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美国三步击溃前苏联
论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论述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分析其影响与教训。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美苏争霸背景)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精华版)
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意图、技术重点及实现途径美国永远也不愿将美军派遣到一场“公平”对称战斗中,第三次“抵消战略”要“改变竞技规则”,以使美军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技术优势。
——美国军事战略界的共识“抵消战略”是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界创造的术语,是指用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或用突破性技术提供的新能力抵消对手现有的优势军事能力。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三次“抵消战略”,每次都是在战争结束初期国力相对下降,大国挑战加剧的背景下提出,旨在谋求以技术创新以支撑并拉大美国军事优势,是保持优势并消耗对手的长期竞争战略。
一、第一次“抵消战略”(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出台背景:1950年代美国动用了除原子弹外的当时所有现代化武器,但只与中朝打个平手。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认为朝鲜战略证明杜鲁门时期的“对称反应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的失败。
随着美面临财政危机和苏联威胁,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年制订新的国家安全政策,提出以核技术优势抵消苏军常规兵力数量优势的“新面貌”战略。
其中,大规模报复战略即是“新面貌”美国安全政策的核心。
战略意图:“威慑对手使其因惧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不敢采取行动。
”森豪威尔认为:世界上没有任务东西是共产党人甘愿冒失去克里姆林宫而非常渴望取得的。
实现途径:面对苏联在中欧具有压倒性的常规军事优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利用美国在核技术、轰炸机和远程导弹领域内的优势地位来抵消苏联的优势。
美军利用自己的核技术优势,在核军事革命中抵消了华约集团的常规军力数量优势。
但随着苏联掌握了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美苏实现核均势,第一次“抵消战略”失去了作用。
1960年森豪威尔表示,“对核战争的依赖越多,遏制有限战争或制止其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希望也越渺茫。
”基辛格在其《核武器与外外交政策》一书中指出,美苏核力量均衡,使得双方对于全面战略的恐惧必须是相互的。
二、第二次抵消战略(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台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越战后的困境,特别是苏联的常规军力优势以及当时美苏核均势,美国开始转向精确制导武器以谋求新的优势,提出以精确打击技术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抵消战略”。
美国工业衰落
美国工业衰落,霸权根基动摇苏联的崛起,依赖于军事工业,而忽视民用工业。
既然战争代价太大,所以美国采取冷战模式,即摧毁苏联的经济基础。
具体方法有四:一是围堵。
美国联合世界工业化国家,禁止苏联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使苏联民用工业产品在世界无竞争力,无法回收利润,用于再生产,国力的发展也必然受限。
二是遏制。
苏联的优势的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
为了避免苏联靠出卖资源获利,美国联合工业化国家和欧佩克,打压世界能源价格,使石油价格维持在20美元上下。
而苏联的能源大多处于冻土地带,开采运输成本高,出口基本亏损,经济难以发展。
三是耗损。
美国不断挑唆苏联周边的安全,使苏联陷入战争,典型的是阿富汗战争,一战十年而使苏联国力大损。
四是对抗,北约对抗模式、星球大战军备竞赛模式,使苏联大部分资金用于军事发展,无法在民用工业领域与美国竞争。
可以说,美国的强大是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强大。
军事工业是国防工业,是重工业,民用工业是民生工业,是轻工业。
国防工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除非发起战争搞殖民扩张;民用工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市场,进行销售,及时回收利润,用于再生产。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衰落,在军事没有打破均衡态势前,主要体现在民用工业的衰落上。
美国现在沦为靠金融模式,支撑美国帝国的繁荣,这是不可持久的发展模式。
一旦美国军事霸权优势被摧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模式很快崩溃。
日本在70、80年代的繁荣时期,就是只发展民用工业,而没有发展军事工业的缘故。
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民用工业,使日本产品在世界流通,攫取大量的利润。
80前的都知道,那时日本的三洋电器、日本汽车在国内是紧俏货。
现在看看,日本除了数码相机还有垄断优势外,其他基本被国内产品替代。
这恐怕是日本目前焦虑的原因,安倍冒险想用战争模式摧毁中国的工业优势,夺取中国市场。
日本从90后,开始衰落。
除了广场协议,被美国剪了羊毛外。
还因为中韩民用工业崛起,使日本失去了亚洲市场。
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
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联解体对金融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一个有着复杂因素的过程。
苏联解体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整个东欧地区和前苏联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影响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运行。
苏联解体导致了前苏联国家之间的分裂,使得原本一个庞大的国家被分割成独立的国家。
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金融领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苏联解体后,曾经统一的金融系统分崩离析,不同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和制度。
这种分裂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动荡,许多前苏联国家经历了通货膨胀、贫困、金融危机等困难。
