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

广西省扶绥县甘蔗产业调查报告年已展千重锦,猪岁再登百步楼。
过去的2021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的一年,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努力,全区农业大灾之年实现了钱粮双增收,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典型。
岁末年初,我们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评出了2021年度“特色农业10大示范村”、“特色农业10大强镇”和“特色农业10大强县(市、区)”。
今天推出的专栏,集中宣传“特色农业10大强县”,目的是通过宣传典型,带动全面,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实现更大突破,创造更新辉煌。
古人有“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之说,而扶绥县则瞄准市场,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糖料蔗产业,写下了“县不在大,有蔗则甜”的现代名句,被评为2021年“全区糖蔗产业强县”。
扶绥县是“九五”期间的糖料基地县,被农业部列为桂中南蔗区“双高”甘蔗基地县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糖料蔗)”。
2021/2021榨季,全县甘蔗面积92.5万亩,糖料蔗产量465.6万吨,蔗糖产量56.7万吨,甘蔗总产量和蔗糖产量名列全国县(市)第一位。
全县农民人均甘蔗收入1710元,占总收入67.1%,蔗糖产业税收占财政收入53%。
该县糖料蔗产业发展之快,成效之好,主要是重抓了“三招”:第一招是各级重视政策扶。
10多年来,扶绥县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甘蔗生产,连续多年设立甘蔗生产扶持资金,制定甘蔗生产优惠政策。
仅2021年,该县就对种植“双高”良种的农户补贴48万元,对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农户补贴100万元,其它示范补贴100万元。
第二招是良种良法大推广。
近年来,扶绥县通过实施甘蔗“六化”工程(甘蔗生产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利化、契约化),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新技术。
去年,全县甘蔗生产良种率达100%,机械化深耕深松面积占56.7%,机械化中耕占53.7%。
2002年—2021年,全县累计推广甘蔗智能化测土配方施肥50.84万亩。
广西宾阳县甘蔗种植现状、问题及建议

广西宾阳县甘蔗种植现状、问题及建议作者:迟志广等来源:《热带农业科学》2015年第06期摘要通过调研了解广西宾阳县甘蔗种植的现状,针对宾阳县甘蔗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和施肥不科学两大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建议,如建议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机械种植,同时扭转传统施肥观念;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等;其中宾阳县甘蔗机械化种植推广策略,科学施肥,政府与企业的作用等建议对指导蔗区甘蔗优化施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字宾阳县;甘蔗;种植现状;建议分类号 S566.1Planting Statu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Sugarcanein Binyang County of Guangxi Autonomous RegionCHI Zhiguang1,2) ZHANG Dong1) FANG Zhao1,2) ZHANG Jiangzhou1,2) LI Baoshen1,2)(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2 Guangxi Jinsui Agriculture Group Co., LTD, Nanning, Guangxi 532703)Abstract The native farmers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planting status of sugarcane in Binyang county. There existed many challenging issues, such as low degree of mechanization and imbalance fertilizer. Based on the main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promote land transfer and large-scale planting machinery, to revers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fertilization, to increase organic fertilizer and micro-secondary elements fertilizer and to recommend soil testing and fertigation technology. Some propositions were made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sugarcane in Binyang county by promoting the mechanization of sugarcane cultivation,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the action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Keywords Binyang county ; sugarcane ; planting status ; suggestions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在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是制造蔗糖的原料。
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应对措施舒德志(阜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阜康831500)摘要:广西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省份,对我国糖业安全发挥着重大作用。
