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意义学习而教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教育学这门课的学习,我认为教育学这门课程的任务就是让我们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之前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生涯我们一直使用着“老师说,我们听”这种上课方式,虽然它会比较枯燥,但我们已经习惯了。
习惯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或是最适合的,特别是对于现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那种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而在教育学这门科目的学习中,我体验到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活力的课堂气氛,老师上课不再单一的讲课本知识,而是把那些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我们感兴趣的事物,或是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中得出书本上的知识。
可以说,我受益匪浅,不只是从知识上来说,更是从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氛围这方面。
因此,经过这一年的教育学的学习,我从书中总结了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点:(一)领会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使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有效地影响,所取得的效果也才会更大。
教育者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基础上形成的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才是理解与贯彻教育理想的思想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教育学,不断检视并建构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是从大量有效、合理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思想方法,也是经过众多教育者反复实践验证过的理论。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知道教什么,还必须有教育学的知识,知道怎么教,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掌握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工作能力。
现代教育向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对现代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点与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和追求进步的社会,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不随之而变,就难以生存。
作为教育者,需要不断的尝试新的、适合于发展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方法,引发学习者的求知、上进和发展的欲望与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育者那里得到适合于他自己的学习帮助。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作为一门主要服务于广大师范生以及教师培训的课程,其对教育事业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巨大贡献。
教育学为今日的师范生,明天的教师指明了成师道路的方向,让师范生更好,更得体恰当地为自身设定终生目标。
一,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其重要性好比水之鱼也。
思想是人的灵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只剩下躯壳一片外加一副白骨,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思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无支柱就像房无顶梁一般,无定形,定格之态,随时都会有崩塌之险。
因此教育思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和义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些,更好地让学生获渔,教师必须得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仅此一点,往往是不够的,教师为人师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得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作为一个同伴尊敬,家庭需要,为国家建设,服务社会的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质,作风,品德。
如今21世纪的教师已远远不同于传统教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更高,国家对教师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教师就必须更加严格得要求自己,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教育方面,不能再像以前教师那样,仅仅充当教书匠,还得注重实践,重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趋向,更好地培养学生。
二,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高教育智慧教育,教育,既教又育。
教师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只完成了教育事业中的小小的一个部分。
像这样的教师,严格上说,他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并没有履行到教师的职责,他甚至根本不知道教育的实际含义和真正范畴。
其实教育和为人处世一样,都是离不开智慧的,都是讲究方法,效率,效果的。
而且教育也同于商品,随着顾客需求的提高的趋势的改变,教育也得有所创新。
改善和提高教育方法,不断地反思教学设计,综合分析教学大纲,对于某些隐藏的问题,要敢于发现,大胆探索,提出质问,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教育生涯更有成就感,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意义及组织要求
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意义及组织要求
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意义:
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感、社会、认知和语言等多方面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习惯: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幼儿园学习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4. 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园学习活动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学习活动的组织要求:
1. 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园学习活动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 内容丰富多样:幼儿园学习活动应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3. 形式多样灵活:幼儿园学习活动应采用游戏、故事、歌曲、手工等多种形式,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 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应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6. 家园共育: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学定教,乐学善用
以学定教,乐学善用作者:孙廷锋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09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全国课改如火如荼地开展。
许多地区、学校都在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力图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一些地区和学校提出“高效课堂”、“有效课堂”、“品质课堂”、“智慧课堂”、“卓越课堂”等课堂模式。
对于这种情形,有人用八个字作了描述:一片繁荣、乱象丛生。
这样概括或许有些偏颇,但也反映了某些实情。
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和教师的对话中学习、交流,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意义建构上来。
课程改革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有校长、教师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希望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同时,也能实现教学成绩的大幅度提升。
这样的课改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但在对中小学校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对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校长和教师反映的最大困惑是:尽管形式上课堂的确较以前更有趣了,学生也敢于发言了,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却很困难,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教师“一言堂”的课堂。
也有教师反映,新兴的课堂模式难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编写高效、实用的导学案也给一线教师带来许多困惑,在这些问题中,讨论最多的便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问题。
课改了,成绩却没能提升,高效课堂似乎并不怎么“高效”,这让许多校长和教师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怀疑。
