沙,让人睁不开眼。

可经过多年的努力,种上了一排排的绿树,固住了沙子,有的地方还变成了绿洲。

这可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还有对濒危物种的保护,那也是成绩斐然。

加大投入,加强研究,给它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好多以前难得一见的鸟儿、兽儿,现在又能在大自然里欢快地奔跑、飞翔了。

在能源方面,咱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像太阳能、风能这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既保护了环境,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保护自然上的这些成就,让咱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

这是咱们大家的骄傲,也是咱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本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____年,我所在的自然保护区团队紧紧围绕保护区的核心任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进展。

以下是本年度工作总结:一、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保障保护区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____年,我们团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对保护区内的道路、桥梁等进行了维护和修缮,确保了交通的畅通,方便了巡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我们还新建了一批设施,如宿舍楼、办公楼等,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区的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监测与调查生态监测与调查是了解保护区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____年,我们团队加大了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调查力度。

我们组织了多次野外调研活动,通过采集样本、安装监测设备等手段,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通过生态监测与调查,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三、保护措施落实保护区的核心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因此保护措施的落实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____年,我们团队积极开展保护措施的落实工作。

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保护措施体系,并按照计划逐步推进。

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如禁猎区的划定、人工繁育和放归工作、植被修复等,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

四、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的重要途径。

____年,我们团队积极开展了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广泛宣传保护区的工作成果和意义,并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公众参与活动,如科普讲座、生态体验等,引导公众参与到自然保护工作中来。

五、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问题、历史沿革及今后发展趋势作者:龙华班级:林学10级1班学号:20101832 指导老师:杨建东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得到迅猛的发展,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问题;对策1 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至今已有50 a的历史,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布实施了《中国生物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年—2010年)》,组织编制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J。

同时,国家先后批准加入了包括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在内的20项以上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条约,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据统计,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219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处,保护着我国所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典型区域,有着丰富的科学和历史价值。

在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人类面对自身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所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

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资源和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加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2.1行政立法不完善虽然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立法为自然保护区的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50周年纪念活动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50周年纪念活动
取得 了 突 出 成 就 , 目前 其 环 境 与 生 态 保 演 练 等 系列 活 动 。 护完好 ,是 我国自然保护区 中的示 范保 长 白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地处 吉林 护区。

白 山



物 馆 新 馆
省东 南部 , 总面积 1 . 96 4万 公顷 , 核心 区
互惠互利 , 企校双赢。 日, 近 和龙林业局副 业局 与吉林 农业大学校 企协作的创业项 伐根 上进 行灵芝栽培科学实验 。试验 成 局长 张 曰民与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孙文爽 目之 一 ,灵 芝 栽 培 主 要 是 在 林 木 伐 根 上 功后 ,又将 为和龙林业局开展全 民创 业 在和龙林业局长森岭林场 , 举行了伐根栽 直 接 打 眼 , 入 拌 过 灵 芝 菌 丝 的菌 料 , 提供一个新的创业富民项 目。 注 封
创 业 职 工 正在 伐 根 上 注入 茵料 ( 道 华 摄 ) 耿
好口后 自然生长 。 该项 目操作方法简单 ,
东北 灵芝素有 “ 仙草 ” “ 、瑞 不占用土地 , 成本低廉 , 灵芝可充 分吸 收 草” 之称 , 为滋补 强壮 、 视 固本扶 伐根 养分 生长 , 以加快伐根 腐烂 , 进 可 促 正 的珍贵 中草药 , 具有很 高的药 植物 新陈代谢 和 自然界 的物质 循环 , 保
长 臼山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建区 5 O周年 纪念 活动
文 /陈 晓 才
6月 1 8日至 2 0曰, 吉林长 白山国家 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建 区 5 O周年 庆祝 大 级 自然保护区内彩旗飘舞 , 鼓乐阵阵。这 会 ,并命名 表彰了 2 5名突出贡献者外 , 个我 国建立最 早、面 积最大 的国家级 自 主办方还举办 了“ 白山之 恋” 型歌舞 长 大 然保护区正在举行主题为 “ 生态 魅力 和 晚会 、 白山 自然博物馆 开馆揭牌仪式 、 长 谐” 的建区 5 O周年纪念活动。 0年来 , 5 长 建区 5 O周年成就 展 、长 白山生 态产 品 白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在 生态保护方面 展 、 参观生态保护 管理站 、 观摩森林扑 火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范文尊敬的领导:感谢您给予我机会撰写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下面是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和总结。