为了促进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广西甘蔗和糖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广西甘蔗生产依然面临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短的困境。
为此,提出要增加蔗农种植收益,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糖业;发展;困境;措施;广西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22-03-12作者简介:舒德志(1972—),女,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艺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2095-820X (2022)02-041引言食糖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其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食糖进口量始终居高不下,三分之一的食糖需要进口,不断攀升的对外依存度已然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1]。
为促进我国糖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巩固糖料的生产能力,加强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
广西作为糖料蔗主产区,在糖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1年广西成品糖的产量为692.74万吨,位居全国榜首,占据全国成品糖产量的47.54%。
同时,糖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稳定市场价格、增加蔗农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广西糖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甘蔗种植的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不协调,加之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市场竞争力较低[2]。
为此,2021年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做强做大广西蔗糖产业,提高广西糖业的竞争力,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3]。
基于此,广西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糖业优化升级,对于保障国家糖业安全和食糖供给具有深远意义。
广西南宁蔗区2023年糖料蔗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广西南宁蔗区2023年糖料蔗生产情况调查分析黄青1,吴延勇2,吴建明2,李梅霞3,邓宇驰2,周忠凤2,黄杏2,赖振光2*(1.龙州县农业机械技工学校,广西崇左532400;2.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3.龙州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广西崇左532400)摘要:为全面了解2023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植期、品种结构、总体苗情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2023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12.01万hm 2)稳中有升;总体苗情稍差,株高偏矮,但苗数增加;枯心苗率稍高,尤其是宿根蔗螟害严重,黑穗病发生率降低;大部分蔗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但在后期加强病虫害管理、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甘蔗生产形势可观。
建议继续加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进一步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关键词:南宁蔗区;糖料蔗;苗情;良种;机械化中图分类号:S56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20X (2023)05-0005-04收稿日期:2023-08-01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甘蔗创新团队建设项目(nycytxgxcxtd-2021-03);广西农业科学院稳定资助科研团队项目(桂农科2021YT001,桂农科2021YT012);广西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项目(NCZ202301);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桂农科2023YM51)通讯作者:赖振光(1976-),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栽培研究工作,E-mail :****************第一作者:黄青(1989-),女,主要从事甘蔗栽培研究工作,E-mail :***********************0引言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产蔗量及产糖量均居全国第一位[1-3]。
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基地

,
,
厂新 建 扩 建 项 目
,
5 个 总 1
。
,
19 8 8 8 3
年到
,
199 2
,
年共
1 亿 多 元 新增 加 处 理 投资 2
,
开发 荒 地
万 亩 扩大 了 甘
原 料蔗 能力 步 发展
、 。
767 0 0
吨
制糖
蔗 种植 面 积 较 好 地 解 决 了 蔗 粮 争地 的 矛 盾 粮 蔗 互 相 促进 协 调发 展
,
, 。 ,
加工能力 与 甘蔗 生产 得 到 同 五 协调 和 保护 蔗
, 。 、
,
。
,
二 重 点综
、 、 。
、
农 糖 厂 和 当 地 政府 的 利 益 齐 心 协力发 展糖 蔗 生产
,
广 西 蔗糖 业 似 鼓满 风 帆的 航 船 进入 了 持续稳 定地 发 展 新 阶段
,
。 ,
合 开 发 建设 稳 定 高 产 高 糖 甘蔗生产基地 县 (市)
, ,
随 着 甘 蔗 生 产 的 不 断发
地 改 善 甘 蔗 生 产 条件 实 行
区 域 集 约 规 模 经营
、 、 。
展 制糖加工能力也得到相 应 的扩 大
, 。
,
1988
;
到
19 93
年 全区
0
,
年 到
2
.