苏联解体的过程也使得一些前苏联国家在金融改革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这些国家通过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吸收外资和技术,吸收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逐渐实现了金融市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俄罗斯通过进行金融自由化、外汇市场改革、建立证券市场等措施,逐渐将其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这种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努力使得一些前苏联国家在金融领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苏联解体也引发了前苏联国家之间的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
在解体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着经济崩溃、货币贬值、金融系统崩溃等威胁。
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在解体初期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和货币贬值,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苏联解体与金融领域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这一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一些前苏联国家在金融领域迅速发展和现代化,也促使一些国家面临着金融危机和风险。
只有在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领域的挑战和机遇,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字数已超过2000字,请点击下方按钮获取全文】第二篇示例: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远的议题。
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其金融领域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这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苏联解体前的金融体系是一个高度集中控制的体系,国家掌控着所有金融资源和决策权。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导言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竞争和争霸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的四十多年间,美苏之间的斗争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阶段: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之间的合作仍然延续,尽管两国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的分歧。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战后重建与亲密接触”。
在战后的国际重建过程中,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对欧洲国家的经济援助来帮助其重建,这也为两国关系的缓和奠定了基础。
此外,美国还通过援助法案,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援助,用于促进经济上的复苏,提高苏联的后方支持能力。
然而,在这一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矛盾和力量对抗逐渐浮出水面。
苏联试图利用援助获取更多的利益并扩大其影响力。
而美国则对苏联扩张采取警惕态度,试图限制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尽管双方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总体上,两国在这个时期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互动。
第二阶段: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之间的合作逐渐瓦解,进入了冷战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冷战升级与核子威慑”。
在这个阶段中,美苏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还扩展到了军事上。
核武器的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双方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地位,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武器生产。
这种核子威慑的竞争使世界进入了一个极度紧张的阶段,任何一方发起核攻击都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战争。
除了核武器,双方还在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军备竞赛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军事基地的建设、军队的规模扩张、间谍活动的增加等,无一不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对抗态势。
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对抗不断升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第三阶段:和平演变与结束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的开始。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和平演变与结束”。
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内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并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美国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苏联70年财富的 原文
美国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苏联70年财富的在看似光鲜迷离的金融世界中,幕后的博弈决定着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运行。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个内容:一、美国利用几亿美元掏空苏联70年财富1993年,俄罗斯发行新版卢布,进行国企改革。
原有的国有企业被平分给每个人,每人分到4万美元左右的国有资产,但是是以卢布计价的证券化财富。
同时,俄罗斯开始金融开放,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蜂拥而入。