2024年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坚持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保护区建设今年,我们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工作。

通过对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详细调查和评估,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保护区建设规划,确保了保护区内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保护区的管理和运行,加强了内外部的协调与合作,使得保护区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生态保护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保护和修复。

通过加强对重点物种的保护和监测,保护区内的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非法猎捕、非法采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三、宣传教育今年,我们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我们增强了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宣传材料和宣传手段,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增强了公众对自然保护意识的培养,形成了全社会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科研与合作在科研与合作方面,我们加强了与科研机构和其他保护区的合作交流,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

通过这些科研项目的开展,我们深入了解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的来说,2024年是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保护自然资源,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再次感谢您给予我们的关怀和支持!此致敬礼!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日期:2024年12月31日。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自然保护地是国际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总结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来,中国保护地网络逐渐形成,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以天然保护区为主要形式,在保护大型珍稀物种和植物群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由于管理不足、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地,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等,致力于保护更为广泛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方面,从最初对单一物种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对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的综合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为保护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自然保护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网络,提高各级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和效果。

同时,保护地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其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的保护机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行动。

此外,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在面临多样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未来展望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将不断提升。

同时,保护地建设将从简单的物种保护向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过渡,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持。

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自身保护经验,同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等方面来论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区域。

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人类活动受到限制,以保护这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的华山自然保护区,从此奠定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基础。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更加重视,大力发展了自然保护事业。

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山区、湿地、高山荒漠和珍稀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集中的地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

2. 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遗产地。

中国目前共有12个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长白山、黄山等著名景区。

3. 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建立生物圈保护区,至今已有30余个,涵盖了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4. 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湿地是世界上最稀缺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

自然保护区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

自然保护区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

自然保护区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思路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环节。

2023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关键一年,为了总结2023年的工作经验并进一步明确2023年的工作思路,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2023年工作总结1.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在2023年,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专业技术培养,提升了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了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2.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执法工作在2023年,自然保护区监督执法工作得到了加强。

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了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巡查和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维护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权益。

3.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2023年,自然保护区加强了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开展生态植被恢复和动植物保护工程,改善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承载能力。

同时,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保护,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4.开展自然保护区科研和科普工作2023年,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和科普工作。

组织了一批科研项目,推动了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同时,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了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宣传活动,提升了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2023年工作思路1.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2023年,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