19 92
,
年地方共 投 资
。 、
对 糖 厂 实 行 承包 责 任 制 产
品 留 成 ; 新建 和 扩 建糖 厂
。
种植面 积
蔗 亩产 由
62
万亩 甘
广西糖业科技发展概况

( 广西 区糖业生产力促进 中心 南宁 5 0 0 ) 3 00
关键词 : 广西糖业 ; ; 科技 概况
中图分类号 : 2 1 4 文献标识码 : A
1 国 内糖 业发 展概 况
我国糖业科技发展主要从七十年代开始 , 十年 前我 国糖业发展主要以广东省为主 ,由于经济发
展, 十年 后 我 国糖 业 发展 转移 到 广 西 , 西 目前 是 广 全 国最 大 的产糖 区 , 总体 科 技水 平 还是 跟 不上 形 但
势 的发 展 。 广 西有 10 0 家糖 厂 ,产 糖量 占全 国6 %以上 , 0 年 产糖量
纪6 年代 就开 始 了 ,经 过 四 十多 年 的研究 开 发 , 0 取
动离 心分蜜 机 和 连续 离 心分 蜜 机 , 已在 大部 份糖 厂
2 0年 : 0 7 产机制糖 73 吨 。 5万 2 o年 : 机制糖 97 吨 。 08 产 3万
目前 我 国糖 业 发展 主要 在 广 西 、 南 省 、 东 云 广
湛江 、 疆 等省 区 。广西糖 业 发展 主要 靠增 加甘 蔗 新
19 年 : 蔗产量 10. 万 吨 , 90 甘 5 14 8 产机 制糖 16 4 5. 4
万 吨。
蔗破碎设备、 压榨机 、 澄清设备和工艺、 蒸发等压排
水系统、 煮糖 工 艺 、 高效 离 心分 蜜机 、 白砂 糖 干燥 系 统 等 , 成果 10 科研 0 多项 。许多 科研 成果 已经在制 糖
得 了不少制糖科研成果 , 许多科研成果在制糖生产 中发挥 了作用 , 提升 了制糖生产技术 , 推动 了广西 糖业科技进步 。
2 科 技 改 革成 效
广西糖 业 技 术研 究 的单 位 主要 是 : 西轻 工业 广
广西糖业的发展和优势

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0.84—0.91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
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7.5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
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元。
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
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我国蔗糖业发展策略(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

广西的甘蔗的种植面积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发生冻害时广西基本已经有60%的甘蔗砍收完毕,剩余40%都有不同程度受灾情况,而且部分甘蔗因低温时间长已经出现糖份严重流失现象。
广西全区需要翻种的甘蔗种植面积约800万亩,加上新种100万亩,共900万亩,全区需要种苗约800万吨,如不及时加以落实,将严重影响下榨季的食糖生产。
一、整茎留种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甘蔗茎秆作种,成本略大,但出苗壮实均匀,母体营养充足,前期生长旺盛,且便于埋底肥,因而能夺高产。
1.选留品种选29、西引7号、西引2号、西引3号和新台糖10号等品种,具有高糖分和早熟的特点,有利于抢先占领市场。
其中选29因特别坚硬只适合机械榨糖,其余都比较脆嫩,可作果蔗食用。
2.留足蔗种春植蔗即用茎秆作春天播种的甘蔗每667平方米按700公斤~800公斤留种,每667平方米种蔗可播种4000平方米~4670平方米。
宿根蔗即用蔸作种的甘蔗按每667平方米补留种蔗100公斤相同品种。
3.春植蔗留种在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抢雨后突击埋种,选纯度高、长势好、病虫危害轻的丘块,计划留种的甘蔗地四周2米内甘蔗剔除。
可选毛沟斗渠必须是冬季不排水的作种蔗窖当地称埋种蔗的地方,清除杂草淤泥;也可在地中挖窖。
在种窖地上撒施甲拌磷,再放甘蔗蔗蔸尽量着窖底,蔗种必须放紧叠实,再在甘蔗上撒施甲拌磷,每吨蔗种用量一二公斤或淋施500倍液敌敌畏,给窖内甘蔗浇足水,保证叶鞘内有水。
然后立即盖膜、盖叶,膜四周要压紧封严,膜上覆盖蔗叶等覆盖物,11月底以前完成留种。
推广地膜覆盖。
带蔸的要尽量多带土;不带蔸的要使用快锹、利锄,尽量减少破损,且刀口必须用500倍液的托布津浸口消毒,以防长霉。
平时应多检查种窖,防高温烧窖,防低温冻窖,防大风吹坏、老鼠和人畜损坏。
4.宿根蔗留种其好处是成本低,每667平方米节约蔗种500公斤~600公斤,且出苗提前30天~50天,成熟也提前30天左右,可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卖高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甘蔗产业和蔗糖业概况【摘要】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本文通过研究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蔗糖业市场的状况,以及关注了甘蔗产业现在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甘蔗产业、种植情况、产量、市场、广西一、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现状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
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
2013~2014年广西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约为111.52万公顷,总产值7896.93万吨。