不少校长谈到,说现在这些课堂改革有些影响力的,都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中心城区的重点学校,很多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那么,为什么许多城市学校不走“高效”的道路,反倒是边缘的乡村学校勇于扛起课改的大旗?种种迹象表明,传统课堂的改革并不乐观,因为传统课堂的“题海战术”、“灌输教学”等方式似乎更适合于提升学生的成绩。
贯彻“少教多学”理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追求。
少教多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做好了,却是利于教师,利于学生,利于学校,说得大一点,就是利国利民。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而师范生作为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群体,学习教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包括其对个人、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师范生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学原理、学生心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教育学,师范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并且掌握专业的教育技能。
这将使他们成为更有能力和自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需求,并有效地进行教学。
此外,教育学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师范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作为教育者,师范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并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教育学,师范生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掌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过程本身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对知识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师范生学习教育学对学校的发展和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师范生作为学校的教学力量,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通过学习教育学,师范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提升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这将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师范生学习教育学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团队精神。
最后,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还体现在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上。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方式。
通过专业的教育学学习,师范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是一种传承,教育者通过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促进英语教学互动的意义和对策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促进英语教学互动的意义和对策发表时间:2018-09-18T09:37:47.66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王庆艳[导读]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符合语言教授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而要增进教学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也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交流、授课内容注意与实际相结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以及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授(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开封 475310)摘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符合语言教授和学生学习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而要增进教学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也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交流、授课内容注意与实际相结合、积极转变自身角色以及通过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授课方式等。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英语教学;互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目前正在国内大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进和实施。
这一理念既符合学生学习及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也符合我国大众化时期学校教育对自身的理性要求。
英语教学同样需要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授课实践中,却一度存在着使课堂成为沉闷的学习空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就引发了我们在这一理念背景下思考如何推进英语教师有效授课、学生高效学习,即推进师生进行积极互动交流的策略与途径。
一、对“以学为中心”理念内涵的阐述有研究者曾指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主动构建者。
也有学者认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和发展是目的,教授过程是手段,要给学生多一点自主学习的权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在教会知识与教会学习二者间的关系上,将以教会学习和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中心,即以“授渔”为主要目的。
“三学”课堂:为促进学习而教
“三学”课堂:为促进学习而教——新一轮区域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主题解读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一、提出新一轮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主题的背景是区域课堂教学研究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十多年来,我区始终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先后进行了“一研”“二抓”“三优化”、“三学双动”、“四边”课堂、“三全”“五优化”等区域性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从课堂规范到教学技术,再到课堂关键要素的优化,这一系列的研究是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领先的重要举措之一。
当前,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区域教育布局、改革和研究千帆竞发,迫切需要我区的课堂教学研究在继承中有新的发展。
是聚焦点从“研教”走向“研学”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等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是耳熟能详?是深入人心?还是已行动自觉?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希望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视角和行动的转变:全面树立“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不仅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不仅关注知识增长,更要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要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不仅聚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要整体研究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系和育人价值。
是引领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走向深入的需要。
近年来,我区全面开展了课程规划制定与实施的研究,大家都认识到课程的有效实施,重点和难度还是在课堂,因而,上一轮课程建设的推进促进了绝多大数学校形成了校本特质课堂,如“情智课堂”“爱的课堂”“追问课堂”“4s课堂”“智慧课堂”“助学课堂”“梦想课堂”……,这些校本研究从课程整体规划的视角,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从课堂理念确立至课堂实践架构都相对成熟。
那么,新一轮的区域课堂研究定位,需要有一个比学校研究更基本的、但也是更上位的主题引领各校的校本研究走向深入。
二、确立“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期思考因而,我们不仅要追问:走到今天的玄武课堂教学改革,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主题追求的是什么?可能不是聚焦在提供一种课堂范式(或模式),而应提供一个主题,能引领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品位,能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深度思考,能引航教师研训活动走向系统,通过区域性研究能形成或优化各学校多样化课堂范式群、或教学模式群、或教学策略群、或微主题研究群。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从而导致新观念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理解),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新观念的纳入得到扩展、深化,从而发生质和量的
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