俄罗斯表面上一片繁华美好。
外资银行高息揽存,收买拉拢苏联企业的卢布储蓄。
金融投资者亦从俄罗斯各金融机构大肆借贷卢布,并支付大额利息。
外资银行拿到大量卢布后,国际金融界开始唱衰卢布和俄罗斯国有企业。
一方面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唱衰报告和金融媒体的负面报道,一方面是快速下跌的国有企业证券价格。
人民只能顺应市场形势,执行卖出,市场继续暴跌。
外资和金融投资者买入国有企业证券,用借来的钱(前苏联人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钱)收购了前苏联的国有企业。
就是这样,卢布汇率市场崩溃,大肆贬值,国际资本劫掠者仅仅用少得可怜的美元就结清了原来的巨额卢布债务,并且低价买入了前苏联的国有资产。
美国仅仅动用了几亿美元就把前苏联人民积攒70年的财富——价值28万亿美元的财富赚到了手。
二、石油峰值与日本工业命断美联储降低美元利率,美国财政部发债,不断将美元注入世界金融体系,美元贬值。
石油期货价格越涨越高。
美国的石油需求主要来自日本,日本的石油需求高涨,全面推高日本的通货膨胀。
之后美国又不负责任地实行放松的货币政策,最终高涨的石油价格全面摧毁了日本的货币汇率体系,这相当于牺牲了日本的利益,最终解决了美国的问题。
而美国付出的只是多印了些钞票。
美国放任货币政策和巨额的金融救援计划,转移的石油需求成为石油价格高涨的背后推手,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产的行为“火上浇油”。
通过石油价格高涨,带动粮食价格高涨,这一切最终摧毁了日本的经济。
三、金融活动(1)金融鸦片——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借次贷危机的机会发财。
17-苏联是如何消失的
苏联是如何消失的?--美苏金融战江晓美前言苏联解体了。
苏联、俄罗斯迅速地贫穷了,衰落了。
一个超级大国消失了!一个曾经在1980年国力已达到美国国力60%的超级大国,在十年后,消失了!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有着武装到牙齿的庞大军队的超级大国,消失了!一个在1980年就每四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工业化强国,一度的GDP竟少于中国广东省!这种惨烈局面的形成,源于美国向苏联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规模宏大的金融战争,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没有硝烟,无人知晓,但给苏联造成的损失,超过两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
这就是苏联、俄罗斯金融战。
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男子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整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资源全部落在持有外国护照的…经济寡头‟的私人手中,这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被人用金融战争的手段打得贱卖了所有家底,而购买他们这些家底的钱,却来自这个超级大国的政府和人民自己,这个可笑的金融战役是如何巧妙操作的?一个庞大的国家,在一场惨烈的金融战争中轰然倒下,至今还流血不止。
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官员,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向战争对手提供了资金和条件,还听从了对手的每一个建议。
他们对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强烈不满,深受其害,但使他们深受其害的金融战役的每个步骤,却是在他们自己的掌声和鲜花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的!一个智慧的苏联、俄罗斯民族,一群爱国者,在一场金融战役中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送上了绞架!为什么苏联、俄罗斯人会眼睁睁地看着金融战役的发起人,“合理、合法”地把他们所有的,数目庞大到惊人的工厂、矿山、企业作为战利品劫走?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什么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次规模宏大,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总和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从金融战役学的角度,论述可怕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的各个阶段和背景,把一个您甚至从来不相信有过的巨大金融战役,和波澜壮阔的战役过程,呈现在您的面前,让您一起来缅怀那些死者-----真实的战死者,和对这场伟大的金融战役的发起人,表示尊敬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您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场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一场战役输了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作为战役一方的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打了一场战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伤元气、国破家亡却浑然不知!从金融战役学的角度讲,美国如何用高超的金融手段,打垮了GDP曾经一度达到美国60%的前苏联呢?!请不要忘记,任何有关前苏联是灭亡于政治僵化、军备竞赛的言论,都是一个巨大媒体战的有效组成部分。
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
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苏联解体与金融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
苏联曾经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超级大国,但随着解体的到来,苏联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这个时期,金融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
在苏联解体前,苏联的金融体系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国家拥有银行、财政和金融机构,由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支持。
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市场机制在苏联是不存在的,企业和个人的金融活动受到了限制。
苏联在解体前的金融系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低效率和浪费,缺乏透明度和监督,金融机构在政府的操纵下行事等。
由于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过于严格,导致了市场经济发展缓慢,企业难以获取资金,银行缺乏竞争力,金融市场缺乏活力。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独联体国家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问题。