局 、国土资源部和农 业部还 决定从 2 0 年 06 1月2 0 7日起 ,会布和启 用中 国自然保护 区
区徽 。
( )和各 国家级 自 室 然保护 区管理机构 负责
( 中国渔政指挥 中心 水生野生动植物保
护处 )
20 0 6年 l O月 2 二 .建 瓯市林 业 0 1 I午 3
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他们爱 岗敬业 、吃苦耐 劳 、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的精神 .积极 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 牢固树立和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为全面提 高我 国自然保护 区建设和
农 业部 副部 长张 宝文出席 了表 彰大会 , 并代表七部 门宣读 了《 于表彰 全国 自 关 然保 护 区管理 先进集 体和 先进个人 的决 定 》, 农
酒家检查 .依法严惩捕杀野生动物违法行 为 等各种行之有效措施 ,开展形式 多样的野生
动物保护宣传活动 ,增强广大市 民的法律意 识 和责 任意识 , 自觉懂法 、 守法和用 法 . 维护 野生动物 良 的生长生活环境 ,促进全市野 好
生动物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 在这 次保 护野生 动物宣传月 活动 中, 市 林业 局 、 野生 动物保护 协会等 部门悬 挂 《 福 建 省野生保护 动物 图例 》 展览标本 , 并 直传 老虎、 狗熊 、 寇鱼 狗 . 黄腹角雉 、 黑枕黄鹂 、 石
局、 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 市畜牧水产局 、 工 商局 、 公安森林 分局 、 万木林 管理处 、 林业 检查站和城郊林业站等八个部门和单位在该
市林业宾馆 r 口 台开展第 1 届 “ J联 6 保护野 生动物宣传 月” 活动 , 大力进行普法 宣传 , 营
保 护 野 璺 动 糍 一一 藏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本刊编辑部;殷玉婷
【期刊名称】《环境教育》
【年(卷),期】2006()11
【总页数】5页(P4-8)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国科学院;纪念大会;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作者】本刊编辑部;殷玉婷
【作者单位】《环境教育》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召开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 [J],
2.十年华诞硕果累累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暨协会成立十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J], 刘琴;
3.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 [J],
4.十年磨一剑任重而道远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在京召开成立十年纪念大会[J], 汪洋;张莉莉
5.十年磨一剑任重而道远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在京召开成立十年纪念大会[J], 汪洋;张莉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有 18 处被列为世界自然遗 产 地[ 2] 。 各 保 护 区 的 建 立 有 效 地 保 护 了 我 国 90.6 %的陆 地生 态系 统 、85 %的野 生动 物种 群和 65 %的高等植物群落 , 以及 45 %的天然湿地和 20 % 的天然林 , 涵盖了超过 30 %的荒漠地区[ 2] , 在改善 我国生态状况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
自 1956 年我国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 , 各 级林业主管部门抢救性地划建了一大批森林 、湿地 、 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 构成了我国 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主体 。特别是全国野生动植物保
收稿日期 :2006 -11 -07 ;修回日期 :2007 -03 -26 作者简介 :宗诚(1973 -), 男 , 吉林磐石人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主要从事野生物生态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
要的作用 。 回顾 50 多年来的保护区发展历程 , 我们可以清
晰地将其分为如下 5 个阶段 :初创阶段(1956 —1965 年), 停滞 、破坏 阶 段 (1966 —1976 年), 恢 复阶 段 (1977 —1980 年), 增长阶段(1981 —2000 年), 科学 规划与有效管理阶段(2001 — )[ 1] , 具体划分情况 如图 1 所示 。
DO I :10.13466/j .cnki .lyzyg l .2007.02.001
2007 年 4 月
林业资源管理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F OREST RESOU RCES M ANAG EM EN T
Apri l.2 00 7 N O.2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 50 年 ———成就与展望
宗 诚 , 马建章 , 何 龙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我国的保护区建设迅猛 发展 , 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 , 基本建立了比较全面的 保护体系 。 但随着我们对自然保护科学规律认识的 加深和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 原有规划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 1.2.2.1 保护区总体规划与布局的问题
据可靠的统计数据 , 我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与布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级 保护区面积比例过大 。 国家级保护区面积接近全国 保护区总面积的 60 %, 无疑会降低国家级保护区的 重要性 , 并导致经费紧张[ 5] 。 二是地区分布不平衡 ,
自然保护区的批建以及后续管理工作是自然保 护区最基本 、也最重要的工作 。 这个环节中存在的 问题解决与否无疑是关系到保护区建设兴衰成败的 关键 。 1.2.1.1 保护区周边群众生计的问题 ———最大的 问题
我国的保护区大多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 传统 的 生活 方式 决定了 保护 区周 边群 众“ 靠山 吃山” 这一 事实 , 而保护区的建立 , 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利用 资源的权力 , 势必会加剧他们的贫困程度 , 导致保护 区与周边群众关系紧张 。如何使当地百姓从保护中 得益 , 是关系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也是世界 范围内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难题之一 。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保 护区的周边群众养山不能吃山 , 守着宝山要饭吃 ;野 生动物类型保护区的周边群众则开始受到日益严重 的兽害困扰 , 且由于法律上的漏洞和各级财政经费 的不足 , 兽害损失的补偿始终无法令人满意 , 如西双 版纳亚洲象给当地的村民造成的损失 , 每亩的补偿
第 2 期
图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历程(仿自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2005)