题。由此,许多人把发现法看成教学的唯一“法宝”, 竟
至认为“ 一切发现学习永远都是有意义的, 而一切接受
学习永远都是机械的”。奥苏伯尔对此持不同的态度。为
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他专门写了《学习理论和课堂实践》
(1967) 等论文。
• 他从人类学习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认为发现法 不能完全代替接受法—讲授法。因为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 接受系统的基础知识, 他们不可能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时 时去发现;而且作为接受学习的讲授法也并不必然导致学 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 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使用讲授法。 他认为新知识是通过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学习方法获 得的。前者适合大量材料特别是理论材料的学习, 后者更 适合解决问题的学习。由于课堂里大多教学材料是以语言 文字材料呈现的, 所以学生的学习大多是以接受学习为主。 他还指出,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以是有意义的, 也都 可以是机械的, 我们提倡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指导 的发现学习。
而且作为接受学习的讲授法也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 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使用讲授法。 《有意义言语学习和保持的归属理论》(1962年)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
• 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界,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和思想碰撞,从而实 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4](P23)只有确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我们 要纠正新课改以来强调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 位,而湮没教师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缺失的偏向。 其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它包括认知内驱 力(好奇心、求知欲)、自我提高内驱力(希望通过 学习获得荣誉、成为先进)和附属内驱力(学生为 了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 需要)。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教材安排和教学 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对学生学 习的自主性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再次,教师要 给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和空间,以有利于学生在老 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探索,使其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形成能力。 (二)以“接受学习”为主,力求学习方式多样化 奥苏伯尔告知我们,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 传授人类文化知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经验是以 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因而讲授式教学和接受 学习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强调不 同学习方式的不同功用,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 是显而易见的。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学生的直接 经验和改变学习方式的单一化,这是正确的。而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偏颇,有人过分强调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 行,而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中心环节,它集中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奥苏伯尔 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改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实 效,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根本上说,是学生在师 生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新性,是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最大发 挥。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正是与 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课堂 学习的首要特点相吻合的教学行为。注重发挥学 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用教学过程“双主体”的 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胡塞尔 在现象学中提出的“交互主体性”概念,以及海德 格尔和伽达默尔“认识的双方或多方互为主体”的 理念。具体到教学而言,“双主体”即教师为教的 主体,学生为学的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
教师招考试背诵口诀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
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标材容程策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七、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1.设置榜样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5.培养学习兴趣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九、课外活动的特点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口诀:全面个性要兼顾,创新实践要全体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全体)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实践)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并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5.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口诀:双导二施三结合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长善救失原则5.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基本)2.爱岗敬业(本质)3.关爱学生(灵魂)4.教书育人(根本)(载体)5.为人师表)(内在)6.终身学习(动力)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口诀:开放题自由做1.开放课堂教学模式2.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口诀:培健生中的团精上情感型的人性课程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3.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十六、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口诀:超越过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1.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2.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3.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5.终身学习的方式-自我导向学习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口诀:依靠自我意识规划专业发展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3.以日常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完善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Theory of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Mat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①由此看来,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此,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
本文从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概念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等方面做了精细分析,特别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澄清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