金融机构的分裂和重组,货币供应的失控,通货膨胀的加剧,储蓄和信贷机构的破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问题,使这些国家经济陷入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通过实行货币改革、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等措施来解决金融问题。
但由于这些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阻力,金融问题并没有迅速解决,导致一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独联体国家开始意识到金融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他们通过建立透明度和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鼓励私人部门的发展等措施来改善自己国家的金融体系。
在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他们通过吸引外资,建立金融市场和税收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和国际合作,加速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
苏联解体带来了许多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金融问题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苏联之所以解体,与其金融问题的严重影响密不可分。
金融体制、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苏联难以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变化,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与经济对抗
苏联与美国的冷战与经济对抗冷战是二战结束后苏联与美国之间的一场全球性对抗。
这场对抗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涉及到经济领域。
苏联与美国在经济上的对抗可以追溯到战后的重建时期。
战后,苏联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然而,他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
苏联采取了计划经济模式,即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而美国则采取了市场经济模式,即由市场主导的经济体系。
这两种经济模式的对比成为苏联与美国经济对抗的基础。
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非常强大。
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调控资源分配和生产活动。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计划经济模式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由于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过于集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地了解经济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其次,计划经济模式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市场的作用被削弱,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更加灵活和高效。
市场经济模式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通过供需关系来调节资源的分配和生产活动。
这种模式使得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和多样化,激发了创新和竞争力。
然而,市场经济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市场经济模式容易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分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往往偏向于富有和强大的一方,从而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其次,市场经济模式容易导致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市场经济模式下,经济活动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性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苏联与美国的经济对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军备竞赛和经济援助。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双方为了争夺全球霸权,不断增加军事开支,加强武器研发和生产。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对两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负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苏联与美国还通过经济援助来争夺国际影响力。
两国在冷战时期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来争夺这些国家的支持。
金融危机发生处理三阶段
的存款 。 因此它们开始为 美国的低 收入 阶层提供 购房贷款。 而这种贷款方 式又通过 房价 的提升来 自我筹措 资金 。的确 ,自9 年代末 至 2 0 年底 ,美 国的房价平均提 0 06 高 了一倍 。 当时一些金融机构想 出 了聪 明的点子, 将单个的房产 抵押贷款合股打包 。而信 誉评估机构对这种贷款包做 出了积极 的评估 , 之后这种贷款包 便被抛入 国际金融市 场 出售 , 并且获得 了十分可观 的利润。因此银行 , 险公 司以及 基金都 争相投入大 保
平上升 。
然 而, 去两个月来 , 过 通货 紧缩突然变成 可 以想像得到 的事 了, 尽管 出现通货 紧缩 的可 能性不 大,但 它的威胁 要 比多数人所 了解 的要大得 多。 轻度 通货紧缩和 轻度通 货膨胀 一样 , 很难被察 觉 , 甚至还会让人 感到高兴。谁 不喜欢价格 下降? 而,通货紧缩会使借 款者偿还贷款 的实际成本增加 ,还会导致 然 消费者延期购 买 ,从 而制造经济混乱。 大萧条 时,通货紧缩严 重 。1 2 年至 1 年 ,消费 品价格 下降 了大约 1 4 到 99 3 9 3 / 1 3 年 ,美国制造业产量下 降 3% 93 9 ,失业率达到 2 % 5。
各银行的疑心越来越重, 没有一家银行敢信任另一家。因为他们不知道其它银
行到底有多少烂账呆账 。 其结果是 , 银行之 间不再相互借贷 , 导致所谓银行 间市场 的消失。如果哪 家银行 还有钱 的话 ,宁愿将其存入央行 ,即便知道这样做拿不到什
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中美之间的金融战。