1.2 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 ,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 我国自然保 护区超常规发展的过程中 , 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 其中的一些问题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事业进一步发 展的严重障碍 , 必须着手解决 。 1.2.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Achievements of the 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in the Past Fifty Years in China
ZONG Cheng , M A Jiazhang , H E Long
(College of Wi ld li fe , Nort heast Forestr y Uni versi ty , Harbi n 150040 , Hei longj iang Provi nce , Chi na)
毫无疑问 , 保护区资金不足 , 经费紧张是我国保 护区的共性问题 。 限于我国的 财政状况和投 入水
平 , 和发达国家的保护区经费相比 , 我国绝大多数保 护区的经费都是不充足的 , 国家级保护区还好一些 , 很多县 、市一级的保护区甚至没有一分钱的财政投 入。
我国保护区资金问题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就 是各保护区资金水平参差不齐 、差距悬殊 。造成这 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保护区级别不同导致 经费投入水平差异外 , 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地区 差异 , 导致资金差距过大 。由于我国各省区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 , 以及各地对保护区建设认识的不一致 , 各省区对保护区经费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差距 。 二是 出身差异 , 导致资金水平差异巨大 。 众所周知 , 我国 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历史的原因 , 多头管理 , 各主管部 门对保护区的投入水平明显不同 , 资金差异也就在 所难免 。 三是管理差异 , 导致资金差距巨大 。有的 保护区经济开发工作做的比较好 , 自养能力强 。 有 的保护区吸引外资能力强 , 日子也比较好过 , 而那些 管理水平低劣的保护区只能依靠财政投入的施舍 , 日子难过在所难免 。 1.2.1.4 法律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
现在是法制的社会 , 想管理好保护区 , 不依法办 事是绝对不行的 , 而我们现在恰恰在这一环节上非 常欠缺 。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基本法规(《中华人民共 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在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飞速 发展的保护区建设步伐 , 就更不用奢谈什么“一区一 法”了 。另外 , 保护区在执法上也存在有法不依 、执 法不严 、地方保护 、借保护之名行违法之实等现象 。 1.2.2 保护区宏观决策控制中的科学问题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包括珍稀濒危物种以及 各类型生态系统在内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一项根本 性措施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 , 是在新中国成立 后 , 伴随着林业建设的发展而壮大的 。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 1.1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历程
1956 年 9 月秉志和钱崇澍等五位科学 家向全 国人大第一届三次会议提交的 关于应在全国 各省 (区)划定若干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的 92 号提 案获得通过 。国务院根据此次大会的意见 , 交由原 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森林工业部办理 。
林业部于当年 10 月即提交了《林业部关于天然森林 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 , 提出了自然保护区 的划定对象 、划定办法和划定地区 , 当年便先在广东 鼎湖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保护区 。 此后不久 , 先后 在海南尖峰岭 、福建莘口 、广西花坪 、云南西双版纳 、 吉林长白山 、黑龙江丰林等地 , 陆续建立了 20 多处 自然保护区 , 从 而启动 了我 国自然 保护 区建 设事 业[ 1] 。
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 , 建立保护区成 为了某些地区甩包袱 、要救济的筹码和完成自然保 护区面积必须达标的政绩考核硬指标的一种政绩工 程 , 这种以建立保护区的名义变相“脱贫” 或“达标” 的地区或部门 , 一旦达到了目的 , 保护区建立以后的 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 据统计 ,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 护区 中 有 44.2 % 的 保 护 区 无专 门 的 管 理 机构 , 32.6 %的保护区无专门的管理人员 , 管理人员中科 技人员仅占 28.4 %, 且管理机构建设在不同级别的 保护区中存在明显差异 , 级别越高 , 有管理机构的比 例越高 , 级别 越 低 , 有 管 理机 构 的 比 例越 低[ 4 , 5] 。 “批而不建 、建而不管 、管而不利”是政绩工程保护区 的真实写照 。 1.2.1.3 资金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
4
林业资源管理
第 2 期
图 2 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引自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Abstract :We reviewed t he development histo ry and co nst ru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nature reserves in the past fif ty years in China in this paper.T he main problem s during t he const ruction and management w ere discussed , and some ef fective management st rategies w ere proposed. Key words:China , nature reserves , effective management
2
林业资源管理
第 2 期
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 , 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系统自然保 护区事业的快 速发
展 , 基本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 、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截至 2005 年 12 月 , 全国已建各类自 然保护区2 349处 , 总面积14 994.90万 hm2 , 陆域面 积14 394.90万 hm2 , 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 14.99 %; 国家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243 处 , 总 面 积 8 898.87 万 hm2 [ 2] 。林业部门建设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共有1 706 处 , 占全 国保护区总数的 72.6 %, 面积约 12 000 万 hm2 , 占全国路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83.4 %, 其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 处 , 面积7 509.54万 hm2 [ 2] 。 截至目前 , 我国先后有 26 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 有 30 处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