其次,联系当今课程改革趋势,分析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小学数学教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ABSTRACTTo tak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mphasis on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emphasis on unite target, content, unified way of learning, unified contact and evaluation, ignor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student.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cours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basic point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continua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 Different people can g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Teachers’ evaluation not only concern on the result of learning,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arning process. Stres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let students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reality problem to mathematics model,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 meanwhile, to ge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eref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caus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For this reason, the famous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usubel from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theory of acceptable study.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ful learning, mechanical learning,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discovery learning,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in term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larify the long-standing prejudic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cceptable learning. Secondly, under the modern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theo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o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Key words:Ausubel;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Primary school schools’mathematics teaching目录一、前言····························页二、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页(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页(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页(三)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学生认知结构··········页(四)科学的先行组织者···················页四、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页(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1. 深入了解学生·····················页2.以三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页3. 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页(三)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页1. 案例························页2. 分析························页结语······························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一、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 44#
钟志贤 , 肖宁
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OER. 2009 , 15( 2) 和情境化的。传统的教学 假设通 常以简 化学习 内容 的方式 来帮助学习者学习。然而 , 这个假 设一方面忘记了世界的本 质是复杂性、 不确定 性和丰 富多样性 的 ; 另一方 面这 种简化 不仅割裂了知识与 情境 的联 系 , 而且剥 离了 知识 ( 观点 ) 的 情境线索和相关信 息。事 实上 , 知 识 ( 观点 ) 的意 义决 定于 其所依托的情境。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 , 不可能靠在教科书 的每一章后面布置几道可以用预定方法解决的问题来 获得。 在教授学习者解决简单问题的同时 , 更要促使学习者学会解 决复杂的、 劣构的问 题 , 这 是学习 者发展 高阶思 维能 力的必 et 由之路。如果学习者不能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 那么学 习者将永远以简单的 思维去看 待复杂 的世界。 知识 和技能 的教学必须基于现实的生活和有益的情境之中 , 必须为学习 者提供新颖的、 不同 的情境 , 以便 学习者 练习运 用所 学习的 知识和技能 , 使学习 者热衷 解决复 杂的、 劣构 的问 题。除非 学习者掌握了高阶思维能力 , 否则 他们将很难抽象概括相关 的知识 ( 观点 ) 。 5) 合作的 ( 协 作的 /交 流的 ): 本 质上 说 , 学习 者习 惯于 在学习共同体和知识共 同体中 学习 , 从中相 互发 挥、 利用各 自的技能。在这种学习中 , 学习者 可以模仿和观察共同体成 员的作为 , 并且获得社会 性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在学校的学 习情境中 , 我们却要求学 习者 ! 孤 立地学习 ∀, 剥夺了 学习者 更为自然、 更为有效 的学习 方式。此 外 , 学 习还 是一 种社会 性、 对话性的过程 , 当面临某种问题或学习任务的时候 , 学习
促进“深度学习”的五个阶段
深度丨促进“深度学习”的五个阶段世界正面临学习的革命,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发生着巨大转变,期待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机制等问题,研究者从理论、实践等不同层面作出了众多探索。
然而,当教师试图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背道而驰。
因此,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有必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起对深度学习内涵及其外延的整体认识,进而提出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路径。
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深度学习,尤其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核心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主要呈现出高层次、整体性、意义关联以及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1、高层次:深度学习的目标相较于知识的机械记忆与简单应用而言,深度学习更多指向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即包含观察(有目的的知觉)、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在内的一系列心理机能,而不仅仅是认知技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认识“高层次”这一目标特征,我们必须正确解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两者简单区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其中学习的保持更多表现为记忆、回忆过程,而学习的迁移与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过程的联系更为密切。
可见,深度学习虽然以培养学生的高级心理机能为目标,却并不意味着忽略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即使是低水平的认知过程,如科学概念的记忆与再认,也需要将其融入一个更为真实的、复杂的任务背景中,而不仅是回忆抽象的概念本身。
就像直接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和在“解决保温杯包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虽然它们都涉及记忆。
2、整体性:深度学习的内容组织方式深度学习反对碎片化、割裂式的知识获取方式,强调多种知识和信息间的联接,包括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新旧知识联系。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引例释疑,突破难点奥苏伯尔认为,要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所谓的潜在意义。
即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材料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者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弄清楚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可与新学习的材料发生联系并提供知识学习的生长点。
《旅游心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定义、原理初次接触感觉非常抽象、概括甚至难以理解,说到底,这些概念、定义、原理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提升。
因此,我们在教学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前,必须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我们的学习对象,尤其是充分了解我们学习对象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学习材料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定义和原理的掌握情况,以便我们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发,着力寻找理论和实践的联结点,从而突破难点、疑点和盲点,为系统掌握知识铺平道路。