不同于传统的贸易摩擦,金融战直接涉及到各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对两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美金融战的起因、背景及其结果,让人们不禁想到,原来金融战是如此心惊胆战。
一、中美金融战的起因及背景中美金融战的起因在于贸易战的升级。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随后又相继对中美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问题提出了要求,双方多次进行贸易谈判,但仍未达成一致。
2019年5月,美国政府将对5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威胁对其余3300亿美元的产品同样征税,中方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击。
在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中,美国政府开始将其矛头对准中国的金融体系。
2019年8月,美国财政部正式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方指责中国利用汇率来降低人民币价值,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不久后,美国政府又将中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
二、中美金融战的风险和影响中美金融战的风险和影响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也会波及到全球经济体系。
首先,中美金融战可能影响全球金融市场。
随着美国市场的波动,亚洲和欧洲市场也受到影响,很可能造成国际信贷市场的逐渐停滞。
其次,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和金融战会威胁到世界经济的增长。
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加,国际投资者可能会避免进行任何长期投资,这将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此外,金融战还会对我国金融系统和企业造成影响。
美国的制裁可能导致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誉受损,从而影响到我国的融资渠道。
此外,由于中国的出口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很大比例,因此贸易战可能会对中国进口商、出口商和供应商造成重大影响,也可能导致一些有关企业降低生产,停止招聘,甚至裁员或倒闭。
三、应对中美金融战的策略中美金融战对于各方都产生了巨大的财务和经济压力。
各方需要谨慎行事,并制定明智的策略以抵御该危机。
历史趣谈美国是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了苏联70年财富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美国是如何用几亿美元掏空了苏联70年财富的?
导语:提示:金融“可卡因”美元保证票据是专门针对那些有大量美元的国家的公司和金融机构的。
这种产品是以美元支付的,可以大量消耗一个国家
提示:金融“可卡因”—美元保证票据是专门针对那些有大量美元的国家的公司和金融机构的。
这种产品是以美元支付的,可以大量消耗一个国家的美元储备。
它投资的是当初看起来最好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但是其实后来都会变成一钱不值的垃圾债券。
在看似光鲜且迷离的金融世界中,长久以来存在着不为大众所知的一些事实,在这些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角落里,隐藏着极其强大的力量,在金融黑幕后的博弈才真正决定我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运行。
苏联卢布的骗局
苏联卢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货币之一,自沙皇俄国到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其影响力随着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几经沉浮。
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1989年的时候,卢布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就是在这一年,苏联对外宣布进行汇率体制改革,从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实行双重汇率制。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卢布的使命在俄罗斯联邦得以延续,但是其地位已经摇摇欲坠,大不如前了。
再次发生动荡是不可避免的。
果然,1993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卢布改革,以新版的卢布代替旧版的卢布,1961年开始发行的旧卢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金融不设防的莫斯科,在毫无准备和监管的情况下开始金融自由化,就是这一举措给苏联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被奉为西方经典的市场经济改革开始实施,毫无计划和标准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开始逐渐推广。
在看似公平的条件下,苏联原有的国有企业被平分给了每个人,根据相
生活常识分享。
美国是怎么金融洗劫前苏联放尽它最后一滴血的
美国是怎么金融洗劫前苏联放尽它最后一滴血的点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肮脏的掠夺,一个与美国抗衡了几十年的超级大国前苏联,因为吞下了美国自由、选举,开放资本项目和自由浮动汇率的“迷魂药”,在短短几年里,被国际金融家一片片割去了几十年积累的财富,最后只剩下了一堆"白骨"!以十万亿美元计的财富被贬值为一千万美元!前苏联人,特别是俄罗斯人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这也是如今俄罗斯人为何如此爱国,如此力挺强硬普京的原因。
美国人现在正威逼利诱中国人吃同样的迷魂药。
幸运的是,中国有前苏联的前车之鉴,有很多有识之士不断预警,但不幸的是,中国仍然在走向同样的危机悬崖边缘。
此次“小股灾”不过是别人小试牛刀。
中国人必须警觉起来,做最后的努力,以避免重蹈前苏联覆辙!【导读】一个超级大国消失了!一个曾经在1980年还达到美国国力70%的超级大国,在短短的十年之间,土崩瓦解地消失了!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拥有武装到牙齿的庞大军队的超级大国,瞬间消失了!一个1980年代就每四个家庭有一辆私人汽车的工业化强国,一度GDP竟然少于中国的一个广东省!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男子,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
整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资源现在全部都在一群持有外国护照的‘经济寡头’们的私人手中,这是如何发生的?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被一场金融战争打得出卖了所有的‘家底’,而这些用来购买其产业的钱,却完全是这个超级大国政府和人民自己的钱,这个可悲可笑的金融战役究竟是如何巧妙操作的?一个庞大的国家在一场惨烈至极的金融战争中轰然倒下,至今还在流血不止。