广西蔗糖业从业人数占全区人口近40%,约2000万人。
(1)甘蔗种植区分布概况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宁、南宁、柳州、来宾、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
其中崇左、南宁、来宾、柳州为优势产区。
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61.7%:其次为百色、河池,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5.24%:钦州、北海、防城港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13.51%。
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
“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2)近年的产量情况从1992/1993年榨季至今,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总产,以及蔗糖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
”十一五”期间,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总规模上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糖都”,为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表显示,除2006/2007榨季外,广西蔗糖产量均占全国总产的60%以上,占据了全国食糖总产的半壁江山。
其中,2006/2007榨季,广西产糖708.6万吨,由于制糖工艺流程的进步,全区的整体日榨生产能力由2005/2006榨季的45.5万吨/日提高到50万吨/日。
2007/2008榨季,广西产糖937.2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的63.15%,2008/2009至2010/2012榨季,广西甘蔗总产量!进厂入榨量及产糖量连续三年缩减,部分原因是连年遭遇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2011/2012、2012/2013榨季,广西产糖量较上个榨季均有增长.二、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甘蔗是广西的优势农业产业,其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但由于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长期以来存在产量不高,效益不佳等情况,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小。
广西蔗区的生产主体大部分是农村的单家独户,以个体种植为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小规模生产为主,地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作物不连片,条块分隔,一地多主。
而且长期处于农户各管各种,单干作业、连片不连耕,作物不一,因此,普遍存在耕种时间不一,种植品种、种植规格不统一的状况。
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蔗地主要依靠人、畜作业耕种,靠人、畜整地、开行,行距宽窄不一,而且蔗农文化低程度低,一些需要较大投资的新技术、新设施较推广应用较难,再加上地形问题,坡地的地方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到达,生产就受到限制。
广西蔗农平均每户种蔗面积约0.2ha(4亩)加之蔗农按照传统方式和习惯进行生产,种植品种、种植时间、种植规格和管理方式不统一。
所以造成了相当多农户的甘蔗单产不足60r/ha,拉低了全区的平均单产。
(2)自然环境恶劣干旱是影响广西主产区甘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据资料分析,广西各地于旱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干旱,尤其是严重秋旱对蔗糖业生产影响最为明显。
广西大部蔗区受旱严重,甘蔗叶片普遍干枯,有的生长点死亡,蔗茎普遍发生蒲心、空心现象。
春季干旱的发生主要影响春植甘蔗的整地、下种、出苗,以及宿根甘蔗的破垄松蔸、发株,同时也影响到甘蔗的生长、分蘖,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单位面积甘蔗有效茎减少等,最终影响到进厂原料蔗产量和蔗糖产量。
影响广西甘蔗生产的春季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3.4月,雨季偏迟的年份旱情则可持续到5月上、中旬。
一般说来,当3-4月份的月雨量,或者在此期间任意连续30d总降雨量小于30mm时,则整地及甘蔗下种、出苗和生长、分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干旱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剧。
秋季干旱对甘蔗生长后期影响颇为严重,会倒至甘蔗后期茎伸长外,降低甘蔗糖分的积累,严重时会造成甘蔗蒲心、空心、甚至于枯死亡,造成甘蔗糖分严重降低,单产大幅度减产,蔗茎单位体积的比重下降严重,胶质比重增大,出糖率低,成品糖质量差,直接影响到制糖企业的效益。
,广西秋季干旱每年均有发生,但多以局部性干旱为主,全区普遍性干旱发生情况较少。
另外,土壤、地形的影响,广西90%的甘蔗种植在红、黄壤旱坡地上,土壤生产条件差,在坡地上很难灌溉,目前,全区蔗田的平均有效灌溉面积低于15%,坡地雨水冲刷较严重,施肥容易使肥料流失,且坡地使得生产困难加大,加大培种、施肥、收割等过程的难度,过程比较辛苦效率较低。