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
比如说,关于“气质”概念的教学。
书本上得出了“气质就是人的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这一定义,事实上这其中还包括了两个概念:心理犯罪行为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
心理犯罪行为与“脾气”一词的意思基本一致,较难认知,而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的认知就比较困难了,沦为这部分的难点。
对于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书本上就用描述性语言并作了直观了解,这里我们就必须补足大量的学生熟识的生活实例去表明,从而使学生真正认知:所谓心理犯罪行为的动力特征就是指心理犯罪行为出现时变化的快慢、力度的'高低、整体表现的显隐以及平衡的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人典型的平衡的心理特点。
引例释疑,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生长点,既符合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更符合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要求。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举例是手段,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基础。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奥苏贝尔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曾经创立了战后世界性教学改革热潮中颇有影响的教学流派之一。
奥苏贝尔运用认知观点首次对人在实际教育环境中的有意义言语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今时今日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仍有着不可比拟的指导作用。
一、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学习和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改革中,讲授式教学往往受到人们强烈批评,被视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教学,而与此同时接受学习又被批为“鹦鹉学舌”,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机械而又被动的时候,“发现法”作为其对立面出现了。
奥苏贝尔理论的创立理顺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四者之间的联系,摆正了集中学习的位置,有利于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方面学生将接受学习作为掌握广博知识的主要途径,因为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较为零碎且费时费力,所以它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发现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使学生获得一种方法、习得一种能力,因此它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因此,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在短时间内要获取大量的知识主要靠接受学习,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系统知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对技能与学习方法的掌握,则需要通过发现学习才能解决。
通过“发现”解决问题后得到的结论或方法有助于加强记忆,深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因为简单的机械学习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论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作用时,我们也不能贬低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还曾详细阐述了两种学习之间的非矛盾性。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选择应着力追求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的合理搭配,并尽最大可能发挥出二者的优点,克服缺点。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应用条件。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惯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认识各种错误教育思想的危害和弊端,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自觉的再教育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
第二,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加深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深理解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努力提高素质,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第三,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认识和掌握教育基本规律,教学规律,德育规律的提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实践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第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通过学习教育学,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可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幼儿园教育意义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教育意义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步,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孩子社会情感、思维能力和身体发展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的意义,并展示它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一、培养社会情感在幼儿园,孩子们从小就开始与其他孩子互动和合作。
这种集体生活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社会情感。
孩子们通过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分享玩具和合作解决问题,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并逐渐形成友善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这种社会情感的培养为孩子的未来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的适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发现和探索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自主学习的培养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身体和认知发展幼儿园注重孩子的身体和认知发展,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经常参与各种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此外,幼儿园还注重孩子的认知发展,通过教授知识、启发思维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整理书包、穿脱衣物、自己吃饭等。
这些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通过有序的生活规律和规范的行为要求,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进入学校和家庭生活做好准备。
五、促进综合发展幼儿园教育注重孩子的综合发展,扶持孩子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让孩子们接触各种艺术、音乐、体育等活动,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这种综合发展的培养为孩子将来选择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常用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见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具体形式。
讲授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
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
(2)谈话法。
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
谈话法可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读书指导法。
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
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想到要去测G排 3.测塑料袋水中重
4.利用前认知
已知F浮=G物, G物=G排,得到 F浮=G排。
F浮与V排、ρ液有关
• 《磁场》片段欣赏——从已知到未知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 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
问题1:要研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要在实验中 去寻找,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注意:该实验 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浮力要发生变化)
问题2:请你仔细观察实验,物体所受浮力发生变 化的过程在那一段?
问题3:该过程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你猜想 是什么物理量影响了浮力的变化?
问题4:浮力应该和某个力发生关系,水面升高或 体积的变化效果是一样的,而h和v的变化会和那 个力有关?
【问题3】你认为知道地球是圆的有何意义?