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官员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向战争对手提供了资金和条件,还听从了对手的每一个建议?最为奇妙的事:后来苏联——俄罗斯人民虽然对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都强烈不满和深受其害——但为什么每一个使他们深受其害的金融战役的步骤,却曾经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掌声、欢呼和鲜花中得到贯彻和执行的?!一个智慧的苏联——俄罗斯民族,一群爱国者,如何在一场金融战役中把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送上绞架?为什么苏联——俄罗斯会眼睁睁地看着金融战役的发起人‘合理、合法’把所有的数目庞大到惊人的工厂、矿山、企业作为战利品拿走?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而又为什么,至今您肯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场规模宏大、损失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损失总和的苏联——俄罗斯金融战役?是谁根本不想让我们知道?战败的人羞于讲。
2011中美金融战
2011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嫌长的可以跳过欧债和利比亚的部分,直接读第三部分)2011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44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
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新闻的人,就会怨恨我国什么都不告诉你。
本来我国就没责任全都告诉你,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各种信息,诸君都可以自己找到的。
没能连在一起想,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你却根本没注意到。
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洒家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今天给朋友们扫盲,让大家了解国家现在的困境,也算是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三大主线故事1,欧债危机2,利比亚战争3,中美金融战如果说2011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是极聪明的~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打得有声有色,远比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情势完全一边倒完全不同。
这一年,世界智商最高的领导人胡歌、普京,终于遇到了久违的高智商美国总统的反击。
先谈欧债危机要说欧债危机,就不能不谈美国现在的处境。
美国的国债负债额,在2011年终于突破了14万亿大关。
为什么14万亿是个标志性数字?因为14万亿,正好等于美国一年的G DP。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利息额度,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可能还上这一笔贷款。
而大家知道,美国经济如果年增长2%,那都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
可现在,美国只能通过借新贷款,来还旧贷款。
终有一天,他会借不到钱,一旦借不到钱,美国联邦政府就会破产。
1991年发生在苏联身上的事,就要再次发生在美国的身上。
.金融对战争的影响
摘要: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引发世界大战,但世界大战的爆发总是由金融危机引起。
本文从历史事件着手,揭示金融业对战争的影响,并以美国为例就信息时代的金融业与战争的关系,揭示惊心动魂的现代金融业战争。
关键词:金融危机战争与金融控制资本流金融殖民2008年爆发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智囊兰德公司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战争救市”的报告,认为与其用7000亿美元救市,还不如用这7000亿来发动一次战争更有成效。
一时,全球哗然,如果被采纳,金融危机的最坏后果——战争就爆发了。
一、世界大战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关系(一)金融危机不一定会引发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生产体系贸易竞争的必然产物。
当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各国政府各出奇招,比如,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腾飞等等。
二战后的四次重大经济危机的安全着陆,都说明了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二)世界大战的爆发总是由金融危机引起。
回顾历史,世界上所有现代战争都有金融的影子。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各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国内矛盾的尖锐,各列强以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转嫁国内危机。
由于利益的不均衡,发展成波及全球的战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值下降了40%,美、德、法、英有29万家企业破产,3000多万人失业。
各列强在危机中若无法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就想方设法挑起战争,借此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其它的国家,结果爆发了世界大战。
二、战火纷飞中的金融推手(一)军火生意风生水起军火集团和金融集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体味到发战争财的巨大好处。
交战双方想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装备的先进性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的地缘政治、防务需要、甚至是军备竞赛均需要大量军火。
军火大国通过军售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美国的军火商甚至已经“绑架”了GDP。
此外,军火生产也能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
媒体解析美国搞垮一个国家3步骤
媒体解析美国搞垮一个国家3步骤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美国搞垮一个国家的步骤是:1.先让其私有化和市场化;2.引发通货膨胀来激化这个国家的矛盾;3.让这个国家资产价格跌得一文不值,再廉价买进其核心资产,在经济上完全控制这个国家!陈思进11月份最引人注目的与中国经济相关的消息,是汇丰10月份的中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达到49.5,创8个月来的新高,新订单指数也重新回到扩张收缩平衡水平50以上。