种植多以粗旷型为主,精细栽培少,导致产量偏低。
(3)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广西蔗区深耕深松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0%,种植、植保、收割等工序仍以手工作业为主,中耕培土以畜力为主。
如种植每人每天可完成0.02ha,中耕一人一畜每天可完成0.15ha;收割一人一天可完成0.01611a(产量按每公顷6m计),平均每公顷三项费用支出为4830元(按每天每人30元计),占甘蔗售价的1/4。
我区甘蔗生产的自然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较差。
大部分蔗地处于丘陵坡地,蔗地田块小,坡度过大,可机耕蔗地约占甘蔗耕地面积的50%.70%,无灌溉条件的蔗地约占70%,很大一部分蔗地仍是“靠天吃饭”,遇上较干旱年份,甘蔗产量平均每公顷不足45t。
所以,蔗农是十分需要机械的帮助,加大产量。
目前广西农机市场己出现了多种小型甘蔗生产机械,如中耕施肥培土机、中耕培土机、耕地机、装载机及破垄机等,但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功率过低、功能单一等,需要配备的辅助劳动力多,效率不高等。
蔗区迫切需要的、技术完善的多功能小型农机具,如一次作业完成斩种消毒、播种、施药、施肥覆土、盖膜的小型甘蔗播种机还没有问世;适宜广西蔗区的中耕施肥培土机、甘蔗整杆联合收割机、分段式收获机也较少。
三、广西蔗糖市场状况。
全区现有制糖企业95家,多家大型企业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技术改造后都有了明显的成效。
全区制糖企业逐步从单一的国有企业,转为有国有、外资、民营等,转为多种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使得生产力和效益得到了提高,2009/2010年榨季蔗糖的产量为706.3万吨,原料蔗收购价格为325元/吨,制糖平均成本3300元/吨,市场平均价格为5250元/吨,制糖企业的毛利为1950元/吨,蔗农种植成本约480元/亩,蔗农每亩收益875元/亩。
食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现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为21.66公斤,亚洲为24公斤,发达国家甚至高达50-60公斤。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
据统计,我国糖精年内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
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万吨食糖产量,“九五”期间我国糖的年消费量相当于1170-1270万吨,人均消费甜味品实际已达到10公斤。
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糖摄入量为9公斤,加上工业用糖,全年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400万吨,若进口承诺195万吨成为现实的进口量,则国内食糖产量应达到1200万吨以上。
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现甘蔗产业面临的危机2014年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遇到低谷。
受糖价下跌影响,广西糖业受到较大冲击。
糖价已经从2010~2011年榨季时的最高7080元/吨,下跌到目前的约4500元/吨,降幅约40%。
2013~2014榨季,广西大部分制糖企业受糖价下跌影响而亏损。
甘蔗收购价格也连续3年下调,从每吨500元下调到457元和440元,直至最近一个榨季又下调到400元,蔗农收益随之明显下降。
广西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涉及蔗农2000万人,甘蔗种植面积1500万亩,蔗糖问题是广西的一大民生问题。
2012~2013年榨季,全区产糖79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61%。
最近两三年,受食糖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影响,广西糖业受到了较大影响。
2013~2014榨季,广西崇左市的农民种蔗每亩利润只有576元,不少蔗农因此产生了“种蔗无用”的想法,很多蔗农对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减弱,甚至有的那土地都种上了速生桉。
甘蔗业一直是广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甘蔗价格的下跌,使农民的收入产生了问题,有些开始不种甘蔗出城打工。
五、研究的意义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所以,对甘蔗产业和蔗糖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韦小蕾.广西甘蔗产业化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4(11)[2]李杨瑞,李代锋.广西甘蔗种植现状和发展对策[J].2009.[3]白琳.广西甘蔗产业发展遭遇低谷[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5-2-5[4]钟健.广西贵州糖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甘蔗,2004,11(4):57-59(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