对此,中国学生的回答更是让人吃惊: “不知道”、 “考试用”、“没有用”……
故事一则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 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 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 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 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从学习结果看学习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既没有学到知识,也不能迁移运用,什么 都没有学到,属于无效学习
第二种:能记住相关的信息,但不理解也不会应用, 学习者所做的是尽量多的再记忆中增添新的东西, 属于机械学习
第三种:既能熟记相关信息,同时也能理解和运用, 这就是意义学习
杜威认为:
“学习也包括积累知识和记住知识。但若只是字 面上的、机械的记忆知识,这些不理解的知识便成了 一堆未经消化的负担。只有学,就是能够把握已获得的 知识的各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学习就是要学会思 维,即教育在理智方向的任务是让学生形成清醒的、 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向
■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的作用:
情 ——营造情感氛围 景 ——提供认知背景
形成学习心向 促进意义建构
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 意义和价值。
➢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如何从知识目标,从学生立场上设计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通过情境引发认知 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创设的途径:实验、活动、视频、图片等
子向上弯折。 ➢ (实物投影)用激光笔向碗底射一束光,再向碗
中倒水,发现光斑移动 ➢ 一只空碗(此时碗中什么都没有),慢慢向碗中
倒水,结果看到碗底有一枚硬币。
以上四个方案哪一个最好?
• 第一个方案虽然有趣,但不可信。(想让 小熊干什么,它就干什么。是人为的)
• 第二个方案是学生经常见到的,学生不会 “惊奇”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 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
:“爹教,学转目弯啦的!不” 是牛应形声成而动条。件反射
教学的一种现状: 以讲代教,简单知识灌输 以练补学,只求反射记忆
➢学生的学业负担常常产生于学习的第一时间 ➢很多时候,课堂“质”的不足只好以课后的 “量”来弥补,然后以练补学,把学生推入 茫茫题海以求“熟能生巧”。
新知识的学习常常是一个“以旧孕新”的过程 ➢ 备课就是要找到更短的桥梁把原有知识与教学目
标打通 ➢ 寻找知识的起点——可以是熟悉的生活现象、错
误的前概念、已知的实验现象、其它学科的知识
水的密度1.0×103kg/m3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
如何想到要去测G排 1.阿基米德洗澡
2.观察称重法测浮力
如何想到去测G排 —南京教研员许志老师
一则材料
中科院曾对中、日、韩三国的中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调查, 其中的地理题包含三个小问题: 【问题1】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
所有的学生都给出了正确答案: 圆的。 【问题2】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日、韩的中学生回答:“很多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地球 是圆的。如……”而大多数中国学生却回答:“老师告 诉我的”、“书上说的”、“电视上演的”
《环球科学》杂志《联想、记忆和学习》一文 ——现代的记忆理论指出:人的记忆不是蜡版上的 刻痕,记忆的关键在于联想,这意味着记忆是思 维的一部分,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把它 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程度。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 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 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
为促进意义学习而教
松山湖学校 姚杨海 2015.5.28
2014省卷第17题
得分率20%
2014省卷第9题
纸片被“吹”了起来,这是因为纸片上表
面气体流速比下表面的要 ,纸片上表
面气体压强比下表面的要 (前两个空
选填“大”或“小”),纸片所受向上的
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向下的压力。
有意义学习: 以学生思维为核心的一种理解性学习
汇报的提纲
一、如何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二、课例交流 三、对有意义作业的思考
一、如何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意向 2. 把握学生已知已会,寻找知识联系 3. 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契合 4. 充分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5.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重的下沉,轻的上浮吗? 落下时人在哪儿?
让学生惊诧的实验现象 江苏特级教师申洁老师
用视频创设情境(电影、节目等)
案例: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引入
➢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 ➢教师举出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现象 ➢教师演示“手影”实验
案例:关于光的折射的引入
➢ FLASH动画——“小熊落水” ➢ 在一只盛水的碗中放一根筷子,在水面处看到筷
• 第三个方案激光笔必须固定,操作有点“ 麻烦”
• 第四个方案学生看到“能用水变出钱来” ,既有趣,又惊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 望得到加强。
情境与知识不能是“两张皮”! 情境不是漂亮外衣,重在促进学生思维。
有效问题情境的作用是
——激发学习动机
——明确思维指向 ——提供认知起点
2. 把握学生已知已会,寻找知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