这也是该指标自今年8月份触及阶段性的低点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反弹,因而备受投资人的关注。
香港、日本、英国和德国公布的基准股指均报收益,原油价格也开始上升。
然而,也有经济学家指出,虽然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但依然脆弱。
最关键的是,这显然是通过货币宽松的政策刺激而来的。
因此,一些分析师警告说,市场别太指望中国的经济会强劲反弹,以此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和其他各种商品的需求。
中国经济的复苏很可能将是“L形”的,这意味着下降虽可能终止了,亦即所谓的“软着陆”,但中国经济真正改善和恢复快速增长,还有待时日。
笔者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经济模式,即使货币再宽松,经济也不可能恢复健康!众所周知,日本货币宽松接近30年了(包括零利率),经济没有因此而恢复元气,并且已经撑不下去了,将陷入20年来的第三次衰退。
这对已经脆弱的全球经济来说,无疑将是一枚大炸弹!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很难维持一枝独秀。
最近,美国又开始猛逼人民币升值了!近年来,出口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由于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财富流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过,美国搞垮一个国家的步骤是:1.先让其私有化和市场化,推动大量资本进入这个国家,然后大幅拉高楼市、股市和汇市价格;2.引发通货膨胀来激化这个国家的矛盾,制造危机和动荡;3.以此迫使资本四散而逃,让这个国家资产价格跌得一文不值,返回头再廉价买进其核心资产,在经济上完全控制这个国家!且不论斯蒂格利茨是否说得在理,不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起上升了20%是不争的事实,房价更是上涨了数倍!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的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因为地价过高、成本上涨而倒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战:美国三步击溃前苏联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场造成大国崩溃的金融战就是美国对前苏联发动的悄无声息的金融战。
前苏联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跟美国势当力敌的超级大国。
前苏联GDP鼎盛时达到美国的80%。
军力不亚于美国,是有着上万件核武器和投送工具,足以将地球毁灭几十次,十几艘航空母舰,上百艘潜艇的庞大军队的超级大国。
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庞大的联盟共和国在一场惨烈的金融战中轰然倒下,而且解体成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小国家。
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它倒下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法宝有这么大的威力?美国对前苏联发动的毫无声息的金融战,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个伟大的、精确的算计。
它应该成为金融战役学课堂的伟大典范和不朽战例。
我对这些个金融战的指挥者的智慧,天才的头脑和手腕的确是叹为观止!第一步,布局首先,制造“星球大战”的假象拖垮苏联经济。
其次,抓住每一次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
经过分析后美国人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
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
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就会落后。
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会耗尽它的实力。
于是美国与沙特勾结,打压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一跌,苏联出口的能源换回的外汇大幅缩水。
1983年春天,美国官员还将一项协议强加给了国际能源机构,限制欧洲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比例,规定西欧从苏联进口的天然气不得超过其能源需求量的30%,这切断了苏联从西欧获取硬通货的渠道。
最后,全力开动印钞机大量发行美元。
里根政府首先在80年代大肆发行美元的同时又提高利率,表面上对外宣传是用来增加“经济陷入危机的苏联在西方世界的筹款成本”。
美元贬值使苏联换回的实际价值更加缩水。
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苏联出口换汇的实际收入也就减少了四分之一。
1985年,美国对苏联发动的“经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石油价格暴跌与美元贬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预期从西欧获得的出口贷款、硬通货和技术不是被停止就是被砍掉了。
苏联经济从此陷入了困境。
与此同时大量的美元充斥了国际、国内市场,用透支了明天的空前繁荣来迷惑苏联人,影响苏联人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判断。
在苏联人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美国的“救命稻草”。
身为名演员的里根在与苏联领导人会谈时提出了一种善意的恐吓:“我能拿出比现在多得多的钱与你们进行军备竞赛,你们受不了的!”。
大量发行美元造成了美国的繁荣,整个苏联上下都弥散着一种对“美国繁荣的崇拜”和对“美国繁荣的反思”。
由于这种自信心的丧失是从真实的美国市场、美国家庭真实的富有的生活和整个国际金融力量对比中体会而来的,所以是“真实的”、“理智的”和“经得起反思的”。
这就决定了苏联金融战役的大背景和整个战役的胜负。
这样,苏联人第一步输了,把魂交出去了。
第二步,超低价“收购”苏联美国作为金融战的发起者,一边用友好与和解来掩盖自己的发动金融战的战略和战役意图,一边用透支信用制造的美国空前繁荣的“事实”让苏联的领导人和人民相信了自由市场、金融开放、“自由”选举,取消政府监管才是美国繁荣的基石。
这时苏联领导人开始放弃统一的领导,打开了国门,甚至主动解散苏联。
苏联人民相信自己走上了一条能够最终实现“美国繁荣的金光大道”而自发自觉地做出这一切,历史却和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苏联人接受了美国人的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建议。
首先是美国版的“五百天改革计划”,其辅助战役或者说辅助战场是有计划的控制本已小范围存在的卢布黑市。
把一个只用来购买点“西方奢持品”而存在的小规模的黑市,变成了一个有能力打压和操控苏联当时国有货币卢布的事实上的灰色金融市场。
这个美国版的五百天计划“休克疗法”,把前苏联国有企业分为有价证券分发给苏联所有的公民,准备让苏联从计划经济一步跨进市场经济。
(也就是一步进入透支信用表现出来的“美国梦”)这个“五百天计划的”的特点是:“公平”、“合法”,这完全是一项乌托邦式的计划,它保证在500天之内将所有的经济部门全盘私有化。
所以人们欢欣鼓舞的接受了那些有价证券(股票)。
大约是每人10000~15000卢布不等,约合3~4万美元。
这对于每个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外财,因为他们原来普遍认为国营企业不是自己的,现在可自己既成了“企业的主人”,又凭空得到了一笔可以在新兴债券市场上出售的价值不菲的证券!这一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值得任何当事人欢欣鼓舞的!问题是,这些有价证券不过是整个打垮苏联的金融战中的一个漂亮的工具而已。
决定苏联命运的决战开始了,在发动这个金融决战之前,美国金融战的指挥者已经迅速通过独资(正规军)、合资(雇佣军)在苏联境内设立了大量所谓“独立核算”的皮包银行,并且利用苏联老百姓对苏联银行和“现代私人银行”的模糊认识而带来的盲目的信任感,开始了决定性的总攻!这时,在苏联“金融监管”成为了媒体嘴里的“复辟”和“集权”,尤其是《真理报》等苏联老百姓相信的大报本身也被暗地里的“外资私人购买”,成了这场金融战役的“号手”的情况下,不了解“现代私人银行家”厉害的忙于“新式自由选举”的官员们不敢,也不想去进行干预。
这些不用排队、微笑待客、独立核算的现代私人银行,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苏联的每一个城市。
他们免费的咖啡、和蔼的微笑,无疑给苏联人民带来了一种感觉:这家银行(私人银行)比那家银行(苏联国有银行)强多了!在此背景下,这些“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和一杯免费的咖啡就吸收了大量苏联民间和企业的卢布储蓄。
与此同时,这些“互不相关的”“独立核算的私人银行和私人金融机构”利用灰色手段向苏联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金融金购大肆套取、借贷卢布款项!(如各种工程项目的贷款等等,类似于中国目前的假房产按揭贷款)。
在完全是借贷来的苏联储户和苏联国有银行的卢布弹药的数量充足后,一场唱衰私有化证券的媒体宣传战和市场上悄悄的私有化证券收买行动同时展开。
由于那些证券是“没有什么分红能力的国有企业”的证券(股票),对苏联老百姓来说,与其留着无用不如抛出换现钱!这是个好买卖,不久整个苏联的私有化证券被全部收购,然后迅速的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作了二次分配。
这时,决战阶段已经完美地结束——苏联的国有企业(请注意,苏联是没有私人企业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说整个国家已经完全的在“新兴的债券市场”上被苏联人民自己“卖”掉了!当时像霍多尔科夫斯基这些家伙就比较聪明,跟在国家金融炒家后面也趁机捞了一把,成了后来的寡头、首富。
现在,一场毫无悬念的金融屠杀开始了!在悄悄收购债券的过程中,外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欠了天文数字的卢布债务,即使是每年的利息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个债务足以拖垮这些外资银行,令他们破产。
然而整个人类金融市场上最令人张目结舌的一幕终于发生:这时美国的友好金融专家小组提出了出自“友好目的”的建议——进一步放宽对卢布和美元自由汇兑的监管来“对抗”黑市交易。
而当时苏联正在民主化,美国以及苏联的“金融专家”和“独立的媒体”反复对“行政金融监管手段”肆意嘲弄,把正常的央行对金融监管权力和做法都说成是“集权式的行为”。
而人们对于新得到的政治民主非常兴奋,在这种友好的建议下,于是金融管制放开了,而根本没有看到后面的危机。
金融开放以后,私人银行外面排队更换美元的场面出现了。
人们为什么要将卢布换成美元呢?因为苏联国内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
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这要讲讲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
苏联经济的增长长期依靠粗放性的投入。
然而早在60年代末,苏联的财力、物力乃至人力已十分紧张,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趋向已相当明显,而到80年代末苏联的生产投入要素已基本枯竭。
在供给制度下所有的主要消费品都是凭票供给的,然而生活货品供应严重不足,市场供应与居民货币收入之间的缺口已达50%左右。
也就是说某人发了100卢布的工资,却只能凭票最多买到50卢布的生活用品,剩下的50卢布只能存在银行。
80年代末苏联人民在银行有许多的存款,一旦实现了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的买卖生活用品,在货品奇缺的条件下,多余的卢布存款就会追逐短缺的商品,导致通货膨胀。
换句话说,原来那50卢布的商品就会涨价涨到100卢布。
长期的货品短缺与货币过剩,在市场经济开放的短时间爆发出来,累计的能量是惊人的,所以恶性通货膨胀就开始了。
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人们就会想如何保值,而换成稳定的美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于是人们开始排队换美元。
由于实际上放开了私人金融机构和黑市自由兑换卢布和美元,也没有任何强有力的监管手段,任由卢布按照金融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
当时在私人银行外面排队兑换美元的场面出现了,脸上焦急的苏联人已经没有注意这些“服务良好、不需排队的私人银行”,再也不提供免费咖啡了。
他们面对的微笑已经变成了冷笑,他们此时在私人银行眼里,已不再是高贵的顾客,而是卑微的乞丐。
随着兑换市场的恐慌情绪加重而很快到来了——卢布从1卢布:2.8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100卢布:1美元。
外资银行的卢布外债瞬间变得微不足道。
通过媒体对恐慌性的渲染,泪流满面的人们纷纷抛出每一张卢布,买进美元。
卢布市场很快毫无悬念的崩溃了!整个旧卢布最低实际贬值112000倍,40新卢布:1美元,也就是40000旧卢布:1美元。
这时带来了三大战役的结果,可谓“一箭三雕”:1、苏联人在债券市场上出售私有化债券拿到的那些卢布的价值贬值了280倍,最多也就剩下几十个美元的价值了,基本上异常廉价的出卖了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的辛苦,并且丝毫不能埋怨他人!他们有过“自由的决定权”——这就是现代金融战必须要坚持的“自由交易权力”的原因。
此处妙就妙在“有苦说不出”!2、所有苏联的金融体制全盘崩溃,社会市场价格体系崩溃。
所有人的终生积蓄贬值280倍,极大的打击了苏联的国力,制造了一系列深刻和复杂的社会动荡,最终又过来为发动进一步的金融收尾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从长远来说,苏联的超级大国之梦真正的远去了,甚至是二流强国之梦都显得有些朦胧了!3、对于金融战役的“战士们”——那些独立核算的私有、合资银行来说,那些用“高息”揽储得到的民间卢布储蓄和“高息”从苏联中央银行合法借来的卢布的债务归还问题,变得微不足道了。
此时在这场金融战中,苏联央行,作为战争失败的一方已经没有任何牌可打——他们输到家了!第三步,最后一战:卢布疯狂的贬值这场人类历史最伟大的金融战的指挥者利用苏俄金融监管处于空白的有利时间窗口,在主战场——“汇率兑换市场”和辅战场——“金融黑市”两个方面同时操作,通过媒体对恐慌性的渲染,苏联人纷纷抛出每一张卢布,买进美元!甚至在和平空间站里的宇航员都焦急的动用秘密军事波段向在地面的朋友求助兑换自己在银行的卢布!好可怜啊!可见这场金融战役有多么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